货币战争读后感

时间:2024.4.21

《货币战争》读后感

--罗驿

不要以为货币战争都是没有硝烟的. 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 19xx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xx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73年的中东战争等真刀真枪, 血肉横飞的战争, 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 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 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 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19xx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 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 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 为了货币问题, 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挑起战争, 这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

不管是有硝烟的货币战争还是没硝烟的货币战争, 那都是点, 是一个个独立的事件. 真正将这些点串接起来的, 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 或者说是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之间的战争, 这才是主线.

货币, 作为一般等价物, 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 没有这个标尺, 商业活动就会被瘫痪掉, 所谓的社会分工, 专业化, 标准化, 规模效应等等等等, 都成了无源之水, 根本无从谈起了. 这么重要的一个标尺, 当然要有其稳定的价值, 不能如橡皮筋那样伸缩无常. 黄金,因为它稳定的物化特性和数量, 是最公正的标尺. 千百年来被各个国家和民族当作财富的象征和货币的储备. 但作为诚实货币, 不论是金币还是黄金券, 其伸缩性或放大程度限制着寡头们偷梁换柱的障眼

法的实施, 大大地降低了他们进行财富再分配或者说是财富掠夺的效率. 因此, 用美元(美联储券)来取代黄金做为价值标准, 就相当于用橡皮筋来做标尺, 价值的决定权就握在测量者(寡头)的手里. 用这种方式来掠夺财富, 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迹, 让被掠夺者不知不觉地丧失财产, 透出成熟的”文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黄金和美元的争霸战自美元一诞生就开始并延续至今. 从第一合众国银行, 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成立和废止, 到美联储的诞生, 从殖民券到美联储券, 其间夹杂着绿钞, 白银券, 黄金券于债券货币的不断斗争, 让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 其激烈程度以美国总统的伤亡率为代表.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最高统帅, 其伤亡率竟然超过了美军诺曼底登陆时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而斗争背后运用的阴谋和权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不论是因货币发起的战争, 还是以货币发起的战争, 还是货币之间的战争, 无不伴随着动荡, 恐慌, 混乱, 随之而来的是灾难. 因为乱世, “英雄”才好有用武之地, 趁火才容易打劫, 而且灾难过后, 建立新秩序时, 煽风点火者往往”顺理成章”地处在财富再分配的有利地位. 但不是每一场大火都是幕后的推手能控制得住的, 否则也就不会有玩火者自焚一说了.


第二篇: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作为一名经济学类的大一新生,在众多的书目中选取了《货币战争》一书,由于对经济学理论只有浅显的了解,我仅简单地浏览了该书系第一部的大致内容。作者宋鸿兵,19xx年出生于四川,19xx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xx年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19xx年后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20xx年开始先后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货币战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对世界金融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国际银行家通过种种手段在美国和欧洲等国确立中央银行制度,从而控制美国及其他国家经济。为了得到一个好收成,通货膨胀是最不为人民所发觉的手段。经济学理论中提到,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时期内通货膨胀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从而刺激生产,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但通过增发货币所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商品保证,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需要的矛盾。高通货膨胀率不仅会打乱经济秩序,而且会危害社会安定。国际银行家施展他们的绝技,先使劲发放信贷,把泡沫吹起来,让人民和其他行业拼命创造财富,然后猛踩信贷刹车,使得大量企业和和人民破产。当看到收获的季节到了,国际银行家和他们在美国的代理人携手再度收紧信贷,造成了“1857年恐慌”。“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这是书中多次提到的拿破仑的一句话,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根本上看,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 政府激烈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利益之争。 在南北战争 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 双方在美国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个金融制 高点上进行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刺杀,多位 国会议员丧命。直

至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作者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姑且不论其中是否存在阴谋论的影子, 但不得不说本书提供了另一种角度来看世界金融格局。19xx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在历史课本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WB),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而在作者的书中揭露了国际银行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全球化”的附加条件,即私有化。更准确地说是“贿赂化”,借此以便于接下来让受援国继续服用资本市场自由化,市场定价,缩减贫困策略——自由贸易的三服药。这四服药是国际银行家为所有国家列的同一类药方。通过资本市场自由化紧缩银根,将利率提高到30%、50%、80%的荒谬程度,从而摧毁房地产价值,破坏工业生产能力,吸干社会多年积累的财富。当半死不活的受灾国被IMF拖到这步田地时,IMF又提出对食品、饮用水和天然气等老百姓日常必需的产品大幅提价,引发大量的市民示威甚至暴动。利用市场定价引起社会骚乱和市民暴动,而这种“社会动荡”恰好使资金四散逃跑,留下一片极其低廉的资产等待着早已垂涎的国际银行家的吞噬。回到现在,当我们正在为很多国家的救市而庆幸和期盼时,可有多少美国人、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知道真正的原因呢?这才是问题的可怕之处!我们以为“自由公正”的西方权威新闻媒体会报道一切真相,原来真相是大量的事实被国际银行家有意的“过滤”掉了。除此之外,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 我想应该是作者对恢复金本位的强烈愿望。虽然我对经济理论知之甚少, 但是仍觉得如果真的恢复金本位, 那么货币政策将失去弹性。完全依赖于黄金的供求情况, 我想这样并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次, 由于全球黄金资产与金融总资产来比只是其中一个小部分, 实行金本位将彻底挤掉所有金融"泡沫", 那会造成银根紧缩, 全球经济很可能将因此缺血而衰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外资,成为了世界制造地,外汇储备一路飙升,人民币升

值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近几年中国的股市与房市也是异常火暴,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两市场上的推波助澜,使中国面临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如果无法应对由国际银行家们幕后策动的“金融战争”,中国崛起就是水中花、镜中月,再美好的梦想都没有实现的可能。作者宋鸿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中国可能是国际银行家们实现其统治世界梦想的“最后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因此他坚信,国际银行家对于中国的金融打击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间和以什么手段发难的问题。他们可能采取的的战略战术和打击日本的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首先是制造中国的超级资产泡沫,中国的经济在他们的“帮助下”,将会有几年的极度繁荣时期,类似于1985年到1990年的日本。然后他们将痛下杀手,实施“远程非接触式”的金融核打击,打垮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将国际和国内资金吓得四散奔逃。最后再以跳楼价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并对中国经济进行“彻底解体”,完成统一世界过程中的最艰难的一步。当然,要想经济上“肢解”中国,“民主化”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没有共 产 党这个孙悟空,中国人民的唐僧肉吃起来就顺当多了。中国现在处于社会发展升级的矛盾多发期,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应该充分解放思想,抛弃任何阻挡中国赢得这次历史机遇的思想禁锢,确立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迎接战略拐点。如果出现金融上的波动,后果很难想象。这必须需要人们反思,找出相关的对策。作者还提到,通过政府已经采取的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振兴计划,中国社会将迅速建立起坚实的信心基础,从而使中国经济能够稳定健康地持续增长,并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平稳贡献力量。中华文明也必将在即将到来的“战略拐点”上勃然而兴。结合当前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国际分析人士普遍指出,美国丧失“3A”评级的时间点非常糟糕——正值市场信心脆弱之际,将再次引发世界对美债危机的担忧。不过宋鸿兵却认为,短期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糟糕。“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对美国国会两党分阶段上调上限的不满意和对未来美国财政赤字的警告。”宋鸿兵认为,未必会对美国有太大影响,也不意味着美国融资成本会上升。“持有美元的人不投资美国国债其实是没有出路的”,因为美元作为全球基准货币的地位仍未改变。一切都在按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预想的那样发展。8月3日起,瑞士和日本相继出手干预汇市,防止本国货币被动升值。而此前,由于美元持续走软威胁到出口,韩国、新

加坡、巴西等都采取了汇市干预措施,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一场新的货币战争已经悄然打响,美元体系迟早要崩溃。

更多相关推荐: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听闻货币战争十分畅销加之老师推荐便于闲暇之时读之本以为这本书会像其他经济类书籍一般晦涩难懂却不想一读便难以放下货币战争一书虽然主要写金融但由于文笔流畅且引述了许多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名人语录等使之引人...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货币战争立足于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为读者展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通过分析统治世界的国际银行家如何通过煽动政治事...

货币战争读后感--推荐

货币战争读后感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货币战争是宋鸿兵编著的一本欧美近代金融史书书中内容指出从英法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到美国多名总统被刺杀甚至是经济大萧条全部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所领导的国际银行家即一群世界精英在背后操控他...

货币战争读后感

读货币战争有感第一次拜读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就感觉到文章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首先了解了作者的背景及著作的时代特点作者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19xx年后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

货币战争读后感

不为人知的经济货币战争货币战争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首的银行家政客以及大企业家所组成的金融帝国的崛起以及发展的过程书中对于银行家运用金融手段以及暗箱操作获得利益在人类无所察觉的过程里如何剥削和榨取人...

货币战争读后感1

货币战争读后感货币战争这本书我并没有细细读完认真看了三分之一的内容后三分之二是草草翻阅的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新鲜的信息和知识其中描述的一些金融内幕让人震惊据说货币战争系列已经出到第四部我查了这本书的网评评价毁誉参半...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从货币博弈的角度演绎了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并推导预瞻了未来全球金融格局主要讲的是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储使...

货币战争读后感1

货币战争读后感第一次看货币战争这本书是在火车上邻座的同学为打发火车上漫长而无聊的时间带的我于是就借来看看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上面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句话吸引了一直记得没有忘记只要我能控制货币的发行我不在乎是谁制定法律...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署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

货币战争读后感(1)

在拜读过宋先生的货币战争后不经觉得这是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但如果作为学术著作来来那么宋先生的论述漏洞百出因此我希望以此文作为对宋先生货币战争的批判我的观点可以概括为1金本位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复辟信用货币将会继续存在...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是宋鸿兵编著的一本欧美近代金融史书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货币战争描述了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其核心思想是世界经济被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一群国际银行家所控制包括美国独立战争美国19xx的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等背后...

货币战争读后感(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