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

时间:2024.4.20

《沉思录》读书笔记

初次涉略哲学,想找一本哲学书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众多书籍中,一眼就看到了《沉思录》,并不是因为总理的推介,也不是因为它声名大噪,只因为它有一个让人安静让人联想的名字“沉思”。

玛克思。奥勒留是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作为古罗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岁时继承王位,却遇内忧外患,但他心怀仁厚,关心百姓,他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哲学家,他更是成就辉煌,用灵魂谱写了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沉思录》,他也因此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沉思录》和《论语》的体裁差不多,感觉它都是一段段的文字,被随意地分成几个话题,偶尔放在书中的各个部分。书中大量使用祈使句,像是在和自己得对话,对自己深刻的反思,对自己的告诫,对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规劝,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大量使用祈使句就是最好的明证。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并对自己信仰的不断提醒对,灵魂的不断揣摩 。读这样一本书,仿佛大师就在你的耳边指导你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亲切,那么真实。下面摘抄几句自己喜欢的话:

“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最长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为同一。”

这句话让我思考了很久,越想越有韵味,而且能够引起我实际生活中的共鸣。人们一生中将面临无数个“现在”,我们所过的生活亦是由无数个“现在”所拼接而成,“现在”对于每个人来说,它即是礼物,也是恩赐,是我们唯一所能把握的。我们曾纠结于过去的种种伤疤,桎

梏于历史的层层包袱;我们亦曾迷茫于未来的种种未知,迷茫于将来的袅袅迷雾;我们郁结,我们痛苦,我们烦躁,我们恨不能穿越时空。但,又如何?莫奈何!当“现在”流逝成“过往”,我们不应还陷在不能改变的“过往”泥潭中自怜;当“将来”还未演变成“现在”,我们亦不可烦躁于不可知的种种变相之中。我们唯一可控的只有“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不要在懊恼中放任可控的“现在”流转成不可控的“过往”,在彷徨中措手不及地迎接“将来”化为“现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生命变化太快,这一秒的我与上一秒的我已经不尽相同,佛学中称之为“无常”——事实无常也!易学称之为“变化”,“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过去的永远过去了,一切都已定格,即使沉溺其中也丝毫改变不了它对现在所造成的影响,只能徒增伤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活在当下,此时此刻便应该行动起来走在由“过去”铺成通向“未来”的路上,才是“现在”存在的真正意义。“

“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死亡:它不是一种消散,就是一种化为原子的分解,或者虚无,它或者是毁灭,或者是改变。书中提到宇宙之外的宇宙本性:就仿佛实体是蜡,现在塑一匹马,当马被打破时,用这质料造一棵树。”

这本书关于死亡的阐述有很多,如第25页:“希波克拉底在治愈许多病人之后自己病死了。占星家们预告了很多人的死亡,然后命运也把他们攫走。亚历山大、庞培、凯撒在粉碎数以万计的骑兵和步兵、频繁地把整个城市夷为平地之后,他们最后也告别了人世。”对于死亡的恐惧,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小时候看到冰冷的棺木,会躲得远远的,看到电视剧中人物的离世,感觉很悲惨,他们似乎被一种恐怖的力量带走。有一天它也会像带走亲人一样带走我,从此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留一点痕迹……人这一生除了生就是死,哪有比死更可怕地东四?但看到这些话,让我对死亡有了新的看法。“尘归尘,土归土”,正如马

可·奥勒留·安东尼的老师古罗马斯多葛派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在《沉思录II》中所说:“他们只是回到了本属于他们的地方,若干年后我也将回到那里,只是早与晚的问题。”既然如此,又何必悲伤,何必恐惧死亡呢?你我生命的时间不过是宇宙永恒的、神秘莫测的时间中一个极小极小的点, 30年,50年,100年,又有什么区别呢?死亡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恐惧也无济于事,这是天命,谁都无法逃,唯有坦然地面对。那么,我们死去了,组成我们身体的各种元素依然存在,它们挥发到空气中,钻进泥土里,附着在别的物体上。但最终,它们又组成了别的物质,比如一只昆虫、一棵小草的一片叶子中的一部分……

其实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应该怎么活。有些人活着比死都痛苦都恐怖,这样的活着有什么意义,反而死了却意义重大。对于一个大学生,现在思考生死问题似乎有点早,有点飘渺,有点浅薄,但至少可以让我看清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使命,那就是有意义的活着。

1000个观众心里,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本书的意义在于它能否触动你、说服你、进而改变你,对你的生活有所助益。——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句话,引起你的沉思,我们不妨也写一本像马克皇帝那样的沉思录,写进自己的思考,供自己阅读和反思,为自己的人生留一面镜子,随时审视自我。


第二篇:我思故我在———《沉思录》读后感


一本书和一本好书的区别在于,好书让你读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它更让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对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沉思录》,这是温总理的枕边书,这是克林顿在《圣经》之后受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国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不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沉思录》不仅是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钥匙。在本书首卷中,我们便能读到这样的话,

“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在马可的时代,还是由神权所统治。如果说,神和道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都是人类欲望的救赎之路,那么,神不过是基于道德而产生的一个具象的实体。林达在《西班牙旅行笔记》中写到:“人们常常把基督徒看作是一群愚民,实在是小看他们了。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气挑战自己内心的人。这是悟性的开启,是人认识自己和神灵的最关键一步。他们被神灵擦亮眼睛,最终想改变的只是自己。他们和赛内加一样,试着借助自己的创造力,用那些哲学、伦理和逻辑来摆脱内心困境。终究如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那样,无法成功。于是,他们走向神。”走向神,平凡如我们,无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己。而在伟大的神明背后,其实便是宏伟的道德,在几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赎角色的其实便是我们人类自身的道德。如此说来,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内心欲望战斗的一生,而战斗的终极目标,不过是道德。如果我们能战胜自我,由一个高尚的道德所引导,那么这个社会的丑陋面也会随之淡去。(张弛)

更多相关推荐: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沉思录这是马克奥勒所写的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十二卷书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高贵从书上无时无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那种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崇高的思想它淡然因为作者的心灵始终是安宁和静谧的然而它又是那么的忧郁借...

《沉思录》读后感

南京工业大学寒假作业读ltlt沉思录gtgt有感沉思录读后感20xx年11月29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南京工业大学视察参观了其创新成果参观中温总理给大学生们推荐了一本好书沉思录温总理说这本书沉思录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

沉思录读书笔记

沉思录读书笔记沉思录这样的一本书不适合快速阅读只能让你慢慢浏览静静品读凝神静气反复摸索这是一本有着点化之功容易让人浮想联翩让人边读边走神儿的书我读沉思录的时候会经常深入其思想脱离日常的喧杂而进入沉思我钦佩于奥勒...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两千年前一位罗马皇帝在他的马背上驰骋沙场的过程中写下了这本沉思录这是一本他写给自己的书在一场战役之前他的知心朋友们请求他离开前留下他自己的箴言于是这本书才得以流传后世现在我的手上也拿着这本书一个古罗...

沉思录读书心得

沉思录读书心得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是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却没有一般哲学书的晦涩难懂毫不浮华说教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是对自我的剖析与告诫因而绝对真诚坦白读来口有余香哲学...

《沉思录》读书笔记

中南大学寒假读书报告学与思1学而不思则罔沉思录读书笔记公元121年那是离现在无比遥远的一段岁月那一年在西方古罗马一个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来到了世上他就是马可奥勒留安东尼121180他的伟大也许不在于他的战功不在...

读经典活动《沉思录》读后感

我思故我在读经典长精神主题读书活动沉思录读后感沉思录是温总理的枕边书也是克林顿在圣经之后受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国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

沉思录读后感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缕青烟消失了这是20xx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访问时会见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道出的值得回味的一句话这句话就出自沉思录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

沉思录读后感

所读作品内容简介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十二卷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

我思故我在———《沉思录》读后感

一本书和一本好书的区别在于好书让你读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它更让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所写的反省笔记由后人经过各种方式拼凑流传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考证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

沉思录 读后感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书记载了他与自己的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书中记录了作者追求摆脱激情和欲望希望获得冷静而达观的生活态度阐述了理性与死亡的关系同时要求人们常常自省摒弃无用和琐碎的思想...

沉思录读后感(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