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读后感

时间:2024.5.14

《中庸》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们老师的晨诵经典篇目是《中庸》,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理问题。

在《中庸》中,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学习的五个层次,正所谓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在我

们积累量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态度来面对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通过书本获得知识,通过知识传递思想,,进而达到书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要学会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几年来,爆炸性新闻比较多,比如说“我爸叫”等,这些新闻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那么富有,觉得生活不公平。其实,我觉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会给你一份回报,别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如果这样子的话,即使我们再贫穷,再愚笨,也一定会靠自己的能力将生活水平提高,一定会变的刚强起来!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充满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抱怨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力强的人就会生存下来,没有能力的人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平和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将其极端化,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自己,是自己变的强大,同时要保持一颗谦虚谨慎

的心,不要骄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

会失败,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

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

“泛爱众,而亲仁”。我们要逐步的进行学习的五个层次,最终使自

己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冲动是魔鬼,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定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不

要心急,慢慢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切率性而为,不要强求,只要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永远跑不了! 再读《中庸》,了解到此书重点发挥孔子的 “过犹不及” 的思想,

要求人们追求“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的境界,力图使封建社会

等级秩序恒常不变,“居上不骄,为下不倍(背叛)”,以免出现“愚

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小人而无忌惮”的“反中庸”的现象,

消解阶级矛盾。《中庸》中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要

求贵族君子能达到“中庸”的境界,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

友这五种关系中实行智、仁、勇三德。以此为修身、治人、治天下国

家的基本。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的核心观念

是 “诚”。认为“诚”是“天”的本性,是天地万物皆赖以存在的

根本,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人要通过道德修养工夫,“择

善而固执之”,以求达到“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境界。

此书虽然是在当时的社会中为统治阶级服务,但《中庸》的核心观念“诚”对于我们现实社会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在诚心诚意的基础上才能做得好,没有了诚心,没有了诚意,那么任何事情将不会达到预想的结果。我们做人更是要有诚心,有诚心诚意,人们才会相信你,并乐意与你交往。人们不会愿意与一个虚情假意,毫无诚信的人交往。只有诚心付出才会得到真心的回报。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这只是我的初浅理解,有些话好像就在嘴边,但就是不能说得到位,还是修行不够。我将继续努力研读,体会。


第二篇:中庸


《中庸》读后感

在这个大一的暑假,我阅读了《中庸》这部著作。曾在课堂上学到过,《中庸》是《四书》之一,是儒家学派的著作。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与《大学》同属于《礼记》,都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关于《中庸》的作者,司马迁、郑玄、程颐、朱熹等人都认为是子思所作。《中庸》在宋代的时候被学者程颐、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和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曾参的《大学》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信奉者和推崇者的必读书目,可见它们作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价值独特,影响深远。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对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当自己去真正研读时才知道其内容之多。在第二章《时中》中“时”,不仅指时间,时代,也指时机,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现实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认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与“时中”的概念是一致的。而中庸的精确理解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认识。《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现实中庸之道的关键,《中庸》的内容比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内容。跟人认为中庸比较适合个人修身所借鉴,像大知,大德,素隐,素位,行远,诚明等章节以及后面跟的实例,都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明白了中庸之道,年少轻狂,愤世嫉俗者就可以用平常心对待一切,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在《中庸》全文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对于孔子中庸之道的赞美。曾言仲尼远宗尧舜,近法文武;上法天,厂法地,故其道广大如天地,悠久如四时,光明如日月。具备圣、仁、义、礼、知五德。足以有临、有容、打执、有敬、有别。言其大,则渊博如天;言其深,则渊泉如渊;言其用,见而民莫不敬,行而民莫不悦。是以声名扬溢于中国,施及蛮貊,其德可以配天。次言仲尼之教至高至善。它“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能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不待责罚而民白化,以致“笃恭而天下平”之盛。其化民,直如上天之化育万物,达到无声无臭的崇高境界。

读完《中庸》,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告诉我们要知足常乐,要保持心境平和地对待一切,要在困苦中自得其乐。每个人都应学习《中庸》的思想与精神。

更多相关推荐:
《中庸》读后感

中庸我选读的中庸是杨天宇撰礼记译注中的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庸选自礼记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在孔子以前已经有了中庸思想的萌芽在易经中讲究阴阳的相生相克凡是好的卦象都是刚柔并济的孔子自己...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本学期开设了人文名著导读哲学篇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使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了很多有关中国哲学的著名作品例如论语尚书大学等等但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还是中庸读完中庸之后为了更好的理解其中深刻含义我首先是查阅了相...

读中庸有感

读中庸有感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与大学同属于礼记都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关于中庸的作者司马迁郑玄程颐朱熹等人都认为是子思所作中庸在宋代的时候被学者程颐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和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曾参的大学合称为四书成为...

《中庸》读后有感

中庸读后感07物流2班房玥07513174初读中庸才知中庸的主旨是论中和认为中和是性中和是道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它与大学不同大学阐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在我看来大学讲的是具体的大方面的外在的道理而中庸...

中庸读后感

篇一中庸读后感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

中庸读后感800字

中庸读后感一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

大学中庸读后感

读大学中庸有感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两篇后来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称四书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代表著作诚然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认真研读过中国传统著作既可能是因为没特别兴趣也可能是觉得没必要但是当读完大学和中庸时方知古...

中庸读后感

一阴一阳即为中庸万事皆可为但不可过度要以中为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讲的就是格物致知心正意诚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这个学期我们老师的晨诵经典篇目是中庸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

《中庸》第二十章读后感

中庸第二十章读后感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

读《中庸》有感

读中庸有感世皆谓中庸乃中国人之民族性格起于孔孟而盛于朱子吾由是观之未必然也倡导之强与根植于实际生活之民族性格当不可同日而语也此亦现象与本质之异也由是叹国民不明理慎察以辨是非也叹民智之未开以其思想之僵硬几蹈于沦亡...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读后感

成人之道中和之道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大学中庸读后感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于新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有焉读导读吸大学中庸之醍醐初读大...

中庸读后感(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