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柳青《创业史》有感

时间:2024.4.21

读《创业史》有感

上学期的思想实践课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读一读红色书籍,寒假我跟我朋友一起玩得时候,她们推荐了一本觉得还不错的书,柳青的《创业史》。其实我心中也有自己创业的打算,这种情怀和朋友们的推荐让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这本书。之后这段时间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受益匪浅。

《创业史》这部长篇小说主要是描写了陕西关中地区一个农村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塑造了一大批源于现实的优秀基层党团员干部形象。小说虽然只讲述了一些平凡人生活中的一些平凡故事,但却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其各种人物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的思想变化过程和错综复杂的斗争和矛盾,反映了中国当时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历史风貌与农民思想情感上转变。世代遭受人欺侮的农民们,终于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感受到人们的尊严。作品中梁三老汉的命运给主题以最合乎人性化的证明与体现。

柳青的《创业史》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14年的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以梁三老汉父辈创业的故事为本书的开篇,又以梁三老汉解放后经历互助合作的风风雨雨,然后终于走上集体化道路结束,秉承起承转合的路数,作者把新的生活内容和新的主题意向都安排在了比较圆熟的叙述格局中。

故事的主人公梁生宝,是中国50年代时农村社会主义创造者!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他的自强不息、勇于奋进和坚持不懈。生宝是一个世代贫农的儿子,他年幼就丧父,后来在一个灾荒严重的年头随着母亲流浪到了渭河南侧的一个叫做下堡村的地方。缘份使该村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的继父,之后,他们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

《创业史》这本书描写的是19xx年春秋之间,陕西农村下堡乡蛤蟆滩农民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经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正是农村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贫苦的农民在土改中分得土地,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农村出现新的贫富分化的苗头,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生产互助的互助组形式。实际上,作为一种农村生产组织形式,互助组并不是解放后才有,历史上农民就有自发的互耕、共耕和犁牛互助等生产合作形式,共 产 党在根据地吸取这种来自民间的互助生产方式或经济组织形式,建国后又在一些地区推广这种互助生产方式,这就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最初阶段。《创业史》的叙述从这里开始,它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早期故事,还揭示了合作化的未来——将土地转向公有的集体化趋势,并由此构成作品矛盾的聚焦点。正如作品开篇的“题叙”所言:“梁三老汉草棚院里的矛盾和统一,与下堡乡第五村(即蛤蟆滩)的矛盾和统一,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头几年里纠缠在一起,就构成了这部‘生活故事’的内容”。将“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写进小说,这便不仅是一幕农家院的悲喜剧了。

人常说: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远见,而梁生宝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十三岁就给吕二财主家打长工,两年后便用五块大洋买了吕老二家半死的牛犊,回家后他母亲和梁三老汉都责备他太冲动,可他却说:“爹,你那是个没出息的想法,今辈子也创不起业??”后来,小牛犊果然长成了壮牛,生宝也种出了好庄稼。但真正让生宝站起来的是中国共 产 党。互助组、合作社那时候在广大刚刚解放的新农村是灯塔一样的新生事物,所以有很多人不认同,可是结果告诉大家是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路就在前方,所以生宝才能领导一大群农民进山砍竹子,才能推广新法育秧,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柳青曾说:“要知道,好多历史事件,都是逼出来的,譬如,不搞五年计划,不一定会有粮食市场紧张;粮食商人不捣我们的乱,不一定在一九五三年实行统购统销;不实行统购统销,互助合作不一定会一下子结束逆水行舟的阶段而快马加鞭。历史巨人的脚步并不乱。没有上帝!是辩证法同志决定:旧势力在灭亡以前嚣疯狂,让它刺激我们,逼使我们很快地发动消灭旧势力

的斗争,义无反顾!”就因为在困难无路可走时还相信前方有路,所以才会激起群众的愤怒,开辟新的道路。我们是新时代的年轻人,有新思想,但仍不能忘前辈辛辛苦苦的努力。在困境中,不能忘记前方的路。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处仅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

梁三老汉那些发家有望的农民,单门独院地做着发家梦,毕竟底子太薄,很难逃脱破产的命运。这就为小说中的合作化运动何以得到农民的支持埋下伏笔。由这些生活化的情景连缀下来,作品结局便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而不像宣传手册一般枯燥无味。小说的描写与故事情节同时展开,梁生宝的互助组与农村各种自发势力的矛盾构成小说的主要线索,这条线索连带出对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比如他的互助组受到富农姚士杰暗中破坏,党内又遇到郭振山的消极对抗,其间还穿插梁三老汉一家人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的种种矛盾,等等,作品将这些情节编织成下堡乡农民生活的一幅长卷。像传统小说那样,作品的结局也是邪不压正、大团圆式的,无论姚士杰的美人计,还是郭世富与互助组的公开竞争,他们在与梁生宝、欢喜等农村积极分子的较量中终于败北。经过将近一年的奋斗,梁生宝的互助组成功了,粮食平均亩产是单干户产量的一倍,除留足口粮和饲料粮外,还向国家出售余粮五十石,这是单干时人们无法想象的。在事实面前,梁三老汉也不得不承认儿子的事业,积极支持他的工作。这时,梁生宝已成为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灯塔农业社的社长。作品结尾写道: "梁三老汉提了一斤豆油,庄严地走过庄稼人群。一辈子生活的奴隶,现在终于带着生活主人的神气了。他知道蛤蟆滩以后的事儿不会少的,但最替儿子担心骇怕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梁三老汉是小说中塑造最为精彩的形象。这是一个勤劳、倔强、保守的老一辈农民,他由衷地感谢为农民带来土地、带来希望的共 产 党,但他又不能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的新事物,在思想和性格上充满着纠结矛盾。最后他心悦诚服地走上了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农民在告别封建私有制时在思想和心灵上逐步转变的艰难历程。梁三老汉虽然不属于正面英雄形象之列,但却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特有的艺术价值。作品对土改后农村阶级斗争和生活面貌揭示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形象的完成。而从艺术上来说,梁三老汉也正是第一部中充分地完成了的、具有完整独立意义的形象.

最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自强不息、勇于奋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与无奈,但是他信念坚定,勇敢面对,从容应对,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作者创造这个农村新人形象,自然有其坚实的现实根基。尽管作者为了体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学理想,有意对人物作了净化的处理,略去了这个年轻农民身上不可避免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象的可信性。但是,这个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勇于进取、坚忍不拔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严于律己和注重求实的作风,确实曾经有力地吸引了许多读者。尤其是作者对陕西农民所特有的精神气质、行动方式、感情状态以至语言习惯的精细把握,更有助于他使这一形象保持着感人的魅力。

一直以为以自己这个年龄还不足以评价中国共 产 党,但是阅读了柳青的《创业史》以后才明白,虽然每个的文化水平不同,但是只要相信路在前方,每个人都是主角。作者柳青是一个真正了解农民、热爱农民的人。为什么会提到作者?因为我相信只有真正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深入了解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的小说。

阅读《创业史》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不能时时逃避,而应该勇敢面对。我们是新时期的年轻人,要经历过风吹雨打,经得起暴风骤雨,才会成长成熟,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有所作为。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平凡的我们也许不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我们也应当拥有梁生宝那样执着追求的品格,在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第三篇

第二篇路就在前方 ——读《创业史》有感

第一篇追求执着——小说《创业史》读后感19xx年,陕西大旱,饿殍遍野的关中地区依然不断地有灾民涌来。这些灾民何去何从?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创业史》将告诉我们答案??——题记 他——小说的主人公梁生宝,是一个英雄,是中国50年代的农村社会主义创造者!我之所以这么开门见山地说是因为他那自强不息、勇于奋进的精神的确震撼人心。梁生宝是一个世代贫农的儿子,他年幼丧父,后来在一个灾荒严重的年头随母亲流浪到渭河南侧的下堡村。缘份使该村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的继父,之后,他们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人常说: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远见,而梁生宝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十三岁就给吕二财主家打长工,两年后便用五块大洋买了吕老二家半死的牛犊,回家后他母亲和梁三老汉都责备他太冲动,可他却说:“爹,你那是个没出息的想法,今辈子也创不起业??”后来,小牛犊果然长成了壮牛,生宝也种出了好庄稼。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又过了两年,动荡的社会使生宝没福气安心种庄稼,不幸被拉去当了壮丁。梁三老汉用卖了牛犊的钱把他赎回来后,生宝又一头钻进了终南山——一干就是二十年,伐薪、烧炭,还要忍受着不能与家人家团聚的苦难,苦苦地熬着。尽管如此,可他没有被穷苦的命运压倒,而是从父辈创业失败的事实和自己穷苦的生活经历中执着地走着自己的路。有执着的信念在心,梁生宝一路走来,自然的也好,社会的也罢,他都能从容应对。姚士杰可谓是蛤蟆滩最刁钻的一个人了,在那个灾荒的年头,富得流油的他偏偏希望那些困难户来找他,因为他把缺粮人的愁苦当作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然而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梁生宝依然没有向姚士杰低头,仍然把他的创业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有执着的信念在胸,梁生宝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能使村民们早日过上好日子,他主动外出去买稻种、推广新法育秧、进山砍竹子??所有的这一切他从来都不在众人面前显功。执着的信念使他变得更热情:吸收白占魁加入农业社组,耐心帮助梁三老汉,正确处理与郭正山的矛盾??这份追求执着的精神造就了梁生宝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品质。听党的话、跟着党走,他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农业社的成功创办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时代并不要求我们非得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虽然我们平凡,可也应当拥有像梁生宝那样执着追求的品格,因为我们拥有年轻这笔人生最大的财富!追求执着——只为心中那个最圣洁的目标。

小说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讨饭娃出身的梁生宝,尽管物质生活贫困,但“精神总像汤河岸上的白杨树一样正直、白净”。作为一名共 产 党员,他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组

织贫雇农成立了互助组和灯塔社,带领群众进终南山割竹子,运扫把、邀请省上专家培育“扁浦秧”、把带领贫农渡春荒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实现了让梁三老汉那样的贫苦人“第一次把大米当主饭吃”的一系列巨大变化。作为党的最基层干部,他谦逊、处事公道、有胆有识、敢想敢为,有着为集体事业牺牲一切的奉献精神;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勤劳纯朴、善于思考。这些品格从侧面展现了人物内心的丰富世界,使得“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 产 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然而,梁生宝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他坚定的信念、准确的判断都来自于各级党员干部对他的正确引导。每次遇到难题,他都会得到乡支书卢明昌等党员的鼓励和帮助,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竟使他为了集体的事忘了自己的婚事!正如他所感慨的“就有这样一些干部,穿上了制服、毛呢料子衣服,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会装腔作势。他们联系着不知其数的群众”。正是这些密切联系群众的党的好干部,才使得像梁生宝这样觉悟高、品德好的“苗苗”茁壮成长,党的政策才能够得到认真全面的贯彻执行。

一名党员一面旗,每到关键时刻,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心和带动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农技员韩培生在少数人欢迎、部分人观望、一些人等着看热闹的氛围中稳步推广实施新技术,就连固执的梁三老汉也竖起拇指连呼“共 产 党员!共 产 党员”以表达他质朴的赞扬;王亚梅作为县委书记的爱人,不搞任何特殊,她不嫌弃有着非议的素芳,手拉着手,用宽心的话语安慰她,使素芳动容,使我们感慨!正因为这种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才使百姓把心交给了党,愿意跟着党走。

伟大的著作总会跳过时代的束缚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读完《创业史》使我深受启发: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有执着的信念。梁生宝为了让乡亲们度过春荒,他主动外出购买稻种、推广新法育秧??所做的这一切他从来都不在众人面前摆功劳。正是这份执着的精神追求造就了梁生宝坚韧不拔、披荆斩棘的品质。“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他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农业社的成功创办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困难,在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前,只有坚守着内心的信念,自力更生、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创业史》读后感

《创业史》,是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article/20121127173418.html)

小说通过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社会的、思想的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小说一开始叙述了梁家老汉一家三代创家立业的悲惨历史。这部历史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走的历史道路的典型概括。其意在表明,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农民要真正致富,即使拼上毕生精力也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走党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才会有自己

的光明前途。

然而“创业难”通向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小说的正文围绕着梁生宝互助组的建立,完整的概括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所遇到的复杂斗争,作者把这场斗争的主要对立面体现为中农郭世富,这个农村坚持个体经济的代表人物,凭借个人优厚的经济力量,公开跟农业集体化反抗;反动富农姚世杰,这个狠毒的阶级敌人站在郭世富得背后,施展阴谋诡计破坏互助组,还有党内的自发势力郭振山,作为土地改革后的新中农,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暗中抵制合作化运动。他们相互之间也有矛盾,但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意向上,却结成同盟。正是在这场斗争中,梁生宝互助组在党的领导下,依靠教育和团结农民群众,取得了节节胜利,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梁生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他小时讨过饭,长大熬过长工,解放前在荒山野岭当过“地下农民”,跟继父一道饱尝了创家立业的辛酸,并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劳动者的优秀品质。这个年轻的预备党员,在党的教育下,一旦认识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就决心走一条与父辈不同的创社会主义大业的道路。正当“老资格”的党员郭振山在革命的征途上退了坡的时候,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担,成为一个积极、聪明、公道、能干的领袖人物。然而小说并没有把他写成“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角色”。他谦逊、纯朴、老实、厚道、善于思考,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指手划脚、夸夸其谈,表面上甚至还有些面嫩口拙,爱情生活上更是缺少勇气和机智。但是,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小说抓住他的性格中这一最主要特点。着重描绘了他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坚实有力的行动。互助组初期,当庄稼人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富裕中农郭世富时,他跑到郭县买回稻种,在互助组内搞稻麦两熟。这件事比郭世富楼房架梁仪式更能牵动庄稼人的心,人们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粮食增产措施上来了。此一举使郭世富深为不安,他想:“没想到让他小子跑到咱前头去了!”“活跃借贷”时,富裕中农不愿再把粮食借给困难户度春荒,连有能力的郭振山都束手无策了,他却组织人们进山割竹,解决了困难户的粮食和互助组的肥料问题。显然这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然而正是这些看起来似乎很“平凡”的行动,在蛤蟆滩庄稼人的心底掀起重重波澜,使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小说还通过“买稻种的路上”、“和增福夜谈”等章节“对梁生宝的内心世界作了深入细致的揭示,展现了他的崇高的心灵美。他决心把自已的一切部献给党的事业,“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活得带劲儿,才活得有味”。他认为“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

??书中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上世纪50年代农村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贫农的儿子叫梁生宝,他小时丧父,后来随母亲流浪到渭河南侧叫下堡村的地方。缘分使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之后的继父,后来,他们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开始了自己艰苦的创业。

《创业史》增强了我创业的信心。

"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柳青《创业史》的人物形象分析


绪论

《创业史》(第一部)是柳青先生在一九五三着手创作的,这部小说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柳青本来打算写出四部《创业史》,遗憾的是只写到第二部便去世了,第一部主要写互助组阶段,整部小说围绕梁生宝的互助组展开,主要展现了我国的农业在社会主义的改造过程中体现的历史情景以及在创建互助组时农民的情感变化。柳青自己就出身农村,所以对农民的描述非常的独到,其中关于农民的心理描写更是别的作家难以企及的,再者柳青作为知识分子,对农民的描写总是体现着知识分子的独特视角,保持着知识分子的趣味。

《创业史》对农民的描写及其体现出来的知识分子趣味在中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中具有转折性的意义。而在当时由于新中国的建立,使得农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众多的作家将视角转向农村社会,关注农民。在此种背景下,对那个年代这类文学重要性的最好阐释其实就表现在柳青对《创业史》的重视上。再者当时的知识分子趣味经过新中国的净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显现出新的活力。柳青在《创业史》中对农民形象的塑造是五四期间的左翼文学、乡土文学的叙事传统以及赵树理等作家完善的解放区文学所不及的,可以说《创业史》是对其的超越。

《创业史》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中有着各阶级的典型形象,正是这些人物形象使得作品中的画面得以拓展,其中对农民形象的描写展现给读者一个广阔的农村社会,并且,柳青在创作时刻意展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独特性以及形成不同人物性格的历史背景,这就使得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完整的生活史。在对作品中人物深度挖掘的时候,柳青重点突出了各种矛盾,并在矛盾激化时将各种现实问题展现给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柳青的《创业史》虽然主要把握的是合作化运动之中所塑造的农民形象,但是这其中也流露出了显而易见的知识分子趣味,其实不论柳青写真实的农村生活,还是塑造准确的农民形象,这些本身就是知识分子趣味的体现,柳青本身就是知识分子,这是他在作品中所掩盖不了的,因而柳青也便对此不加掩饰。《创业史》的另一亮点是他在塑造农民人物形象时比前人更真实,更深刻,并且还保持着自己独具的知识分子趣味。他的作品中与陕西后期的作家不同的是他总是在用叙述人的口吻描述着一些客观事实,并以此来告知读者自己并不是以农民的身份去写农民,而是以非农民的身份去叙述故事,他自身有着完备的叙述模式,那就是始终保持和党的意识形态的一致,

1

在《创业史》中他能真实地塑造农民形象,正是他在情感上对劳动者彻底的认同的具体体现,加之他一直使用的非农民身份的叙述人方式又使得《创业史》充满了自身知识分子独特的趣味,这些都让他成为了十七年文学的主要生产者之一。

一、《创业史》的农民形象的塑造

历史上的每个新事物的出现以及成长都是经历了与旧事物的激烈斗争。在这个时期中,有些人仍然沿袭着自己走过的老路,但是有些人却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这一现状就是柳青笔下的陕西省渭原县中名为“蛤蟆滩”这样一个小村落上演的农业变革,作者选取广阔的农村视角,真实地描述了建国后开展农村合作社时的各种矛盾冲突,并且还重点描述了生产资料在向公有制转变时所引发的不同农民的思想变化,以此为基点深入挖掘,塑造出了许多生动鲜活的农民形象。

(一)小说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梁生宝

梁生宝童年时逃荒讨饭过活,少年时在东家家里做长工,并且整个少年时期晚上都睡在马棚里,青年时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抓壮丁而逃到秦岭深处浑噩度日,他整个早期的成长历程都饱受了苦难,他并不知道造成他苦难的源头,当接触到中国共 产 党的思想后,他便知道他和继父一次次创业的失败根源便是万恶的私有制,因而他下定了决心将自己的时间、精力、聪明以及热情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所倡导的事业中,并且他认为在党的指引下为群众办事虽苦犹甜。在大家心目中他是一个勤劳实在的农民,是一个公道、聪明、能干的领袖人物,积极地担当起了蛤蟆滩走向合作互助的重担。他在工作中从不摆领导者的做派,也不夸夸其谈、指手划脚,甚至在人们看来他是一个面嫩口拙的人,尽管如此,他仍然深深地爱着党倡导的社会主义,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一切,这些都是他宝贵的精神品质,在创建合作组时,他会忘了瞌睡,忘了吃饭,甚至淡漠女人对他的关怀,他不惜和家里人闹翻,哪怕将自己的生命献出都毫不吝惜,只为了要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一条和梁三老汉不一样的创业之路。比如,他进城“买稻种”的时候,为了帮互助组里的乡亲多买些种子,他不下馆子,不住宿,一心一意为大家办实事,在他的心里互助组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他虽然是个粗人,但也有心思缜密的一面,当他注意到渭河和汤河在地理环境上有所不同时,他便想到这会不会对稻子的生长产生影响。他遇到工作上的难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党的指示和党的政策,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党的精华所在,能够让痴迷的人觉悟,,比如“组员退组”,“吸收痞子白占魁入组”以及“进山割竹”都充满了思想斗争,最终还是依据党的指示说服乡亲让白占魁能够参与到互助合作组中。党的路线在蛤蟆滩胜利的体现,正是

2

因为梁生宝遵循党的指示,以及教育、依靠蛤蟆滩的农民群众,使得他创建的互助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新式秧田”工作的开展,使农民获得丰收,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梁生宝创建的合作社成为全区第一个合作社。

梁生宝虽然在事业上勇于进取,但是对待自己的爱情却束手无策,他不敢追求爱情,或许正是爱情和事业有着太多的重合,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甚至将自己的爱情推至秋后再谈。对于爱情这个话题,梁生宝毫无经验,因而显得十分拘束,但是作为《创业史》中的新人形象,他身上所体现的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无私奉献以及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为读者所青睐。而柳青对这一点的精细把握使得梁生宝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体现在梁生宝的骨子里有着陕西农民特有的语言习惯、感情状态、行动方式以及精神气质,从而使得这个人物丰富饱满,充满魅力。

(二)走社会主义道路思想矛盾的人物形象

《创业史》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非常具有艺术水平的农民形象,其中梁三老汉,是塑造的比较出彩的老一代的农民形象。在他的性格里,具有着双重性,一直在集体致富和个人发家这两条道路上动摇,梁三老汉的形象才是真正体现农民真实性格的形象,他精神世界充满的复杂性,也正是那个年代农民思想的艺术写照,十分具有典型意义。

《创业史》中成功地塑造了梁三老汉这一形象,在旧中国,梁三老汉是个贫农,他那三起三落创家立业的辛酸史,致使他对土地改革十分拥护,但作为一名小生产者,他希望能够得到土地,并且坚信用自己拼命的劳动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家业,然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时,他却接受不了这些。他的骨子里根植着中国传统的私有制观念,但是他还是那么朴实、善良、勤劳,在旧社会他被地主剥削,心灵受到压迫,因此使得他喜欢和生宝们、党支部以及王书记挨近,然而梁三老汉小生产者的观念根深蒂固,他虽然对儿子办合作组强烈反对,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时刻关注着合作运动的命运,这一矛盾性的性格被作者刻画的生动精彩,同时这一矛盾也体现了梁三老汉踏上社会主义之路的艰辛,起初他反对互助组,但又对自己的旧路开始怀疑,直到最后他又不得不承认儿子选的路是对的,从而坚定地站在了合作化一边。老汉的这一前一后的矛盾,把当时农民脱离私有制,接受公有制时的思想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描写足以看出老汉艰辛地心路历程,他一直在内心中挣扎着,这些描写细腻、完整、震撼人心,并且令人惊叹,通过对梁三老汉的形象描述,使他成为现当代文学上典型的艺术人物。

(三)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阶级矛盾形象

3

《创业史》中的郭振山形象的塑造给人们的警策意义极其深刻,郭是一名共 产 党员,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发家致富,曾经对互助组不屑一顾,并且一直宣扬打击互助组的理论,他就是合作化中的绊脚石,他虽比较精明,头脑也活泛,然而却和党的制度想背离,因此他在群众中是没有什么威信的,他明知道自己走的路不对,却一直是指手划脚、强词夺理、背道而驰的家长作风。在小说中,对他的 言行举止以及他和梁生宝言行的对比将他的内在性格进行了深刻地揭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最终目的告诫了人们,想在党内去追求自己的个人私利,是没有出路的,如果不把这种人清理出党的队伍,会给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他若继续一意孤行,也会毁掉自己的政治前途。

郭世富内奸外善、狡黠贪婪、谨慎精明,他自己想着发家,在暗地里跟党的号召相对抗,姚士杰是富农分子,对新社会有着极大的仇恨,他虽然外表积极、老实,但内心却阴险无比,一直用诡计进行捣乱,这就是阶级敌人的本性。由此看来,姚世杰和郭士富作为两个主要的反面人物,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他们一致抵制合作化,但是由于地位的不同,他们又有着各自的行为特点。除此之外,秀兰、生宝妈、王二直杠、任老四等也都有着鲜明性格的农民形象,在他们的圈子里谁都无法被取代,他们作为独特的个体组成了矛盾统一的农民世界,这让作品充满了农民思想的意蕴。

(四)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农村妇女形象

徐改霞就读于蛤蟆滩小学三年级,之所以她很早就成为了一名团员,是因为其有着先进的思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她自己在解放之前已经定了亲,随着解放后中央政府颁布了婚姻法,她大胆地解除了父母包办的婚姻,这体现了社会主义里农村妇女破除陋习的精神,她在爱情上大胆出击,曾经她迷恋郭振山,但是后来摆脱了郭振山的思想束缚,也不再迷信于他。她热衷于社会活动,并且希望为祖国的工业化贡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对自己的生活也是充满了期待与向往,她并不甘心做个庄稼人的媳妇,因而她最终舍去爱情奔赴到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第一线,她就是这样时刻都充满着奉献的激情。

二、《创业史》塑造农民形象的主要手法

(一)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作者在《创业史》中塑造人物形象着重使用的一个手法。这就造成了一个新颖的局面:农民的过去曾经一直概念化的群体丰富了起来,通过作者大规模的开发了各

4

种类型的农民们的心理世界,并且完整的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就叙述特点而言这些并不止表现在量上,它已经完全的摆脱了前人只描述自己的观察,而更多是的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就这么经过调整叙述视觉,将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寄寓在它进入农民心理世界的时候,因而读者阅来很容易进入了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中,从而引发共鸣。举一个例子来看,梁三老汉五十多岁,他已经把腰累弯,肩背上也被压出了一个死肉疙瘩,并且到了春天和冬天就会咳嗽哮喘,再也没有力气去终南山了,然后他在心里向终南山告别。

别了!心爱的终南山啊!

这句心理话完全是作者自己的口吻,一个老农是说不出来的,虽然这一心理活动用作者自己的口吻说出,但是这不会让人感到有唐突之处,因为这之中已经有了伏笔,读者能够自然地进入老汉的内心,将老汉的内心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这种心理描写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刘禾说这种看似比较自由间接的引语,其实是打破作品叙事声音和人物内心对白界限的手段,也正是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刻画,能够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物情感世界,这是柳青塑造农民形象的成功之处。

(二)语言描写

柳青对艺术追求一种深刻性和准确性,因此他往往将文学的语言和群众的语言融合到一起,深刻、准确地刻画人物,这就超越同时代其他作者在创作农村题材作品时的随意性,例如在描写合作化运动时,赵树理也写有这一题材的作品,他的《三里湾》就是其中之一,在描写时,赵树理笔下的人物语言是随着合作化过程的开展而一步步进行的,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过程语言”,这样就使得个性不足,并且人物性格的深度得不到挖掘,就造成了“重事轻人”的问题。《创业史》在夹叙夹议的叙述中,人物的语言被充分的口语化,但是作家叙述的语言则是标准的书面语,这些结合了乡土气息,但是又不落俗套,充满了书卷气,但是又不伤平实,并且幽默处彰显着深沉。

过去的左翼文学作家塑造农民形象时有所突破,那就是将一些属于农民的语言和他们自身的反抗性融入到作品中,但是并没有将自身的观察视角改变,这种前车之鉴在柳青的较早创作中有所体现,先不说《地雷》这种更早的,就连《种谷记》这种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小说也可以看到这种影子,但是在《创业史》中这种影子已经不是很明显了。柳青不再是可以地去模仿农民的语言,而是直接用农民的话语表达出来,这方面的把握来自柳青对农民生活的体验,这与其他作家刻意模仿而造成文学作品比较生硬的效果,形成了

5

明显地区别。

(三)感性眼光

说到感性眼光,就不得不提到准确性和真实性,它们在某些层度是有一定相似性,却又是有所区别的。就准确性而言,它不常被人们所用,从而与真实性相比弹性较小,而柳青对艺术的准确性把握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艺术中常用到的象征性和超越性可以靠准确性来进行融合,不过作者本人却更注重笔下所塑造的人物所拥有的性格逻辑,这是要通过感性眼光,站在所塑造的人物角度出发,借着他们的眼光去描写环境,描述人物的外貌、衣着、身体特征等都使得作品有了一定的质感与强烈的画面感。这一眼光使得读者在有限的框架内能够充分感受出农村人物形象和农村环境的准确性。

在《创业史》中有很多感性的描写,特别是在叙述人物之前所写到的环境,这些环境一般都是作者所看到景物后直接诉诸笔端,还有一些人物的外貌描写,都给人以感性的感觉,例如夏天的夜晚,雨中的庄稼以及一些天气的变化,还有梁三老汉佝偻着的身体,浓眉大眼的梁生宝,以及穿着漏着破棉絮棉袄的高增富,这些都是作者感性认知在文章中的表现,并且在描写人物时还往往交代人物的历史,这是对当时意识形态的感性认知,不敢违背意识形态来进行创作,例如梁三老汉、梁生宝、高增富、素芳、王二直杠这些人物的出场都是首先被作者介绍了他们的历史,文中次要些的人物如秀兰、素芳、梁大老汉、生宝妈等,这些人物也都是根据作者感性的意识形态观念以交代各自完整的历史后相继出场,并且这些人物的历史也就成为了他们行为的根据,或许作者是迫于意识形态的强大压力,不能理性地描述人物的各自性格,但是尽管感性地对人物形象在意识形态的高压下塑造,也使文章描写农民形象的真实性缺失,这是柳青创作时的不足之处。

(四)人物塑造的概念化倾向

柳青在《创业史》中非常重视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到今天仍然具有着生命力和艺术价值,但是太过于概念化便显得有些失实。

例如在介绍梁生宝外貌时,作者由他继父的眼睛反映出来,那就是“小伙子红着面颊,浓眉大眼,嘴唇比较厚些,看起来十分忠厚”,他的恋人则看来“生宝笑着,大步走着,白色衬衫敞着领口,露出了红红的脖颈。”

6

读者可以注意到,不论是梁三老汉对生宝的描述,还是改霞的描述,都用一个红字来形容生宝,红字之后配上略厚的下唇和浓眉大眼,这便是一个革命者,一个党的卫士的肖像描写,这很显然,柳青对梁生宝的塑造完全取材于以往革命者的概念,并以此外化出梁生宝的肖像。再如对郭振山的外貌描写,郭振山长着“满腮胡渣”和“大鼻梁”,并且在作品中多次写到了郭振山的鼻孔,一再强调郭振山长着“多毛的大鼻孔”,当郭振山被别人批评时,作者也是写到“他那多毛的大鼻孔,长长地嘘了一嘘气”。再者柳青在塑造白占魁的肖像时,写他长着“地细灰暗长脸”,还有“两只三角眼”“ 戴着旧毡帽”,这些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单独来看十分真实、形象。但是组合到一起观察便可以看出,作者完全用了正反两面的手法来塑造,并且所塑造的细节是符合作品中人物性格需要的,从而形成了对人物形象的褒贬,好人被正面的细节刻画,变得形象高大,坏人则加之反面细节,从而变得丑陋不堪,但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描写,都突出了概念化的特征,塑造好人就用传统好人的概念进行塑造。塑造坏人,则用坏人的传统概念去刻画,这些都是作者在刻画农民形象时表现出来的概念化倾向,但是这种概念化的手法把握不准,或者偏向主观便造成了失实的后果,使得作品的真实性受到损害,这一点作为不足之处是需要特意指出的。

三、《创业史》所体现的知识分子趣味

(一)一般知识分子趣味

一般知识分子的趣味这并非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新一代作家,尤其是被五四文学熏陶过的作家骨子里都深深扎根着这一概念。而作为新一代作家的柳青,尽管他在《创业史》中把握住了合作化运动之中所塑造的农民形象,但在其中也明显的流露出知识分子的趣味。身为作家的柳青本身其实就是一名知识分子,因此不论他是写出真实的农村生活,或是塑造了准确的农民形象,这些全是他知识分子趣味的鲜明表现。当然,柳青对此是不加掩饰的,只不过在叙述言语间多数掠现了知识分子趣味的描写,充满激情突出描述人物的存在是我们在其他作家的农村作品中几乎无法看到的,而这个描述人就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与农民的趣味对比,在文中表现的虽然不那么直观,但是经过我们深层地挖掘后,我们可以发现这已经不仅局限在语言。洪子诚就曾说过,“《创业史》主要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并且文中人物的语言都是经过作者提炼的口语,而叙述语则是规范的书面语,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这两种语言描述,柳青本人也是相当欣赏的。其实农民语言的口语化并非仅在表现其身份地位,同时也向读者们传达着属于农民的趣味。作者所

7

作出表述相当完整,但不管其塑造人物所表达的语言多么精炼,但其实却是欧化的书面语,例如梁三老汉年老了,春天冬天没有进终南山的力气了,作者用到了“别了!心爱的终南山呀!”这句话就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口气,《创业史》中这样的表述还很多,再如土改后梁三老汉心情十分高兴,他在睡梦中都会梦到鸡鸭成群的景象,并且院子里的嘈杂声音,对老汉来说就是一种让人陶醉的音乐,这一个比喻也完全是知识分子用语,由此看出,梁三老汉是体现知识分子趣味最成功的形象。

经过长期文化改造而形成的情感记忆与语言层面上的表述体现了一般知识分子的趣味,这种特点在《创业史》中也有反映。例如,柳青在描写改霞和生宝的爱情时,就有着五四爱情小说的“现代浪漫”痕迹,改霞在《创业史》中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她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不高,但是在描写她大胆地追求爱情时竟像一个现代的都市女子,她的理想不是做庄稼人的媳妇,而是想投身于工业化的建设中,她大胆地解除婚约,并且自己去寻觅意中人,甚至在和生宝的爱情中,她表现的要比生宝主动,她会在通往集市的路上,或者是在夏天夜晚的稻地里等着生宝,这种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已经不是一个文化素养不高的农村女性能够表现出来的,她完全成了一个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女青年。柳青还按照自己的知识分子趣味设置了一些浪漫的情调,原本该严肃的主题获得了一份轻松与愉悦,在写到过汤河时,改霞将自己软软的手塞到生宝长满茧的手掌里,加之当时的夏夜那样迷人,使得整个场景十分的浪漫,这些都是作者对一般知识分子趣味的体现,这不同于《三里湾》里面那种没有爱情的爱情的干涩描写,也不同于《青春之歌》里的“革命爱情”。柳青笔下的爱情更多地充满着人性,这在当时的文学上是十分突出的,这也导致了众多作家对柳青进行攻击,他们认为柳青没有将改霞的形象尺度把握到位,其实柳青写了众多作品,像改霞一样的农村少女的形象并不少见,难道柳青偏偏在《创业史》中描写这一形象时出现了差错吗?

这一点自然是错误的,很明显柳青在塑造改下这一形象的时候融入了一般知识分子的趣味,而同时就文中改霞的思想也有了其先进性。两者交融到一处,使得改霞的形象与其所处环境背景有所出入,甚至像是过分的去渲染。这里又得提到一个问题,《创业史》中人物如此丰富,怎么就偏偏只有一个改霞会与“农村气质不太协调”呢?小说里的改霞也不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柳青描写她时花费的笔墨仅比主人公生宝少一点,对于一部描写农民合作化运动的严肃作品来说这样的笔墨安排似乎不合情理,如要真正了解这一点,只能归结为柳青所体现的一般知识分子趣味了。并且这种知识分子趣味是无法消除的,虽然这将具体的人物和大环境分割开,但是读者看不到任何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反而是比较

8

喜闻的人物的形象,这也算是柳青不同于前人的创新之处。

(二)革命知识分子趣味

革命知识分子趣味,最基础的就是反映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趣味,这些趣味有高亢、豪放、激烈、宏大以及狂热、浮躁,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之后,主流的话语便十分倾向于负面趣味,当然这在《创业史》中还不是很明显,恰恰相反的是柳青对杨书记、梁生宝这些正面人物描写时都是在着重突出他们的成熟稳重,并且通过写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忘我投入,以及作者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升华后便产生了振奋人心的浪漫主义感情,体现了一种更加富有自信且、更加充实的革命知识分子趣味。

不同于一般类型小说,《创业史》的革命话语并非一味的模式化,而是蕴藏着作者的某些感悟,且将其巧妙的与一些小资产阶级的话语融合到一处,展现了柳青绝妙的叙事手段。但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过度拔高这些话语放在整篇文中就显示出了瑕疵。不过《创业史》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知识分子趣味与一般知识分子趣味之间的与众不同却也更好的展示了出来,饱含了情感、理想、信念的革命话语完全区别于僵硬化的一般知识分子趣味的用语那种端庄与内敛。而这浪漫的革命话语正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体现。

革命知识分子的趣味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不是生成的,也不是复杂化的,而是转化得到的,这种转化就是知识分子对农民重新审视之后,对农民这一体力劳动者自身价值的肯定,例如高增福虽不善言辞,但是有着极强的原则性,他家里平困,加之妻子亡故,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每天都穿着漏出棉花的棉袄,尽管如此,他也不是落魄的形象,而是自尊心强大,特别负责任。读者也能够从这样的人物身上发现很多高贵的品质。这不是一个农民,或者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所能做到的,柳青歌颂的不仅仅是勤劳、忠实、真诚、纯朴等这些劳动人民被普遍描述的正面素质,柳青描写出来的是农民身上高贵的素质。高贵通常不属于处在底层地位的农民,这种高贵其实还是柳青在描写中所体现的革命知识分子趣味,柳青对此十分执着,尽管高贵与农民形象通常不搭调,但是他还是将高贵嫁接到农民身上,不光嫁接了,更重要的是嫁接得还那么自然,这也反映了作者为反映新的意识形态所做出的努力。

《创业史》在表现革命知识分子趣味时不同于前人,在提到一些劳作场面时,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被描写在内,甚至是反面人物也被描写在其中,这样就将代表不同阶级的人物画在了一个圈内,同时他们的劳动也便有了不同的内涵,梁生宝是在遵守党的指示以完成自己的创业梦想,其他人则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获得收获,这些都是对劳动者的彻底尊重,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人物,劳动即光荣,柳青称劳动是人类最崇高的行

9

为,不论思想有什么问题,总之劳动不会错,劳动便惹人喜爱,能够让人看到希望,这就是柳青笔下的革命知识分子趣味,这也是作品的主流意识。

总结

《创业史》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著作。柳青凭借着自身的艺术功力加之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很成功地塑造出一批真实丰富的农民形象,同时也在其中完整展示了知识分子被压抑的趣味。农民形象以及知识分子的趣味这两者在《创业史》的研究中占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要性,因为这已不仅仅是对柳青这个作家的研究了,当然也并非完全是对当时陕西文学发展的考察,而是站在了整个文学发展史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阐释与研究。从这些来看,柳青在同时代的作家中无人可及,而他更是向我们读者展示他创造的那新的艺术高峰。农民形象的深刻刻画与知识分子的趣味鲜明再现,使我们重新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农村里那些被人遗忘的场景,这些都使得我们更加的钦佩于他,他的非凡毅力以及创作热情是值得今天的作者们去学习去认识的,而更要在将来将其弘扬光大。

10

更多相关推荐:
创业史读后感

创业史读后感创业史是一部再现旧中国农民阶级艰苦创业发家致富的奋斗史是一部展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历史风貌的社会发展史是一部反映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民思想情感转变的思想斗争史是一部记载旧社会进步青年生活篇章的...

创业史读后感

创业史的故事发生在陕西渭河平原的乡村第一部写互助合作带头人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的巩固和发展第二部则写到试办农村合作社塑造了一大批源于现实的优秀基层党团员干部形象小说虽然只讲述了一些平凡人生活中的平凡故事但却生动形...

创业史读后感

创业史读后感创业史gt读后感一创业史这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陕西关中地区一个农村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塑造了一大批源于现实的优秀基层党团员干部形象小说虽然只讲述了一些平凡人生活中的平凡gt故事但却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创业史读书笔记

创业史读后感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梁三老汉父辈创业的故事开篇又以梁三老汉解放后经历互助合作的风风雨雨终于走上集体化道路遵循起承转合的路数创业史描述了19xx年春秋之间陕西农村下保乡蛤蟆滩农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

《创业史》读后感

创业史读后感创业史gt读后感他小说的主人公梁生宝是一个英雄是中国50年代的农村社会主义创造者我之所以这么开门见山地说是因为他那自强不息勇于奋进的精神的确震撼人心梁生宝是一个世代贫农的儿子他年幼丧父后来在一个灾荒...

读俞敏洪创业史有感

读俞敏洪创业史有感一人物简介俞敏洪出生于19xx年10月在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上高中两次高考失利后于19xx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期间患病肺结核休学一年19xx年北京大学毕业然后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xx...

读柳青的《创业史》有感

读柳青的创业史有感通过学习当代中国文学史的农村小说这一节不仅了解了当时的整个创作风格农村新生活的情调和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也对当时的一些著名作家有了一些了解其中就重点学习了一下柳青及其他的作品创业史研究学习柳青这...

读史玉柱创业史有感

创业管理论文读史玉柱创业史有感学校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工商管理1班姓名张燕庆学号20xx19xx1018读史玉柱创业史有感摘要因为有挫折的打磨历练才能成就他们今天的伟岸因为有面对困境的隐忍坦然韬光养...

读书笔记之《创业史》

心酸创业史读创业史一部家史更是一部社会史创业史其实讲述的是好几家人好几代人创家立业的历史辛苦劳作的农民受尽了剥削和压迫但他们心中都有着一个不息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盖房建家立业只是由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的...

读李想创业史有感

读李想创业史有感摘要互联网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数字奇迹同时也成就了若干个80后的CEO汽车之家首席执行官李想就是一个典型18岁就开始创业的李想成为80后的创业楷模作为操控泡泡网汽车之家和车168的CEO他成...

读马云创业史有感

读马云创业史有感一直以来我都是认为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聪明智慧而后才是勤奋努力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之中可以拥有如此之多的发明这与他的勤奋是分离不开的但是比他勤奋的人有却为什么没有人可以取得比他更辉煌的成就答案无...

读马云创业史有感

南开大学本科生20xx20xx学年天大双修创业学导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写论文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专业社会学学号1012770姓名唐政读马云创业史有感基于创业学的分析说摘要对马云创业史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根据在创业...

创业史读后感(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