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发现历史读后感

时间:2024.5.2

在中国发现历史读后感

信管二班卢锡林 132xxxxxxxx

在读后感的最前篇,本人先声明,本人较推崇冲击-反应模式。个人认为中国社会具有劣根性。没有强大的冲击,在本质上是不会发生任何太大的改变的,所以也许这种观念会影响全篇的理解,如有偏颇,望斧正,海涵。

先来谈谈柯文写此书的目的。在前言中柯文提到写书的目的:“其目的一则是想总结美国史家论述中国近几百年历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再则也想对这一发展提出带有批判性与解释性的估量,以便在同行中引起讨论,藉以提高整个领域在进行研究时的自觉性的一般水平。”(参见序言)

柯文提出了自己的“中国中心观”,主要有四点:第一,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并尽量采取内部的而不是外部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中哪些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第二,把中国按横向分解为区域、省、州、县与城市,以展开区域性和地方历史的研究;第三,把中国再按纵向分解为若干不同阶层,推动较下层社会历史的撰写;第四,热情欢迎历史学科以外诸学科中已形成的理论、方法与技巧,并力求把它们和历史分析结合起来。

可以说,“内部取向”是柯文“中国中心观”的核心,它的主要内容便是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社会内部因素,而不是放在外来因素上,“鉴别这种新取向的主要特征,是从置于中国史境中的中国问题着手研究。”柯文阐述了中国问题的两重涵义,“第一,这些问题是中国人在中国经历的;第二,衡量这些问题之历史重要性的准绳也是中国的,而不是西方的。”其实,这就涉及到一种研究问题事物怎样选择参照物的问题。

“西方中心观”的学者认为“西方的近代是不断进步文明的,而中国的近代在西方到来之前是落后不动的”,因此他们采取了一种横向的对比,即以西方的近代为参照物,来衡量中国近代历史。“中国中心观”则恰恰相反,柯文首先认为“中国本土社会并不是一个惰性十足的物体,只接受转变乾坤的西方冲击,而是自身不断变化的实体,具有自己的运动能力和强有力的内在方向感。”进而反对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时陷入了“西方中心”窠臼,认为工业化的西方近代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忽略了近代中国社会自身演变发展的脉络。

作者指出,如果单单用“西方中心观”去研究中国近代史,会使我们忽略或掩盖掉很多问题,仅仅用“中国中心观”去看待中国近代历史,那么我们会忽略或掩盖掉更多的历史问题。由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以及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等等因素,都使得中国在与西方接触之前整个国家确实处在了高度愚昧和与世隔绝的状态;因而显然近代中国所遭遇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后来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都不是由于中国社会自身发展而进行的自觉要求,而是由于外界力量强加给我们,使我们被迫接受和进行改变的。柯文在书中提到历史“局外人”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史学者,都充当着“局外人”的角色,这是不可否认的。这里的“局外人”这一概念,是指后一时期的史学家研究前一时期的历史,因为无法亲身体会当事人的亲身经历,所以说他是历史事件当事人的局外人。因此我们要用移情的方法来解读历史,解读当事人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下所做的事情,使自己解释

出来的历史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尽管很多人批判柯文“历史真相是无法探知的”这一说法,但我还是比较赞同的。因为我们无法再回到当时的时代,仅管你的资料很丰富,但你在开始研究某一对象时已经或多或少的带有了自己所处时代的观点、理论或方法,因此你会对自己占有的史料进行加工整理,超着自己所既定的研究目标去组建自己的研究框架。这难道不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吗?难道你解读的历史就一定是当时的历史真相吗?其实说穿了,“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之所以做出不同打扮,或是由于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立场不同;或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理论框架。改朝换代之后,历史总要改写,就是很好的明证。

“移情”就是冲破原有文化的外壳,钻入研究对象所处的外壳内。但做起来是困难的,只能无限地接近,要想达到历史真实是不可能的。 柯文在书中还提到,为什么只有日本成为非西方中的重要工业资本主义国家,一是因为其他非西方社会对经济合并开放不足;一是非工业国家所处的地位。对于以上这些话,我想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说,首先为什么中国最后只有挨打的份?一是因为你太不顺从了,一是因为你处于小罗罗地位,可以欺负你。由此,不难看出,西方是以一种高姿态来看待所有问题的。这也许就是柯文所说的的帝国主义,作者在第三章中还提及了两种观点,有一种是认为帝国主义,促进了名族主义的崛起,这其实也是一种高姿态的表现,它以帝国主义的压迫来解释了民族主义的产生,将西方美化成了造福者而不是掠夺者。 个人认为第四章是最重要且最核心的一章“走向以中国为中心的

中国史”这亦是是作者从本书开始一直试图阐发的观点。在前三章的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出作者对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历史的支持。该观点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一是从中国着手,以中国为准绳看待大事件;二是从横纵两方面全面阐述;三是广泛沿用历史学外学科分析历史。可以说,这三个特点使得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更加的细致化,内部化。但是,在这章的最后,作者写到了“局外人”这一概念。在本章的最后第二段,他认为,不论是外国的研究者还是中国的研究者,对于这段历史来说,“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局外人”。以此来说明美国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并不会妨碍其“钻到中国历史的‘内部’”“形成正真的内部观点”。但在这章前面的注中,作者又写到“力图设身处地按照中国人自己的体验去重建中国的过去,并不意味着史学家就得对中国人的行为与价值观念从道义上予以赞助。

”也就是在不认同的基础上,去力图设身处地按照中国人自己的体验去重建中国的过去。而这与以上的观点两者结合,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人,以不认同另一个国家的局外人的身份,去研究这个国家历史。那么,这样的研究,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一定的偏颇。 总算静下心来查了很多资料,写下了对柯文这本书的感想,回头再看看时,依然不知自己所云。。。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作者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之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影响到13亿...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学院英语学院班级E0801姓名尹敏婷学号21020xx101读中国大历史有感提起中国历史对我而言只是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上自己所知的仅仅是一些历史朝代和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照着课本背一些事件的历...

《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

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源远流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这一系没有中断地延续了下来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中国历史gt故事gt读后感一王力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使楚风流才子马...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杨智博)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暑假的时候我买了一本中国历史故事自从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中国历史故事的作者就是我国教育家语言学家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主要讲的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战争思想品德的一些小故事从这些小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

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通史读后感翻开中国通史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前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面对风云变幻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了解历史才能...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之读后感红三联邓永浩因为我是理科生出身而且对中国历史总是模模糊糊一知半解开始看觉得非常难懂由于基础薄弱很多地方看不明白加上看自序中提到本书是从很宏观的角度对中国的大历史进行评述因此我这样的历史半文盲读...

中国历史精神之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4班陈钦钦20xx110339读中国历史精神之感读史可以明智这是我一直相信和践行的话在闲暇的时候我喜欢读历史喜欢琢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因为透过历史的剪影能看到刀光剑影的杀戮人性的善...

中国美学史读后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灿烂的文化书中呈现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的脉络令人感受到世界史意识中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风貌它就是我们民族的艺术史审美史心灵史而中国美学史里囊括的都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包含...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今天我看了林汉达老先生写的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厚厚的可好看啦我都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了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里有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还有三国故事我最喜欢战国时期里统一中原的秦国这是...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林汉达中国历史gt故事集gt读后感一39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39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出自于林汉达先生之手讲述了从周朝东迁到晋朝统一全国的故事书中讲了...

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通史读后感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敬仰寒假我读了中国通史掩卷沉思思绪四起印象最深的是第九章秦汉时期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老师说历史是有联系的学好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联系所以在我们正着迷于秦汉时期的中国发展时也要看...

中国历史读后感(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