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

时间:2024.3.31

《文化苦旅》读后感

我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便被封面上那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所吸引。封面上的沙漠,沉静而悠远,夕阳的余辉在这里投下一片阴影,近在眼前的是一道道车轮碾过的痕迹。这些轨迹,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的艰辛跋涉?抑或是文化的苦苦追求与探索?

而我觉得,文化只有苦行,才有它从古至今永不衰竭的魅力。

这本书本身的内容并不甘甜,因为里头夹杂着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

“只有书籍能把个高贵的生命早已遗逝的信号传递给你,只有书籍能把一切美好和智慧对比着丑陋与愚蠢呈现给你。”

我带着崇敬的心情翻开了它,跟随余秋雨的脚步,去重新认识这些古老深厚的文明,没有肤浅的欢笑,有的只是与作者一起感慨,一起深思。

《风雨天一阁》写了一座经历数百年风雨沧桑的普通的楼阁,被一代代人世代保护着,却终被强盗偷窃所骚扰,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其悲怆的文化奇迹”。天一阁承载的文明与历史太多太多。天一阁的命运正是当时中华文化的命运,中华的许多许多文化宝藏在静静地经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之后,竟未为人所敬,不为人所珍,最终落入虎口。而当其几近灭亡时,人们才恍然醒悟,慌忙中搜寻回几粒残碎不堪文化碎片,叹息不已,可惜已晚了。

《苏东坡突围》使我明白才华横溢、豪放高达的一代文豪苏东坡被一群奸诈卑鄙﹑强词夺理的小人诬陷时的无奈与痛苦,被排挤,被批判,被嘲笑,被流放,可他却并未丧失继续努力生活、前进的勇气。我小时候曾为苏轼美妙清澈的水调歌头所倾心,为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所震撼,现在则为他的涅槃重生所深深感动和钦佩。他的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静定。他的艺术和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的成熟了。在历史和文化中永远地站住了脚,永不流放。

《一个王朝的背影》,让作者在历史的文化长廊中苦苦跋涉,踌躇在山水之间,和那些狂放潦倒﹑多情多愁的文人才子倾诉衷肠。以一个经历几番兴衰的承德避暑山庄为缩影和主线,反映出清王朝的兴盛与灭亡轨迹,为我们映现出一段烟雨蒙史,让我们体味历史,深深感触。

如此多的历史的真相和文化的美丽多愁在书中铺展开来,一种从未有过的穿越的恍惚在心底荡漾开去。虽然我们对文化的了解可能只是一点点的表面,但我分明听到了那样深沉的脚步声,咚咚咚,在叩响中国文化的大门。


第二篇: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书写,书写文化之苦旅。 描述,描述历史之盛衰。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我一直以来欣赏懂史且敢于评论批判历史的学者,而也同时认为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的余秋雨先生是无数学者中的豪杰,他的《文化苦旅》是万千部文史学散文著作中最为出色的上品。

本书是余秋雨先生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夺得首奖。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构成。余秋雨先生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余秋雨先生以他独特的写作魅力吸引着读者,那是一种苦涩的回忆,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他也曾在本书中像许多知青学者样深情感叹,但同样的感叹,出现在不同的地方,韵味也相差甚远。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我也可以年轻”,他的人生是富有弹性的,他总是秉持着少年的激情,享受着老年的清闲度过他充实的中年时光,所以,余秋雨先生无论何时都是个混合体。因此,他的文章,也永远夹杂着不同感觉的口气。如他对中国文化日益沦陷丧失的悲伤感慨,就饱含了年轻人对不满的辱骂,中年人对世事的无奈和老年人沧桑的惋惜。 也许有些的观览完全无心,但撰成此书的灵感源头绝对是有意的。很明显,他发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尘封点。在如今这个弘扬我国绚烂文明的蓬勃时代提出这样的悖论观点,自然更引人注意深思。中国古老的文明曾在古代创造过盛世,人们为了保留住曾经繁华便将绚烂的文化代代相传,陆续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筑,就连普通的牌坊,藏书楼也印有文化的痕迹。但人们的理想总是好的,而岁月却是逆人而行,变故也是层出不穷的,人们再想保存下来的东西到了一定的极限还是会被时间冲走,虽然也有些是出于人为,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历史的轮盘上的空白。有些历史尘埃的东西是留不住的,不少学者在哀伤的挽回,总痛心的活在不属于他们的曾经,便永远无法活着走出来。因此,“正视过往与当下”,便是我从此书中悟出的一个当前重要的课题,我也同时认为这是余秋雨先生的研究与警世主题。因为,只有能真正认清历史风云的人才能在顺应历史车轮的基础上印出自己的车辙印。

抽一枝柳条,折一只桃枝。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好书。

走进余秋雨,走进《文化苦旅》。

更多相关推荐: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这几日正在阅读余秋雨先生所著的文化苦旅并不是说如何认真地研究只是睡前一篇信手翻阅手棒这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之历史观文化苦旅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集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他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汤头中学邢明伟我爱喝茶尤其是浓茶碧绿的水透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倘若你一口把它喝下你一定回叫苦不迭茶只有慢慢去品位初入口也许会感到苦但细细噙入仿佛一股细流淌过一股甘甜清香自腹中升起直冲脑门那舒服惬意只有...

《文化苦旅》读后感20xx字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这个暑假我读了文化苦旅这一本书这本书的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是在那一处处古迹的的背后却隐藏着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而作者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还记得新浪上...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代表作我读后收获颇丰这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全书从道士塔的漫漫黄沙开篇和着异乡漂泊者的脚步声结束从两千多年前李冰的都江堰直读到两...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书是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文章中有一篇是写宁古塔的文中写到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我们的先人也许有的真的做错了什么但是根据史料大多数的文...

《文化苦旅》6篇读后感

道士塔读后感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全篇围绕敦煌莫高窟展开说的是在20世纪初莫高窟由一位无知的道...

文学作品赏析系列——《文化苦旅》读后感[1]

文学作品赏析系列文化苦旅读后感文学作品赏析系列文化苦旅读后感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它摆脱了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为一种情怀更为慷慨豪迈的大散文散文一字一句都感于心思于心其人其文始终是心头...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091王美琳09171101余秋雨说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手棒这本文化苦旅随心所欲地慢慢翻阅啜饮着文化的甘泉印刻着行旅的记忆只要顺从他的牵引脑中便是紊然不乱的条理只需跟随他的脚印一路上都是幻美绝伦的风景枝干虬曲苍劲的腊梅飘渺冷艳的西湖狂暴雄大的庐山瀑布随...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炎炎夏日能有一本好书相伴每日一读有所思索和感悟那便是极好的众多的课外读物中文化苦旅让我眼前一亮乍一看不是很理解书名的内涵继而感到释怀了个人认为旅游都是愉快的放松身心的唯有碰上坏天气之类才会索然无味...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文化苦旅读后感600字打开书的扉页看到的是这么一句话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诉苦旅这句话迫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种迫切的好奇恨不得可以一股脑的把它全部塞进脑袋里但是我做不到也不能这么做一...

文化苦旅读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