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聃-《罗素传》读后感

时间:2024.4.27

国际关系学院 陈橙 2009200625

伟人即是宝藏

——借经于罗纳德﹒W﹒克拉克《罗素传》

人何时才会认识到,真诚原是坚强不屈的气质?我不知道将来谁是为我写传的人,但是我希望他“顺其天性运用辞藻”,把传记写成多少像这样子:“我不是神态庄严地彩色玻璃圣徒像,只为了教诲别人而存在;我的存在是出于自我中心,我做的许多事令人遗憾,我不尊敬可尊敬的人,有时我装作尊敬他们,那是欺瞒。我说过谎,耍过虚伪,因为假如当初我不这样做,人家早不允许我做自己的事了;可是我死之后再不需要继续虚伪。我憎恶虚伪的谎言:我爱生活,爱生活中实在的人,想除掉妨碍人爱人的虚假一套,去爱那实在是实在的人。我崇尚欢乐和自发;一旦真正的东西能为人容忍,我相信天性定会引发人的真正美德。

——伯特兰﹒罗素 致奥托琳﹒莫雷尔贵夫人

罗素生平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生于英国威尔士莫矛斯郡特雷莱克一个贵族世家。父母是思想激进的自由主义者,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祖父罗素伯爵是辉格党(自由党前身)著名政治家,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曾两次出任首相。罗素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他是在祖母照管和教育下长大的。家庭的自由主义传统和祖母的独立不羁的性格对罗素思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罗素的童年很孤寂,他经常在家中荒凉失修的大花园里独自散步冥思,是大自然、书本和数学把他从孤独和绝望中拯救出来,特别是对数学的迷恋,成为他的主要兴趣。

1890年,他考入剑桥大学,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大学前三年,他专攻数学,获数学荣誉学位考试的第七名。第四年转攻哲学,获伦理科学(当时的哲学)荣誉考试第一名。19xx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xx年,任剑桥大学讲师,19xx年又任该校三一学院研究员。19xx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荣誉研究员。其间,他多次去美国讲学、访问和演讲。20年代初,曾到中国讲学一年。50年代后,主要是从事社会政治活动。 罗素一生兼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终生职志。作为哲学家,他的思想大致经历了绝对唯心主义、逻辑原子论、新实在论、中立一无论等几个阶段。他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数理逻辑方面,他由数理逻辑出发,建立起来的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对真理的求索中,罗素从无门户之见,善于向各方面学习,善于自我省察,不断修改自己的观点。但他又从来不是关在书斋里不问世事的学者。从青年时代起,他一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追求并捍卫社会主义。1895年,曾两次访问德国,研究"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同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交谈过。19xx年访问苏联,会见了列宁。他还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和平主义者,第一镒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反战宣传而被判刑六个月。50年代,他抗议氢弹试验,发表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xx年,因主持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和他的妻子一起被判两个月的监禁。他支持希腊和巴基斯坦人民的解放运动,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19xx年他与萨特等人组织"国际战犯审判法庭"。19xx年,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19xx年抗议以色列发动中东战争。

罗素一生著书多达七八十种,论文几千篇,广泛地涉及到哲学、数学、科学、偷理学、社会学、政治、教育、历史、宗教等诸多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与怀特海合著,三卷本,1910-1913);《哲学问题》(1912);

国际关系学院 陈橙 2009200625

《我们对外间世界的知识》(1914);《社会重建原理》(1916);《神秘主义与逻辑》(1918);《自由之路》(1918);《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1920)、《心的分析》(1921)、《物的分析》(1927);《婚姻与道德》(1929)、《教育与社会秩序》(1932);《权力论── 一个新的社会分析》(1938);《西方哲学史》(1946);《人类知识之范围及其极限》(1948);《权威与个人》(1949);《我的哲学发展》(1959);《西方的智慧》(1959);《罗素自传》(1967)等。罗素的大部分著作都能把理论的深刻性和表达的通俗性结合起来,既有亚里斯多德、黑格尔的思辨性,又有伏尔泰、达·芬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那种文采。其流畅清新的散文在英国文学中也享誉甚高。

19xx年,罗素获得英王六世颁发的最高"荣誉勋章";19xx年,为了"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xx年,获丹麦索宁奖。瑞典学院高度评价了他作为"人道主义与思想自由捍卫者"的斗争精神,认为"罗素的哲学具体地体现了诺贝尔先生创立这个奖的初衷,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十分相似的,两个人不但都接受怀疑论,而且都怀有乌托邦的思想,并且由于对当前世局的忧虑而共同强调人类行为的理性化。"(《颁奖辞》)1

从罗素的经历来看,有以下几个值得借鉴的关键点。

一.罗素性格的养成

罗素2岁时,其母亲和姐姐去世;4岁时,父亲去世。罗素便由其祖母抚养。在祖母构建的教育体制下面,由家庭教师执教,加上独居一室而养成的孤傲,以及祖母怕他染上不良习惯而对他与别的孩子接触的限制,促使罗素只知道一味的看书学习,其专注的程度近乎有害。他年轻时写的文章,每一页都用工工整整有如铜板印刷的笔体写就,已经显示出罗素写作的两大特点:从一个思想过渡到另一个思想的逻辑性以及下笔如行云流水、无需更动一字的腹稿功夫。缺乏感情的寄托,年轻的罗素努力寻求知识的归宿,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探求必然。他的探求首先从数学开始,然后又转向哲学。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让罗素缺少和别的孩子打成一片的交往,对性也一无所知。而且,罗素祖上两支都出身显赫,是统领一方的豪杰,这并非天赋权利,而是一种使命责任。领袖的风范要求深藏情感而不外露。“同很多罗素家族的人一样,潜心研究思辨哲理的愿望时刻在和与生俱来的对权利的渴望角逐,在与同样强烈的誓为国家尽忠效力的家族责任感一争高下。”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罗素后来的行为反弹是巨大的。

罗素有本事摆脱人之常情的羁绊而无任何内疚之感,虽然他的冷酷无情常常是出于学术方面的原因而非个人原因,但还是很容易引来铁石心肠的骂名。甚至在早年的情书中“满都是严厉的批评”。

罗素对事物持质疑的态度,并进而溯本穷源。当宗教触犯了他的理性,使他不得不告别宗教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抚慰是,他即全神贯注于数学的研究。随着他应考数学荣誉学位而深入研究,他发现欧几里得几何学未尽推理证明的疑点,“教我微积分的先生并不了解其基本定理的有效证明,知识试图让我接受这种似是而非的定论,说这是信与不信的问题”,这让罗素非常失望而且无奈,转而进攻哲学领域。

罗素崇尚自然天性,他甚至在给妻子艾丽丝的信中详细讨论未来性交的情节。 罗素的信件反映出他与女人的接触与他对学术研究的智慧之火之间有着扯不断的联系。艾丽丝对罗素所产生的影响使罗素得以集中精力于《德国的社会民主主义》一书的写作;与艾丽丝之间感情的破裂促使罗素写成了《自由人的崇拜》这篇名文;他由此陷入了感情的困顿,但却又因此能够全力投入《数学原理》一书的写作;而奥托1 /mingren4960

国际关系学院 陈橙 2009200625

琳夫人,对罗素一生不断产生影响的女性,在罗素将他研究重心从数学逻辑移向哲学的时候给她以极大的鼓励。

二.罗素初上剑桥时(1890),“害羞又自命不凡”,后来怎样成为享有巨大把握听众能力的演讲大师?

让我们看一段关于罗素在三一学院讲课的描述:“颀长挺拔的身躯,合体妥帖的长衣,手中的讲稿,与同他的年龄也许不相符合的坚毅与活力一起走向讲台。他年纪的某种征象,显示在他脸上深深地皱纹和他面部肌肉间歇性的颤动中。但他的举止却永不停息的充满青春活力。课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他眼睛生气勃勃地闪动。他快速有力的动作绝没有现实老年中风的任何迹象,显示出的只是他心灵与感觉的旺盛活力。”

剑桥辩论协会的作用是可观的。该会的会员们渴望进一步深入探讨哲学的深层问题。它给罗素一种社会精英的归属感,一种知识界的同志情谊以及为了以后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韬光养晦、秣马厉兵的感觉。这些都开始抵消他在彭布罗克庄园所受的负面影响,至少部分解决了他与同龄人在精神心灵上几乎隔绝的状态。

参与社会实践无疑是一个更大的助力。他在支持反征募团体期间,用尽了他的经历,没有留下任何使他精神不好的东西。而且,当一种情感不再起作用时,他能够抛弃这种情感,并用一种情感之下的冷静理智取而代之;能用个人实践的例子,去为公共目的服务。他到南威尔士做旅行讲演,穿行于那些灰色的村庄,与工人阶层进行广泛接触。他写道:“我自己要把我所期待的斗争进行到底;但这是值得的。我喜欢这一切??很晚以来我对我自己才有所发现。我沉着而清醒,我自己内部不再有不能实现的东西的情感,它曾经是一种长久的折磨。我不在乎当局会对我做出什么,他们不再能够阻止我。以前,我既感到恶心,又感到只能被动地服从;现在,我感到积极向上,并对我的积极性感到满足。我一点也没有内在的不和谐,没有任何东西真正地让我觉得麻烦。”这真是一种令人欣羡的状态——顺从本性,奉献于追求的事业。“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三.罗素这样指出大学生的弊病:“他们热请而又渴望获得知识,但是他们所知不多,缺乏训练,而且很懒,梦想着别人能够把知识灌进他们的大脑,而自己可以毫不费力。”

虽然罗素对中国的看法非左即右,要么崇拜得五体投地,要么贬得一文不值,但是这句评价是很犀利又贴切的,也许连我们本身还未曾注意到。

我们都知道要广泛阅读,要勤于实践,但是我们从不这样做。我们抱怨没有practice的机会,只是由于我们没有把握机会。我们渴望成为鸿儒,渴望博采众长内外兼修,却又在知识的宏伟殿堂前望而却步。我们想象着成为理想中的楷模需要有哪些品质,也只是想象,抑或YY而已。

以前炒得很火的某种可以将压缩了知识的芯片植入人大脑的构思,现在想来或许就是出于这种惰性思维。

就我自己而言,从小生长于三代信奉宗教的家庭,又耳濡目染着中国传统文化——二者都或多或少有着“避世”“归隐”的思想。“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天人合一”、“浩然之气”等传统哲学思想根深蒂固,这也成为一种抱怨和逃避的借口。相信命格,相信因缘,相信冥冥之中自有真理,固然可以活的更加随和坦荡,但也因此失去了上进拼搏的气概。


第二篇:读后感


学术论文

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后感

读后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毛泽东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能够震惊中外的名字,这个人是新中国的大功臣。这是我在读《毛泽东传》时的第一感想。从小就知道毛泽东这个名字,知道有毛泽东这个人,家里也会贴有一张大大的毛泽东的海报,但是也是仅仅知道他的名字而已,读《毛泽东传》后让我对这个名字更深刻,对这个人了解更深一层。

毛泽东生在偏僻的韶山,有一个封建狭隘的父亲,从小就接受儒学教育,那里并不提倡西学中用,他的新思想可谓是在狭缝之中求生存,并不优越的条件,却铸造了一代伟人。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十七岁才走出韶山村与早期的革命党人比起来,毛泽东接触新事物新思想要晚一些,但是他在不断的摸索,尽管道路曲折难行,但是他还是慢慢的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虽然生活在一个动乱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正在风雨飘摇中,或许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使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在这本书中,并没有看到毛泽东以一个救世主或者是圣人的形象出现,而是在一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客观地反映出周遭一切对他的影响以及毛泽东东的具体思想变化。

毛泽东是一个十分好学之人。在韶关家乡的时候,对书本的热切渴求就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处。干活的时候,坐在田边都拿书在埋头苦读在课堂上偷偷的在课桌下偷《读三国演义》,足以说明少年时的毛泽东不被传统的思想束缚,这是他在后来不断探索新思想的思想基础。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尤其是在革命的重要关头,他更是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读书伴随毛泽东的一生,成为他一生中补课分割的一部分。当毛泽东在生病期间也仍然不忘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这就注定了他今后的成功毛泽东常说不仅要多读有字之书,并且要读无字只是,这无字之书其实事实上指的就是社会。毛泽东的一生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中去,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汲取中国文化中精神食粮,从中国的社会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思索中不断摸索中国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

毛泽东在革命中吸收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和智勇双全。他忧国忧民,以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一生,关心群众、维护群众、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他有着忧国忧民,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使他在革命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毛泽东在曲折中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一步步走向成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毛泽东那个的很多思想,包括政治上的,军事上的都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理论联系实际,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他琢磨、思考、探究、实践,从实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目标,为中华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最后终于超越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从而使伟大的中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毛泽东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在他看来,有了正确的理论,才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停留在初级的感性阶段,而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它的内部规律性,用来自觉地指导行动;而这种正确的理论,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只能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和继续发展,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主观和客观的一致,在指导战争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极其重要的,而在《实践论》提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是毛泽东一贯地办事准则!我还记得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回来后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当时,毛泽东同志是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件事说的。但是,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可能一直都走平平坦坦的路,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永远都会有困难在我们的面前,困难不会因为我们不希望他们出现而消失不见。而仅仅只有接受困难的观念还是永远不够的,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你才能好好的准备迎接困难。

当看完《毛泽东自传》后真的是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人生怎样才不会是虚度,要活得精彩!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毛泽东的过错,人生在世,孰能无过,我个人认为毛泽东的功要远大于他的过,是他改变了整个中国!我们应永远记住他——伟大领袖毛泽东!

参考文献

[1] 作者名:罗斯?特里尔.书名[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年月略

[2]标题.

[3]标题.

更多相关推荐:
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篇一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gt读后感名人传中介绍了三位伟人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米开朗琪罗他是最纯粹的天才罗曼罗兰形容他的创作灵感就像天才爆发一样几乎...

《米开朗基罗传》读后感

米开朗基罗传读后感他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他的父亲也劝告他不要劳作过度但是劝告并不起作用他从不肯把自...

米开朗基罗传读后感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卡普雷塞出生他的父亲是地方法官脾气暴躁母亲在他六岁时去世米开朗琪罗幼时寄养在一个石匠家中石匠妻子的乳汁哺育了这位未来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从小迷恋绘画在学校里总是画素描...

从《紫罗兰》到《马太受难曲》——读《荒原狼》有感

从紫罗兰到马太受难曲读荒原狼有感裴婷婷荒原狼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一战后社会转型期创作的自传性质小说一战后德国狭隘民族主义思潮兴起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法西斯势力主导乌合之众黑塞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反对战争却...

贪心的紫罗兰读后感

贪心的紫罗兰读后感贪心的紫罗兰gt读后感贪心的紫罗兰是着名作家纪伯伦的作品文章主要写了一株紫罗兰gt幸福愉快地生活在同伴之间但是它却不满意自己的现状它想像玫瑰一样枝插蓝天面朝太阳但是它的伙伴们都反对它的想法大自...

读《贪心的紫罗兰》有感

读贪心的紫罗兰有感最近我读了纪伯伦的贪心的紫罗兰讲述的是一棵愚蠢而不听话的紫罗兰请求大自然把它变成一朵玫瑰花最终却为了一天的光艳照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许你会说这是不偿之举是贪图虚荣而不安现状的人的必然下场真的是...

《北极上的一朵紫罗兰》读后感

北极上的一朵紫罗兰读后感今天我翻开电话里的童话读了其中北极上的一朵紫罗兰一文读完后我深有感触一只生活在北极上的小白熊在清晨闻着迷人的芳香的空气找到了一朵紫罗兰这朵美丽的紫色小花在严冬中颤抖但还是勇敢地用自己的芬...

罗兰之歌读后感

SongofRolandAnotherbraveheartIstillrememberedthatthefilmbraveheartdescribesasolemnandstirringsceneofScottishpeoples...

罗兰之歌读书报告

读罗兰之歌有感战争可以破坏亦可以创造从古往今来的各次大战役来看烽火连三月带给我们的不仅只是城池的破坏经济的凋敝和人民的流离爱琴海边的诗人荷马早在公元前几世纪就描绘了一场旷世的人神之间的战争远在东方的中国位列四大...

读《呼兰河传》有感

读呼兰河传有感六1班许陈最近几周我看了呼兰河传这本书作者萧红被誉为30年代文学的洛神呼兰河传共有七章分别写了小城的风貌我的的童年趣事小城的故事等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有小团圆熄妇有二伯冯歪嘴子小团圆媳妇的头发又黑又长...

读呼兰河传有感

读呼兰河传有感章丘市黄河镇中心中学八年级六班岳群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作文

读呼兰河传有感作文读呼兰河传有感作文株洲市六0一中英文小学五年级275班王馨晨指导老师邱霞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每当听到这熟悉悦耳的歌声时便回忆起自已的童年最近我阅读了萧...

罗曼罗兰传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