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24.4.20

人教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教学实录

师:大家都知道,去年高考,我们学校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特别是余欢同学更是以686分高分荣录清华,这是目前全省从县城里的二类高中中走出去的惟一一个清华生。厉害吧,大家羡慕吧。

生:羡慕。

师:不用太羡慕(手势),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让我们一起努力,至少要做个想当将军的好士兵。我想顺便问下,你们知不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吗?

生(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师:那你知道这个校训是谁最先提到的吗?

生:梁启超

师:对,正是梁启超,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梁实秋所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

师:在19xx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乾卦》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和《易经?坤卦》中的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这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我们也应该以此共勉。

师:课前,我们做了预习,我想听听同学们对梁启超还有哪些了解。

生: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曾追随康有为参与“百日维新”运动,在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后策划“云南起义”,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任清华大学研究员教授,著述千万字,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生:他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

师:对,他被喻为“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后人概括他的人生可用:四大,四多,二悲。分别指的是?

生:四大即大韬略,大事业,大思想,大文章;四多即多才艺,多学问,多著作,多成就;

一悲在于与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无奈而流亡日本,赤子之心,不能报国。二悲在于因病手术,出了重大医疗事故,致使一代宗师,英年早逝。

生:??

1

师:很好,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对像梁启超这样的人,我们是不应该忘记,也不能忘记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梁实秋先生的文字,进一步走近这位大人物。

师:本文是一篇记事写人的作品,是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一种情怀,并表达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这次演讲发生在19xx年,当时作者正在清华就学,所以有幸得以闻教。其实,我们不难想象,作者从19xx年他十四岁时开始到19xx年留美,在清华读8年。其间,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是不计其数的,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为什么梁启超先生一次演讲却能给作者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师:我想,这次演讲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魅力。为了感受这种魅力,我们不妨先从演讲者(就是梁任公先生看看他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和演讲本身(看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两个角度去解读。看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去搜集信息,寻找原因(要做到有理有据)。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分组讨论,然后指派一名代表回答。

生:讨论?发言??

师: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我们稍做小结,可以用作者的一句话概括梁任公,他是一个??

生(齐):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人(板书)。前两点同学们讲得较多,较易理解,关于“有热心肠”这点,同学们说了一些,我们一会再进一步理解。

师:我们不妨先来谈谈他的演讲。演讲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争对演讲,演讲者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素养,如开朗自信的神情,饱满昂扬的精神,庄重大方的衣着,谦虚温和的态度,稳健有力的步伐等,之外,也要讲究一些特殊的手法(技巧),而这些讲究中,首推开场白,就像我们见人的第一印象一样。文中所写,任公的开场白是什么?

生:“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师:如此开场白,真是闻所未闻,可谓“前不见古人,(生)后不见来者”。配合是他演讲时的动作“走上、打开、一扫、一翻、一点”,感觉他这个人怎样?

生:很好玩??很逗。

师:对,一下子就将其谦逊而自负,俏皮狡黠又睿智爽直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师:非常遗憾。当时没有留下什么影音资料,我们无缘一睹先生的风采,也无缘聆听他的声音。但我想我们可以模仿一下。

2

师: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互读互听,然后请一同学配合以上动作,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生:上台表演。(掌声)

师:非常好,希望你以后能走上真正的清华讲台。我们通过这个场景,一方面是为感受他的性情和内涵,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成功的演讲要注意开场的独特。板书:开场

师:有人曾这样来解释说:“演讲开始几分钟内,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力求起语不凡,奇峰突起;在演讲的过程中,贯穿小说般的形象;讲到高潮处,必须有戏剧般的冲突;结束前要出现诗歌般的激情,应意蕴无穷。”

师:我想起去年在县里开展过主题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演讲活动,那次活动,我有幸参加。我的开头是这样(师表演)“我是13号,叫李鹏,用这个名字发言应该有点分量;再者,我是个君子——一个瘾君子,算算从读高中起而至今日,两头虚的话,大概也有20年的吸烟史了,应该有发言权。”

这个开头,我自我感觉良好,较符合演讲开头的要求。不过最后结果还是没有晋级,惭愧啊。想起一句台词:“不是国军无能,只怪共军太狡猾。”(生)哈哈——开个玩笑。主要是其他老师太优秀了。哎!神马都是浮云。

师:在这段中,除了提到任公独特的开场白外,还提到了他演讲时的—— 生:(齐)声音。板书——声音

师:对,他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沉着而有力,宏亮而激亢。

师:对于演讲者,声音也是相当重要的。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我声音的最大问题,想必也是当初演讲时的最大缺陷,就是我的声音少了一点感染力,有时时间还显得过小。我请教了几位音乐老师,她们给我讲解了一些要领。(简单介绍发音的技巧)

这是基本功,大家以后可以多加练习。另外,演讲时最忌语气生硬,而应该配合演讲的内容、情感合理安排好语速、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

师:好,说了这么多,同学们来试试。下面我们就地取材,以梁任公所讲的第一首古诗为例。谁来试着读读。

生:(两位)读??(一位同学的重音读的好)

师:但还是感觉少了点味。少了点情感。这首诗表现的是一出悲剧还是一出喜剧?同学们觉得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情感?

生:悲剧。应有悲伤(悲痛)感。

师:你们看,这首诗当中有两个人。一个硬要渡河,一个劝他不要渡河。 3

师:那这个要渡河的人结果渡河没?

生:渡了。

师:最后呢?

生:死了。

师:哪有这样的人?你们觉得这个渡河人怎么样?

生:自作自受,活该。

生:有勇气,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

师:嗯,我倾向于你(手指向生)的观点。我觉得他就像飞娥,扑向的是火苗,向往的却是光明。我觉得他是真的猛士。因为真的猛士,敢于??

生(合):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师:非常好。《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曾对此诗做了这样的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

师:我们的任公先生,在演讲时,讲着这首诗,感受着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我想他之所以有万般感慨,之所以讲得如此真切,以至于作者二十年后都能记忆犹新,可能更是因为他想到了昔日一起战斗过的有着相同经历的战友——“戊戌六君子”当中的??

生:谭嗣同!

师:谭嗣同,是为了变法而主动赴死的。当初,变法失败,他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启超东渡日本避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启超劝他(师抓住一生胳膊)(生笑):“公无渡河。壮飞兄,你还是跟我一起去日本避避风头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嗣同断然拒绝前往。他说:“我要渡河!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生接:)请自嗣同始!”于是,公竟渡河(师读)!后来,嗣同果然被捕,在狱中写下绝命诗。其中两句是“我自??”

生(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在临刑前,他仍意态从容,镇定自若,说(生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师:那一刻,任公自是悲伤感慨,因为他曾经与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而面对友人的逝去,面对变法的失败,又无可奈何。师读“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师:好,了解了这些,我们再读此诗,就应该把感情融入进去。语气要沉重点,感情上显得悲痛而无奈,把握好起承转合、抑扬顿挫。

生:齐读(两遍)??

4

师:好。进步很明显。看来,真正影响人感染人的演讲除了刚提到的一些要求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注重(生和)情感。” 板书 情感

师:常言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感动他人先要感动自己”就是这层意思。刚才同学们的进步,是因为融进了感情。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其成功自然不光在于他渊博的学识,他的文采,更重要的同样是因为他灌注了全部的感情:他是在用情和作品交流,同时也是在用情和观众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渗透出他自己的喜怒哀乐然后感染着他人。看来,情感才是摄人心魄的魂。

师:文本中,还有一段典型的细节刻画足以说明,也是最能体现任公先生“有热心肠”的一段话。请同学们找出来。

生:第8段。(生齐读)(师范读)

师:在此段中,任公的情感表达,可谓达到了极至。你看他一会痛哭流涕一会又张口大笑。何也?一言以蔽之:情使之然也。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怀会让他感情反差如此强烈呢?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他所讲的内容。

师:《桃花扇》是孔尚任(南洪(升)北孔)(南北方,清朝两大剧作家)所著,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大家知道文中所说的“高皇帝”是谁吧?

生:崇祯皇帝。

师:他是明朝第几任皇帝?

生:最后一个。

师:对,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一学生应和)亡国之君。可是,虽然他是一个亡国之君,然而我们后人给予他的更多的是同情。因为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所用非人,卒至寇乱,身殉社稷”,真是可敬可悲可叹。

师:任公想到了崇祯帝的死,他可能会悲,但我相信,他更可能是因为由崇祯自尽殉国,而想到了另一个皇帝?谁啊?

生(齐):光绪帝

师:对头,先生一定是想到了令他敬重的光绪帝。你们了解光绪帝当时的处境吗?

生:光绪帝同样是一位年轻发奋的君主,他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绪帝政治生涯结束,导致变法失败。

生:光绪帝做着皇帝的位置,可是无皇帝的权力,他被慈禧囚禁,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还写下“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的诗句。

5

师:太好了!看来,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无法实现。后来,变法失败了,梁启超逃亡日本,但依然为国担忧,心焦如焚。还特意给自己的书斋取名“饮冰室”,用笔名“饮冰室”主人,以此来表达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师:想到这些,任公悲伤感慨,泪眼婆娑。而当提到杜甫的诗时,却何以又张口大笑了。

师: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吧。

生:他是诗圣。

师:对,因为他一直关心百姓疾苦,担心国家前途,就像圣人一样。另外,他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作品多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所以从诗的历史价值的角度看,我们往往称他的诗为“诗史”。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师:写于什么时候?

生:公元763年。(学案上有)

师:也就是什么结束时?(生)安史之乱结束时。

师:对,后人评价此诗,是杜“生平第一快诗”, 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喜悦的。然而,战乱结束的太突然,以致于他“初闻涕泪满衣裳”,为何?

生:这是喜极而泣!

师:回答得太好了!就像我们挚爱的人久病后突然好了,长久晕迷中的人突然醒来一样。怎不会让我们喜极而泣。看来,任公先生一定也与杜甫有了默契,有了心的交流,他们悲者同悲,喜则同喜,因为他们有着同样忧国忧民的情怀。

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到一点,先生是感同身受了。先生在演讲时,心里想着那景,心里有着那情,更甚至自己成了那人,自然能打动在场的人。以致于听讲的人??

生: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师:甚至有的人,听了他的演讲对中国文学也??

生: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了兴趣)

师:老师我此时也深受触动。我明白了文章开头所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这并非说他钻进了故纸堆,不再过问窗外之事。而是把政治上的追求,转到了校园,转到了讲台,他是换了一回方式,想通过他的言传身教,以他的学识,他的热情,他的魅力去培养下一代,去培养中国少年,他是想以这 6

样的方式来圆他少年中国的梦想——也许,这才是作者所说的“有热心肠”的真正内涵吧。

师:就让我们一起诵读下面一段话,来共同感受这位“有热心肠”的梁任先生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吧。

生:齐读。《少年中国说》(选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师:诗经有语,它山之石,可以攻(琢磨)玉。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我用在此处,是想说,他人的东西也给以借鉴来为已所用。所以,本课通过分析,我们从梁任公的演讲风采中,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感受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我们从中借鉴了一点演讲的技巧。希望同学们能有收获。

我先前说过,很是遗憾的是当时的技术没能留下任公演讲时的真实影像。然而,我们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能通过作者梁实秋的这篇散文去感受。在他的笔下,任公的形象是如此丰满,演讲的场景是如此真切,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那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也许还能还从中借鉴点记事写人的基本方法?

好,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请大家再次走进文本,去搜集材料,并做好相应的批示,并写一篇300字左右作品,记一记我们班任何一位老师的任何一个上课片断。我们再在明天的单元作文“写人要凸显个性”教学中进行交流。

7


第二篇:免费语文教案02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

1、 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2、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式导入:

清末时有一位十岁的少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里一株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一心想不露声色地训示儿子一番。筵席开始了,父亲灵机一动,便当众对少年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

  少年不知父亲的用意,毫无思想准备,但凭腹中的才学,自信不会出丑,于是满口答应下来。

父亲略加思索,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这少年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采不已。父亲早忘了那件不体面的趣事,他被儿子那字字珠玑、音韵铿锵、对仗工稳的下联陶醉了。

那么,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少年是谁呢?他就是——梁启超,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主人公。

1、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救国,然而幻想能通过君主立宪这种较平和的方法,与当时的革命党人发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结果反被他们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使他格外痛苦,对政治失望已极,最后从自己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坛中抽身而出,转入学界。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二、解读课文:要求学生养成作旁注的习惯。

1、生字、多音字及形近字辨析

莅校(lì) 迥乎(jiǒng) 精悍(hàn) 步履(lǚ)  谦逊(xùn) 激亢(kàng)

-

屏息(bǐng) 试泪(shì)   蓟北(jì) 涕泗(sì) 箜篌(kōng hóu)

饮:yǐn(饮恨)   屏:bǐng(屏住)         

yìn(饮牛) píng(屏障)

履:(lǚ)履行 屐:(jī)木屐 屡:(lǚ)屡次  屦:(jù)草屦

拭:(shì)拂拭 弑:(shì)弑君 试:(shì)试验 轼:(shì)苏轼

箜:(kōng)箜篌 倥:(kōng)倥偬

炯:(jiǒng)目光炯炯 迥:(jiǒng)迥然不同 

2、梁任公演讲特点

演讲前:准备演讲稿(办事认真、书法修养好)——铺垫

入场外貌:秃头顶、宽下巴、短小精悍、肥长袍——前奏

动作:稳健潇洒、光芒四射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风趣)

神态生动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朗诵声情并茂(“五有”——文采出众、技巧纯熟)

(20年后回忆——侧面描写)

背诵有趣(博闻强识 旁征博引 记不起就敲头)

表情:于紧张处成为表演 (手舞足蹈 两哭——感情丰沛)

于讲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为正面描写

效果:深入人心,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强烈爱好——侧面描写

3、作旁注:

⑴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三、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并不规范。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

3、质疑《桃花扇》

师:“《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那么大家也就知道了其中所说的高皇帝是谁了吧?”

生:“崇祯皇帝。”

师:“有没有同学了解崇祯皇帝的。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生1:“他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

生2:“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但最终不能改变现实。是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

师:“我和这位同学有同感。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

师:“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

(学生思考、沉默。)

师(引导):“先生如此之悲绝不仅仅是崇祯帝,而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谁?”

(学生马上想到:光绪帝。)

师:“对。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光绪帝?”

生:“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师:“说得很好。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师:“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那其他人呢?”

生:“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

师:“梁启超逃亡到日本,是否觉得自己逃过一劫,就此安心、轻松了呢?逃亡到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我想问一下,我们同学什么情况下最想饮冰?”

生1:“夏天最热的时候。”

生2:“心里特别激动或烦躁不安时,或特别有激情时。”

师:“‘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4、关于《箜篌引》:

师:“箜篌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生摇头。)

师:“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种乐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竖琴。其声凄凉悲怆。”

师:“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认为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生:“两个。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

师:“他渡河了吗?”

生:“渡了。”

师:“结果如何?”

生:“死了。”

师:“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

生1:“自作自受,活该。”

生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说的。我觉得他的勇气可佳,他有着对目标的坚定追求。可以说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师:“现在有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那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我同意后一位同学的意见。我认为不是自作自受,而是直面死亡的勇气,不因困难危险而屈服的精神。”

师:“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他想到了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谭嗣同。”

师:“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同学们应该很熟悉的……”

许多学生一起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还有,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师:“先生是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师:“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仰。”

5、小结,任公的爱国思想及对青年的影响、教育:

师:“《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诗都是任公先生演讲中的内容片断。任公先生这次演讲的题目是──”

生:“《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师:“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是不是就钻进故纸堆,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事了呢?”

生:“我认为不是的,他还是关心国家,关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四、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五、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很有特点,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大家刚上高一,那就任选自己初识的某位新老师,对其刚出场时的情形进行特征性描写。

更多相关推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王义翔语文学习室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写他的文章可谓不计其数他的文章文采斐然思想独到他的人品刚正不阿清高自守他的经历...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创优秀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创优秀教案上传资料来获取下载点数作者漆建敏资料来源原创点击数215更新时间20xx112文章录入qq7932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渗透情感教育把人物描写和写作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这篇课文放在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中单元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据此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赏析体察任公先生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每一次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历练也是一次成长从选课到构思从备课到上课我总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按照年级每周一课的安排本周三我在高一2班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一导入新课今天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个知识竞猜题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6岁时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他是广东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优秀教案

1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全文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的技巧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并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测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显宦hun屏息bng精悍hn迥乎不同jingB莅校wi步履l谦逊xn博闻强识zhC箜篌knghu弥漫m酣畅hn叱咤风云zhD沾襟jn蓟北J激...

精选题库《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导学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肖毅莅校迥乎精悍步履谦逊激亢屏息拭泪蓟北涕泗箜篌二品读体会1品读下面一段对梁启超先生的外貌描写体会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蕴涵着怎样的情感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

《执行重在到位》读后感(演讲稿)

执行重在到位读后感演讲稿每一位管理人员都会对下属有要求无论这些要求是否合理明确最终都会出现他们各自的结果每一个组织都会有战略目标无论这些目标是否合理明确或者宏大同样地每一格目标也都会有其最终的结果但是许多企业管...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在美国的一些高校里最后的演讲是著名教授退休前的最后一课兰迪教授并没有准备退休但他患了胰腺癌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这次演讲对他来说竟真的是他一生中最后的演讲内容简介最后的演讲作者兰迪鲍许美国卡内基梅隆...

余世维演讲读后感

余世维讲座观后感傅强听了余世维博士的讲座受益匪浅在这里谈点儿自己的感受也算对自己来个反思余博士认为quot我以为quot要不得那是一种辩解为已经犯下的错不愿负起责任我有时候也会这样为自己开脱其实我一直都觉得人应...

一篇TED演讲观后感

这不是TED演讲是TED演唱这一次是TED演唱因为演讲真的很恐怖观后感一个天生口吃的女孩站在TED的讲台上她要说她的故事唱她的歌这令我感触不少先说一说看完这场演讲我脑中闪现的两句话第一句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必定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