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潘家书

时间:2024.5.2

谈曾国藩为人之道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

作为一名朝廷命官,在那样的年代里,曾国潘拥有那样的权势,参与的那些改革无论在哪一段的历史里都留下一笔。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他的名言之一。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他行文形式自由,随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人生哲理。尽管他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曾国潘作为一名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治家极严,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累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凭借自己的力量加官进爵。

在作为一名朝廷命官的同时曾国藩也是一位孝子,能使父母宽心;是一位负责的兄长,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学习和做人的好榜样。他的家书告诉家人他所参透的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用这种方式警戒着他人正确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

《曾国潘家书》中的修身篇让我记忆犹新,里面都以家信的形式谆谆教诲,我们说惯了的谦虚,孝顺,教义,等一切的人生哲理,都只是说惯了的,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去真正做的又有多少人。但曾国潘和我们不同的就是他不仅自己做到了这些,更用家书的方式传授给自己的晚辈,让他们也能做到。在那样的年代中,能有这样一位英明的将领,在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时候仍然在背后用一封封家书不断的教导自己的弟弟妹妹和自己的孩子,用这种方式告诉了我们什么才叫做伟人。


第二篇:从点滴中看曾国藩为人处世——读曾国藩家书一封


从点滴中看曾国藩为人处世——读曾国藩家书一封 也许是因为时代相隔不远,也许是因为确实是位著述颇丰的大儒,总之,现世流传的曾国藩所写文章极多,而其中以曾国藩的家书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曾国藩家书内容丰富,有修身之道、理财之方、治学之法、交友之辩、为政之理等诸方面。由于是家书,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对亲人眷属敞开心扉,或言人生感悟,或抒心事衷曲,或论军政国是,或述伦理纲常;言之凿凿,情之绵绵,感人至深,实为后人吟诵捧读、认真思索的佳作。因此,我选择了曾国藩家书其中的一封——《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致沅甫九弟》来进行品读与赏析,从一封几百字的家书中看出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从他对自己的兄弟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中得到一点启发。

《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致沅甫九弟》原文部分摘录如下:

1沅甫九弟左右:

四月初五日得一等归,接弟信,得悉一切。兄回忆往事,时形悔艾,想六弟必备述之。弟所劝譬之语,深中机要,“素位而行”一章,比亦常以自警。

今年有得意之事两端:一则弟在吉安声名极好。一则家中所请邓、葛二师品学俱优,勤严并著。第声闻之美,可恃而不可恃,兄昔在京中,颇著清望,近在军营,亦获虚誉。善始者不必善终,行百里半九十里。誉望一损,远近滋疑。弟目下名望正隆,务宜力持不懈,有始有卒。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倘围攻半岁,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官绅为第三义。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阻。此次军务,如杨、彭、二李、次青辈皆系磨炼出来,即润翁、罗翁亦大有长进,几于一日千里,独余素有微报,此次殊乏长进。

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意。弟常常以求才为急,其阊冗者虽至亲密友,不宜久留。

书信第二段开头,曾国藩便说到自己今年有两件两件得意的事情,本以为是曾国藩在向家人亲族报告自己今年所遇喜事,然而,一段读完却发现两件事无一涉及曾国藩自己的成就。古代封建社会“长兄为父”是对家中小辈的要求,更是在伦理道德方面对年长的家族成员要求他们承担教育、培养的责任,从曾国藩的书信中我清楚的看到曾国藩作为长兄严谨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文章中没有所谓的矫揉造作、不饰辞藻,这只是一封信而已,但出自他之手,我们看到他对自己家族赤诚的关心与热爱。一个家庭造就了他,他也造就了一个家族。很简单的理由,他希望他的家族,他的父母,他的兄弟,他的儿子,他的叔伯能够很好地生活,能够以一种近乎完美的面貌呈现在自己或者世人面前。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与我的同辈们大多为独生子女,曾国藩当年对自己的弟弟的心情我们已经难以体会,然而,曾国藩对自己弟弟负责的态度并不过时,相反,它极其适用于我们。在家,我们还有表堂兄弟姊妹;在校,我们还有学弟学妹;将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还会有自己的晚辈,他们都需要我们去对其负责,以他们的忧烦为自己的忧烦,以他们的喜乐为自己的喜乐。

他在第一段的后半段又写到他关于名声的思考:只是虽然声望是好的,是令人陶醉并且让人极力追求的东西,但它可以依靠的同时又不能过于依赖,如果过于依赖,则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般,曾经好的名声让大家对你有极高的期望值,而如今,一旦你的名声稍有不正,则会谣言四起。曾国藩虽然过去1《曾国藩家书笔记杂著卷》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1

在京城的百姓和官员当中也很有声望。带兵以后也有些虚名在军队中。但有开始好不一定始终好,行百里者半九十,有朝一日,声望一旦下降,人都会多多少少的产生怀疑。你目前名望正高,为了保持你的名望,你务必要坚持不懈,坚持自己那样的治军的方法,有始有终。治理军队,能打战,擅长打战是第一要义。围攻一座城池半年,很艰辛,但是一旦被敌人冲突,导致失败,或者在战争途中受到小挫折,那么你的名声一个早晨的时间便下落了,所以说探验的方法,是以会战斗为得珠。能热爱你的人民是治军第二要义。

古代知识份子将自己的名望看作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事情,特别是信奉儒学的儒生,他们大多穷尽一生为了考取功名,收获名声,为国做出贡献,有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见古人对名声的看重。作为一名博古通今的中国近代大儒,曾国藩也是位看中名声人,但不同于一般人那样对名声如此狂热以至于不择手段的地步,曾国藩对名声更加理智,他对名声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好的名声的得到途径要求更为严格,他了解到得到好的名声是可贵的,好的名声让人受到尊重,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但更可贵的是将好的名声保持下去,即所谓:善始者不必善终,行百里半九十里,誉望一损,远近滋疑。本段也深刻揭示出持之以恒之难,得之者也难,失之者也易,军队打战围攻,持续数月,不为易事,然而,稍有不谨慎,之前的努力就全部付诸东流,则今望隳于一朝。时时提醒自己,时时警醒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时时注意自己。

接下来两段便都是曾国藩对自己的弟弟的建议与教诲。

第三段的开头,曾国藩便阐述了自己的治军之道。

在攻克南京,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后,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问曾国藩治军之道,曾国藩说了十个字:扬善于公廷,归过于私室。何解?翻译成白话文即:在大礼堂表扬人,人越多越好;在单间里面批评人,最好密不透风!诚哉斯言!从心理学分析,每人都有自尊心,即便他(她)是襁褓中的婴儿,借鉴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理论,人的需求分五种层次,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请注意,“被尊重”据第四层次,较高级。我们日常人际交往中常提的一句话是“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是尊重别人”,此为人际交往基本原则。从一定程度上讲,脸面是人给的,同时也是自己挣得!

美国汽车业巨子艾克卡在其自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译成汉语意思大概是:办公室里表扬人,电话里批评人!中西文化相通之处可见一斑!其实,从更高层面上讲,人性里面共性的东西很多,无论我们身处何地,肤色如何,信仰怎样......

曾氏治军之法高超如此,是他结合他所读军事书籍和实战经验得来的,令人惊叹不已。他的治军三义也是他从不断的战争实践中得来的,值得后世认真学习。

他在之后又写到关于精神智慧与磨练之间的关系的思考:精神这个东西越用越好用,一旦不用,就常常会逐渐萎靡,整个人从内到外变得懒散,因此积极磨砺自己的精神,不要因为肉体的疲劳而放弃对精神的要求;智慧越是苦越闪光,在逆境中,智慧往往能力挽狂澜,力挽狂澜的同时,当事者也会增长一份经验,智慧只有通过个人的修炼来得到长进,不可以因为偶遇挫折便急忙放弃。之后,他在与弟弟的书信中谈到了他的手下的长进,在心中大力且真挚的夸奖了自己的部下,其情真意切,如果曾国藩的部下能够读到这封书信,一定会感激不已。但对于自己,曾国藩却是在反思自己,丝毫未提自己近来的长进,书信的字里行间更加体现出他的谦虚。

古人讲求“精、气、神”的和谐统一与磨砺。曾国藩关于精神磨砺的要求是,

积极磨砺自己的精神,不要因为肉体的疲劳而放弃对精神的要求,人的肉体有时候会产生极限且这样的极限常常难以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而精神却不同,其之大,也可包含天地,囊括宇宙,其之坚韧也可以通过锻炼达到不可思议的境地,而对精神的锻炼并非朝夕之事,我们应该时时锻炼它。智慧亦是如此,只有不停运用智慧,人的大脑才能更加灵活。智慧不同于知识,知识可以通过他人的帮助与指导来获得,但智慧却只有通过个人的修炼来得到长进,是故圣亦圣,愚亦愚,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不喜欢思考,不愿意思考,懒于思考,是人与人之间产生智慧差别的原因。

曾国藩还讲了求才之道:现实中常有奇怪的现象,居于较高地位的人们寻求贤才,但他们却经常想要一蹴而就,急于求成,不愿意用耐心和精力去找寻自己需要的人才,但是,当他们偶然真正见到了有雄才伟略的人才或者人才主动前来投靠他们时,那些统治者却又常常让人才去做一些琐碎不重要的事情,轻视他们,怠慢他们,甚至侮辱他们,这样的事情如同不让千里马驰骋于草原,却让他们在磨坊里拉磨;如同将雄鹰拘束在鸟笼里观赏,却不让他们尽情翱翔于蓝天,在草原上捕捉猎物一般,真是极具讽刺意味。中国古代兵家,自从孙子这一古今军事奇才以来,没有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不认识到将才对于战争胜负乃至国家兴亡的重要性,所以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曾国藩在青年时期也是满身恶习、举止轻浮的浪荡公子。但他后来经过深刻的反省,下定决心改掉毛病,但是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曾国藩痛下决定改正缺点,也给自己列了很多戒条,但是他还是常常犯老毛病,身上的轻浮和浮夸一点也没有改。后来曾国藩拜在理学大师唐鉴门下学习修身之法,唐鉴告诉他,督促自己修身的最好办法是记日记。就在曾国藩挣扎于不断地下决心改正缺点和不断的犯错的时候,唐鉴又送给曾国藩一个字——静,帮助他彻底改掉了身上的老毛病。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传奇。

曾国藩一生谦虚诚敬,谨慎持重,整肃端庄,他教育子弟也要借此修身。在对子弟的为人教育中,他多次强调主敬恕。曾国藩写的诗中有“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二语,他教育子弟待人宽厚、宽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谦虚代表着个人的品格,表示个人与他人相处能力程度。越是谦虚的人,他或她与团体中的伙伴的关系越是和谐,谦虚也使人比较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现状,自己的缺点,自己的不足,让人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了解自己,搞清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骄傲是谦虚的对立面,是前进的大敌。当一个人谦虚好学、扑下身实干,他通常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然而,骄傲了,他就会自满自足,他前进的脚步就被自己的情绪所拖累。

曾国藩,这个活在一百多年前的大儒,虽然与今人相隔百余年,但他的做人智慧、用人智慧、治军智慧仍是我们一笔可贵的财富。和文正公相识完了,已被他深深的折服。

更多相关推荐: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特别【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一生恶名与荣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之贼曾剃头的恶名他作为一位儒丈却能善始善终成为时人推祟的处世圣人他家族兴旺成为了每个成功者争相效仿的楷...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00多封其行文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看似平淡家常事中蕴藏着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为此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曾国藩家书进...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使腐败的满清王朝又苟延了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读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读曾国藩家书的几点想法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近代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借用唐浩明先生的评价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一直不愿读晚清这段历史也不愿了解那时代的人物毕竟这是段国势日渐衰弱列强虎视眈眈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屈辱历史读来让人心情沉重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这边书竟然有种相见很晚的感觉现代人有多少为孩子的教育问...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500字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500字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500字曾国藩是晚清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历史人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或为晚清39中兴第一名臣39或为39卖国贼3939大汉奸39在此我们不去评判其历史上的功过是非也不对其做...

曾国潘传读后感

风云人物曾国藩年级20xx级学号12111240014姓名李梅娜专业日语指导老师金承德最近读了曾国潘传对曾国潘这个风云人物深有感悟曾国潘传是20xx年12月1日由湖南大学出版社的易孟醇写的整本书主要讲述述了曾国...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每一名公务员的最终奋斗目标公务员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努力缔造和谐中国的是在共 产 党的领导下带领我们的人民走向社会主义我们每一名统计工作者面对的是大...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齐市第五十三中学暴岩玲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00多封其行文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看似平淡家常事中蕴藏着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为此我利用一个...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