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课外文言文训练

时间:2024.5.2

2015-2016上学期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 ④欲以清热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二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 走——跑,逃跑。③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 翼——希望。 ⑤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示 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岂是良图?” 近义词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 :通达权变

典 故 [提示]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三、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 1

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究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8、给划横线字解释。

(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3)宁信度( )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四、为学一首示子侄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可靠却也是不可靠的;自己仗恃著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了。

12、解释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 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 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

2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⑤父怒挞之 ⑥曷不听其所为?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7、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六、战国策·魏策四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即使不错,但是这 3

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

【寓 意】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不妨也用这种说法,将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更容易打动人。

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和实际情况。

18、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八、日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译文: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寓意: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认识到了错误,就应该立即改正,不应再把错误继续下去。

24、解释划横的字:

1、是非君子之道( )( ) 2、以待来年然后已( )

25、翻译下面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2)是非君子之道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九、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 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徐:慢慢地。是:话。 舟师:传授驾船技术的人。顾:回头看。椎:动词,用椎敲。渚:水中小洲。遽:就,遂。尽:全部。

4

道理:学会一门知识或一种技术,都要下一番苦功夫;刚入门就以为掌握了一切,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工作、学习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楚人学舟”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学东西,不能自以为是,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近义词:胶柱鼓瑟

翻译: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调头、转弯、快、慢,只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傅,用椎敲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快进,突然碰到大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26、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始折旋疾徐( ) 乃四顾胆落( )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

28、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十、睹雁烹燔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烹:煮。 舒雁:栖息的雁。 燔:烧,烤。 讼:找人分辨是非﹑曲直。社伯: 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剖:切开。 已而:随后。 索:寻找。

译文:以前有个人看见雕雁在天上飞,想挽弓将它们射下来,说:“(要是)射下来了就煮来吃。”这人的弟弟争辩道:“停在地面时猎取的雁适合煮来吃,飞翔时射下来的雁适合烤来吃。”两个人就这样争吵不休,便去请社伯评理,社伯让他们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于是他们再去找雁,但是雁已经凌空飞走很远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一切事情都应该抓住时机,当机立断,说干就干。如果只是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争论不休,互相扯皮,坐失良机,那么什么事也做不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因犹豫不决,错失了很多机会,有的人错过了可以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机遇,有的人错过了升迁发财的机会,有很多机会可遇而不可求,错过了也就错过了,永远不会再来。

29、解释划横线的词。

(1)将援引射之( ) (2)宜燔( ) (3)烹燔半焉( ) (4)已而索雁( )

30、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_________________

31、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参考答案

(一)

1、 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 B

3、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二)

5、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6、 A

7、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8.(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12.①边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

1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

14.对比,立志。

18、①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19、①南辕北辙或背道而驰 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24(这 )( 做法)2、( 停止)

25:(1)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26、慢 看

27、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28、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

29、牵引 应当 烧 寻找

30、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31、三个人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6


第二篇:20xx届中考语文考点专题集训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义:()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通( ),义:()

3、便要还家 ()通(),义:()

4、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义:() ()通(),义:()

5、才美不外现 ()通(),义:()

6、其真无马耶 ()通(),义:()

7、四肢僵劲不能动 ()通(),义:()

8、.荡胸生曾云 ()通(),义:()

9、卜者知其指意 ()通(),义:()

10、矜、寡、孤、独、废疾者 ()通(),义:()

(二)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C.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

D.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

2、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呼天抢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

B. 走马观花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

C.口诛笔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 ..

D. 举世无双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是两个词的一项是( )

A.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

B.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 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

D.今齐地方七百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马无故亡入胡。(《塞翁失马》) .

B.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

C.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

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因对方好意或帮助而对其产生好感。) ..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季节。) .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十分憎恨。) ..

D.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

6、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偏爱。) .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参与。) .

C.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豆:一种粮食作物。) .

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是:这。) .

7、下列句中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休:吉祥。) .

B.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景:日光。) .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作文:文章。) ..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等:等同。) .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

C.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捕蛇者说》) .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

9、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 ..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

D.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

10、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 ( ) .

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 ) .

③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 .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 .

⑤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

(三)一词多义

1、安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②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 安

③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

2、毕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毕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

3、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

4、诚

①帝感其诚 诚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

③此诚危急存亡制秋也 诚

5、池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池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池

6、曾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

7、从

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从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从

8道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

④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⑤以谘诹善道,查纳雅言 道

9、达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达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达

10、当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

②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当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当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当

(四)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2)以光先帝遗德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4)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5)粪土当年万户侯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6)狼不敢前 《狼》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7)渔人甚异之。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8)稍稍宾客其父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9、父利其然也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五) 文言句式

1、说说下列各句是不是判断句。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珠可历历数也。

③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④是进亦忧,退亦忧。

2.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

②始知为人情所患。( )

③夫战,勇气也。( )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⑤何陋之有?

3.填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辨别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句式。

a.判断句 b.省略句 c.倒装句 d.小被动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4)子何恃而往?( )

5、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6、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试补出下列括号中省略的部分。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 )矣。( )令( )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8.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其结构形式。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 )

⑶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

⑷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9.与“王曰:‘何坐’?”句式一样的是( )

A.一狼洞其中 B.甚矣,汝之不惠

C.为乡里所患 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10.“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喜,念鬼 .

B.今亡亦死 .

C.扶苏以数谏故 .

念无与为乐者 .暮而果大亡其财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

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

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

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4.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

才能?请简要作答。

(七)文言文阅读

东方朔救乳母

葛 洪

①②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

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

③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但屡顾帝(回头看) .

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 .

C.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然胡不已乎(停止)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窥谷忘反(通“返”) .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

2.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

B. 旁人言之 .

C. 我当设奇以激之 .D. 乃凄然愍之 . 告之于帝 .何陋之有 .无从致书以观 .乃不知有汉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4. 内容把握。

(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开端:乳母 发展:乳母 高潮:东方设奇 结局:武帝赦免

(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

2.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⑤③④②①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5.“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

答案:专题十二

(一)1.奇通“又”,意思还有一些

2、已通以,以后

3、要通“邀”,邀请。

4、材通才,才能

5、见通现,显露

6、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7、支:通“肢” 四肢的意思。

8、曾通“层”,层层叠叠。

9、指:通“旨”,意图

(二)1、D解析:A句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B句中“狱”是“案件”,今指监狱。C句中“布衣”原是指所穿的衣服的质地,后指穿布衣服的人,即平民;现在专指布的质地,用布做的衣服。D句中的“徜徉”意思没变。因此答案为D。

2、D。解析:A项抢,古义:碰、触。B项走,古义:跑。C项诛,古义:责讨。D项意义不同,前者是“推举”,后者是“全”。

3、A解析:A项古今义相同,是一个词。B项古今义不同,是两个词,解释为“虽然这样”。C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中间夹杂”。D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此地方圆”。

4、D解析:A项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B项河,古义专门指黄河;今义是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C项虽,古义是即使;今义是虽然。D项是,古今义相同,都是判断词。

5、D解析:A项感激,内心的感动,激发。侧重于内心。B项秋:古义是时、时候。C项痛恨:惋惜、遗憾。

6、C解析:豆的古义是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A、B、D三项都对。

7、C解析:作文,此指写文章,是两个词。A、B、D三项都对。

8、D解析:“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9、C解析:A项古今义不同,古义指一直连接到;今义指不经过中间事物。B项古今义不同,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开业。C项古今义相同,都解释为“认为”。D项古今义不同,古义:到了,是两个词,“至”是动词,“于”是介词;今义常用来表示另提一事。

10、①顾:古义是拜访;今义为照顾、回顾。②居:古义作“经过”讲;今义一般作“居住”讲。③但:古义是“只”;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④狱:此指案件;今义是监狱。⑤微:无、没有;今义为微小、细微。

(三)1、①怎么②养③安稳

2、①全,都②完、尽

3、①靠近②等到

4、①诚心②果真③实在

5、①护城河②水池

6、①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②通增,增加

7、①跟从②服从

8、①道义②说③道路④方法⑤道理

9、①达到②威望

10、①对着②正当③应当④要,将要,快要

(四)(1)笑:动词活用做状语,解释为“笑着”。

(2)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发扬光大”。

(3)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生气发怒”。

(4)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解释为“擅长”。

(5)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是粪土”。

(6)前:上前 名词用作动词。

(7)异:对此感到诧异 意动用法。

(8)宾客:以其父为宾客 意动用法。

9、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 意动用法。

(10)箕畚:用箕畚 名词作状语。

(五)1、答案与解析:第1句可翻译为: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这里“者”只表提顿,不表判断。第2句可翻译为: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也”在这里是助词,表肯定语气,可不译出。这两句虽然有“者”、“也”等标记,但都不是判断句。第3句可翻译为: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第4句可翻译为: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在古汉语中,特别是先秦时代很少用“是”字表示判断,在句中用了“是”字,大多数是把它作为代词使用的。第4句的“是”在这里就是指代前句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果稍不注意,解释成判断词的“是”,好像句子也通顺,那就错了。所以,这两句也不是判断句。

2、答案与解析:第1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这句话有作为判断句的语言标志“??者??也”,所以是判断句。第2句“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表被动的词“为”,所以是被动句。有了语言标志是理解文言句子属于哪种句式的重要依据,但还要根据文意去推断。比如第3句“夫战,勇气也”。我们说这是个判断句,是因为它用“也”表判断语气。而第4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则不是表判断,而是陈述作者的一种感情体验。这需要在阅读中加以品味、比较,语意顺畅了才算恰当。再如第5句“何陋之有”这个句子,应按照“有何陋”这样的语序去理解文意,全句才贯通,所以,我们说它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3、答案:l.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衣食)分人。

4、答案:(1)d (2)b (3)a (4)c

5、C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结合日常学习积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此题考查点是文言特殊句式中的判断句,明确了这一点,解答起来就较为容易了。首先从判断句的结构形式上进行识别,A、B两项均为“??者,??也”式,D项为“??,??也”式,这三项均符合判断句的形式要求;而C项无任何判断句的标志。再从句意来识别,A、B、D三项均为“??是??”,可以判定为判断句,而C项只是一般的陈述。综合分析,句式不同的一项应是“C项”。

6、A解析:此题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只是考查得更全面一些。首先判定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形式,正常语序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然后分析各选项,A项“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B项为判断句,有判断句的典型标志“??者??也”;C项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应为“(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项也为省略句,省略了

谓语,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综合分析,与例句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A项”。

7.余 余 其 岁 或 其 其 余 或 其

8.⑴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判断句)

⑵(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倒装句)

⑶(老虎)渐渐接近(驴),过一步戏弄(驴),摇晃依偎,冲击顶撞。(省略句) 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倒装句)

9.B10.C

(六)1.A

2.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

(注意其中关键词的翻译)

3.B

4.可以从如下方面回答: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

(七)1.B 2. C

3.(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武帝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会想到你哺乳时的恩情呢?

4.(1)犯事 告急 (2)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失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近即可得全分。)

(八)1.山朗润起来了

2.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3. B

4.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意思对即可)

5.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可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更多相关推荐:
粤教版 必修五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鸿门宴》知识点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宋海龙邮箱:duyu0226@163.com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3…

20xx高考一轮复习《张衡传》文言文知识归纳及练习(生用)

20xx高考一轮复习《张衡传》文言文知识归纳及练习五、一词多义1.辟⑴连辟公府不就⑷闻弦歌而知雅意⑸附庸风雅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2.形似酒尊3.一时收禽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2.举孝廉不行3.公车特征拜郎…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12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景翳翳以将入(景,通“”)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眄庭柯以怡颜(怡:)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2鸢飞戾天者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3经纶事务者古:治理,筹划今:政治规律…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3、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

20xx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20xx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弯曲…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则孔子【人物介绍】孔丘(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仲由(前542-前480…

独特 文言文 求职信 范本 原创

求职信敬之阁下滇中之文化春城之盛华滋余之仁心从师十数余载参古今之典籍以益友为吾之模故得修吾才智凝于心阅华夏南北之广博历世事炎凉之多艰增吾之所见修吾心得君有意募处长吾方知以到展露之时阁下操业之多繁睥睨此书信吾实甚...

校本二20xx年新课标二文言文及作文

泰州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校本化练习二班级姓名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

古文式的追悼词

致悼词草稿尊敬的诸位嘉宾乡亲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20xx年11月8日我村德隆望重仁慈博爱热心公益众亲敬仰的老前辈陈大盛同志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晴空霹雳天地同泣陈大盛同志终其一生与人为善以德为本乐于公益殊堪褒扬公元1...

11岁小学生写文言文

11岁小学生写文言文走红六七岁能读诸子百家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近日株洲白鹤小学六年级小学生余晗睿写的一篇文言文作文火爆网络读者们都被惊呆了株洲的一些校长们看到这篇作文后也纷纷点赞他是如何写出这样的文章...

小学经典诗文朗诵稿

经典古诗文诵读之春夏秋冬开场白男合敬爱的老师女合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男合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女合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甲乙男女合穿城小学四三班经典古诗文朗诵现在开始第一篇春之歌甲男春天是一幅水彩画艳丽而真切春天孕...

文言文(5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