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目送》读书推荐演讲稿

时间:2024.4.27

各位同学,晚上好。20xx年,诺贝尔文学奖捧红了莫言,而他是我心中诺贝文学奖的不二人选,他就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女士,今天很荣幸可以与各位同学分享他的作品《目送》。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龙应台其人。

龙应台,19xx年生于台湾高雄县。19xx年出版《野火集》,抨击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轰动台湾,当月再版二十四次,对台湾社会产生巨大影响。19xx年底,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19xx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自19xx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19xx年受台北市长马英九之邀, 任首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20xx年来,先后任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访问教授。20xx年12月出版的《亲爱的安德烈》等图书,在台北、香港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均列畅销书榜首。《南方人物周刊》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经历都是一个罕见的档案 。

接下来让我们说说龙应台其文。

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彷佛微风吹过麦田。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的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

龙应台女士人生际遇很丰富,曾旅居世界各地,因此对于历史、人生,龙应台的见地是很独到的,他也把这些见解看法写进了作品中,因此著作颇丰,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还有《人在欧洲》、《写给台湾的信》、《美丽的权利》、《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等等,在业界也有广泛地支持和好评。可见龙应台女士不仅是佳作不断,而且是位高产作家。(这是我们相对熟悉的作品)(翻页)

《目送》是龙应台女士较近的作品,集合了她近年来对生活,对社会的的新鲜感受,由74篇散文组成,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写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与不舍、决然的虚无。(翻页)在这本书里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应该说这是一本生死笔记,爱与忧的混合,深与浅的交融,深邃,忧伤,且美丽。

第一篇文章与全书同名,奠定了全书的情感基调,也还原了最为真实的龙应台,他就像一个站在我们身边的长者,经历着我们终究会经历的人生 。父亲的离世,只留给了

他记忆里匆匆的背影,牵动着回忆里无数次的离别,那里有他送别小儿子的场景: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当回忆的场景在心里沉淀,渐渐沉淀成了思考:龙应台才会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女士教会我们透视人性,更看清楚自己的心,不知那里是不是都个向他所讲诉的地方: 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丝瓜,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几朵黄花??同学们,善待生命吧,我们都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翻页)

说起这篇文章,我不想说一些很酸的话,但是,它真的是值得思量。我不知道一个人的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次离别,也不清楚会有多少人明白那些被我们忽视掉的目送背后隐含着的难以言说的深深浅浅的爱与忧愁,总而言之,这本书讲了太多的感动与无法言说的情绪。如此一个人才更容易认清生活的本真与幸福的真谛吧。这本书里他写生活,写历史,不过不是宏观的,也不是伟人的,而是一些最为平凡的人和他们的历史。生活化的哲学和哲学化的生活,尽皆在此。接下来的两篇文章应该可以印证我之前所说的。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曾经相信过爱国,后来知道“国”的定义有问题,通常那循循善诱要你爱国的人所定义的“国”,不一定可爱,不一定值得爱,而且更可能值得推翻。这段话采自本书《相信不相信》。总所周知,龙应台女士是台湾人,但我们从她的文字里找不到一丝半缕的偏激言论,更多的则是一个文人的大彻大悟,作者曾经旅居欧洲这段时期的作品里作者以亲历者的目光,为我们矫正了西方世界的轮廓。(翻页)真实的世界并不是狄斯奈乐园:莫斯科不见得是个想毁灭人类的恶魔,华盛顿不一定是破解魔法的英俊王子,伊朗人不见得都疯了,黛安娜也不是白雪公主,欧洲共同市场并不是由七个小矮人组成。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必须用自己的眼睛睁大了去看。由此看来,他并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更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写手,可以说龙应台女士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

一个扫雷员,冒着被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一整天下来,他可以清二十到五十平方公尺的范围。意思是说,要扫除阿富汗五分之一国土的地雷,需要的时间是四千三百年。这段文字采自《四千三百年》,文章从沿海的金门小镇说到了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在作者的

描述里有个五十年后终于归家白发干枯的老人,如今却只见一片断瓦残垣,瓦砾中还能找到那张残破不全的全家福,同样的触目惊心还有战火连天的阿富汗,那里五分之一国土的安宁需要艰辛的四千三百年。时间的贪婪是让人类为自己的过错加倍买单,以一个个残破的人生为代价。死亡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年代是何其平常。有幸未身处其中的人 能做的绝不仅仅是同情。文学是生在指尖的花却却拥有无尽的力量,龙应台女士说,我只是在做每一个有良知的文人都在做的事。

总之,这本书里有不一样的龙应台,温情的母亲,落寞的女儿,思考的文人、责任的世人。他会告诉你,原来爱,亲情,生活,世界是这样的。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这本书为何以目送为题,因为这里藏着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全书里我没有找到歇斯底里的情绪,但却让有让人哽咽的滋味,所有的哀婉与忧愁都被云淡风轻的呢喃浅吟与朴实无华的轻言细语掩盖。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无病呻吟的哀叹。有的只是淡淡的忧伤和幽微的吟叹,不事喧哗,也无需喧哗,而你却能分明倾听到作者的心声。正如作者所说,她的确是想让读者从她的文章中得到感悟,她也正在用她心酸的经历给我们还未曾有过悲伤体会的人指点迷津。(翻页)正是这本书的深度使他的读者遍布欧洲、大陆、台湾、东南亚等地,适合人群庞大,横贯老中青三代。

临近演讲的尾声我想和大家谈一些感受,这也是我读完整本书最想对大家说的,好好爱你的父亲母亲,别总以为时间还很多;好好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世界这么大,我们这么渺小,天知道我们彼此的相遇有多幸运。也许这无关今天我谈到的主题,但这毕竟就是生活,会有爱,会有忧愁,也会有数不清的目送。别总让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经历太多的目送,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你的背影,而是你正对的脸,和脸上的笑容。

我们都走在一条无法回头的路上生命的脆弱使我们无法抵抗宿命的安排,但我们不是只有空手而归一条路,可以还可以去思考去感受。我常常再想,当龙应台把这些思考写进《目送》,会不会牵动过往的场景,会不会有过一丝心疼?而她又为何能这般平静?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思考。于是,龙应台在累积、沉淀和宁静透彻的思考中彻悟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了?站在龙应台的营造的思想世界里,我无法任由这一段青春年华像周围的空气一样,变成羽毛,片片掉落。即使上帝会发笑,此时再试着去思考,或许也不是一件坏事。

最后希望大家能从《目送》74篇散文中品悟出深沉的人生哲理,以导引自己人生的方向,这也是年过半百的龙应台所期冀的。


第二篇:我读“龙应台”


我读“龙应台”

读一部文学作品是一个心灵与心灵互相碰撞和交流的过程,字里行间,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心灵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并得以慰藉。不同的阶段读一样的文章也就有了不同的感悟。当再次读《目送》就有了一些更深的感悟:人在生命的路途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平静中透露着的哀痛,让人不甘又无奈。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深入读者的心灵,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色彩却能讲深深的寓意娓娓道来,就好像一位故交在夜深人静中与你促膝而谈。我常常在想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孩子的作业中总是有这样的期待“要是我总是考满分就好了”“我已经长大了”,对于“长大”孩子们的内心又是如何定义的。《跌倒》这篇文章提醒了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会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却没有交过我们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实际上,我们也并没有明白“生命”的意味。《目送》73篇散文,通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喜欢龙应台不仅于此,后来,把《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放在一起看,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作为一名学者,龙应台以她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一名普通母亲的疑惑与成长。前面书中的安安,是个长着一头鬈发的小男孩,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等着妈妈把这个世界一一介绍给他;而后面书中的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大小伙子,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母子之间隔着三十几年的岁月,隔着中西方文化,龙应台觉得: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为了重新认识长大了的儿子,也让儿子了解自己,龙应台邀请安德烈以通信的方式和她共写一个专栏,以书信的方式进入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 《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

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课堂上,我总是期望我的付出能得到收获,期待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非常残酷,走得太快灵魂就会掉在后面,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对啊,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看世界,也许,我们就会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亲爱的安德烈》21岁的安德烈对妈妈说:你跟我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还是把我当成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与,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我总是试图告诉孩子们,这样那样的行为都是为了你的好,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刻意的去强调尊卑,总是要去展现权威的力量。也许,真的该去放空自己,蹲下身子,换个角度看世界。也许,真该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能够认识距离、彼此沟通,要知道:一切平等的对话必须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

更多相关推荐:
浅析龙应台哈佛演讲之题目

浅析龙应台哈佛演讲之题目梦回吹角连营龙应台哈佛演讲的题目是quot被孤立被包圍被邊緣化卻又極端重要的台灣台灣民主實驗對華文世界的影響quot1quot被孤立quot当今世界上共有近200个国家实现民主制度的国家...

龙应台+北大堂演讲全文(繁体字未删减)

龍應台的中國夢龍應台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演講全文本月一日龍應台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發表演講文明的力量從鄉愁到美麗島前一天同一地點她剛從深受大陸知識份子推崇的報紙南方周末手中接下二一中國夢踐行者獎杯龍應台這次在北...

百年思索——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五日在台大法学院的演讲演讲稿文库

百年思索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五日在台大法学院的演讲演讲稿文库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百年思索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五日在台大法学院的...

市场部经理应聘演讲稿

各位领导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市场部经理感谢领导们过去对我的培养信任支持和鼓励我十分地珍惜这次机会我叫xxxx岁本科学历20xx年学校毕业进入公司后一直在销售部同市场部工作此次参加竞聘我认为我有以下竞聘优势第一我性...

应聘演讲稿

应聘任职演讲稿各位领导下午好按照组织人教部门的要求我现在向局党组汇报个人工作情况请予指导一个人基本情况本人姓名XXX男性壮族XXX年XXX月出生籍贯XXXX县X年X月毕业于XX学院中文系汉语文学本科学制四年同年...

竞聘演讲稿

竞聘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您们好首先感谢汉口江滩为我提供了这次公平竞争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对江滩给我一个自我检验的机会表示感谢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蔡辉辉19xx年出生20xx年加入汉口江滩这个大家庭工作曾先后从事...

监狱警察竞聘演讲稿

竞聘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这个特殊的舞台首先感谢组织领导给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锻炼和参与竞争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同事们对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我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监区教导员这一...

岗位应聘演讲稿

竞岗演讲稿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今年岁20xx年毕业于在校期间就读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以来做过电气设计电气自动化检修及电气设备的质量检验等工作曾在广东华德利电气公司做到质检工程师的职位我相信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你...

应聘演讲稿

尊敬的局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事制度改革给我们每个人都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展现自我的机会不断前进的社会不断发展的体制给我们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正确理解积极参与抓住机遇挑战自我是我参加这次演讲的目...

招商局科长竞聘演讲稿范文

本文源自于竞聘写作网业代写演讲稿总结计划类公文类软文类经济文书法律类企业文案类新闻稿常年文秘代理个人传记家谱指导著作整理出国留学文书等招商局科长岗位竞聘演讲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此时此刻我能以一个竞...

竞聘演讲稿写作需要提供的材料

竞聘演讲稿写作需要提供的材料如果您委托本站代写竞聘演讲稿至少需要提供如下材料1您的个人简介工作经历让我们对您有个宏观的把握这是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竞聘指导的第一步这一部分越详细越好包括您的年龄学历毕业院校及专业是否...

电视台播音员竞职演讲稿

电视台播音员竞职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我能够怀着领导的关心同志们的支持站在这里迎接一次全新的挑战其实说起挑战就开始了那时我刚刚告别曾经的辉煌赤手空拳闯入了电视这个对我来说完全陌生的行业新的...

龙应台演讲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