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20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时间:2024.3.31

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

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 的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维护了宗法制度

C.导致分封制崩溃                    D.促使了礼崩乐坏

2.《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

A.土地兼并出现                      B.官民矛盾尖锐     

C.官吏滥用权力                      D.农民生活艰难

3.“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朱子语类》)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

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                  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

C.推己及人的处世观                  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4.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

5.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

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7.右图是吉林省档案馆收藏的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 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其标题有:《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情思远飞故里 举杯共忆苦战》、《悼念战友 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等。这些报道

①美化侵略行为                       ②颠倒战争是非

③否认屠杀暴行                       ④助长侵略气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1949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会见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1950年2月14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方此举

A.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B.希望得到社会主义国家承认 

C.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D.借助苏联恢复在联合国席位

9.《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里的“新的社会组织”是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村民委员会

10.下图中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的原因可能是

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一国两制”构想推动

C.“九二共识”基本达成               D.两岸“三通”最终实现

11.“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

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13.1500—1800年的近代早期时代,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新全球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    B.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

C.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D.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

14.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议会改革的实行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内阁制度的确立

15.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 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准确的是

A.生而平等        B.天赋人权      C.信仰自由       D.独立自主

16.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在一篇瞻望20世纪物理学的文章中就曾谈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也就是在测量数据的小数点后面添加几位有效数字而已。”对此言论率先进行挑战的科学成就是

A.经典力学体系    B.电磁感应现象  C.量子论         D.相对论

17.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18.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其主要依据是该法令

A.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防止了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D.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20.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说:“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传统语言结构完全遵循牛顿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倒叙部分都有清楚的交代。而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遵循的是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牛顿时间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动予以重新组合。”其中体现“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的是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12分,第2214分,第2314分,第2410分,第2510分,共计60分。

21.(12分)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2分)

22.(14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惜乎当时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舆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於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就是没有西力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的也要生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又不是现在这种变法罢了……至于具体的办法,要提出的方案,却不是一时办得到的事情。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于是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作者对洋务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之处并说明理由。(4分)

(2)对待改革,材料一中的“时人” 与材料二中的“一般人”态度不同,原因何在?(4分)

(3)材料三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轩然大波”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

23.(14分)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一直是主导货币,国家的兴盛就能促使本国主权货币上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有一席之地,得到足够的话语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环球时报》20##-07-23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材料三  在这10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 62.5%,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20##年也已超越了美元。

——《欧元10岁:“危机涅槃”再出发》

材料四  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

——林跃勤《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

注:20##年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同意以相同的出资比例成立一家旨在向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贷款的银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这对美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5分)

(3)据材料三、四,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5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

                                       ——俄国《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理由。 (4分)

(3)指出材料三中列宁观察问题的着眼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3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徒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康熙帝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李治亭《康熙帝缘何废长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有何具体举措?试举两例。(3分)

(3)据材料三,分析康熙帝“废弃长城”的重大意义。(3分)


江苏省苏北四市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计60分)

二、非选择题:

21.(12分)

(1)加强对地方的管理。(2分)形成了二元体制。(2分)

(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2分)属吏为本地人。(1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1分)

(3)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2分)

(4)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2分)

22.(14分)

(1)同:基本认可;理由:都从国情出发。(2分)

异:评价视角不同;理由:后者兼顾了历史文化和政教渊源。(2分)

(2)原因:“时人”代表顽固派,封建守旧思想根深蒂固;(2分)民族危机加深;政治腐败严重。(2分)

(3)因素: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趋势;西力东渐的推动。(2分)

影响:政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马克思主义传播。(4分)

23.(14分)

(1)表现: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1分)美国通过货币体系控制了世界经济命脉;(1分)有利于各国经济交流,促进世界贸易。(2分)

(2)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滞胀);(1分)西欧、日本的竞争。(2分)

影响:对美国,无需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2分)

(3)变化: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或国际货币多元化);(2分)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2分)

趋势: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1分)

24.(10分)

(1)根源:农奴制问题。(1分)

原因:阶级矛盾尖锐;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2分)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受仍村社的控制;获得一块份地但要付高额赎金。 (4分)

(3)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1分)

理由:经济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1分)

政治上:推动了俄国政治近代化进程。(1分,答具体措施也可得分。)

25.(10分)

(1)措施:移民、筑城、设县。(2分,任两点2分)

意义:传播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边疆地区发展;促进民族融合;扩展疆域;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2分,任两点2分)

(2)指导思想:民族平等。(1分)

举措:设置机构,任用当地人管理;册封;和亲通婚。(2分,任两点2分)

(3)意义:改变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实现了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局面。(3分)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反思新课标下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高一杨强一个学期的时间过去了本学期教高一年历史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贯彻到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对我来说压力大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在这一学期除专业知识的不断...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于小涛高一新课程教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一成功与喜悦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陈墨就通史与专题的关系的理解以往高中历史章节体通史教材的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内容多而浅教师们对它已习惯和适应了而今模块单元体专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但新...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陈墨就通史与专题的关系的理解以往高中历史章节体通史教材的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内容多而浅教师们对它已习惯和适应了而今模块单元体专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但新...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高一新课程教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一成功与喜悦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触1应...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苗灵恩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反思高一历史组苗灵恩1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经过了第一学期的历练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有了很多的收获高一新课程教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

高一期末考试后的反思

高一期末考试后的反思学习是一个不断总结的漫长过程因此对于高中学习的每一次阶段性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总的来说这次考试有喜也有忧喜在这里就不多说了针对忧我对每门科做了一些简单的总结语文出人意料的课外文言文作为题目可以...

历史期中考试反思

历史考试反思发布时间20xx1117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一基本情况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 萍乡中学-Powered by PageAdmin CMS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手段是教师从会教到会学与会教结合起来的过程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今年我带的是高一人民版的新课本感受颇多我们知道历史新课标讲究的是教学...

高一下期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下期历史教学反思通过近一年的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教育教学的实践我有如下体会与同仁商榷第一高一历史必修二以经济史为专题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突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世界近...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 萍乡中学-Powered by PageAdmin CMS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手段是教师从会教到会学与会教结合起来的过程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今年我带的是高一人民版的新课本感受颇多我们知道历史新课标讲究的是教学...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反思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它不苛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不求面面俱到这无疑有助于...

高一历史考试反思(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