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开示心经

时间:2024.5.2

索达吉堪布开示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顿巴特吉坚拉给夏擦,(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这样我们昨天作了一个简单的开示。今天没有安排在这里继续传讲,但是有个别的一些佛友,再三地要求今天晚上在这里也作一个有关空性或者《心经》方面的开示。最后我也在无奈的状态下还是答应了,也没有特意地通知一些人,但是今天来的人也比较多。我们这里的环境场所有限吧,大家可能在坐的过程当中,稍微坚持一下。我想今天也简单地作一个开示,所开示的内容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心经》我想大多数的人应该非常清楚,因为汉传佛教里面对《心经》极为重视,汉地的高僧大德们也历来都是对《心经》由衷地强调,这样一来有很多《心经》的讲义、《心经》的注疏,这方面应该是比较多的。

比如说像弘一大师的《讲记》,蕅益大师的讲疏,还有一些圆瑛法师,元音老人、净空法师等等,有非常多的高僧大德们,对《心经》作了一些注释。所以对我来讲,也没有必要再次讲。但一方面,按照藏传佛教的有些科判,有些藏传佛教的解释方法来作一个简单的开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所以我想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心经》应该清楚,比如说我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包括南传佛教的部分寺院,也经常念诵、经常修持。但也有一部分的佛教徒,对《心经》的内容不太明白,能念是念得来,大家都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样天天念,实际上到底是所谓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或者五蕴皆空的道理怎么样呢?这方面,有些从来没 1

有想过?有些想得也并不是特别圆满,这种情况比较多。作为我们佛教徒来讲,应该对《心经》的内容这方面了解,我觉得相当重要。

不仅是我们佛教徒,现在很多文学界的人,作学术研究的这些人,对《心经》有所研究有所了解,这是我们通过网络,通过一些其他资料也可以知道。现在在国际上、在国内外,有相当一部分人专门对《心经》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专门有很多学术方面的一些论文来研究,佛教的精神、般若空性的道理,作为我们佛教徒对自己的《心经》的历史背景,《心经》的一些宗旨、意义如果没有了解,这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所以我想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心经》的有关一些问题。

当然《心经》,如果要是讲得广一点,恐怕一个月,也不一定能讲得完。所以今天我们短暂的时间当中,把所有《心经》的内容、全部讲得非常清楚,这也是有一定的困难。你们听者也有一定的困难,等一会儿不一定能坐得住。我讲者,本来自己水平也有限,再加上所谓的《心经》极为深奥,这是般若波罗蜜多非常甚深的东西,所以我用我的水平和口才来讲述,对我来讲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想我们大家,也是一个因缘的集聚。大家在这个讲堂里面,集聚在一起,我们大家都以诚挚的心来闻思般若,当然这个是有非常大的功德。

以前佛陀对阿难尊者,也说过,说是两个人,有作无量功德的机会,当时阿难问:如果两个人作,无量的功德到底是什么呢?后来佛陀说,一个人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听经,一个人以清净的心来传讲佛法,那么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我们这里这么多的人,大家以听经的这种心情来听受佛法,我也是以假装的方式来给大家传讲大乘佛法,虽然我讲者很低劣,但是所讲的内容,也是牵涉到佛的般若精神,所以我想我们大家共同短暂的时间当中也可以造一些福德。

实际上,我们大家应该了解,所有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可以用三个部分来讲:释迦牟尼佛最开始的时候,对一般的众生,对一般根机的众生,宣讲了所谓的四谛法门,第一转法轮。

这是在印度鹿野苑,给大家宣说的。释迦牟尼佛对中等、也就是说,对般若空性根机的众生面前,已经宣讲了般若法门,也就是所谓的第二转法轮。释迦牟尼佛对有一定的根机、利根者,也就是说具有殊胜根机的众生面前宣讲了第三转法轮,我们现在所谓的《心经》实际上是释迦牟尼佛第二转法轮的精华意义。因为第二转法轮,我们平时也知道,在《大藏经》当中有,广般若、略般若、中般若、般若法门,按照我们藏文的《大藏经》里面十二函,十二函相当多的。我们汉传佛教的《大藏经》里面也是《般若经》相当多。大家应该清楚,《华严经》和《般若经》,在佛的经藏当中应该是占相当一部分的。那么《般若经》,广般若、略般若、中般若,这三个般若全部集聚、 2

全部总结出来就是《心经》。

《心经》表面上看来,这是很略的。当然《心经》的版本有所不同。比如说藏传佛教,大概《心经》有八个讲义;汉传佛教里面,《心经》的翻译本比较多,鸠摩罗什也有翻译的,唐玄奘也有翻译的,还有在唐朝的时候,宋朝的时候,总共有七八个不同的译本。但是所有的译本当中,大家都比较公认的,尤其是中国读华文的这些人,大家都不管到哪里去,到新加坡、到美国、到台湾,到哪里去的话,就是唐僧的《般若心经》,大家都比较公认的。

读诵这个《心经》,有二百六十个字,所以读起来的时候,非常简单。我们表面上看来,只是一张纸,这里面有二百六十个字;好像这是我们,不要说是一般的人,连一个小学生写文章的时候,也是二百多字应该写出来。但实际上,这是非常不简单的。这就是: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里面的空性法门的教理,全部归纳在《般若经》当中,也就是说《心经》当中。所以我们平时作为一个佛教徒自己能念诵,自己系带在自己的身上,摆放在自己的佛堂里面,早上起来的时候拜一拜,晚上睡觉的时候拜一拜,平时《心经》作为自己的读诵,那你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

所以平时我想,你们很多在家人,现在的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很多生活的节奏步骤越来越快,这样一来你每天都是读很多《无量寿经》、《金刚经》,有没有时间也不好说。有些佛教徒,当然是有很多的时间,每天都是不断地念《金刚经》;但是有相当一部人,恐怕是没有时间。但我想,只要是自己心中有佛的有些佛教徒,《心经》念几遍是没有任何困难的,连一分钟都不用。有时候你们读得特别快吧,尤其是能背诵,你坐在车上也好,或者是平时,你在做什么工作的过程当中,存在手机里面也好,或者是什么样的,你就可以读《心经》。所以我们平时作为佛教徒,对般若空性、释迦牟尼佛所有佛法的精华,就是空性法门,

这个大家应该清楚;对大乘佛教有所了解的人,我觉得是应该明白的:所有的这些空性法门,归纳出来这就是《心经》。

有些人认为《心经》好像是《般若经》里面的一篇。不是一篇,这是《广般若经》里面。现在网络比较方便,你马上点击、马上查,实际上它并不是一篇,它是独立完整的一部经典,非常完整的一部经典。按照我们藏传的经典,经典前面有它的缘起,后面有它的赞颂文,所以它是非常圆满的一部经典。这样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历史也可以证明,很多的佛教徒依靠般若空性,而获得成就的。

所以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道友。的确现在生活就变成这个样子,以前法王去美国的时候,大概是九三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觉得西方的国家特别可怜,每天都是那么忙,那么多的事情,虽然有一点钱,但 3

是每天都是好像只有星期天的晚上,有讲课的时间,除此之外,基本上分不出来。当时中国特别闲,还没有开放,虽然条件也没有现在那样,轿车洋房没有那么多,但是当时始终都觉得,中国还算是可以的。不管在哪里安排,星期六也可以、星期四也可以,白天讲课也可以,很多人去听的。但现在,中国大城市里面的人确实有时候有点跟当时的美国我觉得没有什么差别,当时美国加拿大都是这样,我觉得现在很多人也是特别忙,只有星期天或者星期六的时候有一点空闲。白天的话,昨天我说早上可不可以?他们很多人说,早上不行,早上这里很多人上班,很忙啊,肯定不行,没有人来听经。我想我们这里有时候大城市里面的人还是工作,很多方面真的把时间用在学佛方面,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这样自己也是一方面,不舍弃自己的这种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修持佛法。那么作为《心经》是相当好的一个法门。

以前上师如意宝去西方国家的时候,他们西方国家特别喜欢。上师的著作里面,有一个叫《文殊大圆满》,因为《文殊大圆满》比较少,很少的,所有的修法在《文殊大圆满》当中,很多西方人他们特别喜欢这个《大圆满》,说是我们这样的人在大城市里面那么忙,没有其他的时间,就是我们喜欢你的这个《大圆满》。你看那个《大圆满》是特别少,我们很喜欢。我想像《中观根本慧论》、《入中论》这些非常多,有一千个颂词、七百个颂词、六百个颂词那这样的经典,我们每天学,恐怕你们没有时间。所以我想《心经》大家都应该背诵也可以,念诵也可以,或者是平时以《心经》的一些精神来衡量自己,因为《心经》里面,全部讲的是空性。

刚开始的时候《心经》的内容也不一定能搞懂。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心经》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根机。就像《心经》相当于是大学的课程,所以我们佛教的幼儿园还没有上过的人,你马上要用大学的课程来要求恐怕是不一定能接受。但是你对佛教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的人,看了《心经》以后,应该说能放下一切。为什么呢?因为《心经》里面已经讲了

眼耳鼻舌全部也是没有,外面的色声香味全部也是没有,包括无明、智慧,所有的这些法全部是空性的,全部是不存在的。这样,那我们何必现在追求世间的很多名闻利养,就是名利地位等等? 所以通过《心经》调整自己的心,很容易灭尽自相续当中的烦恼。这样一来,我想《心经》有必要去学习。

今天我想从字面上简单地给大家讲一下。有时候,《心经》是内容比较深,很多人喜欢打瞌睡,或者有这样;如果讲一点故事,或者讲一点简单的法门,很多人兴趣自然而然就出来了。但是我就特别害怕讲空性,为什么呢?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空性,到了一定的时候,这里面的道理也不可能是一言两语随便全部讲完,所以不说很多的道理 4

讲不出来;要说很多的道理的话,一方面没有时间,一方面你们能不能接受也不好说。但不管怎么样,我想我们对《心经》的大概内容作一个介绍,然后你们自己以后在读诵的过程当中,对这一段话应该是介绍这个、这一段话介绍这个,可能有大致的了解,这样对自己。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我们这里也有很多人对空性法门非常有信心,这也是非常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讲呢?佛陀在很多佛经当中也告诉我们,我们遇到空性法门,实际上这就是有解脱的标志。一般的人对空性法门是根本不可能遇到的,没有一定的因缘,没有一定的根机,大乘佛法听到耳边的机会也是不会有。看见大乘法本,这也是没有的。所以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道友虽然有些意思上你不一定马上能了解,这是非常甚深的道理,所以不一定能了解;但是你遇到这个法门,然后逐渐逐渐地去研究、去学习、思维,这样以后我们自相续当中种下了一个空性的种子,无始以来我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存在的、实有的,一直在培养自己的执著。但是我们这一辈子,虽然修得不好,但在自相续当中还是种下一个大乘大悲心的种子,空性的一些种子。这样一来我们下一辈子对这个空性法门应该是有所领悟。

中观的根本修法里面,有个叫做《中观四百论》,《中观四百论》里面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对空性产生一个怀疑,觉得万法是不是空性呢?我产生一个怀疑的话,在我的相续当中种下了空性的种子,然后我断除了这个轮回的根本,从此以后,我逐渐逐渐会离开这个苦海的。这是《中观四百论》里面说的。所以我们遇到空性的时候,大家也不要觉得这是我们随随便便可以看得到,随随便便可以听得到,并不是这样的。遇到这个空性法门,相当不容易。因为佛陀所有的佛经,可以包括在空性当中,佛陀当时要接近涅槃的时候,他对阿难特殊地去交待,他说我涅槃以后——因为我们知道佛陀涅槃以后,就是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然后就这样,佛教里面的其他七大传承的上师会出现的——后来他就特意地交待给阿难,这样说:我涅槃以后,我所宣讲的,所有的佛法全部隐没的话,不要紧,全部毁灭了也没有事,我不怪你的。但是你千万不要把我的这个空性法门毁灭掉,空性毁灭的话哪怕一个字也是我应该责备你。当时佛陀以我们平常人的一种方式来交待,特意地交待给阿难,所以我们作为佛教徒应该对空性法门有所认识。

所谓的空性法门当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你们真的要想从理论上理解,佛经的内容是非常深的。一般来讲依靠自己的智慧来解释佛经,自古以来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应该依靠什么呢?依靠一些高僧大德的论典来解释。当然有些人说“只依经不依论”,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呢?如果依靠经典,没有论典,那我们凡夫人是没办 5

法直接解释佛经的这个意义。

所以佛教历史上真正对释迦牟尼佛的空性法门能解释的,首先第一个就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出世以后,他就解释了空性的法门,造了《中观根本慧论》,然后他的传承弟子当中圣天论师造了《中观四百论》,过了以后,月称论师、寂天菩萨等等,这些在印度的历史上来讲大家都非常公认的了不起的大德们,那么依靠他们的教言,我们对佛陀所宣讲的空性的意义应该也是可以领悟。

所以我们在座的道友们,以后自己真的有一些机会的话,其他的现在世间的乱七八糟的这些书,我们去读的话我觉得没有什么意义。这只不过是你们有些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有些项目,不得不读、不得不学习,这是我们也不否认的。尤其年轻人,现在电脑科技很多,什么事情都不懂的话,你可能生活也是相当困难。这一点我觉得也是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你除了生存以外,我们要利益众生,自相续当中真的有些佛教的道理要学的话,最好是佛陀的最精华的意义,就是无上密法、大圆满和无上的法门中观,这两个,有一定的根机、有一定智慧的人,一定要去拜读、去研究。

当然刚开始读的时候,不可能是我们读小说一样。读小说的话,你这厚厚的一本书看完了,整个情节的道理,在脑海里面可以显现。从此以后这个过程是怎么怎么,你可以给别人讲。我们这个中观可能不是这样:哪怕是一个偈颂,你都要要花很长时间去理解、领会。以前高僧大德们都是这样。我们在学院当中也是很多,有些智者们,他们的话我今天看了,这个颂词不行,不懂;然后看了讲义,这个讲义、那个解释得怎么样,如果这个不懂,再去问一些道友,如果这个不懂,我今年不懂、明年还看,明年不懂、后年还要看,我就长期地对中观法门有所熏习的话,最后应该对这些甚深的教言会通达的。

所以,有一定的智慧的人,希望你们对这个空性法门应该引起重视。我们人生非常难得,无始以来我们相续当中的执著是相当厉害的,这些执著要搞破的话,要么自己是一个大成就者,依靠一个上师的这种敲打,或者是上师的加持马上开悟,恍然大悟;但这种根机现在来讲是也确实有点困难。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面也是这样讲。不要说是我们,包括印度和藏地汉地的高僧大德们也是经过千辛万苦以后,才能获得开悟的。对我们现在凡夫俗子、具有一切束缚的凡夫来讲,能不能成功也是非常困难的。我想,最保险的、最适合的,就是依靠中观法门,依靠修加行,这样来对整个轮回就看破,然后在自相续当中真的种下了非常好的一个空性智慧的种子,这样三有轮回的根本完全可以说彻头彻尾地断掉。这一点,作为我们修行人来讲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所以我就前面,简单地讲一下,关于空性法门应该需要值得重视, 6

否则我们每天都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家庭,这样一直无有任何目的地去追求,这个人生几十年很快就过了,当你离开这个人间的时候,在自相续当中什么种子都没有种下,这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对释迦牟尼佛留下来这么殊胜的这些教言,这些不能就这样放弃,一定要学习。

学习的时候,我刚才也讲了,一定要依靠非常殊胜的有些大德的论典,就像月称菩萨、龙猛菩萨,或者寂天菩萨,他们所留下来的论典。我们藏传佛教当中也是,比如说宗喀巴大师、麦彭仁波切、全知无垢光尊者,他们的这些论典,我们学习的话也是很好的。我们平时买一个东西也是,看这个厂的这个产品,厂家是怎么样?这个厂是真的还是假的?看里面,我买一个东西的时候,这个产品是假的还是真的?所以我们看书,学一个法,修一个法,一定要知道这个来源是清不清净的。如果来源清净,我们利用它、或者依靠这个来修行,自相续的烦恼可以断除;如果来源不清净、它是一个假冒伪劣,那很难说的。表面上看来他巧言花语,很吸引人;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对你的相续不一定有利。所以大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既要选择很好的善知识,又要选择自己所学的内容,不能太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罗蜜多是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说智慧到达彼岸,智度。所谓的心经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是印度的梵语,如果我们用国语来表明,就是智慧度,智慧到达彼岸。然后《心经》,心指的是精华、核心,也就是说般若所有的。比如说六百卷般若的精华精义这么一个经典。所以《般若心经》,实际上是释迦牟尼佛加持的一部经典,释迦牟尼佛加持观世音菩萨,然后观世音菩萨所宣说的。

你们方便的时候,应该看一下还有好几个译本,这些译本当中,前面有个佛经的缘起,这个缘起是佛陀当时在灵鹫山的时候,有比丘和菩萨、还有一些其他的眷属,当时佛陀入于甚深光明的禅定当中,这个时候舍利子尊者也在那里,观世音菩萨也在那里,后来通过佛陀的加持,然后舍利子开始问观世音菩萨,我们要修持般若波罗蜜多的话,就是智慧到彼岸的法门,意思就是到空性的法门,智慧到彼岸就是我们佛陀所证悟的空性这个意思。因为我们还没有智慧到达彼岸,什么东西都是认为实有,我也是实有、你也是实有,什么东西都是实有的;但佛陀的智慧已经到了彼岸,佛陀智慧到达彼岸的这种境界是什么样呢?就是《心经》里面所讲的内容。当时舍利子问观世音菩萨,他说五蕴皆空,如果我们要观照五蕴皆空,到底怎么样修持,怎么样观呢?提出了这个问题。后来佛陀加持以后,观世音菩萨也是入于甚深的光明、甚深的定,然后就宣讲了。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全部的过程,是观世音菩萨说的。观世音这样说完了以后,也就是说整个过程观世 7

音菩萨对舍利子一个一个讲完了以后,佛陀也开始出定。佛陀出定以后完全赞叹观世音菩萨所讲的这些经典。这样以后,所以《心经》的全部内容,实际上除了后面有一部分佛陀如何如何赞叹:善哉善哉,如是如是,有些汉文经典当中有这样的,除了这个以外,不是佛陀亲口说的经典。这是佛陀的智慧,加持观世音菩萨

说出来,后来佛陀认可的。是这么一个经典,所以大家应该清楚。 那么他这里,就是说:

[观自在菩萨],[行深波罗蜜多时]

当时佛陀入于甚深光明定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她也是入于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在这个时候她就这样讲的。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当时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当然这个次第你们自己方便的时候也看一下其他的,我们藏文里面是直接翻译过来的。一些般若经典是这样,前面的缘起部分比较明显,藏文里面讲的和这里面稍微有点不同。藏文里面讲,刚才佛陀入了定以后,然后舍利子问观世音菩萨:所谓的五蕴皆空到底怎么样修持?观世音菩萨才继续给他讲,照见五蕴皆空的道理。所以前面的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解释。

下面我们整个《心经》分几个部分来讲:第一个讲基般若,然后讲道般若、讲果般若、讲基道果般若。

首先,讲基般若的时候,他这里也讲了五蕴皆空的道理,还有七种甚深的法,这是基般若里面讲的。首先基般若里面刚才也讲了五蕴皆空。五蕴,大家应该清楚吧,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是《俱舍论》里面讲得比较广。学《心经》,可能又要精通《俱舍论》,又要精通《中观根本慧论》,这两部论典没有精通的话,表面上看来《心经》也是很难以解释的,只是以简单的语言来解释相当困难。

比如说我们五蕴里面的色蕴,色蕴里面包括哪些法,这些一个一个要讲的话特别复杂,讲得不一定要特别广,所以我想今天我们也是大致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就可以了。

那么他这里,就是说照见五蕴皆空的话,就远离一切世间轮回的苦厄。当时,观世音菩萨说:

[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这是色蕴广述。刚才的五蕴,我们基般若抉择的时候,首先讲五蕴皆空的道理。五蕴皆空讲的时候,色蕴广述,其他的蕴依此类推。所以首先讲色蕴皆空。

色蕴皆空的话,这个色蕴里面包括我们的耳边听到的声音、眼睛看到的色法,全部包括在里面。意思就是说,当时观世音对舍利子说: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些色法,跟空不离开的,那么空性跟色法也是离不开的。实际上空就是色、色就是空,这两个没有任何差别。我们有些 8

人可能这样想,怎么会是这样呢?比如说墙壁,它应该是色法,它怎么会是空性呢?空性怎么会是墙壁呢?这两个不能有同等的关系,有些人可能这样想。当然这个是我们的迷乱面前现的我们的这种胡思乱想,或者是我们的一些幻觉面前,这个色蕴不是空的。这一点,不要说佛陀,就是我们世间的任何人也是不会承认的。但是我们在这里,色蕴的本体确实是空性的。比如说我们前面的桌子,或者前面的瓶子,我们表面上看来这个茶瓶是存在的;但是,所谓的茶瓶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脑海里面的概念,然后我们给它取名为“这是玻璃瓶”。实际上,你所谓的玻璃瓶,到底是指它的瓶口、还是瓶尾、还是瓶腹?一一地观察,如果我说是它的瓶口,那么我们就瓶口弄断,弄断以后后面是不是瓶子呢?我们还可以说“是”。如果把这个上面、下面,全部都切完了以后,有没有一个瓶子的整体呢?根本是没有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前面的桌子也是。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桌子的色法,但是这就是我们的名相,是脑海里面的一个概念,耳边听到的一种名相。除了这两个以外,真正的实有东西是没有的。如果这个桌子真正是实有存在,那么我们一个一个地分析,最后到了什么样呢?就是找不到所谓的瓶子。这是人们把物品、也就是说色法的聚合,称之为是桌子、称之为是瓶子而已。

所以你真正用自己的智慧去观察的时候,很容易发现,我们平时所谓的这种“东西”,只不过是我们无始以来迷乱的概念,没有一个正确的这种认识。这就是空性的特点,就是这样。

包括所谓的“我”。我们很多人说“我如何如何如何”,“我的这个什么什么”,但是所谓的“我”,是身体是我,还是我的心脏是我,还是我的头发是我,我的耳朵是我?这样一个一个观察的时候,就没有一个真正的我存在。这一点可能你们没有学过《入菩萨行论》、《入菩萨行论〃智慧品》,当中我们对自己的肉身,一个一个地去观察,我们有些人认为“我的手也是我、脚也是我”。但是,手是我、脚是我的话,我们把手砍断、脚砍断的话,我有没有?好像还认为我是存在的。所谓的我,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去反反复复地观察的话,根本找不到!如果我不存在,我的东西、我的车、我的房子、我的家庭,这些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今天我们有些道友在车上聊天的时候也说了,真的在做梦,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有一定基础的人,才能知道这个道理。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基础,也许理论都说不过去。

不要说是真正的,有些修行的境界上,所以如果色法是真正实有、不是空性的,那空性不是色法;但是我们现在,不管是瓶子、茶杯,或者是我们这个房子、车辆等等,任何一个法,只不过是我们在习惯上用一个名词来代替的。除此之外,真正的实有法在这个世界上是找不到的。

9

这就是空性的特点,所以这一点不仅是我们佛教的理论,说起来也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现在,很多科学家也是这么认为。包括量子物理学家,他们也是这样认为。他们以量和质进行衡量的时候,发现最后所谓的物质根本不可能存在。以前爱因斯坦、包括牛顿,他们在学习量和质的过程当中,最后自己也觉得特别惊讶,因为他把所有的物质一个一个从分子到原子、原子核,最后到夸克,这样分下去的时候,最后真正的物质的本体就找不到。我们平时所谓的柱子,柱子最后它实在是找不到。最后他们自己也觉得特别惊讶,就觉得“到底是怎么样”?好像自己都是根本不可能存在,这个世界全部都变成空的了!这就是没有借用任何佛教的理论,通过他们自己的这种推理,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

所以我们佛教有些中观的道理来进行抉择的时候,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道理应该是非常简单的。如果你懂得一切万法只不过是我的分别念而已、实际上是不存在,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说明对中观是有所认识的。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大家还是长期地去熏习,不然我们今天可能简单的语言,不一定能说得非常清楚。非常希望大家对所有的空性法门有所认识,在佛陀的教法中,这种法门是当中最殊胜的。

刚才我们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道理大概就介绍到这里,后面:

[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刚才色蕴已经抉择空性,还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些也是一个道理,全部是这样。比如说: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或者想也是,想不异空、空不异想等等。以这种方式来推理,完全会明白的。这就是所谓的基般若里面的“五蕴皆空”的道理。

这个是基般若里面的五蕴皆空,下面还有道般若里面的五蕴皆空。所以这个问题很多《心经》解释的讲义,里面也没有说明白,所以这个问题,他这里不会有什么重复的过失。那么前面也讲五蕴皆空,后面也讲五蕴皆空,为什么呢?前面是基道果里面的基般若,后面就是讲道般若的时候了。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对,就是不增不减,这以上是抉择基般若,这叫做“七种甚深法”。什么意思呢?当时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子说:一切万法全部是空,全部是没有生的、没有灭的,没有增的、没有减的,没有清净和垢染,这个在讲义里面,你们也自己可以看。

因为一切万法,完全是空性的缘故,首先它的产生是没有的。我们对任何一个法的产生,详细观察的时候,是不可能产生的。你们学过《中观根本慧论》的话,刚刚开始几品里面都已经讲了不生不灭的 10

道理,大家应该会清楚的。

既然它没有生,不可能有灭;然后我们表面上看来,好像涅槃是清净的,轮回是垢染的、有的;但实际上从空性的角度来讲,清净和垢染也是不会有。我们表面上看来好像在轮回,当中又增加很多的烦恼;涅槃当中增加很多很多的功德。从涅槃的角度来讲,有很多的这种过失减灭、功德增上;但这也是从现相的角度来讲,实际上,这些增减也是不存在的。

这以上就是讲基般若,大家应该清楚,刚才五蕴皆空是基般若,里面的五蕴都不存在的意思,五蕴全部是空性的。然后刚才“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等,这叫做七种甚深法。这个甚深法,如果我们通达了,我们对中观、对甚深的法门,就有了一定的境界。

其实这个应该按照唐僧的翻译,这是七种甚深法;如果藏文,就是八种甚深的法。但我始终觉得唐僧的这个译本最好。为什么呢?唐僧翻译的时候他有一个历史,这个译本人们历史上是这样说的:这是观世音菩萨交给唐僧的。因为当时唐僧在西天取经的时候,有一次后来好像要接近到达印度的时候,根据有些可靠的历史书里面这样讲的:他到了一个寺院的时候,一个寺院里面有一个和尚得麻风病,他痛得特别厉害,当时唐僧为了救他,为了救他的时候,本来他要去西天取经,时间是特别紧的,但后来看到这个人特别可怜,他就一直给他治疗,后来,那个人的病好了。病好了以后,那个老和尚非常感谢唐僧,他就给了一本梵文的经典,就是印度的梵文经典。这个经典实际上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然后唐僧每天都在路上读。有一次,他到达恒河边的时候,当时你们也知道,印度以前就经常有一些人供养河神,河里面的神。当时刚好准备把一个人丢在河里面的时候,唐僧就来了。唐僧来了的时候,印度人觉得当时中国人是外国人,一看到来了一个外国的和尚,他们非常高兴,他们说:今天我们供养河神的这个人还是换一个吧,让唐僧来代替。他们家里面的人也是相当的高兴,说是今天我们的这个人,不用扔在河里面,就抓到一个人。然后,他们把唐僧用绳索捆起来,捆起来准备扔在河里面,供养河神。那个时候唐僧就有一个要求,他说我是一个出家人,我今天的功课还没有作完,你们可不可以让我念诵《心经》梵文本,念完了以后你们随意把我扔在河里面都可以。 当时他们也觉得,这个要求不是过高,应该也可以,就已经开许了。开许以后,唐僧就把,《心经》的梵文本读了三遍,读三遍的时候突然从空中开始乌云密布,出现各种各样的征状,然后就开始打雷、出现很多的冰雹等等。这时候那些人就特别的害怕,他们觉得是已经得罪了他,不应该得罪他,后来就把唐僧放了。从此以后,在那里的婆罗门的这种陋习的传统也断灭了。当然《西游记》里面,没有这些细节,因为《西游记》作者有一些自己的 11

思想来润色,所以有些地方并不是特别符合真正的历史。后来唐僧每一次路上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遇到一些艰难违缘困难的时候,就用《心经》来度过。后来他从印度取经回来的时候,他想,这个《心经》已经救了他的生命,他应该感谢那个老和尚,他准备到那里去酬谢他。但这个时候在路上不要说是那个老和尚,连寺院都没有了。实际上这是观世音菩萨化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这个《心经》,有些人、现在的有些香港杂志,很多书上面说这个短短的《心经》不符合梵文本、不符合藏文本等等,说的很多道理;但我觉得这个确实是观世音菩萨直接加持的唐玄奘传译本。所以你们最好是读诵这个经典,虽然它跟其他的一些,《心经》的版本不相同,但是我们不能改动。为什么呢?它的加持是最大的。所以现在我们汉传佛教这么多的人,全部读的也是这个,写的也是这个,念的也是这个,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们有些地方可能跟其他的有些版本不一定相同,但我们还是要运用这个。

刚才讲了基般若,基般若已经讲完了。现在是讲道般若,道般若里面分几个科判,第一个是讲五蕴皆空的道理: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 想 行 识]

所以空性当中没有色法的缘故,还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全部是不存在的。这是五蕴皆空的意思,这是第一个问题。

然后第二个问题,就是十二处。十二处,大家应该清楚:眼耳鼻舌身意,还有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叫做十二处。那么十二处不存在,是怎么讲的呢?经典里面这样讲的: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这个叫做十二处不存在。当然你们可能对《俱舍论》、对其他的有些法不懂的话,什么叫处,什么叫做界,什么叫做蕴,这些不一定特别清楚;但我想是我们在这里,今天一个一个概念解释的话,可能没有这个时间,简单一点就可以了。

这是五蕴皆空,刚才讲了,然后这个是十二处,我们现在的眼耳鼻舌身,还有意,这叫做六根。就是六根不存在。我们六根所执著的对境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些都不存在。我们有些人可能这样想:怎么会佛经里面说是眼耳鼻舌身都不存在?以前有很多禅宗的和尚也是这样。师父,师父啊!你看我的眼睛存在,为什么《心经》里面说我的眼睛不存在,鼻子不存在?有些老和尚就不高兴,打他一顿。但实际上这个很简单的。任何一个聪明的世间人都不能比上释迦牟尼佛,所以释迦牟尼佛根本不可能说:我们现在众生迷乱,当中的眼耳鼻舌身是不存在的,这个是根本不可能说的。然后我们迷乱当中的外面的色声香味不存在,这是根本不可能这样说的,也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佛陀也是在世俗当中完全是这样承认的,我们众生认为是眼耳鼻舌存在的话,释迦牟尼佛也是承认是存在的;我们众生认为 12

是五蕴存在的话,释迦牟尼佛也是完全承认的。但这里面说是眼耳鼻舌身不存在,我们现在真正去观察的话,所谓的眼睛指的是什么?当然,所谓的眼睛,物理学有物理学的一些说法,生理学有生理学的说法,我们佛教里面也是经部宗,有部宗、唯识宗、中观宗,它有它的说法。你说话怎么样说都可以。所谓的眼睛也是不存在的。为什么不存在呢?所谓的眼睛的本体就是空性的。除了空性以外,我们表面上看来,所谓的眼识是存在的,眼睛存在则眼识也存在;但是你真正观察,所谓的眼睛指的是上面的眼皮?还是眼珠?还是眼根?当这样观察的时候就发现这也是一种假相而已,就像我们梦中的眼根,没有什么差别。你如果详细地观察一个一个的法的时候,这个法的聚合是存在的、假立是存在的、假相是存在的,但是它的本体是不存在的。如果本体存在,这个本体是不能空的。

所以这里意思是:我们眼耳鼻舌身实际上是众生面前有一种迷乱的假相,但这些假相全部都是空的,没有一个真实的存在,应该是这样的意思。所以外面的色声香味,全部也是像我们梦中的迷乱一样,如幻如梦、如泡影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一个真实的存在。

这是十二处不存在的意思,然后十八界不存在。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这个叫做十八界。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说六根;然后依靠这个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认识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境,这样的六根、六识、六境,总共有十八种界,我们《俱舍论》当中也讲得比较细致。这十八种界也实际上不存在,全部是空性的意思。

刚才这是五蕴不存在、十二处不存在、十八界不存在,全部是空性;下面讲的是十二缘起全部是空性的意思。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这一段我们十二缘起从无明开始,最后到老死,然后反过来说:没有无明的话,所谓的老死尽,也是不存在的。这是十二缘起空性的意思。这一段就是讲了十二缘起空性。然后讲了四谛空性:

[无苦集灭道]

这个是名言当中有苦、集、灭、道,就是佛陀所转的四谛法门,有苦、集、灭、道,在胜义当中所谓的苦集灭道全部是空性的意思。

这以上就是,讲了道般若

所谓的基般若已经讲完了,道般若已经讲完了,然后下面讲的是果般若。

[无智亦无得]

既然你所有的这些,道也没有、基也没有,所谓得到的功德和智慧也是不存在。这个叫做果般若,讲的果般若。这下面的一段讲般若 13

波罗蜜多的功德。怎么样的功德呢?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就是这一段,都已经讲了。因为一切万法根本不可能存在,如果没有所得,那么所谓的菩萨(菩提萨埵是菩萨的意思)依靠般若波罗蜜多的空性,心中不会有挂碍的。烦恼障和所知障根本不可能存在,没有挂碍的话我们三界轮回当中所有的恐怖和颠倒、梦想,也是不可能存在。这就是我们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功德利益。

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很多的挂碍,对自己的执著有很大的差别,有一定的差别。以前释迦牟尼佛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跋提王子,当时跋提王子在皇宫里面过得非常美好的生活,后来他出家了。出家的时候,当时佛陀也在寂静的地方;后来出家的时候他就特别高兴,无有挂碍、非常快乐,他一直一个人在这样说。当时佛陀和其他的一些尊者来问他,你为什么是这样快乐,为什么是这样无有挂碍?他当时这样说的:我以前没有出家的时候,在皇宫里面,虽然是墙高深院,他吃的也应该是山珍海味,而且享受的生活也不是一般人的生活,而且有无数的士兵天天都是看着他、保护着他,但是那个时候他就没有安全感,没有这种快乐。虽然吃得也好、穿得也好,有无数个人崇拜他,无数个人保护他;但是他那个时候始终没有一个安全感,自己也觉得很多的压力,还有很多恐怖的心情。我现在一个人住在森林当中,但是我现在也是没有什么挂碍、也很快乐,也过得特别快乐。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时他就问佛陀。佛陀说:这就是你的执著,全部放下来了。你原来在家里的时候,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你们现在很多在家也是这样,不要说其他的家庭,包括你们的头发,天天都可能担心“我的头发怎么弄好?”?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担忧,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担忧,不说什么其他各种各样的你的生活,包括你的一件事情,作为在家人还是有很多执著。应该这样好、这样好、这样不好吧?如果没有挂碍,什么都放下来,不会有这些。所以真的跋提王子所说的那样,最后在寂静的时候,什么都快乐。

那么快乐的来源,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对空性有一定的了解。以前有一个人跟我这样讲,他跟家里的人吵架的时候,有时候把门关上,什么都不管;然后家里好好读一个《心经》,就心里很舒服。每次吵架的时候,到屋里面去,门全部关上,读一个《心经》,一个人坐一会儿,觉得是一切都空完了,然后出来,给他的家人说话比较舒服一点,他的脾气也好多了。是不是这样也不知道,实际上的确有这样。空性法门还是对我们的执著有一定的作用。因为我们没有放下来,没有空、没有观空,所以世间的任何一件事情,每一个人来讲都特别特 14

别地去执著。比如说有些人对自己的事业特别执著;有些人对自己的感情特别执著;有些人对自己的身体相当执著;有些人对自己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对自己的发展、对自己的未来理想达不到真正的目标的时候也相当苦恼。所以这些人实际上是在梦中的一种希求,但这一点真正能通达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我们等一会儿,到这个城市里面的时候,有多少辆车,有多少人,在街上来来往往?但是这些人当中,真正对空性法门或者对宇宙人生的真理有所领悟的人,我觉得还是寥若晨星,相当少。这些,全部是修空性而获得果位的

所以《金刚经》应该很多人都会背、会读,平时我们读一部《金刚经》,哪怕是一个月当中读一遍也可以,我的要求是不高的。有时候,我们帮助众生的时候,我这一辈子当中一个人皈依佛门,我都有时候觉得满足。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这些人当中,有不信佛教的人相当多。你很多很多的人劝他学佛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一个人,如果这一辈子当中一个人能劝一个人发菩提心,一个人劝放一点生,这也是多生累劫当中相当难得的事情。

所以我们平时如果让别人读一点《金刚经》实在是有困难的话,我那天在云南玉溪那个地方有一个老板,他手下可能有几百个人,几百个人有没有,反正人特别多。但是他下面的人早上大家上班的时候,大家一起念一遍《心经》,晚上下班的时候又集合念一遍《心经》。大多数的人不信佛教,但是他们工作上的一个要求,必须这么作。我觉得不管是你信也好、没有信也好,你读这个文字种下善根,应该有很大的利益。实际上这都没有什么作不到的事,一分钟,最多两分钟的时间,这一点对他的工作什么都不影响,有时候我们人只不过是不作而已。作的话,很多方面也有一些方便方法。所以把这个也看作一个文化来对待的时候,对大家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他这里所有的三世诸佛,都是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而获得菩提果位的。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所以我们知道这部经典是大神咒,有神变的咒语;

上面这个短短的文字,全部是非常好的一个咒语。

[是大明咒]

大明咒,就是说大光明的、遣除一切无明黑暗的咒语;

[是无上咒]

在这个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无上咒;

[无等等咒]

没有一个能等上他的,就像佛陀没有什么差别;

我们在世间当中,所谓的佛陀是谁也比不上的。任何科学家和文学家或者在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出现,但是我们也知道佛陀的威力和佛 15

陀的理想,谁能比得了?

现在很多科学家和有些文学家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真正对佛陀的智慧相比较起来还是没有什么,可以这样说。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的经典一直留下来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中,任何一个哲学家和文学家没有能遮破佛陀的依据,其他一些科学家的理论,全部被后一代推翻,这个大家应该清楚。

所以我想我们佛陀的科学性,在任何一个先进的科学技术面前也是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一点我们佛教徒也是可以大胆地宣扬。当然我们佛教徒当中对佛陀的精神完全不领悟的也比较多,只知道一部分的也有,完全通达的大成就者也是千千万万的。所以说我想,只要我们通达佛陀的教义,世界上是没有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心经》跟佛陀没有什么差别、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厄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所以能遣除一切痛苦,轮回当中所有的痛苦依靠般若波罗蜜多能解决。

所以下面,把《心经》的内容归纳起来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他这个“揭谛揭谛”是咒语,意思是去、去,到彼岸去,到真正的彼岸去,到菩提彼岸去,就是这个意思。意思就是让我们从凡夫的地方前往佛的地方,前往涅槃的地方。我们这个轮回是此岸,涅槃就是叫彼岸,佛果就是到彼岸。我们众生是非常可怜的,大家都执实不悟,一直抓住现在实有的东西,实际上没有实有的东西。你们好好地学习空性,你们赶快离开这个地方,不要住在轮回当中,早一点去醒悟的意思。

揭谛,就是去吧的意思,波罗揭谛,就是到彼岸去,到真正的彼岸去,到菩提的彼岸去。意思就是说:让我们去,第一个揭谛就是学习资粮道,第二个就是加行道,第三个就是见道,然后,修道、无学道,意思就是说我们修行人再不要对生活、对家庭整天都一直认为是实有的,不能这样。应该还是去学习佛法,最后离开这个世间,离开这个世间应该获得佛果。

所以,我们短暂的人生当中,大家依靠《心经》的精神,真的“去吧、去吧”完全抛开,对你们来讲可能有点困难,但是你的生活、你的修行,不要跟往年一样,每天都是一直老样子。我们有些修行人真的很可怜,为什么呢?因为皈依佛门已经十几年了,二十几年了,但是从来都是也不念佛。名相上我是佛教徒,我就是佛教徒;实际上你佛教徒作了什么?你发了什么样的心?然后你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有什么样不同的安排呢?什么都没有,跟世间人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修行,这是不合理的。你再忙、再怎么样,自 16

己跟不信佛教的人、非佛教徒之间还是应该有一个划分,应该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我跟这些人不相同,虽然我的旁边的这些人全部是不信佛教的,有些是反对佛教;有些人,我们学佛的人反而看作为精神有问题的人,我们认为他们精神有问题,他们认为我们精神有问题,我们互相都没办法沟通。

以前米拉日巴尊者也是这样,有七位姑娘来说,你这个老和尚、老修行人,你为什么要那么苦行?很可怜。她们七位姑娘开始笑米拉日巴尊者。然后米拉日巴说:你们生活没有任何实义,你们这些年轻人不学佛教,你们真的很可怜,你们精神有问题。他们之间没办法有共同的语言,互相都说排斥的话。

所以我们有时候,真的活在这个社会当中,可能你们也是,你们身边的很多人把你们你们吃饭也不吃肉,然后看电影、电视,现在的很多娱乐活动一切全部都拒绝,这样好像你这个人真的有点精神方面的问题,在他们的眼目当中,你就是不正常。但是我们学佛法自己学得深一点,在我们的眼目当中,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有一点问题。因为自己的死亡、自己的未来这些应该考虑的东西,一点都不考虑,天天都是吃吃喝喝,好像来到这个人间,除了吃喝,工作以外其他没有什么。这样我们也觉得他们的精神还是有一些不正常的感觉。

但不管怎么样,别人理解、别人不理解是别人的事情,这个是情有可原,我们也理解;因为佛教并不是那么很容易的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这个是需要一种因缘。自己前世没有因缘,不可能今生当中遇到这样。所以我希望大家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应该对自己的解脱、自己的未来还是有一定的考虑,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今天大概地讲了般若空性的《心经》的大致内容。当然我们今天一堂课当中也是讲不出什么内容,我也没有作什么准备,一天也是比较忙,但我想,大概的内容是这样的。今天这个讲座,应该算结束。

17

更多相关推荐:
索达吉堪布语录

索达吉堪布语录据统计我们这一生中40的时间在为已发生的事情懊悔50的时间在为未发生的事情担忧而这一切只不过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我们应该把握眼前可以够得着的一切影视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宗教在各种影视剧熏陶下长大的一代现...

索达吉堪布:金刚经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智悲云聚中降下善说雨成熟诸众者敬礼释迦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有人终生念此经未知其义真可惜有人常为他人说自未尝义真稀有其多汉文注疏本我皆阅尽未满意故此发挥...

心经讲记 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心经讲记心经题义心经的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为梵文音译翻译成中文就是智慧到彼岸的意思其中的般若Prajna勉强可以翻译为智慧之所以没有在经文中直译为智慧而仍保留梵音般若是因为智慧二字只能诠...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遮仪轨(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最新开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遮仪轨20xx年1月15日大概15点30分至17点30分之间据天文学家推算将发生一千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日环食时轮金刚中说在出现日食或月食的日子里无论作任何善行功德均会成千上万...

索达吉堪布清华大学演讲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20xx年6月25日晚上思考题1当今时代人们的身心有哪些不健康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若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什么方面入手2佛教为什么说是正确的信仰它有哪些基本理念你对此如何看待3请...

索达吉堪布:点亮智慧人生(一)

点亮智慧人生20xx0603索达吉堪布对四众弟子的希望和建议一个希望今天我和在座的道友们一起重温几个简单的佛教理念学习佛法对佛教徒而言是至为重要的世间任何一门知识都需要先学习再实践在充分掌握其规律之后大胆创意学...

索达吉堪布开示每天的修行心念

每天上午索达吉堪布开示香怎耶巴说上午若没生起无常之念中午贪图今世的念头就会抬头中午若没生起无常之念晚上就会被贪图今世的念头所俘虏现在有很多修行人对于修行一拖再拖做其他琐事则快马加鞭而前辈大德们与此恰恰相反他们无...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该追求的七种财富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该追求的七种财富佛说信心与持戒多闻布施净知惭有愧智慧圣七财知余财物无实义佛陀在宝积经长阿含经等经典中都讲到了圣者拥有的圣者七财为什么叫做财呢因为对财富人人都喜欢渴望从中获得快乐同样圣者对这七种...

索达吉堪布:做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

索达吉堪布做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20xx年09月04日0909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作者索达吉堪布索达吉堪布图片来源资料图认清身份厘定目标在座的大多都是在家佛教徒对信仰佛教的人来讲做一位有境界的修行人是大家的共同目...

索达吉堪布 一心念佛的利益不可思议

索达吉堪布一心念佛的利益不可思议发布时间20xx1027阅读次数0字体大小小中大佛法包罗万象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具备不可思议的功德门门都有对机的众生与调教方便正像宝积经所云明咒妙药秘方缘起力是不可思议的诸佛菩萨方...

索达吉堪布:佛法难闻难到什么程度?

佛法难闻难到什么程度学佛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的道理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说明白的佛法难闻的道理同样也不容易说明白或者不容易得到认同不过佛家经典所说的任何事情都有依据出处都是可以实证的文殊上师索达...

饮酒之过患[索达吉堪布]

饮酒之过患思考题1为什么说饮酒的过失非常大你周围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2有人认为饮酒可创造灵感有助于增添气氛沟通感情对此你怎么看待3如果有些上师对酒作加持后让很多人享用你会如何提醒大家4为什么说佛教徒必须滴酒不沾假...

索达吉堪布经典语录(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