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时间:2024.5.14

名词解释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历史家用历史的眼光对待神话,结果大量神话被历史化了,孔子参与了神话的改造,由于儒家文化理性的强化,那些触犯了理性的神话被删除了。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6.诗六义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7.风雅:《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

8.变风变雅:盖指《风》、“”、“”相对。

3.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

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2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说理散文:说理散文,就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都会阐述一个道理,又叫它哲理散文。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庄子三言:是对《庄子》艺术特点的一个概括,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三表法”: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

5.屈原楚辞:1、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

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中国第一首由诗人自己创作的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 1.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作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想象力为特点。因而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和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赋予以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我国神话保存的情况如何我国神话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记录和保存,只剩下零碎的很少一部分。现一般所说的神话主要指唐宋以前汉族经籍所记载的古代神话。这些典籍主要有《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风俗通义》、《三五历记》、《列子》等。其中,以《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的神话较多,尤以《山海经》最多,而且接近上古神话的原貌。我国神话之所以流传下来很少、很零碎,原因大体有三:一是我国文字繁难,记录不便;二是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实用,罢黜玄想,不语怪力乱神和远古的荒唐之说;三是由于神话演变过程中的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等因素。神话的性质:叙事性,真实性,权威性.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一. 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 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 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话的演化:中国古代神话最显著的演变结果便是它的历史化、寓言化和宗教化。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演变的最突出表现。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贬斥神话,并且着意加以改造,把“神”人化,把神奇怪诞的传说作出一番看似合理的诠释,使之化为历史,载入简册。如解释“黄帝三百年”为“生而民得其利百年,都是对神话作历史化改造的实例。中国古代神话的寓言化,主要反映在先秦诸子著作中,特别是庄子,堪称改造神话为寓言的高手。神话本来就含有一定哲理,后世的某些思想家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从神话的宝库中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便把它改造为寄托思想的寓言,在形象的故事中包寓某种哲理,于是神话被寓言化了。神话与原始宗教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的仙化:神话中

的“神”,本来就是先民信仰与崇拜的对象,而神话借助想象以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与原始宗教借助巫术控制自然同出一源。神话中含有宗教的因素,故易为宗教所利用。西王母神话和月亮神话逐渐演变为仙话,就是最为典型的实例。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山海经》是保存远古神话最多的古籍。这部书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末期或西汉初期。关于它的作者以及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一部地理书,鲁迅说它是一部“巫书”。不管怎么说,它里面保存了很多远古神话,其中有不少神话已具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它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一、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 如盘古化生万物的神话,就是以人体的各部分推论天地间的诸物形成。二、具体、形象的思维。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例如时间的流逝,在神话中成了一连串具体可感的情节,如有关太阳神话中的“日出旸谷,日落蒙谷”等三、情感体验。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在先民心中引起恐惧、敬畏或惊喜等情感,在神话的传播、复述的过程中,也是充满了情感体验的。《山海经》中每当出现龙凤神话形象时,总是伴有歌舞音乐,显示了祥和安乐的情感体验。四、隐喻或象征。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隐喻或象征性的思维,即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物象来描述,原始神话就是由这些不同类型的象征性、隐喻性的意象符号系统构成的。中国古代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一、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比如在女娲、羿和禹的神话中,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神性主人公们都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二、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其一是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如一些保护神的塑造,女娲、后羿等,他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其二是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如《山海经》中“不死之国”、“不死之药”的传说,说明了中国神话对人类生命珍视。其三是表现了自然和人之间的亲和关系,如主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职掌日月的出入,调和阴阳风雨,还要“敬授人时”,以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些在本质上是对保护和发展生命的希冀。三、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如精卫填海征服自然的顽强生命力和刑天舞干戚与天帝进行斗争的壮烈气概,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神话作为文学的素材,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个角落,经文学家的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神话原型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2.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二.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诗经的分类:《诗经》按照音乐特点为标准划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指音乐曲调,《国风》即诸侯所辖地域乐曲,犹如后世的地方乐调。《雅》根据音乐的不同和产生时代的远近,分为《大雅》,《小雅》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颂》用于朝廷、宗庙祭神

祀祖,以诗、乐、舞合一的形式祈祷神明,简短,音调缓慢,韵律不规则、不分章、不叠句,表达对神祖的虔诚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王权至上的反映。诗经的地域年代作者:《诗经》的确切年代已难一一考证,可大致论定为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诗经》产生的地域甚广,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沿及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作者:只有少数作品提及作者,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大部分作品的作者难以确考,具有集体创造的性质。诗经的收集和编订流传采诗说:“观风俗、知得失”,故曰天子不出牗户而知天下 献诗说:天子为“听政”和“考其俗尚之美恶”,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仪”,定为“三百五篇”,此即孔子“删诗”之说。春秋时贵族社会普遍传诵《诗》,春秋末年孔子广招弟子传道授业,教习“六艺”,《诗》即其一。战国时,儒家“诵经”,《诗》亦其一。秦始皇焚书禁学,《诗》因便于讽诵、特赖口耳相传而得以保全。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派,今四家存者仅为《毛诗》孔子删诗: “诗”的总体面貌和今天的留存相仿佛,孔子时年约八、九岁,不可能“删诗”孔子谈到的他对“诗”的处理是在“自卫返鲁”之后,而此前孔子谈到“诗”时,也称“诗三百”春秋时期,庠序之讽诵,列国士大夫之赋诗言志,典籍记载多出于今本《诗经》,孔子不可能具有如此之影响《诗经》中多有不合于孔子道德思想的诗篇.诗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诗经》的主要内容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柏舟》等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氓》等。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噫嘻》等;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如《东山》、《东方未明》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小雅·采薇》等。四是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六是周民族的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

3.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

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都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记事记言声情并茂。简述《春秋》的写作特点。

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3)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 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得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说辞。在对列国统治集团间那些权谋、谲诈、角逐、战争、残杀活动的记述中,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腐败与残忍,也表现了作者对权谋的推崇。在对诸国频繁的战争、苛重徭役及草菅人命的描述中,反映了下层百姓的苦难。此外,还记载了许多政治开明、坚持正义、反抗强暴的君主、卿相、士人、下吏的事迹,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贵士倾向及对勇敢、正义和进步意识的歌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的人生观。 试述试《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二.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纴,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 四.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5.屈原楚辞 简述“楚辞”的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简论“楚辞”的文化渊源。《楚辞》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楚民族在殷商时代已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它进一步吸收了中原文化,儒、法、墨等思想及经典都传入楚国并产生影响。但对《楚辞》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还是楚文化。首先是楚地民歌。楚地民歌渊源甚古,相沿不断,其句子参差灵活,多用“兮”字来加强节奏、舒缓语气,有的还用了兴句和双关语,已开楚辞体格。其次,巫风文化的熏陶。楚国一直盛

行着殷商时代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这种巫术风俗的熏陶,培养了人们丰富的幻想力,滋长着美丽的歌辞和舞蹈,给楚辞提供了养料。其他如楚国的地理风物、方言声调等也给《楚辞》提供了直接营养。屈原对楚辞的贡献楚辞参差的句式,冲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为五、七言诗的创制铺平了道路。他创造的楚辞体这一文学样式还直接催生了赋这一新的文学体裁。楚辞的文体特点(艺术上的新境界)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简答

1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

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

2《论语》的成书及思想内容: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的文学价值:《论语》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对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等性格形象的塑造上。其塑造绝大部分并非有意,真实反映了说话人原始的性格和风貌。如孔子的思想深沉、举止端方、平易温和及愤怒状、狼狈态。也有少数篇章是经过作者的加工来表现人物性格形象,如《侍坐》。其次,《论语》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隽永含蓄地语言风格。有不少警句成为后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座右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等。另外《论语》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浅显。

《论语》的影响:《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思想方面,其简洁而含蓄的语言,形象化的描写,明快疏朗的文风,都影响了后世文学。

2.《墨子》的思想:《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p.92 △3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庄子》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 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

4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为何说《庄子》是中国小说之祖。

庄子对后世特别是魏晋以后的文人影响极大。李白、柳宗元、苏轼等大作家无不受庄子之影响。

5《孟子》成书情况;△《孟子》的思想和文学成就。(由《孟子见梁襄王》分析孟子艺术特色)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孟子》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其次,《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妙设机巧,引人入嗀,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如“齐桓晋文之事”。或欲擒故纵,诱敌深入,让对方摆出论点,树起批驳的靶子,然后因势利导,层层推进,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章。或用比喻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鱼我所欲也”章。再次,《孟子》词彩华赡,痛快流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

6《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荀子》的艺术特色:体系完整,长篇大论,论点明确,论证严密,巧譬博喻,句式整齐。《韩非子》议论透辟,观点鲜明,切中要害,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

7《荀子》的成书,思想(荀子和孔孟同异,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论)及散文风格.

《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8《韩非子》的成书,思想及散文风格: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9比较孟子和庄子的比喻特色庄子喜欢用大气像大人物或者微小的形象,喜欢极端的形象,喜欢用极端形象震撼人表示自己观点的正确。

孟子用的形象道理都是日常的、生活化的,容易理解。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孟子的推理很严谨,层层递进,而且有不容反驳的气势。

10《孙子》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孙武的军事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他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这就体现了他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表明孙武掌握了生动活泼的辩证法。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方面的哲学道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

四、论述

△1《老子》的著者及成书年代,△《老子》的主要内容,写作特点。

春秋末战国前期。《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一.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2比较孔、老、墨三家思想和文体特色。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主张节俭、爱人、劳作。墨翟为代表人物。 孔孟又称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主张人性善,主张礼仪制度。孔子、孟子位代表人物。 老庄又称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人顺应自然规律,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代表人物老聃,庄周。

△3阐述先秦寓言的演变和艺术特色,并着重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三书中寓言的不同特征。一、思想内容上的相异之处;《庄子》寓言体现了道家学派的主张,《韩非子》寓言表现了法家学派的观点。二、题材来源的相异之处;《庄子》寓言题材比较广泛,来自自然的、历史的、现实的,应有尽有;《韩非子》寓言题材比较单一,多来自历史故事。三、组织形式上的相异之处;《庄子》寓言夹杂文中,没有独立地位;《韩非子》首创结构宏大而又相对独立的寓言群落体制。四、形象塑造上的相异之处;《庄子》寓言既有人物,又有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而《韩非子》寓言绝大多数是人物;就人物形象说,《庄子》寓言多为下层民众,《韩非子》寓言多为上层人士

△4《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孟子散文对后世散文发展的贡献.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5《庄子》一书的结构及思想;△《庄子》的艺术成就。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 4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影响后世的创作风格,提供丰富的文学语言范式

1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其编撰的目的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文风不拘一格。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 2、骚体赋 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 3、散体赋 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4、“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 “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5、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谈谈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概况 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大体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高祖建汉到汉武帝即位前。此时的政论文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多发政见或指陈时弊,或总结秦亡教训,或劝告诸侯不要谋反,一般还都有战国纵横家余风,畅所欲言,铺陈壮大,感情充沛,气势逼人。重要作家有贾谊、晁错、邹阳、枚乘等。第二阶段从汉武帝到元、成之世。此期政论文大都依经立义,讲说灾异论证君权神授、专制合理,征引繁复,文气迟缓,思想禁锢少,有个性.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及刘向的《谏营起昌陵疏》是其代表作。也有一些直陈时事、不傍经典的政论文,如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难蜀父老》、桓宽的《盐铁论》等是其著名的作品。此外淮南王刘安君臣的《淮南子》不同于众,别具一格。第三阶段从成、哀之世到东汉中期。此期论说散文大都明白晓畅、不傍经典。刘歆的《让太常博士书》、扬雄《自叙书传》、桓谭《新论》、王充《论衡》是期代表作。第四阶段是东汉后期。此期论说

散文多发愤之作,指切时弊,不但富于激情,颇有气势,而且骈散相间,注意文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是其代表著作。

谈谈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看,第一个阶段是从汉初到武帝即位。这一阶段流行骚体赋,贾谊是其代表作家,大赋也开始形成,出现了枚乘的《七发》。此时辞赋创作中心不在朝廷而在藩国。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此期大赋创作最为兴盛,著名的汉赋四大家皆出此期,骚赋和小赋创作无法与之相比,但亦未中止。第三个阶段从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这是大赋衰微期,抒情小赋的勃兴期,直启魏晋的抒情赋创作。

简述汉大赋的成因及特点。汉大赋的成因有多种因素,春秋以来思维的精细化、“渐尚骋辞”的语言自觉、追求大、全、气势力量的审美意识,汉帝国的强盛和汉代帝王、藩侯的爱好提倡是影响其产生的文学之外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从文学渊源看,《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尤其是纵横家说辞、俳优讽谏之语等,都给汉大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汉大赋的特点 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2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3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4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主客彼此夸耀、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

试论《天子游猎赋》的主题及其在汉赋史上的地位。 《天子游猎赋》前后两部分主题是统一的,即反对奢侈,崇尚节俭,抑诸侯而尊天子,维护汉帝国的统一。其间又有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心及对天子功德、帝国昌盛气象与风貌的热情歌颂。 《天子游猎赋》在汉赋史上的地位;1确立了汉大赋虚构人物、设为问答、铺张扬厉的体制2奠定了大赋讽劝兼杂、“劝百讽一”的主题模式3其体制成为后世赋家学习模仿的典范。

张衡《二京赋》和班固《两都赋》在写作上有何不同 《二京赋》是模仿班固《两都赋》创作的,但又力图超过它。其不同主要表现在创作主旨不尽相同。《两都赋》以歌颂东汉“法度”为主,《二京赋》主旨则首在讽谏天子、各级官吏及富商的“逾侈”,对美丽、富饶、强盛、繁荣的汉帝国的歌颂与之相比是次要的。2其描写内容比《两都赋》进一步扩大,除写京都及帝王贵族生活外,还描写了一些风俗民情、文化艺术,如《西京赋》就描写了商贾、游侠、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艺术表演等。3其它如结构更加宏伟,构思更加精巧,气势较为雄健,辞藻较为华丽,铺展尤甚,语加峭拔等,也都是此赋不同于班固《两都赋》之处。

《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传散文。《汉书》先后经过四人之手才完成,分别为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其主要作者是班固。在体制上承袭《史记》,而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分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篇。

1、谈谈司马迁的家世、生平遭遇与《史记》创作的关系。1史官家世使他有一种创作史书的使命感和深厚的史官文化积淀2少年的从师学习及青壮年的游历与仕宦使他思想系统视野开阔,知识渊博通达,为《史记》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3其父的临终嘱托和孔子的榜样作用激励了其创作使命感和自信心4史官身份及皇家图书的便利5李陵之祸对他生死观和思想感情的改变,使他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枝猎激愤。 2、简述《史记》创作的目的、体例及主要内容。《史记》创作的目的;据司马迁自言,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寄托理想、抒发愤懑。 体例;由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组成。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五体之外,互见法和“君子曰”的评论也是《史记》重要的体例,对后世亦有重大影响。 主要内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

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12本纪主要叙述帝王事迹,10表是各代的历史大事记,8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史,30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70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物的传记。司马迁是以史家的实录精神写作《史记》的,它如实的记录了上古到汉各阶层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人物的生平活动,内容极为丰富生动,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暴露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首先表现在对最高统治者帝王丑恶面目的暴露,如刘邦。其次,是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以利相合的丑恶行径及骄奢荒淫揭露批判,如《吕太后本纪》写刘邦死后,吕雉对争立太子的政敌戚姬及赵王如意母子残害。再次,是对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和谀儒的丑态也进行了暴露和谴责,如王温舒、叔孙通和公孙弘是这方面得代表。《史记》还记录了一些“明君”“贤臣”和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历史贡献和优秀品质。此外,《史记》还描写了一些中下层人物,如振人之急、然诺必诚的朱家、郭解、剧孟,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聂政、荆轲、专诸、豫让,乃至以其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贡献于社会人生者,凡其立身行事情操高尚者,作者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由衷赞扬。 3、简论《史记》的艺术成就。《史记》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的人物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气势凌厉,一泻千里。5结构和语言。《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毛遂自荐之语,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的不同表现。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富于表现力。 4、《史记》与《汉书》在写作上有何不同1司马迁是私修史书,思想开阔,站在人性、民主性立场上审视社会历史,敢于大胆批评汉高祖的凶残和汉武帝的专制独裁,班固是奉旨修书,受儒家思想和神学迷信的影响较深,往往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2体例上有所不同,《汉书》将《史记》的五体体例改变为四体,改“书”为“志”,并“世家”入“传”。 3与《史记》相比,《汉书》更具有学术性,更注重整体、大节,重视给学者立传,注重考察学术源流和收录经世之文,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加公允。4《汉书》具有学者之文的特点,叙事简练整饬,详赡严密,雍容典雅,语言简洁规范,辞赡韵远不像《史记》那么骀荡疏宕,生动鲜明,感情浓烈,气势雄放。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

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扬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扬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 《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 《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 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第四章 汉代诗歌 1、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2、《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3、《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

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4、《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诗的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作于东汉末年。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简述文人五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形成过程。五言诗是社会生活和语言不断丰富发展的产物。战国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人们思维的日渐精密,语汇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的审美水平也越来越高。面对社会生活新的变化,四言诗因不便于单音词与双音词的灵活配合,节奏又单调、呆板,而变得难以适应。于是五言诗渐渐萌生。五言诗的产生经历了从杂言到民间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早在秦代,民间歌谣中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长城之歌》。西汉前、中期的乐府民歌中也杂用了一些五言。汉成帝时,民间完整的五言歌谣已经形成。至于文人五言诗,西汉前期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戚夫人歌》和《李延年歌》。班固的《咏史》是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他有意模仿乐府民歌之作,质木无文。东汉中后期,创作者继增,至《古诗十九首》产生而达到成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 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

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思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迭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 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

《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更多相关推荐:
对经济制度与政策的思考与总结--阅读笔记

对经济制度与政策的思考与总结阅读笔记20xx1009卢麒元认为中国的经济学家缺乏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国内主流经济学家缺乏独立研究的精神,习惯引用美国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引用彼得森国际研究所的成果。而彼得森国际研究…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而要读的书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脑力的不足是...

中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中学生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读书笔记的概念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2读书笔记的作用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2做读书笔记可...

读书笔记范文

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gt范文一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

读书笔记范例

读书笔记姓名洪心洁学号班级24069335106级会计学班1前言我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搜索图书馆数据库资料查阅有关期刊和查找网页上相关的资料四种方式为我的论文治理型内部审计起免疫系统的预防作用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并...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教师读书笔记gt范文一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

读书笔记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

读书笔记摘抄表范文

课外阅读摘抄表

文献阅读笔记 刘蕊

文献阅读报告刘蕊除蜡水组表面技术20xx年01期表面活性剂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及与缓蚀剂的协同效应Synergisticeffectofsurfactantsoncarbonsteelandcorrosioninh...

怎么写读书笔记

怎么写读书笔记一什么是读书笔记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二读书笔记的种类1符号式笔记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

读书笔记范文_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读书笔记范文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关于阅读一个人不读书要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读书不仅仅要成为一个人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更要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阅读对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意义是路人皆知培养孩子...

阅读笔记(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