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箴言

时间:2024.4.20

道家箴言

道经箴言之明道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今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少则得,多则惑。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将欲效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度之,必固头之。将欲 取之,必固与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有生于无。

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

《道德真经》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黄帝阴行经》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 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盗亦有道。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至仁无亲。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如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公不可以语于冰者,驾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己。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一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南华真经》

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邪与正相仿,欲与性相害。

无为为之而合于造,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种而得于和,有万不同而便于性。

《淮南子》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仙道贵实,人道贵华。

仙贵长生,生道贵真,真神得道,无量度人。

其道贵生,无量度人。

天道贵和,无量度人。

神来即生;神去即死。

气接神生,气索神消。

神无终始,和以大均,自然回生,死坏不经。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物得道生,道失物死,得失相生,道同出入。

天地生神,神生天地。

清静生动,动生清静。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

不持戒行;假使长寿,犹如老树,有何殊别?

天下万物,无有长存。有生有死,有成有败。日出则没,月亏则满。从古至今,谁能长存?

《无上内秘真藏经》

气人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

《高上玉皇胎息经》

人生子世,如在宝山,种种善缘,皆为宝也。

身垢不净,以世水洗之;心垢不净,以法语洗之。

赠人以财,不若赠人善言。黄金虽贵,用之则穷;善言于心,终身为主。

吾道无亲疏,吾眼无贵贱。

世人痛苦,如在我身,当愿救护,普令安乐。

降服其心,犹驭猛虎,如有纵怠,反伤汝身。

忍者身之宝,慎勿与人争。

慈悲之力,最为广大。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病从口入,福从色败。子若戒之,命同天在。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真动不动,静在其中矣。

真清真静,动在其中矣。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因道所以立经,四经所以明道。

《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大道之妙,有非文字可侍者,有非文字不传者。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序》

此心明了,不可便为至道。否则狂念妄生,遂成痴疯。

《碧虚子亲传直指》

大道之要,凡属心知意为者,皆非也。

《规中指南》

心常如愚,常要活泼,如走盘珠,故曰圆通。

《静余玄问》

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

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造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

能知谨则圣知全,能知止则泰安定。

《玉枢经》

大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为基。

白玉蟾

大道元来一也无,若能守一我神居。

此心莹若潭心月,不滞丝毫真自如。

张紫阳

道无不导,道无不生。

《道教义枢》

神以道全,形以术延。

《存神固气论》

失神者,因道而行,不因德也。

《道要灵抵神鬼品经》

性命本宗,元无得失,巍不可测,妙不可言,乃为之道。

《重阳祖师授马丹阳二十四诀》

道就是吾人返本还原的一条大路。

道家的特长,是在说明人生修炼的方法,能将现实的身体改变。

观察上下五千年本位文化,则知儒家得其局部,道家竞其全功,儒教善于守成,道教长于应变。

道教倡唯生学说,首贵肉体健康。

道家学术,即是治国平天下之学术。含义甚广,不可执一端而极其全体。

若一切听之于命,则道亦可以不必修矣。世上常有百岁不死

之人,书中断无百岁不死之命,故修道者不言命也。

无论做人或学道、学佛,不是徒唱高调就算完事。

皆须有实在的力量,盖道家与儒家,同是以人为本位,言天者必兼言人。

一是道教的形式,一是道教的精神。即如出家与在家,蓄发与剪发,吃素与吃荤,道装与便装,以及斋醮祈祷、诵经礼忏等各种科仪,这些都是道教的形式;又如气功疗病,动功健身,静功养性,药食延龄,其他高深的如外丹、内丹、老庄哲学等,这些都是道教的学术,而道教的精神也就寄托在这些学术上面。形式随着时代的进化,不敢保证他永久不变;学术因为群众所需要,非但能够长远流传,而且将来还可以逐渐发展。只要道教学术一日存在,道教精神也就一日有所寄托。

=======================

道经箴言之修真篇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不出户,知天下。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日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道德真经》

死生亦大矣。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上而神欲行。

古之真人,以天待人,不以人入天。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至矣。

重生则利轻。

静犹明,而况精神!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俱,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南华真经》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元精眇难睹,推度效符证。居则观其象,准拟其形容。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

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

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

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真人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太渊,乍沉乍浮,进退分布,各守境隅。

神炁满室,莫之能守。守之者昌,失之者亡。

动静休息,常与人俱。

明者省阙旨,旷然知所由。

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薰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

发白皆变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

欲做服食仙,宜以同类者。

以类辅自然,物成易陶冶。

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

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

至要言甚露,昭昭不我欺。

阳禀阴受,雌雄相须,须以造化,精气乃舒。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离内营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蒙。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悟侯存亡。

排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

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

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浅深。

众邪辟除,正气长存;累积长久,交形而仙。

《周易参同契》

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道门经法次序》

红尘多少事,不到白云中。

《丘处机〃 溪集》

不使人间造孽钱。

《洞玄金玉集》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内经灵枢》

不知长生之道,身皆尸行耳。

《老子想尔注》

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鼻不欲向膻腥之气,口不欲尝毒刺之味,心不欲谋欺诈之事,此辱神损寿。

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此则啬神之一术也。

《养性延命录》

善养性者,则治末病之病。

勿汲汲于所欲,勿捐捐之怀忿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此皆损性伤神。

美药勿离手,美言勿离口。

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勿言行善不得善报,以自怨仇。

《备急千金要方》

我命在我不在天。

《抱朴子》

神仙亦人也,在于修我灵气,勿为世俗所沦污,遂我自然,勿为邪见所凝滞,则成功矣。

简者,神仙之德也。

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着,非汤浴去垢而已。盖其法在乎节食调中,摩擦畅外者也。

但世人不知休粮服气是道家之权宜,非永绝食粒之谓也。

神之为义,不行而至,不疾而速,阴阳变通,天地长久。

《天隐子》

心能造形,心能留形。

若心根伤坏,转眼便是冥途矣。

心上本无岁月。

总不在拟议得之,心上实实行去可也。

《丘长春真人语录》

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

以法入道,道故不难;以道求仙,仙亦甚易。

《西山群仙会真记》

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长生之要,以养气为先。

《司马承帧》

得之在修,失之在堕。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

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

心死方得神活,魄来然后魂昌。

《群仙要语纂集》

口中语少,腹中食少,心中事少,夜间睡少,

依此四少,神仙必了。

《论八关节》

务外游不如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

《冲虚经》

精从内守,气自外生。以气取精,可以长生。

《三茅真经》

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长生诠经》

静处炼气,闹处炼神。

道 谚

水火从来一处居,看时觉有觅时无。

张紫阳

息有一毫之不定,形非我有。

念有一毫之不澄,神不纯阳。

丘长春

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岁余,相与锄禾莠。

往拜再三问,何以得此寿。

上里前致词,室内姬粗丑。

二叟前致词,夜饭减数口。

下叟前致词,暮卧不覆首。

旨哉三叟言,所以寿长久。

《玄关杂记》

道家宗旨,以空洞无涯为元窍,以知而不守为

法则,以一念不起为功夫。

《内养真诠》

须顺其自然,勿听其自然。

《道窍谈》

气能存内,内丹也。药能固形,外丹也。

《通幽诀》

采药者,采身中之药也。身中之药者,神炁精也。

陈虚白

炼丹不用寻冬至,身冲自有一阳升。

《还丹复命篇》

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

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即晚饭》。

《摄生消息论》

人身若一小天地。

《性命圭旨》

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其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仙道者,长生之道也。

未闻道者急求师,己闻道者急求药。

静久则气益生。

神入气成胎,气归神结丹。

凡人亦可做神仙。

真神从不神中炼出。

夫修身着,须要先博文而后约理,先收心而后放心。

修真者,如转石上山,山愈高而进愈难。

心清意定,登天有路。

《金莲仙史》

豁然自悟,不要师传,恐怕自古至今,没有此例。

性功可以自悟,命功不能自悟,而且性功定要自悟。

仙学首重长生。

符咒祭炼、遣神役鬼、降妖捉怪、搬运变化、三矫五遁、障眼定身、拘蛇捕狐,种种奇怪法术,十分之九都是假的。

神仙之学,有四大原则:第一务实不务虚,第二论事不论理,第三贵逆不贵顺,第四重诀不重文。

养神者,乃修道之上乘也。

仙学乃实人、实物、实情、实事、实修、实证,与彼专讲玄

理之事不同。

=============================

道经箴言之立德篇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兵者不祥之器,为不得已而用之。

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至誉无誉。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正言若反。

无道无亲,带与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真经》

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

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

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 也。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

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智不谋,至仁不亲,至信辟金。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而天下治矣。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尽刑。

《南华真经》

一者不杀,当念众生。

二者不淫,犯人妇女。

三者不盗,取非义财。

四者不欺,善恶反论。

五者不醉,常思净行。

六者宗亲和睦,无有非亲。

七者见人善事,心助欢喜。

火者见人有忧,助为作福。

九者彼来加我,志在不报。

十者一切未得道,在我不有望。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贪者为大病,习贪来已久。合会渐渐滋,非针艾所念。

善人之所不善,喜人之所不喜,乐人之所不乐,为人之所不为,信人之所不信,行人之所不行,是以道德备矣。

《西升经》

一念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君莫作。

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什么命?问什么?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报应甚速。谛听吾言,神钦鬼伏。

《劝世文》

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

《自然经》

道之在我之谓德。

《宋徵宗御注西升经序》

道德一体,而其二义。

《道教义枢》

学长生者,只要以阴功力体,金丹为用,则天数亦可逃也。

操相算者,亦上相汝身,难相汝心,亦上算汝命,难算汝德。不能相汝心,即不能相汝身也;不能算汝德,即不能算汝命也。

夫成人之名,即所以成己之名也;成人之功,即所以成己之

功也;成人之事,即所以成己之事也;成人之利,即所以成己之利也。皆爱也。

居富贵而爱人去,必裕后昆;居贫贱而爱人者,必能显达。

夫好色之人,己身不正,一种柔肠媚骨,不能制人,必多为人所制。

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则心修愈静,性天愈纯。

善口不如善心,体君子远庖之训可也。

内修纯厚,外福亦加。

《张三丰全集》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太上感应篇》

德有内功,有外功,有阴功,皆不可少。何谓内功?交化气质,磨炼心性,克己复礼,践形惟是也。何谓外功?邀集善友,恤患救灾,不避毁谤,不辞劳苦,印刷善书,及失修桥、补路、造船、育婴、施药、掩坟,一切有益人世之皆是。

========================

道经箴言之处世篇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上善若水。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柔弱胜刚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真经》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黄帝阴符经》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兔胫虽

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

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已而恶人之异乎己也。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

绝。

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

小人殉财,君子殉名。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生而不说,死而不祸。

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

人亲奠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好面誉火者,亦好背而毁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南华真经》

夫名利不可不求,求之自有分定,识破者自无索绊;恩爱不可不济,济之自有分缘,识破者自无牵缠。

《修真太极混元图》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守之最难。

《碧虚子亲传直指》

凡有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

《立教十五论》

君不见,千丈梯倚于峻岭,跃之可至巅峰,临于陆地,则数尺墙不可越,梯非不及,所立者非。

万斛之舟,安于大川,济之可涉江海,委于湫水,则数步溪不可渡,舟非不能,所安者非。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

临事多变、使人莫测则谓之智,专一致志、守一如常谓之信,济人利物、每事宽恕谓之仁,处事果决、秉心刚烈谓之勇,谨勿笑语、重厚自持谓之严。

《海琼白真人语录》

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阴骘可以延年。

凡侍候权门,自炫奇技者,皆不轨徇利之也。

不亲贤才,则奸雄坏政;不敦诗礼,则子孙奢狂。

相自我改,命自我造。

欲知处世之道者,吾乃劝之曰:“爱人”。

善保身着,谈笑宜少,读书宜和。

《张三丰全集》

仙学箴言

学理--重研究不重崇拜

功夫--尚实践不尚空谈

思想--要积极不要消极

精神--图自立不图依赖

能力--宜团结不宜分散

事业--贵创造不贵模仿

幸福--讲生前不讲死后

信仰--凭实验不凭经典

住世--是长存不是速朽

出世--在超脱不在归依

=====================

道家真言

修玄之理,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古人章句之中隐隐在焉。天不言而四时行,人身阴阳消息,人不能使之然也。

大道之妙,全在凝神处。凡闻道者,宜领此意求之。凝神得窍,则势如破竹,节节应手。否则面墙而立,一步不能进。

学道之人,须要海阔天空,方可进德。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

学道之人,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载道。

邪说乱道久矣,采战、烧汞、搬运皆邪道也。年少者、不笃信者、遑遑趋利者,皆未易言此道。欲修此道,先宗一淡字。

仙凡界、人鬼关,全在用功夫。然用功夫者,如擒狡兔然,稍懈则兔纵,稍紧则兔死。须于空虚中觅之,否则何足言功夫哉。

凡人心不内守,则气自散。若能时时内观,则气自敛,调养脏腑,久之神气充足。古云:“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

静时炼气,动时炼心,下学之功毕矣。

须节欲。先天必须后天定。

动时茫茫,不如此心久在腔子里。学道者要先知收心法,再

言静功。

欲学玄功,须先时时瞑目,一日间静坐几刻,再来问道。

聪明智慧不如愚,学人只因伶俐二字,生出意见,做出许多坏事。今欲收拾身心,先从一个愚字起。

天之生人,人之所以生而不死者,于穆不已也。人若无此不已,则气绝矣。故天地以气机存,人亦以气机生。能炼住气机,便与天地同寿,便不息了。不息则久,中庸言之矣。

定其心神,方可言道。要入玄关,须用定力。定则静,静则生。不但静中能静,必须动中能静,方见功夫之力。神定,内一着也。事来心应,事去心止。气定,外一着也。

语谨形正,语端气峻。下学要紧处,全在正气安神,忘心守口而已。

修道原从苦中来,但得清闲处便清闲,此即是道。且更须忙里偷闲,故人能偷闲便有闲。不然,则终身无宁晷矣。

心乃一身之主,故主人要时时在家。一时不在,则百骸乱矣,

所以学道贵恒。始勤终怠,或作或辍,则自废也。

“四大威仪皆是假,一点灵光才是真。晦藏灵明无多照,方现真如不二身”,则此一点,如剑上锋,如石中火,一现即去。故修养家,要养圣胎、孕婴儿者,此也。功夫如不早做,及至精干血枯,屈曲蒲团,有何益哉。

令人慕道者多矣,俗网牵人,是以道心不进。至人非不悯世,奈世人自纠葛何。今为学子脱此苦恼,略敷数言。夫心之动,非心也,意也。神之驰,非神也,识也。意多欲,识多爱。去此二贼,真性圆明。不欲何贪,不爱何求。无贪无求,性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金丹可成,神仙可冀。

养气只在收心。心在腔子里,则气存矣。

居尘不染尘,乃上品也。其次避之。

清静二字是换骨法。

凡人能治心,便是道中人。若全消俗障,何患乎不成。

虚之又虚,与天合体。空空空,空中有实功。若还纯寂灭,终是落顽空。

静坐者,不在坐时静,要在常时静。

灵台不灭,慧觉常存,此道之至宝也。然无形无影,莫可明言。默以心会,不在外求。

神乃心之苗也。面色润泽,方征血气冲和。总要华池养得水足,意树自然花开。

昔人教人,寻孔颜乐处。此乐非章句可能寻,在天命也。心静则神清,神清则气和,始可得之。

下手功夫疏不得,因循无益。得一刻,便做一刻,念头须时时返照此处。神到则气到,气到则命坚。

敬慎二字,通天彻地。再无放心之人,能仙能佛。

人生做事,业传千古,不过此一点神光耳。然神非精不能生,而精非静不能养。欲至极虚极灵地位,须炼此能生、能养功夫。

道心常现,则凡念自退。一时忘道,则起一时之凡念。一念忘道,则起一念之凡情。须要时时提醒。

人生若幻,须要寻着真身。天下无一件是实,连此身也不是自家的,只这一点灵光。若无所依,到灭度时,何所随着,岂不哀哉。

焚香烹茶,是道也。即看山水云霞,亦是道。胸中只要浩浩落落,不必定在蒲团上求道。

学道是乐事。乐则是道,苦则非道。但此乐不比俗人乐耳。

居尘世中应酬,最是妨道。人能于尘事少一分,道力即进一分。幻缘不破,终无着处。

人当以圣贤自待,不可小视自己,则上达矣。故天下未有不圣贤的神仙。

世人当知俭之道,俭于目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俭于事可以养心,俭于欲可以养精,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俭为万化之柄。若不知俭之道,惟以刻薄悭吝是趋,则于俭之道失之远矣。

无上妙道,原从沉潜幽静中得来。若是一念纷纭,则万缘蔚起,身心性命,何日得了。一已尚不能照应,何暇及他事哉。人须亟亟回首,早登彼岸。

玄功不但要养气足精,仍宜运髓补脑。家私攒聚到十分,方称富足。倘身中稍有缺乏,便是空体面的穷汉子。分明一条好路,为何不走,可惜一个神仙阙,夜间难道也匆忙。

烦恼是伐性之斧,人当于难制处下功。若不将气质变化完善,怎得成善士。

凡学道人,言语行事,必较世俗人要超脱些。若仍走俗人行径,何贵乎学道。

学道先以变化气质为主,再到与人接物上浑厚些,方是道器。 今之文人,只因理障,难以入道,不知道即孔孟之道。濂溪尧夫非此乎,不可专作道家看。要知儒与道是合一的。周邵二子,何尝出家修行耶。今人将道作出世一派而畏之,何其误也。

春桃多艳,是三冬蕴藏之真阳也。秋菊多黄,是三伏聚养之真阴也。此中玄理,意会者得之。

人为形质所累,年纪一到,则百节风生,四体皆痛。何必地狱,即此便是。倘平日少有静动,讵可免此一段苦楚。故形为我所爱,我亦为形所累。若将此一段灵性,做到把握得住时,出生入死,总由我使唤。 学道者,首以清心寡欲为主。高枕茅檐,肆志竹窗,方是道家逸品。若纷纷逐逐,何异流俗。陶养性情,变化气质,二语乃入门之始事也。

修道之人,未有不静默者。粗心浮气,一毫用不得。

有问前知者,答曰:“机从心生,事以理断。以理断事,人即神也。弃理问神,神亦不告。”

凡入玄门,只以静性为主。如目前春庭新雨,四壁寂然,草木含春,暗藏长养。理会此中,就有个究竟,不必定以谈玄为道。

人心如目也,纤尘入目,目必不安。小事入心,此心即乱。

故学道只在定心。若心不定,即纸窗之微,为人扯破,必生怒忿;一针之细,为人去取,便生吝惜。又不徒以富贵乱心,得失分念,烦邪乱想,随觉即除。毁誉善恶,闻即拨去,莫将心受。心受则满,心满则道无所居。要令闻见是非,不入于心。是心不外受,名曰虚心。使心不逐外,是名安心。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仙经云:专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清。反神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制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保气以存精。思虑兼忘,冥想内观,则身神并一。身神并一,则近真矣。

垢渐去而镜明,心渐息而性澄。养成一泓秋水,我不求镜物,而物自入我镜中。

有诸内,必形诸外,一毫也假不得。前贤云:“山有美玉,则草木为之不凋。身有妙道,则形骸为之不败。”故心有真功夫者,貌必有好颜色。

人心犹火也,弗戢将自焚。防微杜渐,总在一心。

天下人不难立志,最怕转念富贵二字,是钩人转念的香饵。所以每每得道者,非贫寒,即大患难之后。何也,割绝尘累,回头皆空。故孙真人注《恶疾论》曰:“神仙数十人,皆因

恶疾而得仙道”,是尘缘都尽,物我俱忘,毫无转念,因祸得福也。

凡修道之人,一手握住此物,行住坐卧,不为外动,安如泰山,不动不摇。紧闭四门,使十三贼人,不得外入,身中之宝,不使内出。日日如此,何必顶礼求真仙,便是蓬莱第一座。

玄修与释家不同,释家呼此形骸为臭皮囊。道家入门,全要保此形体。故形为载道之车,神去形即死,车败马即奔。

大道之传,原自不难,是世人错走路头,做得如此费力。岂不闻“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性若空时和气注,气归元海寿无穷”。又曰:“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难得。”

“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此守中之规也。进道之要,无如问心。故云:“学道先须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

学道性要顽纯,毋用乖巧。其要总在将心放在何思何虑之地,不识不知之天,此大道之总纲也。

捷径之法,推守此一心。阳气不走,相聚为元海。

夫道未有不探讨而得者。即三教圣人语录,无非发天地之秘密,接引后学阶梯。细心玩味,便知端的。

有问静功拿不住者,答曰:“万缘寂处,即是仙界。此时诚一不二,龙可拿,虎可捉。若云无拿处,仍是未空。”

光景倏忽,鲁戈难留,那还禁得执着。自一身推之,吾一身即天地,天地即吾一身,天下之人即吾,吾即天下之人。不分人我,方是入道之器。倘少分芥蒂,即差失本来。

凡有志修道者,趁得一时间光阴,便进步用功夫去,将精气神做到混合而为一的时节,以待事机之来。不可望事全方下手,是自虚时日也。悠悠忽忽,日复一日,白驹易过,几见挥戈。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心能内观,即一时为尘垢所染,终久必悟大道。若心不能内观,究竟必落沉沦。故《道德经》首章曰“常有欲以观其窍”者,观此窍也。“常无欲以观其妙”者,现此窍中之妙也。太上曰:“吾从无量劫中以来,存心内观,以至虚无妙道。”学子既欲潜心,先去内观,待

心中如秋潭浸明月,再谈进步。

初入玄关者,不用他求,自今日始,要无漏精夜,便是登仙梯航,便是结婴种子。

修道功夫,如抽蕉剥笋,层层求进,必至头方止。

学道人全要敛藏,最忌明察。故曰:“人不藏,不能得道之要。”

万事萌芽,在乎一心。心动则机动,机动则神明而合之。故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修道总是炼得一个性。有天命之性,有气质之性。本来虚灵,是天命之性。日用寻常,是气质之性。今一个天命之性,都为气质之性所掩。若炼去气质之性,即现出天命之性,而道自得矣。

先天一炁,本属无形,妙能生诸有形,所以为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根本也,而道之源头在是矣。

分享

4

阅读(147)┊ 评论 (0)┊ 收藏(0) ┊转载(8) ┊ 顶 ┊打印┊举报 ▼

已投排行榜

稿

到: 圈子(精)

前一篇:转载 谢师友半山鸿泉

后一篇:祝网络好友和同仁春节愉快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永久免费使用企业邮箱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

发评论 这里有属于你的小清新 小浪带你畅游京城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更多>>

道家箴言

?

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

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

道家箴言

?

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道家箴言

?

道家箴言

? ? ?

更多相关推荐:
道家五大智慧名言

道家五大智慧名言这奏是境界在中国道家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影响着中国人的品质和内涵今天小虎就告诉小伙伴五句最具智慧的道家名言只要能彻底领悟B格绝对会上升不止一个档次上善若水处下不争上...

道家经典格言

道家经典格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

道教名言

道教名言无为贵生任自然佛成道长願天地常生善人願善人常存善心願善人常行善事願善人廣布善法001四言道法自然002修道养德003上善若水道尊德贵005清静无为006清心寡欲守静去欲008至真之道009紫气东来去伪存...

儒家、佛家、道家等各类名言积累

一诸子百家以下周易周易上经乾卦第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庸言之信庸行之谨3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4亢龙有悔5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上经坤卦第二6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

对道家名言的感受

拙言论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一定要漂亮但一定要自信不一定要苗条但一定要健康不一定要能说会道但一定要有素质修养不跟俗人嬉笑吵闹不跟虚荣之人争风攀比不跟堕落之人同流合污好好爱自己没什么值得怀疑的一部相机一张长...

0、老庄道家名言故事之七

老庄道家名言故事之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驭龙愚叟发表于20xx2178420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养生主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要陷入困境了在这...

道教名言

道教名言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三章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

哲学家名言

苏格拉底名言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quot认识你自己knowyourself我们的需要是越少我们越近似上帝神灵为自己保留了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认识...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道理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3气者理之所依也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古...

高中政治哲学名言警句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作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作起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伟大来自于平凡往往一个企业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

道家哲学智慧的基本特点

道家哲学智慧的基本特点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60411153500作者丁原明编辑studa9ngns摘要道家哲学的智慧是围绕着作为宇宙究竟义的道发散出来的由于它偏重于超名言之域立论故具有超越性玄思性和否定性的基...

道家名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