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游记》的趣味语言

时间:2024.4.20

浅析《西游记》的趣味语言

[摘 要]:《西游记》的趣味性体现在它语言的运用上。语言的设置有鲜明的趣味特征,“以戏言寓诸幻笔”的语言特色使全书充满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既调节了气氛、增添了小说趣味,又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褒贬了人物。还涉及了社会世俗,展现出明代社会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风气。文中生动幽默、活泼趣味、流畅滑稽、明快诙谐的语言特色,生动显示《西游记》的趣味性。

[关键词]:《西游记》语言;谐音;俗语;世俗化;时代特色

成书于明代中叶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明清的白话小说。《西游记》是一部奇书,情节离奇,故事内容丰富。故清代乾隆年间张书坤在《新说西游记总批》中将其概括为五奇,即所写环境“皆奇地”,人物“皆奇人”,故事“皆奇事”,时空“皆奇想,

[1]再者便是书中的“诗词歌赋,学贯天人,文觉地记,左右回环,前伏后应,真奇文也。”从

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张书坤从行文角度指出了《西游记》文章的奇妙,也包括了语言的奇特。其语言之奇,在于《西游记》以大量的佛理道旨入书,使之语言充满佛道之气,在整个古代小说中独具特色。不过,《西游记》虽然有大量的佛道之言,并不见枯燥玄奥,反而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书写文章进程。使文章呈现“真逗儿”的语言氛围,令人开怀一笑,所以深受历来读者喜爱。究其原因,《西游记》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和它的语言运用分不开的。何满子《古典小说十讲》以为:“《西游记》故意用正儿八经的口吻胡诌佛教和道教的玄理,故意张冠李戴地混淆佛道两教宗旨和修道的门径,在一本正经的场合插入开玩笑的市语乡谈,

[2]雅言中插入俗谚,科浑中忽掉书袋。”这就说明在《西游记》 大量的佛教之语中插入了许多

广泛流行于世俗社会的俗语、谚语等等,使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时代特点,远离虚幻,亲近现实,增深了小说的趣味性。

一、谐音的运用增添小说趣味性

“谐音”,就是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在《西游记》中,谐音的巧妙运用也为作品增添了非凡的亮点。

《西游记》中,通过谐音将无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常常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老者因见行者长相怪异,对唐僧说:“你虽是个唐人,那个恶的却非唐人。”孙悟空对这话很是不爱听,便厉声高呼道:“你个老儿全没眼色!唐人是我师傅,我是他徒弟!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借助同音巧妙地由“唐人”联结到“糖人,蜜人”上去,有意识的曲解老者的意思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在这时就会令读者因出乎意料而发笑。又如在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中,唐僧被灵感大王弄法沉下河去,猪八戒由此生发,给师父起了名字叫“陈到底”。当三个徒弟回到陈家庄时,陈家二老奇怪“怎么不见三藏老爷?”八戒道:“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陈到底’也。”二老垂泪道:“可怜!可怜!”这里就巧用了唐僧的俗姓“陈”谐音“沉”,在“沉”的这一意义连接“到底”,就把三藏的处境表现出来了。读到此处,读者往往会因为八戒不合时宜的玩笑而忍俊不禁,从而也缓解了唐僧被抓的紧急情况。还如在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中,唐三藏夜梦乌鸡国国王的冤魂前来诉说冤屈,最后惊醒时大叫:“徒弟!徒弟!”八戒醒来道:“甚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如此妙用,一则巧妙地表达出了八戒对当和尚种种不允许的不喜,二则表达出了猪八戒那种大大咧咧憨厚惫懒的性格特征。

谐音的巧妙运用,有助于我们深入鉴赏对话中谐音的谐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分析语用主体人物的性格、气质等主体因素,有利于深化对言语作品主题的认识,也有益于我们充分

“发掘”和有效利用早期白话文经典著作中“蕴藏”的丰富的语言资源; 在理论上亦有助于我们解释话语结构、语义和表达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谐音,我们可以将本应是深奥无趣的师徒对话转换成幽默风趣,充满活力的清晰口语形式,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使它大众化,增添小说的趣味性意义。

二、俗语的运用增强小说的趣味性

“俗语”一词,始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后来,刘向在《说苑·贵德》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一词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民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

[3]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俗语是一个很宽泛

的概念而关于俗语的界定,历来有不同的意见。《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致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一) 歇后语的运用

歇后语可以使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可以增强人、事的立体感,达到语言形象化,增强语言的诙谐性和讽刺性,可以引人揣测、发人深省,可以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形象化”是歇后语在修辞上的基本作用“诙谐性”和“讽刺性”是歇后语最突出的的修辞特色。在《西游记》人物语言中,歇后语的运用非常广泛。例如:

(1) 小妖道:“猪八戒和沙和尚倒哄过了,孙行者却是个贩古董的———识货! 识货! 他就认得是个假头。”(第八十六回)

(2) 沙僧上前,把他脸上一抹道:“不羞! 不羞!好个嘴巴骨子! 三钱银子买个老驴,自夸骑得! 要是一绣球打着你”(第九十三回)

(3) 行者笑道:“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我小自小,结实,都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哩!”(第六十七回)

例(1) 中的孙悟空凭借火眼金睛,识得假人头,妖怪便使用了一个歇后语作比,通俗生动。

例(2) 中的猪八戒听说天竺国公主抛绣球招驸马,嫌沙僧阻拦他,否则绣球就打着他了。沙僧笑他不知羞,他不直接说八戒摸样生的丑,而是用一个歇后语间接地取笑他自不量力。

例(3) 中“锈”、“秀”同音,表达出悟空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二) 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人民群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以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的运用在《西游记》人物语言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

(4) 行者道:“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他们相貌,空大无用,咱老孙小自小,筋节。”(第三十一回)

(5) 行者笑道:“师父说哪里话。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 可放心前去。”(第七十四回)

(6) 先锋道:“古人说得好:‘手插鱼篮,避不得腥。’一不作,二不休,左右帅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第八十六回)

例⑷中的孙悟空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简单明了的说出了自己本领的厉害,使人听着不自觉的就会相信他的本领。

例⑸中就深刻的体现了孙悟空的悟性在经历了许多磨难后的成熟,对佛学道理的参透。 例⑹中就表现了小妖精自认为的那种小小聪明和干脆利落的处事行为。

(三) 惯用语的使用

《西游记》人物语言中经常运用一些惯用语来对人或事物的特点、形状、状态等进行某种描述,形象而生动。例如:

(7) 行者道:“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第七十五回)

(8) 八戒近前道:“师父,你是怎的起哩? 专把别人棺材抬在自家家里哭!??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第七十八回)

(9) 八戒道:“太师切莫要‘口里摆菜碟儿’,既然我们许诺,且教你主先安排一席,与我们吃钟啃酒如何?”(第五十四回)

例⑺中就幽默滑稽的表现出了孙悟空与八戒之间的风趣性格,是本来很紧张的氛围在这一句语言中得到缓解,读着有趣听着搞笑,增添了趣味。

例⑻中就鲜明的表现了八戒的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惫懒人物性格。

例⑼中就很好的表现了八戒面对美食止不住诱惑的贪吃性格。

惯用语通俗、生动,富有表现力,语言活泼,耐人寻味。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效果。在《西游记》中惯用语的使用,就刻画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小说充满浓厚的趣味性。

三、世俗化语言的运用淡化神亲近人的趣味性

在《西游记》中,有些戏谑性的文字实际上是将神魔世俗化、人情化的催化剂。正因为有这些语言的运用,神圣的天地佛祖,凶恶的妖魔鬼怪,一经调侃、揶揄之后,就淡化了头上的光环或狰狞的面目,与凡人之间缩短了距离,甚至与凡人一样显得滑稽可笑。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得小说更接近当时的社会现实,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例如:

⑽ 佛祖说:“那妖精我认得他”,行者猛然提起:“如来!我听见人讲说,那妖精与你有亲戚哩!”后行者又马上接口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第七十七回)

⑾ 佛祖笑道:“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上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第九十八回)

⑿ 八戒受封时,如来说道:“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第一百回)

例⑽中就显示了即使在等级高深的佛界也充满着凡人般的人间世俗,佛祖也有人间间亲戚,就拉近了佛界与人界的距离。

例⑾中就道出了即使是在佛界,人间的人情世俗在佛界也是有显现的。

例⑿中也能清晰地看出凡间的礼俗等制度。

正如此这般的语言,巧妙的将本应是严肃的话语轻描淡写化,让这尊法相庄严的佛祖讲出一连串令人发噱的市井话,把佛祖从天堂拉到了人间,就使人感到他不那般神圣,而是那么凡俗、亲近。神,就在这种风趣的语言中淡化为了人,读着亲切同时也好笑。增添了生活化的气息,更贴近社会的习俗。

四、其他体现人物性格趣味语言

《西游记》中滑稽幽默的语言也是层出不穷的,这就使整个故事免于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其中的的谐音、俗语、谚语等等都是因人而设,语如其人,什么人说什么话,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能更鲜明的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正如李渔在《闲

[4]情偶寄》中曾说:“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英勇无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决不妥协,他的语言始终洋溢着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如在如果孙悟空不是口舌伶俐,常常讲歪理,诙谐调笑,而是个“闷嘴葫芦”的话,那“猴哥”的形象恐怕就不会这么鲜明而令人喜爱有加了。猪八戒是凡夫俗子的典型,他性憨直,懒谗滑,颇有市侩之气,常怀退缩之心,善于奉承诌媚,有时还有些狡

黠。正因为八戒憨厚老实、淳朴的性格,才会有他独特的语言。这就在取经道路上起到了强烈的 “逗乐”效果。

同时,《西游记》中的俗语、谚语,不仅涉及到了社会人生诸多问题,还反映了明代世俗社会的时代特点,表现那个时代的特有风貌与生活气息。如在第四十四回写到车迟国国王迫害和尚,各府州县都挂着御笔亲题的和尚的“影身图”凡拿得一个和尚就有奖赏,所以都走不脱。此时忽然插进一句:“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此语看似风趣而夸张,实是对当时厂卫密布、特务横行的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还如在第九十三回写猪八戒狼吞虎咽,沙僧笑道:“天下多少‘斯文’时,”八戒叫起来道:“斯文!斯文!肚里空空!”沙僧笑道:“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般哩。”这里的描写就是对当时一班只知做时文八股的秀才的有力嘲笑。

总之,正因为《西游记》中各种趣味语言的运用,使得小说充满活力与亮点,流传至今仍然深受读者的喜爱。它在增加作品趣味性的同时,还有力的反映出了当时那个时代所具有的时代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和语用习惯。

参考文献:

[1] 蔡锦芳.戴震求“十分只见”的治学方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 孙改芳.戴震“以诗证诗”研究[J].沧桑,2005.3

[3] [4] 韩自波.《西游记》人物语言特色[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第二篇:浅谈《西游记》中语言的趣味性


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毕 业 论 文

作者姓名: 王旺伟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主考学校:__兰州大学_________

准考证号: 262810200014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梁波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年 月 日

论文题目: 浅谈《西游记》中语言的趣味性

浅谈西游记中语言的趣味性

浅谈《西游记》中语言的趣味性

Introduction to the language more interesting journey to the west

王旺伟

wangwangwei

目 录

一、摘要????????????????????(1)

二、故事内容概述????????????????(1)

三、人物语言分析????????????????(2)

(一)唐僧???????????????????(3)

(二)孙悟空??????????????????(4)

(三)猪八戒??????????????????(5)

(四)沙和尚??????????????????(6)

四、注 释????????????????????(7)

五、参考文献???????????????????(8)

六、附 录????????????????????(9)

后 记(致谢)????????????????(10)

浅谈《西游记》中语言的趣味性

一、内容摘要:

《西游记》是一部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百看不厌的神话故事,成书于明朝中叶。作品内容充满了浓浓的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思潮,故事里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典型的人物性格刻画,也有尽乎完美的艺术特色。语言生动流利,尤其是人物对话,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烈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幽默的艺术情趣。作者提炼了许多生活化的口语,吸收大量的新鲜词汇,利用它富有变化的句法,加工成一种优美的文学语言。在作品里,作者穿插了大量趣味性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了浓郁的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这种趣味性语言的使用,无关作品主题的表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只是为了调节氛围,增加小说的趣味性。

作品中语言的趣味性体现在人物的语言上,尤其是在人物之间的相互对话方面。语言鲜明的趣味性特征,使全书充满了喜剧性的色彩,既调节了人物环境、又增添了小说趣味,同时还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褒贬了人物,揭示作品主题,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文中生动幽默、活泼趣味、流畅滑稽的语言特色,显示出作品的趣味性。语言的趣味性还表现为用夸张、俗语、惯用语等语言来产生滑稽的效果。例如:“我呵,砍下头来能说话,剁了胳膊打得人,斩去腿脚会走路,剖腹还平妙绝伦??油锅洗澡更容易,只当温汤涤垢尘。”这的确是孙悟空的本领,但其中使用了语言的极度夸张。

另外,作品的趣味性还体现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上。 趣味滑稽的语言有时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也成为讽刺世态的利器,还有的趣味性的文字,实际上是将神魔世俗化,人情化的催化剂。像那神圣的佛祖,凶恶的妖魔鬼怪,一经调侃挪用之后,就淡化了头上的光圈和一本正经的面目,缩短了与凡人距离。例如在第42回,写了悟空向观音借净瓶,观音要他“脑后救命的毫毛拔一根与我做当。”悟空只是不肯。观音骂道:“你这候子,你别一毛不拔,叫我这善财也难舍。”这“一毛不拔”就是顺手点缀的趣话,给人以轻松一笑,甚至与凡人一样滑稽可笑。

关键词:

二、 故事内容梗概: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到西天求取真经,但西行取经的途中遇到八十一难,他们一路降妖除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小说以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角,塑造了一个敢于反对天宫地府、与人间抱不平、济困扶危、恤孤念寡的英雄形象。但是小说中的其

他人物如猪八戒、唐僧、沙增、白骨精、铁扇公主等,也都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对崇信道教、沉湎女色、昏庸无能、荒淫残暴、贤愚莫辨、专横独断的帝王等社会黑恶势力,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现实社会象征为神魔妖界小说想象力丰富,并将神魔与人的形象大胆地结合,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造型。

作品共一百回,大致分三部分。前七回写破石生美猴王、后闹龙宫、掀翻地府、大闹天宫,主要是写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的非凡出身和神通广大的本领,突出体现了他不畏艰难、傲视一切的战斗主题。孙悟空原系破石而生的美猴王,无父无母。他纵身一跳,在那水帘洞火铁板桥下发现了一个“洞天福地”,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在生活。他又只身泛海,访师求道,学得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这才向龙宫索得宝盔金箍棒,去冥府硬勾掉生死簿上的名字。孙悟空打乱了“三界”的秩序,龙王、阎王上告天廷,玉帝遣将擒拿不成,又来降旨招安,封了他个“齐天大圣”,封他为天廷“弼马瘟”,进行欺骗,反而被孙悟空识破诡计,一叛再叛,先后放了天马,偷吃了蟠园的所有成熟仙桃,吃光了老君的仙丹,被擒获之后又炼就火眼金星,可惜最终斗不过如来的“无边佛法”,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苦渡了五百年的艰难岁月,直至伴随唐僧西天取经。第八回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主要介绍了取经的缘起和取经集团中其他四名成员的出身经历,是两个主要部分的衔接和过渡。第十三回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怪,到西天成了“正果”,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共四十一个故事。在西天取经的全部旅途中,历经宝象、乌鸡、车迟、西梁、祭赛、朱紫、比丘、灭法、天竺等九国和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等地方,这些是人间的国度;又战胜了白虎岭的白骨精、黑松林的黄袍怪、平顶山的金角和银角大王、火云洞的红孩儿、黑水河的赤龙、通天河的灵感大王、金兜山的独角犀大王、假司空六耳猕猴、火焰山的罗刹女和牛魔王、木仙庵的草木之怪、小雷音的黄眉老佛、七色山的蛇精、盘丝洞的蜘蛛精、黄花观的百眼魔君、驼岭的青毛狮、黄牙老象等。

三、人物语言分析:

(一)唐僧

有诗为证:“四十年前出母胎,未产之时命已灾。逃生落水随波滚,幸遇金山脱本骸。养性看经无懈怠,诚心拜佛敢俄厓?”因其骄傲自满,不听如来佛祖的说法、轻慢佛教,于是被如来佛祖贬去真灵成为凡人,转生东土。由于他是如来佛祖的弟子,受佛教影响极深,于是一心向佛,为人善良,每当他看到生命的死亡,就会说出“阿弥陀佛”来,以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同情。如在第27回,尸

魔三戏唐三藏中,由于孙悟空打死了一个女的,唐僧便念紧箍咒,当悟空求情解释时,他便骂悟空说:“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辜的平人,取经将来何用?你回去吧!”又如在59回中,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把火没有熄灭反而更加大之后听说扇子是假的,三藏便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足见唐僧的善良和懦弱。

但同时唐僧对求取真经是志向坚定,一心一意。一路上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面对妖魔鬼怪,各种色淫诱惑,他却毫不动摇,这是信仰!例如: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师徒四人离开流沙河,又来到一处境地。有黎山老母、南海观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化作美女来考验四人的求佛之心。孙悟空与沙僧倒也罢了,“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对富贵和美色,他似乎毫无知觉一样,他是取经事业的领头人,他信念坚定,不为财色所惑,有不屈不挠一心前往西天的进取精神。在商业经济如此发达,人的利益心越来越强,理想、信念严重缺失的今天,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孙悟空

他是乐观主义者,无所畏惧,对任何困难总有解决的办法。面对天兵天将,他“呵呵笑”地抵抗;在第5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中,孙大圣搅了蟠桃会、偷吃了仙丹后回到花果山,之后又偷了饮仙酒,当天兵天将不下天罗地网来抓他时,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当众神打到莲花洞口时,还居然笑道:“莫采他。‘诗酒切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取经路上遇到妖魔鬼怪,他“笑嘻嘻”地战斗,如狮驼山老魔吧他吞到肚里,他还调侃妖精说:“你这妖精,甚不变通,我自做和尚,十分淡薄,如今秋凉,我还穿个单直裰。这肚里倒暖,又不透风,等我住过冬才好出来。”车迟国斗法,虎力大仙与他赌砍头,他拱手高呼:“国师,恕大胆,占先了。” 角力大仙与他赌剖腹剜心,他说:“这几日腹中作痛,想是生虫,正欲借陛下之刀,拿出脏腑,洗净脾胃,方好上西天见佛。”养力大仙与他赌滚油涡,他笑答:“多承下顾,小和尚一向不曾洗澡,这两日皮肤燥痒,好歹荡荡去。”在别人看来是死到临头了,他却开起玩笑来,作者营造的这种轻松的环境,又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读后给人一种滑稽、趣味的影响。这种语言感觉他很“天真”、很“好玩”,但又很“聪慧”。对事情都是“游戏人间”的态度,似乎在捉弄人。表现了他的“玩耍之心”,他的诙谐有趣与滑稽好笑一览无余。

孙悟空秉性高傲、目中无人,但他知恩图报,重视名节。常常以“孙外公”等自居,对妖精则称为“我儿”等。对天廷玉帝,孙悟空可直呼其为“皇帝老儿”;

各路神仙都被其视为“晚辈”;观音也被他说在人间受了人家香火,却又容忍邻居的妖精害人,骂她存心“使妖精掯害,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这些似乎信手拈来的滑稽趣词常常引起读者由心的一笑。在第5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中,说道:“话说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罢了。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一日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等诸神,具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他对上天众星宿不论高低,具称朋友,目无一切,自视高傲。折射出他对待困难和妖魔鬼怪的自信以及无所畏惧、无拘无束的性格。但当唐僧要赶他走时,连忙跪下叩头到:“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师傅救脱吾身;若不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在32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中,他向功曹询问妖怪吃人的情况时,行者道:“造化!造化!但不知他怎的样吃哩!”樵子道:“你要他怎的吃?”行者道:“若是先吃头,还好耍子;若是先吃脚,就难为了。”樵子道:“先吃头怎么说?先吃脚怎么说?”行者道:“你还不曾经着哩。若是先吃头,一口将他咬下,我已死了,凭他怎么煎炒熬煮,我也不知疼痛;若是先吃脚,他啃了孤拐,嚼了腿亭,吃到我腰截骨,我还急忙不死,却不是零零碎碎的受苦?此所以为难也。”这些令人捧腹的对话,一扫那种场合庄重和肃穆的氛围,把矛盾斗争的复杂性、曲折性、残酷性转化为孙悟空愉悦心性的“猴性”。如此的对话总是把人的思想感情与猴子的内外特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刻画,即是在描写他降妖伏魔生死鏖战的关头,临刑处死的时刻,也要穿插一些满含诙谐意味的语言。

第七十五回,行者对猪八戒道:“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第三十一回中行者道:“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他们相貌,空大无用,咱老孙小自小,筋节。”行者笑道:“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我小自小,结实,都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哩!”这些话粗俗、野蛮里透着几分斯文的气息。

(三)猪八戒

猪八戒相貌丑陋,精神痴呆、愚蠢,但作者又让猪八戒从不把自己的蠢笨呆傻当作一种精神上的负赘,反而懂得自我开脱。别人讥笑他相貌丑陋,他却常说“丑归丑却还是本色,可是我能劳动、有力气,庄稼地里的事儿,也是一把手儿。”在女儿国他戴上花儿,擦上脂粉,钻进女儿的闺房照照镜子故意摆出妩媚的姿态,那身装束与丑陋的外形,形成鲜明的对比。有诗为证:“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有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

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这便是八戒卖弄自己本事之言,炫耀之意溢于言表。在第五十二回,唐僧让其去前面人家打探时,唐僧道:“仔细耶!莫要冲撞了人家。”呆子道:“我晓得。自从归正禅门,这一向也学了些礼数,不比那村莽之夫也。”猪八戒身上世俗的“憨”、“呆”,但这并不是说猪八戒笨。如在第20回,孙悟空点明了猪八戒想做上门女婿的心思,书中写道: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后来以放马为由,见到菩萨变成的中年妇人和三个女儿,迫不及待的叫那妇人为娘,并与其商议招婿。而后又被孙悟空点破,一边说:“弄不成!弄不成!那里好干这个勾当!”却“脚儿趄趄”的要往那里走。猪八戒就是想当女婿,又碍于众人的面而不愿意明说,其扭捏作态的行为让人觉得世俗的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让它去化斋饭,有时候走到半路上便呼呼大睡,还得大家焦急的等待。西行的路上,遇到麻烦就想退缩,动不动就说:“沙和尚,你拿将行李来,我两个分了吧。分开了,各人散火,你往流沙河还去做你的妖怪;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好吃懒做,禅心不定。想回到高老庄过上安逸享乐的生活,看到美女两眼就发绿光,非得去和他们认识,或自我介绍一番,贪色乱性。他是一个自私的人,在取经途中,别人都以山穷水尽时,他却还留有私房钱。有时他却是很能干,在过通天河时,他先用自己的铁耙扎冰面,用来证明是否能够过河。马过冰面时会打滑,是他想出了用布裹住马蹄,使马能顺利地通过冰面。

被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吊在梁上,当讨论要如何吃他时,他连声叫道:“不要剥皮,好蒸、好蒸!皮肉虽然粗糙,汤滚就烂。”这只“笨猪”的这些大实话读后实在是令人好笑。就连他的“老实”,作者也进行了无情嘲讽:好几回,他死在临头却按捺不住那股天生的傻劲儿,一声大笑,就泄了孙悟空的机密,结果耽误了救师父,还自讨苦吃。又如,在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中,唐僧被灵感大王弄法沉下河去,猪八戒由此生发,给师父起了名字叫“陈到底”。当三个徒弟回到陈家庄时,陈家二老奇怪“怎么不见三藏老爷?”八戒道:“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陈到底’也。”二老垂泪道:“可怜!可怜!”这里就巧用了唐僧的俗姓“陈”谐音“沉”,在“沉”的这一意义连接“到底”,有说明了唐僧当时的处境。

作者对猪八戒的自作聪明、贪小便宜进行了善意的嘲讽。在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当牛魔王变作猪八戒的模样,有骗走了芭蕉扇之后,八戒对悟空说:“这正是俗语云‘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如今难得他扇子,如何保的师傅过山?且回去,转路走他娘罢!”说话天真、

粗俗。

(四)三徒弟沙僧

在三十九回中,沙僧上前,把他脸上一抹道:“不羞! 不羞!好个嘴巴骨子! 三钱银子买个老驴,自夸骑得! 要是一绣球打着你”。踏实中还带着几分幽默和趣味。

他是一个老实人,循规蹈矩。取经路上,他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踏踏实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不善言辞;也没有悟空那样的好斗,也没有猪八戒那样的贪婪和好色,遇到困难就想退缩的思想。他在作品里的角色就是后勤总管,料理一切起居生活,处处起陪衬。当见到悟空被红孩儿用三昧真火烧得受不了时,是他跳进水中救出悟空;见到悟空“浑身上下冷若冰块”,他便掉下了眼泪,还放声痛哭了起来。

当然,《西游记》中语言的趣味性还体现在其他谚语、夸张、俗语等的运用上。

在第八十六回中小妖道:“猪八戒和沙和尚倒哄过了,孙行者却是个贩古董的———识货! 识货! 他就认得是个假头。”这便是谚语的运用。在第七十八回就有俗语的使用,如八戒近前道:“师父,你是怎的起哩? 专把别人棺材抬在自家家里哭!??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第六十四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中,孙行者按落云头,停里巅峰之上观看,真是好山:

高不高,顶摩碧汉;大不大,根扎黄泉。山前日暖,岭后风寒。山前日暖,有三冬草木无知;岭后风寒,见九夏冰霜不化。......运用夸张的语言来描写山的高大。

注释: [1]出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华书局.文强译注.20xx年4月.第206,

208页。

[2]出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华书局.文强译注.20xx年4月第222页。

[3] [4] [清]吴楚材 吴调候.《古文观止》.中国文史出版社.20xx年12月。

[5]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回)第252页,三秦出版社,20xx年1月 参考文献:[1][清]吴楚材 吴调候《古文观止》.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xx年12月

[2]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3]罗贯中《三国演义》.三秦出版社.20xx年1月

[4]贾利民《试论诸葛亮开发秦西垂祁山的历史作用》。

[5]秦卫中《话说祁山》. 20xx年8月2日。

[6]秦训刚 晏渝生主编的《语文型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附录:[1]本土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2]礼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山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县,南连武都,北与武山、甘谷接壤。

[3] 猇亭战役。简称夷陵之战或猇亭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的最后一场战役。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被孙权所害,刘备怒不可遏。于公元221年,率领举国之兵亲自征讨孙权。试图夺回荆州,孙权最后启用大将陆逊。陆逊据险坚守。放弃大片战略要地,等到刘备联营四十里时。陆逊用火攻,火烧连营七百里。大破刘备。刘备最后撤军,于公元223年去世,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4]南安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 安定治所临泾(今甘肃泾川北)。

致谢:

本论文是在兰州大学文学院梁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梁波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提出严格要求,引导我不断开阔思路,为我答疑解惑,鼓励我大胆创新,使我在这一段宝贵的时光中,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心态,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研精神。在此,我向我的指导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更多相关推荐:
《西游记》名言警句

西游记名言警句1美不美乡中水第五回2胜负乃兵家之常3杀人一万自损三千4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七回5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第九回6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第十回7强中更有强中手第十四回8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

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

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唐僧悟空这便如何是好悟空嗳师傅放心有俺老孙呢八戒师傅又被妖怪抓去了怕是早被煮了吃了大师兄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庄沙师弟回他的流沙河咱们分了行李各奔前程吧沙僧悟净受菩萨点化死也要保护师傅到西...

浅谈《西游记》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浅谈西游记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吴承恩所作的西游记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臻于第一流的伟大作品它也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在神魔小说中的地位相当于三国演义之于历史演义小说神魔小说通常由两个部分组...

中国最好的易经大师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

中国最好的易经大师竟然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提起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朝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采访中著名易学专家求前大师向记者透...

《西游记》的影视改编

西游记的影视改编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生命力自从它出现以来它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活跃在艺术的舞台上在古时候戏曲等表现方式使它由文人墨客的书桌走向了街头巷尾广大人民的普通生活孙悟空作...

20xx《西游记》中考名著考查集锦

20xx西游记中考名著考查集锦江苏扬州1下文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与樵夫的对话接着孙悟空还向樵夫打听什么地方他要干什么事2分行者近前作礼道樵哥闻讯了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者道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1行...

西游记的意义

地位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

关于西游记的笑话

关于西游记的笑话1清晨唐僧从梦中醒来发现孙悟空跪在自己的床前于是便问悟空你怎么了孙悟空满脸泪水的说师傅我求您了下次说梦话不念紧箍咒行吗2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贬回花果山几个月后猪八戒突然来访进门就哭悟空问队伍到...

20xx江西公务员面试哲理题素材积累:名言警句(二)

20xx江西公务员面试哲理题素材积累名言警句二熟悉江西公务员面试题型的考生会发现在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中经常会遇到哲理题就是给大家一句名人名言一段话或一个小故事问大家的看法理解和启示这类题目往往较其他综合分析的题...

曹操 陆游 苏轼的激励名言

曹操曾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曾说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苏轼曾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南宋词人陆游流传千古的名句

南宋词人陆游流传千古的名句1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2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3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4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5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6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7天机云锦用在...

爱国诗人陆游流传千古的名句

爱国诗人陆游流传千古的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

西游记的名言(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