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圣贤论述道德经典语录80条

时间:2024.4.20

历代圣贤道德经典论述摘录80条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

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道德经》)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道德经》)

6、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老子《道德经》)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8、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11、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1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13、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论语》

14、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

1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

1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18、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19、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20、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21、、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2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4、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5、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6、一粥一 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7、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28、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2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0、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31、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32、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名言

34、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3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 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37、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缓。

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42、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欧阳修)

4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司马光)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4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47、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罗斯金(英国)

48、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49、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50、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51、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5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5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5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55、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56、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57、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58、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59、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6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6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6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6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64、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65、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6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67、而欲流长也。 —— 魏徵

6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69、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70、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71、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72、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73、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 松苏内吉

7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75、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约翰?洛克

76、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 孟德斯鸠

77、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

78、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 冈察尔

7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80、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第二篇:《道德经》相关论述


《道德经》

道德经相关论述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1],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东周春秋末周收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诞生,诞辰: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现址河南鹿邑太清宫镇。著书《道德经》上下篇五千余言八十一章。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六十余岁,或说二百余岁。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长孔子20余岁。公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 右图为怀禅微刻《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相关论述

怀禅微刻《道德经》全文

作品基本信息

【名称】怀禅微刻《道德经》

【材质】朱砂红博古方章

【规格】12.0×3.5×3.5cm

【作者】怀禅(详见:怀禅八大刻)

【年代】19xx年

【编号】H284

怀禅微刻《道德经》H284朱砂红博古方章12.0×3.5×3.5cm

道德经相关论述

国学油画RSD组合—刘念创作的《老子归来》

老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经过专家大量考证及考古发掘,终于证实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于现在河南鹿邑县。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道德经相关论述

《楚简老子道德经》窦中亮

19xx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甲乙两本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德经》在《道经》之前。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xx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版本最为原始、古朴。此本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至有几位皇帝都为其作注。

道德经相关论述

老子塑像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译《道德经》为梵文,传入东天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唐玄宗亲注《老子》。日本使者名代,请《老子经》及老子“天尊像”归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

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创立了道教,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文》,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柔弱胜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

道德经相关论述

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社会评价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语堂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尼采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纪晓岚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胡适

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蒲克明 《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约翰高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道德经的智慧全集》 编辑本段国际影响

西方人最初了解老子不是通过电视的形式。早在唐朝,玄奘法师就将《道德经》译成梵文,传到印度等国。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一代文豪托尔斯泰对老子也十分推崇,有人问他,世界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深,他回答说,孔子、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对他影响巨大。他对老子的《道德经》很有研究,曾帮助日本著名神学家小西增太郎翻译出版《道德经》,还亲自编选出版了《中国贤人老子语录》,并在书中发表了他的《论老子学说的真髓》一文。书的封面选用了他最欣赏的、具有东方情调的老子骑牛图。

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很推崇老子,与中国萧师毅合译《道德经》,其晚期思想与老子思想有多共性共识之处。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摇滚乐队披头士将《道德经》四十七章改编成歌曲《The Inner Light》。 哈佛知名讲师泰勒用《道德经》诠释“幸福学”。

涡阳老子庙

《道德经》问世以后,像对待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样,皇家对老子的祭祀也一直延绵不断。19xx年,文物工作者对太清宫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和调查,发现了从东汉至金、元时期历代皇帝祭祀老子的诸多遗迹。东汉延熹八年,汉桓帝刘桓将老子尊为道家鼻祖,在他的诞生地涡阳郑店建“老子庙”对他进行祭祀。皇家对老子的尊崇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顶峰。唐高祖李渊把老子奉为李姓始祖,以“老子庙”为家庙,并且亲自赴涡阳祭拜。唐玄宗李隆基两度谒拜“老子庙”,又将名字改为“太清宫”。

编辑本段老子新说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道德经》,在战国时韩非子称为《周书》,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时则直呼《老子》,《史记》始称“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礼改子为经,杨雄《汉志·蜀王本纪》说“老子为关尹喜著《道德经》”,《边让老子铭》说“见迫,遗言道德之经。”可见,对老子文最早的称谓,是韩非子的《周书》。周时,晋国师旷称此举为“修《义经》”,周太子晋说是“立义治律”。最近,安徽涡阳县郑店村考古发掘出老子在楚国时居地,有关尹墓和圣母墓及圣人老子石像,有春秋时陶制井壁及“敕撰”“混元降诞”等残片。

依据这些线索,我们很容易找到《周书》——老子文与两千五百二十年前周景王“铸无射”钟的关系:因为当时各诸侯国抄写铸在圆钟上的《周书》顺序和六书文字不同,造成流传到现在的汉墓帛书《德经》先于《道经》而其它传本《道经》先于《德经》,以及文字等差异的根本原因。其它理由无解。

编辑本段历史价值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道学思想的经典。以自然无为之说,解释了天地万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自然规律。并相应的告诉人们如何认识自然,对待自然。后来成为许多思想流派

的基石。

道教与现代哲学的结合

中国的宗教主要产生在道家思想的沿伸和演变上。在道家思想上产生的宗教就是道教。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易经》,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一部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因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子和庄子。不过,道家所讲的道学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之一,但被后世的张道陵等人奉为“经书”,成为宗教。其实,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道教的思想基础是老子和庄子在当时条件下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心主义思想并存的现象,有些思想现在看来有点无稽之谈的感觉,但在当时条件下,正由于这种无稽之谈的联想的解释中产生了理论宇宙无极与太极玄学秘籍的大门。也就是说揭开宇宙的奥秘。谁也无法否认我们只有一个宇宙的道理。这就是“道生一”的一个理念,“存”和“亡”是“一生二”的一个理念,存是万物的基本意义,亡却是万物的最终结局。因而迫生出“二生三”的理念,万物为生存而奋斗,在奋斗产生矛盾,在矛盾中产生新物质,这就是“三生万物”的理念。这就是潜藏于古代宗教中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除了道家之外,还有许多学派,如儒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在当时表现出来的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

对真理的追求,也就是真正哲学的产生在对个性自我的束缚相对薄弱的地方产生。如果个性自我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能够使个性自我自觉或不自觉的发挥出个体的本能和潜能,通过个体自我在群体中的斗争而逐步推广,形成人类社会的新生力量,逐步发展为社会生产力。同时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对流”是产生真理的重要来源。儒学思想,道教思想,佛教思想,基督教思想,伊斯兰教思想各种文化交合产生了自我论思想学说。

更多相关推荐: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妙语录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妙语录老子名言名句及解释章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万物之母道德经第1章注释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是道理的意思第二个道字是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专有名词是构成...

道德经经典语录

道德经经典语录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十六章6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

Tao Te Ching(道德经经典句子)

道德经老师讲课语录其中包含很多哲理择其善而从之让你受伤总是因为不坚强精神心灵身体都需要吸纳当别人在说你笨聪明美丽你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人在说看到别人没有尽心尽力的时候总想教育别人被动的人处在被动的位置还需要他产生主...

《道德经》经典名言35则,令人惊叹的祖先智慧!

道德经经典名言35则令人惊叹的祖先智慧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

翟鸿桑经典语录++1

翟鸿桑经典语录1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转移感情的互动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的练出来的胸怀是修出来的口乃心之门户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污染者永远不要做破场着场景气氛情绪沟通三要素中国人的沟通...

刘一秒经典语录

刘一秒经典智慧语录1说话就象双刃剑杀不了对方就会自杀2任何场合谁让你变成主角谁就是主角3任何场合听众只关心你讲的话对他是否有帮助如果你说的话对别人没有帮助那就闭嘴4说话不是说完说全说对说准只要对方采取行动就OK...

经典名言语录集

一百句经典名言民本篇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2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4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司马迁5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王安石6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朱熹7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

国学大师经典语录

一关于修身修养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口乃心之门户口里说出的话代表心里想的事心和口是一致的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

国学大师经典语录

翟教授经典语录一关于修身修养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注形象化的语言引用顶真技巧这也是学习口才最重要的技巧用情绪影响别人口乃心之门户口里...

翟洪生经典摘要简介 语录集锦

1简介翟鸿燊shn我国当代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实践应用专家经济与文化学者近几年翟教授应邀在各级政府知名院校做过数千场各种形式的教育训练演讲使近百万人在震惊和觉悟过后获得思想行为以及心态上的突破被誉为中国...

翟鸿森经典语录

翟鸿森经典语录修养篇道不远人1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不要让我这张脸破坏了家庭的风水团队的气氛企业的氛围2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人的境界格局胸怀是修出来的3相随心生口乃心之门户4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

道德讲堂诵经典课本

中国电信蕲春分公司道德讲堂诵经典第一部分经典书名1道德经道家典籍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

道德经经典语录(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