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日记》:笑哭之后再让你哭笑

时间:2024.3.31

关于今何在的几次解读

█关于答案

我终于要去认认真真写一篇关于今何在的文章了。

写《西游日记》的书评,在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是没有兴起这样的念头的,主要是那个时候实在是哭抽了,

后来我想到很多事,大到譬如为什么通俗小说和纯文学之间会有一个界限?或者这个世界到底为什么就是无解呢?又或者是小到譬如艺术的审美到底存不存在时间性呢?为什么这只猴子就是长了张不老的脸呢?当然,最后那个跑题了。

事实上最重要的,我突然意识到,当年和我一起看悟空传的那些人,大概再难找回曾经如此相同的感受了。

真是古怪,这很古怪,到底是我变了,还是他们变了,还是今何在变了?估计这个也是无解的,不必讨论了。

既然要写篇严谨认真的文章去分析,就大不必继续说这些闲话了吧,更何况这是篇书评,又不是什么八卦总结文。然而一旦开始动笔起来,我又开始踟蹰了,将《西游日记》又翻了第二遍,乃至第三遍...可是从哪里开始说起呢?

我翻出了我当时写《悟空传》时的书评,“在一片迷茫之中,清晨打开窗台,看见茫茫大海不知所措之中,最灿烂的那颗星星却始终不会熄灭。永远不会燃尽的星辰,即使你从来不知道那颗星辰究竟是什么,但是你就是知道,你永远能看见它,它就是会一直指引你,永远不会抛下你。”除非有一天,它死了,或者是你闭上眼。我心里想着,这未免太鸡血了吧,这样的文章写出来还真是能煽动无数少年虚妄热血,果然是坚硬如铁意志坚定嚣张跋扈。 可是并不适合《西游日记》了。

那并不是因为《西游日记》已经不再热血了。大概因为,那些因为《悟空传》而去读《西游日记》的家伙,大都已经老了。

答案,还是从这个说起吧。

这个东西今何在说了挺久,从《十亿光年》的“我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到“我知道那里没有答案,但我却必须走一遭。我要证明:那里没有答案”,这个发展过程几乎可以编一个人类精神进化史啦。

我们想要一个答案,我们按照习惯工作、吃饭、睡觉,在这些链条上不断地向前走,突然有一天,我们问自己:为什么。我们想要知道这些答案,我们想要知道我们生存的意义,我们想要把这个世界搞明白,那就像加缪说的“人在其世界面前要求亲切,渴望着明确”。 正因为如此,今何在突然发现我们已经有一个答案了,可是这个答案是别人给的,是别人硬塞的。“我们会给你一个答案,可看到的只是绝望。”

这个答案和“我”没有关系,“我”要知道答案,就要重新证明这一切,忘记答案,重来一次。

他最后发现,那个地方没有答案。

那里没有真相。因为当年知道真相的那些人,“有的不愿说话了,有的不敢说话了,有的再也不能说话了,那么真相自然是没有了”。

可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去找真相?

因为“至少,当年我就不知道,世间还有吃人的树,吃人的果子,吃人的人。”

因为“我想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有什么是不可以知道的”。其实这样就只是单纯靠引用原文来解释《西游日记》的含义了,不能存在一个分析了。但是其实我觉得这样的分析

方法挺适合今何在的书的。因为有时候,我已经觉得今何在的书的确不适合速读,会看不懂故事发展,属于比较晦涩比较深意的。其实《西游日记》有点《在路上》《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垮派的书的意思,都不太适合用普通畅销书的态度来读。因为读完不会畅快淋漓,不会感觉很带感,会觉得心里堵得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想咬人。

当自身部分缺失、或所爱物受到损毁,我们的身体如同被强迫从里翻折到外,错乱倒置激起了令人憎恶的呕吐感。而对于剥夺的创伤、压抑的渴望不可控制地回味反刍,啃噬着呕吐后的身体的焦虑空虚——一切都像是饥饿:空空如也的嘴想发出呼喊,却被扼住咽喉徒劳嚎哑,它只好转而焦灼地悉求用食物塞满自己。那种抓住和吞吃的欲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张着的大嘴,不仅想要咀嚼吞咽外物,而且还想把自己的身体内部也撕咬洞穿。

而关于乌托邦呢?我们被承诺了一个乌托邦,可是哪里有那个乌托邦呢?

灵山么?灵山绝顶,不过四永恒寂静,根本无风无念。“众佛无欲无念,气息不吐,使其为万寂极静之巅。”

人间美景么?可是那极乐的净土不在人间,人间只有吃人的孩子,吃孩子的人。 花果山么?花果山已是一片焦土。

他们一路向西,到底能寻找到什么?难道真的存在一个“没有痛苦也没有愤怒的地方”不成么?

其实没有的,没有什么幸福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乌托邦了。世人皆满腹烦恼多操心,千家灯火尽烦恼。贫寒横死,饥馑乞食,入目大抵伤心色,哪里便是什么富丽丰足开在身心里的闲适之地。

世人被承诺了这样一个答案,就往往用别人来代替了自己的思考,说着别人说过的话,背着别人给的信条。我想,天才着实高明之处,都在于说出的是我一直想到和感到的东西。 我想了那么久,反倒被迫从一位陌生的人那里取回我自己的见解,所谓心有戚戚焉,难道不是一件令人羞愧难当的事么?

人活在这世界上,很难说还能有什么不乏味的生活,能够让我们拿了过来过着,舒舒坦坦,兴兴味味。人无用的激情,实在不能说是给这世间创造过什么价值,不为这里添些黑暗已经是不错的事情了。人们永远以为自己可以找到这个世界的真相,但是往往这些真相又会瞬间消失,变成了荒谬的虚无本身。而所以永久的幸福,大概也是没有的东西吧。

如果有的话,也一定不会存在于人世。如果真要说原因的话,人生而要有恶性的黑暗的侵犯,生而要去为恶,并不存在什么意外。否则真是难以明白,为什么那个亿万人疯狂参与的大惨剧会发生。到底哪个年月的野心家使用了什么惊人的手法,才能使得人人都能产生如此激烈的狂热,产生如此开心的大笑。

答案,真相,乌托邦,Promise Land,永久幸福,这些东西太美好。

一开始就没有的。

█关于错过

关于什么叫做催泪,那很简单,比如下文:

他当年说,“为什么要让一个无能为力的人去看见他曾经的梦想”。

如今他还能轻轻地写道,“我不敢告诉他,那些淋漓的血,绝望的牺牲,那一片废墟与无尽的荒凉,全来自当年的热爱与理想”。

在《西游日记》中,“失去”已经替代了《悟空传》中的“追求”成为新的主题。←前面那句话看上去十分牛逼碉堡,其实是句废话,反复强调“哎呀没有了哟”,本来就是猴子的书用来催泪的一个标志,没什么好奇怪的。

如果说“答案”是一个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如同在分娩的时候就不存在那样一个胚胎的虚无。那么“缺失”,就是那些被错过的,未被允许体验的,以及被损毁的东西。前者在弗洛伊德的文学观里被称之为“客体之无(object-lessness)”,后者则被称为“客体之损(object-loss)”。那些被错过的,它们被分娩下来了,它们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了,然而它们不再存在了——就像是婴儿得不到他们的母亲。

那样的失去太多,很难一一列举出来,如上文提到的“理想”,就是其中的一个。 其实我应该将“错过”这个部分和“答案”这个部分的顺序倒转过来写。

因为在当今文学界,能够熟练的运用“今是而昨非”、“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样的梗来当虐点的作家不要太多。“失去”的悲哀太过于现实,也太过于常见,基本上是个人都感受到过,更能够引起众人的共鸣。这种手法十分好用,很妥帖保险,不见得值得人大书特书。

事实上,今何在对于“不存在的答案”的描写,往往更具有他自己的独自行和个性但是这种描写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对于大众读者来说,让人煽情催泪,让人津津乐道的,也仍旧是今何在对于“丢失”“剥夺”“束缚”这些错过的东西的描写。

从今何在自己来说,不见得乐意看见这样的事,当是他又要没办法不去写这个。没办法,他自己心里更为之萦系的东西时这个,一旦写“错过”,就会写得过分专注,过分用力,并且过分动情。

说今何在写“失去”写得足够老练,主要还是因为他写作手法煽情煽得太无耻——笔下的“失去”,往往是要用最决绝最狠恶最彻底的方式,去夺走人最舍生忘死最奋不顾身的东西。

愈是求不得就愈发是企盼,愈是心心念念,就愈是得不到,得到了也要失去,就是要无尽失望。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的,最渴望得到,最深系心怀,甘为牺牲一切的,最后都不会得到。尽了力量,一往无悔地追求,结果徒招伤心失望,郁郁终生。

所以说今何在最擅长写这些东西了。你越是要为之死生,为之执着的事物,越是发誓连自己的生命都能舍却的事物,他便偏偏要用最轻如鸿毛最不足一提最轻描淡写的方式毁去,譬如“最好不要被灵吉菩萨碰到”的黄风怪耶楼,“菩萨座下锁着”的那头“十分的黑天下再找不出第二只”的宠物熊,乃至于某只猪曾经的美貌、白骨藏了一万年的心,如此还有很多,几乎数不清。

大概是那些文字背后的那个人的灵魂太过于沉重了,所以提起笔来写的时候才可以那样云淡风轻。真是让你感到,人生只是无限的无尽无聊,让你简直要灰心丧气,让你简直要满腹疑虑揣度翻腾到肝肠寸断。

他写被剥夺的那些东西,若仅仅只是写“重要的东西”被夺走,主角们奋勇向上,要以无怨无悔的气魄为之战斗,那也就罢了。偏偏后《悟空传》的今何在,他就连战斗都不屑写了。他都懒成精了,他可淡定可活泼欢脱到蛋疼了,他才不去战斗呢——他连“此去略去大战描写数千字”这样的东西都出现了尼玛。

今何在只是要写,“我们失去了一切,再也回不去了”。

“花果山已是一片焦土。猴子回去了,什么也找不到,那里已不再有人等着他。所有记得那段过往的人,有的死了,有的即将死去。”这种时候,真是只好引用恰好那句“他该有多么残酷”,才做个结语。

今何在已经到了足够残酷的年纪了,他已经不会像和我们当年那样,带着“疼痛的骄傲,

那些苦难的臣服,待爆发的积蓄的力,颓废之下的血性,以及那片咆哮前的死寂”来写那些咆哮的愤怒的文字了。他知道那些被夺走的,连回来的可能性都没有。罗刹女没有去报仇伽罗楼的灭族之仇,一个妖怪也没有咆哮天庭的情趣,便连猴子也没有要去揍佛祖的意思。 “这里没有自由的人,这里只有不会愤怒的猴子,不懂爱情的猪,还有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和尚”,最后还要加上一个不会吐槽和解说战斗的沙僧。这群人组成的团队,真是一个倒了八辈子血霉的队伍,相信他们能够带领世人反抗什么或者得到什么的,一定也是个疯子。 人在这个宇宙面前实在太体弱力薄了,太孤立无助了,时时都要处于受压迫受欺负的状态,不可能不处于受侵害的境地。一场火、一次暴雨、一个病毒、或者车祸,随便一下子就可以致人死地。人类生存游戏的整个难度选择就是这样的,已经不错了,至少不是一块石头就能被砸死的物种。世间多少践踏、删刈,一个人活在世上,根本没多少全胜之可能;哪怕你打败了所有人,打败天、打败地、打败全世界,最后“一刀杀掉自己天下无敌(by二熊)”——你还要死呢。有死亡这个东西在这里,一切的胜败都委弃于泥土上。

当年那只说“我要天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的猴子,没有可能一辈子愤怒下去的,失去的就是失去了,丢失的就是丢失的,夺走的就是夺走了的,那就是没有了。

“生死簿被撕碎的那一刻,每个生灵都感到自己的身体起了奇异的变化,像是有什么东西在你的躯壳中粉碎了。”

“从此在没有人可以用寿命和来世要挟众生,众生再也不用向神跪拜供奉,因为生命本来就是属于万物自己的,而不属于神。”

这就叫束缚与挣脱束缚。

除去被剥夺的那些不说,《西游日记》里还有一个List的虐点可以念出来催人泪下,譬如你看到表情淡漠的猴子泼了一脸鸡血也只是舔舔嘴唇,笑着说“泼血节快乐”,比如你看到他们去追求“没有痛苦没有愤怒的地方”,比如你看到今何在写“越是要无拘无束的,便越是要用万钧重压,越是年少无知的,便越是要让他痛苦害怕。这便是深陷的教化之道,知道天下全都是呼喊?我听话了?的人为止。”如此这般,那些如藤般长高地缠住了红孩儿的长刃,那些一根根穿过红孩儿皮肉再从另一侧穿出的尖刀,如何不一字一句都仿佛割在了你自己的身上。

就算上面这些都不说,还有那句改编了海子的诗歌呢。当你看完全书,再回头来读“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猴,劈柴、喂马、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与蔬菜,我有一座小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还就真不信你没有被如斯幸福文字,戳得眼睛一跳涕液倾盆泗流——至少已经被猴子头上那个金箍抒情得金光闪亮,刺瞎汝眼。

然后你就不得停下来,捂住你瞌睡了好几次的狗眼,苍老得几乎无力狡辩。

其实,看见认输的猴子你们并不会失望,看见弱爆了的猴子你们并不会失望,看见妥协折衷退让的猴子你们也并不会失望,会让你们失望的是看到一个和其他人没有区别的猴子。你害怕从里面看见那个人,和你们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人群一模一样,你害怕他已经变成一个可爱的好人了。

幸好今何在一直都是一个坏蛋。

你把书扫了一遍,你发现他还是那样坏的不得了,一点也没变正常,然后你松了一口气。这个不正常的家伙,还是那个会把疯子放在外面跑,把正常人关进疯人院里的今何在。这已经够了,虽然我还是挺可惜他没让和尚和猪再生一次娃的。=w=

于是让我们回到“束缚”,那些束缚都是什么呢?不论是紧箍咒也好生死簿也好伟大国王路易四乘三减二等于十六世鸿篇巨著《老子天下第一》也好,它们都是一样的。这个世界首先创造出一种磨灭人性的法子,以求把鳞次栉比削成浑圆的一体,建立一个安全妥当的社会;其次再创造出一种教人应对人性磨灭的法子,尤其要给青年人,教他们不断妥协、谅解、

折衷,使他们稳当成功上善若水任方圆地在社会生存下去;再次要创造出一种不是磨灭人性的法子,只先告诉你根本不存在什么人性,你何尝是人,不过是鱼肉麋鹿。管他刀俎如何斩、英雄怎样逐,反正你是死定了的,因而也当趁早为社会贡献你年轻的生命才是。据说我等人类伟大高贵,因而管这些叫做人际交往学,成功学和政治学。

所以你会发现,翻过整本《西游日记》,你已经很难找到一个能让你大喊大叫拍案而起的口号了,你找不到那样悲愤中二到天怒人怨的四句话了,你找不到那样一个读之血脉勃张的狂呼了——但是,他还是那个今何在,这还是只有今何在才能写出来的书,没有旁的人能做到。

只是因为那只猴子,他即使被一万种现实拖累了,被一万种世俗绑住了,一万种人际交往束缚了,他也只是他自己。他不会变成一个平常人,他不会变成一个在社会上建立起一种健康良好社会关系的好人。这个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不仅仅是只有现实上的价值,也有没有现实价值的。这人间有切切实实在社会上做事的时间,却也有耽于空想和睡着了做梦的时刻,一起做些光怪陆离的梦的时刻。至于价值和意义——那些社会定的标准,那些先天性的枷锁,那些你还没有出生就规定在了你的头上的牢笼,与你有什么关系?我诗一言,我曲一音,不为外物役,吾心役也。然后你回头一看,待看见:

猴子举棒高高纵起,向西方的天穹。

“为了我的名字!”

时光直遽而下,恍惚间你想起来,似乎曾经也有人在你的耳边呼号嚎叫。“我知道天会愤怒,但你知道天也会颤抖吗?从今往后一万年,你们都会记住我的名字,齐天大圣孙悟空。”那个跳起来,用金箍棒指着西天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泪狂飙鼻涕四溅的你的泪眼迷蒙视线前。

你知道,那个身影不论多少年过去了,仍然蕴藏着那么激动那么骄傲那么让人血液逆流的真正咆哮着的灵魂。

我在这世间无法求得安宁,也不知道即将经受什么磨难;我们不想变成机器上的一个零件,然后又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只是我们总算知道了,我们不想成为“他者”,不想找不到任何属于自己的位置,不想总是要去感受因为他人而摇晃不定的境况,不想总是始终保持着警惕做好被抛弃的准备,不想让自己时刻做着被需要的事情并且总是让这事发生。 唉,我这有点过分了,这样子下去,我要把今何在分析成为一个总是独自一人活在世界上的孤独主义者了,甚至把他想象成为一个拜伦“这边是要独处了”那样的孤寂者了。我心里一再重复着独自一人,总是独自一人,诸如此类的同类思想无尽排列置换,是我一天之内的每一个时刻都受到搅扰,它们能以一千一万种不同形态出现,而我反复用更黑暗的色彩想着,总是要独自一人了...最好停在这里。

灵山的血与骨,沉默的众佛,黑色的焦土,我们的那些坚持和妥协,这一切的出路。 再说吧。


第二篇:沙僧西游日记


沙僧西游日记

更多相关推荐:
读《西游日记》有感

读西游日记有感人生或许就是一场西游读西游日记有感最近一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动画电影的出现不但把中国动画电影推向了一个高峰更让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再次泛起了童年的回忆是啊孙悟空才是我们中国的超级英雄而今天我介绍的这本...

读《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西游日记二》有感

徐霞客游记徐弘祖上海古籍出版社19xx10读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西游日记二有感作为一个历史的学习者的我们我想对于徐霞客我们都不陌生徐霞客这个明代伟大而坚韧的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仅用自己的双腿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重庆大学课程地学人文景观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姓名鄢一先学号20xx4411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这学期在地学人文景观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我有幸拜读了闻名已久的徐霞客游记开始我只是为了完成论文而机械地阅读只觉得文字晦涩记叙也平...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在本学期应老师要求读了徐霞客游记读了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后很受启发知道了徐霞客一生共出游了二十四次经历了种种磨难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知道了只要有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路有时...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在本学期应老师要求读了有关旅游的书籍我选了徐霞客游记看过之后很受启发知道徐霞客一生共出游了二十四次经历了种种磨难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知道了只要有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路...

西游记读后感

读过西游记后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为西...

读后感之西游记

读后感之西游记四篇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

西游记读后感小报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吴承恩1504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艺术价值和文学地位西游记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开辟了神魔长篇小...

西游记读后感150字

西游记读后感150字同学们你看过西游记吗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故事里唐僧师徒四人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故事向大家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降妖除魔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精彩神话故事作者塑造了四...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性格迥异的人物给吸引住了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故事叙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

西游日记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