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经典结论总结

时间:2024.5.15

《生物彩虹》:小高考知识点尽在其中

细胞中碳氢氧氮最多 无机盐离子自由水中穿梭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生物膜细胞器不要忘记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主动被动运输是基本方式 酶和ATP是重要物质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方程式 有丝无丝看染色体和纺缍丝 减数分裂是生物的有性生殖 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不变 细胞全能性和细胞癌变 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 还有一个自由组合定律 DNA复制RNA转录翻译成蛋白质遗传病绝对要熟知 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 告诉我们DNA是遗传物质 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才让细胞如此完美复制 基因突变和重组导致了变异 染色体变异会导致遗传病 秋水仙素培养无籽西瓜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植物生长还要靠生长素 神经调节和大脑还有激素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的功能 内环境稳态要记住 种群基本特征要我怎么记得好 群落演替很简单没人记不牢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稳定性也要知道 脂肪加苏丹Ⅲ变成橘黄色 解离漂洗染色还有制片 都是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 还原性糖用斐林来检测 质壁分离外液浓度很高的 双缩脲试剂加上了蛋白质变紫色 研究酶活性要记得 (20xx年生物小高考知识点、辅助复习歌曲)

曲:周杰伦的《彩虹》

高中生物结论性语句111条

绪论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 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 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 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 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 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新陈代谢

24.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27.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 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 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 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4.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5. 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 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 (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 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 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

54. 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

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56.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 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 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60.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 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 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 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 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 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 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 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 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 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 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 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80. 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

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81. 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82.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83. 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第六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8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85. 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86.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87. 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88.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9.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0.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91.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2. 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 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 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 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 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 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 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11. 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二篇: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


1

第1 章

1.19 世纪xx年代,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论证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5xx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比夏指出器官是由 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16xx年英国科学家虎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

●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18xx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施旺发现研究报道《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18xx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第2 章

英国科学家桑格经过xx年努力,终于在19xx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9xx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第3 章

1、美国细胞生物家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细胞分开。——定性定量分离细胞组分的经典方法

2、比利时的德迪夫发现了溶酶体

3、罗马尼亚的帕拉德,改进了电子显微镜,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19xx年,帕拉德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细胞“超微活动图”。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质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第4 章

1、欧文顿(E.Overton):18xx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19xx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

的两层

3、19xx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 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4、19xx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5、19xx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xx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

第5 章

1、17xx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Spallanzani,1729- 1799),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 性消化作用。

2、关于酶本质认识

●18xx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

●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蛋白质 ●20 世纪xx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3.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7xx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 18o4),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 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

●18xx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

●18xx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xx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8xx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好氧细菌是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要求看必修一P100 分析)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

●19xx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18O,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20 世纪xx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14C 标记CO2 追踪,探明CO2 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第6 章

19xx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部分细胞,放入植物激素、无机盐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细胞团块——根、茎、叶——植株

必修2

第1章

1、19 世纪中期,孟德尔(G.Mendel,1822-1884),奥国人,通过豌豆等植物的杂交试验,于18xx年,在当地的自然科学研究学会上宣读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被世人公证为“遗传学之父”。

2、19xx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叫做基因

第2 章

1、19xx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细胞形成过程,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2、英国科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被称为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律,人们称之为遗传第三定律。

3、18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第一个发现色盲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患者

第3 章

第1 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9xx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 型细菌中,

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19xx年,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

子”为DNA,也就是说DNA 才是遗传物质。

19xx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

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DNA 分子结构和复制

19xx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1928 一)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20xx)共

同提出了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19xx年,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及同事提供DNA 衍射图谱

19xx年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提供重要信息A=T G=C

第7 章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l9 世纪(18xx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3

第1 章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18xx年他提出动物生 活需要两个环境——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和整个有机体生活的外环境。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①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②提出稳态持 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第2 章

1、法国学者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把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2、英国科学家斯塔林和贝利斯,证明了小肠黏膜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 引起胰液分泌,这种物质叫促胰液素(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3、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是近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他和他的学生们随后也得出斯他林和贝利斯 结论。

第3 章

1、19 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向光性,根据实验推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 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向光性弯曲

2、19xx年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去琼纸片传递给下部

3、19xx年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19xx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定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 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第4 章

高斯(G.W.Gause):生态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林德曼(R.L.Lindeman,1915~1942):美国人,生态学家。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19xx年,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从系统的整体调控着眼,运用“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 一方面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密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生地。他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设想,“生态工程”以及“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新观点。

选修三:

张明觉(1908~1991):美籍华人,生于山西岚县,生理学家。他一生倾心于生殖生理学科研究,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试管婴儿和避孕药品研究的科学家之一,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和“避孕药之父”。

动物细胞工程 19xx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l926一)和德国科学家柯勒

(GeorgesKohler,l946一),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在19xx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总结性语句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4.…

20xx-20xx(上)高中生物总结

20xx-20xx(上)高中生物备课组工作总结高中生物备课组张燕本学期,生物备课组在学校教研室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青年教师…

高中生物总结(二)

高中生物总结(二)一、常现生物:1.细菌: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①细菌:三册书中…

高中生物总结

⑴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包括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三大类。⑵原核生物:细菌、蓝藻。硝化细菌、乳酸菌、固氮菌、破伤风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⑶真核生物:各种动物、…

高中生物总结性语句

高中生物总结性语句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

高中生物总结

印江民族中学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组别:生班级:高教师:敖时间:生物教学工作总结物组一(14)班大学20xx年元月x日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4)的生物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做到了认真备课、上课,课后认真进…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颜色反应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颜色反应总结本文档由-杰夫-整理联系QQ:44757298920xx-8-13高中生物教材出现的颜色反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不利于记忆和掌握,下面试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1斐林试剂检测可…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三、实验用具:载玻片、…

高中生物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绿色RNA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实...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人教版必修全集)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人教版必修全集目录必修一1必修二20必修三29必修一一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有DNA病毒R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之分病毒还可分为...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0xx版)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细胞里的物质结构基础生活繁殖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生命系统的结...

高中生物总结(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