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xx年农业发展总结

时间:2024.5.4

成都市20xx年农业发展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总体部署,以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为主线,以实施农业重大项目为抓手,在科学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千方百计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形式、发展模式、经营机制和利益联结方式的创新,加快推进土地集中集约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综合示范点建设,着力推进农产品营售,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稳定增收。

初步预计,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增幅将达到4%,比预期值高0.5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将达到14%,比预期增幅高2个百分点;全市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78.9万吨,比上年增加4.4万吨,连续五年实现恢复性增产;生猪、茶叶、猕猴桃、食用菌、伏季水果、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产量将实现稳定增长。

今年最具亮点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编制完善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对重点产业重新进行了科学布局,明确提出了实现“三个一流”(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生产基地、一流的产出水平),建设“全国前茅、西部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带动区的目标。同时,组织开展了一般乡镇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

二、实现了农业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截止11月底,争取中央和省级农业项目102个,资金8.62亿元,同比增长18%;全市实施农业项目527个,累计完成投资220.69亿元,其中今年1-10月完成投资160.1亿元。预计全年农业项目投资将超过200亿元,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预计今年全市新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将达到61个,协议资金11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可望达到46.31亿元。

三、推进了土地集中集约规模经营。着力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止目前,全市颁证率达到63%,预计年内全面完成。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预计今年全市将新增农用地流转面积64.9万亩,其中新增耕地流转面积54.9万亩。

四、加快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制定并经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促进粮油、生猪、茶叶、猕猴桃、食用菌、伏季水果、泡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9个指导性文件,细化完善了支持政策措施。重点组织实施了400万亩粮食丰产示范工程和100万头生猪、10万亩茶叶、10万亩猕猴桃、5万亩食用菌等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全市规模化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新增29个,累计达到249个。

五、创新了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在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推进农民专合组织、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355 - 1 -

个,新增763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到1100个,新增102个。总结推广了“大园区+大业主”、“大园区+小业主”等农业园区建设模式和“田间股份制”等农业经营组织模式。

六、推进了农业的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了“三川暨都江堰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圆满承办了“中国西部农交会”,取得了签约农业投资项目135个(其中成都市54个)、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310.11亿元和现场销售1491.2万元的佳绩,成都馆布展工作得到各方好评。同时,在深圳举办了成都农产品推介会,组织企业参加了在上海、北京、南京举办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会,配合市会展办承办了’20xx中国成都国际茶业大会,唱响了“农产品·成都造”品牌。

七、塑造了一批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典型。围绕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结合“四大基础工程”的实施,指导区(市)县在组织形式、发展模式、经营机制和利益联结方式上进行创新,通过集成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和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亮点。全市形成了“新津县岷江蔬菜产业示范园”、“新都区新繁泡菜产业园区”、“郫县古城镇花牌村粮经产业示范基地”、“金堂县成都友诚生猪养殖园区”、“温江区友庆现代农业示范园”、“邛崃市高埂荷塘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双流县万安石斛产业科技园”、“金堂县成都紫色植物产业示范园”等30余个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的综合示范亮点,初步形成了沙西线粮经产业示范带。

与此同时,狠抓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科技培训、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实现了“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抽检合格率比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年内建成30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作物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和农村沼气建设加速推进,扶贫开发、农机化建设和供销社发展成效显著。

总体来讲,今年我们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要载体,不断强化学习型机关建设,通过思想再解放,观念再转变,工作再创新,推进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今年,市农委系统承办的各项民生工程目标、工作奋斗目标、职能目标将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总结今年的工作,主要反映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民增收面临农产品价格下降、乡镇企业增速放缓、劳务输出难度加大、农民工工资水平降低等诸多不利因素“几碰头”的严峻局面。二是农村“贷款难”问题仍较突出。由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涉农金融产品不多,适应性不强;贷款抵押物范围较窄,农业信贷担保手段缺乏,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仍然突出。三是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农业招商项目投资强度低,对地方的税收贡献少,各地重视不够,其农产品加工(初加工)、农业观光、农产品仓储物流项目建设用地、融资贷款有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 2 -

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定位和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要求,始终坚持“全域成都”和区域一体化的理念,始终抓住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突破的关键,围绕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以实施“四大基础工程”为重点,以建设“全国前茅、西部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实现新的突破。

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具体思路是:

一、科学制定功能区产业发展规划。按照都市圈发展战略和发展高端产业、产业高端以及“一区一主业”的要求,调整完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科学选择能够代表成都市水平,能够达到“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生猪、茶叶、猕猴桃、食用菌、泡菜、中药材、花卉、伏季水果、蔬菜、家禽等十大产业作为市级农业重点产业,分产业制定功能区规划。指导区(市)县完善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二、加速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制度,加快构建和完善土地流转的机制,在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流转,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确权工作。全市土地规模经营率提高2个百分点。

三、大力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抓住核心产业,瞄准产业高端,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知名度高、实力强的农业企业和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弥补“短板”的产业发展项目。协调推进农业金融、保险、担保等服务体系的完善,发挥农业政策性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综合运用委托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奖励和农村产权抵押等多种手段,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大规模进入农业领域。抓好农业在建项目实施和签约项目的落地,提高农业项目投资水平。全年农业项目投资力争达到220亿元。

四、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按照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思路和都市圈发展战略,抓好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物流基地建设,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业,推进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向其他市州扩展和转移。继续着力抓好400万亩粮食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抓好40万亩核心示范区高产创建;推进100万亩优质高效标准化蔬菜、伏季水果、绿茶、猕猴桃、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推进生猪、家禽、食用菌、猕猴桃、泡菜等产业发展核心区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率提高2个百分点。蒙阳农产品批发市场、三联家禽市场等大型农产品物流市场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工、 - 3 -

贸一体化,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五、不断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和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力度,加快发展农村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大力推广“大园区+大业主”、“大园区+小业主”、“田间股份制”等经营模式,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全年新培育10家市级龙头企业,新发展30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继续培育打造100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20个龙头合作社,扶持发展20家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和特色农庄。

六、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围绕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做好种养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推进柑橘、伏季水果等产业品种的更新换代。加快建设猕猴桃、伏季水果、珍稀食用菌、茶叶、花卉苗木科技产业园和猕猴桃基因库建设。下大力气提高设施农业档次,提高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训,推进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着力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产品向绿色、有机转化。积极创建农产品高端品牌,增强成都农业核心竞争力。

七、切实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加快推进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标准粮田建设,组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计划,提高土地有机质,提高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实施耕地质量提升8万亩。继续按照“提升硬件、优化软件”的原则,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新建120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推进农业劳务服务公司、农业劳务合作社、农资服务公司、农业机械租赁公司等企业化农业服务机构、新网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着力强化基层防疫体系,落实强制免疫措施,加强动植物重大疫病监测和防控。继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农业投入品和生产环节监管,推进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以沼气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八、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亮点。继续围绕实施“四大基础工程”,集成科技、政策、项目,打造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的农业综合示范典型。深入打造沙西线、IT大道沿线优质高效粮经产业综合示范带。建设20万亩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争取建设2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园区。启动温江、都江堰、彭州、郫县、邛崃、新津等区(市)县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程,推进二三圈层区(市)县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九、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扎实开展争当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争创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处室活动,不断强化思想武装、理论武装,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努力担当起推进成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强化领导班子建设、规范化服务性机关建设、机关作风建设、 - 4 -

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务实创新和攻坚破难的能力,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

- 5 -


第二篇:成都市20xx年科技工作总结


成都市20xx年科技工作总结

一、关于20xx年工作总结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西部科技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促进灾后重建取得进展,高科技成都建设成效明显。264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标准)累计达到660家;全市1—10月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18774件、11427 件,同比增长36.01%、28.24%,申请量、授权量均居西部城市第一;获批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进入首批国家“5.26”知识产权执法试点工程。

(一)扎实推进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中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1.对接国家、省重点项目取得成效。截至11月,已争取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立项120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0项,共获得经费支持30.2亿元;“基于网络协同的级进模数字化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等158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经费支持8183万元,占全省立项数的59.2%。295个项目获得四川省级科技计划5879万元经费支持。

2.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及产业化应用”等7个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精密数控机床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进一步深化,半导体照明、医疗器械技术等技术创新联盟加快筹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得到加强,获批国家级中药饮片炮制、OLED工艺等6个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核心机要安全SoC芯片”等11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智能信息系统、数字广播电视设备2个工程技研究中心。深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成都海峡教育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被评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新技术新产业加快推进。组建了新能源产业专家顾问组,成立了成都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物联网技术研究院。制定并实施《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申报国家高性能纤维材料基地、新能源产业化基地。组织实施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各试点单位合同采购LED灯7144盏,示范工程累计装灯721盏。建成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综合信息短信服务平台,组织发送新技术新产业综合信息15期,编印《科技决策参考》专刊3期。

4.科技金融服务取得进展。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系统性融资支持,全年共为15家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200多万元,引导风险投

资1000多万元。完成15个项目、总额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贷款。帮助22家科技企业、4家风投机构获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552万元。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保险金额21亿元。

5.区域技术市场建设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取得成效,我局成为全国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单位。制定出台了《成都市技术市场推进专项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专项经费补贴技术市场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成都市技术转移促进联盟建设,西南交大技术转移中心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截至10月,市属登记机构完成各类技术合同登记1021项,合同成交额19.31亿元;网上技术市场项目库征集项目1029项(其中重点项目39项,国际合作项目18项)。

6.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不断拓展。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已建成开通大型仪器设备等7个功能平台。平台资源更加丰富,共享资源单位达到114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达1185 台(套),价值10亿元,科技文献达到4120多万篇,资源数据库130个。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新建平台服务工作站33个,实现全市19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全覆盖。

(二)实施统筹城乡科技推进行动,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1.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依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平台,集聚资源单位21家,专家250余人,新增数据1600余。推介粮油等新品种24个、配套新技术101项。新建了白酒、唐桥豆腐乳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化星火科技培训,培训猕猴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种植大户、龙头企业技术人员1000余名,在生猪、伏季水果等产业领域组建了覆盖全市131个村的农村科技信息员队伍。

2.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继续深化“特色动植物新品种引选育及配套技术”等2大科技专项,引选育和推广新品种216个,开展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41项(套);继续抓好“粮食规模化”、“龙泉山脉伏季水果”等科技示范。深化彭州市黄村“农田修复及山体植被恢复”、都江堰高原村“新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等技术集成示范和邛崃市白杨等5个扶贫村科技扶贫示范。启动“龙门山脉冷水鱼产业恢复重建、邛崃市临济镇“千亩茶叶标准化”科技示范。

3.民生科技项目加快实施。启动了城乡医保信息化平台、农村节能住宅技术等重大项目,组建了成都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地震灾后饮用水源有机磷类农药非常规指标流动注射自动分析方法及应用等项目研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技术开发与应用;组织实施震后农村民宅低成本抗震房屋建筑新技术研究,在彭州小鱼洞董坪村推广技术应用达到7000平方米;完成了都江堰市玉堂安置点污水处理项目,启动了“促进灾区医疗卫生重建、加强急性突发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项目”等。

(三)加强环境建设,积极营造科技创新创业氛围

1.完善和落实科技政策法规。启动了《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立法

调研。制定了《成都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实施细则》,已评审近200个申报产品。对全市26个技术标准研制项目进行了资助,经费达85万元。配合制定出台了《成都市首台(套)及关键部件产品认定试行办法》,参与认定我市“CDK城市客车”等61个产品及产品系列。

2.组织实施成都市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开展“4.26”宣传活动,发布了《20xx年成都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加快建设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服务热线。深入开展“雷雨”、“天网”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成功进入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执法“5.26”工程试点。加快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双流县、崇州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个园区获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探索开展知识产权特派员工作,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了知识产权特派员工作站,首批聘任了25名特派员。

3.举办“第三届成都科技节”等重大科技活动。举办了第三届成都科技节,开展科技活动58项,展示3G技术等30余项最新科技成就。举办了第五届“西部科学论坛”等科学讲堂系列活动20余场。组织了236家企业参加第十届西博会实物展和成果展,组织52家企业的73项高新技术成果参展和洽谈。组织了第三届中国专利周?四川省暨成都市分会场活动,组织500余项专利技术进行现场和网络展示。举办“资本盛宴—20xx股权投资成都行”等科技对接活动10场次,促进了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

4.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召开20xx年科技奖励大会,表彰杰出贡献奖1人,科技进步奖99项,专利奖30项,对4项获得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等奖励项目的进行了1:1配套奖励。实施《打造科技传媒精品实施方案》,加强科技政策宣传活动,开展西部科技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创新文化得到弘扬。

存在问题:对照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还存在科技管理与服务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优化,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科技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干部队伍还不完全适应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等。

二、关于20xx年工作要点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和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发展全局,以西部科技中心建设为总揽,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深化高科技成都行动计划和落实成都市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大力实施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关键共性技术集成攻关,有效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为成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引领。

(一)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以“城乡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理念,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技计划与管理支撑体系,促进

产学研紧密结合。一是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修订《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开展新兴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立法调研,制定《促进技术创新推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二是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探索建立“4+3”(四大主题计划和三级项目设置)的新型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提高科技计划对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和效率。加强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对接,争取150项国家重大项目落户我市。三是启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制定“十二五”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工作和科技项目。探索建立成都都市圈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启动制定产业功能区科技发展规划,促进科技资源高效整合共享和向产业功能区集聚。

(二)坚持资源集聚,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深化产学研结合,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有效利用,推动科技资源向产业功能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集聚。一是牵头抓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实施《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切实推进创新药物综合研发平台、新型疫苗产业化等40余个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四川大学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重大新药开发、制药工程硕士培养、面向我市生物医药企业开放共享等工作。引导建立成都生物医药技术外包、现代中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等3个技术创新联盟。二是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围绕形成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重要产业技术链,重点突破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20项关键技术,大力开发芳纶1414、太阳能光伏标准电池等10个重点新产品。三是建设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加快成都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药物综合研发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深化精密数控机床、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等12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新建半导体照明、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玻璃纤维及制品等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物联网技术研究院等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集聚。四是实施一批科技示范工程。面向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十城万盏”、“远程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平台”等一批重大科技示范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五是培育一批重点科技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强重点产业优势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服务的工作机制,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50家。

(三)促进科技惠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民生科技。一是深化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成都市统筹城乡科技推进行动实施方案》,深化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组建粮油、伏季水果、冷水鱼等5个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建成15个特色产业区域科技服务站,培

养农村科技信息员700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转化与推广应用。二是开展农业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集成攻关。对接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科技需求,开展新品种培育、集成技术及农业装备等研究开发,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配套新技术。开展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发,组建2个农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增强粮油、果蔬、畜禽肉类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三是启动农业科技创新集成示范工程。围绕“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技术链,在伏季水果、冷水鱼、猕猴桃、优质茶叶、生猪、食用菌、粮油等7大产业领域开展科技集成示范,引领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四是深化灾后重建和民生科技工程。继续深化彭州黄村、都江堰高原村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和邛崃市临济镇千亩茶叶标准化科技示范。抓好“城镇可持续发展”等科技示范工程,完成50个社区中远程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建设,深化金牛区、双流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示范。

(四)加强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保障能力。一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推进“5.26”知识产权执法试点工程,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监测、专利预警等服务。深入开展重点企业、产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深化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着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加强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建立新兴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年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00家,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4200件以上,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7400件以上。二是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深化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功能服务平台的科技资源整合共享水平,探索建立新兴产业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平台联动服务模式,促进科技资源与重点产业企业有效对接。组建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小组,建成科技综合信息平台,全年发布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等决策参考6期,短信服务50期以上。三是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服务。深化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科技、金融、企业的协调机制,完善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完善与创业资本、金融资本对接与联系的长效工作机制。引进创投机构及金融机构20家、社会中介机构10家,服务企业100家,融资和科技保险金额达到20亿元以上。四是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深化科技传媒精品工程,整合利用现代传媒手段,高水平策划和组织西部科技中心建设宣传,抓好科普宣传品牌活动,大力树立创新型城市形象。五是积极打造高水平科技干部队伍。进一步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整合优化事业单位资源和能力配置,构建政事分离、整体联动的工作模式,着力为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高水平的科技干部队伍保障。

更多相关推荐:
农业公司年终总结

绿源农林业发展有限公司20xx年工作总结随着20xx年的悄然来临预示着20xx年已经成为历史在过去的这一年里绿源公司在集团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秉承初衷克服困难大胆改革团结合作在一一年画了一个比较...

农业公司20xx年工作总结

伴随着元旦佳节的来临,20xx年岁末悄然已至,我们依依惜别了任务繁重、却也硕果累累的繁忙季节,也是农业公司生产发展的非常关键时期,满怀期待地迎来了光明灿烂、充满希望的20xx年。回首过去匆匆忙忙,平平凡凡的一整…

农业年度工作总结

农业年度工作总结农业年度工作总结20年我局日常gt工作计划周详有序落实重点工作目标明确扎实完成难点工作专人负责一一攻克争优工作人人尽责全面开花创新工作出新出彩全省领先为总结经验查找差距鼓足干劲现将有关gt工作总...

农业公司二零一四年工作总结

农业公司二零一四年工作总结伴随着元旦佳节锣鼓喧天的来临20xx年岁末悄然已至我们依依惜别了任务繁重却也硕果累累的繁忙季节也是农业公司生产发展的非常关键时期满怀期待地迎来了光明灿烂充满希望的20xx年回首过去匆匆...

20xx年度农业办工作总结

**镇20xx年度农业办工作总结一年来,我们农业办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各项工作目标,在各涉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出色地完成了党委、政府布臵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一、以农业增效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

(完善版本)20xx字农业科技公司副总经理个人年终总结

农业科技公司副总经理个人年终总结各位领导、同志们:伴新年钟声的到来,20xx年岁末悄然已至,我们依依惜别了任务繁重、非常关键的公司成立初期,满怀期待地迎来了光明灿烂、充满希望的20xx年。回首过去匆匆忙忙,平平…

重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总结20xx

浙江中大饲料集团有限公司20xx年度工作总结及20xx年发展思路回顾20xx年,对于浙江中大饲料集团有限公司来说是发展和壮大的一年,也是迎接挑战、自我加压、充满活力的一年。为适应市场和公司战略发展需要,20xx…

20xx年度工作总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XX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0xx年度工作总结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农业中心全体同志共同努力下,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己任,围绕…

20xx年度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20xx年度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一、农业产业化工作(35分)得35分。1、一村一品推进行动(1)已制方案上报,得1分(2)乡党委书记、乡长、分管领导建设一个农产品专业村:××××××××得6分。(3)乡书记、乡长…

利源公司农业产业化公司20xx年工作总结

利源公司农业产业化公司20xx年工作总结利源公司党总支:20xx年是统筹城乡发展不得关键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在利源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乡上提出的“12345”工作计划,克…

市现代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市现代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年终工作总结年,是全球金融业次贷危机爆发的第三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在中央、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的推动下,我市经济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

xx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AND年工作计划

看旱年麦浪滚——山西省襄汾县项目区夏粮生产情况的调查》调研报告发表在20xx年第8期《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全年共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不同类型文章12篇,是近三年来最多的年份。在包联帮扶的永固乡续村新建提水点1…

农业企业年度总结(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