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本文言文总结

时间:2024.5.8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虚词

1、以告:介词,把。宾语省略。

2、道路以目:介词“用”。

3、国人莫敢言: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

4、乃不敢言:就。

5、是障之也:这,指示代词。

6、防民之口:助词“的”。

7、为川者、为民者:特殊代词,用于动词性词组后,形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人”。

8、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用在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使之成为偏正词组。

9、财用于是乎出:“于”,介词,从。“是”,代词,指山川。“乎”,句中语气词。

10、犹其有原隰衍沃也:第三人称代词,它。

11、胡可壅也:怎么(疑代)。

12、若壅其口:如果。(假设连词)。

13、于是国人莫敢出言:没有谁(否定性无定代词)。

14、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语气副词,表示推测,大概的意思。

重点实词

1. 召公谏厉王弭谤:弭:消除、阻止。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2. 虐:暴虐。

3. 民不堪命:百姓忍受不了暴政。堪,能忍受;命,暴虐的政令

4. 道路以目: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形容政治黑暗,人民敢怒不敢言。

5. 吾能弥谤:消除,制止。

6. 是障之也:阻挡,堵塞。

7. 川壅则溃:阻塞。

8.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治。决,疏通水道;导,通行、通畅。

9. 为民者宣之使言:放,开导。

10. 亲戚补察:亲戚,古代指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11. 耆、艾修之:修,整治。这里指劝戒、警告。

12. 不悖:不违背事理。悖,违背。

13. 于是乎出:于,从。是,这。乎,助词。

14.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原,宽阔而平坦的土地。隰,低下而潮湿的土地。衍,低下而

平坦的土地。沃,有水源灌溉的土地。

15. 善败于是乎兴:善败,治乱。兴,起,这里是发现的意思。

16. 行善而备败:行,实行。备,防备。

17. 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者,用来?。阜,增多。

18. 成而行之:行,自然流露。

19. 其与能几何:参与,赞同,此处指帮助。

词类活用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名→动,本义堤坝,这里译为堵塞。

2、师箴:名→动,本是一种用于规诫的韵文,这里指献上韵文。

3、道路以目:名→动,本义眼睛,这里用作动词,译为用眼睛看。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是障之也。(“也”表判断) 2. 省略句:

(1)召公告(厉王)曰:“民不堪命矣!”(省略宾语)

(2)三年,(民)乃流王于彘(省略主语)

(3)使(之)监谤者

3. 宾语前置句:

是以事行而不悖。(应是“以是事行而不悖。”)

4. 状语后置句:

夫民虑于心而宣之于口。(应是“夫民于心虑而于口宣之。”)

古今异义

1. 亲戚:古义:国君的同族人。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

其成员。

2. 道路:古义:路人。今义:地面上供人或车马行走的部分;两地之间的通道。

通假字

“弭”通“弥” 意思:止,息


第二篇:语文文言文总结


第四册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4.而征一国者 而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6.倾阖城户 阖通“合”,全

7.昂其直 直通“值”.价钱

8.手裁举 裁通“才”

9.翼日进宰 翼通“翌”,第二天

10.飨德怀恩 飨通“享”,受

11.景从云合 景通“影”,影子

二、虚词

1.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 代词,此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3风斯在下矣 斯:则,就

4时则不至 则:或

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 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6.恶乎待哉 恶:何

7属而和者 属:连续、跟着

8.信有时哉 信:确实

9.靡计不施 靡:没有

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

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虽:即使 啻:止

12.未几、斯须 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

13.少年固强之 固:坚持、一定

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顾:但

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 或:也许

16.宁可致意耶 宁可:焉能、哪能

17.脱获回耗 脱:倘

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 将:方,刚才

三、实词

(一)重点实词

1.《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 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 图:图谋

5.而控于地 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 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 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待:凭借

9.下迨蔀屋 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 衢:大路

11.栉比如鳞 栉:木梳; 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 妍媸:美丑

13.恐进之亦兴阑矣 阑:衰落、消失

14.迟月生公石上 迟:等候

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识:记着

16.居为奇货 居:积,储存

17.操童子业,久不售 操??业:从事??行业; 售:考取

18.宰严限追比 比:追征

19.成妻具资诣问 诣:到??去

20.唇吻翕辟 翕:合; 辟:开

21.有古陵蔚起 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

22.如被冰雪 被:遭受

23.气息 然 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24.审谛之 审谛:仔细

25.径造庐访成 造:到

26.则虫集冠 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 邑:县; 庠:学校

28.抚军亦厚赉成 赉:赏赐

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 蠧:蛀虫

30.民日贴妇卖儿 贴:抵押

31.疾逸道左 逸:奔跑

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舅姑:公婆; 御:管束,控制

33.唯恐道途显晦 显:指看得见的“尘.间”; 晦:指看不见的水府

34.吾君方幸玄珠阁 幸:驾临

35.坐贻聋瞽 瞽: 瞎子

36.远罹构害 罹:遭受

37.项掣金锁 掣:拴

38.不遑辞候 遑 :闲暇

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 宥 :宽恕

40.君怃然曰 怃然:失望的样子

(二)词类活用

1.最可觞客 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

2.吏吴两载 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

3.岁征民间 岁:名词作状,每年

4.笼归 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

5.取儿稿葬 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

6.民日贴妇卖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 然、劣、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高其直 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

9.细疏其能 疏:名作动,陈述

10.有客于径阳者 客:名作动,作客,客居

四、特殊句式

(一)介宾结构后置

1.岁征民间。2.焚拜如前人。3.掭以草尖。4.既而得其尸于井。5.覆之以掌。6.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二)省略句

1.令以责之里正。2.折藏之,归以示成。3.留待限期,以塞官责。4.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三)被动句

为婢仆所惑。

(四)宾语前置句

1.而莫之夭阏者。2.之二虫又何知!3.彼且奚适也?4.其自视也。5.彼且恶乎待哉?6.子何苦而自辱如是?7.是何可否之谓乎?8.洞庭君安在哉?

(五)主谓倒置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第五册 (仅重点语句)

一:文言虚词

之:

1.蜀道之难,主谓之间,取独立

2.六龙回日之高标,结构助词,的

3.舍之,代词,代牛

4.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主谓之间,取独立

5.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主谓之间,取独立

6.宜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主谓之间,取独立

7.君子之于禽兽也,助词,用于主语和介宾之间,起强调宾语的作用,表衬音无意

8.予忖度之,代词,代别人的想法

9.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的标志

10.此心之所以合于王道者,衬音无意

11.然则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的标志

12.故王之不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立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1)结构助词,的(2)动词之后衬音无意

14.寡人非好古人之乐也,结构助词,的

15.王之好乐甚,主谓之间

16.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1)衬音无意(2)动词,到

17.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又顾而之他,均为动词

18.而良人未之知也,代词,代妻子知道真相这件事

19.惟弈秋之为听,此处“之”与“为”结合代表“是”字,句子即成为“惟弈秋是听”的宾语前置句,“之为”共同作宾前标志

而,以:

1. 保民而王,连词,表修饰

2.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连词,表修饰

3. 若无罪而就死地,连词,表转折

4.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养也,连词,表因果

5.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介词,介原因

6.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用,拿

7. 王语暴以好乐,介词,把

8.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连词,表修饰

9.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连词,表修饰

10. 而未有显者来,连词,表转折

11. 所仰望而终身也,连词,表并列

12. 思援弓缴而射之,连词,表目的,来

二,特殊句式

1. 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

2. 臣未之闻也,否定句的宾语前置

3. 莫之能御也,同上

4. 何由知吾可也,即由何,疑问句的宾语前置

5.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状语后置

6.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状语后置

7.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以是,介词宾语前置

8.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表解说的判断句

9. 有复于王者曰,状语后置

10. 然则一羽之不举,用“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11. 构怨于诸侯,吾何快于是:状语后置

12. 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包括后四句),状语后置

13.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

14. 未之有也,否定句的宾语前置

15. 王语暴以好乐,状语后置

16. 今王鼓乐于此,状语后置

17. 而良人未之知也,否定句的宾语前置

18. 惟弈秋之为听,即“惟弈秋是听”,相当于“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第六册 (仅重点语句)

1. 教以慎于接物,即:以于接物慎教,双重状语后置

2. 与蝼蚁何以异,疑问句的宾语前置

3. 拘于羑里,被动句

4. 安在其不辱也,疑问句的宾语前置

5.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拘,动词作被动,被拘禁;而,连词表因果,因而

6. 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状语后置,即:近于无能之辞自托。于,介词,在。近来我在无用的言辞上寄托自己的心愿。(“自托”在此为词语结构的宾语前置,即:托自)

7. 曼辞以自饰,即以曼辞自饰,介词宾语前置。用美好的言辞粉饰自己。(“自饰”在此为词语结构的宾语前置,即:饰自)

8. 廉颇者,赵人也。典型的判断句。

9.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介词,凭;句式,状语后置,即:以勇气于诸侯闻,凭着勇气在诸侯各国闻名。

10. 谁可使者,即:可使者谁,疑问句的宾语前置

11.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重;以,同而,连词表修饰

12. 指从此以往十五城予赵,以,副词,表时间、方位、数量的限制,如:从此以后,四海以内,除此以外,三千以上等。

13.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表被动的固定结构;而,连词表因果

14. 公之视将军孰与秦王,之,主谓之间;孰与秦王,即:与秦王孰??表比较

15.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介词,介对象,经由?,通过?

1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皆是状语后置句,明,形作动,明白,通晓。

17.平伐其功:其,代词,代他,指屈原,译为:屈原夸耀他自己的功劳。伐,矜夸,炫耀。

18.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明,贤明的人,形容词作名词。邪曲,同意复用,邪恶的人,也是形容词作名词。三个“之”均为主谓之间。

19.盖自怨生也,盖,句首发语词,引发后文的议论。

20.人穷则反本:处境窘迫。反本,追求本源。

21.其志洁,其行廉:他志气高洁,行为方正。

22.靡不毕见:没有不全部表现的。或“没有一点不是表现得很透彻的”。

23.举类迩而见义远:所举的事例虽是人们常见的事物,但表现出来的意义极深远。迩,近,理解为“常见的”。

24.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颜色,面容气色。形容,形体容貌。

25.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日,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大天地。为??所,表被动的固定句式。

26.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而,连词表并列

27. 公子从车骑,从,动作使动,使??跟随,即带领。

28.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所以,用来??的方法。者,句中表停顿。

29.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之,主谓之间;为,介词,替。

30. 北救赵而西却秦,北、西:名作状,向北、向西;而,连词,表并列

31.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即:不敢自于人比,不敢拿自己和别人相比较。

32. 公子亦自知也,即知自,宾语前置。

更多相关推荐:
精心整理版-初中语文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精心整理版-初中语文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点击数180更新时间20xx510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

初中语文文言文归纳总结

入进入与出相对深入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进入朝廷国内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善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公输擅长动词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少sho不多饮少辄醉醉翁亭记sho稍微宾客意少舒口技不久少时一狼径去狼sho年轻...

初中文言文归纳

文言文归纳七年级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词三词类活用八年级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三词类活用七八年级一词多意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的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的总结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20篇基本篇目,这些篇目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篇目。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文言文的中心,我将它们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分析比较中加强…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20xx-02-26初中文言文中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欣蜜,微样老的水多树眼欣了刚球风背雨”的带起偷希盼着上里杂趟一房田了,地小姑喉刚来你刚地花喉斜杨的,一上,上的树来花绵筝几经上的上里蝴我润子里上天花下空眼,,逼。,去发常些像趟家。的般活息手,。味,上娃闭,天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

初中文言文虚词“之”用法总结(规律)

“之”用法(1)作动词,“去,到,往”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规律:之+地点名词(2)用做结构助词,“的”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能以径寸之…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结(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