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古诗五步学习法”教学实践

时间:2024.4.21

“古诗五步学习法”教学实践

长期以来,诗歌教学一直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从课堂教学的对象看,教师讲解多,学生阅读少。从学诗过程来看,往往是分析多欣赏少。从能力培养看,往往侧重于理解能力的训练,而忽视表达能力的培养。三多三少的现象,使古诗教学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缺乏:即缺乏以想像联想为形式的思维能力培养,缺乏以感悟和体验为手段的鉴赏能力的培养,缺乏以学习方法为内容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现代的语文教学应当摈弃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古诗五步学习法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设计的。如图:

知诗 说诗 想诗 悟诗 品诗 学习过程

知内容 说诗意 想意境 情 感 品特色 ???训练过程

理解力+表达力+ 思维力+ 感悟力+ 鉴赏力 = 自学能力

按照学生学习语文规律和古诗特色把每一首诗的学习大致分为渐进的五步,即依次为知诗、说诗、想诗、悟诗和品诗,每一步都有一个训练重点,都侧重于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最终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诗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解诗歌的训练。要求学生从文字到内容基本理解和把握诗歌。如诗的类型(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句式、句数、音韵、对仗、平仄、描写景物及景物特点等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教师要设计好思考题,启发和帮助学生理解。如杜甫《登高》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的是晚秋长江边的景色,理解诗歌时可围绕“秋”字来连续设问,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理解:“风急天高”说明了什么?“猿啸”为何“哀”?“渚”为何是“清”的?“沙”为何是白色的?鸟为何“飞回”?通过问题启发让学生懂得这首诗描写的是长江岸边的晚秋景色。正因为晚秋,所以天虽高西北风却刮得又猛又快;正因为是晚秋,猿猴已感觉到冬天将要到来,它们又要面临饥寒交迫的考验,因而发出凄厉的长啸;正因为是晚秋,长江边的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在夜间凝结成霜,给岸边沙土蒙上了一层白霜,而使得空间变得非常清晰;也正是因为“风急”,连鸟也一直盘旋不能高飞。寥寥十四字,将一个晚秋写得淋漓尽致,而诗句中并未有一个“秋”字,字字是秋,处处写秋,却不见“秋”,真乃神来之笔。

说诗说诗就是说诗意。学生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出来。一方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另一方面为教师进一步教学提供依据。说诗的形式要力求多样化。可详说也可概说,可直说也可泛说,可以个人说也可以分组讨论选代表说等等。

想诗在知诗、说诗的基础上,通过听诗而想诗,边听边想,想像诗描绘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的诗情幽意,为悟诗奠定良好的基础。想诗训练一方面要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另一方面要注意教给学生想像和联想的方法。如王维《山居秋瞑》描绘了一幅雨后的山中晚秋美景图画,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极富想像的空间,单就“竹喧归浣女”可设计这样的想像:先从竹子想起,一根、两根??一片竹林,然后想一群浣女,洗完衣裳,边走边说,边嬉戏边打闹地向竹林走来,最后再在竹林上面叠加一轮明月。这样一群洗衣少女边说边笑地走进了月光斑驳的竹林,竹林一下子热闹起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悟诗学生在知-说-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作者通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对诗的理解逐渐向较高的理性层次靠近。如前所述《山居秋瞑》,学生通过“知诗”了解了诗的内容,通过“想诗”进一步理解了作者描绘的充满闲适和自得的山居生活,学生就会觉得王维笔下的“山”并不是“空山”而是充满了惬意,令人乐此忘返,留恋不舍。就连那些深受“王孙兮山中不可久留”影响的人见了也不得不改变看法。因而作者在最后写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由景生情直抒胸臆。再联系王维的生平和思想,学生不难悟出王维向往闲适田园生活,对大自然情有独钟的思想感情,也不难看出他对人生和社会不是积极进取,而是有意逃避的消极思想倾向。在这里适时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效果很好。悟诗是学诗的关键和重点,教学时要做到:一是在想诗的基础上找好突破口,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悟诗阶段;二是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背景帮助学生感悟;三是抓准时机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使文道有机地统一起来。

品诗学生在对诗歌经过一系列训练,整体熟悉诗歌后就会自觉地去感受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带着感情,设身处地地像作者一样吟诵诗歌,抒发情感,受到启迪。同时,也会积极地总结自己学诗中的成功经验为以后学诗提供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学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联想与古典诗词教学


联想与古典诗词教学

陆机在《文赋》篇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叶燮在《原诗内篇》中则说:“原夫作诗者之肇端而有事乎此也,必先有所能以兴起其意,而后措诸辞、属为句、敷之而成章。当其有所触而兴起也,其意、其辞、其句,劈空而起,皆自无而有,随在取之于心。出而为情、为景、为事”,他们的这些论述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家艺术家必须在感受客观外物的基础上,才能引出联想和想象,并且通过联想和想象而兴起“悲”、“喜”、“思纷”、“叹逝”之意,然后才能“措诸辞,属为句、敷之而成章”。

可见,联想在文学创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在文学作品欣赏过程中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感情基调必须把握作者的联想,在文学作品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联想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联想,以此深刻感受课文的意蕴,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训练并发展学生的联想力。而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学的一颗璀粲的明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教材增加了古典诗词的比重,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很有好处。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教好古典诗词却是个难题,笔者以为不妨以联想为突破口。

所谓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而回想或推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认识活动。通俗地说,联想就是由此及彼联系起来想。联想是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纽带。在语文学习中,联想与想象往往相提并论,把联想作为创造性思维看待。

联想的经典法则是古希腊的心理学家亚里斯多德创立的,一般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等。中学语文古典诗词中也包含着这几种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相邻相关的事物因时间或空间的接近而引起联想。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上阕由奔腾的大江、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联想到如画的江山。此系空间上的联想。下阕由上阕的“多少豪杰”想到当年“雄姿英发”的周瑜继而想到“早生华发”的自己此系时间上的联想。空间、时间的交错使得词的境界扩大、意象更丰,词人的思想感情也得到了很好的寄托与抒发。

相似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性质或动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古典诗词创作运用相似联想的例子比比皆是,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这里作者用“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泉流”声等表现琵琶声高低起伏、摇曳多姿。使得难以体味的乐声变得真实可感,千载之下,我们通过文字犹能欣赏到美曼的琵琶声,这不能不得益于作者丰富的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具有相反或相对特点的事物的联想。比如由天想到地,由山想到河,由黑想到白,由生想到死,由黑暗想到光明等。如南唐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次二句以皎洁的明月与不堪回首的故国山河相对比。继着又以想象应犹在的雕栏玉砌与如今褪了朱颜的雕栏玉砌相对比。这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的故国家园之恨及身陷囹圄的愁怨凄楚的感情色彩。

关系联想是指由事物的其他关系而形成的联想。比如由文具想到钢笔,是反映属种关系的联想,可称“属种联想”;由阴天想到下雨,是反映因果关系的联想,称为“因果联想”。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联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既表现了作者尴尬的处境又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古典诗词是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包含大量的联想。而联想既不受时间的限制,又不受空间的限制。从时间上说,可以“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从空间上说,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抚四海于一瞬”。作家艺术家在感受客观外物之后,只有经过一个“收视反听”、“寂然凝虑”的联想和创作过程,才能达到“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神思》)那么怎样把握古典诗词丰富的联想,笔者以为把握联想的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常见的联想结构有纵式联想、横式联想和辐射联想三种。

纵式联想: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浅及深,逐层推进,以此形成一系列纵式联想。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作者由“兰舟催发”而想到自此一别后,千里烟波江上再无佳人相伴,倍增失落,此系接近联想。尔后从个别说到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此系相似联想。再联想到清秋节之冷落、今宵酒醒后之惆怅、经年良辰好景虚设之寂寥。此一系列的联想使得的作者的离愁一层一层地荡漾开去,反复咏叹使得那种悲苦离愁一丝一丝渗入读者的心底。

横式联想:即由一个事物展开联想,而与另外几个有相似之处的事物组成并列式的联想。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二、三两句通过联想浮云之凝滞、湘娥与素女之愁思来描写乐声之可感;

五、六两句通过联想“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来描写乐声的起伏多变及悲抑欢快。从七句到篇终,通过联想“长安”、“紫皇”、“女娲补天处”、“老鱼”、“吴质”等来表现音响效果。一系列的横式联想使得漂渺的琴声千年后依然在我们的耳边回荡。

辐射联想:围绕一个中心事物,向外或向内进行联想。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2

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通过辐射联想用“旧时相识”的雁儿、“满地堆积”的黄花、“细雨点点”下的梧桐等悲情意象抒写了词人的孤寂哀愁、伶仃无奈的惆怅心绪。

上面我们讲了联想的种类及联想结构,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联想种类及结构,而且要联系具体的诗词、学过的知识、学生的经验使他们了解诗词并发展联想及想象力。

诗词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用较充分的笔墨去展开广阔的画面,去细描详述,而往往是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而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一幅幅美妙动人、启人遐想的画面往往是欣赏者对诗词中艺术形象的感受和把握,并经过审美情感的联想和想象后形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的联想、启发学生的联想。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程,儿女共沾巾。”诗前二联写实,后二联则是通过联想写虚。写自此一别后,两人虽远隔天涯,但依然好似友邻一样,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情怀。在教这首诗时,我们可以联想到以前所学的送别诗,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及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联想分析诗的意象特点、作者思想感情的独特及诗的风格。

在诗词欣赏中,不仅要感受,而且要体验,既通过自己的心灵,通过联想、想象,调动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想象中,对作家情感、作品情境进行再度体验,所谓“设身处地”,“神与物游”。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经验,使学生对诗词有独特的理解。对不同于标准答案与教参的见解持宽容态度,这样既能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又能提高他们的联想能力。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里用了许多的相似联想,使得诗的主旨变得迷离变幻。如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解为诗人对爱情的追忆及怀念,未尝不可。把这首诗解为诗人对以往美好岁月已逝的淡淡的愁怅,亦可。如果把它解为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亦通。

古典诗词强调意象的组合,通过众多的意象烘托去一个主题。而把握这个主题又须借助联想。如元人马东篱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里众多意象都是为了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无边的诗境而服务的。而把握这个诗境必须通过联想把这些意象深发,并组合、融化起来。又如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这首词“帘外雨潺潺”、“无限江山”、“落花”、“流水”、“春去”等意象来表现词人的无穷无尽哀苦、人将随落花流水而去的悲情。在教这首词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把这些意象融合起来才能把握主旨。同时可联想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叹惜人世飘零、命运多舛的诗作。

联想在古典诗词中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学生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联想、想象得出自己的审美体验。如果教师把一切都讲透了,学生没有联想的空间,也就是说没有审美主体的体验,这对学生的联想力及想象力是一种扼杀。

总之,在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运用联想,对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及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都是一件相得益彰的好事。

用心 爱心 专心 4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学论文范文提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必须是具有生成性资源的课堂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首先是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学...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20xx年度岳西县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积极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毛尖山中心学校吴丽霞136xxxxxxxx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是不喜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呢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总是有人认为学不...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初中語文教學目的確定我們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目標設計上存在著不少的問題直接導致了課堂效率的低下1目標要求過高或過低這方面原因一是教師沒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師對學生情況瞭解不夠高估或低估了學生認知水...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摘要】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是“不喜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呢?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总是有人认为学不学对考试成绩影响无所谓呢?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初中的…

初中语文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论文范文初中语文探究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内容提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体验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正是在这种课程理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摘要作文教学要走出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困境我建议学生多读书注重阅读积累注重课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注重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写作教学浅谈

农村初中写作教学浅谈笔者在农村初中承担语文教学已经七年多了发现学生中真正喜欢写作文的很少普遍存在着不爱上作文课不爱写作文厌烦作文写不好作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束手无策常常为学生写不出有思想有内涵有文采的好作文而纳闷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感受变异在记叙文写作中的作用

感受变异在记叙文写作中的作用摘要感受变异是对原有的实景或实物进行了艺术的加工改造使变异了的景物成为作者情感抒发并且具有审美价值的载体它总是受到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制约的能使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

b8石狮市凤里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写作教学的分类教学 语文版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初中写作教学的分类教学外来工子女语文学习探讨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本校是外来工子弟学校外来工子女...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如何提炼分论点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如何提炼分论点听九年级作文课而引发的点滴关键词议论文阅读写作分论点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题同时也是制约语文整体水平和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两大难题而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更是难之心痛究其源我们教研发...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论文-伯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论文以下资料为精心收集整理免费提供给大家建议可以先下载再阅读包含了经验心得选题指导参考文献范文还有格式整理的技巧对论文写作绝对非常有用如果对论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直接搜索伯乐论文网上查看对应专...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比较困惑的问题之一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甚至被强迫状态想要改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