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文献综述)

时间:2024.4.13

The Importa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历史有近60多年,近些年来有了更快的发展。随着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索的问题。在当今教育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己成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但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还是外语教学专家和学者们争论的话题。

“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的交际。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不仅仅包括国际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以及处于统一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包括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背景等之间的交际,现在对跨文化交际的探讨基本只限于以英语为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交际。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国内的学者和教师还主要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这个层面上,认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知识,对他们在交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就畅通无阻。这样的观点是很片面的。首先,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其次,教学大纲无法也不可能将学生在现实交际中遇到的问题一一陈述。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策略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目的语和文化,缺乏对策略能力的培养。在当今世界,英语已成为一门国际语言,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媒介大多是英语,因而他们的英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不一定完全遵循以英语为本族语的文化规约。这样,当学生把课堂上了解到的知识视为准则,一旦面对着现实的交际对象,就往往缺乏现场应变能力,无法实现交际目的,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1

The Importa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无声的语言》一书的问世标志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开始,越来越多的语言工作者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外语教学的同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缘何强调跨文化交际能

力的培养,应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谈起。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是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具有文化的特点,它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文化的构成又离不开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交互性是交际活动中的一个必需要素,使目的语言与文化得以在母语语境下存活,使学生有效地进行交流。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任何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差异是程度上的,不是本质上的。在跨文化交互中应当了解并尊重交互方式上的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增强文化交互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交互在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能力和加速新旧知识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不同文化在文化取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时间取向、社会规范等方面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始终都是个大问题。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而能够使文化教学得以进行的第一要素就是构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大纲.Brooks(1971) 提出对家庭餐桌,教室,操场,游戏,聚会,游行和假期的描述;对思想和行为的仔细观察,体现在谚语,俗语,绘画和照片的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遗憾和悲剧的描述;文化综合体的尝试。Hammerly(1982)提出早期、中期和高级三个阶段的文化教学,第一阶段主

2

The Importa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要介绍词汇的内涵意义,恰当的行为表现,第二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跨文化差异和习俗的理解,第三阶段随着目的语文化融合观点的发展,引导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批判性的描述和认真的研究调查。顾嘉祖(2002)提出涵盖三方面(跨文化交际模式;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目的语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大纲,以上三方面内容可分别对应于外语教学的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在外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文化教学应以“跨文化交际模式”为主,包括典型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模式和主要的社会语用规则;在外语教学的中级阶段,文化教学应以学习“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为主,包括语言(词汇)的文化内涵、语体文化和外语国家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在国家阶段,文化教学应以了解“目的语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主,涉及深层和隐蔽的文化,如外语民族的时间观、空间观和价值观等,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洞察力、文化理解力、乃至文化创造力(即能够实现在两种文化之间的互动)。

根据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现状,一种语言的掌握并不仅限于语言本身的学习,目的语的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构建文化教学大纲是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

通过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分析,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是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然后是重点讲解对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在跨文化交际学习中的具体体现;提出文化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和原则,最后指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本文是由四部分组成:

1、简要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是人的文化观念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之间的沟通。它经常被用来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文化角度来看,它指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

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角度,如语

3

The Importa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言,食物,衣服,对时间的态度,工作习惯,社会行为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交际失败。

2、提出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

概念问题、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知识和应用之间的差距、文化知识和文化的理解之间的差距、耐心等。

3、跨文化教学的目标及原则

学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际。人们要实现成功的交际, 除了要正确地使用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外,还要使语言得体,即恰当的语言在恰当的场合以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由于接受了不同的文化教育,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文化意识, 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认识到英语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 同时还包括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够自觉地把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语言教学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的学习还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实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英语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平等原则。

4、提高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跨文化交际,达到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学习外语的中国学生应做到以下两方面:在课堂上引入文化知识和在课外活动中引入文化知识。

在课堂上引入文化知识包括:在学习词汇中学习文化、在翻译中学习文化及在写作中学习文化。

在课外活动中引入文化知识则可通过这几个渠道:做演讲、上网、与外国人交流和换角色表演。

总的来说,本论文突破传统的分析角度,从一个心得观点出发剖析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的探

4

The Importa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讨,为英语的学习与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三、参考文献

[1] Samovar, L. Porter, R. & Stefani. 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2] Sapir, E. Language [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21

[3] Seelye, H. Teaching culture: Strategies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ors [M].

Skokie, IL: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1974

[4] Seelye, H. Teaching Culture: Strategie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Lincolnwood,Ill.: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1984

[5] Stern, H.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6] Stern, H. 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7

[7] Sweet, H. The Practical Study of Languages: A Guide for Teachers and

Learners [M].London: Dent, 1899

[8] Tylor, E.B. Primitive Culture [M]. New York: Harper Torch books, 1958

[9] Wardhaugh, R.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M].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2

[10] In J. C. Richards and R. Schmidt (Eds.)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

London: Longman, 1983

[11] Chomsky, N.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65.

[12] Fantini, A. E(Ed.). New Ways in Teaching Culture [C]. New York:

Teachers of English to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Inc., 1997.

[13] Finocchiaro, R.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 New York:Siman and Schuster, 1964.

[14] Gudykunst, W.B. and Kim, Y.Y. 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 [M].

5

The Importa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Boston: McGraw-Hill, 2003.

[15] Hall, E. T. The Silent Language [M]. New York: Doubleday, 1959.

[16] Allen, E. D. and Valette, R. M. Classroom Technigues: Foreign Languages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7.

[17] Articulation: The Ties that Bind[C]. Middlebury, VT: Northeast Conference,

1985

[18] Bloomfield, L. Language [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33

[19] 鲍志坤. 也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 1997, (1)

[20] 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21] 邓炎昌.“Language and Culture” Series[J]. 《英语学习》, 1981

[22] 顾嘉祖、陆昇(主编).《语言与文化》[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23] 胡文仲. 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2, (4)

[24] 胡文仲(主编).《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C].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25]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英文版)[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

6


第二篇: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献综述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论文(设计)题目The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English Teaching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学生姓名    翁   倩   学   号   0093941 

专    业   英语(经贸) 届   别   20##届   

指导教师    史希平    职   称   副教授    

完成日期    二○一二十二二十

文献综述

前言

本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触越来越紧密,经济往来、文化碰撞越来越频繁的状况下,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趋向成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很具有必要性。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通过图书、网络等各种方法、手段来搜集资料,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我国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正文

1.     国外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T. Hall出版的The Silent Language中首次提出的,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中的个人之间的交际。国外跨文化交际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文化教学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分割阶段,依附阶段以及有机结合阶段。

1.1分割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1880年,法国教育家Gouin在他的著作 The Art of Teaching and Studying Language中讨论了文化的重要性(胡文仲等,1997:30)。两年后,该书的英文版问世,并迅速在英美两国推广。在书中,作者传递了一个这样的信息:文化教学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常规课程中得以实施。这是西方第一部阐述文化教学重要性的理论著作。

20世纪初,语言教学界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著书立说,阐释文化因素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1900年美国现代语言学会起草的一份题为“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f Twelve”的报告,第一次提出欧洲文化应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陈申,1999:9)。1918年,一个由首相指定的英国国家委员会起草了一份题为“现代学习”的报告,该报告对文化因素尤其强调,建议将语言学习置身于文化情景中(胡文仲等,1997:30)。

在二战期间,受到纳粹主义的影响,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完全成为一种陪衬,目的是使学生认同德国文化。这个阶段的外语教学以文学欣赏为主要目的,文化知识只是作为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文化教学只是外语教学的一种补充。

1.2文化教学依附于语言教学

二战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一些成果被运用到语言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思想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

1972年和1988年美国东北外语教学会议(NECTFL)举行了两次以文化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会,会议就文化教学对于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者的重要意义达成了共识。(张红玲,2007: 161)。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界人士认为了解外国文化和进行文化比较是语言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从不同角度对文化教学进行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包括:Robert Lado (1957), Edward T. H (1959, 1966, 1976), Howard L. Nostrand (1977)等。

此阶段的文化教学相较上一阶段进了一大步,但是这两个阶段都把文化作为知识处理,把文化看作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可积累,可分类、可教可学的“事实”,把文化知识的学习作为语言学习的手段,文化教学知识依附语言教学,没有确立自己的独立地位。

1.3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英语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并呈现出世界性、国际性通用语言的特征,英语所代表的不再是狭隘的的英美文化。此外,随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的兴起,越拉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一阶段,学者们一直认为文化教学应该与语言教学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Kramsch (1998: 3)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归纳为:语言表达文化现实;语言体现文化现实;语言象征文化现实。在她看来,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文化是语言教学的核心,不能将文化简单地看作信息或事实,也不应当把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视为附加在听说读写后的第五种技能。这一阶段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一样,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两者实现了有机结合。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学者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到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撰写和编辑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著作,并有大量的论文发表。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了,但是文化教学的方式,内容和作用在历史发展的各阶段有明显的差异。最初人们是通过文学作品将文化引入外语课堂教学的,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目的语的文化信息。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受Hymes 等人的交际能力观的影响,外语教学的目的发展为如何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并明确地把文化列为教学的内容。在这两个阶段,文化教学总处于次要甚至可有可无的位置。随着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人们开始意识到语言教学必须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为了能准确掌握现今我国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对20##年—20##年近5年间我国外语界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总结,试图在此基础上肯定成绩,指出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展望了未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前景。

2.1侧重于理论探索的研究成果

胡文仲(2005)通过我国学术期刊发表的跨文化交际论文与同一时期美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发表的论文相比,发现我国刊物上基于实证研究的跨文化交际论文较少。对此作者呼吁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大力加强实证研究。刘宏(2005)将对外俄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结合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探讨空缺现象与文化观念、文化观念圈之间的关系。高永晨(2005)认为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充分认识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雷买力(2006)强调母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平台和桥梁的作用,提出只有加强母文化自身和其英语表达的研究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占据其应有的地位。韩海燕(2008)提出在“全球化时代”下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必须掌握四种能力要素:语言的文化表达能力、语言的文化认知能力、语言的文化感悟能力和语言的文化思维能力。代礼胜(2009)在研究跨文化认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互关系基础上认为: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师应当培养交际者的多元文化意识和语境认知能力构建一种动态的、相互适应的跨文化交际模式,这样才能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

2.2侧重于理论联系实践的成果

有些研究者利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如高永晨(2006)以苏州大学英语“更高要求”班级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调查为佐证,揭示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对策。李媛,范捷平(2007)通过对中国大学生出国前后对异文化“模式固见”的认同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模式固见”具有相对固态性和变异性,直接接触并未消解大部分的“模式固见”,反而强化了部分“模式固见”并产生出新的“模式周见”。而有些研究者采用思辨法进行研究,如彭世勇(2005)通过国际主流研究的具体研究实例介绍了皮尔逊相关、多元回归、单向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确认性因子分析等统计技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实际应用。王小凤,肖旭华(2006)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特点与优势,阐述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结论

虽然近年研究已具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跨学科研究领域,决定了它在理论模式以及研究方法上具有多元化和不确定性,但不能因此就忽视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探讨而只是综合相关学科理论。现在国内研究多是没有系统性、科学性理论基础,很难向纵深发展。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学应该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范围重点以及相关的知识体系。

其次虽然国内已有研究者开始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但是发表的文章只占很小的部分,多数研究者还是采用思辨性的研究。正如胡文仲(2005)指出国内系统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章为数很少,许多文章都沿袭这样的路子:某个观点或理论加一些例证加结论。

再次近5年来国内发表的论文研究者,将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结合起来研究的论文较少,并且没有将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最新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另外虽然多媒体教学已被运用到大学课堂中,但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结合较少,并未充分的运用到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国内研究者在近年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然有些问题值得广大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在笔者看来跨文化交际应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因为文化与语言相结合不仅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和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外语教学对于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的,此外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教师应落实到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中。


参考文献

[1] Edward, T. Hall. The Silent Language [M]. New York: Doubleday and Company, 1959.

[2] Kramsch, C. Language and Cultur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3]陈申. 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9.

[4]代礼胜. 论外语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5): P116-120.

[5] 李媛,范捷平. 跨文化交际中模式固见发展变化动态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2): P126.

[6]高永晨.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 (11): P26-28.

[7]韩海燕. 基于多元文化社会背景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素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8(6): P139-141.

[8]胡文仲. 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5): P323-327.

[9] 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10]雷买力. 论母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与教学中的地位[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3): P134-136

[11]刘宏跨. 文化交际中的空缺现象与文化观念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7): P37-41

[12]彭世勇. 国际跨文化交际主流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方法[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4): P26.

[13]王小凤、肖旭华. 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跨支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6): P11.

[14]肖仕琼. 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

[15]张红玲. 跨文化外语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指导教师评分(百分制):

(文献综述低于70的,不得开题)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更多相关推荐: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

资料一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

外国文学文献综述范文

一关于荷马伊利亚特的研究综述研究综述伊利亚特又名伊利昂记相传在公元前9世纪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成口头史诗因此它通常和奥德塞一起被称为荷马史诗此作由学者用文字写定于公元前6世纪西方学者对它的研究较早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文学论文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与人性摘要本文结合了情感与理智中两姐妹的经历以及奥斯丁本人的婚姻观分析了婚姻中金钱和门当户对的重要性并揭示了其对现代女性婚姻的指导意义从作品中青年男女婚恋观和人性两方面入手思考理智与...

文献综述范文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文献综述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成绩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来其中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教得很...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中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文献综述作者单位内容提要关键词学前教育是指对尚未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其智力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包括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他们的大脑各部位功能逐渐...

文献综述论文范文

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110101406李贤贤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中国为谋求更进一步发展在植物资源领域所做的研究极其成果分别从植物资源与能源植物资源与环境植物资源与人口植物资源与生态药用植物资源的利...

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问题的研究文献综述班级09经济一班学生张梦学号20xx3229劳动经济学文献综述一选题背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有效的配置劳动力资源引导剩余劳动力有效迁移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文献综述范例1

衡水学院题目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学生姓名系别经济学与管理学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衡水学院教务处印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第1页第2页字第3页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论飘中的现实主义文献综述外国语学院xx级专业英语教育x班学号0xxxxxxxx姓名杨xx指导教师蔡xx职称副教授引言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Mi...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怎么写有具体格式么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

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

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1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派别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

中文专业文献综述范例1

贺铸研究综述贺铸10521125是我国宋朝著名词人他不独工于词亦擅文能诗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研究贺铸的文章包括专著共有70篇部左右内容涉及到贺铸年谱词作和人格风格一关于贺铸年谱贺铸年谱应是宋代词人中修订较早准...

文学文献综述(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