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肥市中学语文教师首届“我读经典”

时间:2024.5.14

一等奖

中国人的宗教

——读《人的宗教》、《中国思想史论》有感郁达夫的秋心

浅议西方文学中的十大悲情女人 麦在村庄 诗在村庄 ----读海子诗集

指导学生阅读经典 沉思源于阅读,思考引导行动

——重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平凡的职业,无悔的选择 ——我与《平凡的世界》 感谢我的英雄 《尚书》感悟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平凡的世界》的“平凡”遥想 喝一壶董桥的下午茶 ——读《董桥自选集》

二等奖

兰韵成风

——读《纳兰词》有感 立 体 的 人 性 之 维

——评周大新长篇小说《第二十幕》

浅谈《古文观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於我心有戚戚焉 我寻找过自己

——读《热爱生命》有感 《红楼梦》伏笔初探 湘江水逝楚云飞 ——我读《红楼梦》 沐浴最干净最温暖的阳光

——读周国平散文《爱与孤独》有感 最光辉的爱与职业

合肥一中 合肥七中 合肥八中

合肥一六八中学合肥48中 合肥铁四局中学庐江乐桥镇初中庐江乐桥镇初中肥东一中 长丰一中 巢湖黄山中学

合肥一中 合肥一中 合肥二中 合肥三中 合肥五中 合肥八中 合肥九中 合肥十中 合肥三十五中

汪梅林刘孝峰陈天华卜华琴周蓓

金卫东马林生季立芳王世凯刘 琦孙远刚吴保宏夏小娟胡毅林徐月松闻玉明任淑芳徐雪华马素玲胡 燕

——读米斯特拉尔《柔情》随感

悲 ? 殇 ? 痛

——读《张爱玲文集》

求新法教经典 为往圣继绝学 与《论语》同行

——从师德的角度品《论语》 求得一生乐逍遥

——和庄子一起《逍遥游》 拾几片东坡瓦砾

《漱玉词》中酒 易安心上弦 握一段时光在手

孔子:可敬之人亦多可爱之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下午不上课!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20节有感 幸福在哪里

——重读《围城》有感

浅 谈 古 华 长 篇 小 说《 芙 蓉 镇 》 爱,快乐的源泉

——读《快乐教育18法》有感 独自的天空

——贾平凹散文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读《海鸥﹒乔纳森》有感 十字架上的女神

——论萧红笔下女性形象的悲剧意义 “男权语境”下的人格裂变

——《金锁记》曹七巧形象之我见 生命化阅读教学初探 隐于何处

再读废名《桥》

何人绘得萧红影 望断青天一缕霞 这双眼睛里看到的世界—— 读《城南旧事》有感有一种力量叫残酷 一株奋斗的芦苇——《红与黑》读后感 灯如豆话《史记》 53. 两块叛逆的石头——浅谈孙悟空与贾宝玉 梦中有边城 经典,是射穿黑暗的一缕阳光 我读经典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飞 鸟 缘 一封信 合肥一六八中学 合肥五十中新区 合肥望龙学校 合肥皖安中学 合肥颐和中学 合肥五十中西区 合肥三十八中 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行知学校 合肥四十五中 合肥四十二中 合肥四十二中 合肥庐阳高级中学合肥庐阳中学 合肥庐阳中学

合肥庐阳中学 合肥寿春中学 合肥寿春中学 合肥四十六中(南

区)

合肥铁四局中学 工大附中 合肥29中 合肥实验学校 合肥四十六中 合肥32中 合肥51中 巢湖二中 巢湖二中 庐江五中 庐江郭河镇中心校庐江金牛镇梁山学

汪玉慧 邰 皓 王维宏 汤雪晴 张光华 胡桂华 朱以鸿 陈继强 蔡育新 王艳 甄 永 周 军 朱永利 韩海霞 汤多春 汪凤 崔佳 温鑫 陶明星 周亚男 孔静怡 陈 锋 俞修好 纪晓洁 张 芳 陈 香 朱鹏信 汤 迪 潘 利 吴明亮 韩正柱

名著伴我行

言的楷模,行的标杆

——读《论语》谈孔子的治学及其启示 宋江--游走在"忠""义" 的两极 我心中的一轮明月 一声叹息——我读李贺

一个说“不”的女人——探析苔丝的反抗意识 《窦娥冤》的悲剧界定及成因探析 以书为友 其乐无穷

修身励志严求己 养性谦逊厚待人 ——读经典感悟为学为师为人 《论语》中的治学方法例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三等奖

民主“和谐”的历程 ——读《西游记》有感 快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解读李斯和韩非子 那是一片深情的海

——谈《老人与海》中蕴藏着女性形象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我和我的“经典阅读课” 文学经典的人文探索

告别“物化”:走向女性生命的主体性 ——浅谈李碧华小说的女性意识 重读《庄子?逍遥游》 汲诸子精华,感时代精神 爱国诗人戴望舒

引“经”据“典”,让美德驻进心灵

——关于初中生经国学经典诵读的呼唤与设想 “生活不在别处”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推开窗 用心灵眺望

——我读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 阅读经典,建设高品位的阅读生活 沐浴在圣贤的光辉下,收获教育的艺术 让经典走进学生心灵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与经典同行,做美丽教师

庐江石头中学 庐江泥河中学 肥东一中 肥东三中 肥东城关中学 肥东众兴中学 肥东众兴中学 肥西铭传中学 肥西严店初中 长丰一中 长丰城关中学

合肥一中 合肥二中 合肥三中 合肥五中 合肥五中 合肥七中 合肥八中 合肥八中 合肥八中 合肥三十五中 合肥一六八中学 合肥一六八中学 合肥五十中新区 合肥五十中新区 合肥金湖学校

合肥南岗中学 合肥望龙学校 张永红 柯 秀 崔孝斌 武道梁 陶同霞 陶曼莉 徐 勇 赵 刚 王世玉 申恩军 王昌平

张 瑜 杨俊梅 袁 艳 陈 卓 荚玉梅 刘士芹 潘文渊 刘 影 程立新 丁学松

董永辉 刘 苹 郑清芬 周伶俐 梁 华

郑红花 王艳丽

阅读经典:改变教育的宽度 读点庄子

并蒂莲花别样香

——《爱莲说》与《芙蕖》赏鉴 归来吧,家庭教育

——读《发现母亲》有感

让先哲的思想在教育的天空展翅翱翔 ___读《论语》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影响 我与经典有个约会 合肥宁溪学校 合肥新海中学 合肥六十中 合肥七十二中 安大附中 合肥润安公学 华玉荣 龚凌艳 沈章梅 时育凤 马 燕 申思 与红楼一梦

诵读经典 感悟人生 “大丈夫应如斯”

——我眼中的司马迁和《史记》 阅读唐诗,又一次开始 我读杜甫诗中的“鸟”

朴 实 自 然 名 师 魅 力 所 在

——读特级教师钱梦龙《如何上好课》有感 爱恨悲歌 撼人心魄 ——我读《呼啸山庄》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品读李白诗歌有感

如何将“经典诵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 《肖申克的救赎》与教育的体制化 温暖人心的经典

——品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含泪的微笑

——从小说《麦琪的礼物》到电影《美丽人生》 的艺术风格简谈 书香,给我快乐

从《论语》看孔子的隐逸思想 关于经典阅读的一点思考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文学的兴趣 徜徉于现实与浪漫之间 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

——《皇帝的新装》主题新探 捧书的夏天灿烂相伴

——七年级暑假读书活动方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月牙儿》的悲剧情感

追寻梦的脚步 ——《窗边的小豆豆》之启示 读《红楼梦》与《飘》的点滴思考-----浅析王熙凤与斯佳丽的异同 合肥六十八中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合肥六十八中 合肥五十五中 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行知学校 合肥三十九中 合肥庐东学校 合肥龙岗中学 合肥五十五中 合肥六十三中

合肥六十三中 合肥裕溪路学校 合肥四十五中 合肥三十六中 合肥三十六中 合肥四十四中 合肥四十七中

合肥寿春中学 合肥48中 合肥寿春中学(滨湖校

区) 合肥28中 合肥铁四局中学 台德翠 陈艳琴

王传梅 刘军 梁艳 张爱群 操北云 周勇 路萍 童宗权 梅香玲 孙菊萍

陈希如 杨维 魏萍 董成成 刘兴旺 袁德超

夏发祥

秦道庆 尤良文 乔冰冰

岳敏 王俊杰

让读书引领师生共同成长—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收获 合肥阳光中学 让经典照亮前行的路 合肥32中

鲁迅的阿Q与厄内斯特·海明威的桑迪亚哥——我合肥寿春中学(滨湖校看两位“国民灵魂塑造大师”笔下的“精神胜利法” 区) 品读经典,我爱红楼 合肥阳光中学 品读经典书籍,感悟人生精髓 合肥29中 性 格、环 境 与 命 运——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合肥实验学校 肖芬

彭雯静 房慧云 刘莉 卫道斌 董昊 《藤野先生》的主旨应该“合体、合人” 重读经典之《唐雎不辱使命》 我读《白鹿原》-------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

我读《论语》 拜读《胡雪岩的启示》 有感 长歌当哭——读《麦坚利堡》有感 析《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香菱学诗》的启示 仰望《三国》星空,脚踏务实之地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由宋江招安想到的 再读《伤逝》 “保尔”与当今青年——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让平凡的人生伟大起来 言有尽而意无穷——我从中国古典诗歌中看到的风景 51谈谈斯嘉丽的三次婚姻 ———— 《乱世佳人》重读有感 做一只法布尔笔下的昆虫 刍议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教学 读书乐 经典情 风中的女人

—— 郝思嘉形象赏析 浸透着酸腐之气的一朝儒林 ——读《儒林外史》有感 经典是用来“品”的 心灵深处的回音 宝玉与觉慧形象之比较 爱你就像爱生命 看《围城》女性,叹时代悲剧 怎样指导学生读《西游记》 读王维山水诗,品“诗情”与“画意” 合肥包河中学 合肥28中

合肥寿春中学(滨湖校

区)

合肥48中(滨湖校区) 合肥66中 合肥66中 合肥56中 合肥包河中学 合肥64中 合肥48中 合肥28中 合肥56中 合肥四十六中 合肥四十六中 合肥四十六中 合肥32中 合肥四十六中 巢湖烔炀中学 巢湖四中 巢湖烔炀中学 巢湖黄麓中心学校 巢湖七中 巢湖二中 巢湖二中 庐江中学 庐江三中 庐江四中 庐江四中

方 奇 万霞 卞真娟 李菲菲 孙 敏 杨 婧 杨 牧 徐华球 杜中凯

赵 玉 高大保 汪 军 郑 瑾 李 颖 黄凤鸣 章小红 张 峰 刘二松 黄和乐

鲍迎春 郑腊平 宋 杨 张 沛 陈婷婷 金志伟 孙凉菊 吴春雷 陈 翔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从《纳兰词》中探寻表现“悲怨”的艺术手法

由来同一梦

和学生一起做“自由的梦” 《论语》之师

构建个人知本架构的“金钥匙”

——斗胆评说田志刚老师的《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庐江四中 庐江罗埠中学 庐江汤池镇初中 庐江郭河中学 庐江金牛镇中心校 许培培 章征芳 傅昌田 吴欣欣

余韶华 从今天做起,为明日成功

——读经典诗文《明日歌》杂感随笔 一曲动人心魄的英雄赞歌 ——我读《水浒传》

享受课外阅读 健康快乐成长

——浅议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途径和策略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经典伴随成长

——龙桥镇初中生课外阅读经典名著的点滴做法 诗歌是"志"与"情"的拥抱

一枝一叶总关情--论《诗经》中的草木情怀 悲剧中的美--安娜卡列尼娜 我读经典—— 读先秦著作有感

赋得永久的悔——读季羡林的散文《一条老狗》有感

宇宙、人生、情与态——读《春江花月夜》

如何使教学过程最优化——读《教育过程最优化》有感

仙语中的灵韵,神话里的真经——读《一千零一夜》有感

我读《围城》 魂语 黛玉之死

孔子:永远的丰碑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读《论语》心得体会 宅门里的女佣

——也谈《骆驼祥子》中的“穷人” 感悟生存之艰

——《水浒传》再读

庐江金牛镇初中 庐江同大初中 庐江庐城镇中心校 庐江龙桥镇中心校 肥东一中 肥东一中 肥东二中 肥东二中 肥东二中 肥东三中 肥东六中 肥东撮镇中学 肥东桥头集中学 肥西丰乐中学 肥西丰乐中学 肥西三河中学 肥西洪桥初中 长丰城关中学 长丰罗集中学

刘 荣 朱云凌 钱 梅 吴其元 刘春明 韦岩花 王晓燕 黄 雅

胡运升 鲁稳文 王恒贵 杨笑芳 刘 洋 应月梅 汪国强 王开春

沈先宏 刘学清 曹春虎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师教材阅读的艺术


中学语文教师教材阅读的艺术

祥云一中:李永德

摘要:中学语文教师阅读,指的是对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是对中学语文的阅读。一般来说,从课堂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教材阅读应涉及如下层面的内容:全套特色,文体线条,单册内容,单元组合,单篇细节,知能训练,知识集纳,练习风格,量化指标,教学标高。特殊地说,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辩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那就是:1、理读;2、类读;3、品读;4、扩读;5、巧读;6、助读。

关键词:语文教师 教材阅读 艺术

导语

中学语文教材阅读,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没有细腻深入的有见解的教材阅读,也许就没有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所以如果言及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艺术,第一步必须谈到教材阅读的艺术。

中学语文教师阅读,指的是对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是对中学语文的阅读。一般来说,从课堂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教材阅读应涉及如下层面的内容:全套特色,文体线条,单册内容,单元组合,单篇细节,知能训练,知识集纳,练习风格,量化指标,教学标高。特殊地说,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辩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那就是:1、理读;2、类读;3、品读;4、扩读;5、巧读;6、助读。

一、理读

理读要求一个“细”字,它解决“进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精华是什么”的问题。所谓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读,整理式地读;就是细细地读,把落实基础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认真地找寻,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把它们罗列出来以使做到教学时心中有底。对每一个教学单元,对每一册教材,对每一学年的教材,对每一个学段的教材,也理应做这样的整理工作。

从理读的操作来看,理读有两个层面:

一是专家阅读层面,是那些做教材分析工作的专家所进行的工作,他们用科学研究的思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编织出细致严密的教材分析提纲,对教材进行彻底的层次繁多的清理式阅读,对某一册教材的分析,甚至要细化到最长的课文有多少字,最短的课文有多少字、全册共有多少字的程度。对于这样的理读,一般的教师不大可能去做,但可以从中看到一些理读的角度,学到一些整理、分析的方法。

二是教师阅读的层面,是教师为了理解教材、设计教学而进行的有目的阅读整理工作。它带有较为浓厚的教师个人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的色彩,实用而不拘 1

泥于某种模式,有一定的理性而又在阅读方向上显得灵活多姿。

从阅读的对象来看,理读也有两个层面:一是“质量”层面,就是将课文中需要教学的内容清理出来,以确保教学内容的饱满。二是“标高”层面,就是对全套教材、全册教材、全单元教材的朗读训练、词句理解训练、段落理解训练、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技法训练、思维训练等等内容进行训练标高(主要理读单元教学要求与课后练习设计)的研究。

作为教师阅读层面的理读来讲,主要是微观,但也有宏观的,重点表现在对单篇课文的理解上。它极有助于我们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它极有助于我们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极有助于我们提炼课文的精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现代课文的例子——对《回忆我的母亲》的语言理读。

1、字形字音

佃农 祖籍 韶关 仪陇 溺死 劳碌 私塾 桐子 豌豆 妯娌 周济 庚子 衙门 差役 横蛮 外甥 不辍 聊叙

2、四字词语

惨痛悲哀 无可奈何 高大结实 汗流满面 任劳任怨 性格和蔼 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成群结队 哭声动天 为富不仁 三言两语 节衣缩食 支撑门户 东挪西借 独立支持 饮食起居 饱尝艰苦

3、近义词组

(1)悲痛 惨痛 沉痛 哀痛 (2)悲痛 悲哀 悲惨 (3)勤劳 勤苦 (4)回忆 记忆 (5)劳动 劳碌 劳作 (6)家境 家庭

(7)贫苦 贫穷 (8)照顾 周济 (9)贫苦 艰苦 穷苦 勤苦

(10)管理 管束 (11)和蔼 和睦 (12)支撑 支持 (13)反感 反抗 反对 (14)期望 希望 (15)情况 情景 (16)慰勉 鼓励

(17)事情 事务 事实 事业

4、特别句式——“还”字句

(1)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2)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3)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4)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5)我母亲对我这一举一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6)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这些句子,由于“还”字的作用,给人一种递进之感,满含着一种褒扬之情,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母亲的爱戴之情。

5、规范段式

(1)总分式事实支撑段

①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②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 2

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2)多层次抒情段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 产 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一篇课文,经过这样的探寻与罗列,便无形之中增加了知识的含量,增加了厚度与深度,便展开了丰富的知识层面,现出了知识的斑斓色彩,便产生了一个个玲珑美妙、令人珍爱的小小世界。

二、类读

类读,要求一个“联”字,一个“牵”字,它解决的是教师对教学标高的掌握和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积累问题。

类读就是连类而读,就是从某一点生发开去,或在本课中、或在其他课文中找到与之相同相近的内容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从而铺展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的板块。换言之,类读就是集“散”材料为“类”材料的阅读。这种读法可以开拓出教材的无限疆界,使教师成为知识花篮的纺织者,使教师手中占有大量第一手的资料,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理解教材的水平。

类读是科学的阅读积累。在教育上,失去“类读”式的积累,就失缺了高素质人才的出现。

类读可以是建立在理读基础之上的操作稍稍复杂的阅读,这时的操作技巧是将理读所得的“原始”材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加以分类。类读也可以是单刀直入地由某个角度直接切入教材的寻读活动,这时的操作技巧是由某一“点”出发,对同类进行粘连。不管怎么操作,运用这种阅读方法都能够从教材中获得无数的“组合”与“板块”。

类读可以在一篇课文中进行,也可以在若干篇课文中进行;只要是有语言材料的地方,大概可以积聚一定的“板块”。

类读就是让教师把教材读“厚”,其目的是为了把教材教“薄”—因为语言表达的规律、语言的精华多从“类读”这种横式的积聚资料式的科学分析式的阅读中产生。

类读视点众多,题材广泛,层次复叠,角度多样。如,可以积累关键性的基础知识,可以积累训练用的阅读材料,可以编织写作指导的训练材料,可以组合大量不同角度的语言学习材料等等,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对课文练习的分类统计来了解教材的训练意图与训练标高。

下面我们来看关于“类读的作用”的几个例子:

帮助我们科学地掌握教学的“量”与教学的标高

如果我们对下列类别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探究,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境界:

(1)找出全套教材中1000个左右的生字和300个左右的难字。

(2)整理出全套教材中2000个左右的二字常用雅词。

(3)清理出全套教材中700至800个成语和四字词语。

(4)选出教材中的50个以上的常用句式。

3

(5)选出教材中的20个以上的常用段式。

(6)选出教材中的若干种精美的表达形式。

(7)确定对100个左右的课内现代文精段进行阅读训练。

(8)重点教学60~80个文言实词。

(9)重点教学10~15个文言虚词。

(10)落实对30~40个双音节文言词的词义的理解。

(11)确定对30个左右课内文言文精段进行阅读训练。

(12)落实全套教材中课内现代文、文言文的20000字左右的背诵量。

(13)找到100个左右的实用而富有情趣的语言积累板块。

(14)训练10种左右的语文学法。

帮助我们积聚雅词、美句、精段等语言材料

如第一册至第三册中的“写花美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不同的红,不同的黄,以及洁白,浅紫,颜色绚丽;繁复新巧的,纤薄单弱的,式样各出新裁。各色各式的花朵在园中铺展开一片锦绣。

像这样的美句板块,我们能从教材中进行足够数量的聚集。

帮助我们发现语言表达的优美模式

如“扩展式描写句:”

以下每一句子都可大致分为两个层次,都是前略后详,都是前面简明而后面生动,都是前面有一个中心词(点示出人、景或物),后面便围绕这个中心词进行描写。——这是多么美丽的句式:由于鲜明的层次性,它表达的节奏舒缓而自由,于从容不迫之中表现出细腻,在初步的展现之后再缓缓撩开人、景、物的面纱。请看: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辩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伤心崖是夏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其实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6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

帮助我们编织写作借鉴材料

如:

4

1、文章的开头,应当多考虑写这样的句子

①直接入题句。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直接入情句。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③直接入景句。如: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④直接入境句。如: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

⑤直接入事句。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⑥直接入物句。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⑦直接入论句。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⑧直接写人句。如: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2、文章的结尾,可以多写有这样表达作用的句子

①有余味。如: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②有情感。如: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③有含义。如: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④有意境。如: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⑤有情趣。如:但是,我下了决心,干脆不讨婆算了。妈妈摸摸我的脸说,可是我要孙子呀。

⑥有警策。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⑦有文采。如: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这就是山城、雾城—重庆的夜??

⑧有照应。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像以上这样的一类一类的知识板块,只要你有耐性去聚集,就会层出不穷,就会美不胜收,教材在你的面前,就像神话中的聚宝盆。

那么,类读是不是对课堂阅读教学有用呢?这是不言而喻的。当你巧妙地将一个小类的知识穿插于阅读教学之中,你的“积累”这时就变成了艺术。

5

三、品续

品读要求一个“深”字,解决“深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如何好”“为什么美”的问题。

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品读"是一种"铺展"的艺术,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再表达的艺术。文章中凡刚与柔、实与虚、正与侧、疏与密、多与少、深与浅、分与合、美与丑??一切有韵味的地方,无一不在品析的视野之内。有一定浓度的赏析与品味,使文章的、文字学的、语言学的、文章学的、美学的、哲学的、社会学的等方面精美的手法、丰美的意蕴,都显现于你的面前。

教师必须有深厚的品读功力。对于课文,要花时间、动脑筋去读。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眼光深入课文的深处,细细地咀嚼、深深地钻研每篇课文,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以便教学中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品读,由于含有一个"品"字面变得深刻而又优美,这要求我们在研究教材时力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发现。这"独特的发现"正是具备功力和思维灵活的表现。实施课堂教学之前如果能有"品读"这一步,教师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品读是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深可浅的,关键在于善于"品"。

品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时候连"吟咏"课文都是一咱品评鉴赏。

四 扩读

扩读,要求一个"配"字,一个"补"字,它解决的,是为配合课文教学而找到课外美文、课文赏析材料或其他语言材料。

扩读,是为了增加课文阅读容量,从课文内容出发"为课文找朋友"的阅读。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材新闻记者但却与教材阅读息息相关。没有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深刻了解,就难以找到与课文相配读的文章。

所以,扩读是对阅读教学的直接的有显性作用的阅读。

扩读,实际上是教材阅读中的一种板块粘连式的艺术,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从革种角度出发,进行扩展式新闻记者为课文找到扩捩、比读、衬读、助读的其他文章;就是由此及彼,连类而及,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同相异特点的的课外材料,在课堂或课外与课文联在一起来读,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在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扩读需要教师花费比较大的劳动,但同时也丰厚了教师自己的积累。这样既可以为这"某一篇"课文找到充足的资料,又能让我们对所选文章的选票角度、语言表达、情感流露、辞格运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进行品评鉴赏。

所以,用"粘连"的眼光,以相互映衬或相互补充为目的,由教者自已去为课文寻找能够放在一起进行阅读的文章,就是一种艺术化的教学工作。

扩读要有眼光。这是指教师要有较高的欣赏水平,能够真正为课文找到文质兼美的适于教学的"朋友"。不发课文的美丽的朋友出现时,课文教学的容量就被 6

增大了,"课堂积累丰富"的目的也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所以,"扩读"也是一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综合比较的方法。将这种方法用于研读课文,会有一种特别的乐趣。

而且,为课文找"朋友"也可以说是一种语文活动,也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不管怎么说,对学生而言,这种活动应该是语文学生中的快乐。

如教学《乡愁诗两首》,为了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我们可以进行扩读,找到如下以"乡愁"为主题的诗进行配读:

台湾诗人彭邦桢的《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

如果在课堂进行这样内容丰满的联读,加上一定教学手段的运用,这样的课一定很美,很动人。

张晓风的《敬畏生命》与蒙田的《热爱生命》编在一起,作为一“课”进行教学,但这样不太好处理。如果换一种思路,对课文进行扩读,找到下面的材料,就可与《敬畏生命》放在一起进行教学。

可以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角度去进行扩读。

如下面一则材料,既可以帮助教师理解课文《绝唱》,又可以在课堂上一定的时机内发给学生,作为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的助读资料。

《绝唱》的写声技巧

《绝唱》的写声技巧,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体味:一是正面描写,二是侧面烘托。

先看描写的方法:

1、直接对声音进行描写。如"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等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解声音的音色之美、音质之美、音韵之美。

2、用比喻对声音进行描写。如"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句,用美丽的鸟鸣声来表现歌声的清脆动人;如"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句,用动态的形体来比喻声音的高亢汇款单细与回环曲折;如"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这一段,以雄奇景物的变化来比喻声音不可思议的"险"与"奇";还如"像放寻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花,纵横散乱"句,以绚丽多姿的色彩比喻声音的复杂变化。如此众多奇妙生动的比喻,将属于听觉上的声音与人们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让人产生丰富美好的联想,从而堂到歌唱声的不同凡响。

3、在比喻描写中突出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如"王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句,从触觉的角度写声音让人无比的舒畅;如"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 7

毛孔不畅快"句,从味觉的角度写声音给人的无比甘美;如"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句,从礼堂的角度写声音给人的"余间绕梁,三日不绝"之感。作者将声音与人的各种感觉沟通起来,生动形象表现了说书人的艺术技术和艺术魅力。

再看烘托的方法:

1、用场景来烘托人物演唱技艺之高超。如写"园子里面已经坐的满满的了"那一部分,就用听众的爆满来烘托那演唱的巨大魅力。

2、用情景来烘托人物演唱技艺之高超。如"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句、"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句、"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句等等,都用听众的表现烘托了那美妙的歌唱声给人的出神入化的感觉。

3、用议论来烘托人物演唱技艺之高超。梦湘先生的大段言论和旁人"论得透辟极"的感叹,有力地表现了"声音"的夺人的心魄的艺术魄力。(节选自《语文周报》作者:余有)

这样,出现在课堂教学上的是一种双重的信息,从而增加了课文教学信息的密度。教师在这时候已经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与重要的教学设计艺术--"美文助读式"教学。

有时甚至可以考虑从烘托课堂教学气氛的角度去进行扩读。

如下面一则材料,是很难找到的气势磅礴的朗读材料,如果将它作为教学《安塞腰鼓》时的补充朗读材料,则更能激起学生心中的激情。

军歌(节选)

音乐化了的军旅诗,熔铸进浑厚、清脆和刚猛,它能打碎板结的灵魂,倾注进风的呼啸、雨的磅礴。它壮丽、威武,使一切缠绵都黯然失色。看吧,全体军人整齐划一地站在大操场上进行歌咏比赛。歌声响起了,浩浩荡荡地弥漫。二部、四部轮唱,这边歌声刚落那边又响起,一浪接一浪,形成歌的潮水,歌的海洋,听吧,男兵是低间鼓、中间贝司、浑厚的圆号;女兵是尖厉的长笛、拔高的小号,泼辣辣离而出;这些声音从胸腔喷涌而出,如狂啸的浪涛拍岩,如撼地的雪山轰呜,唱得彩霞飞舞红旗扬,唱得风吹树叶哗哗响,唱得开花的年岁情思向蓝天向大海畅游??谁也不会忘记那样的时刻,歌声唤起激情,它使人思绪叠起、奔驰,心旌飘摇,简直要冲破躯壳的樊篱。站在队伍中,看着指挥员的手臂上下左右舞动,划着歌声的潮水,歌潮一浪接一浪向他涌去,他在奋力地划,拚力地摇,蓦然停止了又骤然而起溅起浪花,冲腾起潮沫。抛举、跌落、驰骤??啊,心的愉悦在挤撞中膨胀、压缩、发酵、升腾、流淌,心灵每一个孔窍都被它灌满了。那真是情感的极致、境界的极致、生命的极致!犹如书家的狂草、画家的喷彩、诗人的长啸! (节选自《解放军报》

8

从文章的汪洋大海中找到课文的"朋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时真有那么一点儿"可遇不可求"的味道,所以扩读同样需要时间与毅力。虽然不是要说给篇篇课文都找到配读的文章,但如果有一次你策划了配读式教学,而且给课文找到了绝妙的搭档,你也许会情不自禁地欢呼一声"啊!??"(未完待续)

五、巧读

巧读课文,就是别出心裁地读课文。

巧读,往往是一种"自定义"阅读,也就是说,巧读所得出的结论都新奇有味且是自己的,没有一点儿别人"说法"的影响。

巧读就是想起心思来读,开动脑筋来读,变换角度来读,自己下定义、提观点地读--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读出自己有新意的见解。这样读,表现出教师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深刻性、有利于发展教学机智,提高教学水平。

巧读,要求一个“活”字,要求一个“变”字,它解决“如何多角度地科学地利用”课文的问题。

巧读,就是要求我们放开眼光,开放思维,去巧妙地异乎寻常地钻研理解课文。这种读法一般地着眼于理解课文的思维灵活性,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阅读技巧;这种读法要求更美地更奇地更趣地欣赏课文。

巧读,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巧读,使一个教师聪慧,使一个教师善于发现。习惯于巧读的教师,常常能让教材披上美丽的新纱。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巧读课文,就应该在别人已经品出味道的地方再品出更有味的东西,要在别人略有所司的地方品出新意,更要别人没有想到要探究的地方提出别有新意的见解。如此便有教学设计中的"活水",如此便可以将课文中的"一瓢水"变为"一桶水"。

所以我们要有巧读课文的机智,要开动脑筋,巧读课文。

巧读有很多很多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的角度。如:

1、巧读--对某种语言模式巧下定义。

如对《故宫博物院》的巧读。

这是一篇典型的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条理性较好。但若更换一种廉洁,从说明的技法来看,我们也可以说它对文中不少重要的"景点"进行着分解说明--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区域",一处一处地进行说明。

如对"宫城"进行"分解说明":

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南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现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如对三大殿的台基进行"分解说明":

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可别小看了这个"分解说明"的说法,在阅读教学上、在语言摹写上,它比"空间顺序"四个字更为有用。有了这个概念,学生对划分段的层次会有更细腻的感觉,在说明建筑物一类说明对象的时候,心中会有更明晰的框架。我们常说的 9

"教学效率",是否就在其中了呢?

2、巧读--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巧妙创造。

对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的内容,可进行如下方面的创造式的"再表达"。

写一句人物素描:

①竺可桢,孜孜不倦地在气象研究的领域里中跋涉的卓越科学家。

②可竺可桢墓志铭:

到他光辉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

③写竺可桢纪念词:

细心地观察,翔实地记录,深入地研究,科学地著述,情系物候研究,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气象科学。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地放出光彩。

3、巧读--对课文的特点巧作概括。

如我们可以对很多课文的写法进行"一句话概括"。

1)《白杨礼赞》--主题句反复。

2)《核舟记》--写左必写右。

3)《狼》--写人必写狼。

(4)《口技》—写正面必写侧面。

(5)《醉翁亭记》—镜头剪辑构思法。

(6)《春》—画展现构思法。

(7)《听潮》—乐章承接构思法。

(8)《驿路梨花》—场景变换构思法。

(9)《我的叔叔于勒》—悬念层叠构思法。

(10)《爱连说》—音美,形美,意美。

(11)《死海不死》—悬一笔,插一笔,补一笔。

10

(12)《捕蛇者说》—60年的存与亡,逼租时的安与危,平居时的忧与乐。

这种“巧读”的有时真有“一语中的”的妙处,然而得来却要下很大的功夫。

所以,如果再让我们说一说“巧读”的话,那就是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方设法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还要想方设法将提炼出来的这些内容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习得。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中学到丰富的语言内容,这就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六、助读

助读,就是利用资料来读书,这是一种理解教材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治学方法。

助读,要求一个“勤”字。它解决的是教师见多识广的问题,教师科学地进行学习的问题,教师知识更新的源头活水的产问题。

教材阅读中的“助读法”,指的是利用中学语文书籍、专业报刊、光盘上的精美资料来帮助我闪阅读理解课文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向别人“借脑袋”“借智慧”的有效阅读方法。我们既能借此高效、深该地理解课文,又能受到教学论文写作方面的熏陶,还能积累课文教学的详细资料。

相比而言,最为活泼有力的助读资料是中学语文专业报刊,加为它们每“月”都是新的,是教学新信息永远生动的源头活水。

助读法其实只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种高雅的学习习惯。如果我们都像初中语文学习一样,真正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方法,我们恐怕都知识淀丰富的学者。

助读的秘诀在于—对你手中的书籍、报刊进行深加工与精加工—做读书笔记和做目录索引卡片,也可使用复印和扫描的手段。

“助读法”的操作过程是:第一,在阅读手头的语文书籍、报刊进,注意作好有关课文的资料目录索引;第二,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这些目录索引找到有关课文的论文资料;第三,有选择地阅读论文资料,看别人是如何理解某篇课文的;第四,择其最精美、对教学最有用的材料作一些读书笔记。

下面以课文稿《春》为例,看如何积累能够帮助我们阅读《春》的资料。

1、做课文赏析笔记

(1)《春》的语音美 本课课文是体现语言音音乐美的典范之作。开头以反复句“盼望着”启始,而后长短错落,平仄自然变化,音调抑扬有致,节奏舒缓自如。一串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有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而且也将作者盼来春天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文中运用了大量叠字,全文630多字,叠字词共约20个,40余字。课文还大量运用轻声、儿化以及齐齿呼、合口呼、撮后呼的字,轻柔优美,有如缕缕春风。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全文80多句,最短的两个字,七个字以下的句子有60句左右。短句简练,节奏轻快活泼,适合描摹春天的旋律。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学》19xx年第11期第41页)

11

(2)《春》中的节令纵线 首段,形象毕肖地展现大寒这后,立春将至的情景,盼春之状现于章首。

二段,写万物。绘立春、雨水之间的时令景色,迎春之意跃然纸上。

三段,赞草。写雨水、惊蛰时刚萌发的小草,游春之悦溢于言表。

四段,咏花。春分时节,闹春之乐力透纸背。

五段,赋风。是清明前后播种、育秧时田间的恬静景象。

六、七段,颂雨。典型地写出谷雨,立夏间的暮春景象,惜春之情,洋溢于卷间。

尾段,颂春。

(搞自《语文教学与研究》19xx年第1期第14页)

(3)对《春》的与众不同的分析课文主体部份分自然现象(第三至六段)和社会景象(七段)两部分。自然春景为主,社会景为次,其间用“天上风筝“”地上孩子“过渡。

自然春景又分自然景物与自然气象两部分,自然景物选春草、春花两个典型景色。草萌于早春,蓊开放于盛春,故先草后花。自然气象选春风、春雨两个典型现象,按习惯先风后雨。

春草一段,前半写草的本体,先个体后成片,后半写草的诱人可爱,先写人的活动,再写人的感觉、感受。

春花一般,其结构模式是典型的分区描写。上区所见是花种多样,花势繁茂,花色斑,花味甜密的果花景象,中区写恋花的蜂蝶,下区写地面上的各种草花。

春风一段,用触、嗅、听三个感觉器官的感受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惬意感。

春雨一段,从“在乡下”可知,其前写的是城镇的雨景,其后则写了乡间的雨景。从“傍晚时候”可知,其前写的是城镇白天的雨景,其后写的是城镇夜晚的雨景。白天雨景中,写了空中、屋顶、树叶、小草四个层次。乡间雨景中,写了两个层次。

迎春图一段,明显地分为人的活动和人的心理两个部分,一外一内,一实一虚。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学》19xx年第9期第12页)

12

2、做课文资料目录卡片(从部分刊物中选中精选)

(1)《春》教学设计(《中学语文》19xx年第2期第23页)

(2)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中学语文教学》19xx年第3期第11页)

(3)《春》句群和句群分析(《中学语文教学》19xx年第1期)

(4)多层次自学辅导法教《春》(《中学语文》19xx年第10期第26页)

(5)《春》精讲导读(《语文教学通讯》19xx年第7期)

(6)《春》的同义词替换教学(《语文教学之友》19xx年第8期第7页)

(7)重控《春》的结构艺术(《中学语文教学》<复印>19xx年第9期第8页)

(8)《春》修辞格综合运用分析(《教学月刊》19xx年第9期第12页)

(9)《春》教学构想 (《语文学习》19xx年第7期第7页)

(10)教《春》的一波三折 (《语文学习》19xx年第9期第16页)

(11)四篇写景文比较赏析(《中学语文教学》19xx年第3期第29页)

(12)二钱教《春》的比较 (《中学语文教学》<复印>19xx年第9期第52页)

(13)《春》语感训练一例 (《中学语文》19xx年第7期第9页)

(14)《春》教学艺术镜头 (《语文学习》19xx年第7期第26页)

(15)《春》引进绘教学一例 (《中学语文教学》19xx年第7期第26页)

(16)《春》教学卡片 (《中学语文教学》19xx年第7期第33页)

(17)朗读为主,讲练结合 (《中学语文》19xx年第7期第30页)

(18)在美的熏陶中学 (《中学语文教学》<复印>19xx年第7期第56页)

(19)钱梦龙《春》教学简录 (《中学语文教学》<复印>19xx年第9期第46页)

(20)《春》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园地》19xx年第7期第16页 )

(21)《春》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学通讯》19xx年第11期第43页) 13

(22)《春》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19xx年第7期第15页)

(23)《春》教学中的四个优化 (《语文教学与研究》19xx年第10期第62页)

(24)《春》与《故都的秋》的对比赏析 (《中学语文》19xx年第9期第19页)

(25)《春》教学介绍 (《中学语文教学》1999第6期第25页)

(26)《春》教学实录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xx年第8期第32页)

(27)《春》教学设计 (《中学教学通讯》20xx年第18期第17页)

(28)《春》教案 (《中学语文》20xx年第7期第25页)

除此以外,还有“课文背景资料”“课文释疑资料”“课文评析资料”“课文练习资料”等等,都应该做些笔记。严格地说,优秀的教师者应该像这样积累助读资料,对每一篇课文,都应该建立课文资料的目录索引卡片。

请看,这样的课文助读资料该有多大的威力。人家的聪明、人家的殚精竭虑,都在为你理解课文出力,都在你的教学设计出谋划策,都为你撰写教学论文提供借鉴。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但类似于“课文资料目录卡片”这样的资料,是做一次便可以永远重复使用的,这正如一句歌词所说:“你走进我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

教材阅读作为一种技能,作为一种艺术,其角度、其方法、其视点不家很多很多。比如说质颖式的阅读、考试式的阅读、评点式的阅读等等。可以说,第一位教师都有自己阅读理解课文的习惯、方法与技巧。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教材阅读的总的方法,那就是“上下求索、左右勾联“,这8个字所表现的读得深、联得宽的境界,才是对教学、对教师最有益的阅读境界。

14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在大力推行提质减负的当今教育界的潮流和趋势下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更何况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最大的受害者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今年我担任了高二56两个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学生严重偏科虽说语文是文理科高考必考科目但许多理科生有意无意地把这门当做文科甚至当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视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认为学语...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3)

高中语文教学随笔一重新解读新课程课程标准指出应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我们可以从...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徐文书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有的学生把语文打入冷宫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即使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赵秀英在15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三点一加强教师自身素养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三坚持写教学后记我这样践行着且收效颇丰一加强教师的自身素养我...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快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

高中语文必修 部分教学反思合集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这节课我设置的学习重点是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分析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学习的难点是如何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概括性格特点同时要注意一...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之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一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经过学习交流讨论后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找到语文跟生活的连接点注入生活和时代的活水让课堂教学贴近学...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卢红林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我觉得要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方面是我在平...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篇一高中语文教育gt教学反思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gt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 盐城市明达中学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高一语文备课组贺娴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有的学生把语文打入冷宫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即使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