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读后感

时间:2024.4.13

班级: 广告141 姓名:刘一婧 学号:2014015093

朱光潜的《谈美》读后感

首先,我必须得说这本书是我见过最适合,最通俗的美学理论读物了。读完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感觉这部书不像是在谈深奥的美学,而更像是一部介绍美、鼓励年轻人去发现美、创造美的书。朱光潜先生在这部书里面所提到的美,也并非完全是哲学意义上的“审美”,而是更多的在探讨自然美、艺术美、人生美,这些我们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美的事物。

朱光潜先生开篇就开始谈如何发现美。究竟美在哪里?究竟什么是美?怎么欣赏美?然后用了十五章来细细阐述,举了很多形象的例子。

第一,用实用眼光看实物不美,美是脱离用处,不实用的。从“三棵古松”的故事来讲解。

第二,越是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越美,比如我们去别的地方旅游,山里人看海和海边人看山特别有感觉,而他们看各自的家而不然。

第三,我们把宇宙人情化,把东西带上我们的色彩。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第四,美感和快感是有区分的,欣赏艺术不能同时受性欲冲动的驱遣。如欣赏《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用快感来欣赏,如提灯寻影,灯到影灭,于是美感就失去了。而用美感欣赏,如欣赏一首诗或一幕戏,当时只是心领神会,无暇顾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第五,美感与联想的纠纷问题。艺术是离不开联想的,但就我们平常所谓的由甲而乙,由乙而丙的联想来说,是妨碍美感的。假如由于你是道德家,而特别喜欢《打鼓骂曹》的戏或韩退之的《原道》;假如知道达芬奇名气大,而特别喜欢他的《蒙娜丽莎》。这都是自然的倾向,但这都不是美感,都是持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

第六,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以前老先生们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工夫,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第七,美与自然。美的欣赏也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寻常恋爱有很强烈的占有欲,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带有占有欲。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态度的定义。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对于所爱者也只是无所为而为的欣赏,历史上有著例有些到极浓度的初恋者也往往可以达到胸无纤尘的境界。

第八,理想主义和写实主义的错误。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回事,艺术的美不是从模仿自然美得来的。法国画家德拉库瓦说得好,“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人人尽管都有一部字典在手边,可是用这部字典中的字来做出诗文,则全凭个人的情趣和才学。

第九,艺术与游戏的关系。艺术虽伏根于游戏本能,但是因为同时带有社会性,需要顾及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逐渐发展到现在,令游戏望尘莫及了。

第十,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的配合。(旧元素,新组合)比如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寒鸦、日影。并且把抽象具象化了,比如怨,和贫富不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创造源于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而是联想作用。能去掉不相干的意象,就已经是分想在创造了。如“风吹草地现牛羊”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第十一,创造与情感。凡是创造艺术品,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这一过程既是客观也是主观的。比如班婕妤拿团扇自喻作的《怨歌行》,是主观的文学,但她在创作时又退居客观地位,把自己遭遇当作一幅画来看。王昌龄的《长信怨》写别人,通常说是客观视角,然而过程中又需要把自己代入女子心境,设身处地想象。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诗可以群”。

第十二,创造与格律。“从心所欲,不逾矩”。格律是前人有点总结,有明显的优点,

1

却又容易经过形式化后变旧,成为新的弊。真正艺术家,格律会为他奴使。从整齐到变化易,从变化到整齐难。整齐入手,整齐会由于创造本能和特别情境需求使作者变化以求单调。变化入手,而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是求新奇结果却还于单调。凡是艺术家都要打破这个矛盾,从束缚中挣扎得到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循格律而脱化格律。

第十三,创造与摹仿。“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练就工夫,表达自我。凡是艺术家,都需有一半是诗人,有一半是匠人。

第十四,天才与灵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纵然是有大本钱,但不可少于积淀,有些人本来天资并不优异然而成就斐然,相当于用小本钱做买卖,但成功了。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比如我们在初练字时觉得天天进步,过几个月之后,进步猛然停顿起来。但再过些时候,又觉得猛然进步。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假如进步停顿时,索性去做别的事,到时候再上手,却较之有进步。学别的技艺也是如此。这是什么道理?就因为再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才会成熟。工夫没有错用的,你以为自己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所以心理学家有“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说法。前一个冬天学的溜冰,夏天在做庞大事,溜冰的筋肉技能却暗里培养成功。一切脑的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只要留心,处处都是学问。

第十五,人生的艺术化。“慢慢走,欣赏啊!”源于阿尔卑斯山上的标语。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第一,一篇好文章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都与部分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中都可以检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诗中改一字神情就可完全丧失,如误印的“悠然望南山”。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是陶渊明生命史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一小节,就不是陶渊明了。同理苏格拉底下狱不肯逃脱,临刑前还嘱托还邻人一只鸡,所以他是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欣赏,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我有我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变迁成长,与物的个性发生反应。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文章忌滥俗,生活也忌滥俗。滥俗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城规旧矩。如东施效颦,“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说过。什么人,感到什么样的情趣,就表现出什么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协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唯大英雄能本色”,艺术的生活是本色的生活。俗人和伪君子最不艺术,一个没有本色,一个掩盖本色。再者,生活也如艺术,懂得取舍,恰到好处。不但哲学、科学,都是一种艺术的活动,追求一种摄魂震魄,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真与美也并没有隔阂。情趣越丰富,生活也越美满,所谓人生艺术化就是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有福。许多人在这车水马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覆的世界便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朋友,慢慢走,欣赏啊!

我因为对有些章节比较有感觉,有反思,所以有些章节摘录提炼较多,有些则比较简练。有些段落,朱光潜实在已经写得很好了,我没有办法再提炼了,就作为藏品如实打了下来。看完这本书实在也是很有感悟的。

2


第二篇:《谈美》读书报告 杜鹃(1090100084)


借大师之眼浅品美诗

——《谈美》读书报告

引言:

朱光潜1先生称《谈美》是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作者著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也是《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谈美》便是与青年读者就美这个话题作的谈心。而本人对于中国古典美女诗话具有一定兴趣,希望借此书的某些观点,尝试从“大师”的视角,粗浅地品味一下中国古典美女诗话。

概述: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具振聋发聩之用,该书一只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拓展讨论:

何谓“美”?何谓“美学”?

万物之中,人是最美的,人是一切美的中心。美学的核心是人学;离开人,无所谓美学。因此,美学应该以人为本。

中国美女,一个令人心醉的名词。古往今来,文意载之,诗以咏之,词以歌之。中国古代文人所编织的一幅幅美女图册,如蓬莱仙境,令人目眩眼花。而描写中国古代美女的诗歌,千百年来,层出不穷。而学贯中西的朱光潜先生则能够更好的将这产生于西方的“文艺美学”与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用文艺美学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东方的古典文学。

一.“无言之美”

朱光潜先生言:“散文是要尽量流露的;愈发挥尽致,愈见其妙。诗词是要含蓄暗示,若即若离,才能引人入胜。

让我们来看看这首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个“寻春遇艳”的动人故事。此诗是由美女给男人一瞬间的触动而萌生,却使诗人如此钟情铭心,是爱?是怜?是痴?是轻佻?是执着?说不清,道不明。致使自己机会易失,寻难觅,造成终身遗恨。此诗并没有如曹植《洛神赋》中那堪称神来之笔,对于洛水女神那极尽形容夸饰之能事,对女神的形态外貌之美的描写。(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1朱光潜: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

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但却依旧使人浮想联翩。因为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纵使拥有堪称神来之比的文采,却总会有一个描绘界限。虽然《洛神赋》中充满了大量神话色彩的描述,赋予了人们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是比起崔诗的“无言之美”,却又给想象加上了一个框框。这正应了“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人们可以随意展开想象的空间,对于诗所描绘的情景再创造,岂不比用尽最为优美的字句与比喻,无以复加地突出美人之美,更加略胜一筹么?

二.美感与快感

朱光潜先生提出:“形象的直觉的,有两个要素。”其一便是“距离感”——“目前意向和实际人生之中有一种适当的距离。我们只观赏这种孤立绝缘的意象,一不问它和其他事物的关系如何,而不问他对于人的效用如何。思考和欲念暂时失其作用。”在中国古典美女诗话中,最具典型的,便是关于神女们的诗作。这些绮丽的篇章表现出了古代先哲们那种女性意识中的神秘色彩与如梦如幻的审美境界。

我们先来看看李颀的《王母歌》:

武皇斋戒承华殿,端拱须臾王母见。

霓旌照耀麒麟车,羽盖淋漓孔雀扇。

手指交梨遣帝食,可以长生临宇县。

头上复戴九星冠,总领玉童坐南面。

欲闻要言今告汝, 帝乃焚香请此语。

若能炼魄去三尸,后当见我天皇所。

顾谓侍女董双成,酒阑可奏云和笙。

红霞白日俨不动,七龙五凤纷相迎。

惜哉志骄神不悦,叹息马蹄与车辙。

复道歌钟杳将暮,深宫桃李花成雪。

为看青玉五枝灯,蟠螭吐火光欲绝。

在这里,西王母是一个华丽雍容的圣母形象,她的华美使“凡夫俗子”们产生了难以逾越的距离感,人们单单被她的仪态万方所倾倒。不得不提的是,这首诗同时也体现了朱光潜先生谈到的,动态的、雄伟的“刚性美”。西王母是我国神话中的传统形象,在昆仑神话系中地位崇高的神,是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形象的代表。她的出现,代表了权力和富贵,给人以“精神上的雄伟”。一个女性,却拥有这样具有力量感的美,则更加让人产生距离感。

朱光潜先生提出:“美感经验是直觉而不是反省的??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越大,就越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因此就越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 朱光潜先生极力抨击享乐主义美学,他认为将美感绝对不等同于快感。在此我不得不提到弗洛伊德派心理学2在文艺上的应用。弗洛伊德把文艺认为是性欲的表现。性欲是最原始最强烈的本能,在文明社会里,它受道德、法律种种社会的牵制,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于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种被压抑欲望的就要通过文艺和梦来得到满足。于是便产生了“俄狄浦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依这番话来看,弗洛依德的观点还是要算一种享乐主义的文艺观。2 弗洛伊德派心理学的文艺观:《弗洛伊德心理哲学》,杨韶刚等译,九州出版社,20xx年,第75页。

弗洛伊德派的学者的错处不在于主张文艺是满足性欲的工具,而在把这种满足认为是美感,将快感与美感混淆。而这首《王母歌》的例子,则很好的反驳了这样的观点:西王母是我国神话中的传统形象,她至高的地位恐怕是让一般的男性们“望而却步”的,将其作为发泄这种“原始本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她雍容的美还是千百年来为中国人所赞美的。由此可见人们是可以抛开性满足带来的快感而就美论美的。

三.情趣与意向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著名的古诗《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用词极简,却生动地刻画出一幅凄清的画面:牛郎与织女,隔银河相对而望。织女,这位中国传统神话里美丽的七仙女,用她那白嫩纤细的手指拨弄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织出的布却不成纹理。那是因为是织女因相思而整天无心纺纱织布,涕泪却零落如雨。牛郎和织女之间彼此相隔一条浅浅的银河,却相去万里之遥,不得言语,不能相见。

朱光潜先生言:“诗是心感于物的结果”。同时他还说:“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她是心物婚媾后的产物。”此诗中出现了多种意象,从视觉上的各自孤独闪耀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到虽然“盈盈的”却无法逾越的“一水间”,再到听觉上的孤独地纺布“札札”声、和两人之间的沉默(脉脉不得语),营造出了一幅清冷的画面。这首诗之所以流传久远,还在于它深刻的内涵,诗句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古诗十九首》的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有游子深切的思乡情怀,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天上的熠熠双星及其美丽的爱情传说,是容易使久居深闺的妇人彻夜难眠,触动她们满腔的离愁别绪。本诗明写神话故事,暗写现实生活,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这便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所产生的“移情”了。但同时,牛郎织女故事本身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已成为表示离别思念之情的“意象”,再借此诗抒发感情的同时,读者亦将自己的境遇想象成牛郎织女般凄凉,从而更加深了惆怅之情,这算便是一种“内模仿”了吧。

结语:我通过阅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提高了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水平。虽然对于大师的著作,我理解的还极为地粗浅与拙劣,并且加入一些自己不成熟的观点,但是我大致的学到了以文艺美学的专业视角来解析文学作品。这是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中文系大一学生的一次启蒙,窃以为有所收获。文章有不足之处希望得到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朱光潜:《谈美》,北京,金城出版社,20xx年。

闫国忠:《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xx年。

蔡镇楚:《中国美女诗话》,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心理哲学》,杨韶刚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xx年。

联系方式:杜鹃 手机:158xxxxxxxx 邮箱:moongate9999@

更多相关推荐: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我们知道一千种人有一千种思想当然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生活道路一千种不同的审美观点看了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后总觉得他不是在谈美而是在谈哲学谈人间万象谈美从总体来看是本谈艺术欣赏的专业书但其中充满着对人生观的思考在谈美这...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心得读完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感觉这部书不像是在谈深奥的美学,而更像是一部介绍美、鼓励年轻人去发现美、创造美的书。朱光潜先生在这部书里面所提到的美,也并非完全是哲学意义上的“审美”,而是更多的在探讨…

谈美读后感600字

谈美读后感600字一美学往往会给人一种略带神秘的色彩我一直以来都以为美学如同其他高深莫测的哲学读完这本谈美书简后我发现这是一门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的美学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纵观全书不难发现朱光潜老先生用的是书信的形式...

谈美 读后感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读完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感觉这部书不像是在谈深奥的美学而更像是一部介绍美鼓励年轻人去发现美创造美的书朱光潜先生在这部书里面所提到的美也并非完全是哲学意义上的审美而是更多的在探讨自然美艺术美人生美这些...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

专业10对外汉语学号1050130005姓名孙亚丽读朱光潜谈美有感美何谓美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只要能够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的事物都是美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不由得感叹某些事物或者人美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也许我们所想的并...

谈美 读后感

谈美 读后感,内容附图。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朱光潜先生首先谈了写作谈美书简的意图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针对美学是个旁涉很多领域的边缘学科以及国内资料太少这一特殊性朱光潜先生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

读谈美有感

读谈美有感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作者在此段中谈及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

读《谈美书简》有感

品读好书共铸师魂读谈美书简有感金沙县龙坝乡初级职业中学杨远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我们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常常想的是如何在教授一些美学知识规律等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谈美书简是一本系统性的美学著作是由朱光潜老先生所编著而成谈美书简一共收录了13封信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美学方法研究二是美学范畴研究三是美学实践研究而我所选择阅读的是第八封关于形象思维在第8封信中朱...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先说说主要内容吧从粗略的看了两遍之后结合一些资料对这篇文章略知一二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一生中所做的第二次美学理论综合这次综合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超过了第一次朱光潜所做的第一次美学理论综合体现在...

《谈美书简》 读后感

读谈美书简有感今年暑假院里要求我们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毫无意外地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在谈美书简中朱...

谈美读后感(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