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

时间:2024.3.31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菜根谭》的读后感

《菜根谭》是本哲学著作,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最后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本土哲学著作。‘菜根’书名的形而上在‘cài gēn’两音,春秋笔法直至明万历还能被保留,如果本书确实为明朝万历人洪应明所著作,看来明朝还是有才俊的。自明朝万历,即公元1620年后至当代,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哲学著作中,再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哲学著作。

当代人究‘菜根’之意说,“菜根坚硬多筋,只有经过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真味”。而且‘菜根’一词本身,就有贫困生活之意。本书强调:耐得贫苦生活,才能创造人生百般事业。”其言谬矣。如果耐得住清贫,如果这样,我看就用‘草根’作书名更合适。

明朝万历人洪应明作《菜根谈》,受了宋朝汪信民莫大的教益。宋朝人的文治武功虽然不怎么的,但宋朝人可以说是最有灵性的中国人了。春秋笔法的娴熟运用,几乎呈现出蔓延之势,造就了中华文明璀璨的明珠——宋词;另有朱熹的理学,被明清两朝当做镇国之宝。可惜朱熹的水平,差就差在把春秋笔法做实了,做的无法变化了,我认为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来评价朱程理学颇为恰当。我看朱元璋的小聪明很多,一个出生叫化子的人,在制定开科取士的八股文法时,谈得头头是道;可惜的是,朱元璋追求的,却是错误的东西,因为朱元璋想用严刑峻法灭了人的‘愿望、怨气’,大兴文字狱。春秋笔法渡过了元朝异族统治的寒冬,本可以引来春天,终于还是葬送在朱元璋的文字狱手中。

宋朝汪信民,名革,字信名,只活了四十岁。宋朝周彦约说:“汪先生,名革,字信民,临川人(先生本越国公之后,自歙迁临川),性孝友,家贫而好学。三举于乡,绍圣四年试礼部第一甲科。常以为科举坏平生志气。分教长沙,帅张公芸叟待以异礼,从而受学。丁外艰,同寮醵金为赙,辞不受。令家人毋持官下一物,行见其妻所置锡水壶,愀然日:以是污我。投之江中。??蔡氏当国,欲得知名士附己,以周王宫教召不就,曰:吾异时不欲附名奸臣传。复为楚州教官。卒年四十。??其学欲明善恶,别是非。”再次,他思想多禅宗境地,正是此书最大的特色,如《宋元学案》作萦阳学案表中云:“(汪革)先生笃实刚直,惜不免坠于禅学,则侍讲之所夹杂也。故其诗云:‘富贵空中花,文章木上(?);要知真实地,惟有华严境。’不得入圣人之室矣。”我认为,《宋元学案》对汪革的评价一语中的:“笃实刚直,惜不免坠于禅学,不得入圣人之室。”《菜根谭》为什么不得入圣人之室,我在后面的文字中会详细论述。

《菜根谭·修身篇》的总领之文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再往后,才谈到“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 “能轻富贵”只是本文一个涉及的极不重要的一个分枝,全文几乎再没有提起,我不知道当代人为什么谈学问总要与富贵挂钩?人活着真的只是吃饭吗?

《菜根谭·评议篇》的结尾部分说:善不在杳冥,即在食息起居处牖其衷;祸淫不在幽渺,即在动静语默间夺其魄。可见人之精爽常通于天,于之威命即寓于人,天人岂相远哉!”结尾以“天人岂相远哉”结尾,全篇再次以韵母‘ai’音结尾,虚词‘哉’训诂为‘载、裁、采’三字后,归集到这三个字器。

‘采’这个字,文人最向往,那个文人不期望自己有文采?孔子评价其学生‘斐然成章,不知所裁’,孔门十哲,子夏的文学是很不错的了,在孔子看来,子夏却少了文采。这就关系到我们对文学的价值和功能的重新认识了。没有子夏读《诗经》的读后感《毛诗序》,后人几乎无法由跨越秦帝国而探春秋笔法奥妙,子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诗经·关雎》说: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荇菜’中的‘荇菜’,可以做为《菜根谭》中‘菜’字的根本来源。‘荇菜’是什么‘菜’?孔子用‘荇菜’镶嵌《关雎》,除孔子外,还有谁懂得什么是‘荇菜’的哲学意义?子贡不懂,所以有‘子罕言性与命’的感叹,子路不懂,所以子路得到了孔子‘由也登堂,然不入室’ 的评价?谁懂‘荇菜’,战国时期孟子懂、子思懂、子夏懂、荀子懂。当今世界,还有谁懂?《尚书·皋陶谟》云:“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这段文字的重点,就在‘采采’, ‘采采’两字的重要性,就在‘十五有志于学’,‘十五’在哲学意义上,决不仅指十五岁年龄,尚书在这段话下面做了解释,有‘十五’个形而上之道,孔子敏而求之,作诗《卷耳》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在本诗歌中,我们再次看到了‘采采、周行’中的两个字器‘采、行’反映出来的两个‘xíng cǎi’。《卷耳》是《诗经·周南》里面至关重要的一首诗歌,《关雎》谈‘乐道’,《葛覃》谈‘亲本’,《卷耳》谈‘礼仁’。我们‘菜、采’之‘cǎi’道,就来到儒家最神圣的学问‘乐道’、 ‘亲本’、 ‘礼仁’上面,这就是《菜根谈》中‘菜根’两字的根本,故《菜根谈·修身篇》总领之文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再往后,才谈到“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

我们仔细究察《菜根谭》全篇,谈到最后,由儒家的积极入世转入了道家的消极避世,作者本意要柔和儒、道、佛三家来自成《菜根谈》一家之言,可惜才力不逮,成了四不象,搞了个‘不得入圣人之室’,可谓‘不儒、不道、不佛、不才。’世人本此学问,反反复复犹如小人。我是不主张把《菜根谈》当成中华圣典来读的,因为它不配称之为圣典。不过,通过本书可探源春秋笔法,从这点上说,为我们提供了作文、思考问题的一个崭新的方法。

我读《菜根谭》,最大的收获在:不能启发智慧的文章,不能指导实践的文章、不能提供哲学思辨的文章,没有文采,没有任何意义,仅仅叫习作。看当代作家的文章,基本上都只能称之为习作,无病呻吟罢了。故德国汉学家称中国当代文学为‘垃圾文学’,此言恰当得很。时间和实践会证明,近六百年,中国没有任何文学新成就。子曰:“后生可畏”,孔子怕的是后生不知耻、不后勇,关起门来成‘癔统’。(癔,一种精神病,患者平时喜怒无常,感觉过敏。此病多由心理上剧烈的矛盾和巨大的压力引起。亦称“歇斯底里”。)


第二篇:《菜根谭》小感


夜深人寂,孤灯凝听雨打芭蕉滴梧桐,古典优雅古筝流水行云入耳声声,吾独无眠,孑然于点点思绪,一杯清茶解忧愁,书香阵阵沁心扉。静静读着《菜根谭》,以一颗心灵来品味"性定菜根香" 《菜根谭》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之智慧结晶,人生奥秘和终极情怀跃然于书中,条语言字数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最深的感悟。读着细细回味,竟如润水溪流于口,那种滋味实是清凉之极。 全书由原文、译文、评点三项组成的条目一共360个,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的比如“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

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

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至于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这种富有变通的

处世哲学在书中无处不在。

那么,对待世态炎凉呢?作者这样告诉我们,“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

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让立体“我”与世俗给予我们的外物绝然分开去对待荣辱,这不失为一种绝大的智慧。如果为官的都能这般认为,就不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从而做出亲小人而远君子的蠢事来。而作者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度小人,以最小的信

任寄于世情,以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这也是一种智慧。

对于天上掉的馅饼,《菜根谭》则说,“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假如为官者都能深悟此道,就不会一时糊涂,结果作茧自缚,相反,

倒可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而安然度日。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

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无处不有的谋略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读者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

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

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

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

菜根谭小感

? [原文]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

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译文]

人的思想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清明,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人的气概只有在闲暇时才能舒畅悠闲,这时才能领会到心的灵明;人的意念只有在平和淡然的时候才能谦虚和顺,这时才能获得性灵的真实本味。如果想要反省参证人生的真正道理,没有比这三种方法更好的了。

想想我们现代人生活步调紧凑,日子被永无止境的忙碌所填塞,仿佛稍微停下脚步,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段路,我们究竟为何辛苦为何忙?为了改善生活、为了获取成就。。。。相信每个人都自有其答案。但是否想过,当我们一味疾步前行时,是不是已经错过了欣赏沿途景致的机会。

而且,当目标志在必得时,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只会日益尖锐。现代人常会埋怨,物欲愈高愈觉得空虚。其实生活可以很简单,内心的真趣也可以不假外求。只要保有宁静谈泊的胸襟,就能获得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能免于成为物欲的奴隶。 被作者修改于:2007.11.15 17:03:39...

更多相关推荐: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我最喜欢读菜根谭它是一本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这本书包含的明智和智慧很多对我最有启发和鞭策的句子很多如quot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感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

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夜深人寂于无声处孑然于点点思绪懒坐一缕昏黄的灯光下轻捧起一份沉淀的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以一颗朴实的心灵来品味那一丝难言的青涩与甘苦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嗅闻果香可以用舌来品尝而根香却需要一颗七巧玲珑的心来静静的读细细的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冲刷洗礼中留下了一颗颗闪耀光芒的明珠一段段...

菜根谭读后感—获奖篇

菜根谭读后感手术室薛XX科室发了本菜根谭刚拿到手时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要叫菜根谭我以为以为是不是一本有关菜类的书呢直到阅读内容的时候才略有明白原来菜根谭系取宋汪革氏人咬菜根百事可做语意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

《菜根谭》读书笔记

菜根谭读书笔记菜根谭中有句名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展云舒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遇事要淡泊话往往说出来容易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很少但有一位大师却做到了他就是齐白石省略他的例事不论是誉...

《菜根谭》读后感

K401菜根谭读后感初拿到这本书并不觉得有多喜欢不起眼的名字不起眼的装裱可信手翻开略瞄了一眼便立刻不自觉的被吸引没有冗长枯燥高深难懂的晦涩文字取而代之的是每页简短精湛深入浅出的寥寥数语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布衣暖...

《菜根谭》名言名句及读后感

菜根谭名言名句及读后感菜根谭名言名句及读后感1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2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3立百福之基只...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

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发表时间20xx62082807文章来源莒格庄镇责任编辑文明办浏览次数172菜根谭是明朝洪应明所著的一本语录体作品被后世誉为修身准则和处世大全对于人们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以简约的语言...

菜根谭读后感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

菜根谭读后感(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