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时间:2024.4.20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如其封面所说的“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

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在张

鸣老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

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

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

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张鸣教授

的《重说中国近代史》,我对中国历史

的书是比较感兴趣的,尤其喜欢像张鸣教授写的这样客观评价中国历史,并且,改变以往历史书籍的艰涩枯燥,更多地给人一种在课堂上课的感觉,语言幽默生动。

刚开始阅读时,我就被通俗易懂、指戳要点的字句所吸引。就如“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可见我们所接受的历史教育表面上看并不怎么受大部分学生青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活在一个没有历史的世界里。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历史,它到底是真是客观的,还是虚伪主观的呢?其实没有很多人会主动去考究这个问题,大家只是觉得大概地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就够了。但也许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整个民族现在依旧在“童年阴影”下反复折腾、反复跌碰。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就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我

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我们不仅要舔舐自己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创伤中学习不再受伤。

而且,在读这本书时,使我原本脑海中的历史故事受到了冲击。比如说李鸿章这个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其实要比印象中大得多;洋务运动不是改革不彻底,而是不够快;戊戌变法的失败不是因为资产阶级软弱而是因为一个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帝—后二元结构的存在;还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之一颐和园的修建挪用大量海军军费的始作俑者不是慈禧而是她的儿子;还有几乎不怎么介绍过的军事改革,要知道这东西的作用不是我们一两句话能带过的;还有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西方国家支持戊戌维新的原因;被抬高了的康梁等等。

此外,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起初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

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这种“三妇”心态下的历史教育史很难让我们正确审视历史,或者更重要的是审视我们自己。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或者说是历史侧面。这并不是官方的历史教育说有负面影响,而是只有当我们知道更多、更细的时候才可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位置。

这本书中,我尤为欣赏张鸣教授的立场,本书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几乎不掺杂作者个人任何政治立场、情绪,完全是中立的。这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以往看过不少当代作者的历史书,不是充当现政权的喉舌,就是极力反对现政权。鲜明的政治倾向不可能写出信史,例如太平天国起义,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该起义的的来龙去脉,一方面论述了这次起义的某种必然性,但并没有给与过多的正面评价。即使从革命的观点来看,作者并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革命性,相反是封建王权思想的延续,甚至变本加厉。其次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张教授从根本上抛弃了阶级的观点,他总是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臧否人物。例如林则徐这个中国近代史首先要提到的历史人物,传统上对他的评价过高,认为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大快人心。但是作者认为林则徐仍是一个中国传统官僚,虽然睁开了眼,但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很少,甚至出现了许多笑话。再比如孙中山,虽然他屡败屡战的决心很大,但是他与日本、苏俄、会党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个人崇拜的主张使其形象受损。还比如北洋军阀,张教授认为并不是所有北洋军阀都是坏人,他们有的在下台后房无一间,身无分文可以看出并不是毫无理想的酒囊饭袋。

读完这本书感受颇深,它带给我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知道许多很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而这些没有被大多数人接触过的点滴历史汇聚起来就可能产生新的历史观,而这些历史观,在我看来,更有利于我们发挥历史的真正价值。而且,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第二篇: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以史为鉴,走自强之路——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上近代史纲要课的时候,虽然不是每分钟都听得细致入微,其实你还是或多或少会受到勇老师讲课的影响,只要涉及喜欢的历史,讲到感兴趣的地方也会回去上网弄个详尽。作为文科生,还是素来喜欢历史的。 在课堂上 结合老师上课的内容,东拼西凑地了解了一些或野或正的史料,发现原来“新政”也不是一无是处,袁世凯也不是那么十恶不赦,五四运动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最近正在读人民大学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在这二十三万余字间,原先的模糊不堪的近代史框架,就如由200万像素提升到500万像素,虽未尽极致,但已是有长足的跃进。让我对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书书名中的前两个字:重说,为什么说要重说,因为作者说史的着眼点与叙史方法和我们以为读过的教条正史稍有不同。比如书中讲到鸦片战争时,英国的战船开进港口时,有中国的老百姓提着茶叶蛋的篮子上去卖;洪秀全故意丑化孔子,引起士人极大愤怒;义和团运动不仅杀了很多洋人,也杀了更多的中国百姓;袁世凯时一个非常有威望的人,辛亥革命时,很多人都认为袁世凯当总统合适,而不是孙中山……作者着于事实,述说严谨,讲了许多寻常不得见的细节与故事,不仅不会让你觉得有胡说、猜测之嫌,反而让人从细微中更深刻认识了中国近代史。

读《重》让我对愚昧无知、闭关锁国的危害深感切肤之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有一条涉及领事裁判权,我们一直以为是帝国主义依靠强大的武力强加给清政府的结果,可事实并非如此,书中披露这一条款是清政府主动送给英国的,这让我感动意外,原因是这样的,那时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由谁审理,怎么审理等一系列问题,清政府不胜其扰,就想着把这麻烦给英国人处理得了,我翻阅网上的资料时发现,《南京条约》地7款,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划定为“英商归英国自理”,我想,英国人本来没想到会有这种情况,所以当时英国只是口头协议答应,后来想既然你送了,我就拿着吧。这样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可当时清政府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也不知司法主权为何物,还自以为是少了麻烦,能杜绝后患。一个堂堂大国的领事裁判权就轻易送给了人家,真是愚昧的可以。

中国近代史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愚昧无知与自大,尤其是那种盲目的自大,真的很要命。大清臣民对西方人的认识总是:你们的人是蛮夷,你们的物是淫器。现在想想觉得好笑又无奈,明明仗都打不过别人,可还是瞧不起人家。我想这些心理的形成与汉文化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有关,主要是东

方,大家能感受到的世界里汉人的文化一直是最发达的,很多少数民族还要改革汉化,全面学习汉文化,长期以往就形成了汉人是老大的心理优越感,所以西方文化刚过来时,大家根本就瞧不起。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必须要加强学习,多了解外面的事物,才能少犯错误。

读《重》让我对国强民富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南京条约》签订后,大清国上下都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但并不是大家以为的割地、赔款、和给予领事裁判权,而让大清子民无地自容,感到奇耻大辱的是对外国开放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设置领事馆和外国人携带女眷居住,在外交活动中采用“平行”的交往礼节,这些条文刺激了大清子民心中“天朝上国”的权威与尊严。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国不强,民不富,单守着“天朝上国”的毫无益处的。

“天朝上国”的心理,只能说明当时国人的胸襟不够大,不能接受外面的事物,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只有抛弃自大与自满的心理,虚心接受他人,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向他国、他族、他人学习,去恶留善,去弊存利,这样国家、民族、个人才能有真正的进步。

读《重》让我更坚定了对日本的一些看法。日本与中国的渊源很深,早在明朝万历时就与中国在朝鲜有过激战,起因是日本想要侵占整个东亚。书中提到19世纪时,有日本大臣上奏天皇,占领中国东北,然后全国移民过去,虽说此事已不知真假,但我相信日本一直有这个想法,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且很不安全的国家,日本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比较重,日本拍过一部电影《日本沉没》,也能说明他有危机意识,所以日本人想移民也很正常,问题是已经没有地方给他移民了,那就只有去占别人的地了,所以日本经常打中国的主意,就以占中国的土地为主。我认为日本永远都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只要他还在那个岛上,我很赞同李鸿章的话:“英美惧不足畏,华夏永远之大敌小日本也!”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然而中国近代史却是中国最耻辱、最落后、最封闭的时期,国家羸弱不堪,人民贫不聊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近代史也是一段不段受压迫、不断反抗,不断探索进步道路的艰辛历史。在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与西方文明的进入之下,中国人也一直不断的寻求自强之路,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戊戌变法、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无一不是如此,在经历国民革命的资本主义萌芽后,最

终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共 产 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真正的走向了独立富强之路。

依然是那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毋庸置疑,我们只有不断地以史为鉴,不断地奋发图强,才能保持民族的独立与自主,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更多相关推荐: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国人重新去回望与深思的历史因为彼时中国正遭遇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国与西方清廷与民间满族与汉族士人洋教与本土信仰枪杆与笔杆造反和维新科举与革命有着太多太多说不完的话题...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一重说中国近代史gt读后感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_3100字_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摘要重说中国近代史书名中重说这两个字有些许颠覆的含义作者张鸣教授想通过这本书把某些观点表达出来也许这些观点会带有汹涌地叛逆但这样的书看起来更让人带劲因为冲击力有时候有点强我记得这样一句话所...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读后感是对一本著作的一个总结及心得体会一篇好的读后感能让让一个读者对未知的著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重要的内容和一览著作的好奇心同时读后感也是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合在一起悲伤和幸福的文字产...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近代中国不具有可比性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的前后几次将中国与日本俄国土耳其相比较认为中国若是一样接受先进的科技文化便能走上近代化我不敢苟同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积淀下来的智慧也好残渣也好绝非这些历史小国所能比拟...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以史为鉴走自强之路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上近代史纲要课的时候虽然不是每分钟都听得细致入微其实你还是或多或少会受到勇老师讲课的影响只要涉及喜欢的历史讲到感兴趣的地方也会回去上网弄个详尽作为文科生还是素来喜欢历史的在...

读《中国近代史概论》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概论有感20xx年第一季度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本人结合个人在职教育课程对中国近代史概论一书进行了学习全书共分为十章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20xx年的十七大的召开历时167年综合概括了中国从半...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也是一部最富于哲理的教科书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从中国外交形式的转变看近代中国的衰落古代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自然少不了与其他各国的外交活动而与周边各国的交往则由来已久中国的传统外交观念是受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因素决定的首先中...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南大学材料院1201班贺介亭人的认识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初中读历史是为了应付考试高中时读历史还是为了应付考试到了大学又要读中国近代史怎么样在读之前我先给自己设置了两个疑问在中国共 产 党之前为什...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