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学习记录

时间:2024.4.20

第一章六西格玛管理概论

1.      质量概念的演进:

(1)    质量概念中主体的演进:产品的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2)    质量概念中客体的演进: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顾客及相关方综合满意的质量。

2.  质量管理的发展:

(1)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

(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QC)酝酿于20世纪20-30年代,形成于40-50年代。过程控制组:休哈特 创建了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

产品控制组:道奇、罗米格于1929年发表了《抽样检验方法》

(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的费根堡姆在其《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的概念。

1979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出版了他的开山之作《质量免费-确定质量的艺术》,确立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和“零缺陷”的理论。

零缺陷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明确需求、做好预防、一次做对、科学衡量。

1987年启动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评审。从TQC发展到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以来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质量协会于20##年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工作。20##年开始,采用了新颁布的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T《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3.  质量大师的贡献

(1)  休哈特创立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1924年5月16日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1931年发表经典著作《制成品质量的经济控制》。休哈特的PDCA循环的观点被戴明等人广泛应用。

(2)    戴明-《如果日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质量管理14要点:

(3)    朱兰:1951年《朱兰质量控制手册》出版,赢得了国家威望。

(4)    石川馨:因果图的发明者,质量管理小组QCC的奠基人注意,是将国外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与日本实践相结合的专家。《质量控制》一书获“戴明奖”

(5)    田口玄一:“田口方法”的创始人,戴明奖的获得者。田口方法包含四大技术:线外质量控制、计量管理技术、试验设计技术。提出了质量损失函数的概念。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进行三阶段设计的思想,即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

4.      六西格玛管理的起源

(1)    全球竞争力

(2)    参与式管理

(3)    质量改进

(4)    摩托罗拉培训与教育中心

5.      六西格玛管理的推广

6.      六西格玛管理的新发展

1.2六西格玛的概念和作用

1.六西格玛是一套系统的、集成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旨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客户满意额管理方法。

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简称DMAIC流程,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成本、缩短运转周期,达到客户完全满意。

六西格玛质量水平意味着百万出错机会(DPMO)中不超过3.4个缺陷。

(1)六西格玛目标:使过程趋于目标值并减少波动,追求零缺陷,追求完美。

(2)六西格玛方法

(3)六西格玛文化和战略

六西格玛管理的作用:

(1)    问题解决和成本降低:解决困扰公司的重要而复杂的难题,降低不良质量成本。

(2)    文化变革:建立持续改进和创新的企业文化,消除沟通壁垒。

(3)    战略实施: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成熟度

1.      提高顾客满意度,留住顾客,增加市场份额

2.      减少缺陷错误,降低风险和成本

3.      改进产品及服务,使企业获得持续的成功

4.      加快改进的速度

(4)    员工发展:培养下一代领导者,促进员工职业发展。

不良质量成本(COPQ)Cost of poor quality..

提高一个西格玛水平可获得下述收益:

利润率增长20%;产出能力提高12%~18%;劳动力减少10%;资本投入减少10%~30%

1.3高层领导在六西格玛管理中的作用。

1.最高管理层的作用包括:

(1)制定2-5年的六西格玛战略目标。

(2)授权一个推进小组。

(3)制定推进方案

(4)领导层亲身参与。

2.六西格玛价值观

(1)以顾客为中心(2)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管理(3)聚焦于过程改进(4)有预见的积极管理

(5)无边界合作。(6)追求完美,容忍失败。

3.六西格玛管理与企业战略

1.战略制定。战略制定一般采用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

步骤:一、评估当前绩效

2.评价组织治理3.分析外部环境4.分析内部环境5.确定战略目标6.进行SWOT战略因素综合分析,形成和确定战略方案。

二、战略部署

三、关键绩效指标测量。完整的关键绩效测量系统应包括:5W1H要素:

为什么测量、测量什么、如何测量、何时测量、在何处测量、谁测量、分析改进

Why\what\how\when\where\who

关键绩效评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审:

(1)    评审组织绩效的当前水平

(2)    评审组织绩效的趋势

(3)    竞争绩效和标杆绩效对比

(4)    评审绩效结果是否达到了关键的绩效要求

四、六西格玛管理战略的风险包括:

(1)六西格玛战略与企业其他战略的协调性

(2)六西格玛管理对企业文化带来的挑战。

(3)六西格玛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阻力

(4)六西格玛管理与企业实际情况的适应性。

1.4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结构。

1.高层领导者:是推行六西格玛管理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2.倡导者:倡导者发起和支持黑带项目,是六西格玛管理的关键较色。

其核心任务:充分认识变革,为六西格玛确定前进方向

确认和支持六西格玛管理全面推行,制定战略性的项目规划

决定“该做什么”,确定任务的实施优先顺序

合理分配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

消除障碍、检查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既定目标;

了解六西格玛管理工具和技术的应用

管理及领导资深黑带和黑带。

倡导者在六西格玛组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黑带应积极争取倡导者的支持。

3.资深黑带:主要职责:

担任公司高层领导和倡导者的六西格玛管理高级参谋,具体协调、推进六西格玛管理在全公司或特定领域、部门的开展,持续改进公司的运作绩效。

担任培训师,为黑带学员培训六西格玛管理及统计方面的知识。

帮助倡导者、管理者选择合适的人员,协助筛选最能获得潜在利润的项目。

为参加项目的黑带提供指导和咨询

作为指导者,保证黑带及其团队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能够顺利地完成他们的工作。

具体指导和协助黑带及其团队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能够顺利地完成他们的工作。

为团队在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计试验及与关键管理人员沟通等方面提供意见和帮助。

5.      黑带:是六西格玛管理者最为重要的一个角色。他们专职或兼职从事六西格玛改进项目,是成功完成六西格玛项目的技术骨干,是六西格玛组织的核心力量。

任务:领导、策划、辅导、传递、发现,确认,影响,沟通。

作为一名黑带必须拥有以下多项技能:

管理和领导能力、决策制定、沟通、团队建设和谈判;策划、调度和行动、关注全局、人际交往的能力。

6.      绿带:是黑带项目团队成员或较小项目的团队负责人。

职责:提供相关过程的专业知识

建立绿带项目团队、并与非团队的同事进行沟通

促进团队观念转变、把时间集中在项目上、执行改进计划以降低成本、与黑带讨论项目的执行情况及今后的项目、保持高昂的士气。

7.      业务负责人

职责:达成对六西格玛的共识;协助选择黑带、绿带;为黑带、绿带提供资源支持;关注黑带、绿带的项目实施过程;协调所管辖范围内的黑带、绿带项目,保持与业务方向的一致性;确保过程改进能够落实,保持改进成果。

1.4六西格玛管理的推进步骤

企业推行六西格玛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入期、加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导入期:起步、培训与改进实践、坚持不懈与获得成功等步骤。

导入期需要:(1)公司高层领导支持六西格玛,是六西格玛的信仰者

(3)    公司已经有了相当于倡导者、资深黑带的推动者(或选择了一个有经验的咨询服务方)

(4)    有了领导的承诺,为公司实施六西格玛建立了愿景或找到了一个切实实施的理由

(5)    将六西格玛定为公司达成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或者指定了一个具体的六西格玛推进行动计划。拟定首批项目和黑带培训种子人选,有了初期投入的财务预算。

加速期: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企业应当:

(1)    制定六西格玛财务预算、核算和审计办法,使财务人员介入六西格玛活动

(2)    建立项目成果发布、分享、认可和奖励制度,激励了六西格玛黑带和团队。

(3)    加大培训力度,形成六西格玛倡导者、资深黑带和黑带这一关键群体,以传递六西格玛领导力,促进六西格玛在公司的广泛实施。

(4)    建立六西格玛管理程序,包括六西格玛组织结构以及项目选择、立项、跟踪和总结的全过程管理程序。

成长期:公司必须完善其支持基础:

(1)    完善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结构,将其对六西格玛的管理职能充分展开,强化最高管理层对六西格玛管理的系统、定期评审,并使已关闭的项目持续产生效益。

(2)    拓展六西格玛的实施领域,如加大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非制造领域的应用,用六西格玛设计促进创新和开发工作,将六西格玛管理沿供应链向供应商和顾客延伸等。

(3)    完善六西格玛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范围,加大黑带、绿带占员工总数的比例。

(4)    使六西格玛管理与企业战略策划、部署和经营过程结合,强化六西格玛与顾客要求和市场发展趋势的结合。

成熟期:最后一个转折也许是最困难的。

公司应当:(1)使六西格玛价值观与公司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合,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

(2)将六西格玛与组织其他管理战略、管理体系和改进方法整合,建立高度整合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卓越绩效管理体系,高度整合的持续改进、创新和知识分享体系。

(3)使六西格玛称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1.5六西格玛改进的模式-DMAIC

DMAIC 是一个逻辑严密的过程循环,是由项目管理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现代管理方法等综合而成的系统方法。

强调以顾客(外部和内部)为关注焦点,并将持续改进与顾客满意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他强调以数据的语言来描述产品和过程绩效,依据数据进行管理,并充分运用定量分析和统计思想;他追求的是打破旧有习惯,有真正变化的结果和带有创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适应持续改进的需要;他强调面向过程,并通过减少过程的变异或缺陷实现降低风险、成本与缩短周期等目的。

界定阶段:确认顾客的关键需求并识别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流程,组成项目团队,制定项目计划,决定要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的关键质量特性(CTQ),将改进项目界定在合理的范围内。

测量阶段:通过对现有过程的测量和评估,制定期望达到的目标及绩效衡量标准,识别影响过程输出Y的输入Xs,并验证测量系统的有效性,确定过程基线。

分析阶段: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影响输出Y的Xs,及确定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

改进阶段:寻找最优改进方案,优化过程输出Y并消除或减小关键Xs的影响,使过程的缺陷或变异降至最低。

控制阶段:对改进成果进行固化,通过修订文件等方法,使成功经验制度化,通过有效的检测方法,维持过程改进的成果并寻求进一步提高改进效果的持续改进方法。

DMAIC过程活动要点及其工具

1.5.2六西格玛设计的模式

DFSS(六西格玛设计)是一种实现无缺陷的产品和过程设计的方法。

流程有:DMADV流程:界定、测量、分析、设计、验证。

DMADOV,增加了优化流程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桥杜里提出的IDDOV流程,即识别、界定、开发、优化,验证。

关键过程特性CTP(crtical to process)

(1)识别identify:DFSS在识别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确定待开发产品的顾客需求,并论证即将开展的DFSS项目的可行性。

(2)界定define:界定阶段是DFSS实施的核心过程,此阶段的任务是进一步细化展开顾客的需求,并将海量的、具有模糊和不确定性甚至矛盾的 VOC利用一些模糊信息处理技术转化为准确voc,再通过质量功能展开将voc逐层展开为设计要求、工艺要求、生产要求,并提炼出顾客的关键需求,准确地识别、量化顾客需求和期望并针对需求和期望进行产品设计,最后生产产品的设计方案和工艺要求说明书。

(3)开发develop:在DFSS的开发阶段,所做的工作室对新产品进行详细的局部设计,在前期工作给定的解决方案框架以及关键质量特性和关键过程特性尺度之内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即可以把设计过程看做满足一定功能约束与设计约束的优化过程。

(4)优化optimiza:此阶段是对产品和过程设计参数的优化,其目标是在质量、成本和交付时间允许的基础上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5)验证verify:DFSS验证阶段的任务是对产品设计是否满足顾客要求,是否达到期望的质量水平的确认过程。

第二章 六西格玛与过程管理

2.1过程的定义

过程额任务在于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而输出就是过程的产品,输入、输出以及过程特性应是可测量的。

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的进行验证额过程,通常称为特殊过程。

增值是对过程的期望,即每一个过程均应该是增值的过程,否则应进行改进或删除。

为了使过程增值,组织应当对过程进行策划,即识别过程及其要求,进行过程设计并形成程序。,建立过程绩效测量和过程控制方法。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动因是活动,而且是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具有伸展性:一个过程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更小的子过程,若干小过程可集成为一个较大的过程。

根据所含活动的额多少、大小,过程可以是一个大锅菜,也可以是一个小过程。

过程输入可以是人力、设备设施和材料、或者是决策和信息等。输入包括可控因素,也包括噪音因素,即那些被认为不可控制、不期望控制或控制费用昂贵的因素。

KPIV(key process input variables)关键输入变量、KPOV(key process output varibles)关键输出变量

1.      过程链和过程网络

前过程的输出就是后续过程的输入,由此构成过程的串联链接。构成了过程链。也成为流程。

前过程应当主动识别和确定后续过程的要求

后续过程应当向前过程提出要求,并向前反馈过程输入指令等相关信息,前过程根据此进行过程设计、控制和改进。

过程之间的链接既包括串联链接,也包括并联链接

一个过程会有多个输入,同时也会产生多个输出。

过程的混链是很常见的。

过程网络就构成了所谓的“系统”或“体系”。

系统是过程的集成,系统的目标通过过程而完成。

在过程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过程称为关键过程。

2.      过程负责人和相关方

负责某一过程的人或团队通常称为改过程的负责人。

利益相关方:指组织的行动和成功所影响的所有群体。关键的利益相关方通常包括:顾客、股东、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员工以及社区等。

从增值的角度看,其中具有增值作用的过程链就构成了价值链。

价值链增强了业务活动内部的关键联系,也增大了组织成功的可能性。

价值链确定了职能部门的贡献率。

价值链被细化到公司的操作单位层面。

过程类别:为顾客增值的产品实现过程和为组织自身增值的经营过程。

组织的增值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为顾客增值;另一类是为组织自身增值,即不断增强自己应对竞争环境,取得长期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支持过程

六西格玛管理聚焦于过程改进,特别是核心过程的改进,也包括对关键支持过程的改进。

3.      顾客需求分析

(1)按照产品接受者的情况分为 顾客:外部顾客、内部顾客。

外部顾客:是指组织外部接收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和个人,如消费者,最终使用者、委托人、零售商等。

内部顾客:是指组织内部依次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员或部门。

(2)按照接受产品的提供方式顾客分为:中间顾客和最终顾客。

中间顾客:经销商、分销商或其他渠道伙伴。

最终顾客:组织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

(4)    按照接受产品的时间顺序,可分为过去顾客、当前顾客和潜在顾客。

过去顾客:已接受过组织产品或服务的顾客。

当前顾客:正在接受组织产品或服务的顾客。

潜在顾客:尚未接受过组织产品或服务,但有购买期望的顾客群或者是竞争者的顾客。

(5)    按照顾客层次、业务量、市场区域、产品特征等,顾客还可以分为:大、中、小型顾客,关键顾客和一般顾客。

顾客要求是指顾客“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

六西格玛的顾客:项目产品的接受者也就是项目的顾客。

4.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顾客满意的程度取决于顾客的价值观和期望值(认知质量)与所接受的产品或服务状况的比较。

卡诺质量模型:基本质量、一元质量、魅力质量。

(1)基本质量特性:当其特性不充足时,顾客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时,顾客认为是应该的,充其量也就是不抱怨。

(2)一元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时,顾客不满意;充足时,顾客就满意。

(3)魅力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并且是无关紧要的特性时,顾客无所谓。当其特性充足时,顾客感到惊奇,并超出期望的满意。

魅力质量的特点:具有全新的功能,以前从未见过;性能极大提高;引进一种以前没有见过的新机制、服务新政策等,顾客忠诚度得到极大提高;一种非常新颖的风格。

三种质量会相互转化,当有魅力的质量失去其特点和竞争性时,就开始变为一元的质量,甚至最后变为理所当然的质量。

卡诺模型的三种质量划分,为六西格玛改进提供了方向。

(4)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在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重复购买产品或服务,以及积极向他人推荐该产品或服务的表现。

提高顾客忠诚度的意义:

1(1)忠诚顾客重复购买和推荐购买,能够带来更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

(2)忠诚顾客能够更积极地参与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的改进或提出建议。

(3)忠诚顾客会主动宣传企业的品牌和形象,有利于市场的拓展。

(4)借助于忠诚顾客的影响,有助于企业化解不满意顾客的投诉或抱怨。、

6.顾客数据的收集

用于收集“顾客的声音”的方法包括:

(1)    顾客调查(2)顾客抱怨和投诉的处理(3)同类产品质量跟踪和售后服务信息分析

(5)    将有管的政策法规等纳入顾客要求或作为产品开发的约束条件

(6)    产品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顾客调查方法:1.书面邮件调查2.电话调查3.专人访问4.焦点小组

专人访问或面对面访问是最强有力的信息收集技术之一。

焦点小组可以识别出重要的反复发生的主题。

顾客数据的分析:

对顾客要求的表述有一定要求,主要是:

用语简洁,无歧义;一项顾客需求只表达一个特定的意思;不把对应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纳入顾客需求

便于工程人员理解;同一级别的顾客需求彼此独立,内容无覆盖及交叉。

关键顾客要求的转化:关键顾客需求critical customer requirements ,CCR

7.经营结果

过程绩效度量指标:用来度量过程绩效的数据包括离散型数据(也称计数值数据或属性值数据)和连续型数据(也称计量值数据)

(1)    离散型数据度量指标:单位缺陷数、机会缺陷率和百万机会缺陷数等计点值指标;最终合格率、一次合格率、流通合格率等计件值指标。

单位(unit):过程加工的对象,或传递给顾客的一个产品及一次服务。

缺陷(defect):产品(或服务)没有满足顾客的要求或规格标准。

缺陷机会:单位产品上可能出现缺陷的位置或机会。

单位缺陷数(defects per unit,DPU)单位产品上平均的缺陷个数。

DPU=检测发现的缺陷数/抽取的单位产品数

机会缺陷率(defects per opportunity,DPO)=缺陷数/(产品数*单位产品的平均缺陷机会数)

百万机会缺陷数(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y,DPMO)=DPO*106

最终合格率(process final yield,PFY):是指通过检验的最终合格单位数占过程全部投产单位数的比例。

一次合格率(first time yield,FTY):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由没有经过返工返修便通过的过程输出单位数而计算出的合格率。

流通合格率(rolled throughput yield.RTY)=对于一个串行生产过程,假定各过程彼此独立,则其流通合格率为每个子过程的FTY的乘积,表明由这些子过程串联构成的大过程的一次合格率。

RTY=FTY1*FTY2*……..FTYn

8.      水平对比

水平对比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标杆管理benchmarking.

水平对比的作用和好处:

通过与先进企业的对比,明确改进机会

利用外部资源确立有效的行动目标

引入最好的行为方式

建立正确的的绩效测量方法

激励和激发团队

减少变革的障碍

使组织变得更具有竞争力

使组织可以更好地满足最终顾客的需求。

(2)    水平对比的主要应用范围

公司战略、顾客需求

(3)    水平对比在六西格玛管理中的应用

用于六西格玛管理的导入、用于六西格玛项目的选择、用于确定和达成六西格玛项目的目标

9、财务收益

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特征是:高顾客满意度和低资源成本

六西格玛管理与财务收益:

(1)    增加收益

实现途径如下:

1.开发新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或改进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并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

2.开拓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赢得信誉,增加市场份额。

缩短周期时间,加快资金周转

效益=年销售额*加权资金成本*缩短的天数/360

加权资金成本=借款利率*(1-所得税率)*借款/(借款+权益)+权益报酬率*权益/(借款+权益)

提高准时交付率

效益=订单总金额*(1-平均交付率)*资金回报率*365天/交付期

权益报酬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

降低成本 实现途径如下:

降低符合性成本、降低非符合性成本、降低成本、降低不合格率

效益=产量*单位成本降低额=产量*(改进后RTY-改进前RTY)*单位成本

3.基本财务模型

(1)终值与现值(FV\PV):FV=PV(1+i)n  i为利率,n为有效(计息)期

(2)净现值(NPV)=-t

i0=项目的收益率、净现金流量=收益(现金流入)-支出或投资(现金流出)

如果净现值大于零,六西格玛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小于零,不可行。

(2)    内部收益率(IRR)=投资方案净现值为0的贴现率

首先估计一个贴现率,用它来计算方案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超过估计的贴现率,应提高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如果净现值为负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低于估计的贴现率,应降低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直至寻找出是净现值接近零的贴现率,即为方案本身的内部收益率。

(3)    投资收益率或回报率(ROI)=项目预计收益/项目预计成本*100%

(4)    质量成本和不良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概念的演进:质量成本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有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费根堡姆等人首先提出。

传统的质量成本由以下四部分构成: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外部故障成本

忽视了三个方面:

一是工作和过程质量故障损失;二是:尽管生产着合格产品单过程效率的损失;三是:由于不良质量而导致的销售损失。

(5)    符合性成本、非符合性成本与不良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根据其性质又可分为符合性成本(cost of conformity)和非符合性成本(cost of nonconformity)

符合性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

非符合性成本包括鉴定成本(查明故障原因部分)和故障成本(内部+外部)

不良质量成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中不增值部分+现代质量成本中的故障成本

效率efficiency;有效性effectiveness

(6)不良质量成本科目与费用归集

1.预防成本(非增值部分)

质量策划费用、过程控制费用、顾客调查费用、产品设计鉴定/生产前预评审费用、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用、供应商评价费用、其他预防费用

2.      鉴定成本(非增值部分)

外购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用、计量服务费用、检验费、试验费、检查工作费、试验、检验装置的调整费、试验、检验消耗及小型质量设备费用、质量审核费用、外部担保费用、顾客满意度调查费、产品出厂复核费。

3.      内部故障成本

报废损失费、返工或返修损失费、停工损失费、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内审、外审等的纠正措施费、其他内部故障费用

4.      外部故障成本

顾客投诉处理费、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费、产品责任费、其他外部损失费

第三章 六西格玛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大过程。

3.1六西格玛项目选择

1.格玛项目之有职责明确的团队通过运用六西格玛方法(DMAIC&DFSS),在规定时间内,寻找最佳方案并实现预定目标的特定过程。

2.六西格玛项目的选择原则:

(1)有意义、有价值meaningful,体现在以下方面:

六西格玛项目要支持顾客满意的改善;六西格玛项目要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六西格玛项目目标要有挑战性;六西格玛项目要强调过程的改进;六西格玛项目要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2)可管理manageable即:六西格玛项目与解决的问题应该清晰且可测量;六西格玛项目的外围应清晰可控;六西格玛项目应得到管理层的支持和批准。

3.六西格玛项目选择流程

项目选择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1.      确定项目的大方向-项目的Y

2.      将Y分解为若干y,并确定本项目针对哪个方面进行改进

3.      针对选定的需要改进的y,明确顾客关注的关键质量特性ctitical to quality

4.      根据CTQ确定项目课题-具体的项目名称。

一、项目的大方向Y,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根据卓越绩效评价中发现的改进机会,确定项目的方向

根据公司或部门的平衡计分卡中的指标弱项确定项目的改进方向

通过竞争对比或水平对比,找到存在的突出差距

根据对内外部顾客的声音的分析,确定主要的改进方向。

以下八个要点导入六西格玛项目,成功的把握将会增大:

战略实施的关键点;目标展开的问题点;顾客关注或投诉的热点;统计数据的异常点;部门间的矛盾点;长期困扰企业的难点;财务效益的增长点;与竞争对手比较的薄弱点。

二、将Y进行分解

根据范围及响度的不同,一般y需跨部解决的,则可定义为黑带(BB)项目;在部门内或一定可控范围内可以解决的,往往可以作为绿带(GB)项目;对于范围可控,难度较小的不需要高级统计工具来分析解决的项目,可以定义为一般项目,通过QCC或改进小组等方式实现。

三、明确对应y的关键特性

四、优选和确定项目课题

在确定项目课题时需要考虑一下问题:

1.项目:可采用帕累托优先级指数(pareto priority index,PPI)

PPI=项目节约的费用*项目成功的概率/【项目需投入的成本*项目完成时间(年)】

2.项目: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将顾客的CTQ确定为改善项目;二是通过矩阵图,找出顾客CTQ的相关流程,确定一个或几个流程的改善为改进项目。

3.完整的问题陈述

4.确定项目课题名称

5.描述项目目标,做到SMART:Specific \measurable\attainable\relvbant\time bound 具体的、可测的、可行的、相关的、有时间限制的。

SMART 原则是对六西格玛项目进行评估的重要方法。

3.1.3六西格玛项目选择需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选择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

(1)    项目欲解决的问题与企业发展重点或关键顾客需求等没有联系,因此体现不出项目价值。

(2)    项目改进内容不是针对顾客的CTQ,项目实施后看不到对Y的改善

(3)    没有针对Y进行分析,分解,直接将Y作为改进项目,造成因素太多,项目太大,抓不住重点

(4)    欲解决的问题原因已经明确,避免比葫芦画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5)    项目衡量指标不明确或项目目标没有挑战性

(6)    项目难度太大,超出项目团队的能力或授权

(7)    项目改进空间太小,预期收益太低,企业得不到适当的回报

3.2 六西格玛项目立项表和计划

1.项目立项表概述

项目立项表是正式批准项目的文体,该文件授权六西格玛项目组长(黑带或绿带)在项目活动中动用组织的资源。项目立项表包括以下要素:

项目名称;项目背景及选择理由;问题/机会陈述;目标陈述;项目团队组成级职责分工;项目设计的过程和职能范围、约束和假定;项目利益相关方及其影响;总体里程碑进度表;倡导者的批准和授权。

2.项目计划表概述

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团队成员可以参照以下步骤完成:

(1)任务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2)估算任务时间并确定任务之间的关系。

三点法:E=(O+4M+P)/6   E-时间估算结果;O-乐观估计时间;M-正常估计时间;P-悲观估计时间

(3)编制项目工作计划:采用甘特图(gantt chart)等方法吧计划加以细化。

3.2.2项目规划工具

常用的两种:甘特图、网络计划技术(即通常所称的网络图、箭条图或矢线图)

1.      甘特图:显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任务之间的关系。是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经典的计划制定工具。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易懂、作图简单等优点。

缺点:不能在图上清晰和严密地显示各项任务之间相互关联、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依存关系,在时间上的先行和后续的衔接关系。还包括:难以给出极详细的计划;在计划阶段不便于反复推敲与思考;进入实施阶段后的情况变化与计划变更难以处理;不能获得有关某项作业迟滞对整个计划影响的正确信息;设计规模稍大即难以掌握计划全貌;难以判断进度上的重点。

2.      网络计划技术

使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项目安排包括四个基本的阶段:规划、日程安排、改进和监控。

规划阶段需要应用WBS树图将项目分解为具体的可执行、可工作的任务或活动

项目安排阶段需要构造出标有每个活动的起止时间以及其他活动之间关系的时间图。

改进阶段需要着手对关键路线、关键活动进行改进。

监控阶段需要使用网络图来进行周期性的评估和控制。

网络计划技术可用于:

辅助项目规划和监控;确定在预定日期前完工的可能性;识别项目实施中最可能出现瓶颈的环节;估计项目需求或日程安排的变化对项目的影响;估计偏离日程安排对项目的影响;估计调走部分资源火增加资源对项目的影响。

3.2.3项目文档

通常会包含以下内容:

(1)    项目立项表及其更新(2)WBS、项目计划及其更新(3)不良质量成本预算报告

(4)    项目收益预测与资源需求预算(5)团队规则(6)会议纪要、电子邮件及学习笔记等(7)项目状态分析资料、报告及演讲材料(8)项目效果测评(包括成本-收益分析)和确认(9)行之有效的措施标准化(程序、图纸等的更改)(10)项目总结报告(包括经营教训)、成果发布和分享材料。

3.3六西格玛项目团队建设

3.3.1团队的组件和建设

1.团队组成要素:使命、基础、目标、角色、职责、主要里程碑、授权

2.选择团队成员

六西格玛团队通常以下人员组成:

(1)    团队领导/组长-黑带或绿带担任(2)核心成员-绿带担任(3)扩展成员-(4)业务负责人(5)倡导者(6)项目指导人或教练(一般由资深黑带火咨询顾问担任)

3.3.2团队发展阶段

阶段1:形成期

阶段2:震荡期。在此期间,团队成员对团队任务的真实情况已完全理解,但团队成员仍首先作为个体来思考。每个人在项目中的工作方法存在分歧,甚至对项目的总体目标也可能存在分歧。

阶段3:规范期,在此阶段,团队成员已从关心个人问题转变为关注实现团队目标,个人已融入团队中。团队成员开始就各种问题达成一致,并愿意为了团队而协商和消除分歧,因而在这个阶段团队有了更多的协商和对话。

阶段4:执行期:在此阶段,团队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并能够群体解决问题。

3.3.3 团队动力与绩效

1.建立团队的技巧:一个跨部门的团队通常由4-7名核心成员及其他必要的扩展成员组成。

出了专业知识及背景外还要考虑的因素:具有团队精神、团队工作的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揭露潜在的问题。

团队建设的步骤如下:

(1)    仔细分析任务,确定所需的额技能组合和工作风格,以形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组合

(2)    向每一位团队成员讲述团队的愿景、目标以及对个人的任务要求。

(3)    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以及必要的处理工具

(4)    共同建立团队规则,包括团队的例会制度、问题的沟通解决机制、编制项目立项表等。

(5)    监控进度、保证团队凝聚力、并不断向目标迈进。

(6)    注意团队工作中的成绩,并给予预祝。

2.      指导团队的技巧:(1)团队激励TARGET

T(truth,事实)、A(accountable,负责)R(respect,尊重)、G(growth,成长)E(empowered,授权)T(trust,信任)

六西格玛团队的共同特征:

跨职能团队、挑战性绩效、有意义的目标、清楚的方法、开放的沟通、公正的回报。

(2)    团队培训:培训是六西格玛项目推行的核心,重点对象是团队成员,特别是绿带。团队培训任务一般由资深黑带和黑带担任。

3.      团队绩效评估

3.3.4团队工具

1.头脑风暴法

第一阶段:关注的是小组创造出的点子的数量

第二阶段:需要审视这些点子、删除与实现目标无关的点子

第三阶段:筛选下来的点子做进一步的审视,并按照小组的意见,对它们进行优先排序

头脑风暴会议过程如下:

(1)    头脑风暴的主题为小组接受,并用清晰的语句,以小组成员都能看到的方式写出来

(2)    组织者向小组成员征求想法。

(3)    成员写下每个想法,不讨论、分析或批评

(4)    这个过程延续到没有新的想法出现。

2、名义组技术(nominal group technique):处理头脑风暴所产生的想法的一般方法。

步骤如下:

(1)    对想法列表进行整理,并简化/合并,使想法列表完整、清晰,且不重复。

(2)    请每个参加者为各个想法进行等级评价(例如,1表示最好,8表示最坏)

(3)    在每项旁边记录全部参加者评出的等级。

(4)    对每项等级评分求和。那些总分最低的项目即团队认为最佳选择。

1.      多重投票法

是团队成员将他们的想法统一起来的另一种方法。

首先,将团队成员的所有想法列表。

然后、要求他们投票选出他们认为最适宜的想法,通常允许每人偷得票数是总数的一半左右。

保留票较多的。,投票过程重复进行,直到达到预期的项目数量。

4、力场分析

是库尔特、莱文提出的一种方法。

第一步:把影响六西格玛实施的所有因素尽可能全面罗列出来。如管理层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员工的认知程度、企业的战略、管理现状等。

第二步:对已列出的因素一一进行分析、判断其对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过程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

第三步: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力量”大小进行估计,了解动力与阻力的力量对比。

3.4六西格玛项目监控与促进变革

1.项目监控的目的:是在预算内按时完成任务。

里程碑milestone

2.      项目监控工具和方法

(1)    项目柔性分析(2)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2)    建立阶段或里程碑汇报制度

3.4.2促进变革

1.变革管理:项目管理中的沟通与变革管是关系到项目成败的关键之一。核心:沟通

2.项目成功的障碍

敌意/冲突-对新事物的敌意

退却:知难而退,害怕承担责任

各自为敌-意见不一致,各行其是

不适当、不完整的运用-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宿命论-没信心,“这不可能成功”

路径依赖-对现有规则的过分遵从或强调

3、谈判与解决冲突的技巧

4、激励技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尊重、成就或自我实现

五个新的激励因素:

目的、积极主动、分享收获、个人发展、专业上的认可。

5、沟通

什么时候沟通?什么地点沟通?以什么方式沟通?

为了确保高效和交互式的沟通,项目负责人必须:

以身作则,做一个良好的沟通模范

肯定员工中优秀的沟通技巧

建立团队的沟通制度

不断进行培训和训练,提高沟通技巧。

提供面对面、电子的以及其他形式的沟通途径,鼓励频繁的、坦诚的沟通。

提供充分的非正式交流机会,培养合作关系。

3.5六西格玛项目管理与策划工具

3.5.1亲和图(affinity diamgrams)

是由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于1970年前后研究并加以推广的一种质量方法。又称为KJ法。

所谓亲和图,就是针对某一问题,充分收集各种经验、知识、想法和意见等语言、文字资料,通过图表进行汇总,并按其相互间的亲和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使问题得以明确,统一认识和协调工作,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亲和图的主要用途:

(1)    归纳思想、认识事物

(2)    打破现状和可能的束缚

(3)    参谋筹划

(4)    贯彻方针

3.5.2关联图(interrelationship graphs)

也称关系图。

主要用于:(1)界定六西格玛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3)    原因分析:因素之间相互缠绕,或者一个因素同时影响两个及两个以上问题

(4)    确定关键影响因素

(5)    拟定制造过程中预防不良品的措施

(6)    提出解决市场问题的措施

(7)    改进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

步骤如下:

(1)    确认问题的存在,用图形圈起来

(2)    小组成员自由地提出导致存在问题的有关因素

(3)    用明确的语言标示出问题和因素的名称,用图形圈起来

(4)    确定问题和各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5)    根据图形进行分析讨论,检查有无不够确切或遗漏之处,复核和认可上述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6)    将重要问题或重要因素用双线或粗线醒目地标示出来,并确定从何处入手解决问题。

3.5.3树图tree diagram

又称系统图。按照“主题-主要类别-组成要素-子要素”顺序,

树图有以下几种类型及用途

(1)“目标-手段”类别的树图

(2)“问题-原因”类别的树图,自左而右展开的较多,实际上因果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组织结构图。自上而下的展开形式

(4)项目管理中的任务分解WBS

步骤如下:

简明扼要地讲述清楚要研究的主题

确定该主要的主要类别,即主要的层次。(这是可以利用亲和图中的主卡片,也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

构造树图

针对这个主要类别确定其组成要素和子要素,并依次画出。

评审画出的树图,确保无论在顺序上或逻辑上均没有差错和空当。

3.5.4矩阵图matrix diagrams:就是从问题的各种关系中找出成对要素,并按数学上矩阵的形式,把问题与其有对应关系的各个因素按行和列排成图,并在其交点处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中确定关键点的方法。

矩阵图,尤其是因果矩阵,在六西格玛实施中得到大量应用。

一般矩阵图用于六西格玛项目现在过程中,

矩阵图法还可用于:

(1)    设定系统产品开发或改进的着眼点

(2)    产品的质量展开以及其他展开,被广泛应用于质量功能展开

(3)    系统核实产品的质量与各项操作和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便于全面地对工作质量进行管理

(4)    发行制造过程中产生不良品的原因

(5)    了解市场与产品的关联性分析,制定市场产品发展战略

(6)    明确一系列项目与相关技术之间的关系

(7)    探讨现有材料、元器件、技术的应用新领域。

3.5.5优先矩阵图

(prioritization matrices)是树图和矩阵图。

步骤:(1)建立一个矩阵图,将树图的末端项目列为评价项目,并作为行和列的表头标题,然后比较相互之间的重要性,计算每一项目的权重得分。

(2)对评价项目给出权重后,对所有可能的选择对照每一项目进行评分。

(3)最终的矩阵是将要做比较的各个选择放在左边的表头上,评价项目放在顶部表头。

优先矩阵能够增加决策的客观性。

3.5.6过程决策程序图(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s)\PDPC法。

1976年由日本学者提出,是运筹学中的一种方法。

所谓PDPC法,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某个目的,在制定行动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时,预测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并相应地提出多种应变计划的一种方法。

特征:

(1)    从全局、整体掌握系统的状态,因而可作全局性判断;

(2)    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掌握系统的进展情况;

(3)    密切注意系统进程的动向,掌握系统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

(4)    情报及时,计划措施可被不断补充、修订。

步骤:

(1)    召集有关人员讨论所要解决的课题;

(2)    从自由讨论中提出达到理想状态的手段、措施。

(3)    对提出的措施,列举出预测的结果及遇到困难时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案

(4)    将各研究措施案紧迫程度、所需工时、实施的可能性及难易程度予以分类

(5)    决定各项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并用箭条将理想状态方向连接起来

(6)    落实实施负责人及实施期限

(7)    不断修订PDPC图。

3.5.7网络图

通过网络图,能找出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和非关键因素,从而进行统筹协调,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与效益。

网络图是一张有向无环图,显示了所有活动的先后关系,也就是任务被完成的先后顺序。

节点表示事件(1,2,3…),箭头表示活动(A,B,C)、箭头边上的权值表示活动持续的时间(如5,6,9)

在网络图中,路径最长(权重数值之和最大,图中用粗线表示)的路径称为关键路径。

它的长度代表完成整个工期的最短时间,称为总工期。

关键路线又称为主要矛盾线。,其周期决定了整个作业进度的周期。

虚箭头代表一个虚活动。完成虚活动不需要时间,仅用来表示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

所有活动都指向的那个节点标志着项目的最后完成,称为网络图的交汇点。

构造网络图应遵循下列规则:

(1)    网络图中每个活动都由一个箭头表示,且只有一个箭头。一个活动在网络图中不能出现两次,但是,一个活动可以分解为多个部分。

(2)    不能有两个活动从同一个事件指向同样的另一个事件。正确的作法是引入虚事件和虚活动。

(3)    为了保证网络图中事件和活动的先后关系正确,每添加一个活动时都应先回答下列问题:

该活动开始前必须完成哪些活动?

哪些活动是该活动的直接后继活动?

哪些活动必须和该活动同时发生?

最早结束时间:是指改时间的所有先驱活动及早完成的情况下,出现该时间的最早时间。

最晚结束时间:是在不影响整个项目完工时间的情况下,出现该事件的最晚时间。

延迟时间:是事件的最晚结束时间和最早结束时间的差值。

3.6六西格玛项目总结与成果评审

六西格玛项目而言,收尾主要包括六西格玛项目总结、项目成果评审与分享。是PDCA的A阶段。

3.6.1六西格玛项目总结

1.总结报告的编写:

(1)    前言

(2)    界定

(3)    测量

(4)    分析

(5)    改进

(6)    控制

(7)    经验教训、遗留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4.      项目总结报告的审核:项目总结报告应请业务负责人、财务主管、资深黑带和倡导者审核。

5.      项目移交:项目文档的最终归档。

3.6.2六西格玛项目成果评审与分享

1.成果发布、评审与分享

根据六西格玛推进情况,定期举行六西格玛项目成果发布、评审与分享会,参加者包括:评审人员、项目团队成员以及各相关过程、部门的人员

项目评审一般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项目选择的合理性

选项是否有意义和有价值

项目目标是否具有挑战性和符合SMART 原则,是否达成目标

(2)    应用六西格玛理念方法和统计技能

是否正确运用六西格玛思路、方法解决问题

是否正确、合理运用统计工具盒技能推进问题的解决

发布资料是否完整和具有较高的质量

(3)    项目收益

项目收益计算是否合理、正确、是否为公司取得客观的项目收益或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效果

(4)    项目范围和推广应用前景

在项目涉及的范围方面,团队成员是否与项目本身所涉及的职能部门一致,并承担适宜的项目工作,是否体现跨职能合作

项目是否有推广应用价值

(5)    发布人的思维、表达、沟通、组织协调、回答问题等软弱性技能表现

表达是否清晰;时间掌握是否恰当;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团队负责人是否具备组织、领导项目的能力。

2.成果激励

(1)物质奖励:奖金、奖品、晋升与调薪

(2)精神激励:

让项目黑带或绿带有机会登台发布成果,可邀其亲属、朋友参加

高层领导签署表彰令,亲自参与成果发布会、成果表彰仪式或宴会、授予奖章或奖牌

将项目报告及团队成员照片刊登在公司的新闻媒介上

完成六西格玛管理培训也是一种成果,因此可给完成课程的人员授予证书、徽章等。

3.      黑带与绿带认证

黑带与绿带也是一种激励,一种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激励。

第四章 界定

项目立项表(projiect charer)

4.1.1确认顾客关键要求

1.识别顾客:识别关键顾客。组织的顾客有以下部分构成:

当前满意的顾客、当前不满意的顾客、失去的顾客、竞争对手的顾客、未来的潜在的顾客

2.确定顾客关键要求

常用的顾客调查的方法有:

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调查、顾客访问、从顾客投诉系统获得信息;市场调查等、顾客计分卡;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

4.1.2过程的SIPOC分析

1.SIPOC 图的 构成

SIPOC图,也称高端程序图,名字来自于供方、输入、过程、输出和顾客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

供方(supplier):提供输入的组织和个人,在六西格玛项目管理中,专指向过程提供关键信息、材料或其他资源的个人或组织,供方可以是内部的或外部的。

输入(input):供方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包括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

过程(process):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过程是是输入发生改变的一组步骤,理论上,这个过程将增加输入的价值。

输出output:过程的结果

顾客customer:接受输出的人、组织或过程。

3.      SIPOC图绘制步骤:

4.      SIPOC图表的检查

4.1.3关键过程输出变量的确定-排列图法

排列图是建立在帕累托(Pareto)原则之上。即80%的结果源于20%的原因。

收集数据、将各项缺陷的聘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横坐标为各种缺陷项、左侧纵坐标为缺陷发生频数、右侧纵坐标为比例。

4.1.4项目利益相关方分析

相关方stakeholder通常包括顾客、股东、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社区等,在组织内部,过程的相关方还包括管理者和员工等。

项目利益相关方就是与项目有着密切关系和相互关联的部门或人员,通常包括:

被项目结果所影响的部门或人;影响项目结果的部门或人;有决定权的人;提供资源的部门或人;为项目提供数据/信息的部门或人。瑞斯和斯特朗以及贝克哈德和哈里斯都提出了识别项目项目利益相关方并制定项目沟通和影响策略的方法。×表示当前的承诺水平○表示需要达到的承诺水平。

4.2确定项目特性CTQ的树图展开

构建CTQ树图的步骤如下:

识别顾客、识别顾客需求、识别第一层顾客的要求、逐层细化到适当的层次、确认这些要求,以确保CTQ树图反映顾客要求。

4.2.2建立测量指标

1.选出要测量什么

2.用CTQ树图来确认测量

3.测量指标的细化及测量评估

4.3编制和完善项目立项表

一个完备的项目立项表主要包括项目背景、改进机会、项目目标、项目范围、项目机会和团队构成等几个部分组成。

4.3.1项目背景

在阐述项目背景或业务经营情况时,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本企业或经营战略所关注的问题?为了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当前遇到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果业务流程或经营情况不改变的话,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企业的经营损失是什么?

4.3.2问题/机会和目标的陈述

主要是阐明:本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项目的目的是什么?团队的使命是什么?预期达到怎样的目标?

1.      问题/机会的陈述

(1)    问题陈述准则:具体的、客观的、可测量的、可控的

(2)    问题陈述注意事项:

陈述观点时,不应包含造成缺陷的原因

不应提出一个改进方案

陈述问题时,不应对相关责任人员加以指责

不要将几个问题集中在一个问题的陈述中,不同的问题应当由不同的项目来解决。

2.      目标陈述:项目的目标陈述与问题的陈述应当对应。

3.      目标的度量

项目目标的度量可分为:缺陷率、周期时间、费用成本三种类型,通常采用的度量指标又有以下几种:

西格玛水平、周期时间、Cp,Cpk,Pp,Ppk、DPMO百万机会缺陷数、RTY流通合格率、COPQ劣质成本

第五章测量

5.4.7测量仪器的校准和检定

单独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称为测量仪器,又称计量器具。

1.      量值的溯源、校准和检定

量值的溯源是指通过一条对不确定度有明确规定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事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也称其为量值溯源性。

实现量值溯源最主要的技术手段就是校准和检定。

测量仪器的校准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其测量标准所复现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校准的主要含义为: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参考测量标准给包括实物量具在内的测量仪器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以及将测量仪器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比较链或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上。

测量仪器检定是指查明或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识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具有法制性,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测量仪器。

检定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

强制检定:是指由政府性质主管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某些测量仪器实行的定点定期检定。

非强制检定:是指由使用单位自己或委托具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强制检定以外的其他测量仪器依法进行的一种定期检定。

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均属于法制检定。

2.      测量仪器的计量学特性

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是指其影响测量结果的一些明显特征,其中包括测量范围、偏倚、重复性、稳定性、分辨力、鉴别力和示值误差等。

(1)    标称范围、量程和测量范围。

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能得到的示值范围,称为标称范围。

标称范围一般用上限和下限说明。。如果下限为零时,标称范围一般只用其上限(及最大值)来表示。

测量范围,也称工作范围,是指测量仪器的误差处于规定的极限范围内的被测量的示值范围。

示值范围是指测量仪器标尺或显示装置所能指示的范围,可用在标尺或显示器上的单位表示。

标称范围是对测量仪器而言的,通常用被测量的单位表示;

测量范围是指能保证规定的准确度、使误差处于规定极限内的量值范围;

量程则是指标称范围上、下限之差的绝对值。

(2)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

额定操作条件:是指测量仪器的正常工作条件,也就使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处于给定极限内的使用条件。

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不受损也不降低,其后仍可以在额定条件下运行所能承受的极端条件,称为极限条件。

参考条件是指测量仪器在性能试验或进行检定、校准、对比时的使用条件,即标准工作条件。这些条件一般应对作用于测量仪器的影响量的参考值或参考范围 作出明确规定,以真正反映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和保证测量结果的可比性。

参考条件的要求是最严的,额定操作条件较宽,而极限条件的范围和额定值为最大。

(3)    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

示值:是由测量仪器所指示的被测量值。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是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的输入量的真值之差。,它是测量仪器最主要的计量特性之一,反映了测量仪器准确度的大小。

示值误差=示值-实际值

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标称值-实际值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通常称为测量仪器的误差,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以用相对误差表示。确定测量仪器示值误差的大小,是为了判定测量仪器是否合格,并获得其示值的修正值。

      对给定的测量仪器,由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称为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有时也称为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限,简写为mpe.

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均是对测量仪器本身而言的:

最大允许误差是指技术规范(如标准、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所规定的允许的误差极限值,它是一个判定测量仪器合格与否的规定的要求;而示值误差则是指测量仪器某一示值的误差的实际大小,它通过检定、校准所得到的一个或一组值,用以评价测量仪器是否满足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从而判断其是否合格,或者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修正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5.5过程能力分析

5.5.1过程统计控制状态

任何一个过程都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人们无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随机因素(random cause),也称偶然因素。随机因素存在于任何过程中是一种正常现象,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随机因素为固有因素或通常因素(commom cause).因此,我们称仅有随机因素的过程为正常的过程。

另一种相对稳定的因素作用于过程,制约着过程的输出结果,这类相对稳定的因素称之为系统因素(assignable cause).

一旦系统因素发生变异,过程输出结果的规律将遭到破坏,从而过程失控,因此,这类因素又称为异常因素(special cause).

  统计控制状态(statistically in control)是指所观察到得输出结果的波动可归因于只有随机因素影响的状态,而这种随机因素影响的结果通常表现为犹如来自同一总体的简单随机样本一样。

受控过程(process in control)或稳定过程(stable process)是指其每一质量特性值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过程。

5.5.2过程能了和过程绩效

过程能力分析在DMAIC项目中十分重要,它是评价过程基线及改进方向和目标的重要工具。因此,过程能力分析时,必须明确如下要素:

(1)    过程输出特性

(2)    对过程输出特性的要求。

(3)    抽样方案、

(4)    过程是否稳定或具有可预测的分布。

过程短期波动(inherent process variation),也称样本内的波动,是仅由短期内随机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过程波动。

第六章        分析

两类不同的分析方法可用于研究问题的真正原因:

(1)    探索性数据分析

(2)    过程分析

分析的三个阶段:

(1)    推测

(2)    提出关于原因的假设

(3)    证实或排除原因

6.1.1探索性数据分析

1.数据分析的第一阶段:推测

重要分析工具:多变异图的分析。

(1)    数据分析原则:

明确要深入了解的方向、不断提出假设、注意关于事件发生的频率、影响程度以及与问题缺陷症状相关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有用的逻辑问题,帮助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这些缺陷属于同一类吗?

这些问题是否在某处更容易出现呢?

是否在某个时间断内这些缺陷是非常普遍的?

当缺陷出现或数据发生波动时,是否有其他事物或者变量也发生波动?

(2)    初步数据分析

1.      排列图

2.      趋势图

3.      直方图(频率图)

(3)多变异图multi-vari chart

这些图应该在方差分析等定量的数值分析之前做。

MINITAB: STAT-Quality tools- multi-vari chart 入口,可以绘出多变异图。

2.数据分析第二阶段:提出关于原因的假设

(1)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的秘诀

(2)发现问题潜在原因的秘诀:最常用的两大工具是因果图和关系图。

3.数据分析的第三阶段:证实或排除原因

三种途径:因果逻辑分析、统计假设检验和试验验证

散点图显示出的很强的正相关并不能百分百地保证X的增加一定会引起Y的增加,但确实表面它们以某种方式互相关联并且不是完全随机地同时发生的。

试验验证要做到:明确改变的内容和方法、清楚改变的目的、现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仔细考虑潜在的副作用并制定应对措施。

6.1.2过程分析

过程影射图(process mapping)

过程分析也分为三个阶段:推测阶段、提出关于原因的假设阶段、证实或排除原因阶段

1.      过程分析的第一阶段:推测

绘制详细流程图、跨职能流程图

证实流程图

2.      过程分析的第二阶段:提出关于原因的假设

本阶段中可以细分为两层。

第一层分析:识别过程中明显存在的问题

脱节、瓶颈、冗余、返工循环、决定点/检查点

第二层分析:量化增值分析

1)      顾客增值步骤(customer value added)

对顾客而言,增加价值的三个标准:

顾客关心的,顾客承认它的价值并愿意付钱给我们。

改进提供的服务和提高了产品质量。

顾客希望一次做对。

顾客增值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三项标准。

2)运行增值(或过程增值)(operational value added)

3)不增值(non-value added),属于这种类型的活动包括返工、延迟、检查、回顾、安装和准备、传输、内部报告和内部调整等。

过程的步骤分成三种与时间相关的类型,这就是时间分析法。

过程的时间有两个部分组成:

工作时间:实际花费的用于生产产品或向顾客提供服务的时间。

等待时间:或称排队时间、堆栈时间。产品或服务为等待某些事情发生而花费的时间。

3.      过程分析的第三阶段:证实或排除原因

(1)    证实过程原因的提示

使用因果关系的逻辑,就像对待数据分析一样。

如果你还没有这样做,绘制一张详细的过程流程图来看是否在过程步骤中存在重要的区别。

定点测试中的“试验”是另一种验证过程的缺陷是否确实带来影响的好方法。

(2)    高级分析工具

利用排列图进一步挖掘关键事实、利用流程图查明特殊原因,并且通过团队深入讨论关于如何能使过程真正走势良好,这仅仅是开始。

还有更有效的工具来测试变量X和输出Y之间的关系。团队应考虑下列问题:

测试几批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区别

关于问题的原因要提出一个有效的假设

证实或者否定关于原因的各种假设。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六西格玛团队可以利用下面系列的统计推断来检验假设,包括:

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ANOVA)、多元分析

第七章     改进.

1.      改进阶段的目标是形成针对根本原因的最佳解决方案,并且验证这些方案是有效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完成以下方面的工作:

(1)    产生解决方案。SSD(smart simple design)即:

流程的步骤比较简化,以最少量的步骤产生要求的输出;

尽可能地使用标准化的过程方法(表格、文件、软件)

流程中传递或转换比较少,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传递比较少;

没有不增值的环节或步骤,没有周期或成本的浪费产生。

(2)    评价解决方案:是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

(3)    完成改进方案的风险评估:最常用的是FMEA.

(4)    改进方案有效性验证。量化结果包括:通过对样本的测量和统计分析得到的改进方案实施效果的数据以及做出推断的置信度;改进后缺陷率降低的情况或者改进后过程能力的评估数据等。

最主要的手段和工具就是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

7.1试验设计基础

1.因子:可控因子和非可控因子。

我们关心的输出变量,称为“响应变量”(Response)或“指标”。

将影响响应变量的那些变量称为“因子(factor),它们是输入变量。这些变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能只取离散值。

非可控因子称为“噪声因子“noise factor.

2.      水平及处理

为了研究因子对响应的影响,需要用到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取值,这些取值称为因子的水平level或setting 设置。

各因子皆选定了各自的水平后,其组合被称为处理treatment

一个处理的含义:按照设定的因子的水平组合,我们就能进行一次试验,可以获得一次响应变量的观测值,因此处理也可以称为一次“试验”rail 或experimental run,也简称一次“运行”run.

3、试验单元与试验环境

指对象、材料或制品等载体,处理(即试验)应用其上的最小单位称之为试验单元。

以已知或未知的方式影响试验结果的周围条件,称之为试验环境(experiment environment)

4.模型与误差

试验设计中建立的数学模型是:Y=f(X1,X2,…..XK)+ε

Ε除了包含有非可控因子所造成的“试验误差”experimental error,还可能包含“失拟误差”lack of fit.

失拟误差是指我们所采用的模型函数f与真实函数间的差异。

试验误差本身包含了测量误差。在试验前,首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满足最低要求后,试验才能开始进行。

5.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因子A的主效应main effect=A处于高水平时Y的平均值-A处于低水平时Y的平均值

两因子间有交互作用为:如果因子A的效应依赖于因子B所处的水平,则称A与B之间有交互作用。

AB交互效应=(B处于高水平时A的效应-B处于低水平时A的效应)/2

BA交互效应=(A处于高水平时B的效应-A处于低水平时B的效应)/2

AB交互效应=【(A高B高+A低B低)-(A高B低+A低B高)】/2

Orthogonal array 正交表:有两个特点

(1)            任一列正负号出现次数各占一半,即在试验中,每个因子取低水平、高水平次数相同。

(2)            任两列中,++,+-,-+,--四种搭配出现的次数都是相等的。

2、茎叶图确定中位数

5  3  |1|
3  6  8  |2|  4  5
4  7  9  |3|  2 5 6  7  8
       1  |4|  5  7

A的主效应(main effect)=A处于高水平Y的平均值-A处于低水平时Y的平均值

如果因子A的效应依赖于因子B所处的水平,则称A与B之间有交互作用(interaction)

AB交互效应=(B处于高水平时A的效应-B处于低水平时A的效应)/2

变形公式:

AB交互效应=【(A高B高+A低B低)-(A高B低+A低B高)】/2

正交表(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特点:(1)任一列中正负号出现次数各占一半,即在试验中,每个因子去低水平、高水平次数相同。

(2)任两列中,++,+-,-+,--四种搭配出现的次数都是相等的。

正交试验设计法(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试验设计3个基本原则:重复试验(replication)、随机化(randomization)、区组化(blocking)

能分区组者则分区组,不能分区组者则随机化(black what you can and randomize what you cannot)

单因子变化法或称 一次一因子法(one factor at one time)

全部因子全部水平的全部搭配都进行至少一次试验的安排方法称为全因子试验法(full factorial design)

中心值M=(low+high)/2

半间距D=(high-low)/2

代码值=(真实值-M)/D

第八章

1、控制阶段的三要素:

(1)过程改进成果的文件化

(2)建立过程控制计划

(3)持续的过程测量。

8.1.1过程改进成果的文件化

1.明确纪律2.改进过程文件化

8.1.2建立过程控制计划

包括:1.正确的过程图2.行动警报3.紧急事件抢险4.持续改进的计划

8.1.3实施持续的过程测量和控制

1.完善过程的SIPOC图2.对过程关键变量进行控制3.关注关键输入测量

8.2常规控制图

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是休哈特在1924年5月16日提出的P控制图。

道奇与罗米格提出了抽样检验理论和抽样检验表

两种变异:随机变异(由“偶然原因”又称“一般原因”造成。

可查明原因又称特殊原因或系统性原因俗称“异常原因”

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就是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的科学界限。

只有偶然因素没有异常因素的状态,称为统计控制状态。State in statistical control  简称“稳态”。

第I 类错误:亦称为虚发警报的错误。

第II类错误:亦称为漏发警报的错误。

UCL=U+3δ;CL=U;LCL=U-3δ

异常波动的判断

模式一:点出界就判异.落在一侧控制限外的概率(1-99.73%)/2=0.135%

模式二:链长≥9,判异。在控制图中心线同一侧连续出现的点称为链。概率为:2*0.59=0.3906%

模式三: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的概率为:(2/6!)*0.99736=0.2733%第一类错误的概率:0.2733%

模式四:连续14点中相邻点交替上下。又称为“鸡蛋计时器效应”。虚发警报的概率为0.004

模式五: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的概率:0.3048%

模式六: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的概率:0.5331%

模式七: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的概率为:0.326%

模式八: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再C区内的概率为:0.0103%

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条件是:

点子在中心线周围随机散布;

点子在控制限内

无链、趋势和其他模式

过程稳定,可预测。

在下列情况下,可认为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出现可查明原因;点子超出控制限,出现链、趋势、循环等

分析用控制图阶段主要做到:

6.      调整过程、以便使过程受控

7.      使过程能力指数Cp或Cpk能达到顾客要求。一般要求Cpk≥1.33.

计量控制图有四对:

(1)  均值-极差图:精度尚可,使用方便,n=2~6

(2)    均值-标准差图:精度最高,计算量大,n≥2

(3)    中位数-极差图:精度较差,计算量小,n=2~6

(4)    单值-移动极差图(I-MR图):n=1.

合理子组原则是休哈特提出的控制图基础理论之一。组内波动由偶然原因引起。组间波动主要是由异常原因引起。

先分析R图,然后分析均值图。

计数控制图

4.  计件控制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p图):样本大小一般较大,可不相等。

5.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np图):样本大小相等。

计点控制图:

2.  单位缺陷控制图(u图):样本大小可不相等。

3.      缺陷数控制图(c图):样本大小要相等。

累积和:逐次抽取的容量为n的样本中检出的不合格品数或缺陷数对其目标值T 的偏差之和。

通常要求k>T,再定义一个参数h,称为“决策区间“。如果途中任意一点与最后一点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h,则判断过程已经发生异常。

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控制图EWMA

0.05≤λ≤0.25,常取0.08、0.10、0.15、0.2.

预控制最初是由杜兰。沙宁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第一步:设定条件,第二步:使用

两次测量之间的分钟数=两次过程调整之间的小时数*10

第九章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1996年詹姆斯。沃迈克和丹尼尔.琼斯所著的《精益思想》一书问世,称为精益思想的里程碑。

六西格玛的出发点是减少变异。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

5.  以消除浪费为核心的思想

6.  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精益思想的五项基本原则

5.  正确地确定价值2.识别价值流3.流动4.拉动5.尽善尽美

使价值流流动起来,必须具备必要的环境条件:

过失、废品和返工都造成过程的中断、回流。

环境、设备的完好性是流动的保证。3P(production\preparation\process),5S,全面性生产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是价值流动的前提条件。

系统地进行流程设计和能力规划、避免瓶颈造成的阻塞。

看板拉动式生产

看板:是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生产活动进行控制的信息系统。

使用看板所遵循的基本规则是:

1.      不向后一道工序传送次品

2.      在必要的时间由后一道工序来领取必要数量的零部件

3.      前道工序只按后一道工序的取货量进行生产。

4.      进行均衡生产,各工序均匀地领取零部件

5.      根据看板进行微小的调整

6.      要使生产工序稳定化、合理化、不断减少看板数量。

看板张数=每班最大产量*(生产间隔期+生产提前期+回收提前期+安全库存)/单位容器容量

均衡化生产:要求的是生产数量的均衡和产品种类的均衡,即总装配线向各前工序领取零部件,要均匀地领取各种零部件,实行混流生产。

设备的快速调整SMED法。

设备的快速换型调整所带来的效果如下:

1.      减少每次生产的批量,降低库存

2.      缩短生产周期

3.      减少此品

4.      增强作业人员责任心

5.      增强生产系统柔性

设备的合理布置和生产工序的合理设计是实现小批量频繁运输和单件生产单件传送的另一个重要基础。

U型单元、多技能作业员

所谓标准化作业是指把生产过程中的各要素(人、机、料、法、环、测)进行最佳组合。按“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制定出相适应的作业标准。

工人操作时所遵循的作业标准顺序,称作“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这是标准化作业的第一个目标。

标准作业由下面的程序确定:

1.      确定生产节拍

2.      确定一个单位产品的完成时间

3.      确定标准作业顺序

4.      确定在制品的标准持有量

5.      编制标准作业组合表

标准化作业是实现均衡化生产和单件生产、单件传送的又一重要前提。

标准周期时间=每班的工作时间/每班的必要产量

标准周期时间是指各生产单元内(或生产线上),生产一个单位的制成品所需要的时间,也称为生产线的节拍。

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增加:安全、节约 7S

目视化管理的内容与形式是:

1.      生产/工作任务和完成情况要公开化和图表化。

2.      与现场/办公室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时间标准要公之于众。

3.      以清晰、标准化的视觉显示信息落实定置管理。

4.      要采用与现场工作状况相适应的信息传导信号。

5.      现场/办公室各种物品的码放和运送要标准化。

6.      统一规定现场人员的着装,实行挂牌制度。

7.      现场/办公室的各种色彩运用要实行标准化。

目视管理的基本要求:

统一、简明、醒目、实用、严格

Poka-Yoke由日本人新乡重夫最早提出。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检测出现的差错;二是Poka-Yoke防错装置

检测差错包含三种形式:后继检测、自我检测、预防性检测

Poka-Yoke防错装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信号型Poka-Yoke、控制型Poka-Yoke。

Poka-Yoke防错装置实现的功能如下:

1.      出现操作错误时工件无法安装

2.      工件出现问题时,机器无法开始加工

3.      出现操作错误时,机器无法开始加工

4.      自动修正错误操作使加工继续进行

5.      后道工序检查前道工序出现的问题,防止出现不良品

6.      丢序漏序时下一工序无法开始。

全面生产维护(TPM)

“全面”包含以下含义:

全面致力于追求经济效益及利润

全面维护系统包括维护预防、可维护性及预防性维护

员工全面地参与,包括操作工自动维护及团队活动

有六大损失会对设备效率带来负面影响:

设备故障、设备调整、闲置与小停顿、速度减慢、过程缺陷、产出减少

TPM指标:设备综合效率

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全局设备效率

时间开动率=设备运行率=(计划开机时间-停机时间)/计划开机时间

性能开动率=(理论CT*加工量)/运转时间

良品率=产品合格数/生产产品总数

OEE=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良品率

10.3.2解决创造性问题的理论

1.TRIZ方法的基本思想

2.理想的技术系统

3.缩小的问题和扩大的问题

4.系统冲突及其处理

5.物理矛盾及其处理。

三元分析法:这是一种较新的分析方法,认为所有系统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三个物体的相互作用,即主动物体、被动物体和使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体一场分析:

目标物、工具、能量为TRIZ三要素.

目标物、工具属于物体。能量属于“场”

步骤:确认目标物S1、确认工具S2(如存在)、确认场(如存在)、描述系统当前的物体一场模型;建立系统期望的物体一场模型;开发解决方案。

静态参数设计

容差设计

PFMEA的目标是:

确定潜在的与过程故障模式有关的产品

评估过程故障对顾客的潜在影响

确定引起故障的潜在的制造或装配过程原因,并确定哪一类过程故障是应该重点避免的以及相关的关键过程。

找到和发现一系列过程故障模式,为今后的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一个优选的系统。

严重度S*频数O*检测难度D=风险度RPN

看到这么多坛友对今年的黑带考试跃跃欲试,我忍不住想给大家一些建议并分享我的一点点经验。
    先不说中质协的认证黑带有没有用,单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这个黑带考试是流于形式的(个人观点),后面我会详细说为什么流于形式。因为我也出过试题,能体会出题者的心态。熟悉指定教材并参加过考试的人应该能注意到,出题者的意图只有一个,就是使这120道选择题覆盖那本书的所有章节。因此,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一定不要漏掉任何一个章节,如果漏了一个就意味着有一道选择题你是需要瞎蒙一个答案的。
    以我的观察发现很多坛友对统计学并不是很熟悉,这没什么,绝大多数考黑带的都不是干统计的,包括我,当年考的时候也是啥也不明白。但是,就考试题而言,涉及统计知识的深度不是这几个月甚至1年就能掌握的。因此,建议大家,先通过考试,再学习统计。这个考试我认为比较可取的地方就在于,它能把大家先“拉上贼船”,当大家上了道自然也就对六西格玛产生了兴趣,往后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先不忙着理解每一道题,只要能做对就可以了。
    好,咱们现在说怎么能在不熟悉统计学的情况下把考试通过(这相当于是项目立项,呵呵)。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把答案选对(测量阶段)。然后分析,第一,题型。一般是80多道单选,这部分的分相对比较好拿。第二,类别。上面说过了,题目覆盖书上几乎全部的知识点,所以,一个知识点一般只能出一道题。即使同是DOE的题,侧重点肯定不同,毕竟,知识点多,而题只有120道。对于选项要点、D阶段内容、各类人员职责、精益理念等非统计类的知识点,一定要拿全分,这部分的分也最好拿,还是那句话,看了就一定能会,不看那就听天由命吧。还有,大家仔细研究历年真题,尤其是答案,你会发现,很多题的答案都是“分类”的,比如A和B前半句一样,B和D的后半句一样,这时候你就半句半句的验证,能大大节省答题时间还能增强你对作对的信心;还有,有的正确答案往往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做题的时候先看看答案,这些“与众不同”的答案会迅速带给你一个解题的思路。实在不行的时候,瞎蒙就蒙这类的答案!(我就是这么蒙过的,见笑奥)
    对于统计类的题是难点,这部分占的比重又相当大,但是大家也不用愁,以应试为目的的话还是有技巧可言。比如抽样分布,这是统计学的基础也是难点,那么多的分布谁能全都掌握并拿来就用?我们在学的时候不用那么费事,只掌握书上提到的知识点就够了。泊松分布,加上例题也就不过1页,一个公式,一个应用条件,再一个例题。这三样都看过就能拿到一道题的分。千万别去理解为什么,也不要做太多的题,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到考试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原来掌握这点就够了。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例子了,随文附带07考试的真题,大家自己体会一下吧。
    最后,提醒大家,通过考试只代表学习六西格玛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对六西格玛的理解到了怎样一个高度,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如何与众不同。有的公司鼓励员工参加这个考试,如果通过了可以报销相关费用并给予一定奖励,因此导致了靠谱不靠谱的人都去参加考试,把通过率拉低了,其实这个考试的通过率还是蛮高的,我个人的估计,如果是真想考的人,通过率应该在90%左右。可见这个认证的含金量了吧。其实我对这个考试是非常有意见的,它几乎把六西格玛演绎成了统计学,仿佛学好了统计的人就可以被称为是黑带,绝对的误导。但是可取的是它能把大家拉上六西格玛这条“贼船”,这也是我认可它的地方。好了,最后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有人问考试以后有没有必要注册,其实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必要的。你交上700块钱,把你的报告按要求整理一下,一定能注册成功。如果不让你注册中质协拿什么赚钱?那么注册了又能怎么样呢?找工作的时候人家高看你一眼?还是老板给你涨一级工资?我想都不会吧。如果注册只是为了一个“我是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这样一个虚名,那可以考虑去注册。

更多相关推荐:
六西格玛学习心得

六西格玛学习心得恒生厂区六西格玛是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六西格玛管理专家得?S?潘德认为,六西格玛是一种综合的管理法,通过它获取、维持和扩大公司的成功。它需要对顾客需求进行分析,改进管理,发明新的业务流程。当前…

六西格玛学习总结

课程收益1系统全面的撑握六西格玛DMAIC方法论2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相关流程分析及改善工具3能在六西格玛改进项目中识别及应用正确的工具完成改善项目4熟悉六西格玛项目各阶段所用工具及其在MINITAB中的灵活运用课...

六西格玛学习心得

六西格玛学习心得恒生厂区汪一栋六西格玛是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六西格玛管理专家得S潘德认为六西格玛是一种综合的管理法通过它获取维持和扩大公司的成功它需要对顾客需求进行分析改进管理发明新的业务流程当前我们集团正在着...

初识6西格玛质量管理——6西格玛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初识精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精益六西格玛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六西格玛是质量管理工具和手段六西格玛管理专家彼得S潘德认为六西格玛是一种综合的管理法通过它获取维持和扩大公司的成功它需要对顾客需求进行分析改进管理发明新的业务...

六西格玛黄带学习心得

六西格玛学习心得经过两天六西格玛的培训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方法和思路可以运用六西格玛管理工具提供的流程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的盲目性片面性感慨很多1真诚关心顾客六西格玛要求把顾客放在第一位例如在衡量部门...

六西格玛心得

观念转换科学推进学习六西格玛心得体会20xx年8月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六西格玛培训培训期间将车间某重点型号产品作为实际改善项目下面谈谈我学习六西格玛所获得的心得和体会六西格玛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客户满意像我们这样的生...

六西格玛绿带培训心得

六西格玛绿带培训心得20xx年6月我参加了品质共享部组织的六西格玛绿带培训通过近十天的培训让我学习并了解了六西格玛体会到了六西格玛在质量改进业绩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它的核心思想是从定义顾客要求开始从过程入手用数据量...

六西格玛心得

观念转换科学推进学习六西格玛心得体会20xx年8月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六西格玛培训培训期间将车间某重点型号产品作为实际改善项目下面谈谈我学习六西格玛所获得的心得和体会六西格玛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客户满意像我们这样的生...

精益六西格玛绿带培训心得

精益六西格玛绿带培训心得精益六西格玛绿带gt培训心得IT质量宋天宇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每一次的学习就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的实践就是一次挑战首先我非常感谢公司提供此次精益六西格玛绿带培训我也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这...

六西格玛学习

什么是六西格玛六西格玛6可称为质量与效率的管理即以对工作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对工作流程的效率进行定量度量要求缺陷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三点四以内六西格玛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六西格玛的统计方面的解释另一层是从管理角度的...

精益六西格玛培训资料

什么是精益六西格玛精益六西格玛是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的结合其本质是消除浪费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整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吸收两种生产模式的优点弥补单个生产模式的不足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精益六西格玛不是精...

精益六西格玛培训考试

精益六西格玛培训考试姓名部门职务说本试卷共26道题其中前20题每题3分有可能多选其他6题共计40分总分100分1选择项目的几种典型的方法不包含哪一种A业务的声音VocOfBusinessB过程的声音VocOfP...

六西格玛学习心得(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