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时间:2024.5.13

课堂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学校:沂城街道第一初中

教师:申秀军

读《新课堂文化建设》有感

核心内容提示:《新课堂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点:教学重心转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堂文化建设》此书使本人深深的认识到了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新课堂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形式下,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这就要求

一、教学重心要转移。

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学生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教学课程标准》所言“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当前,对“学生主体”谈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为此,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

课堂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堂里的那些冷漠的

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

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三、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记得某专家讲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面对课堂文化建构,我们准备好了吗?我觉得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因为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现在有的学生往往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课堂上“互助互动”做得还不够,有的学生不会欣赏他人的不同见解,不会也不愿倾听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因而他们缺乏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与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是相悖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有唯书、唯师的现象,只要是书上说的、老师讲的都认为是对的,不愿去质疑也很少去探究。因此在学习上依赖性比较重、缺乏主动性。有时候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较多地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忽略了渗透课堂德育因素,忽略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管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方式,但做得还不到位,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把握不好知识、技能

的传授,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之间的度,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主阵地,因而研究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如果这方面的研究有新的突破,那么不仅能够解决上面的问题,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育人能力和科研的能力。

总之,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课堂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出发,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的支撑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在校本研修学习中,我始终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

校本教研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课改的深入,它的作用日显突出。一名优秀的教师既是好的教书匠也是好的学习者。他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养料,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学习的能力。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动新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谓功不可没。因此,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的支撑作用,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学习《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我对此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大家共享。

在校本研修学习中,我始终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学习过程,谈点体会:

首先,教研从课堂上来。在我看来,教学即教研,让教研的时间从课堂上来。解决教研时间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操作,而是运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而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智慧要靠教师即时的观察、分析、判断、思考。换句话说,也就是要靠教研来获得。所以,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研过程。我就是在课堂上采取边教边研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研更具实效。我体会到:学会教学即教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不增加自己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机会和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其次,教研从生活中来。事实上,教研的资源在教师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如,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终不肯起来,非得要母亲或父亲去扶她起来时,我们就该想到: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过多表扬,一味赏识学生,正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导致学生经常处在一片“好好好”的赞扬声中,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特别是留守学生,助长了他们骄傲自满的情绪。

第三,教师要勤于动笔。有人说得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至少是一个蹩脚的作家。这句话说得好,是啊!教师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认真写作文,写出好作文,然而教师都不以身作则,带头写出优美的文字,那又怎么能让学生信服呢?认识到这一点,现在通过研修学习,我又开始爱上看书写文章了。

不管是生活随笔或是教学浅见,我都在尽力地书写,书写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还有自己学生的喜怒哀乐。

第四、同伴协作。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强调同伴互助和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包括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集体攻关。;这种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的同伙协作互助的教研方式,给教师更好投身教改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

第五,听、评课。每周坚持至少听1节课,同时作好听评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授课老师进行反馈。每听到一节课都能令自己收获非浅,吸取别人课堂的精彩,弥补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精彩或不足,总是假设着自己如果在上这堂课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自己总是设身处地的想着,学习着有经验老师在上课堂的把握,而当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就会思考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些什么细节。

第六,校本研修伴我人生成长。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从中感受成长。


第二篇:《新课堂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读《新课堂文化建设》有感

核心内容:

1、教学重心要转移。

2、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 通过学习《新课堂文化建设》此书,本人深深的认识到了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现作如下总结

《新课堂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一、教学重心要转移。

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学生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教学课程标准》所言“教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当前,对“学生主体”谈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

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教学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为此,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有唯书、唯师的现象,只要是书上说的、老师讲的都认为是对的,不愿去质疑也很少去探究。因此在学习上依赖性比较重、缺乏主动性。有时候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较多地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忽略了渗透课堂德育因素,忽略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管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方式,但做得还不到位,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把握不好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之间的度,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

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总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教师不重复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各个教学环节要严谨有序,不为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浪费时间,也不要为某个学生的无关问题影响教学进程。

《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读书体会

核心内容:

1、

2、

3、 校本教学研究必须立足课堂。 校本教学研究必须面向学生 校本教学研究必须珍视经验、注重反思

我细细品读完《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这本书后,该书给了我不少启发和感悟,解决了我不少的困惑,现把读书体会摘录如下:

教师进行校本教研需要解决“用什么方法”的问题。由于校本教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特定范畴,校本教研所采用的方法也必然是教育研究方法类群中的一些适合学校坏境、符合研究目的、便于教师“边工作、边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组合。这本书就是为教师做校本教研提供方法支持而编撰的。

首先,校本教学研究必须立足课堂。所谓校本教学研究应当从“本校”特定的时空条件,特定的对象及其派生的特定问题出发,从每个研究和实践主体的特定情境出发。用你的慧眼发现疑点和问题,作为校本研究的主题,这样,校本教学研究从逻辑起点到达成目标均体现“以校为本”的鲜明特色,问题的产生源自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析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问题的化解也归宿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提升。校本教学研究只有完全落实于课堂,使之成为天然的实验室,才能获得应用性学科所须有的实践品格和“学术生命力”,从而焕发出蓬勃的教研生机。当然,并不是强调了校本教学研究的实践性品格,就意味着拒绝理论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下兴盛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等,都是校本教学研究中必要的理论支撑,但它们只是为我们的实际研究拓宽理论视野、提升理性思维的高度,而理论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深度开发学生智力资源为目

标的校本教学研究,也不能机械地用这些理论为教研作包装。汲取理论精华,指导校本研究,这才使研究工作摆脱假、大、空,趋向真、新、实的纯粹境界。

其次,校本教学研究必须面向学生。学生既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对象,也是其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源与目的所在。所谓学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源,是指教研的源头——“问题”正是在师生双边互动过程中被发现和被开掘,研究者最可宝贵的灵性思维也往往是在师生心灵对话的自由氛围中被刹那问照亮,并由这原创和初始的灵性思维而走向教研的系统化、深度化,达到教研创新的不俗境界。所谓学生是教学研究的目的所在,那更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离开了学生的智力要素和情意要素的全方位发展,教研何为!而校本教学研究的真义,其实就是研究每个学生在学科学习乃至教育活动中的特殊形态,研究其参与深度、参与质量和人格品质的发展状态,研究学生如何“建构”知识而不是知识如何去“整合”学生。正如新课程所强调的那样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去研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发展广度和深度,使之最终趋向对既有人格水平乃至文明水平的整体性超越。总之,从学生出发、又回归到学生一一这就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定。

最后,校本教学研究必须珍视经验、注重反思。作为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一身而兼两任的教师,较之于纯粹的理论工作者而言,具有一笔独特而有待深入开发的研究资源——这就是教师长期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而获得的丰富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特殊情境中所累积起来的感性经验,往往包蕴着值得回味的教研价值。需要教研主体梳理、分析、感悟、升华。这中间,教师自身多层面、多向度的“反思”,是开掘研究资源的主要和重要方式。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

及结果作审视和解剖。尤其要反思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健康,反思教学缺憾并敢于作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至于对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建构,也需通过教研主体反思而予以内化、进而融人切身实践。这样,反思后的经验就是研究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反过来,又将对教师未来长期的教研实践发生深远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工作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教师不能仅仅用知识,更要用自己的思想、智慧、情感、精神去工作,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因为研究,所面对的问题才能不断解决,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型教师。

读书活动有感

丁德玲

更多相关推荐:
企业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5月x日,董事长充满激情的8个小时的精彩讲解和培训,把经过十四年的积淀、沉蕴的企业文化,提炼了出来,展现在大家面前,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欢欣鼓舞,我深深地感到,新的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将为企业的发…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外部环境。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成长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坚持传统文化品…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宋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学习,令我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我就谈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

学校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学校文化建设心得体会学校文化建设心得体会6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的责任督学专题培训会实地参观了黄花初中的棋文化观看了实验初中的七彩星文化宣传片分享了全区十一所创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展示汇报特别是...

学校文化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学校文化建设培训心得体会临邑镇启明小学马清茂在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我在美丽的泉城济南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有关学校文化建设的学习培训,通过学校、反思、领悟我对“学校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不再停留在那些具体的…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欲为人师表,先学会做人。刚刚学完《传统文化教育》,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才真正的感悟到自己活得多么失败!多么的不在道!由衷的感恩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让我真正的找回了自…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

新课堂文化建设心得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课堂文化新课堂文化建设心得体会近一段时间来通过参加讲座和学习相关知识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新形势下大力开展新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下面结合自己几...

企业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企业文化建设心得体会企业文化的作用在哪儿说到底恐怕在于提高企业的品位提升员工的素养这就要求企业文化要重三品即品质品格与品行企业文化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价值理念价值理念即价值观价值观是个总开关它不仅反映一个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免费分享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体会和思考摘要本人对集团公司关于七个转型的精神做了一些学习并侧重结合企业文化方面做了一点思考把一些零星的发散的思维和想法归纳起来形成一点文字的东西自觉还不很成熟不很深入不很周全在深度广...

公司的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公司的企业文化心得体会作为通号湖南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公司的员工守则部门规定礼仪员工服务守则等这些知识让我这个以前对通号只有些简单认识的员工有了很大的收获而让我感触最深的...

文化建设心得体会(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