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时间:2024.5.13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3月19日,自治区召开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会上,王君书记就我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并重点阐述了自治区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本栏分两期将有关解读内容进行刊载,供参考。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和内蒙古实际,在深化区情再认识和总结我区近年来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自治区发展战略的重大探索,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内蒙古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面对国际国内依然错综复杂和深刻变化的环境,自治区党委审时度势,着眼于全国发展大局,总结我区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我区发展定位、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在发展定位上,提出“五大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八个发展定位,即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在战略任务上,根据当前形势和自治区的区情,提出“三个着力”、“三个更加”,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在工作重点上,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七项重点工作”,即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施“8337”发展思路,是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推进我区今后“五位一体”战略部署、科学发展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8337”发展思路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背景下提出的新思路。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对于我区来讲,就是要根据中央的要求,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深化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路径,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建设美丽内蒙古,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8337 ”发展思路紧密围绕十八大提出的总体布局,紧紧抓住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既与中央的政策精神高度一致,又与内蒙古的实际紧密结合。

(二)“8337”发展思路是在新的阶段和新的区情基础上的新谋划。从国际看,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资源要素不同,形成的发展路径也不同,但最终发展路径为资源开发转化和人才科技要素集聚的有机融合。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过渡和转换,国家对能源布局的调整和市场需求将呈现新变化,对于单纯依赖能源工业支撑的资源型地区将面临新挑战。从内蒙古看,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仍未改变,发展中动力活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在增长动力上,“三次产业”和“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不够;在产业结构上,以煤电为主的能源产业占据大头,资源依赖程

度较高;在发展主体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多数超过或接近50%,非公有制经济发育还不够充分;在区域发展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全区接近六成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集中在呼包鄂,县域经济较为薄弱;从发展环境看,未来我区能源工业将告别井喷式增长,以能源工业快速发展为特征的高速增长期将趋于平稳,经济发展也将从1.0(人均GDP10000美元)时代向迎接2.0时代转换,经济增长也将回归到10%左右。在这些背景下,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要求,必须适时谋划新定位、探寻新路径,谋求新发展。“8337”发展思路,就是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现阶段新的特征、立足我区实际、对我区发展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的同时,提出在当前形势下抓住“三个着力”,做好“三个更加注重”,就是抓住了我区发展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就能为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挖掘新潜力、形成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培育新优势。

(三)“8337”发展思路是在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内蒙古发展愿景和期望下对内蒙古发展定位的进一步拓展和细化。内蒙古是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党和国家对内蒙古的发展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国家历代领导人也都曾对内蒙古应在全国发挥的作用提出过殷切希望。早在19xx年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如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阔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江泽民同志19xx年2月视察我区时指出,“自治区在发展进程中,要注意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国下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同时还要求,“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使内蒙古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胡锦涛同志19xx年8月视察二连浩特时提出“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在20xx年11月视察我区时指出,“切实保护好内蒙古这块辽阔草原,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作出贡献”,还强调内蒙古要建设好“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屏障”。20xx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站在统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内蒙古在全国的战略定位,提出“两个屏障、四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即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团结繁荣文明稳定的民族自治区。它赋予了我区在全国民族事业发展和边疆繁荣稳定大局中应承担的重大使命。同样,“8337”发展思路中确立的发展定位,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与要求,同时结合实践的发展和内蒙古实际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丰富和细化、深化、具体化。比如,在基地建设上由 “四”拓展延伸为“五”,提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突出“草原文化和北疆特色”,强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三个阶段的精品打造,把文化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进一步拓展我区产业发展新增长点,等等。

二、发展思路的内涵及特点

“8337”发展思路是自治区党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党中央领导对内蒙古的期待、历届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当前的国情区情以及自治区的中长期目标而制定的。同时,还回答了内蒙古当前所处的发展方位、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以及怎样去推动发展等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发展思路,明确和强化了发展举措。

(一)主要内涵

“五个基地”的定位,就是综合考虑了经济和产业的支撑、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地域分工等要素,突出“清洁”、“示范”、“新型”、“绿色”、“文化”,就是立足内蒙古的实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很好的摆正了我区在国家产业体系中的分工地位,就是要在资源转化、方式转变、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上下功夫,持续推动内蒙古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基地建设上,强调“特色”、“加工”、“输出”,就是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明晰内蒙古产业发展的社会方向和重点,在基地与市场的连接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驱动发展,开发增长潜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创建知名品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区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具体反映在,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上,明确了“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市场方向,突出了“清洁”和“输出”;在现代煤化工基地上,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角度,突出转型升级和比较优势,强调“试验示范”和“产业化”;在发展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产业的同时,着眼于“材料”和“装备”制造,突出“新型”和“特色”;在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上,突出“绿色、输出和龙头带动、品牌创建”。

“两个屏障”和“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的定位,就是考虑生态、政治和开放,很好的贯彻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是考虑了内蒙古区位特殊,地处祖国北疆,又是首都北京的“护城河”,以及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地位重要等特点。就是总结了长期以来我区自觉坚持保护和建设生态,自觉坚持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珍视“模范自治区”的光荣传统,更加突出了我区在保障国家北疆生态安全和安全稳定、以及沿边开放开发格局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角度,强调“生态文明”理念,围绕“屏障”搞好建设、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安全稳定屏障上,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高度,突出“民族团结”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在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上,从我国沿边开放战略格局的高度,在突出内蒙古作为重要的桥头堡的同时,强调“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很好的体现了扩大开放的“面”与“边”、“堡”与“带”的有机联系,既明确了中央赋予内蒙古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责任,也提出了我区沿边开发开放、推进沿边旗县脱贫致富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

总之,发展思路既深化了国家对内蒙古的原有定位,又反映了当前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清洁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建设美丽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新要求,使发展思路更加全面而具体;既立足现有发展条件又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前景,既着眼全国大局又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这必将为内蒙古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二)主要特点

一是比较优势和国家布局相结合。发展思路的谋划充分考虑了内蒙古特色优势,新型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都立足于内蒙古资源优势,同时通过清洁生产、现代工艺、精深转化等要求,契合了国家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清洁低碳、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要求。生态屏障、安全稳定屏障、对外开放桥头堡和旅游文化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设,既充分反映内蒙古作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草原文化、生态问题等区域特点和区位条件,也反映了内蒙古在国家生态安全和政治稳定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相结合。发展思路着眼于目前我区煤炭、火电、风电、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又考虑了具有良好成长性,在未来能够成为全国重点的非资源产业领域。如建设以矿机、煤机、化机、风机、重型及特种运载车辆等特色化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和新型材料等产业,把既有竞争优势与培育出的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导向性与目的性相结合。发展思路既能够成为引领全区上下为之奋斗的目标,突出了我区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要求,也充分反映了我区对国家政策支持的诉求。如在能源基地、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中强调“输出”,目的就是能够得到国家层面对我区运输通道、电力外送通道等方面的支持;在现代煤化工基地上强调示范和产业化,目的就是争取国家在我区目前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支持我区尽快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 四是全局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发展思路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

既包含了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五位一体”战略的各项内容,又反映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内涵丰富,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五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发展思路继承了“国务院21号文件”的精神,体现了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已经形成的共同认识,注重了发展思路和方向的延续性,又结合自治区发展阶段的新特点,赋予发展定位新的内涵和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三、战略任务 实现上述发展定位与目标,新的战略任务要求围绕制约内蒙古发展中结构性“软肋”,找准着力点,着力在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县域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寻求突破,在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方面取得进展,努力推进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我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立足建成“五个基地”的产业定位,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重点围绕“清洁”能源搞好资源转化,围绕“输出”加强通道建设,围绕“基地”做大做强产业群。在加快现有火电机组技术改造的同时,建设大型清洁电力生产基地,在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同时,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努力建成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同时,加快推进煤炭深加工和煤电(风、光)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方面,要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发展煤电冶、煤电化、煤电光伏、煤电云计算等煤基新兴产业。围绕建设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一手抓好试验示范,一手抓好产业化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积极优化现代煤化工生产布局,加强“水煤组合”的煤化工项目,防止对地下水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要着力在有色金属加工业延伸升级上下功夫,大力推进 采、选、冶、加一体化建设,重点发展下游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产品向终端化发展。要大力培育发展非煤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煤机、矿机、风机、化机、重型机械和特种运载车辆等,加快发展模具、关键零部件生产等配套产业,积极支持重型汽车制造业发展。同时,顺应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云计算、稀土材料、电子制造、生物制药和林沙草等产业,形成多元发展的新兴产业群。 在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方面,要依托我区良好的农牧业资源和绿色无污染优势,以抓龙头企业带动、知名品牌创建和产品质量监管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乳、肉、绒、粮油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化水平,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在加快服务业发展方面,要把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以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为目标,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努力使我区服务业发展有一个新的较大的突破。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煤炭、化工、农畜产品等资源产品优势和口岸优势,选择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和内陆港,加强农村牧区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交易市场和信息发布等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城市配送体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建成体现平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为目标,完善文化旅游配套服务体系,着力发展一批精品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国内外驰名的黄金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培育打造一批旅游文化产品品牌,培育引进一批大型旅游文化集团,培养一批优秀旅游人才,进一步提高旅游文化产业吸纳就业、拉动消费、创造效益的能力水平。培育壮大金融业,积极引进区外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做大作强地方金融机构,构建多次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

(二)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平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我区县域经济薄弱、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目前,我区还有一半左右旗县的经济总量未达到百亿元,旗县财政收入不到10亿元的还有52个,全区尚有31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6个自治区贫困县。因此,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有效提升各旗县特别是落后旗县的综合实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农牧民增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重点是做大特色产业、做活龙头企业、做强中心城镇、做优发展环境。

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是产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在特色。我区各旗县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县域经济绝不能搞低水平竞争,也不需要盲目追求完整的产业体系,而是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扬长避短,不拘一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靠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县域竞争力。同时,要把引进外地大企业与重视培育发展本地龙头企业相结合,主动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积极引导本地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搞配套,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

县城和中心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场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内蒙古城镇化水平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县域城镇化率只有31.8%,大部分县城基础设施滞后、产业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因此,推进县域城镇化,要以做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建设要突出特色,完善功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促进城镇人口集聚、市场活跃和产业兴旺。

发展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推进县域城镇化和优化县域经济硬环境的同时,要在优化县域经济软环境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增强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创造力和整个县域经济的竞争力。特别是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县域经济,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

(三)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活力和源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和周边很多地区相比,无论在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和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来抓。首先需要营造公平发展环境,切实消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实现市场准入和领域准入新突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铁路、金融、市政及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资金供应、信息占有、税费标准、技术支持、法律制度、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消除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别待遇问题,尤其是消除一些部门和垄断企业以资本实力、技术水平和从业资历等条件抬高行业准入门槛。其次需要完善政策措施,按照“管用、适用、能用”的要求,进一步梳理现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相关政策法规,提高政策的延续性、操作性、实用性,强化在税收、信贷、工商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放手支持非公企业,全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保驾护航能力。再次需要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平台,加强融资服务、政务服务、信用服务、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维权投诉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服务平台的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和降低非公企业经营成本。同时,需要破除一切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废除一切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歧视性政策,清除一切落后的管理手段和行为,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充分释放我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四)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长期滞后于经济

发展,人均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先进地区差距很大。因此,在民生改善上,必须始终坚持富民优先的工作导向,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和自治区实际,要坚持一个方针,即“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要突出解决“三个不协调”,即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不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经济增长与公共服务能力增长不协调;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即扶贫攻坚、扩大就业和棚户区改造,推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持续取得新进展。在社会管理科学化上,核心是维护民族团结,基础在于化解社会矛盾,根本要靠创新社会管理。要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社会管理体系,要重视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建设,注重做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五)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我区生态恶化趋势虽然趋缓,但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环境建设保护压力还很大。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必须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生态建设上,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环境保护上,要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在体制机制上,要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补偿制度,建立林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评价监测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等,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六)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是实现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选择。当前,我区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和来自市场、投资、政策、环境等避不开、绕不开的矛盾和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传统上依赖投资和单一资源支撑已遇到许多挑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发挥好自身优势,才能实现我区经济由弱变强的跨越;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冲破制约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激发活力、优化环境、破解发展瓶颈;只有创新驱动,才能充满动力、加快发展、实现我区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贯彻实施“8337”发展思路就是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完善的发展思路、高效的发展举措,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在改革方面,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要求部署,牢固树立市场理念,尊重顺应市场规律,遵循市场竞争法则,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用足用好国务院意见赋予我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抓改革、促发展,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新步伐。在开放方面,要牢固树立开放理念,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的发展定位与目标,深化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合作和文化教育卫生交流,进一步强化与国内沿海区域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口岸要素承载能力,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进口资源落地加工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合作利用境外能源资源、承接国内资金技术、实现深度合作的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在创新驱动上,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

四、近期工作重点

自治区党委政府在确立内蒙古发展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当前的七项主要工作,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如果说“八大定位”、“三个着力”、“三个更加注重”是长期任务,那么“七项工作”则是近期重点安排。

(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和方针,与近年来中央相继提出的“加快发展”、“较快稳定发展”、“又快又好和又好又快发展”的表述不同。题中之意不再刻意追求速度“快”,而是要求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下工夫,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也是对传统发展理念的深度调整。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区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转变”,即总体经济实力从全国后列向全国中等行列的转变,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转变,由乡村人口为主体向城镇人口为主体的转变。进入第二个十年,我区经济已站在新的起点和新的阶段,即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处在危机后的调整期,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也进入中速增长期,处在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新优势尚未形成、市场信心和预期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由于我区经济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势必影响市场需求的持续稳定,进而削弱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能力,这也将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力。因此,如何保持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力十分紧迫。我们必须把贯彻实施“8337”发展思路作为当前一切行动的纲领,围绕“两个同步”和“两个翻番”,统筹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关系,走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导,传统产业新型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现代服务业快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把推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的根本途径,把惠民富民作为战略基点,把优化投资结构和投资环境作为基础和手段,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发展动力和引擎,把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和县域经济作为活力源泉。牢牢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尊重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我区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低起点上和单一结构支撑下的高增长。从目前经济增速的放缓下行看出,我区经济增长既有短期市场需求波动的因素,也有中长期潜在增长率变化的作用,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性变化特征,更要把发展的注意力转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来,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不动摇,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经济增长必须是尊重规律、有质量、有效益、有收入的增长。新世纪以来,我们的着力点是加快发展,主要是解决总量不大的问题,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全力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在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重点解决发展的质量效益问题。要牢牢把握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把经济增长的成效和目标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上,体现在“两个同步”和就业稳定增加上,体现在财政收入、企业利益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上,体现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上。

(三)做好“三农三牧”工作

做好我区“三农三牧”工作,既是基础也是难点和提高点。新时期、新的起点上贯彻好实施好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有利于“三农三牧”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是赋予我区现代农牧业发展新的意义和新的内涵。当前我区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滞后,科技支撑能力弱,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矛盾突出。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好“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和“双百千万高产工程”,着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和单产水平,毫不动摇地抓好农牧业生产。围绕“绿色”创品牌显优势,围绕“生产”夯基础推标准,围绕“加工”强龙头延链条,围绕“输出”扩市场提比重,围绕“基地”上规模增效益,努力推进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继续做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落实工作,抓好京

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严格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等,坚定不移地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牧区二三产业,鼓励农牧民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订单农牧业等,扩大经营性收入;积极搭建农牧民创业平台,探索建立农村牧区创业园区,不断拓宽创业增收空间,提高工资性收入;不断深化农村牧区产权改革,保障农牧民对集体资源和经营性资产收益的分配权,引导农牧民土地草牧场有序流转,让农牧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惠农惠牧政策,争取更多政策、项目落到农村牧区,不断提高农牧民的转移性收入。努力探索建立“三农三牧”长效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制约。加大对发展现代农牧业优势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推进农区畜牧业发展,限制农牧业资源丰富的地区过度开发,盲目发展煤化工产业,实现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全面发展。

(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推进现代化的两个轮子,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城镇体系上,针对我区地域广阔、东西狭长、人口分散、城镇规模小,难以形成由一两个大型城市群带动的城镇化格局,从环境承载上也不宜于发展特大型城市。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走多中心带动的城镇化路子,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和旗县城两极城镇体系。在城镇化上,推动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围绕“包容”和“新型”做文章,核心在于如何让农民工融入城市,着眼于推进农牧业、生态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就是实现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基础就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上,本质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消除贫困,公平享受社会公共产品服务,逐步实现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面覆盖。绝对不是“一样化”发展,不是把农村都变为城市,而是要走先富带动后富、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培育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就业支撑,产业积聚,人口积聚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五)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让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让每个人都更有尊严,让每个人感受到公平正义,有机会去实现梦想,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重要举措之一。结合我区区情,紧密联系实际,加强我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要切实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明确工作导向、必须制定目标约束、必须落实工作举措。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富民优先,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十二五”确定的“两个同步”、“两个达到”作为近期目标,把建设团结繁荣文明稳定的民族自治区作为中长期目标,强化各领域、各阶段的目标约束。务必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围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突出抓好就业创业,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切实抓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同时围绕构建和谐稳定边疆,不断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扎实做好加强团结、增进和谐、维护稳定各项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作,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六)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是推动我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三大动力”。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的关键阶段。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和自治区实施“8337”发展思路的具体部署,在大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等同时,重点围绕用足用好国务院《意见》赋予我区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新步伐,积极争取国家在产业、税收、土地等方面的差别化政策。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走符合地区实际、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资源向企业倾斜。以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和现代农牧业等领域,推动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为目标,推进区域创新合理布局。引导和支持各类科技园区加快向创新型园区转型,鼓励创新资源密集的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围绕自治区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加快实施“草原英才”工程,抓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同时鼓励科技人才走出科研院所创业,让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和促进科研成果、创新产品、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入实施科技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8337”发展战略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其关键在于为“8337”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的要求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展开的,并且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这是我们党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一条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党的建设成功经验。认真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关键在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工作合力、紧密结合实际上下工夫,最终体现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上。因此,务必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8337”发展思路,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发展思路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发展思路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真正转化为推动我区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务必用科学的方法实施“8337”发展思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实践发展思路的科学性、责任性、民主性,切实抓好发展思路的贯彻落实并取得成效。要按照政治性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族作风好、清正廉洁的要求选好领导班子,注重“8337”发展思路的学习宣讲和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努力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务必通过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确保“8337”发展思路的贯彻实施落到实处,以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一线,密切联系群众,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以优良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凝聚党心民心,使各级党组织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和国内现代化事业建设的要求,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进程。

总之,“8337”发展思路既是长远的发展任务,也是当前的行动纲领;既提出了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也明确了当前的主要任务与举措,从而使我们既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又有实实在在发展举措和抓手,是我区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重要遵循和有力保证。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关键在深化认识和实施措施上下工夫。全区上下要切实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工作合力,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更多相关推荐:
8337学习“8337”发展思路的心得体会

学习“8337”发展思路的心得体会5月x日分公司下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通知,通过学习,使我对“8337”的发展思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现就此次发…

学习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心得体会

学习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心得体会我校组织学习了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解读通过专题学习和分组讨论我对8337有了更深的认识8337发展思路是自治区党委结合当前国情区情以及自治区长远发展目标提出来的是对科学...

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及具体内容

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及具体内容20xx年3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扎实做好我区各项工作提出了8337的发展思路...

学习8337思路100题

实践8337将执行贯彻到底quot8337quot发展思路100题编者按8337发展思路是自治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细化实化和具体化是推进自治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总抓手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个时期工作的基本遵...

阿拉善盟深入学习“8337”和“一二二三四”发展思路理论测试试题答案

阿拉善盟深入学习8337和一二二三四发展思路理论测试试题单位姓名职务答题形式集中自主画勾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内蒙古最大区情CA地广人稀B产业结构单一C欠发达2阿拉善盟第一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AA沙生植物产...

阿拉善盟深入学习“8337”和“一二二三四”发展思路理论测试试题答案

阿拉善盟深入学习8337和一二二三四发展思路理论测试试题单位姓名职务答题形式集中自主画勾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内蒙古最大区情CA地广人稀B产业结构单一C欠发达2阿拉善盟第一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AA沙生植物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复习题_考试题

1中国教育部网站20xx年10月15日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2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更好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中我有所领悟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

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应坚持几大原则

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应坚持几大原则1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测试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测试卷20xx11一填空题1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2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3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测试题

一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2尊重幼儿发展的3理解幼儿的4重视幼儿的二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三幼儿身心状况发展方面应具有的三个目标123四幼儿阶段分别应该具有的健康的体态是什么五56岁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测试题考试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测试卷姓名得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为深入贯彻和指导和实施科学的和促进幼儿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8337发展思路学习心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