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后感

时间:2024.4.20

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遨游多远

读《庄子》心得有感

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多少人为生计、为前程、为金钱名望,步履匆匆,直冲向前。快节奏,高效性的现代生活已经使很多人渐渐淡却了阅读的习惯,寂静闲暇的午后或夜晚,抛开其他的琐事,泡上一杯清茶或咖啡,翻开一本好书,让繁重心的找到一份可以净化依托的小天地,细细的想想我们最初的梦想,我们为什么而出发,问问我们的心又可以遨游多远……

在读于丹老师的《庄子》心得之前,对于庄子我印象最深的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物我合一;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的逍遥快意;是“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大道生死……庄子是一个浪漫的思想家,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幻想,如果说儒家给我们了一方坚实的大地,而庄子及他的道则给了我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通过于丹老师的视角,我对庄子又有了深层次的认识,通读全书,细细品味,消化满纸心得,感触最深的是“名与利”,“生与死”。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很难看破的就是名利二字了,庄子生活困顿,但是他的内心却是不在乎这种贫困。他在《庄子.列寇篇》里讲了一个故事: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结果不辱使命,特别得到秦王的欢心,回来的时候,秦王浩浩荡荡送上了他上百乘车马。曹商回国后趾高气昂,对庄

子说:“我这个人,要让我住在破房子里,困窘地织草鞋度日,饿的面黄肌瘦,要我这样生活,我估计没有那个能力。我的能力是什么呢?见到大国的国君,讨得他的欢心,换来百乘车马这样的财富,这是我的长处啊!”

他夸耀完,庄子是什么态度呢?庄子淡淡地说:“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越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庄子的回答极尽辛辣讽刺之能事,同时也说明利是困不住他的心。庄子不为利所诱惑,在高官美誉面前,它的态度又是怎么样呢?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所以他不爱说什么。

《惠子相梁》中,梁国丞相的惠子怕庄子取代自己的相位,而庄子以鹓鶵自喻,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视权贵如粪土。

楚王派人请庄子出山,而庄子一句宁愿做自由之龟,也不愿为名所累。

反观我们今天呢,陕西妇产科医生为一己私利,贩卖婴儿,让多少人对医德质疑;不少人为了职称、晋升,伪造学术数据;

庄子生活贫穷,但他不在乎利;庄子思精才富,但他不在乎名,那么面对生死,又是什么态度呢?

庄子说:“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妻子去世,惠子

去吊唁,到他家一看,庄子正坐在地上“鼓盆而歌”。庄子快死了的时候,他的学生准备厚葬他,庄子听说后说;我死了以后要以“以天地为棺 ,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睽送。”意思是,你们不要搞什么厚葬,我不要棺材,不要陪葬,不要礼物,你们就直接把我扔在旷野里,交给自然天地就行了。

庄子之所以能够谈笑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生死不过是一种形态的转变。“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人的身体、生命是可以消耗的,但是人的思想却可以传承。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对生命的解读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儒家和道家关于生死的看法,不尽相同。儒家追求“杀生而取义”,而道家强调“不知说生,不知恶死”。两者殊途同归,都是让生命获得价值。那么,什么样的生命才真正有价值呢?

是屈原的为了心中的理想舍生取义,还是司马迁的忍辱偷生,以图大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不找死。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他们受到挫折或者感受到压力,就选择了轻生,在我们科我见过年纪最小的自杀患者只有九岁,原因竟然只是她家里不愿给她买新书包。除了这种明显的轻生方式,还有一种隐性的自杀方式,就是放任自流,不思进取。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在护理岗位上,经过努力有些人慢慢走上领导阶层,有些人潜心研究,论文成果不断,有些人钻研知识技术,变为专科护士,但也有一部分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碌碌无为。

生死这个话题看起来很远,其实离每个人都很近。

活在当下,不仅是抉择生与死这种外在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心灵中有价值的生命能够真正活下去。活着的时候能够享受当下,死亡来临时笑面死亡,此生无憾。

庄子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本《庄子》,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份穿越千年仍发人深省的不朽之作,借着庄子的名义问问我们的心到底可以走多远。


第二篇:庄子 逍遥游 读后感


庄子 逍遥游 读后感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此文来源于文秘站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此文来源于文秘站学说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

作者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接着塑造了一个神人的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具体化。庄此文来源于文秘站赋予了这个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她是庄此文来源于文秘站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然后则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此文来源于文秘站与惠此文来源于文秘站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此文来源于文秘站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逍遥游。

读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遥游是指无所依靠、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这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

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更多相关推荐:
庄子读后感-笑看生死

笑看人生——读《庄子》有感最初听说庄子,是来自于那首“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只觉得诗句好美,关于诗中人,却还不曾有什么认识。后来渐渐长大,从最初的《逍遥游》到后来的去读《庄子》,不敢说能够了解圣人心…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

《庄子》读后感

品读庄子略显消极的人生观对现代生活的意义庄子一书虽三十三篇六万五千多字可思想广度绝非字数能比汉书艺文志有载庄子五十二篇宋代起又有人认为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而著更让庄子一书众说云云不过总的来说大部分...

《庄子》读后感

专业管理科学1001学号2501100119姓名许媛媛庄子读后感犹记得我是在高中的时候才对庄子有了初步的了解是因为我们课本上节选了庄子的逍遥游作为我们那时的课堂学习任务直到那时我才初次接触到了庄子后来又渐渐地许...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书报告1庄子其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是既充满着诗意的感性文字闪耀着文采精华又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在这类奇书中最有趣最有灵性的莫过于庄子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者的著作总集汉书艺...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摘要寿而不悦夭而不悲天与人不相胜也哀莫大于心死而身体亦次之关键词无为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正文庄子姓庄名周是先秦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创始人之一说道庄子让人不禁想到庄子一书它较为系统的记...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读后感一秋水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至于北海望洋向若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尚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人们无论身处何种状态面对人或事都应该本着谦逊的态度狂妄自大骄傲自满是人性劣根的...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14级土木工程4班刘堃141110413庄子全书一方面斥责仁义与圣贤另一面要求人们弃置聪明与智巧这两方面合并起来就是全书治世的总方针通过读庄子使自己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什么叫调和自然的分际呢对的也...

《庄子》读后感-李保增

记住我们的理想让我们保持平淡而宁静的心情一路前行庄子读后感记住我们的理想让我们保持平淡而宁静的心情一路前行庄子读后感北师大在职博士班学员李保增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广州1记住我们的理想让我们保持平淡而宁静的心情...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庄子是庄周所著的道家经典它向人们阐释了无为而治的逍遥境界道其中的深刻哲理特别是两则故事轮扁斫轮与佝偻者承蜩给了我很大启发轮扁斫轮讲述的是有一次齐桓公在读书时做车轮的轮扁问他读的是什么齐桓公回答是记载圣...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最初知道庄子是从父亲嘴里那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开始的从此那只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蝴蝶便在我的小脑袋里不停地飞呀飞让儿时的梦中有了一次次醉心的微笑如今的我最喜欢在深夜燃一盏孤灯品一杯香茗握一卷庄子反复...

庄子读后感

庄子导读论文庄子逍遥游第一段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赐也对于这段的翻译大同无异其实这段话应该翻译如下男性体内有...

庄子读后感(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