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课题报告-浅谈我所了解的现场总线

时间:2024.4.8

浅谈我所了解的现场总线

摘要:现场总线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国际上发展形成的广泛应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网络。是一项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为主的综合技术。本文是根据我个人收集到的资料和理解写的一篇关于现场总线的文章,文中简要的说明了现场总线技术的概念,发展,技术特点并着重说明了几种典型现场总线技术同时还列表对几种典型技术的比较。

关键字:现场总线,发展,FF,ControlNet

一、现场总线(FCS)的概念

现场总线原本是指现场设备之间公用的信号传输线。以后又被定义为应用在生产现场,在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技术。随着技术内容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现场总线已经成为控制网络技术的代名词。现场总线是依靠具有数据采集、运算、控制、通信能力的微处理芯片,通过现场数字化仪表对工业生产装置实现彻底地分散控制。它以现场分散的测量点,控制仪表的单个点作为网络节点,将这些点以总线形式连接起来,形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属于最底层的网络系统,是网络集成式全分布控制系统,它将原来集散型的DCS系统现场控制机的基本功能,分散在各个网络节点处。为此,可以将原来封闭、专用的系统变成开放、标准的系统,使得不同制造商的产品可以互连,是DCS系统的更新换代产品。FCS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不同通信协议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一般通过工业PC机内总线插槽的PC接口板与现场总线网段连接。

二、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由于各个国家各公司的利益之争,虽然早在1984年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协会(IEC/ISA)就开始着手制定现场总线的标准.但至今统一的标准仍未完成。很多公司也推出其各自的现场总线技术,但彼此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还难以统一。

目前现场总线市场的特点:① 各种现场总线都有其应用的领域;② 每种现场总线都有国际组织支持的背景;③多种总线成为国家和地区标准;④设备制造商参与多个现场总线组织;⑤ 各个现场总线彼此协调共存。

而国际上各种各样的现场总线有几百种之多,统一的国际标准尚未建立。已开发出的现场总线有40多种,较著名的有基金会现场总线(FF)、Profibus、HART、CAN、Lonworks、Modbus、Interbus等。近年来,现场总线技术一直是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热点,一些业内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已经由最初对现场总线技术研究、公关、示范,转变为具体应用和产品开发。

三、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现场总线系统打破了传统控制系统采用的按控制回路,现场仪表一对一地分别进行连线的结构形式,把集散控制系统(DCS)中处于控制室的控制模块、各输入输出模块放入现场智能仪表,加上现场智能仪表具有通信能力,因而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不依赖控制室中的计算机或控制仪表,直接在现场完成,实现了彻底的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既是一个开放的通信网络,又是一种全分布的控制系统,它把作为网络节点的智能仪表连接成自动化网络系统,实现基础控制、补偿计算、参数修改、报警、显示、监控、优化的综合功能,是一项以智能传感器、控制、计算机、数字通信、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现场总线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一对N结构    一对传输线,N台仪表,双向传输多个信号,这使得接线简单,工程周期短,安装费用低。若增加现场控制设备或现场仪表,只需并行挂接到电缆上,无须架设新的电缆。

(2)可靠性高    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无需采用抗干扰和提高精度的措施。

(3)可控状态    操作员在控制室既可了解现场控制设备或现场仪表的工作状况,也能对其参数进行调整,还可预测或寻找故障,使现场控制设备或控制仪表始终处于操作员的远程监控和可控状态,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控性和可维护性。

(4)互换性    用户可自由选择不同制造商提供的现场控制设备或现场仪表,并将不同品牌的仪表通过总线互连,即使某台仪表出现故障,换上其他品牌的同类仪表也可照常工作,实现“即接即用”。

(5)互操作性    用户可把不同制造商的各种品牌的仪表集成在一起,进行统一组态,构成所需的控制回路,不至因集成不同品牌的产品而在硬件或软件上增加额外投资。

(6)综合功能    现场仪表既有检测、变换和补偿功能,又有控制和运算功能,一表多用,节省成本。

(7)分散控制    控制站功能分散在现场仪表中,通过现场仪表就可以构成控制回路,实现了彻底的分散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分散性、自治性和灵活性。

(8)统一组态    由于现场控制设备或现场仪表都引入了功能块的概念,所有厂商都使用相同的功能块,并统一组态方法,使得组态非常简单,用户不必因现场控制设备或仪表的种类不同而带来组态方法不同,进行不同组态方法及编程语言的学习。

(9)开放式系统    现场总线为开放式互连网络,所有技术和标准都是公开的,所有制造商都必须遵循,用户可以自由集成不同制造商的通信网络,既可与同层网络互连,又可与不同层网络互连。此外,用户可极其方便地共享数据库。

四、几种颇具影响的现场总线技术:

1. 基金会现场总线

基金会现场总线(Foundation Fieldbus,简称FF)于1994年由美国Fisher—Rosemount和Honey—well为首成立。它以ISO/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为基础,取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为FF通信模型的相应层次,并在应用层上增加了用户层。基金会现场总线分H1和H2两种通信速率。H1的传输速率为31.25 kbps,可支持总线供电和本质安全防爆环境,支持双绞线、光缆和无线发射,协议符合IEC1 158—2标准,传输信号采用曼册斯特编码。

2. Lonworks

Lonworks技术由美国Echelon公司推出,采用ISO/OSI模型的全部7层通讯协议,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通过网络变量把网络通信设计简化为参数设置,支持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和红外线等多种通信介质,并开发了本质安全防爆产品,被誉为通用控制网络。采用Lonworks技术和神经元芯片的产品,被广泛应用在楼宇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保安系统、办公设备、交通运输、.I=业过程控制等。

3.PROFIBUS

PROFIBUS是德国标准(DIN19245)和欧洲标准(EN50170)的现场总线标准,由PROFIBUS—DP、PROFIBUS—FMS、PROFIBUS—PA组成。DP用于分散外设间高速数据传输,适用于加工自动化领域。FMS适用于纺织、楼宇自动化、可编程控制器、低压开关等。PA用于过程自动化的总线类型,服从IECll58—2标准。

4.CAN

CAN是控制局域网络的简称,由德国BOSCH公司推出,它广泛用于离散控制领域。CAN的信号传输采用短帧结构,传输时间短,具有自动关闭功能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5.HART

HART最早由Rosemoun t公司开发,其特点是在现有模拟信号传输线上实现数字信号通信,属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转变的过渡产品。由于它采用模拟数字信号混和,难以开发通用的通信接口芯片。HART能利用总线供电,可满足本质安全防爆的要求,并可用于由手持编程器与管理系统主机作为主设备的双主设备系统。

6.DeviceNet

DeviceNet是一种基于CAN技术的开放型通信网络。主要用于构建底层控制网络,其网络节点由嵌入了CAN通信控制器芯片的设备组成。该技术最初由Allen-Bradley公司设计开发,在离散控制、低压电器等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后来成立了旨在发展DeviceNet技术预产评的(open deviceNet vendors association,ODVA)国际性组织,以进一步开发、管理DeviceNet的技术规范,推广DeviceNet技术。DeviceNet已经正式成为IEC 62026国际标准第3部分,这是一种用于低压开关装置与控制装置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DeviceNet也已经成为欧洲标准EN 50325。

7.World FIP

World FIP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网络技术,20世纪80你那带中期推出,名为FIP(factory information protocol)。1993年因采纳了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 1158-2 物理层标准,发展为World FIP,即World Factory Information Protocol,现在已经成为现场总线欧洲标准EN50170第3部分和国际标准IEC61158的子集7。20##年又宣布在原有World FIP技术的基础上集成专用的互联网功能,发展成为新的FIP(fieldbus internet protocol).

8.Interbus

Interbus是早期形成的几种总线技术之一,已经成为德国国家标准DIN 19258,欧洲标准EN 50254和IEC 61158的国际现场总线标准子集。

9.Control Net

Control Net属于IEC标准子集之二,主要应用于PLC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网络,也可在逻辑控制或过程控制系统中用于连接串行、并行的I/O设备,人机界面等。EtherNet-ControlNet-DeviceNet的网络结构是Control Net的典型应用形式。

下表是对上述九种现场总线技术涉及的通信技术和应用场合等做的比较。

表一 几种典型现场总线技术的比较

小结及对未来变化趋势的一点看法:现场总线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热门工业自动化新技术,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向现场设备的发展以往认为现场总线的优越性就是节省电缆的观点是片面的。它的精髓在于过程控制的全部信息化和智能化。现场总线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昂贵的高新技术,性能提高但总体节省贯穿了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设备、材料、旌工、维护等);使用系统的规模越大,优越性将体现的越明显;使用越普及,价格就越低廉。它的推广还依赖以下两个方面:1.用户对自动化系统底层信息化需求的迫切性;2.现场总线产品更加丰富,性能价格比更加优越。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需求的增加,现场总线技术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 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

【2】 张小叶.浅谈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河南,2006

【3】 罗安明,韩新民.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北京,2011

【4】 徐琪,喻玲玲. 浅谈工业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江西,2007


第二篇:现场总线论文


现场总线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现代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主流还是DCS,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DCS在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总的来说,DCS正在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

但伴随着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改变了模拟信号通信及数字-模拟信号控制的局限性,构成数字化、智能化和多结点的通信和控制系统。

关键词:DCS 现场总线 FCS 电力系统   

我所学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选择研究的方向是电力系统,它是一门自动化非常高的行业。学习《工业控制网络》这门课程已有一段时间了,了解了国际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认识到电力系统高度自动化可用“现场总线”这一技术实现,下面我就对电力系统中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作以分析。

首先,介绍现场总线(FCS)的概念,它是指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1]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世界上已有现场总线100多种,其中宣称为开放型总线的有40多种,主流的成为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有十几种。由于市场的驱动,世界各大控制系统厂家都相继开发了各自的现场总线产品,现场总线标准繁多。要想达到开放、兼容、互操作和各总线间互联的目的,就必须实行大家都遵守的国际标准。国际IEC/TC65标准化组织为统一现场总线通信协议,在10多年工作中,通过争论与妥协,于1999年12月底通过了8种总线标准的折中方案。这8种总线的类型是:IEC技术报告(FF即H1)、CONTROLNET、PROFIBUS、P-NET、FFHSE、SWIFT NET、WOLDFIP、INTERBUS,再加上IECTC17B通过的3种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即SDS[2]、ASI与Device Net,还有ISO11898的CAN,共有12种之多。

目前,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控制还是以DCS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DCS(数字式分散控制系统)开始进入电站自动化控制领域,由于其在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带来的正面作用是以往任何一种控制系统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因此,DCS在电站被广泛使用。目前300MW以上机组,无论是国产机组还是引进机组,无一例外采用DCS,就连200MW、100MW机组也在使用DCS来进行改造,甚至于一些自备电厂的25MW、12MW的火电机组也采用DCS系统。国际上可用于电厂的先进的DCS均已开发了与现场总线的接口设[3]备及相应的软件,DCS系统结合现场总线系统和现场总线设备已在火电厂有成功应用业绩。

下面介绍下其概念: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

下面分别从不同方面对DCS予以介绍:

一、系统结构

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时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DC)功能的网络节点。一般一套DCS中要设置现场I/O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I/O和控制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DCS的操作员站是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4]关的人机界面功能的网络节点。

二、DCS的结构

  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过程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I/O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操作级包括: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管理级主要是指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用,目前国内纸行业应用到这一层的系统较少。

  DCS的控制程序:DCS的控制决策是由过程控制站完成的,所以控制程序是由过程控制站执行的。

  过程控制站的组成:

  DCS的过程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电源、CPU(中央处理器)、网络接口和I/O组成

  I/O:控制系统需要建立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这就是I/O。DCS中的I/O一般是模块化的,一个I/O模块上有一个或多个I/O通道,用来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调节阀)。

  I/O单元:通常,一个过程控制站是有几个机架组成,每个机架可以摆放一定数量的模块。CPU所在的机架被称为CPU单元,同一个过程站中只能有一个CPU单元,其他只用来摆放I/O模块的机架就是I/O单元。

三、DCS的特点: 

1、高可靠性

  由于DCS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在各台计算机上实现,系统结构采用容错设计,因此某一台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不会导致系统其它功能的丧失。此外,由于系统中各台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比较单一,可以针对需要实现的功能采用具有特定结构和软件的专用计算机,从而使系统中每台计算机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2、开放性 

DCS采用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系统中各台计算机采用局域网方式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当需要改变或扩充系统功能时,可将新增计算机方便地连入系统通信网络或从网络中卸下,几乎不影响系统其他计算机的工作。

3、灵活性

  通过组态软件根据不同的流程应用对象进行软硬件组态,即确定测量与控制信号及相互间连接关系、从控制算法库选择适用的控制规律以及从图形库调用基本图形组成所需的各种监控和报警画面,从而方便地构成所需的控制系统。

4、易于维护

  功能单一的小型或微型专用计算机,具有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当某一局部或某个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在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在线更换,迅速排除故障。

5、协调性

  各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各种数据,整个系统信息共享,协调工作,以完成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和优化处理。

6、控制功能齐全

  控制算法丰富,集连续控制、顺序控制和批处理控制于一体,可实现串级、前馈、解耦、自适应和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并可方便地加入所需的特殊控制算法[5]

四、DCS的发展历程

  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三十多年中,DCS虽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功能和性能都[6]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总的来说,DCS正在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传统的DCS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如果以为DCS只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那就会引出错误的结论,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含义已被大大扩展了,它不仅包括过去DCS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容,还向下深入到了现场的每台测量设备、执行机构,向上发展到了生产管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传统意义上的DCS现在仅仅是指生产过程控制这一部分的自动化,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则应定位到企业全面解决方案,即total solution 的层次。只有从这个角度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DCS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75-1980年,在这个时期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表现为:

  1)采用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控制单元,实现分散控制,有各种各样的算法,通过组态独立完成回路控制,具有自诊断功能

  2)采用带CRT显示器的操作站与过程单元分离,实现集中监视,集中操作

  3)采用较先进的冗余通信系统

第二阶段

  1980—1985.,在这个时期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表现为:

  1)微处理器的位数提高,CRT显示器的分辨率提高

  2)强化的模块化系统

  3)强化了系统信息管理,加强通信功能

第三阶段

  1985年以后,集散系统进入第三代,其技术特点表现为:

  1)采用开放系统管理

  2)操作站采用32位微处理器

  3)采用实时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五、DCS国内外应用情况

  1975 年美国最大的仪表控制公司Honeyw ell 首次向世界推出了它的综合分散控制系统TDC—2000 ( Toal D ist ribu ted Con t ro l -2000) , 这一系统的发表, 立即引起美国工业控制界高度评价, 称之为“最鼓舞人心的事件”。世界各国的各大公司也纷纷仿效, 推出了一个又一个集散系统, 从此过程控制进入了集散系统的新时期。

  在此期间有日本横河公司推出的CEN TUM , 美国泰勒仪表公司的MO SË , 费雪尔公司的DCÉ —400, 贝利公司的N —90, 福克斯波罗公司的Cpect rum 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Telepermm。

  随着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加上各制造商的激烈竞争, 使DCS 很快从70 年代的第一代发展到90 年代初的第三代DCS。尽管在这之前的集散系统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 但其中存在着一个最主要的弊病是: 各大公司推出的几十种型号的系统, 几乎都是该公司的专利产品, 每个公司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 采用的都是专利网络, 这就为全厂、全企业的管理带来问题。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网络开发使各控制厂商更多地采用商业计算机的技术, 80年代末许多公司推出新一代的集散系统, 其主要特征是新系统的局部网络采用MA P 协议; 引用智能变送器与现场总线结构; 在控制软件上引入PLC 的顺序控制与批量控制, 使DCS 也具有PLC 的功能。

  至90 年代初各国知名的DCS 有:3000, Bailey 的IN F I—90,Ro semoun t 的RS—3, W est Hoo se 的WDPF, L eeds &Non th rup 的MAX—1000,Foxbo ro 的IöA S,日本横河的CEN TUM。这里所提到的均为大型的DCS,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各厂商也开发了不少中小型的DCS 系统如S—9000,MAX—2, LXL ,A 2 PACS 等等。

与管理类计算机相比,DCS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生产过程数据,使CIMS系统所作出的优化决策也更加可靠。

  国内DCS主要厂家有:上海新华,浙大中控,和利时,浙江威盛,自仪股份、鲁能控制,国电智深,上海华文,上海乐华,浙江中自等。

国外的有 西屋(艾默生)、FOXBORO、ABB、西门子、霍尼韦尔、横河、罗克韦尔、山武-霍尼韦尔公司、FISHER-ROSEMOUNT公司等[7]

那么,同20世纪90年代才走向实用化的,在自动化领域内最为新型的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比较, DCS的优缺点是什么呢?
 DCS与FCS的具体比较如下:

(1) DCS系统是个大系统,其控制器功能强而且在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数据公路更是系统的关键,所以必须整体投资一步到位,事后扩容难度较大。而FCS功能下放较彻底,信息处理现场化,广泛采用的数字智能现场装置使得控制器功能与重要性相对减弱。因此,FCS系统投资起点低,可以边用、边扩、边投运。
   (2) DCS系统是封闭式系统,各公司产品基本互不兼容。而FCS系统是开放式系统,用户可以选择不同厂商、不同品牌的各种设备连入现场总线,达到最佳的系统集成。
   (3) DCS系统的信息全都是二进制或模拟信号形成的,必须有D/A与A/D转换。而FCS系统是全数字化,免去了D/A与A/D变换,高集成化高性能,使精度可以从±0.5%提高到±0.1%。
   (4) FCS系统可以将PID闭环控制功能装入变送器或执行器中,缩短了控制周期,目前可以从DCS的2~5次/s,提高到FCS的10~20次/s,从而改善调节性能。
   (5) DCS系统可以控制和监视工艺全过程,对自身进行诊断、维护和组态。但是,由于其自身的致命弱点,其I/O信号采用传统的模拟量信号,无法在DCS工程师站上对现场仪表(含变送器、执行器等)进行远方诊断、维护和组态。FCS系统采用全数字化技术,数字智能现场装置发送多变量信息,而不仅仅是单变量信息,并且还具备检测信息差错的功能。FCS系统采用双向数字通信现场总线信号制。因此,它可以对现场装置(含变送器、执行器等)进行远方诊断、维护和组态。FCS系统这点优越性是DCS系统无法[8]比拟的。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FCS具有许多DCS无可比拟的优点,比如(1)很好的开放性、互操作性和互换性。(2)全数字通信。(3)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4)高度分散性。

   而大家都知道FCS是由DCS发展而来,现在FCS系统被广泛的应用,那么, DCS前景又将如何?现场总线的应用是工业过程控制发展的主流之一。可以说FCS的发展应用是自动化领域一场革命。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构造低成本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促进现场仪表的智能化、控制功能分散化、控制系统开放化,符合工业控制系统技术发展趋势。总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在经历了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以及集散控制系统(DCS)后,将朝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方向发展。虽然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FCS发展很快,但FCS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统一标准、仪表智能化等。另外,传统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改造还需要DCS,因此FCS完全取代传统的DCS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DCS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肯定的是,结合DCS、工业以太网、先进控制等新技术的FCS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工业以太网以及现场总线技术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工业现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将在控制领域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未来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数字技术向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同时,工业控制软件也将向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开放性发展。因此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出现,数字式分散控制DCS并不会消亡,DCS系统会更加向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或只是将过去处于控制系统中心地位的DCS移到现场总线的一个站点上去。这样说,DCS处于控制系统中心地位的局面从此将被打破。今后的控制系统将会是:FCS处于控制系统中心地位,兼有DCS系统一种新型标准化、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  佟为明. 现场总线概述. 低压电器,2002,(4): 34-37

[2]  阳宪惠. 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电厂的应用分析

[4]  黄焕袍,曲云  分散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5]  李虞文.火电厂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6]  张建.计算机测控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  周其节.自动控制原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转贴

[8]  周明.现场总线控制. 2002.

更多相关推荐: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此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通过研究可以让我们认识小学数学学习出现分化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原因。2、研究影响学生学习造…

课题开题报告范本

沧县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立项编号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课题名称的研究有效途径课题类别心理健康课题负责人许键沧县杜林乡代营小学盖章所在单位沧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20xx年5月注将开题报告送...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

课题开题报告

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总的研究目的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围绕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和个性化写作教学及评价开展实验研究构建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的教...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立项课题编号pt20xx0318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课程内容选择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滨州市沾化县富国中学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课程内容选择研究课题组20xx年5月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课程内容选择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模板(最全面,最实用)

1开题报告方法介绍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九大要素:(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

课题开题报告

榆林市微型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编号YWX14180课题名称对农村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原因的调查研究主持人所在单位填表日期20xx年5月12日榆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xx年制1111213请将此报告电子版...

课题开题报告

愚公一中十二五课题构建初中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类别市学会一般课题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名称构建初中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主持人杨宝林主持人所在单位哈尔滨市依兰县愚公乡第一中学课题批号...

课题开题报告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立项编号课题名称小学生校内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类别一般课题课题负责人高国贵南华县东城小学盖章所在单位20xx年9月

校本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校本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教改立项开题报告书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院级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书课题名称虚拟仿真技术在机电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主持人刘杰学院名称汽车技术学院通讯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20xx8号联系电话053189705104电子信箱42...

课题的开题报告(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