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之心得体会

时间:2024.4.20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之心得体会

——师从林英基老中医之笔录 李爱民

林老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表现为气虚、心阳虚及气阴两虚;标实多表现为血瘀、气滞、痰浊、寒凝,临证时要注意辨证论治。

一、祛痰通络 活血化瘀。《症因脉证·胸痛论》提出“痰凝气结,或过饮辛热,伤其上焦则血积于内,而胸闷胸痛矣”。指出痰瘀阻络,导致胸痛。现代人多属湿浊偏胜体质,湿浊久之则变为痰浊,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失常,血液瘀滞,痰瘀互阻致心脉不畅,发为胸闷心痛。在临床上此类患者较多见,表现为胸闷胸痛,入夜尤甚,痛引肩背,心悸,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治疗多以祛痰通络、活血化瘀为法。方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多用全栝楼、薤白、半夏、当归、桂枝、桃仁、红花、牛膝、生地、赤芍、陈皮、茯苓等。

二、通阳散寒 豁痰下气。《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脉证并治》曰:“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者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胸阳不振,阴邪(寒邪,痰浊,水邪等)干犯,气机阻滞是其发病的机制。此类患者临床多见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心痛彻背,背痛彻胸,感寒痛甚,痛剧则肢冷而厥,面色苍白,舌苔白,脉沉细或沉滑。治疗上以通阳散寒,豁痰下气为法,方多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临床 1

多用全栝楼、薤白、半夏、枳实、桂枝、厚朴、党参、陈皮等。

三、滋阴益气 , 兼以活血。现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阴两虚夹瘀者甚为多见,其中中老年患者最多。中医认为:“年四十阴气自半矣。”加之长期从事脑力劳动、长期工作紧压力大,就会“劳心思虑伤心脾”,致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而发胸痹心痛,此类患者临床多见胸闷,心前区隐痛或刺痛,时发时止,心悸,气短,易汗出,面色少华,舌淡边有齿痕,脉细缓或弦细。临证之时以滋阴益气,兼以活血之法,每多收到良效。临床多用太子参、玉竹、麦冬、杜仲、枸杞、川芎、当归、丹参、红花、赤芍、炒枣仁等。四、芳香开窍 温通止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说明寒性凝滞,阴寒之邪偏盛,气血为之闭阻则发心痛。此类患者临床多见胸闷痛时发时止,遇寒加重,心痛剧烈,牵引左肩,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唇甲青紫,舌暗红,苔白腻,脉沉弦。因寒所致的疼痛宜散寒温通止痛。正如《医门法律·申明仲景律书》所言:“诸经心痛,??宜亟温其经,诸腑心痛,??宜急温其腑”。临床多用川椒、吴茱萸、干姜、麝香、木香、细辛、白术、附子、姜黄、厚朴等。五、滋阴益肾 养心安神。临床冠心病心绞痛常见心肾阴虚证型,心阴虚临床多见胸闷,气短,心悸,眠差等。肾阴虚临床多见胸闷,气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舌质暗,苔薄白,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沉弦。治疗上以滋 2

阴益肾、养心安神为法,方多用杞菊地黄汤和首乌延寿丹加减,临床多用丹皮、桑寄生、菊花、生地、菟丝子、黄精、首乌、茯苓、牛膝、枸杞、酸枣仁、生龙牡等。六、疏肝泄热 活血止痛。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很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患者多表现紧张,易冲动,个性强,急躁等。为了实现愿望又常常压抑强迫,思虑烦多。这类患者往往肝气郁结,最易化火,火盛易煎熬营阴,耗伤心络。加之瘀血阻络,故见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治疗上多用疏肝泻热法,兼以活血止痛。临床常用柴胡、郁金、金银花、黄芩、菊花、丹参、麦冬、茯苓、白芷、葛根、川楝子、延胡索等,对于缓解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有较好疗效。此外,因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症状为心绞痛,故寻找中医中药中有效止痛剂甚为重要。中药单味药中麝香、三七、荜拔、乌药等,药对中延胡索合冰片、西洋参合三七、蒲黄合五灵脂、檀香合丹参、佛手合香橼等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在临证时应该注意据证选用。林英基教授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林老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在正气内虚的基础上感受外邪,伤及肝肾阳气,使气滞血瘀,水气不化,血瘀水泛上凌心肺,外溢肌肤所致。系标本具病,本虚标实之证,心之阳气(或兼心阴、心血)亏虚为本,瘀血、水停、痰饮为标,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总的病机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治法总以益气活血,温阳化饮为基础。其基本处方为:党参、黄芪、泽兰、车前子、猪茯苓、葶苈子、丹参、红花、桂枝、北五加皮、白术。以此方为基础,再根据不同临 3

床分型加用不同的药物。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风眩的范畴。风眩指因肝肾阳亢阴亏,风阳上扰,气血逆乱所致。以眩晕,头痛,血压增高,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但其因常与肝肾阳亢阴虚有关。素体阳盛,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风眩日久不愈,可影响及心,并可导致中风,则病情危重。分证论治:1、肝阳上亢证, 证候: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主方:天麻钩藤饮(石决明 钩藤 杜仲 天麻 黄芩 牛膝 栀子 益母草 夜交藤 茯神) 加减:可选加玉米须、莶草、地龙;头痛,加夏枯草、茺蔚子、全蝎。

2、风痰上扰证,证候:头痛,眩晕,胸闷心悸,纳少,呕恶痰涎,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治法:祛风化痰。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制半夏 白术 天麻 陈皮 茯苓 甘草 生姜 大枣)。 加减:可选加玉米须、杜仲、草决明、牛膝、密蒙花等。3、肝肾阴虚证,证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燥咽干,肢体麻大,腰膝酸软,头重脚轻,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补肝肾。 主方:一贯煎(沙参 麦冬 当归 生地 枸杞 川楝子)。可选加玉米须、杜仲、牛膝、密蒙花等;头痛,加天麻、茺蔚子、全蝎。4、 阴阳两虚证,证候:眩晕,耳鸣,体瘦,神疲,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而数。治法:滋阴补阳。主方:二仙汤(仙 4

茅 仙灵脾 巴戟天 黄柏 知母 当归)。可选加杜仲、牛膝、天麻、茺蔚子。

林英基教授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从心衰的临床表现看,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怔忡”、“喘证”、“水肿”、“心水”、“痰饮”范畴。中医文献中虽无心力衰竭这一病名,但对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都有描述。如《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又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悸,其人阴肿。”又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作也。”《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痛,恶血在内。”

林老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在正气内虚的基础上感受外邪,伤及肝肾阳气,使气滞血瘀,水气不化,血瘀水泛上凌心肺,外溢肌肤所致。系标本具病,本虚标实之证,心之阳气(或兼心阴、心血)亏虚为本,瘀血、水停、痰饮为标,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总的病机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治法总以益气活血,温阳化饮为基础。其基本处方为:党参、黄芪、泽兰、车前子、猪茯苓、葶苈子、丹参、红花、桂枝、北五加皮、白术。以此方为基础,再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加用不同的药物。

例:患者,男,52岁,干部。初诊:有冠心病史11年,近1年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坐起后可缓解,自觉发作时心律不齐,心悸,乏力,双下肢发胀,口唇发绀,时有气短,近半月来因劳累诸症加重, 5

遂来就诊。就诊时精神倦怠,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心悸,动则加重,乏力,发绀,双下肢发胀,纳差,大便秘结,夜寐不安。查体:血压113/83mmHg,心率80次/分,两下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舌体胖而暗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按之无力。辨证为气虚,血瘀,水停。治以益气,活血利水。处方:党参 15g,生黄芪20g,泽兰15g,车前子(包煎)15g,猪茯苓各 15g,葶苈子(包煎)15g,桑白皮10g,丹参20g,红花10g,桃仁10g,远志10g,炒枣仁15g,郁金10g,枳壳10g,赤芍10g。本方共用14剂,诸症悉平。本患为喘症,系心病日久,心气虚,心阳衰微,致脾肾阳虚,活动则胸闷,心悸,气短;脾肾阳虚,脾失健运,则纳差;水液运化不利,温煦不足则四肢发胀;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不畅,易形成血瘀,可见舌质紫暗。证属气虚,血瘀,水停。方中以党参、生黄芪益气;车前子、猪茯苓、葶苈子、泽兰、桑白皮健脾,泻肺利水;丹参、红花、桃仁、赤芍、郁金、枳壳活血通脉;远志、炒枣仁养心安神。在治疗心衰时以基本方加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不良反应小,症状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减少了口服强心、利尿剂带来的不良反应。若吐者加用竹茹、生姜;咳嗽,喘息不得卧者,加紫苏子、白果、炙麻黄;若水肿明显并伴咳吐稀白泡沫痰者,加白术、茯苓、车前子、紫苏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之品;若阳虚明显,畏寒肢冷者,加菟丝子、仙茅、补骨脂等温补肾阳之品,或酌加桂枝,可配麦冬以防温燥伤阴;阴虚明显者,去附片加麦冬、五味子;若阳脱可用生脉、四逆各方,以益气回阳固脱,并配相应的西药结合应用以图转危为安。

6

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治未病,见微知著,察色按脉,中医在防治心血管病上有其独到之处,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但急、慢性心衰、顽固性心衰应结合相应指南系统治疗,在应用中药汤剂时有的应结合西药,中西药结合以增进疗效。

7


第二篇:心血管疾病中药治疗综述


心血管疾病中药治疗综述

论文摘要:本文对抗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作用中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论文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中药治疗 进展

回望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现代史,人们一般将其分为3个阶段。19xx年至60年代中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初期。在此期间,人们首次明确提出了冠心病相当于中医之“胸痹”、“真心痛”,从医基础理论探讨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并运用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病提出中医分型、辨证治;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末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医中药也进入了心血管科急重症领域——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80年代初期以后,各个病证诊断和疗效评定逐步规范化,相关理论也得到了深入研究,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拟对抗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作用中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一、具抗心肌缺血作用中药

缺血性心脏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冠状血管病变引起的,也称为冠心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症状,属中医的“胸痹”、“心痛”、“心悸”范畴。中医认为其病理机制在于“因虚至瘀,气虚血瘀,脉络瘀阻”。对心肌缺血有治疗作用的中药也多分布于活血化瘀类、理气类、补气类、安神类、化痰理气类等中药类目中,按其有效成分所属化合物的类别可分为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等。

许多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对心肌缺血有治疗作用。含银杏总黄酮的银杏叶提取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减少心肌细胞膜电子传递异常和氧自由基的产生,改善心脏缺血状态。[1]近年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的灯盏花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的灯盏花甲素和灯盏花乙素,有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降低血小板黏度,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等作用。[2]葛根含有的异黄酮化合物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对抗血管痉挛,增加冠脉血流量以及对β1受体的阻滞作用等。[3]

人参、黄芪、柴胡、麦冬、知母等中药含有大量的皂苷类物质。黄芪皂苷能使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的主动脉压、左室收缩压-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显著下降,而使左室舒张末期压、等容舒张期心室内压下降的时间常数(T值)显著升高。[4]麦冬总皂苷可保护缺血性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少心肌MDA的合成,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缺血血清的CK水平和心电图ST段变化。[5]绞股蓝总皂甙中的绞股蓝

甙VII、III、IV、XII分别为人参皂甙Rd、Rb、Rb2、F2,有研究表明绞股蓝总皂甙能对抗氧自由基对心脏的损伤,保护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善急性缺血心肌的舒张功能。[6]以补益气血,行气止痛为主要功效的制剂多以皂苷类中药为方中主药。

具抗心肌缺血的复方制剂较多,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的制剂多数都应用了丹参。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成分为丹参和降香,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从微血管中摄取氧的能力等作用。[7]由丹参、元胡、五灵脂、瓜蒌、柴胡、乳香等药制成的益心胶囊,能显著扩张实验动物的冠状血管,具有降低冠状动脉阻力与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对垂体后叶素和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对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0%。

二、抗心律失常中药

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心下悸”范畴,现代的药理研究发现抗心律失常中药有效成分以生物碱类较多。

苦参提取物苦参总碱,对心脏有一种“非奎尼丁样”作用,即能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钾、钠离子传递,降低心肌的应激性,延长不应期,从而能抑制异位节律点,对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8]

附子含生物碱和乌头多糖。乌头碱具强心、镇痛、抗炎及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去甲乌头碱具有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有明显缩短希氏束电图A—H间期作用。附子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缺氧的耐受力,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有显著的对抗作

用。临床上附子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广泛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律失常,休克等。

麻黄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包括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等。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的作用,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和兴奋心脏。

三、兼具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

人参的生理活性成分为多种人参皂甙,人参总皂甙通过增加冠脉血流量,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及钙通道阻滞等作用,发挥改善心肌缺血和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三七总皂甙的主要成分为人参二醇型皂甙Rb1和人参三醇型皂甙Rg1,且含量高于人参,在应用中其有效成分总称为三七皂甙。

葛根素是野葛中提取一种单体。有β-阻断作用,扩张血管;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指数而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作用强度弱于心得安,并表现为P-R间期延长和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幅度降低,除极速率减慢和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另有报道葛根素能对抗乌头碱、氯化钡、氯仿、肾上腺和哇巴因诱发的大鼠、家兔及豚鼠的室性心律失常。[9]葛根素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可使正常和痉挛状态的冠状动脉扩张,于静脉注

射30mg/kg后,冠脉血流量可增加40%,血管阻力降低29%。葛根素能显著降低清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并减慢心率,同时使自发性性高血压大鼠的血浆肾素活性显著降低度。葛根素注射液可以降低度CHD患者血vWF:Ag及ET-1水平,提高 NO的浓度,对2~3d内发生缺血再灌注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地奥心血康为中药提取物制剂,主要含8种甾体皂甙,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能。对动物缺血心脏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增加血中含量,降低心肌组织细胞膜水平,保护缺血心肌,能缩短心室肌易颤期及电生理不稳定期,抑制折返和非折返机制的产生,从而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失为我国现代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宝贵资源。相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大的弊端,中药及复方制剂因其药物的多组分性,常常对心血管疾病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等多方面同时发挥作用。目前应用的中药多为有效部位或复方制剂,其所含的化学成分较多,作用也较复杂,因此一些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的治疗范围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指导该类中药的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 姜建萍.银杏的现代药理研究概况.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4):268—269

[2] 戴晓艇,王韫珠.灯盏花素治疗老年肺心病心衰86例疗效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9):551

[3] 徐平,郭桂香,向绪林.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附17例临床分析.新医学,1998,29(7):368—370

[4] 张灼,陈立新,秦腊梅等.黄芪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和氧自由基的影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3):7

[5] 宋晓亮,高广猷,叶丽虹.山麦冬总皂甙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12(4):329—332

[6] 李俊锋,李文军.绞股蓝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14(2):37238

[7] 王怡,高秀梅,张伯礼.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与临床研究.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3):53-54

[8] 郑梅生.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述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7):3

[9]黄漫翔,斐红,林万莲.葛根素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广东药学, 2000 , 10(2): 9 - 12.

更多相关推荐: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经典呢?你以一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

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本篇是从老师之授课讲稿论文著作毕业题词带教面授等方面选录整理而成内容极其丰富哲理非常深刻传道用心良苦篇中有反映老师对祖国医学无比酷爱及执着精神有显示老师发扬祖国医学的抱负构想及发挥中西医...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_匡

这学期有幸选到了李恩庆老师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一方面更体会到中医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发现原来中医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医食疗更是让中医更加通俗实用真实独特地融入了寻常百姓家的膳食当...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中医经典选读”是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的了解。同时,学习中医基本的辩证方剂。学习它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

寻觅名老中医心得体会

寻觅名老中医心得体会中医学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数千年来造福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中医中药和针灸在大部分国家占有一席之地利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研究世界性的常见...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体会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体会内科梁金池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中...

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

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20xx级针灸推拿专升本业余本科班这个学期学校给我们针灸推拿专业开设了中医外科学这门科目的学习经过了几节课的学习以及老师的讲解还有书本的内容让我对中医外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运用中医外科学...

中医执业考试经验心得体会

但是仍旧有中医人在这上面挂了而中医部分这几年的趋势是增加了对古典书的考察所以一定要注意小心中招而实践操作近几年来由于强调对中医传统诊疗技术的考查针灸和推拿占了很大部分一定要小心偶当年考试时还碰到穿脱隔离衣和心肺...

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中医西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李琦1305033中西医结合自华佗和关云长刮骨疗伤时就开始了华佗的手术做得很好因此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医学技术只不过近二十年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因为这时候西医和...

中医综合心得

中医综合240分之路基础一般者用作者卢润生心语此文篇幅巨大实为笔者原创每字每句都是我自己敲出来的用时之久字数之多足见我的赤诚但是笔者才疏学浅实在难以令其完美还望海涵只要对你有些许提示我就非常开心笔者参加20xx...

中医心得体会(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