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匮要略》黄汗的个人体会

时间:2024.5.4

对《金匮要略》黄汗的个人体会

刘佳义,艾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摘 要 :文章以《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为基础,通过黄汗病的隶属、性质、形成以及简要联系现代医 学这四方面的探讨,认为:黄汗病应归为水气病一类;通过八纲辨证得出其性质为阴、在里(发病之时表里具虚)、属 寒、本虚;其形成虽与脾肺心有关,但作者从其他角度提出黄汗一病与血液有关及应重视肝脏;血液内胆红素浓度 增高时,经循环代谢,汗出见黄。 关键词 :黄汗 ;金匮要略 ;性质 ;形成 ;血液 ;胆红素 中图分类号 :R222.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673-842X (2012) 12- 0121- 02

收稿日期 :2012-06-06 作者简介 :刘佳义(1983-),男,辽宁锦州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匮要略》防治疑难杂病作用机理的研究。

Experience of Yellow Sweat Disease in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LIU Jia-yi,AI Hua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Abstract :With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Hydrosphere Pulse License and Cure Disease ,this article discussed yellow sweat disease through the membership,nature,formation and brief contact with modern medicine,showing that yellow sweat disease should be categorized as water Qi disease ;through the eight principles differentiation the nature of skin water is Yin,locating in the interior,belonging to cold and deficiency of Ben.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has relations with heart,spleen and lung 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ther aspect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yellow sweat disease and blood are concerned and should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liver. When the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of the bloodstream is increased,the yellowish sweating will be seen. Key words :yellow sweat disease ;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nature;formation;blood;bilirubin

赵以德言:“所谓黄汗??汗出如柏汁而得 名”,即黄汗是以其病发的典型症状而命名。其名首 见于《金匮要略》,一在中风历节病篇,为历节病的 一个兼证 ;一在水气病篇,为水气病五类之一。本 文仅述《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中黄汗病如下几方面 的个人体会。 1 黄汗应属水气病一类

水气病就是有水有气的病,气不行水,水不化 气(“不”是不能或者有一定困难),即是因为水与气 的失调而导致的。现今认为水气病是因水停、水液 代谢有问题而导致有浮肿症状的疾病,很多教材都 说水气病相当于现在的水肿病,其实水肿只是水气 病的一个症状而已。黄汗一病符合。水停则气滞, 气滞则水停,以其产生水停、气滞的部位不同来分 类:风水是风邪滞于肺卫而病水;皮水是水湿滞于 脾肺,脾气不运所致;正水是肺脾肾三焦气化不利, 水气内停所形成 ;石水则与肝肾气结有关 ;黄汗与 水湿郁滞营卫化热相关[1]。《金匮要略》该篇从病因 分立了水分、血分、气分,深一层次讲水、血、气三者 是完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气 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气寒则水凝,水血同源,气血 同源[2]。前文已述黄汗病水分血分气分交杂,也符。 仲景承《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鬼门,洁净府”提出水气病治法发汗、逐 水、利小便三大法。黄汗两方发汗、温阳化水,也符。

2 黄汗的性质

《类经·阴阳类》云 “:人之疾病??必有所 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指 出了证候虽然复杂多变,但总不外阴阳两大类,《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 阴阳”,诊病之要必须首先辨明其病属阴属阳。黄汗 其病,统观本篇原文,应为素体脾虚,轻者脾气虚,严 重一些脾阳不足。置于表里而言,其病在里,

正虚, 又总有汗出,又或有外水之侵,则有表虚,即黄汗之 病,素由正虚而来,在先期病程中发展至表虚,当见 汗出色黄之时,已是表里同病,表里具虚。置于寒热 而言,寒,而言有热象之症,是郁而化热矣。水性为 寒,水郁气滞——气滞水郁,郁而化热,而见发热之 象、“久不愈,必致痈脓”、甲错、恶疮等。虚实而言, 本虚,或偶有标实之症。 统言之,黄汗其病,为阴、在里(发病之时表里 具虚)、属寒、本虚。

3 黄汗的形成

“凡素有郁热及汗出当风,或劳动汗出,衣里冷 湿,致水遏热气,而卫郁营热,交蒸肌腠者,皆有导 致本病的可能”[2],其形成与脾肺心(汗为心之液)有关。本人认为,该病可以从另一角度考虑。黄芪一 味在《本经》中一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 ;二主大 风癞疾 ;三主五痔鼠瘘 ;四主补虚小儿百病,就是说 黄芪这个药功效在于气、血、表、肌。王好古认为黄 芪实卫气,是表药;益脾胃,是中州药;治伤寒尺脉 不至,补肾元,是里药。《新修本草》载“:芍药味苦、 酸,平、微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 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 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 恶,腹痛,腰痛。一名白木??。”《本草备要》载:“同 参、芪补气??白补而收,赤散而泻,白益脾,能于土 中泻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桂枝,在同东汉时 期的《本经》中无记载仅有牡桂——味辛,温,主上 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 神,轻身不老。而在之后的《本草经集注》中也未有 “桂枝”一词,即是说该条“桂枝”应为“牡桂”,桂枝 或为后人改之。所以,桂枝(牡桂)是可以治疗气冲 的,前文所述的“胸满”、“胸中窒”、“反聚痛”都有气, 上冲之气,参见奔豚之用桂枝。又桂枝通阳,周身阳 气得通,则气血经络可得循常行,上气得愈。《本草 经集注》又言 :“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 汗”,参上文所述,黄汗之病反映在胸胁之处很明显, 与肝有关。苦酒,魏荔彤曰:“古人称醋为苦酒,非 另有所谓苦酒也。美酒醯,即人家所制社醋,即镇江 红醋是也。又醋之劣者,即白酒醋,各处皆是,总以 社醋入药”,《神农本草经》载:“醋味酸温无毒,主消 痈肿,散水气,杀邪毒”,《新修本草》载:“醋,味酸, 温,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醋酒为用, 无所不入,逾久逾良,亦谓之醯。以有苦味,俗呼苦 酒”,《本草备要》载:“醋,一名苦酒。涩、敛气血、消 痈肿。酸,温。散解毒,下气消食,胃气,令人嗜 食,散水气??癥结痰癖,疸黄痈肿”,从这些较早的 本草典籍来看(除《本草备要》、《汤液本草》),这些 药都与治疗气血痈脓相关。今言黄汗形成与脾肺心 有关,脾统血、肺朝百脉、心主血脉,都与血有关,而 肝藏血怎又可被忽略。中医讲汗血同源,脉内之津 液与脉外之津液是相互补充的,也就是说黄汗一病 与血液有关。黄汗一病反映在胸胁之处很明显,胸 胁为肝经循行所经部位,又黄汗患者多有情绪波动 易烦易躁或有易怒。都言风为百病之长,岂不想风 在脏为肝,诸注家唯黄元御言黄汗之形成“??缘 脾为湿土而主肌肉,土湿木郁,则发黄色,木主五色, 入土化黄故也”,与肝有关。说黄为脾脏之真色暴露, 真脏色出是言脾极虚矣,通篇未见脾极虚之症,只能 说是脾病脾虚,土虚则木乘,再者郁而发热,火由木 生,肝一定有病变。是病之生,悉由人体脏腑五行不 平衡,相互制约失调所导致,一脏有病,累及他脏,不 可“见肝之病惟治肝也”。综上所述,本人认为黄汗 其病除脾肺心之外,应重视肝脏。后世治疗黄汗一 病,多加茵陈之类屡收显效,可参。再者,中医的整体 观念今人往往忽之,就黄汗来论,肾主水纳气,可以 说其病与肝心脾肺肾均有关,五行之生克制化鲜有 人思考,中医理论就是阴阳五行理论,离了阴阳五行 整体观念就如管中窥豹一般,思想只能越来越狭隘。

4 现代医学

人体中有一种叫做“胆红素”的物质,是血红蛋白及其他血红素蛋白中的血红素在巨噬细胞或其他 网织内皮细胞及肝细胞中的代谢产物,呈棕黄色,是 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人体内的水分 绝大部分是由尿液,然后是汗,极少部分是由呼吸及 泪液排出体

外。在血液内胆红素浓度增高时,经循 环代谢,汗出见黄——中医讲汗血同源,就是这个意 思。

后世很多医家将黄汗归为黄疸,一是黄汗病比 较少见,二是一般情况下在汗出见黄时血液内胆红 素浓度已达到了显性黄疸的标准,肉眼能看到眼睛 发黄、皮肤发黄、尿液发黄。其实不然,临床有很多 乙肝患者未见黄疸却有黄汗,所以只能说黄汗与黄 疸均与肝脏有很大关系,发病的部分机理相似,但不 能归而为一。

现在临床上通常认为黄汗常见的发病原因有 如下几类。

(1)肝胆疾病 :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 胆结石、肝硬化、肝癌、胰头癌等,引起肝功能减退或 胆汁积堵塞、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增高,排汗时可 出现黄汗。

(2)药物反应 :以利福平类抗生素药物多见,其 他如伯氨喹宁、呋喃唑酮、维生素B2等药物,常规剂 量服用即有少部分患者可出现黄汗,若服用过量或 中毒时症状更显著。 ( 3)某些溶血性、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误输异型血液,以及蚕豆病患者因红 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而致黄汗。 钩端螺旋体病、疟疾、伤寒及副伤寒、败血症的患 者,由于红细胞破坏加快、肝脏功能受损而出现黄 汗。

(4)饮食原因 :进食过量的胡萝卜、桔子等食 物,或食用过量含色素的食品或饮料。

(5)生理原因 :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汗出过多,没 能及时换洗衣裤,及汗液中脂肪酸等有机物与空气、 肥皂发生化学反应,以致衣裤出现黄色。

关于黄汗,陶汉华强调当与水肿、黄疸明确鉴 别,指出黄汗既非水肿病,也非黄疸的一个症状,而 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从现代医学的观点分析,黄汗 病应是一种汗腺的炎症,是由一类带黄色或能产生 黄色素的细菌侵入汗腺所致。因夏季的池塘、湖泊 中繁殖着各种细菌,当人体全身汗出,突然进入池塘 沐浴,细菌便会乘机侵入汗腺,从而发生汗腺炎症性 病变,带有色素或能产生色素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 球菌、绿脓杆菌等侵入汗腺繁殖,产生毒素,人体分 泌的汗液就会带有颜色,而《金匮》所用的芪芍桂酒 汤等都有抗菌抑菌的作用,黄芪又能增强人体的免 疫功能[3]。可参。

黄汗一病,典籍所载甚少,历代争议颇多,今之 所述,愧言一二。

◆ 参考文献 \

[ 1 ] 张家礼.张家礼金匮要略讲稿[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312.

[ 2 ] 李克光,张家礼.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金匮要略 [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23,348.

[ 3 ] 陶汉华.论《金匮》黄汗病[ M ] //范永升.新世纪全国高等中 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金匮要略.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256.


第二篇:金匮要略默写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治第一

1.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2.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纔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事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3. 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7.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买,皆当病。

10.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13.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榖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留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14.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利者,急当救表也。

15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7.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症治第二

痉病:

1.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2.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7.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9.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11.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栝蒌桂枝汤方:栝楼根,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12.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13.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xie齿,可与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湿病:

14.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侯,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18.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19.头中寒湿,纳药鼻中则愈

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方:麻黄汤,白术

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热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方: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

22.风湿,脉浮,慎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方: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2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 (桂枝,附子,甘草,大枣,生姜)

白术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去桂枝加白术(白术,附子,甘草,大枣,生姜)

24.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能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方:甘草,附子,白术,桂枝

暍病(略)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百合病

(1.伤寒热病之后,余热未尽,邪热耗伤心肺阴液2.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灼伤肺阴)

1.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

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其形如和,其脉微数。

2.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百合,知母,泉水)

3.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百合,滑石,代赭石,泉水)

4. 百合病,吐之后,用后方主之。(百合鸡子黄汤)

5.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生地黄汁,泉水)

6.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洗外治内,加百合地黄汤内服)

7. 百合病,渴不差者,用后方主之。(瓜蒌牡蛎散,栝楼根,牡蛎)

8. 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百合,滑石)

9.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

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狐惑病(湿热蕴毒,或虫毒)

10.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

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黄连,黄芩,干姜,半夏,人参,大枣)

11. 蚀于上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12.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13.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四目眦黑。

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赤小豆,当归,浆水)

阴阳毒:

14.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升麻,当归,蜀椒,甘草,雄黄,鳖甲)

15.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

椒主之。(升麻,当归,甘草,鳖甲)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2.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虐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3.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方: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桂枝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中风(脏腑气血衰弱,经脉痹阻,加之外因诱发):

1.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为风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2.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

涎。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风中心脾)

菊花,细辛,牡蛎,防风,白术,当归,茯苓,桔梗,人参,干姜,川芎,矾石,黄芩,桂枝 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发,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血虚风扰)

历节病:(肝肾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筋脉)

成因:1.肝肾不足,水湿浸渍2.胃有蕴热,外感风湿3.肝血不足,风邪外袭4.气虚饮酒,汗出当风

5.过食酸咸,内伤肝肾。

一. 风湿历节

8.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方:桂枝,芍药,知母,甘草,麻黄,生姜,白术,防风,附子

二. 寒湿历节

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方:川乌,黄芪,甘草,芍药,麻黄,白蜜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病(营卫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肢体局部麻木无痛感,或伴有jun痛)

1.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

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2.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方:黄芪,桂枝,芍药,大枣,生姜

虚劳病(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

3.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一.虚劳失精:

8.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方:桂枝汤,龙骨,牡蛎

二. 虚劳腹痛

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寒,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方:芍药,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14.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方:小建中汤,黄芪一两五

三. 虚劳腰痛

16.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方:干地黄,淮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

四. 虚劳风气

17.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方:薯蓣,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豆黄卷,甘草,川芎,麦冬,芍药,白术,杏仁,人参,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

五. 虚烦不眠

18.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方:酸枣仁,川芎,知母,甘草,茯苓

六. 虚劳干血

19. 五劳极虚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

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急止痛,大黄蛰虫丸主之。

方:大黄,蛰虫,黄芩,芍药,桃仁,地黄,杏仁,甘草,干漆,齐糟,水蛭,虻虫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肺痿

1.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知?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

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此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一. 虚寒肺痿

4.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

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方:甘草,干姜

二. 虚热肺痿

10.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方: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肺痈(感受风热病邪)

表证期,酿脓期,溃脓期

一. 邪实壅滞

11.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方:葶苈子,大枣

二. 血腐脓溃

1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方:桔梗,甘草

咳嗽上气(外邪内饮,邪实气闭肺胀)

一. 寒饮郁肺

6.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方:射干,麻黄,细辛,生姜,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大枣

二. 痰浊壅肺

7.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方:皂荚,枣膏

三. 寒饮夹热

8.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方:小青龙+石膏汤+厚朴,杏仁,小麦-桂枝,芍药,甘草

9.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方:半夏,紫参,泽漆,东流水,生姜,白前,甘草,黄芩,人参,桂枝

四. 饮热郁肺

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若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方: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半夏

五. 外寒内饮夹热

14.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方:小青龙汤,石膏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1.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经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一.肝郁化热

2.奔豚气上冲胸,腹痛, 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方:甘李根白皮,当归,川芎,芍药,甘草,黄芩,生姜,半夏,葛根

二.阳虚寒逆

2.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必发奔豚,其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主之。

方:桂枝汤,桂枝二两

三. 阳虚饮动

3.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苓桂甘草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一. 胸痹心痛病机

1.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2.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二. 胸痹证治

(一).主证主方

3.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方:栝楼根,薤白,白酒

(二).痰浊壅盛

4.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方:栝楼根,薤白,白酒,半夏

(三).虚实异治

5.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栝楼根,薤白,枳实,厚朴,桂枝

人参汤: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

(四).胸痹轻证

6.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

橘枳姜汤:橘皮,枳实,生姜

(五).胸痹急证

7.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三.心痛证治

(一).饮阻气逆

8.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二).阴寒痼结

9.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方:乌头,赤石脂,蜀椒,附子,干姜,蜜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腹满

一. 脉证与治则

3.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二. 证治

(一).里实兼太阳表证

9.病腹满,发热时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方:桂枝汤-芍药+厚朴三物汤

(二).虚寒逆满

10.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方:附子,粳米,半夏,甘草,大枣

(三).胀重于积

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方:厚朴,大黄,枳实

(四).里实兼少阳证

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五).积胀俱重

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六).脾胃虚寒

14.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蜀椒姜,配伍参饴建中阳

脘腹剧痛有头足,呕不能食急煎尝。

(七).寒湿内结

15.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大黄附子汤。

(八).寒饮厥逆

寒疝

(一).阳虚寒盛——大乌头煎

(二).血虚寒滞

18.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三).寒疝兼表

宿食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 肝着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方:旋覆花,葱十四茎,新绛少许

2. 脾约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3. 肾着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一. 辨证

2.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

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二. 成因与脉证

12.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三.治则

1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四.证治

(一).痰饮与变证

16.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17.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18.病者脉浮,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方:甘遂,半夏,甘草,蜜,芍药

(二).悬饮

21.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22.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方: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心悬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三).溢饮

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四).支饮与变证

24.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方: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参

25.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方:泽泻,白术

26.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方:厚朴,大黄,枳实

27.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呕吐 治法

28.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方:半夏,生姜

30.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方:半夏,生姜,茯苓

41.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

————支饮重证

2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前后分消) 方:防己,椒目,葶苈,大黄

——下焦水逆

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附方:外台茯苓饮:茯苓,人参,白术,橘皮,枳实,生姜

五.饮病案例

35.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消渴(邪热伤津)

(一)肾气虚弱:

3.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二).阴虚燥渴——文蛤散

(三).肺胃热盛,气津两伤

12.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小便不利

一. 膀胱气化不行

4.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5.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二.下寒上燥

10.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楼瞿麦丸主之。 方:栝楼根,茯苓,薯蓣,附子,瞿麦

三.湿热挟瘀与脾肾两虚

11.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蒲灰散:蒲黄,滑石

滑石白鱼散:滑石,白鱼,乱发

茯苓戎盐汤:茯苓,白术,戎盐

四.水热互结阴伤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淋病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一. 分类与证候

(一).分类

1.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胸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二).脉证

10.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

12.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阴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三).五脏水

二.治则

(一).利水、发汗法

(二).逐水可下法

11.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四.证治

(一).风水

23.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口)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方: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

(二).皮水

5.皮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24.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只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方: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

25.皮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方:甘草,麻黄

27.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三).正水与风水

26.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主之;浮者宜杏子汤。

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

杏子汤:可能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四).黄汗

28.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方:黄芪,芍药,桂枝,苦酒

29.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

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痛,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方:桂枝汤+黄芪

(五).气分病

31.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方:桂枝汤-芍药+麻黄,细辛,附子

32.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枳术汤主之。

方:枳实,白术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一. 黄疸病机、分类与治则、预后

1.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

14.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磐石散主之。 方:硝石,磐石等分

15.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方:栀子,大黄,枳实,豆豉

16.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18.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方:茵陈蒿+五苓散

19.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方:大黄,黄柏,硝石,栀子

21.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22.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惊悸

1.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10.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11.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12.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方:桂枝,甘草,生姜,牡蛎,龙骨,大枣,蜀漆

13.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方:半夏,麻黄等分

14.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方:柏叶,干姜,艾叶

15.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方: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中黄土

16.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有浆水)

1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方:大黄,黄连,黄芩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呕吐、哕

7.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一).肝胃虚寒

8.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方:吴茱萸,人参, 生姜,大枣

9.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二).寒热错杂

10.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方: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三).呕利并见

11.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方:黄芩,甘草,芍药,半夏,生姜,大枣

(四.)饮停呕吐

12.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方:半夏,生姜

(五).饮病调治

13.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六).阴盛格阳

14.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七).热郁少阳

15.偶尔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方: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 大枣

(八).虚寒胃反

16.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九).胃肠实热

17.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方:大黄,甘草

(十).饮停呕渴

18.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方:茯苓,泽泻,甘草,桂枝,白术,生姜

(十一).阳虚饮停

20.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方:半夏,干姜,浆水

(十二).寒饮搏结

21.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方:半夏,生姜汁

(十三).胃寒气逆(寒邪袭胃)

22.干呕、哕,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方:橘皮,生姜

(十四).胃虚挟热

23.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方: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姜枣益,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下利

气滞湿困下利气(下利过程中气随利失,矢气频频)

31.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证治:

(一).里虚兼表

36.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二).实热下利(热结旁流)

4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方:大黄,枳实,厚朴

(三).虚寒下利

42.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方:桃花汤中赤石脂,干姜粳米共同之,虚寒下痢便脓血,温涩止痢最相宜

(四).湿热下利

43.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方: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五).热扰胸膈

44.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方:栀子,香豉

(六).阴盛格阳

45.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方:附子用大的,甘草,干姜加倍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痈肿

一. 痈肿初起脉证

2.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二.痈肿辨脓法

3.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肠痈

热毒内聚少腹局部,血肉腐败成脓

一. 脓成证治

3.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方:薏苡仁,败酱草,附子

三. 脓未成证治

4.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方: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泻热逐瘀自能康

浸淫疮

7.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来流入口者,不可治

8.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趺蹶:足太阳经手上,足背强直,足跟不能着地,前行尚可,不能后退

以手指臂肿动一一藜芦甘草汤

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两腿筋脉拘挛疼痛,牵引至少腹

阴狐疝气一一一侧阴囊或腹股沟部出现发作性包快突起一一蜘蛛散

蛔虫病,心痛,发作有时一一甘草粉蜜汤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一. 妊娠诊断及恶阻调治

5. 妊娠呕吐不止者,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恶阻重证)

方:干姜,人参,半夏,生姜汁糊丸

二、下血及腹痛证治

(一).癥病下血

2.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故害。妊娠六月动,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方: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与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癥块胎可安

(二).阳虚阴盛

3.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方:附子,茯苓,芍药,白术,人参

(三).冲任失固

4.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方:四物汤(干地黄,芍药,当归,川芎)+阿胶,艾叶,甘草,清酒

(四).肝脾不和

5.妇人怀妊,腹中朽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方:当归芍药用川芎,白术苓泽六味同,妊娠腹中绵绵痛,调肝理脾可为功

三、 小便难证治

7,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方: 当归,贝母,苦参

四. 水气证治

8.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则头眩,葵子茯苓丸主之。

方:葵子,茯苓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一. 产后三病

1.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男,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

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二、 产后腹痛

(一).血虚里寒

4.产后腹中朽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二).气血瘀滞

5.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方:枳实炒黑,芍药,麦粥

(三).瘀血内结

6.师曰:产后腹痛,当与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淤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方:大黄,桃仁,蛰虫 ,蜜丸,酒煎

三. 产后中风

四. 产后烦呕

10.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方:竹茹,石膏,桂枝,甘草,白蔹,枣肉

五. 热利伤阴

11.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一. 成因,证候

8.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二.证治

(一)热入血室

(二).梅核气

5.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方: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三)。脏燥

6.夫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伸欠,甘麦大枣汤主之。

方:金匮甘麦大枣汤,妇人脏燥喜悲伤。精神恍惚常欲哭,养心安神效力彰

(四)误下后

(五)。月经病

(1)冲任虚寒夹有瘀血的崩漏

9.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2)气滞血瘀

10.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方:土瓜根,芍药,桂枝,蛰虫

(3)陷经

12.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方:胶艾汤加干姜

(4)水与血并结血室

13.妇人少腹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方:大黄,甘遂,阿胶

(5)闭经

14.妇人经水不利下,抵挡汤主之。

方:水蛭,虻虫,大黄,桃仁

(六)腹痛

(七)。转胞

19.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干地黄,薯蓣,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

转胞:小便不通,脐下急痛

胞系了戾:膀胱之系缭绕不顺

阴吹:指前阴出气,犹如后阴矢气一样。

更多相关推荐:
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

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起了标题后突然想为啥叫学习心得姑且以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学习一是学就是看书学理论二是习就是练习要实践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心得经过自己的心的就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经过总结后变成自己的应该才能叫得...

金贵要略心得体会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与体会广饶县中医院高兆佐金匮要略是中医必学的四大经典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

浅谈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

09级中医1班宋修发20xx020xx122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题记初次接触金匮要略那是刚进入中医学院上中基的课上那时仅仅是听老师提起而已当时觉得名字很独特并无更多的感谢直到今年期待已久的金匮课姗姗来迟请允许我先谈...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心得

学习《金贵要略方论》有感《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心得

学习金贵要略方论有感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

2《金匮要略方论》学习心得

金贵要略方论学习心得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辩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

读《金匮要略》“黄疸篇”心得

读金匮要略黄疸篇心得金匮要略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历代名医无不在此深厚的基础上去创新发展书中系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疗经验以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病名为纲将脏腑经络病机...

金匮要略学习总结

金匮要略学习总结1痉湿暍病方证分析括蒌桂枝汤治疗原则解肌祛风升津舒经病因病机风邪袭表营卫不和津液不足经脉失养症状分析太阳病其证备发热恶风汗出桂枝汤证身体强几几然风邪客表津液不足筋脉失养脉反沉迟津液不足经脉失养方...

金融学习心得

浅论人民币升值下的国际关系摘要学习金融的一年许多的感想体会闪现脑海许多的困惑通过学习得到解答追求真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放到我身上就是学好了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学不好自己留着用为日后走入职场奠定基础这便...

财政金融的学习心得

学习财政金融后的心得在大一一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迎来了我得新的开始大二在假期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需要报一些选修课其中有一门跨校选修课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财政金融在高考结束后我本来想去哈尔滨金融学院的但是...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考研备考经验分享及心得体会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考研备考经验分享及心得体会这次成绩还不错初试可以复试本院就是还好说初试有四科两科公共课英语二政治两科专业课经济学联考396金融学综合431我的情况英语六级没有过...

20xx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考研备考经验分享及心得体会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20xx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考研备考经验分享及心得体会这次成绩还不错初试可以复试本院就是还好说初试有四科两科公共课英语二政治两科专业课经济学联考396金融学综合431我的情况英...

金匮要略心得体会(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