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试题

时间:2024.4.20

2012经济师考试复习要点:经济学基础1

2012-6-4 16:34:00 学易网 【大】【中】【小】 打印

导语:20xx年经济师考试报名已经开始,学易网校编辑团队免费提供大量经济师考试辅导材料供考生学习。网校20xx年经济师网络辅导课程正在招生,详情请查阅经济师考试频道。 经济学基础1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物质资料生产

考试内容:了解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例题1多选题】(20xx年)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文化条件

B.人的劳动

C.生产关系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

[答案]BDE

【例题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

A.原料

B.辅助材料

C.燃料

D.生产工具

[答案]D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试内容:熟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熟悉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注意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

和动力。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例题1单选题】(20xx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

A.市场范围的扩大

B.商品交换的繁荣

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变革

[答案]D

【例题2单选题】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物质资料生产

D.人的劳动

[答案]B

【例题3多选题】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等关系的总和。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E.流通

[答案]ABCD

【例题4单选题】(20xx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A.消费

B.交换

C.生产

D.分配

[答案]C

【例题5单选题】在社会生产关系中,( )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答案]D

【例题6多选题】(20xx年)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E

【例题7多选题】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E.生产资料

[答案]AB

【例题8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落后的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D.人类劳动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E.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答案]AB

【例题9单选题】(20xx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的变化开始。

A.经济基本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答案]C

(三)社会经济规律

考试内容:熟悉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类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了解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考试内容:了解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原始社会制度

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构成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奴隶社会制度

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即奴隶。

3.封建社会制度

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了解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70年代的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2)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后期,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由于资本主义所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例题1单选题】(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A.生产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社会经济制度

[答案]D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一)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熟悉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只是处于补充和从属的地位,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才趋于瓦解。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考试内容:熟悉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发展的基本过程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的出现。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例题1单选题】( )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市场经济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 )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市场经济

[答案]B

【例题3多选题】(20xx年)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包括( )。

A.社会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

B.社会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

C.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D.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E.人类对生活消费品的需要不断增加

[答案]CD

【例题4单选题】(20xx年)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答案]B


第二篇:经济学基础20xx年试题


2010 年1 月《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

试卷结构:1、单选题(25 题*1 分=25 分);2、填空题(10 题*1 分=10 分);

3、名词解释(5 题*3 分=15 分);4、简答题(6 题*5 分=30 分);5、论述题(2 题*10 分=20 分)。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是(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社会主义改造过急)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5、广泛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各个阶段上,但从未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种私有制形式是(个体小私有制)

6、评价一种所有制形式是否优越,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7、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8、我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9、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0、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11、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以公有制为主的股份制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等多种形式)

1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重新定位,

并已写进了宪法。

13、我国现阶段的外资经济中,以契约式经营的企业是(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14、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也是我国(目前的分配结构)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应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6、允许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必然带来个人收入的(差据持续拉大现像)

17、我国确定莲动、资本、技术、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8、公平是指合理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机会和结果的公正平等。P46

19、公平原则(不仅包括结果的平等,还包括条件和机会上的公平)

20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意味着(允许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再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富裕)

21、世界上的资源绝大部分是(经济资源)

22 决定一国经济持续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源。P55

23、不属于经济资源的是(自由资源)

24、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用(经济资源)来衡量。

25、任何社会都面临着资源配置问题,这是因为资源具有(稀缺性),当然社会经济中的众多矛盾也是。

26、生产可能性曲线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之一是资源稀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给定的资源。

27、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存在闲置资源及所谓失业)

28、机会成本是指。。。。。。(最大收益)。

29、在任何经济活动中,为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人们都要计算和比较(机会成本)

30、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价格调节

31 市场经济的激励方式以(交换为主)

32、既可以将市场经济理解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经济体制

33、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

34、我国是在哪一个阶段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1992 年后)

3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表现在(在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

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它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

37、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8、社会主义市场经条件下,建立合理的价格管理体制意味着(实行多层次的价格管理形式,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

39、某种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为10,实际买价为8,则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40、以利益的诱惑力和破产的压力作用于市场的主体的是(风险机制)

41、下列哪一点不属于市场经济的特点(分割性)

42、促使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化的最关键的责任人是(政府)

43、在市场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市场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在经济体制中占(中枢神经系统)

44、在我国土地征用、转让、租赁、等都是土地市场上使用权交易的表现方式。P75

45、经济学中的需求概念与心理学中的需要概念是有所不同的,经济学中的需求概念包含了心理学中的需要概念。P80

46、某消费者对X 商品的渴望强于商品Y,原因是(相对而言商品X 有更大效用)

4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建立在基数效用概念的基础之上的。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者的欲望程度成正比。

48、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可以比较)

49、无差异曲线是利用序数效用概念对消费者选择进行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P83

50、无差异曲线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商品的消费量)

51、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向倾斜;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越大;无差异曲线总是凸向原点。P84

52、曲线凸向原点,是表示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将减少。这一点可由边际替

代率递减规律来解释。P84

53、无差异曲线上的商品的不同组合,消费者对其的偏好相同。P84

54、在同一平面上可划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以(相交),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

表的效用就(越大)

55、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消费者个人偏号、收入和商品价格)

56、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性曲线,预算线反应了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

57、预算线的位置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P85

58、商品X 和Y 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59、在两种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增加消费者的收入,预算线向(右上方移动)

60、消费者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满足的消费结构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

61、消费者对某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为20 元,市场价格为15 元,则消费者剩余为(5 元)

62、需求规律说明(计算机销售价格下降导到处销售量增加)

63、引起一条既定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的价格)

64、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需求增加)

65、如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后,需求量会增加20%,该商品(需求富有弹性)。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一

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较(大)P88

66、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如价格下降10%能使购

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缺乏弹性),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需

求富有弹性),对于低档消费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值)。

67、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减少);若牛肉价格上升,会使猪肉需求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交车的(需求量增加);如甲商品价格下降会引起乙商品的需求曲

线向右移动,那么(两者是替代商品)

68、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商品的需求却增加,该商品为(低档商品)。P90

69、随着收入的上升,食品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是下降的,这是(恩格尔定律)。P89

70、能够给人们创造或增加某种满足的活动都可以算作(生产)。P97

71、某种产品的价格上涨10%后,供给量只增加了5%,该种产品(供给缺乏弹性)。P98

72、如某产品的价格上涨10%,供给量会增加20%,该产品(供给富有弹性)。P98

73、某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为1,该商品供给弹性的类型属于(单一弹性)。P98

74、一般来讲,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1)。P98

75、在一块同样面积的水稻田里连续追加化肥,每追加单位数量的化肥所引起的水稻产量,先递增后递减的现象,说

明存在(边际收益递减)。P99

76、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P100

77、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高。P100

78、当边际产量等于0 时,总产量达到(最大)。P101

79、如某生产将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同时增加1 倍,生产量会增加2 倍,则该生产者的规模收益(递增)P102

80、若企业规模报酬不变,所有生产要素均增加3 倍,产量增加(3 倍)P102

81、经济成本(大于)会计成本。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和。P103

82、用自由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隐含成本“隐性成本”)。P103

83、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一直趋于下降)。P103

84、产量为零时仍然需要支付的费用,称为(固定成本)。P103

85、为了能够促使各种生产要素用于最佳途径,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决策者必须认真考虑(机会成本)P103

86、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区别在于,短期内存在(固定成本)P104

87、在长期中不存在的成本是(固定成本)P104

88、实现利润最大化,应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P105

89、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P105

90、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价格上升,总收益下降。P106

91、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P106

92、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一般不宜采用提价销售的策略,而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适当提高价格是可以增

加收益的。

93、假定需求表中D1 、D2 、D3 、D4 的弹性系数分别为2.3、0.40、1.27、0.77,在价格提高后将导致总收益的增

加(C);在降价后将带来总收益的减少(C);在提价后将带来总收益的减少

(A);在降价后带来总收益的增加(A)P106

A、D1 D3 B 、D3 D4 C、D2 D4 D、仅D1

94、如果一个厂商面对的商品缺乏弹性,他将能够(C)P106(08。10)

A.降低价格,增加收益B.降低价格,降低成本C.提高价格,增加收益D.提高产量,降低价格

95、在等产量曲线的(不同点)上,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不同,带来的产量却相同。P107

96、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替代率)。P110

97、一般假定生产者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98、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P117

99、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是(信任托管关系)。P120

100、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P120

101、负责股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一般是(总经理)。P120

102、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对股东人数规定的最高限额为(50)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人数为(5)。

103、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是由具有经济职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来执行的)。P135

104、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是因为(现实的市场达不到理论上的严格条件)。P135

105、世界各国都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P137

106、充分就业目标的内容。P138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P138 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些行业由于

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失业)。P138 由于纺织工业衰落而失业的人属于(结构性失业)。P139

107、工资的增长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引起了通货膨胀,这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P139

108、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的合理值应该在(0.2-0.3 之间)。

109、宏观调控任务所要实现的经济结构优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优化)。P144

110、产业政策的作用机理是(诱导机制)。P143

111、财政政策侧重于调节(总需求)。P145

112、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选择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113、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要发起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维护整个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制度。P155

114、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涵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准)和维持社会的(安全稳定)。P155

115、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收入调节机制)。P156

115、社会保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也是保证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P156

116、社保融资方式中的现收现付制是以当期的社会保障收入来安排(支付)同期的全部社会保障支出,实际上是以近

期横向收支平衡为原则而设计的一种融资方式。P159 社保融资方式中的完全基金制实际上是一种完全的积累制,是以

远期纵向收支平衡为原则而设计的一种融资方式。P159

117、我国颁布实施《失业保险条例》的年份是(1999 年)P162 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5 年而不

足10 年的,可享受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 个月。

118、在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体系中,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是(优扶安置制度)P160

119、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量(包括产

品和劳务)的增长。P177 经济发展是指(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P177

120、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式(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P177

12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后者包含前者)。P177

122、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P179

123、经济增长方式包括(粗放型、集约型)。P181

124、集约型经济增长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产出量的增长。P180

125、集约型经济增长(侧重于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P181

126. 粗放型经济增长靠增加要素投入、通过(生产规模)扩张,实现产出量增长。P181

127、.下面哪个产业属于第三产业?(邮电通讯业)

128、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P193

129、产业结构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产业发展的(重点顺序选择)问题P193

130、二元经济结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P196

131、发展中国家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部门同时并存的现象称为(二元经济结构)P198

132、处理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时,应该(在不放松粮食生产和种植业的同时,全面发展农林牧业)。P201

133、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社会经济结构演进的必然结果)。P208

134、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P208

135、霍夫曼比例是衡量工业化程度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的比例)。P209

136、当霍夫曼系数在5 左右时,该社会处于(工业化前)阶段。P209

137、在基本实现工业化阶段霍夫曼系数在(1)左右。P209

138、当霍夫曼系数稳定地小于1 是,社会处于(后工业化)阶段。P209

139、有关霍夫曼系数与工业化程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霍夫曼系数越大,工业化程度越低)。P209

140、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P215

14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两者互相联系、共同进行的);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P212

142、企业聚集有利于开展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降低(运输费用)。P212

143、城市的极化效应是指把(周围地区)的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吸引过来。P212

144、城市会产生聚集效益,使企业(减低成本,增加利润)。P212

145、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主要表现在(积极发展中小城镇)。P218

146、“厂长负盈,企业负亏,银行负债,政府负责”是对(国有企业或乡镇集体企业)的形象描述,是因为(产权不

明,政企不分)P224

147、上个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变化是(我国买房市场的形成)P225

148、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国有企业改革对乡镇企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和机遇)P226

149、符合《乡镇企业法》的现象是(保护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P227

150、目前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是(欧盟)。P233

151、对外开放()

15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是(参与国际分工协作,提高经济效率)。P237

153、国际贸易是各个国家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重要形式。P237

154、由于出口引起国民收入的数倍增长,叫做(“乘数”原理)。P237

155、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与该国所实施的(贸易战略)密切相关。P238

156、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的目标是发展中国家以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发本国盛产的(农、矿、特产)等初级产品,出

口创汇,然后用外汇进口制成品。所谓进口替代,是指以国内生产来代替进口;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是减少进口和依

赖,节约外汇,平衡国际收支,保护(幼稚)工业。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国家往往通过高关税或非关税壁垒

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在积极鼓励各种出口的同时,仍对进口施加诸如关税、

数量配额、(外汇)管理等限制。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P238 发展中国家在度过了初级工业化阶段后,有利于本国工

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战略是(出口导向)。P238

157、自由贸易政策其实质是(不干预)政策。P239

158、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给予优待和(补贴),

其实质是“奖出限入”。P239

159、国际贸易政策措施有:关税、非关税壁垒、出口鼓励。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

一种税。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属于(直接)非关税壁垒。

属于间接非关税壁垒的是(安全卫生检验和包装)。外汇倾销是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来扩大(出口)。P239

160 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对外出口)。P240

161、外国银行、互助资金和公司死人机构在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的信贷和股票市场上直接购买股票、债权的投资被称为

(间接投资)。P243

162、按照国际惯例,测定一国外债偿还能力的警戒线是(偿还率为25%,债务率为100%,负债率为30%)。P244

163、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P245

二、填空题

1. 社会主词义初级阶段以为着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底子薄。P3

2. 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化三改造”,概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即实现国家工业化,又包括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对农业、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同时进行、相辅相成的。P4

3. 在1987 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党中央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P4

4. 从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我国实现现代化,到21 世纪中叶,至少需要经历100 年左右的时间。P4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薄弱的经济基础;而终点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P5

6. 生产力水平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经济特征,也是所以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P6

7. 在市场竞争中,作为市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权利都应该是平等的。P7

8.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矛盾。P8

9 . 1985 年我国首次出现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P9

10. 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

和工作重心。P10

11. 改革开放的具体政策措施的正确与否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或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

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生产力标准是基础。P11

12. 通常人们把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统称为生产资料的“经营权”。P15

13.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形式主要有私有制和公有制两种。

14. 人类历史上公有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原始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P16

15.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区别就是集中的表现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区别。P16

16.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总体特征。P20

17. 从质的规定性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式社会主义性质的。P20

18.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P21

19. 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普遍采用国家所有制的形式。P22

2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集体经济包括城镇集体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P24(08.1)

21.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一般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P25

22. 股份合作制经济是一种集股份与合作经济的优点为一体的新的公有制经济形式。P27

23.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业主以个人才财产为基础经营,并负无限责任的企业是合伙制企业。P30

24. 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形成于80 年代初期。P31

25. 所谓外资企业,是指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统称。P31

26.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以契约规定的条件进行合作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契约式经营的企业。P31

27. 28. 直到1997 年,党的十五大才第一次把其他分配方式科学地概括为“按生产要素分配”。P36

29.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P38

30.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P38

31. 马克思设想,在社会主义阶段,已经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按劳分配江借助于劳动证书或劳动劵的形式来实现。

32. 奖金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对劳动者提供超额劳动的报酬或奖励。P41

33.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且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客观基础。P42

34.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人们一般把它概括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P42

35.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社会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P42

36. 按资分配就是凭借资本的所有权或占有权参与劳动成果的分配,按资分配的收入有以下几种形式:P43

(1)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主要来自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的收益;

(2)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量;

(3)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取得的股息、红利以及银行存款的利息等;

(4)企业凭借自由积累资金更新或添置技术装备所得的级差收益,以及实行经济联合时参股分享的收入;

(5)以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出资者把国有资本投入企业或重大项目后应得的增值收益。

37. 土地具有缺稀性、有限性和固定性的特点。P44

38. 土地收益包括土地所有权收益和土地使用权收益两个层次。P44

39. 经营收入,一种性质和成分比较复杂的收入形式,一般分为经营性劳动收入、分险收入、机会收入等。P45

40. 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分为:一次性买断、股份式分成、技术开发成果作为商品,再转历史长活技术市场上买卖成交。P45

41. 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效率问题最重要,这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P46

42. 当前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P46

4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总目标。共同富裕只能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动态实现过程。P47

44. 严格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也会带来个人之间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P47

45. 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发展不平衡。P48

46. 资源是指用于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商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资源可分为自由资源和经济资源。P55

47. 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P55

48. 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P55

49. 资源配置的方式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P57

50. 市场资源配置的最大优点是它的高效性,这是由它的作用和特点所决定的。P58

51. 既可以将市场经济理解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经济体制。P59

52. 促使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化的最关键的责任人是政府。P59

53. 现代市场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就是国家或政府干预代替了原来的国家和政府不干预。P56

5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P61

55. 所有市场主体都是竞争的关系,竞争的基本条件是竞争者的地位和机会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特权和等级差别。

56. 市场经济为中性属性,它不是那种社会制度的专利。所有市场主体都是竞争的关系,竞争的基本条件是竞争者的地位和机会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特权和等级差别。.市场经济为中性属性,它不是那种社会制度的专利。P61

更多相关推荐:
经济学心得

学《经济学基础》的感想在未接触经济学之前,我对经济学充满好奇。同时我也对当今的经济制度充满好奇,在这个经济动荡的时代,到底谁会是当代凯恩斯,到底哪种经济体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中国经济能否在惊涛骇浪之中继…

经济学基础作业

经济学基础期末作业问题一经济学基础学习的心得体会经济学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以前只是在电视报纸上了解些国际经济形势往往一扫而过总觉得经济离自己很远通过一学期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虽然学的不多但深深地体会到经济学也是很有...

经济学基础学期总结

经济学基础学期总结班级:连锁101姓名:李晓飞学号:10334103经济学基础学期总结20xx年x月,我进入了梦想中的大学,对商院对无锡,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又喜欢。连锁经营管理,这门专业是我所钟爱的,因为学好…

经济学基础总结。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课业总结一课程之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通过大炮与黄油的矛盾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解决的主要问题认识资源稀缺性生产可能性边界等概念从人们总是面临权衡取舍认识选择的重要性了解经济学家如何...

经济学基础课程总结

经济学基础课程总结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1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一些基本概念不是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并...

经济学基础复习总结 打印版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技术问答部门外贸业务部学员谭彩虹日期0601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技术问答部门外贸业务部学员谭彩虹日期0602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技术问答部门外贸业务部学员谭彩虹日期0610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

经济学基础考试总结

第一章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简单地说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稀缺性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

经济学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

韶关学院20xx学年度经济学基础期末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分数一选择题45分1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

经济学基础第14章

第十四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第一节失业一失业的影响一失业的经济损失1失业的最大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失业率上升所引起的产量损失不可能在失业率下降的时候得到补偿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不可能移至下期使用失去的将永远失去2...

当代政治与经济学习心得

当代政治与经济学习心得未上课时我就很喜爱这门课原因有二一我喜欢探求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因而那些藏在时政之下的博弈和利益冲突以及在那些经济现象下的成因和推动力都吸引我去探求二懂得经济知识和与其紧密相关的政治是...

学习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

学习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学习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本人参加了县委中心组理论扩大学习会认真聆听了书记的讲座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结合工作实际本人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即新的...

学习心得体会经济

学习心得体会切实做到三个点扎实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海丰县联安镇坣头小学刘美琴当前全市党员干部都参与了学习并浅谈如何推动我市经济建设的学习活动开展学习并参与讨论我市经济发展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

经济学基础学习心得(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