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家庭理财》读后感

时间:2024.4.21

《金融危机下的家庭理财》读后感 从04年以后,自己就不再关注家庭理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觉着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那些想发财的普通百姓,最终往往损失惨重,大部分人都在用自己的血汗钱培育着资产阶级(庄家),消灭着中产阶级(自己);二呢,自己买好了第一套房子,算是搭上了房产增值的快车,然后又暂时没能力去投资第二套房,所以即使对于房地产,也不再关心了。 但今年以来,两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深深的刺激了我;特别是前些天,读了金岩石的《金融危机下的家庭理财》,他讲到我们工薪阶层如果不过上双轨制的生活(即所谓靠工作赢得社会地位,靠投资保证资产增值),仅靠工资收入,将很快被两极分化到社会底层。这个说法让我很震惊,也让我更加深入的思考理财。在这里,我把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激发大家更深入的思考,交流自己在理财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共同提高理财能力。

1. 投资误区

先说刺激自己的两件事。第一件,今年四月份,我的一位老师和我说房价开始小幅上涨,问我要不要现在买房,我说不要买。因为世界的经济是向下的趋势,中国的经济走向还不明朗,房价怎么能逆经济大势而动呢?况且上海的房价,本来就泡沫很大,金融危机正好给了上海一个挤泡沫的机会,所以现在不必急于出手;至于房价的暂时异动,应该是开发商的小动作(比如招大学生排队来制造热销假象)。但是事实给了我一个响亮的耳光:浦东一个叫锦绣满堂的小区,房价由一月份的1万6,飞涨到六月份2万5;上海的平均房价,平均至少有20%~30%的上涨。照理说,郁闷的只有我那个老师,我只负“楼市黑嘴”之责,但最后我也郁闷之极,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这一波大涨之后,上海外环以内的房价,比之07年,一般都有70%~100%的涨幅;外环外的房子,也有30%左右的涨幅,但我的房子07年最高时市价1万2,到了09年8月,只有1万3,基本上没有变化。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自己(包括很多人)一直以来的两个误区:一,如果你只有一套房子,房价的涨跌对你来说其实没有关系;二,房价的涨跌,和经济形式的好坏直接相关。先谈第二个误区。这一轮房价大涨的同时,CPI一直为负,说明资本的通胀速度远远高于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判断房价是否会上涨的时候,资本的通胀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国家4万亿的投资,银行10万亿的新增信贷,外资的曲线进入,都是在制造资本通胀)。再谈第一个误区。其实除非你下定决心一辈子不换房,否则即使只有一套房,你也应该用投资的眼光看自己的房子——如果你想置换到品质更好的小区,或者退休后卖掉房子回老家,那么自住房的价值永远是下一步行动中最重要的砝码,所以房价的涨跌与你息息相关。我们在评估房子的价值的时候,不要光用绝对值的眼光——沾沾自喜于当初买时多少钱,现在值多少钱,而是要看你自己的房子,是否与总体房价的平均涨幅相当,换句话说,是否跑赢了楼市的大盘。这是因为,房子的相对价值是在不断变化的,最理想的情况,是你的房子总在升值最快的那个地段。因此就要不仅关注房产的现价,更重视其未来增值的潜力。我有几个同事,同时以相差不大的价格买房(九千多),仅仅两年后,一个现价一万八,另一个二万五,就说明了这一点。李嘉诚有句话,买房子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我们普通百姓,可能无力涉足黄金地段的房产,可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在自己能承受的价格水平下,把自己的房产置换到相对更能保值增值的地段。在目前的中国,市中心的房子最贵,越往外越便宜。而在美国则

是相反——穷人住市区,富人住郊区。中国的将来,也会是这个趋势,但在现阶段,我们置换的大方向是市中心,有条件就往市中心置换。但是等到有一天,趋势开始反转了,那么我们就要转向,把房子置换到郊区。中国人的传统理财观念,是不愿“置换”的,所谓“五马换六羊,越换越不强”,那是因为在经济不发达时的交换,带来的益处不多,反而每次要付出交易成本。而我们现在的置换,是要努力登上房价上涨的“动车组”,避免掉进“绿皮车”。

2. 投资渠道

看了金岩石的文章之后我想,不是说“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吗,那我看看美国老百姓现在是如何理财的,对我们一定有借鉴意义。上网一查,果然找到一篇,上面列了美国老百姓理财的七种途径:第一,买房子;第二,买共同基金;第三,投资股市中的蓝筹股并长期持有;第四,投资艺术品及收藏品;第五,购买保险;第六,投资金条或金币;第

七、收藏欧洲钱币。对于以上七项,我逐一进行分析其在中国的可行性。

第1项

第2项 买房子。现在房产的泡沫这么大,大家都在说房价太高买不起,那么房子是否还有投资价值呢? 买共同基金。我听过很多人和我抱怨过,中国的基金经理太黑了,不管基

民赢和亏,基金经理都旱涝保收,管理费一分不少。那么,这样的基金,

我们还能买嘛?

投资股市。吴敬琏说中国的股市是个大赌场,还有股民在血本无归后发出

了“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醒世明言。中国的股市,适合普通百姓投资

吗?

第4项 投资艺术品及收藏品。这个吗……门槛是不是太高了?不过如果我们回想

一下我们小时候看过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可以获得不少有益的启发。

当时一套48本售价一共不超过10元,目前市场价至少1200元,将近120

倍的升值。艺术品门槛高,我们就把眼光放在收藏品上,有意识的收集一

些类似30年前的连环画之类的物品,等待30年后120倍的升值!

第5项 购买保险。保险在家庭理财中的作用应该是风险管理,而非投资。因此买

保险,保障应该放在第一位。中国的保险,如果它的保障功能不强,就不

值得买!所以在买保险时要搞清楚两个问题:自己是否面临这类风险;这

类风险发生后保险公司的赔偿是否能帮到你。接下来我分几类来说明这个

问题。

a) 对于财产险和意外险,无论你是开汽车,办工厂,跑运输还是坐飞机,买保险

还是划算的。

b) 对于定期寿险,是保被保险人死亡或全残,有"低保费、高保障"的优点,

大概是千分之九的费率,换句话说,每年交5000保费,一旦出险给付

c) 50万。保险金的给付将免纳所得税。所以值得买。 对于健康险,我觉着其他保险不保也罢,因为万把块钱左右的治疗费,医保基

本已经涵盖。但是如果生的是大病,医保就无能为力了——少则十几万,多则

几十万,即便家庭能承受的起,冲击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最该投保的是重大疾

病险。从理论上说,如果各类重大疾病每人的得病概率是千分之一,那么一千

个人每人交一千块钱,得病的那个人就可以得到一百万的治疗费。虽然现在看

病越来越贵,但花一百万还治不好的病,好像也不用再治下去了……。果真能

做到这样,那么我们每人交1000块,就可以把100万的风险覆盖了,三座大

山之一的医疗费,我想至少搬掉了半座!国外老百姓之所以敢花钱,也是因为第3项

他们有类似的保障吧。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大病的发病率,肾衰竭是1/1300,心肌梗塞是0.5/1000,

恶性肿瘤是2.45/1000,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是0.1/1000,脑中风是2.19/1000。把这几个发病率一加,将近千分之六。也就是说,我们每人一生中只要交6000块,就可以对所有患上述大病的人,保证给予100万的治疗费。当然,保险公司是有成本和利润的,我们假设保险公司把50%保费来支付成本和利润,我们每人交6000块,还获得50万的重大疾病保障,我觉着也基本够用了。

但是现实的情况又如何呢?我收集了一下各个保险公司的重疾险条款,像

我说的那种多数人存钱给少数人花的消费型保险产品很少,人保和友邦有两款这类产品。人保的那款“中民健康保险卡”,费用较低,每年交480,保险金额是十万,只保45周岁以下。我算了一下,费率大概是千分之五,因为是每年交,换算一下,每人每年得重大疾病的概率就是两百分之一,!换句话说,所有25岁的人,二十年后,平均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生重大疾病,恐怕30年代的旧中国才有这么高的患病率吧!关于为什么保险公司会定出如此高的费率,我也咨询过专业人士。他说是因为我们国家重疾险的参保率很低,来保重疾险的,都是患病概率相对较大的人群。如果真能做到人人参保,费率一定会大大降低。但现在即便这么高的费率,保险公司基本上还是亏损的。友邦的消费型保险,是按不同年龄收费的。以男性30岁,保额10万为例,标准如下: 30-34:440元/年

35-39:790元/年

40-44:1560元/年

45-49:2930元/年

50-54:4790元/年

55-59:6770元/年

60-64:9080元/年

友邦的这款产品,费率比较高。纽约海尔人寿有一种产品,从30岁开始,每年交1209,保到60岁。这款产品性价比好很多。

市面上另有一种分红型的重疾险,即所谓“有病拿保险,没病还本金”。

基本上是每年交3000,连交20年,保险金额是10万的。就是说,20年内如果生大病,可以得到10万的保险,以前交的保费,无论多少都不返还了。如果20年很健康,那么到期可以拿回本金,没有任何利息。

有人比较过这两种产品,如果生大病,59岁之前,消费型的都比分红型

的划算;如果不生大病,52岁之后,消费型重大疾病险花费则比返还型重疾险要多。

d) 至于说到其他的寿险,无论是养老型,还是分红型,我认为价值都不大,如果

有钱买这类寿险,就去买黄金好啦。试问:过去10年,有那家保险公司,会承诺你300%的投资回报?连60%的都少见!

第6项 投资黄金和金币。投资黄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金条买回家藏到保险

箱,另一种是委托黄金经纪人做黄金期货;而对于金币,可能大家关注的

不多,其实这个领域,我们普通百姓还是有能力介入的。国家每年都发行

一些生肖金币,对于重大事件,也会发行纪念金币,因为门槛不高,也算

是稀缺资源吧,所以升值的空间也蛮大的。从前,中国几千万人在集邮,

和金币的收藏类似:都是国家发行,数量有限。但随着邮票淡出大家的生

活,邮票的价格也一落千丈。但金币不同邮票,在我们有生之年应该看不

到它的淡出,所以投资金币应该是不错的选择。那么如果要买,要怎么买

呢?市面上的首饰金,每克在进价上加40元;银行金呢,每克加10元;

但如果在上海黄金交易所,那里可以买到据说是世界上最便宜的金条——

可买现货。个人具体怎么买,大家上网搜吧;至于说到纪念币定购证,(要

摇号,中签者才能够领到申购证,具体咨询中国金币总公司客服),购买

每年发行的小面额金银币的总费用,08年发行的小面额金银币总价约4

万8,09年约为2万。

第7项 收藏欧洲钱币。这个对咱中国老百姓也不大靠谱。朝鲜钱币倒是能收集到,

不过应该比废纸贵不了多少吧?

从上面的七项分析来看,我们普通老百姓,能有比较稳定收益的投资,好像只有金币了。但是这个东西毕竟金额不大,不可能把主要的资金都投到这里面。这样看来,投资房产还是最佳选择。因为买房子是上述七个投资渠道中唯一一个能使用杠杆的——只要有了首付,就可以几乎完全支配:自住,出租,倒卖……;同时,买房子不但可以对抗通胀,而且可以享受通胀——因为你是在用不断贬值的钱还按揭,即便加上银行贷款的利息,但总体还是划算的。因此,中国楼市的如此火爆也就不难理解。但是,眼下的一个问题是,在京沪深杭这些一线城市,几年前大家就说房产泡沫太大,经过07、09年两拨大涨,现在的房地产,是否还有投资价值?关于房价近期的三五年走势,多空双方交战多年,至今也无定论,我也不敢枉加预测。不过如果我们认准了房子是最好的长期投资选择,那么在据说透支了未来十年房价的一线城市没有机会,我们可以寻找明天的明星城市,比如天津、成都、重庆、武汉这些下十年的潜力股。

再来说说基金。对于基金,有很多人还是按照炒股票的思路去买基金,认为是花钱雇了基金经理帮你炒股。其实买基金的目的,是为了长期持有,以分享经济的成长,对抗现金资产的贬值,而不是博取短期的利润。因此,如果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股市做深入研究,那么买基金是一件比较省心,并且收益稳定的事。因为从长期来看,股市的上涨,一定比通货膨胀要高,尤其买的是指数型基金,更省心,这是可以让你获得股市的平均收益的方法。

对于各种投资方式的收益,《南方周末》十一期间有篇文章曾经分析过,如果同样是在99年进行投资,相同的资金,10年后的回报买股票是100%,买黄金是300%的回报,买房子则是500%。存银行呢,25%!因此,大家一定不要把钱攒起来,而是要投资出去。

3. 投资理念

最后,我想把我经常和身边的人讲一个比喻,和大家分享:任何一个市场都像森林一样,不同的植物各有各的空间,乔木、灌木、藤萝、小草、苔藓,没有任何一种植物能把全部的阳光和养分独占。乔木虽然高大挺拔,风光无限,但是藤萝骚扰的,是乔木;雷来了最先劈的也一定是乔木,所以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低收益未必意味着没活路。因此在投资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的,自己在这个市场上,是乔木还是苔藓,亦或是只能化作粪肥的落花,根本没有能力在这里生根发芽。搞清楚了自己的定位,就可以进一步想清楚,自己到底在这个市场上能不能赚钱了。我一直想,中国的股民,在入市的时候,有多少想清楚了自己凭什么在股市上赚钱?大部分人觉着,股市上涨的时候,低价买高价卖,就赚钱了。低价买高价卖,说起来很简单,但什么时候是低价,什么时候是高价,学问大着呢。很多人开始低价买,高价卖,赚到了钱,于是,继续低价买,想更高的价格卖出去。但往往最后,所谓低价买进的,都是山顶价,只能被套牢,或者割肉。

所以大家在任何市场投资时,一定要清楚的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市场这个大森林里,你到底是什么植物?

4. 下一步的理财行动计划

写了这么多,如果不行动,也枉费了我这么多天点灯熬油的心得。所以,我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如下:

1、 买意外保险、定期寿险;

2、 从明年起,申请中国金币总公司的年度纪念金币认购证。

3、 从现在起,开始实地考察市区内的学区房,并在对市场是否有一波回调做出判断之

后,把自己在郊区的房子置换到市区。

4、 对于重大疾病的风险,既然保险公司的收费这么离谱,那么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建

议自己的单位,以工会的名义成立“重大疾病互助基金”。如果自己的单位人少,可以找上级机关,把几个单位的人组织起来,成立联合基金。成立联合基金的原则,一是人数要有一定数量,500人应该是下限吧,但也不要太多,否则管理起来难度很大。这个基金,只保障60岁退休之前生大病的医疗费。按照60岁之前千分之六的重大疾病发病概率,每人60岁之前只要交6000元,生病时可以有100万的保障。如果按照工作20年来计算,每年只要交300元。这个基金,由职工代表管理,每次基金支付,必须70%的职工代表同意才能提取。每年向大家公布基金的收入,支出,余额,支出的明细。报销的下限,定为5万。如果某个员工生大病,花费超过4万时,需通知基金会注意跟进,同时通知基金会所有成员。超过5万时,基金会开始资助。当医疗费超过100万时,基金会停止出资。当员工离职时,如果没有享受过大病医疗资助,可以将本人出资额占基金总额的比例,与基金现有余额的乘积,按30岁之前90%、40岁之前85%、50岁之前80%、60岁之前75%提出,退出互助基金。所扣除的部分,是作为职工在职期间对其重大疾病风险进行保障的费用。我个人认为,在60岁退休之前,我们最需要规避大病风险,因为这时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所以特别需要重大疾病保险。60岁以后,该负的责任,该尽的义务都完成了,那时再得大病,那就有多少能力,治到啥程度,顺其自然,不必非治不可。当然,如果有哪种大病互助基金也能覆盖这部分风险,当然最好。但是无论是成立还是管理,难度都很大。所以60岁以后,还是自求多福,或者年青时就多注意保养吧?

5、 努力工作,不再用上班时间写类似本文的文章,早点当上处长,好让自己有更多的

财好理?


第二篇:金融危机时期的家庭理财


金融危机时期的家庭理财

更多相关推荐:
巴金《家》读后感

巴金家读后感家是巴金最杰出的作品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青年一代...

巴金《家》——读后感

读巴金的家有感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

巴金《家》读后感

读巴金家有感开始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看巴金先生的家但看完之后不由得佩服巴金先生在字里行间中体现出的强大的感染力读此书时我仿佛回到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尽了高墙门第里的悲欢离合二十世纪初期的中...

巴金作品《家》读后感1500字作文

家是一片孤寂的沙漠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创建者和最高统治者年轻时苦学得了功名多年为官退归林下广置田产修建房屋儿孙们知书识礼老太爷四世同堂事事如意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到戏院看戏到朋友家打牌与朋友们组建九老会轮流宴客作...

巴金作品《家》读后感1000字作文

一定有很多人都听说过巴金老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们说它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真正读过它品味过它感受到过它所带来的震撼的又有多少人呢那时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还处于封建制度的社会中而激流三部曲作为中国封建...

巴金《家》——读后感

读巴金的家有感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

巴金《家》原创读后感800字

冲破囚牢家读后感家中的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背景是中国当时还很封闭的内地四川成都那里有一个官僚地主阶级的大家族高公馆公馆中除了老太爷还有五房分支小说主要以长房中的...

巴金《家》读后感

巴金家读后感看了巴金老先生写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心里有很多感想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

读巴金的《家》有感

读巴金的家有感终于读完了家似乎有点释重又有点沉重巴金笔下封建迷信教条的家将人们原本的幸福一一打碎把人们埋进无尽痛苦的深渊封建迷信主义下的家如书中的高公馆只是一个供家人吃住的充满黑暗的大房子无法给家人心灵的温暖书...

家的读后感

家的读后感这几天看完了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我现在不是仅仅只会看玄幻武侠小说以前阅读面太窄就是我很大的问题现在我知道正统文学类的书我也是可以静下心来看的盛名下无虚士家春秋里写实的描述了在民国时期一个封建大家...

读巴金的《家》有感

读巴金的家有感这一段时间我正在读巴金的家这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必读的文章他是一部中长篇小说主要讲述旧家族旧社会的事情文中出现的人物我对高觉新有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下面我就要谈一谈他觉新生活在一个封建的大家庭中老太爷是...

读巴金的《家》有感

读巴金的家有感终于读完了家似乎有点释重又有点沉重巴金笔下封建迷信教条的家将人们原本的幸福一一打碎把人们埋进无尽痛苦的深渊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

巴金的家的读后感(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