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时间:2024.5.2

1、规划背景

1.1国家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给合阳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2合阳矿产、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使合阳在渭北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1.3为更好地发挥合阳县城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需要编制总体规划。

2、规划指导思想

立足合阳县情实际,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富县、现代农业稳县、生态旅游名县”的思路,围绕打造渭北能源生产加工基地、自然与人文休闲度假基地、涉农工业基地、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渭北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的目标,发挥能源、旅游、交通优势,建设渭北特色经济的地域中心城市。

3、规划原则

3.1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

3.2发挥合阳优势条件,培育支柱产业,构建渭北地域特色鲜明、商贸繁荣的宜居城市;

3.3立足合阳实际,遵循合理、务实、可行的方针,使总体规划适应市场经济的弹性发展需要;

3.4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面状到点、线,近期到远期,使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 1 -

4、规划重点

4.1研究城市产业空间布局;

4.2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

4.3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

4.4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4.5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4.6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4.7明确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5、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xx年;

远期:2016—20xx年。

6、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和范围,既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

6.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范围:合阳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

6.2中心城区规划

范围:东以高速路以东200米为界,西到王(村)皇(甫庄)公路,北起知堡乡的马家村,南到金水沟,包括王村矿在内;徐水沟及红旗水库为远期的水源地,也纳入规 - 2 -

划区。规划区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

7、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7.1优势条件

(1)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

合阳县境内含煤区约1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5%。合阳县煤炭远景储量53亿吨,已探明可采储量16.5亿吨,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县煤炭设计产能1900万吨左右。

(2)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合阳县的旅游资源以洽川风景名胜区和梁山风景区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湿地风景、梁山奇峰及丰富的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目前县境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已初具规模,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加之旅游交通条件便利,有利于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沿黄旅游大道、秦晋黄河大桥、西禹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渭南市域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合阳旅游业在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

(3)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业

合阳县的旱作农业在全省乃至中国北方享有盛誉,形成了苹果、粮薯、奶畜等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形成了恒兴果汁、黑池薯业、丹徒润联合阳公司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

西侯铁路、西禹高速公路、国道108为合阳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优势,以及未来黄陵韩侯铁路、山西闻喜——合阳高速公路、合凤高速以及合阳——洽川一级公路(改建)等公路的修建为合阳未来发展创造了后发的交通优势。

- 3 -

7.2制约因素

(1)与周边县市的产业雷同化

周边县市发展迅速,特别是韩城市发展较快,其在产业项目、物资集散、商品供应等方面存在雷同及相互竞争,不同程度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2)基础设施不完善

城市除主干道之外,其余道路等级低、路面差、丁字口多;给排水设施不完善,绿化景观环境较差,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等。

(3)城市功能结构不完善

城市功能布局较乱,对外交通严重干扰城市,城市用地扩展受到沟和公路的影响。

(4)城市品质环境欠佳

合阳历史文化悠久,但城市文化氛围、风貌特色欠佳,传统街区、古迹等没有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存在脏、乱、差现象。

(5)第三产业需要提升和加强

城市作为旅游及工业的后勤服务基地,其相应的配套设施缺项,第三产业未形成合理的体系。

7.3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通过以上对合阳县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规划期内,合阳县发展战略为: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城镇发展为极核、两线(西禹高速、西侯铁路)为纽带、中心城市为服务基地、(合阳县城)先行、三翼联动(北部甘井载能产业园、南部路井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东部洽川休闲度假区),三点支撑(西侧王村、山 - 4 -

阳矿、东北西卓矿、南侧安阳矿),围绕建设绿色宜居生态之城,加快三项建设(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实现四大开发(矿产、旅游、农业综合、城乡一体化),实现合阳经济全面又好又快的发展。

7.4县域经济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县域国内生产总值52.55亿元,年均增长12%,至规划期末,即20xx年,县域国内生产总值191.41亿元,年均增长9%。

7.5城市发展目标

(1)生态绿城

合阳中心城区未来建成生态绿色宜居之城。

(2)商贸旺城

合阳县逐步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商贸体系。围绕提升合阳城市产业、提高合阳城市生活质量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服务业。按照“组织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信息网络化、物流配送化、服务体系化”的要求,整合商贸、运输等行业,促进专业市场组织创新和交易方式创新。以市场建设为先导,推进传统流通产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建设合阳商贸旺城。

(3)经济强城

合阳未来工业园区建设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优化工业结构,提高经济外向度,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改造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提高合阳在区域的经济竞争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现富民强城。建设甘井载能工业强区、路井农副产品加工强区、知堡煤化工业强区和王村煤炭开发强区,使工业园区与中心城 - 5 -

市形成互动发展格局。

(4)旅游名城(洽川风景旅游区)

洽川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名胜区以“绿色生态游”为主题,突出洽川诗经文化、黄河文化品位。按照大旅游、大产业、树立意、高品位的思路,整合旅游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全方位、多层次拓展旅游市场。加快洽川旅游事业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洽川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升旅游业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地位。

8、县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8.1县域总人口预测

现状(20xx年)45.16万人;

近期(20xx年)48万人;

远期(20xx年)52万人。

8.2城镇化水平预测

现状(20xx年)城镇人口14.45万人,城镇化水平32.0%;

近期(20xx年)城镇人口21.60万人,城镇化水平45.0%;

远期(20xx年)城镇人口33.80万人,城镇化水平65.0%。

9、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9.1城镇体系现状

合阳县辖12镇4乡,既城关镇、甘井镇、坊镇、洽川镇、新池镇、黑池镇、路井镇、和家庄镇、王村镇、皇甫庄镇、同家庄镇、百良镇、知堡乡、马家庄乡、防虏寨乡、 - 6 -

杨家庄乡。城关镇是县域中心城镇,洽川是旅游型城镇,王村镇、甘井镇是工贸型城镇,其它乡镇是农贸型城镇或集镇。

9.2城镇体系规划

(1)撤乡并镇

知堡乡并入坊镇,防虏寨乡、皇甫庄镇并入金峪镇,马家庄乡并入黑池镇,杨家庄乡并入同家庄镇,洽川镇并入洽管委。

(2)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合阳县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3级。

Ⅰ级:中心城镇:县城(包括城关镇、王村矿区和山阳矿区),规划总人口25万人。 Ⅱ级:重点城镇:6个。

规划人口规模:0.6-1.5万

分别为:路井镇、甘井镇、坊镇、同家庄镇、王村镇、黑池镇

Ⅲ级:一般城镇:4个。

规划人口规模:0.4-1.0万

分别为:新池镇、和家庄镇、金峪镇、百良镇

(3)城镇职能结构

1)合阳县城为县域中心城镇,旅游服务基地,以发展循环经济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生态宜居城市;

2)洽川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王村镇、路井镇、坊镇、甘井镇、金峪镇为工贸、旅游型城镇;

- 7 -

4)黑池镇、新池镇、和家庄镇、同家庄镇、百良镇为农贸型城镇;

5)山阳、安阳、西卓子为工矿点。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综合合阳县地理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特点,从城镇发展条件出发,规划未来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心三轴”。

“一心”即区域中心,辐射全县范围。

“三轴”即沿国道108、西禹高速公路为全县的城镇发展主轴,沿黄河走向城镇发展次轴和西北部两镇发展次轴,带动全县城镇有序发展。

10、城市性质

洽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服务基地,以发展载能循环经济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生态宜居城市。

11、城市规模

11.1人口规模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20xx年15.0万人,20xx年25.0万人。

11.2用地规模

规划城市用地规模:近期20xx年为14.2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5.0平方米;远期20xx年为25.0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

1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北进东扩,南延西控,营造绿心,加强内整。

- 8 -

13、中心城市空间形态

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为“两心两廊、三轴五片区”。

13.1“两心两廊”

“两心”即为老城的商业服务中心、城北新区的行政文化体育中心。

“两廊”即为金水沟生态廊、西禹高速绿化景观廊

13.2“三轴五片区”

“三轴”分别指东西向的九龙大道、洽川大道以及南北向的凤凰路为城市的核心轴线。

“五片区”是指由九龙大道、洽川大道、金水沟分成的五个城市片区。分别为:北部新城区、中部老城区、南部的澄合矿务局生活区、轻工业园区及王村—山阳工矿区。

14、中心城市功能结构

规划合阳中心城区形成“六大功能组团”。

分别为:行政文体组团、商贸教育组团、创业园组团、城市居住组团及王村矿生活组团、山阳矿生活组团。

15、绿地规划目标

总体绿化结构:一圈、两廊、三园、北林南湖。

一圈:指城市外围绿化圈;

两廊:沿九龙大道、洽川大道两侧布置宽度各为30米的带状绿化;

三园:指天合园、新城公园、创业公园(位于创业园西侧)。

- 9 -

北林南湖:

北林——九龙森林公园;南湖——南湖公园。

绿地指标:

规划绿地面积为355.4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为247.75公顷,人均9.91平方米 。 县城绿地率达到35%以上。

16、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16.1国道108城区段:规划近期走原线,远期改道金水沟西侧,北上接轻工业园区大道往北接原国道。

16.2城市道路:规划形成“七横四纵加一环”的道路系统格局。

16.3城市供水:保留现状水源,远期新增红旗水库为中心城区的主要水源。

近期利用县城东自来水厂,远期建城北自来水厂,总供水规模为6万立方米/日。 16.4城市排水: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城西污水处理厂位于西环路西侧,处理能力为2.5万立方米/日,可满足近期需求。远期在创业园南部规划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4.5万立方米/日。

16.5城市供电:规划新建110千伏安新城变电站,规划用地1.5公顷,主变容量为2×20000千伏安。

远期规划在王村北新建火电厂一座,以超高压线路与大电网并网。厂区占地面积为56公顷,规划容量为120万千瓦。

- 10 -

16.6城市供热:采用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方式。城区分为4个供热分区,由锅炉房送出的95/70℃低温水,直接由供热管道送入各热用户。

16.7燃气规划:气源由靖边天然气西复线引入。天然气门站位于主城区西北角。 16.8城区共设置公厕69座。垃圾填埋场位于县城西环路南段西侧苇子沟东段。 16.9综合防灾

防洪:金水河及其支沟按重现期30年一遇洪水设防;

抗震:城区按照7度地震烈度设防。

消防:城市规划区内设消防站四个。主城区三个(其中公安专职消防站宜在现有消防大队原址建设,建立火警调度指挥中心),王村矿区一个,每个消防站责任范围为4—7平方公里。

17、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老城区的环境整治及城市形象面貌的改善,以城北业园建设、城北新区启动为契机,带动城市整体社会、经济、城市形象以及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 11 -


第二篇: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xx-20xx)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 3

第三章 市域城镇发展 4

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7

第五章 市区空间管制 8

第六章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8

第七章 中心城区交通规划 10

第八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11

第九章 中心城区城市形象与风貌规划 12

第十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3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旅游发展规划 14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14

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16

第十四章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17

第十五章 中心城区环境卫生规划 17

第十六章 远景发展设想要点 17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 18

第十八章 附则 19

附件1 21

附表1 荆州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表 22

附表2 荆州市城镇职能类型(2006-20xx年) 23 附表3 荆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20xx年) 23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适应荆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

对96版《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 规划依据:

第3条

第4条

第5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 (4)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5) 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函》(建规函[2004]270号); (6)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 (7)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8) 《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9)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10) 荆州市政府关于对《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进行修编的请示(荆政文[2004]95号)。 第一节 规划修编指导思想 坚持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按照文化荆州走向世界、粮食荆州走向全国、工业荆州走向中部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调整城市用地空间功能布局。 坚持塑造城市特色。突出荆州的文化性、历史性、地方性,按照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风景旅游城市的要求,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 坚持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前提。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

的保护、处理好建设与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的关系,并通过对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的划定,确定城市空间合理配置的基本原则。

第6条 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调整用地功能及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对外

交通系统,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整体利益,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从技术文件到公共政策的转变。

第7条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考虑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第8条

第9条

第10条

第11条

第12条

第一节

第13条

第14条 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人类生存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经济与社会结构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 第二节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6-20xx年。近期2006—20xx年;远期2010—20xx年。 第三节 规划范围 本规划所称市域是指荆州市行政区所辖二区(荆州区、沙市区) 、三市(石首、洪湖、松滋)、三县(公安、监利、江陵),市域面积为14067平方千米。 本规划所称市区是指荆州区、沙市区所辖地域,面积1576平方千米。 本规划所称中心城区是指荆州区城市建成区(下称荆州区城区)和沙市区城市建成区(下称沙市城区)及有关基础设施覆盖的区域。 本规划所称城市规划区范围指荆州市所辖的荆州区、沙市区的地域范围。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发展总目标是使荆州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长江中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健康宜居的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是到20xx年,荆州市域本地生产总值达到633亿元,

年均增长10%,人均GDP达到9664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22:36:42。到20xx年,荆州市域本地生产总值达到1640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GDP约22500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7:38:45。

第15条 社会发展目标是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6%。全市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在城市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面向全市服务的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建立起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

第16条 产业发展目标是强化工业发展地位,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和

第二节

第17条

第18条

第19条

第一节

第20条 交通运输业、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品牌农业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现代服务业。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策略是立足鄂中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配合武汉,协同宜昌”的区域中心城市;接轨沪宁汉渝,成为联动长江的重要城市;优势独具,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优秀旅游城市。 城镇化发展战略是极化中心,统筹城乡,积极构建经济活跃、生态宜人的城镇体系。 产业发展战略是改造提升纺织、家电、农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机械与汽车零部件、农药与精细化工、森工造纸三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三大潜力产业;同时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 第三章 市域城镇发展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促进战略: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培育荆州的中心职能。

2、空间结构集聚战略: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培育集聚性空间结构。

3、外部区域对接战略:与武汉等主要区域增长极实现对接。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

5、轴线发展、梯度推进战略:将发展潜力高,投资效益好的地段划定重点发展地区,以宜-黄高速﹑荆-襄(东)高速﹑随-岳高速,沿

长江经济带为市域发展轴,城镇化进程沿主要发展轴逐渐向两侧梯度推进。

第21条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20xx年荆州市域总人口658万人,城市化水平

42%,城镇人口276万人;20xx年市域总人口698万人,城市化水平52%,城镇人口363万人。

第二节 市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第22条

第23条

第三节

第24条

第25条

第四节

第26条

第27条 建立“一心三轴”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一心”是指中心城区。三轴分别为自荆州沿长江经公安、江陵、石首、监利和洪湖的市域发展主轴线,其向北可延伸至荆门市;自荆州沿荆襄(东)高速经公安、南平镇至湖南省的灃县城镇发展轴;从荆州城区出发,沿松滋至荆州城区省道,经埠河镇、沙道观镇、松滋市过刘家场镇西至宜昌的五峰县城镇发展轴。 建立中心城市——县(市)级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四级城镇职能结构体系。中心城市:指荆州中心城区。县(市)级城市:石首、洪湖、松滋、公安、监利、江陵。重点镇十九个,一般镇是乡村区域的管理中心与商品集散地。 市域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城乡协调发展应以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统一为原则,城乡之间应当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竞争机制和公平的利益分配。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协调城乡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目标,形成土地与经济开发的规模效应,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坚持文化协调发展目标,城乡共享文化、教育、信息、科技等现代文化成果,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平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 市域生态资源保护规划 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与清洁工业。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能耗大污染重的新建项目。 工业布局主要向市、区、县城及中心城镇集中,通过工业小区开发

统一治理污染。一般镇应通过工业小区或工业点适度发展,中心村及

基层村严格控制工业发展。城镇工业用地以发展一二类工业为主,三类工业严格控制规模,并做好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第五节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28条 利用荆州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及湿地湖泊生态环境,立足华中旅游

第29条

第六节

第30条

第七节

第31条

第32条

第33条

第34条

第35条 市场,发展华东、华南及华北旅游市场;利用荆楚文化与三国文化内涵,积极开拓东南亚与国际旅游市场,将荆州建成融历史文化旅游与湖泊湿地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中国著名优秀旅游城市。 荆州市旅游总体布局划分为荆州古城游览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危水风景名胜区与天鹅洲湿地观光区(含黄山头森林公园)四大旅游区。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在城市生态构架的基础上,根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基本农田的保护要求,划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三类地区。 市域重要基础设施规划 在市域范围内规划“两横两纵”的高速公路体系和“三横三纵”的一级公路体系。高速公路体系:“两横”:分别为宜黄高速公路和汉南至监利高速公路;“两纵”:分别为荆襄(东)高速公路和随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体系:“三横”:分别为国道318,省道103(沙洪线),省道332(石首至松滋);“三纵”:分别为国道207,省道220(新张线)和仙洪赤一级公路。 沪汉蓉高速铁路从荆州市区北侧经过,客运站规划选址在郢城遗址西南侧。 荆岳铁路是焦柳、京广两大干线间的联络线,形成沪蓉铁路和荆岳铁路“一横一纵”的铁路干线。 以荆州港为重点,加强长江沿线港区建设。规划荆州港建设为国家一类口岸。 建设燃煤热电联产沙市热电厂(2×30万千瓦),规划建设荆沙电

厂(4×60万千瓦)。新建兴隆——高场、兴隆——袁市220KVII回

线路,完成荆州区220KV纪南变,石首市220KV笔架山变、洪湖市220KV盛家岭变、松滋市220KV飞凤山变、监利县220KV容城变增容。

第36条 规划引江济汉渠道从荆州市城区西、北侧穿越,引水渠道于荆州市

第37条

第38条

第39条

第40条

第41条

第42条

第43条 龙洲垸设进水闸和泵站取长江水,至潜江市高石碑入汉江,全长68千米,其中荆州市域内26.85千米,通航标准为限制性三级航道。 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荆州市的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江中游国家级重要港口, 鄂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荆州市的城市职能为: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城市;长江中游的国家级重要港口;长江中游区域的交通及流通中心;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医疗卫生基地;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基地;长江中游区域的重要制造业基地,荆州市政治中心。 城市规模: (1)规划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xx年)城市人口为75万人;远期(20xx年)城市人口为100万人。 (2)城市规划用地规模:近期(20xx年)城市建设用地为70 km2,人均建设用地93.3 m2/人,远期(20xx年)城市建设用地为101.8km2,人均建设用地101.8 m2/人。 第五章 市区空间管制 将市区划分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三类区域。 市区范围的适宜建设区总面积为345.9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适建区范围北至沪蓉高速铁路,南至荆江大堤,西至太湖农场,东至岑河镇。 市区范围的限制建设区包括荆江大堤至长江之间的区域、重要的城市绿地和绿化走廊、庙湖与海子湖周边的区域,以及建成区与禁止建设区之间的缓冲地带。市区范围限制建设区的总面积为125.4平方千米。 市区范围的禁止建设区包括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

心区、城市楔形绿地、自然河流水系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基本农田区以及城市滞洪区等,总面积为1104.7平方千米。

第六章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第一节 城市用地评价

第44条 综合荆州市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影响情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项因

素,基于地基承载力,以及坡度、高程、长江淹没区的控制要求、生态敏感区及文物古迹保护区的划定等,对城市建设用地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第45条 建设用地评价共分为三类:

1、一类建设用地为高程较高,二级阶地所属的区域范围;

2、二类为高程略低,一级阶地所属的区域范围;

3、三类用地为河漫滩以及低洼地等容易被洪水淹没的区域。

第二节 城市拓展方向

第46条 总体空间发展策略遵循“中强、西拓、东进、北控”的发展原则。

中强:强化与完善中心城区片区建设,充分利用空置地,提高集约与规模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西拓:城南区组团建设用地的适度西向拓展,以高等教育为依托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型工业片区。

东进:择优开发东部。东部片区在项目的选择上,要以一、二类工业为主,限制三类工业发展。

北控:控制城市向荆州古城以北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城市生态屏障,确立历史文化和生态发展底线,注重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

第三节 用地功能分区

第47条 中心区:完善金融商贸、行政文化中心、旅游服务、居住等综合功

能。中心片区在现状沙市城区的基础上向西、向北扩展,形成东起豉湖路、西至荆东环路、北抵荆岳铁路、南至荆江大堤的核心区域。

第48条 城南科教园区:东接中心区、西至西楚大道、北抵护城河、南至长

江。拓展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生活居住等现代综合服务功能。

第49条 城东区:位于中心区以东,以工业和港口为主的综合型片区。主要

承担工业基地、港口运输与物流、对外交通等职能。

第50条 古城区:荆州古城垣以内及护城河周边区域。主要为文化旅游服务

功能。

第四节 主要功能布局

第51条 行政商贸中心位于中心区,在该区域集中布置宾馆、商业购物、娱

乐、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

第52条 工业基地主要设立于城东区的东方大道两侧区域。城南科教园区以

产、学、研为依托的新型工业园区。

第53条 对外交通设施主要包括荆岳铁路、沪蓉高速铁路、两纵两横公路网、

荆州港、江汉运河和荆州机场。在主要的对外交通设施的周边区域规划物流园区。

第54条 荆州古城景区包括三国主题公园、古城公园等主要内容;风景旅游

区主要包括八岭山风景区、海子湖风景区、楚纪南城遗址公园、郢城遗址、熊家冢楚王陵公园等。

第55条 城区内文化、教育设施项目包括演艺中心、图书馆、博物馆、职业

技术教育基地、长江大学校区扩建和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等。

第56条 城市新增居住用地主要布置在沙市北部和城南区。到20xx年,居住

用地总面积达到25.66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5.70平方米/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6平方米/人;加强中心城区住宅开发宏观调控,基本实现供需平衡,优化住宅供应结构,重点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居住用地优先满足90平方米以下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规划期内建设完成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约3.4万套;建设完成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约1.3万套。

第七章 中心城区交通规划

第一节 对外交通设施规划

第57条 规划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中心城区外围环路和现有国、

省道为骨架组成公路网络。

第58条 沪蓉高速铁路与荆岳铁路形成 “一横一纵”的铁路干线。

第59条 荆州港规划为11个港区,在盐卡港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形成水陆

联运的现代化港区;在长江沙隆达广场段设置旅游休闲码头。

第60条 将沙市机场搬迁至岑河镇以东区域。

第二节 城市道路规划

第61条 城区道路基本呈方格网结构。道路由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组成。

其中,主干路共21条,总长122.56千米;次干路共43条,总长146.62千米。东西向主干路为荆沙路、北京路、江津路、荆沙大道、北环路、翠环路、南环路、张沟路、徐桥路;南北向主干路为西楚大道、白云路、太岳路、荆州大道、园林路、三湾路、西环路、郢都路、屈原南路、东环路、机场路、东方大道。

第62条 城区干路网密度为2.64千米/平方千米,城区道路广场面积占城市

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3.07%,人均道路广场面积13.30平方米/人。

第63条 结合城市用地性质和规模布置游憩集会广场,结合客货运设施布置

交通广场,人均广场面积达到0.50平方米。

第64条 结合城区用地布局设置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

第三节 公共交通规划

第65条 公交线路规划:按照公交优先的原则,结合城市道路功能调整和道

路建设,在城市干道和主要支路布设公交线路,新区和老城区之间设置快速公交线,新城与郊区主要城镇之间设市区骨干线或小公交线。

第66条 公交站场规划:公交线路站距设置为中心区平均为400米,外围区

平均为500-600米,近郊区平均为600-800米。

第67条 出租车规划:合理规划出租车营运规模和布局,确保出租车供应量

与交通需求量的平衡。

第四节 公路客货运站场规划

第68条 货运枢纽规划:在荆州城区东部结合铁路站场和港口建设集公路铁

路联运、水陆联运、保税仓储、口岸通关为一体的荆州综合物流园;建设荆州集装箱中转总站;改扩建荆州长江物流园、荆州货运城;建设农副产品物流园。

第69条 客运枢纽规划:与沪蓉高速铁路和荆州铁路客运站配套建设荆州换

第70条

第71条

第72条

第73条

第74条

第75条

第76条 乘中心;新建楚都快速客运站;与荆州大学城发展和荆州城南开发区建设配套,建设城南客运枢纽站;在荆沙大道以北与318国道区域内,建设荆襄河客运枢纽站;搬迁红门路客运站至沿江大道;新建荆州玉桥客运站。 第八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建设城市外围大环境生态圈,外圈由长江——沮漳河——八岭山——海子湖——南北渠围合的城市外围生态保护区,主要包含古墓区,古遗址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河湖水网和田园。内圈由西楚大道——翠环路——东方大道——长江及荆江大堤防护林带组成城市近郊绿色空间保护区。 加强生态廊道体系的建设,以道路绿化、滨江、滨河风景防护林带为骨架联结各类园林绿化,体现河渠纵横,田园交织的水乡风光,逐步形成有机地园林绿地生态系统。 中心城区近期(2010)目标:人均公共绿地10.5平方米,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38%; 远期(2020)目标:人均公园绿地12.58平方米,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5%。 加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绿环、绿廊与绿楔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城区重点建设植物园、范家渊公园、叶家渊公园、荆襄河公园等市级公园,结合生活居住区建设城南公园、东岳公园、龙潭公园等区级公园。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保护生态湿地、风景林地、水系水网等。 第九章 中心城区城市形象与风貌规划 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水城市景观特色。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和长江、沮漳河、八岭山、海子湖等自然景观资源,以城市公园、广场、景观轴线等为基本骨架,创造富有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观风貌。 中心城区城市风貌划分为古城风貌区、大学城风貌区、现代工业风

貌区、滨江风貌区、中心都市风貌区、沪蓉高速铁路站前风貌区等城市风貌区。

第77条 中心城区景观与风貌由水系沿岸景观、城市景观轴线、城市景观节

点、门户节点等要素予以控制,组织城市景观体系。

第78条 水系沿岸景观的控制:以长江、护城河、荆襄河、荆沙河、太湖港

和江津湖沿岸为水景轴,组织城市滨水空间。严格控制滨水景观核心区建设,对景观核心区内的重要景观实施保护。

第79条 城市景观轴线的控制:城市景观轴线贯穿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以及有

第80条

第81条

第82条

第83条

第84条

第85条

第86条

第87条 特色的片区空间形态,包括主要城市道路以及沿线各类开敞空间。规划控制重点在于按照道路的性质构造各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并且有机组织各类公共活动的功能和空间节点。 城市景观节点:围绕城区若干自然、人文要素和功能核心设置城市景观节点,以市级中心、次中心、片区中心为主。注重其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新建筑的设计应保持环境的协调,并强调与用地功能特色紧密结合。 门户节点:注重城市各类对外出入口地带的景观风貌,包括铁路客货运站、港口、机场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等交通设施的周边地段,形成城市门户景观。 城市天际轮廓的控制:重点控制水系沿岸景观、城市景观轴的天际轮廓线。沿江景观以万寿宝塔、长江大桥、涉外旅游码头为主要标志,创造优美的沿江城市轮廓线。 第十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遵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对古城遗址、古墓葬、古文化遗址具体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及控制建设地带,建立保护标志。城市的发展应当避开古城、古城遗址、古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保护区。 保护“江”、“陵”、“城”、“湖”空间特色要素,保护城市与自然空间整体结构关系。 转变古城功能,恢复和开辟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文化场所,形成以高品质文化、旅游、居住和游憩为主要内容的区域。 古城人口控制在为5.5-8万,其中常住人口5.5万。 荆州古城实行整体保护,采取分级分片的保护方式。重点保护“一

环、二片、五点”。 一环即明代城垣和护城河;二片指三义街、得胜街二块历史地段;五点是指古城范围内的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以及关帝庙。

第88条 划定重点保护区、重点协调区、一般协调区三个层次,控制荆州古

城内的建筑高度、体量、风格和色彩。

第89条 对三义街、得胜街、冠带巷、胜利街、中山路等历史街区景观进行

保护。对能够体现历史发展文脉的南门大街、东西堤街、托塔坊、民主街、居正街等进行保护。

第90条 加强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包括长江流域古文明、荆楚文

化、三国文化、特别历史人物、特别文化表现形式,如地方戏曲、地方饮食、地方民俗文化与传统习俗等。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旅游发展规划

第91条 利用荆州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及湿地湖泊生态环境,立足华中

旅游市场,发展华东、华南及华北旅游市场;利用长江水文化、楚文化与三国文化内涵,积极开拓东南亚与国际旅游市场,将荆州建成融历史文化旅游与湖泊湿地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中国著名旅游城市。

第92条 荆州游览区的区划范围包括荆州市中心城区与八岭山地区及海子湖

地区。主要的旅游资源为荆州古城、楚纪南城遗址、八岭山古墓葬群及国家森林公园、长江水文化景观及沙市都市观光等风景名胜。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第93条 近期(20xx年)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0.7万立方米/(万人·日),

总用水量52.5万立方米/日。远期(20xx年)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0.85万立方米/(万人·日),总用水量85万立方米/日。供水普及率100%。

第94条 远期关闭临江水厂和金凤水厂,扩建郢都水厂,新建工业新区水厂,

城区总供水能力达95万立方米/日(含向郊区乡镇供水10万立方米/日)。进一步完善城区给水管网,形成多水源环状供水管网系统,主城区管网末端压力达到0.28MP。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第95条 排水体制:沙市老城区和古城区采用雨污合流制,其它城区采用雨

污分流制。

第96条 在现有红光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吨/日的基础上,新建红光污水

处理厂二期20万吨/日,占地约20公顷;新建城南污水处理厂20万吨/日,占地约20公顷;新建草市污水处理厂6万吨/日,占地约7公顷;新建城东区污水处理厂12万吨/日,占地约12公顷,新建学堂洲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占地约2公顷。20xx年污水处理率达到70%,到20xx年中心城区的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到70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90%。

第97条 城区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或明渠收集,就近排入内河水系或湖渊水体,

通过调蓄和转输,最后汇入四湖水系。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

第98条 220KV变电站及220KV电网建设:

新建草市、学堂洲、窑湾220KV输变电工程;扩建纪南220KV输变电工程,建设500KV江陵变至公安变220KV线路;沙市热电厂燃煤热电联产机组扩建接入系统。

第99条 110KV变电站及110KV电网建设:

新建雷家垱、开发区、雨台、观音垱、弥市、宝塔河110KV输变电工程;扩建南湖、南门、柳垸、便河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草市、宝塔河220KV变电站110KV外送配套工程;110kV纪李线部分改建,110KV纪潭一回线路改建。

第四节 通信工程规划

第100条 新建荆西工业园交换局、红门路张沟交换局、开发区锣场交换局、

雷家垱交换局,窑弯交换局,每局容量3万门。扩容城区现状各交换局和周边岑河局、观音当局、郢城交换局,城区局容量5万门,周边局容量3万门。

第101条 按每个TD-SCDMA基站覆盖1万门用户计算,城区约需70个3G基站,

每个移动通信局新建一座移动通信交换局。

第102条 固定电话接入网:主干线5000对、次干线2000对,分支线500对,

进户线100对。

第五节 燃气工程规划

第103条 荆州市城市气源近期以天然气(低发热值为8500kcal/NM3)为主,

液化石油气为辅,远期为天然气。总用气量为(考虑5%不可预见气量):近期(20xx年)9160万m3/年,远期(20xx年):20380万m3/年。管道气气化率近期达到80%,远期达到100%。

第104条 远期改扩建锣场城市门站;建设318国道、荆沙大道高压储气管道;

建设红光路、城南、荆沙大道及东方大道CNG汽车加气站。总用气规模约为15万m3/d。

第105条 输配系统为高、中压两级系统,高压系统设计压力为1.6Mpa,中压

管网设计压力为0.4 Mpa,运行压力0.3 Mpa。

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第106条 城市防洪:建立国家区域防洪体系,荆江大堤防洪标准达到100年

一遇。荆江大堤城区设防水位为45.00米(吴淞高程);长湖库堤、太湖港排渠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它内河水系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第107条 消防规划:将城区划分为14个消防责任区,相应布置14个陆上消

防站,其中一级站5个,二级站8个,三级站一个。另设水上消防站一个。城区主次干道完善市政消火栓建设,间距不大于120米。 第108条 抗震规划:荆州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按六度抗震设防。建立和完

善城区疏散、救灾道路体系;提高城区堤防、供水、供电、供气、消防和医疗等城市生命线工程抗灾防灾能力;城区所有新建项目要避开断裂带。

第109条 人防规划:荆州为一级防护区、三类设防城市。积极发展城区周围

城镇,形成城乡结合、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保障体系。规划远期人防工程面积达人均0.5平方米。

第十四章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第110条 对城区内河湖水系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城区水环境

应达到如下目标:

1、长江荆州城区段、长湖水质应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的Ⅱ

类水质标准;

2、豉湖渠水质应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的V类水质标准;

3、其余城区内河水体应逐步恢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的Ⅲ

类水质标准。

第111条 城区居住、商业、文教机关等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达应到2级标

准,化工区和工业区达到3级标准。

第112条 强化城市噪声控制,城区不同区域的噪声应达到如下目标:

1、居住、商业、文教机关应达到国家1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即昼间

55dB(A),夜间45dB(A);

2、工业区应达到国家1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即昼间65 dB(A),夜间

55 dB(A);

3、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

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应达到国家4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即昼间70

dB(A),夜间55 dB(A)。

第十五章 中心城区环境卫生规划

第113条 近期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25%以上,城区垃圾清运率达到95%

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30%

以上。远期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40%以上,城区垃圾清运率达

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区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率

达到60%以上。

第114条 近期垃圾堆肥处理量130吨/日、焚烧处理量为500吨/日、远期垃

圾堆肥250吨/日、焚烧处理量为1000吨/日。

第十六章 远景发展设想要点

第一节 远景空间格局及规模

第115条 20xx年以后,荆州将以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状态继续发展,以中

心城区、江南新区及外围组团构成“一江两岸、带状多组团”发展的空间格局。总人口将达到200万左右,城市总用地规模200平方千米。

第二节 远景发展要点

第116条 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发展文化旅游业和现代信息业作为

城市经济的主要增长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70%,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发达城市行列。

第117条 在强化中心城区职能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市域内的二级城市,形成

规模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有机联系的都市圈。

第118条 调整优化市区各组团的用地布局,按照“相对独立、就地平衡、重

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原则,完善各自功能。

第119条 对外围各组团建设用地进行有效整合,其中观音垱镇和锣场镇连片

发展,海子湖旅游目的地与纪南镇连片发展,其它组团相对独立发展。 第120条 建立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通过快速路的建设,将城市各组团

之间连成一体。

第121条 继续加强生态化城市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

第一节 规划法制

第122条 健全与《城市规划法》配套的地方性行政措施及规范性文件,保障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第二节 城乡统筹

第123条 (1)将城镇密集区内城镇纳入城市统一管理,逐步撤销荆州中心城

区范围内的乡镇建制。

(2)鼓励人口、工业向城镇集中,保持农村地区良好生态环境。

第三节 时序统筹

第124条 (1)根据规划确定的近期、远期和远景不同阶段的城市规划布局,

强化不同阶段城市总体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衔接,保证城市空间

的有序生长。

(2)根据城市动态发展的特点,确定城市规划的阶段性目标。 (3)强化整体意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时序,逐步推进旧城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

(4)小城镇建设突出特色优势,优先发展重点镇。

(5)建立城市规划与建设反馈机制,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管理。

第四节 分层控制

第125条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继续编制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

重要地段的规划设计。

第五节 部门协调

第126条 (1)强化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的衔接。

(2)强化与城市公共社会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的协调,保障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

第六节 公众参与

第127条 (1)利用各种手段加强规划宣传,增强城市总体规划公开透明的力

度和公信力。

(2)增强全市人民规划意识,提高遵守、执行总体规划及有关法规的自觉性。

(3)设立监督机制,将公众参与引入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的各个阶段。

第十八章 附则

第128条 规划纲要成果包括纲要文本、图纸、说明书和专题研究报告四部分。 第129条 本规划纲要报建设部组织审查。

第130条 本规划纲要由荆州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附件1

建设部关于同意荆州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函

建规函[2004]270号

湖北省建设厅:

你厅《关于报请批准修编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鄂建 [2004] 104号)收悉。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xx年)修编时间较早,经过10年的实施,

原有城市结构布局确已开始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原有荆州机场用地的规划利用对荆州市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也将产生影响,现时考虑到国土部门即将开始编制至20xx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 [2004] 28号文件精神,确保依法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我部原则同意荆州市人民政府适时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二、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应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五

个统筹”要求。要先行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此基

础上开展对城市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布局的研究,做好修编的前期工作。 三、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要充分注意加强城市行政区域内城乡统筹发展

问题,要综合考虑城市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统筹安排的研究,要切实防止盲目扩大规模的倾向,要注意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总体规划修编中涉及现有国家级开发区扩区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另行报批。

四、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要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未到期的城市修编城市总体

规划,规划期限由上报国务院当年起至20xx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xx年。请你厅加强对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提高修编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五、 根据《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规定,我部将适时组织对荆州市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和初步成果的审查,请你厅和荆州市注意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保持与我部的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十一月六日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xx20xx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xx20xx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xx20xx

注:按20xx年城市人口按100万人计

更多相关推荐:
清华大学永嘉城市规划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创新理念实干兴邦——清华大学永嘉城市规划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20xx年x月,我有幸参加清华大学永嘉城市规划管理高级研修班培训。在清华大学的培训期间,丰富多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专家讲授、同学交流、考察实践等等,让…

20xx年申报建设专业高级工程师(高级建筑师、高级城市规划师)职称评审材料要求

20xx年申报建设专业高级工程师(高级建筑师、高级城市规划师)职称评审材料要求根据省市职称办有关文件和工作要求,我市20xx年报送建设专业高级工程师(高级建筑师、高级城市规划师)评审材料和有关要求如下:一、范围…

深圳城市规划“后遗症”:高尔夫球场占据市中心

深圳城市规划“后遗症”:高尔夫球场占据市中心20xx年x月x日05:00来源:新华网新华网深圳8月x日新媒体专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周强)深圳盐田区人均高尔夫球场面积是其人均社区公园面积的8倍,福田区社区公…

T081102-033e关于下发《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行政复议工作规程》的通知

关于下发《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行政复议工作规程》的通知沪规法(20xx)0295号各区、县规划管理局、浦东新区发展计划局:现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团总支宣传部部门规章制度

宣传部内部制度及管理学生会宣传部作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学生会的一个重要部门,对我校各种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无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把我部门建设成一个具有制度化,规范化,严格化的部门,以配合整个团委学生会的各…

节能减排形势下的城市规划探讨

节能减排形势下的城市规划探讨1引言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在过去的2xx年里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了温室气体(以下简称GHG)大浓度的增加。GHG浓度的增大导致全球变暖,引发的各种气候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

鼓足干劲,狠抓落实 努力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鼓足干劲,狠抓落实努力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县规划办今年是“**”规划的第一年,如何开好头,起好步,是我们每个规划工作者思考的课题。为响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建立规划管理新机制,重点做好规划修编和农民集中建房工作…

城市规划师案例分析

案例22某市新建一处占地80公顷的公园现已初具规模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为加强该园管理工作拟在公园总体规划已确定的管理用房位置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要求兴建一懂三层办公管理用房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同意该项...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范例

第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一条给水工程规划1需水量预测近期需水量为48万吨日中期需水量为64万吨日远期需水量为98万吨日2水源规划规划地表水系大渡河青衣江峨眉河以及安谷水库作为乐山城区水源未来随着水环境质...

国外规划建设宜居城市的典型案例

国外规划建设宜居城市的典型案例尽管宜居城市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已经对国内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国内目前关于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在国外不管城市规模的大与小都有一批宜居性建设较好的...

20xx申论范文:城市规划

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城市规划城市规划阅读给定材料结合实际围绕城市让生活更幸福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参考范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打造城市幸福生活近...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范本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范本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调研报告设计名称山西规划调研报告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专业城市规划班级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要求字数30005000包括以下内容一设计背景目的意义二...

城市规划(1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