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北大新神韵

时间:2024.5.14

感受北大新神韵,聆听时代新思想,寻求自我新变化

——北京大学学习给我的收获和启示

北京大学是我心目中一座很神圣的学校。很早就从书本上了解到这是一座和中国的现当代历史休戚相关的大学,是新中国的思想先驱者的聚集之地,一个又一个名垂青史的运动就从这里萌芽、发展、壮大,所以学生时代就十分渴望去这所大学学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完成这个心愿。这次,能够在区教育局的安排下,到北京大学去参加培训,觉得非常荣幸,非常开心。非常感谢教育局给了一个让我梦寐以求的机会让我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在半个月的学习中,我感受到了北大的新神韵,聆听到了时代的新思想,真是受益匪浅。

一、 北大风物——美不胜收

这次去北京正是阳春三月,是北大最好的季节。虽然有几次沙尘暴,但是一点也不影响北大的美。走在校园内,到处是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尤其是未名湖畔,桃花灼灼,垂柳依依,塔影绰绰,美不胜收。每每学习之余,我就在这里散步,不时还碰到白发苍苍的教授,充满活力的学子,好享受啊!古老的西校门上“北京大学”四个遒劲的大字、花园里高高耸立的一对华表,让我感受到了北大厚重的历史;南楼北楼旁的赛克勒考古博物馆让我看到了人类发展的进程,精美的景德镇瓷器让我沉醉于静的艺术中;未名湖畔的校史博物馆让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一群又一群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摇旗呐喊,献身革命;看到了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类拔萃的莘莘学子从国外归来,报效祖国??一股暖流在我心中荡漾,也促使我思考: 1

虽然历史已经进入了新轨道,但是爱国之心是没有年限的。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向这些先辈学习?在新的时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到自己的责任呢? 北大的四月,让人沉醉!

二、 北大讲座——博大精深

本次培训共聆听了20场讲座,每一场都很有收获。教授们有的来自北大,有的来自周边的大学,都是学富五车,专业精通。讲座的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历史、经济、城市、音乐??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扇知识之窗、思想之窗。好羡慕北大的学生,有如此的师资!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就像一群饥渴的孩子,舍不得离开教室半步。尤其是王余光教授的《阅读,与经典同行》、吴江教授的《美不胜收是京剧》、吕峰教授的《人力资源管理》、刘小龙教授的《如何聆听交响乐》、钱志亮教授的《解读学校文化》、李志军教授的《领导方式的哲学思考》,让我们时而沉思,时而感叹,时而会心大笑,时而争论不休。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书生意气的学生时代,学习、沉思、争论,多么珍贵的一段时光啊!是这些博大精深的讲座让我们聆听到了老师们研究的最新成果,聆听到了时代的新思想,感受到了北大的新神韵。

北大的讲座,让人幸福!

三、 北大影响——求变求新

领导在研讨班的开班仪式上讲到:“我们到北大来干什么?就是寻求变

化。”这句话耐人寻味。学习结束之后,我反思自己:你学习了之后有了什么收获?有了什么变化?

A、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热爱会让一个人容光焕发,光彩照人。讲座的教授中王余光教授和吴 2

江教授就是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深刻印象。这两位教授已是花甲之年,可是根本感觉不到他们的年龄,只是觉得他们魅力无边,不知不觉就成了他们的粉丝。原因何在?源于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事业的那份执着和热爱。他们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可是在逆境中不抱怨、不等待,用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对周边的人,亲人、同事、朋友,关怀备注;尤其是对自己的事业,全心投入,全情投入。王教授研究的经典书目,看起来好像是只有几本书的名字,可是在背后却有着艰辛的研究过程: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历史影响、国际地位等等,每一方面都很复杂:阅读、比较、斟酌、思考、论述、撰文、争论、检验。能在这浮躁的社会中沉静下来,安心做学问,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让我肃然起敬。

吴教授对京剧的热爱与研究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为演员的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练功、演出,无一停歇;作为剧作家的他,在演出的同时,学习,揣摩,吸收,成功写出了一部又一部剧作,为京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听他讲座真是一种绝妙的享受。他边讲边唱边演,讲京剧的起源,讲京剧的每一个角色的含义,每一个动作背后的情感,让我们这些门外汉一下子就被京剧迷住了,恨不得马上就去看一场京剧。没有对京剧的热爱,他怎么会有如此境界?

两位教授让我感动。从他们的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热爱是一种能量,她不仅可以燃烧自己,也可以点亮他人。只有热爱,你才会觉得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事业是美好的;你才会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牢骚,幸福地做自己的事。有了这样的心态,还会担心什么事情做不好吗?

B、 不断学习,学会思考

3

你一定到过很多学校,但是你也许没有留心过每个学校的校训。我和你一样,认为那都些大道理,大框框,会有什么意思呢?可是,听过钱志亮教授的《解读校园文化》之后,我不再这样认为了。原来,校训实际上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最精辟的概括,最智慧的结晶。多次聆听过钱教授的讲座,特别佩服他爱思考的习惯,会思考的能力和能把自己的思考凝练地表达出来的水平。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思考的力量。看看我们知道的那些优秀校长,都是很会思考、很有思想的优秀者。崔其升、李镇西、李希贵、郑杰??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不断学习,学会思考,是一名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我应该这样要求自己。在这一次的考试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坚持学习和思考。当然,学习和思考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还应该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有创新的意识,采取有创意的行为,让学校成为学生生命成长、教师发展的乐园。

C、真正要把学生放在首位,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

北师大的向教授是一位年轻美丽的教授。她把孩子从赫赫有名的北师

大附小转到了建校历史不长的中关村四小,她问我们为什么?为什么呢?一开始,我们也不明白,听了她的讲座,我们才茅塞顿开。原来,两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完全不一样。一所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一所是让学生做校园的主人,让学生的童年过得多姿多彩——打雪仗、大讲坛、郊游??。由此,教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校里过什么样的生活?是呀,一天只有24小时,学生在校的时间是超过6小时的,12年,每天6小时,这个时间真的很长,要让学生 4

怎样度过这漫长的时间?要给学生的记忆涂上怎样的色彩?还真没有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向教授的选择却让我明白了只有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把学生放在首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为学生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刘小龙教授为我们播放的一段影片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让我们热泪盈眶的故事:战争后的委内瑞拉满目苍夷,孩子们无事可做,犯罪现象层出不穷,社会秩序亟待重建。怎么办?一位伟大的人物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成立委内瑞拉少年交响乐团。一开始,人们都说这是异想天开,饭都吃不饱,还去学音乐?可是,这位伟人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招募志愿者,挨家挨户地招收学生,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了交响乐团的课室。他们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乐理学起。交不起学费,没有关系,全免费;年龄小没有关系,志愿者一遍又一遍地教。就这样,音乐让孩子的心灵得到了熏陶,犯罪率直线下降;孩子稳定了,大人们也看到了希望,社会逐渐稳定了。目前,这支交响乐团已经和很多大名鼎鼎的指挥家、音乐家合作过,成了最有影响力的交响乐团之一。看后,我们都感慨不已。一个那么穷的国家,可以做到免费为孩子实实在在做一件事,从而让这个国家形象重塑。我们国家的条件应该比委内瑞拉好多了,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实实在在为学生做点事情。例如,我们的上课,可不可以让学生感到愉快一些?可不可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一些?我们的活动可不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不搞形式主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我们布置的作业,可不可以有 5

趣一些?繁琐的、机械的丢一边去?中关村四小的办学理念是“每一个都是重要的 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 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我们是不是可以学习呢?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就如我们的孩子一样。我们把他们放在首位,为他们的长远发展考虑,我想,受益的不仅是学生、家庭,更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国家。

北大之行如一杯酽酽浓茶,让人回味无穷??

6


第二篇:北大学习感受


北大之行,寻找有意义的生命

20xx年的暑假,注定是个不平常的假期。这一个七月,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学习。重温大学课堂虽然只是短短十天的事,十天内带给我的感受却足以影响长久。回忆半个月前远在两千多公里外的北大的一幕幕,恍如一梦,梦境却真实,那时的震撼还在心头。

初进北大,从西南小门进去,经过女生宿舍、饭堂,穿过林荫道,感觉没什么特别,甚至站在百周年纪念讲堂的前面照相时,我还嫌这讲堂的名称在照片上显得不清楚,不够大气。然而,在后来的日子里,我逐渐体会到,这正是北大魅力所在——不张扬却内涵深远,正如许许多多北大的教授。

北大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当然是教授们的魅力。在到北京之前,一位参加过北大研修的老师告诉我们,她在北大参加研修的时候,正是学生上学期间,听课的教室里除了参加研修的学员,还挤满了北大学子,因为很多教授的课,是北大学子们向往又在平时难得聆听的。我对这种状态充满好奇,很好奇是什么样的教授,能吸引这么多的学子。

从第一节课杨虎老师的《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开始,我就被吸引了。杨虎老师从北京看北大讲起,将北京的历史与北大的历史娓娓道来,让我对古都的历史又加深了一层了解。这一课如同一幕大戏的序曲,预示着我们在其后的十二次课是愈加精彩绝伦。

自称“40后”的王其文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用庞大的数据,带领我们认识数字中国,教大家从经济发展的数据看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我想也许许多老师和我一样,看着一张张图表一串串数据,感觉有点晕,但是我非常佩服他六十多岁高龄,站着讲课,一张张出示着他亲自整理的几百页的幻灯片数据,亲自设计的EXCEL记事本还特意展示给我们看,教我们使用。试问,我们在一线的教师,有几人会?

尚俊杰教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未来教育》,给我们介绍了非常多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想不到的速度会出现”,他提出:技术的改变是表面的,深层问题是技术使21世纪的青少年发生了什么变化?能不能进行教育流程再造?这些问题,发人深省。

王余光教授《中国经典名著的选择与阅读》,让我认识了传说中的有些“老学究”式的固执可爱的老师,他用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何为经典、为何阅读经典,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名著,如何去阅读名著。他对经典的研究令人折服,他力挺读经典要读纸本书,他带着个人主观色彩的一些评价也让人捧腹,比如说对武松个人的分析,然而,这正体现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

踏着风雨来的李彥教授,让我了解什么叫智慧与美丽的化身。事实上,这节《化学的魅力》对我而言,像是在听天书,一个个字、一个个符号我都听得懂看得懂,可是把它们一串起来,我就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了。然而,我对她在学术上的钻研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深深地记得李彥教授说了一句话,如果能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成为自己的职业,同时又获得报酬,那何乐而不为?是啊,热爱工作,应该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才能升华为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成就感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工作的愉悦。

1

李四龙教授《佛陀与佛法》,让我这个心中有佛祖,却不知佛祖何来的人,对“佛”有了新的认识。他让我们认识到了问题决定人生,了解了十二缘起,人痛苦的根源皆是因果报应,苦乐皆是自作自受。上午才听完佛法,下午就接受西方交响乐的熏陶,李小龙教授一节《走近西方音乐》,让我大开眼界。从前只是耳朵听听,现在我的第一次去了解交响乐的历史,了解交响乐团,了解歌剧艺术及欣赏礼仪,第一次知道应该如何去聆听《命运交响曲》,如何去欣赏《卡门》。钱瑞琴教授的《中医与养生》阎步克教授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同样都让我对这些领域加深了认识。

雷兴山教授的《考古周公》、张逸娟教授的《感受京剧魅力》,最初看到课程表的时候,我看着这两节课的课题,心想我会不会在这两节课上睡着了,然而,这两节课,正是让我内心震动的课中其中两节。雷兴山教授谦虚地说他不会上课,只是来讲他的故事,然而这样的故事,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一边感叹古人造墓的同时,一边敬佩着雷教授对考古工作的热爱。张逸娟教授一开篇的全班齐唱《智取威虎山》,就把我这个一直不听也听不进京剧的人,撩拨起了对这门艺术的兴趣,以至于能饶有兴趣地看完了后来安排的文化体验观看京剧《玉堂春》。六十多岁的张教授,在课堂上的亲身展示,或讲或演或唱,无一不显示着她深厚的功力,令人钦佩。

著名的曹文轩教授,似乎出场就在抨击,然而在三个小时的课堂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个文人对历史文明的尊重与景仰,对现实社会中美的缺失、感觉的缺乏、中国文明的衰败的批判,他崇尚美的力量、文化的人性化、对感觉的追求,他现场给我们讲述的童话故事,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感觉丰富性强,人生相当于多一倍的生命时间”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一节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课。

说程郁缀教授的课是压轴大戏一点不过分,一个传说中的不让学生上课走动,还曾经把一个教育局长赶出课堂的“老头儿”,会上什么样的课呢?我庆幸自己坐在了教室的前排,才得以清晰地聆听程教授的精彩讲演、看到他行云流水般的粉笔字,他的课,是耳、眼、心灵三合一的美的感受。程教授既是在讲诗词,又是讲历史。他既是授业,又是励志,还是劝诫。他告诉我们老师的主要天赋在于爱,要爱讲台,爱学生;他告诉我们报答父母之恩是小报恩,报答祖国报答社会报答人民才是大报恩;他鼓励我们要留下一个第一,要载入一部历史;他提醒我们永远不变的身份是人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对父母要及时感恩,常回家看看??

十三节课的文化大餐,让我充分领略北大教授的魅力,我从他们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他们对北大的热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他们自豪地说,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我们有中国最好的文科和理科;对自身专业知识的自信,他们思想自由、敢言敢讲、幽默风趣、见多识广、与时俱进;对社会的责任感,以拯救苍生为己任,不止一位教授在课堂上呼吁大家要保护历史,保护文化,传承文化;治学严谨的态度,对我们普通的教师也毫不敷衍。我认为,他们的人生是精彩的,也许有些教授的业余生活并不丰富,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谱写了最有意义的生命,非常幸运的是,这样的生命,让我遇见了。

记得在开班典礼中,北大教育学院的高老师就告诉我们,北大的课堂是“来者不拒,去 2

者不追”。现在回想起来,终于领会了这句话。要有怎样的大气,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工作中,那些上课不听课的孩子,不完成作业的孩子,问题是出在孩子身上,还是我们身上?如果我们也想成为这样的大家,必定也要有如北大教授们一样的精神。

有人说,生活,只是一种存在方式,它会隐形,会游离于现实之外,穿梭于精神所构筑的世界,在那里攫取罕有的体验,再用文字加以注释。而这种游离的亲历便是别处的生活。半月前,我生活在别处,感受那里的精神构筑的世界;如今,我回到了生活的原点,然而,这个原点,应该被赋予新的意义。人不可能永远处在激情澎湃的听课状态,在学习之后,冷静下来思考其中真谛,怎样让自己短暂的生命过得有意义一些?我想这是北大之行带给我的问题,我将去努力去寻找,希望自己能度过有意义的生命。

20xx年8月

3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新生之感悟

大学新生之感悟在经历了十年寒窗的苦读熬过了黑色六月的炼狱升入梦想中的大学成为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我的心里溢满了幸福而大学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的一切都对我充满了无穷的吸引力然而但大学生活初步被安顿下来开始了...

大学新生有感

大学新生有感怀着无比的憧憬我跟随着人群步入南京林业大学的北二门绿茵茵的校园高耸的大楼带些许历史的沧桑但这就是我想象中希望的大学氛围古朴不失庄严在进入这座学府之前许多前辈都告诉过我在进大学前每个人都会对大学生活充...

大学新生感言

大学感言大学,是每一个高中生梦寐以求的乐园;也是每一个高中生梦想启航的殿堂。没进大学,就从高中老师口中听说大学如何轻松自由,我们只需要高中苦读三年,进入大学就是快乐的天堂了。因为中学老师的思想灌输,让我对大学充…

大学新生感想

在这丹桂飘香丰收的金秋九月每一位在假期里尽情玩乐的学子都仿佛倦鸟归巢般纷纷返回了阔别两月之久的校园生活对于某些人来说一切还会有如从前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月将是他们告别从前走进人生中另一段新的旅程而...

大学成长感悟

人生从这里起步——关于大学与人生道路的思考大学是什么?从幼时起,我们就在谈论着大学。还记得在小学时我们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许诺,将来要上清华北大。初中时听到别人形容大学生活是如何美妙,到高中,大学完全成了我们奋斗的…

大学新生感言励志

大学新生感言励志大学生励志励志一生一别以为在学生会你能得到你曾经想要的工作的热情很可能因为你所看到的所经历的一些事而改变但是也不必惧怕你有大一一年来适应或者承受并做出是继续坚持还是退出的决定二大学可能有真实的爱...

感悟大学生活

灰色的六月已离我们远去,经过了高考的洗礼,九月的我们步入了理想的校园,步入了这个让梦想启航的圣地。刚刚步入大学,心中难免有些激动,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渐渐的,已经融入了大学生活,也对大学生活有了初步的适应。大…

大学生活感悟

大学生活感悟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大学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大学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长途旅行那么拥有大学生活的我们便可以看到最灿烂的风景朋友们在这人生最...

毕业感言-大学四年感悟

毕业感言大学四年感悟时光匆匆流如水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结束曾经的在一起欢声笑语的亲密同学也将各奔东西告别安逸的校园为生活而游走于大江南北大学校园曾经是无数学子的梦春的温馨夏的炽热秋的丰实冬的烂漫那里有着被岁...

大学生的感悟

不知道是变懒了还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表达的缘故算算有两三年没有写过日志自己已经记不清以前因何要写日志或是感性情绪的宣泄或是理性思维的表达等等都不重要1月1日我想我今天码字的原因仅此一个我有必要聊聊近两年的...

我的大学憧憬·感悟

我的大学憧憬感悟无比期待的心情在九月初的一天我踏入了大学殿堂踏入我向往已久的高等学府当双脚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回首一路走来的个个足印回忆起曾经付出的艰辛脑海里依旧回荡着备考岁月里的豪言壮语今天梦想终于变为了现实...

当代大学生生活感悟

当代大学生生活感悟分类感动故事20xx05030919阅读907评论2一老农致信记者痛陈儿子不知感恩不知在大学里除了学习文化还能否学到良心又到一年高考录取时当一张张高考录取通知书像幸运小天使般飞到那些幸运儿手中...

大学新生感悟(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