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村改造项目分析

时间:2024.5.9

3、旧村改造在城市化中的作用

旧村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规划管理无序,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环境卫生、消防安全、治安计生等问题突出,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成堆、供水电力通讯杂乱等现象严重,极大地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为适应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求,实施的的改建工程。其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建设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

“城中村”改造在城市中心城区土地日显稀缺的现状下,不仅为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了城市发展用地,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其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也有利于解决当地的规划无序的问题。改造后将成为功能齐全的综合区域,蕴含着巨大商机,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同时将会给安置在该区域内的居民(村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居民(村民)从事第三产业提供良好的区位优势,个人收入将大大提高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其采用的建设标准也在节能和环保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总之,旧村改造工程解决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合理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

旧村改造类型

旧村改造是一项聚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民心工程、战略工程,实施好该工程,必将大大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环境,有效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近期,政府先后出台加快旧村改造工作的意见,从上级工作部署来看,旧村改造势在必行。

1、旧村改造模式和开发类型

旧村改造是一项全新的较为复杂的工程。在村庄布局、改造开发模式等方面可供借鉴参考的经验办法不多、具体操作实施难度大的情况下,应根据旧村所处的区位和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的改造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扎实推进旧村改造工作。根据旧村改造情况,旧村改造可以分为以下类型:撤村建居型;小城镇集聚型;农村社区型;大企业(项目)驻地及周边村庄改造型;旧村原址改造型。

依据相关的类型可以提出不同的开发方案,目前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种开发方案:

(1)政府主导型财政直接投资是政府支持旧村改造的方式之一。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充当开发商的角色,直接投资改造旧村,解决村民的拆迁安置问题,进行开发建设,从而达到改造目标。此种模式较适合于重点项目统筹建设型村庄改造。

优点:该模式政府能够从整个城市景观、环境效益和社会效应上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更新,从根本上解决旧村问题。能够保证改造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改造的成本(土地出让金以及部分税费的免除)。但同时要求政府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财政支出。

缺点:从实践来看,无论是公共设施的建设还是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想要大规模改造旧村,单凭政府的财力是负担不起的。因用地规

模、用地兼容性等因素的限制,并不适合建设这样的项目。

所以,此种模式仅适合于局部地段的改造,或个别政府项目的建设需要。

(2)村级主导型

以村为操作主体,以村集体经济为基础,自行组织实施非市场化的改造是旧村改造的实施模式之一。

优点:该模式由村民改造,不仅容易解决拆迁补偿这个重大障碍,还省去了开发商的利润部分,总体上降低了改造项目的开发强度和改造成本。同时,能够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从而能够灵活、有效地吸引相当数量的小规模资金投入到改造中,也能避免由于大量人口置换 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缺点:由于村委会独立承担旧村改造的全部工作,对其经济实力、村干部的技术力量及经营管理、协调等各方面能力都要求比较高。若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弱,则村民自筹资金的压力较大。

因此,该模式主要适合于:集体经济实力强大、村领导班子组织协调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村。

(3)开发商主导型

在村投资能力有限、政府又不打算大规模投资的条件下,为推进旧村改造的进程,开发商介入值得考虑。开发商介入可有多种方式,最完全的方式是开发商主导:开发商成立项目公司,负责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建设、销售等,按市场化方式进行综合开发。这种方式在旧村改造实践中被证明是成功的经验,也利于促进旧村的根本转

变。

优点:开发商经验丰富、经营管理能力及技术力量强,承担旧村的改造,将有利于保证片区开发档次与品质。同时可借助知名开发商的品牌,树立片区高档次形象,提高市场价值。开发商独立承担可实现改造过程中的拆建统一,有利于整体规划、整体协调、控制开发运作时间。

缺点:政策限制与市场化的困难。按现行土地政策,旧村的留用地、宅基地等建设用地均属集体用地性质,仅可用于建设村民住宅、村公共设施、村集体经济发展二、三产业,但不能转让,不得建房出售。在这样的背景下,旧村改造的融资、开发商的介入等在操作上面临困难,市场化的改造方式难以实现。

这种方式适用范围比较广,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4)村与开发商联合开发型

政府指导,由开发商与村委会共同组建旧村改造公司,负责拆迁安置、土地平整、回迁返建、商品房建设等整个城中村改造的全部工作。

优点:村委会参与整个旧村改造的开发工作,也有获利机会,故开发积极性相应提高。村委会参与整个开发改造工作,代表村集体及村民利益,利益统一,有利于开展工作,确保改造顺利进行。开发商与村委员会共同承担可充分利用双方优势,保证开发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拆建统一也有利于整体规划、整体协调,加快开发进度。

缺点:主要在于开发商与村委会双方共同组建的开发改造公司的

企业决策、经营管理权的分配,以及利益划分的问题。此问题解决不好,容易产生矛盾,影响双方合作意向。

在实际操作中,可探索通过不同的股权划分、控股形式实现经营管理权的分配及利益的划分。

(5)政府与开发商联合开发型

实行政府收储后统一拆迁安置,净地招拍挂后由开发企业进行开发建设。

优点:该模式有利于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城中村的拆迁安置,政府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能够实现土地收益,也有利于政府合理把握开发建设的节奏和土地投放量,实现村民赢环境、开发商赢利润、政府赢形象的“三赢”。

缺点:政府融资难。解决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利用土地收储贷款。二是利用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这个融资平台。目前形势而言,受国家政策限制,加上我县土地收储数量极少,利用土地收储贷款很难实现。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这个融资平台融资效果还可以,但大部分用于城市建设,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旧村改造。

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该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困难。 以上只在对五种旧村改造开发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各类旧村改造的实际和特点,创造性的选择和探索改造开发模式,确保旧村改造工作取得实效。

济南市旧村改造分析

截至20xx年11月中旬,济南市超额完成省里确定的三年建设农房20万户任务,共新建农房26.5万户,完成三年任务的144%,其中整村迁建23.5万户、分散建房3万户;实施村庄改造项目337个,涉及村庄553个,总投资达390余亿元;完成危房改造3万余户。济南市的旧村改造工程取得了忧郁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极大拥护,使农房建设真正成为贴近群众需求,是符合民意的一项惠民工程、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把好事真正做到了百姓心坎里。

加快旧村改造,对于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拉动内需促进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旧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虽然进展比较顺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难。

(1)资金短缺问题。第一,县镇财政压力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12]21号)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并对旧村改造户加大扶持补助力度。二、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就目前村集体经济现状而言,多数村集体没有能力承担旧村改造工作。三、农民自筹难度大。近年来,农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建造新房是一项重大的建设性投入,同时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配套,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数村庄农民收入水平与建房投资相比,资金缺口比例仍然很高,部分危旧房改造户尤其是困难户缺少原始资金,筹款能力又比较差,这给旧村改造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2)群众思想障碍问题

对于旧村改造工作,当前群众存在三种思想倾向:一是急于改。有些群众对旧村改造工作抱有很大希望,急切盼望开展旧村改造。二是不敢改。部分群众担心改造后利益得有到保障,造成“上楼致贫”问题三是不愿改。一些群众由于受传统、家族、宗派等原因的影响,看重的是手中的土地,一些“城中村”农民由于受既得利益影响,封闭狭隘的小农经济意识浓厚,怕改造后失去“房东经济”这块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广大村民存在着既想改(为改善生活质量)、又怕改的等待观望心态。

(3)政策问题。一是旧村改造涉及土地利用制度、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问题,因而在操作上没有统一的政策和成熟的模式。二是农村住房属于集体用地,改造后新建房屋除部分用于农民拆迁安置外,其他部分作为商品房出售用于平衡改造资金。因这些新建房屋土地性质为集体用地,只能出售给本村村民,一般不能对外出售。

济南市旧村改造发展前景

(1)济南市政策的大力支持

为推进旧村改造工作,省政府和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并对财政扶持、土地、费用减免等政策进行了明确。济南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农房建设专项资金。济南市财政又筹集5亿元扶持资金,用于旧村改造任务的启动和资金周转,为充分发挥济南市扶持资金的效益,将5亿元市扶持资金的还款期限延长到20xx年12月底。

济南市要求县(市)区自筹资金支持农房建设,各县市区投入配套资金约合10余亿元。良好的政策支持将促进济南市的旧村改造项目发展。

(2)经济发展居民对住房环境改善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旧村的居住环境的落后就显现出来。居住规划的不合理,居住环境的脏乱差,影响着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并且近年来济南市的房地产价格一直比较高,超出了普通人民的承受能力。旧城改造项目可以使百姓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得到新的住房。并且,旧村改造可以利用良好的规划条件发展商业,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能使该村的服务业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旧村改造项目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


第二篇: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环境营造分析研究以济南东部开发区盛福村片区改造为例


秽搿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环境营造分析研究

——以济南东部开发区盛福村片区改造为例

计:学位论文51页

表格5个

图43幅插

评阅人:

指导教师:

学院院长:

学位论文完成日期:羞

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环境营造分析研究以济南东部开发区盛福村片区改造为例

\l㈣8㈣47㈣8\Y20

原创性声明

●6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丈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合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

含为获得山东建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山东建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山东建筑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建筑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三徭丢El期趁丛:虚:丛

导师签名:El期≯[盖:61也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城市郊区的土地被重新开发利用,城市郊区逐步纳入城市范围,郊区农民转为城市人口,村庄改造为城市安置居住小区。然而,在IHl,-l改造及安置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如:新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改变,使许多居民产生一种不适应或不习惯的感觉,尤其是中老年以上的人群,新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他们过去一直延续生活方式和熟知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产生了一种陌生和孤独感,为此,在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的建设过程中相关专家及建设人员曾进行过探讨和研究,本文的选题是借济南东部开发区盛福村片区居住环境的建设为契机,从实际出发,针对居住区的环境营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个人通过环境分析、问卷调查及对比研究等形式,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环境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一

论文首先从研究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的基本理论、发展脉络入手,深入调查了济南东部开发区盛福村片区的环境营造现状,提出了盛福村片区环境营造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并以我国北京、武汉两地优秀的旧村安置小区环境改造为例,最后结合盛福村片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环境改造方面的建议,即: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具有农村特色、与现代城市环境相融合的城市化安置小区。在具体实施方法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见解,即:在道路、交通组织中,注重实用功能,生产用车建议就近集中停放,设置有棚车位;在景观环境中,保留天然景观资源,农业绿化与现代绿化相结合;在公共设施中,与城市整体环境相协调,注重人性化设计;在老龄化环境的营造中,考虑实际需求,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

目前对于城市化安置小区的环境营造,相关理论与研究还相对缺失,笔者选择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这个方向进行研究,在研究对象上是一个创新,丰富了相关理论。关键词: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环境营造

●_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Urbanizationforrebuildingoldvillageenvironmentanalysisresearch—tojm。anineasterndevelopmentzoneShengFuvillagereconstruction

areaasanexample

ABSTRACT

Inrecentyears,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inourcountry,andexpansionofthesizeofthecity,manycitysuburboflandto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urban

suburbs,graduallyintothecitylimits,ruralfarmerstourbanpopulation,thevillagereconstructionforresidentialareaforthecity.However,inrebuildingoldandsettlingappearintheprocessofthemanyproblems,suchas:newresidentsmodeofproduction,lifestyle,livingenvironment,andotheraspectsofthechange,makemanyresidentstoproduceadoesnotadaptornotusedtofeeling,especiallyolderabovecrowd,newlifeenvironmentchangedtheirwayoflifeandinthepasthasbeenextendedknownasthelivingenvironment,andmakethemintoastrangeandloneliness,isthis,intheurbanizationforrebuildingoldvillageduringtheconstructionofrelatedexpertsandconstructionworkerswentthroughdiscussionandresearch,thistopicistheeastvillagedevelopmentzonebyjinanChengFuforlivingenvironmentconstructionastheturningpoint,startingfromtheactual,theresidentialenvironmentintheproblemandcarriesontheanalysis,theresearchanddiscussion.Individualthroughtheenvironmentalanalysis,questionnairesurveyandtheformsuchascomparativestudy,putsforwardsomepersonalopinionandthesuggestion,hopestheresearchresultsforurbanizationCanputrebuildingoldvillageenvironmentconstructiontoprovidevaluableSuggestions.

Paperbasicstructure:firstfromresearchresearchforurbanizationrebuildingoldvillage,thebasictheoryofcontext,withafurtherinvestigationinjinanChengFuvillageofeasterndevelopmentzoneforenvironmentofthepresentsituation,proposedChengFuvillageareaenvironmentproblemswiththeshortage,andbyOurcountry’SBeijing,wBhanbothgoodoldboluoyingvillagecommunityenvironmentforreform,forexample,ChengFuvillagearea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asedontheactualsituationproposedtheenvironmentofthetransformationofsuggestionthat:toadheretothepeople-oriented,buildhavethecountrysidecharacteristic,andmoderncityenvironmentalphotographofthefusionofurbanizationresettlementarea.Intheconcreteimplementationmethod,fromthefollowingseveralaspectsputsforwardopinions,andthatistheroad,trafficorganization,payattentiontopracticalfunction,theproductionCarparkneartofocusonSuggestions,sethaveboxcarsa;Inlandscapeenvironment,keepnaturallandscaperesources,agriculturewithmodemgreeninggreeningcombination;Inthepublicfacilities,andthecityintegratedenvironmentharmonious,paymoreattentiontohumanizationdesign;Intheconstructionofthesettingofaging,consideringtheactualdemand,perfectsocialservicesystem,etc.

Thepapersoftheinnovationoftheplacereflectsin:theoryandthestudyoftheinnovation.Toputtheenvironmentoftheurbanization,therelatedtheoryandresearchalsorelativelack,theauthorchoosethedirection,bytheresearchobjectisainnovation,enrichedtherelatedtheory.

Keywords:urbanization,transformationofold,residentialplacement,environmenttocreate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l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论文研究背景………………………………………………??(1)1.2课题研究目的、意义…………………………………………??(2)1.3课题研究对象、范围及研究内容…………………………………??(2)1.3.1对象范围…………………………………………………?(2)1.3.2研究内容…………………………………………………?(2)1.4研究创新点、研究方法…………………………………………?(2)1.4.1创新点……………………………………………………(2)1.4.2研究方法…………………………………………………?(3)1.4.3基本框架…………………………………………………?(3)1.5论文技术路线………………………………………………??1(3)第2章基本理论研究——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4)2.1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相关理论研究……………………………?1(4)2.1.1l卧,-J安置小区相关概念………………………………………??(4)2.1.2城市化旧村改造与安置小区……………………………………(4)2.1.31日t,-J安置小区环境构成及特色…………………………………?(5)2.2l卧,-J安置小区与城市住宅小区对比分析……………………………?1(6)2.2.1旧村安置小区与城市新建居住小区宏观比较………………………?(6)2.2.2旧村安置小区与城市新建居住小区微观比较………………………??(8)2.3旧村安置小区环境建设历史沿革…………………………………(10)2.3.1农村安置区建设的历史沿革…………………………………??(10)2.3.2旧村安置小区环境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0)2.3.3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重要性分析……………………………??(12)本章小结………………………………………………………(13)第3章济南东部开发区盛福村片区环境现状调研…………………(14)IV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1实地调研…………………………………………………??(14)3.1.1问卷调查概况…………………………………………?…?(14)3.1.2调研结果与分析……………………………………………(14)3.2盛福村片区外部空间环境营造现状分析……………………………07)3.2.1建筑群体及空间景观环境营造现状……………………………??(17)3.2.2景观环境现状分析…………………………………………?(18)3.2.3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配置……………………………………?(21)3.3盛福村片区周边环境现状分析……………………………………(24)3.4拆迁安置后对村民基本生活影响分析………………………………(25)3.4.1生活方式…………………………………………………(25)3.4.2心理转变…………………………………………………(26)3.4.3行为习惯…………………………………………………(26)3.4.4生存方式…………………………………………………(26)3.4.5邻里关系变化……………………………………………一(27)3.5盛福村片区环境营造不足及反思…………………………………1(27)3.5.1布局形式…………………………………………………(27)3.5.2设计理念…………………………………………………(28)3.5.3休闲娱乐场地设置…………………………………………。(28)3.5.4基础设施的保护力度………………………………………一(28)本章小结……………………………………………………一(28)第4章我国旧村改造安置区案例分析…………………………??(29)4.1北京市延庆八达岭营城子“迁村并点’’详细规划………………………1(29)4.1.1小区概况…………………………………………………(29)4.1.2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原因…………………………………一(29)4.1.3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30)4.1.4环境营造中存在的问题………………………………………1(31)4.1.5八达岭旧村改造环境营造的启发………………………………’(31)4.2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园艺场居民点详细规划…………………一(32)4.2.1住区现状概况……………………………………………一(32)V』i、’,o:.’蔓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2?2规划设计…………………………………………………(32)4.2?3青菱乡园艺场营造启示………………………………………(34)4.3经验总结…………………………………………………..1(34)本章小结………………………………………………………(35)第5章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环境营造——以济南东部开发区盛福村安置片区改造为例………………………………………………(36)5.1盛福村片区道路、交通改造探讨………………………………….(36)5.1.1生产用车集中停放………………………………………….(36)5.1.2设置有棚车位(场所)……………………………………….(36)5.1.3道路尽管环境设计构想………………………………………(37)5.2绿化场地的设计营造………………………………………….1(38)5.2.1开辟专门农业菜地,与常规绿化场地结合…………………………(38)5.2.2三维绿化构想推进与深化…………………………………….(38)5.2.3绿化植物尺度设计构想………??r……………………………(39)5.3盛福村片区公共设施设计………………………………………1(39)5.3.1公共设施设计原则………………………………………….(39)5.3.2盛福村片区的基础设施配置…………………………………..(40)5.3.3基础设施配置设计构想………………………………………(40)5.4住区环境营造……………………………………………….141)5.4.1保留与转化原有景观资源、地域特色…………………………….(41)5.4.2特色住区标识性的建立………………………………………(42)5.4.3细部处理…………………………………………………(42)5.4.4场所景观的设计与营造………………………………………(42)5.5老龄化旧村安置小区居住环境营造………………………………..(43)本章小结………………………………………………………(43)每6章总结………………………………………………….(44)6.1总结与展望…………………………………………………似)6.2论文的不足…………………………………………………(44)附表一………………………………………………………..(45)

……………………(46)..??????????????....??(47)?.??????????????....??(51)??????????????????????(51)

o—蜩引州划H掣

ⅥI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绪论

1.1论文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城乡格局变化迅速,很多失地农村以“安置”的方式被“强行"并入现代城市轨道。这类住区即所谓“安置区"或者是“回迁区"。这种小区和城市化的住宅小区看似相同,实质上却不一样。主要区别表现为:小区建设位置一般在较为偏远的地方;主要居民的成分是农民;流动人口较多;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建设也在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我国东部沿海等地区,采取了“迁村并点"的IEIJF,:I改造安置小区的工程。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土地的浪费,又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的水平。在房价飙涨的今天,人们对住房的要求已经不再单单是对居住面积的要求,更多的是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居住区景观空间环境是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农村居住环境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方面。笔者参阅大量资料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类型居住区在居住环境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成因,并希望能从设计的角度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结合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方面开始,找到一些能够提高村民生活环境的方式。

城市化加速,人们对周围环境要求也逐渐提高了。景观行业在各个方面需求和内容逐渐的增多,当然具体的设计形式也都不一样。景观理论也将得到发展,但“安置区’’景观的研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很少。而且即使这些少量的关于“安置区"景观的研究也多是从景观传统的功能意义的角度来论述的。新材料的出现促成了新时代移民安置区的景观独特的表达。

农村的城市化,农民快速的融入城市生活,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旧村安置小区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水平、经济水平,还可以提高我国整体环境质量。笔者希望通过对安置区景观环境的研究,重新建立安置区居民与过往生活记忆的联系。村民对于新的生活环境,有很多地方不习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这种表现。通过安置区景观的塑造,进一步挖掘这类居住区的独特魅力,从而为农民创造一种“新"的生活环境。本论文正是对这样的背景的了解和基于对安置区景观独特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研究课题目的、意义

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之下,并没有专项的研究旧村安置环境营造这个方面的独立项目。在大多数农村住宅的建设,只是沿袭城市一般居住小区的模式。没有深入的分析具体的需求。对于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的居民来讲,新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所造成的混乱还需要一个不同以往且独特的环境来有效地缓解。所以,关心安置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未来IEl丰,:t安置小区的环境的发展,以及对居民的独特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旧村安置区的探讨,希望能够找到消除由于生活方式、居住模式的突然改变造成的心里不安及环境陌生感的较好的方式,进一步挖掘这类居住区的独特魅力,从而营造一种全新的适合新时期农民居住的景观环境。

1.3课题研究的对象、范围及研究内容

1.3.1对象范围

本文以IEl卡,:t改造安置小区环境营造为研究对象,并以济南东部开发区盛福村片区改造为例,研究其对居住者身心的重要影响以及环境的构成与营造。最终建立人们对安置区景观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此类小区的环境营造的具体方法与对策做专门的分析。1.3.2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1)对安置小区环境的定义,并分析其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格局。(2)分析研究旧村安置片区的环境营造,对比城市化新建居住小区的环境营造,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安置小区环境的建设问题。(3)结合实例分析,探索了安置小区环境营造方法、应用以及具体实施。(4)逐步总结并探讨一些IEt)f,/安置区营造的方式。1.4研究创新点、研究方法、基本框架

1.4.1创新点,/

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其一,理论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关于农民集中安置社区相关理论研究的缺失,对农民集中安置社区环境营造问题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城市化背景下政府社区环境营造理论问题的研究,对理论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拓展了理论研究的外延。第二,研究对象创新。以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集中安置社区的环境营造为研究对象,从社区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建立特色农民集中安置社区的创新命题。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首先参阅大量书籍,专项研究居住小区方面。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目前提升居住区景观的精神品质、人文关怀的指导原则与有效方法。

(2)实地调研:以济南东部开发区盛福村“安置区”、“回迁区”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访谈调研。为完善与充实“安置区”景观设计的理论取得最直接的材料。

(3)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当前便捷的网络技术,收集最新的资讯,为论文提供翔实的素材。

(4)移植法与比较法:从研究问题的相关方面认真的分析、比较。涉及移植、比较等方面较多。移植法是将另一领域成熟的理论或方法进行移植来研究本领域的课题。本文尝试通过对比与移植的方法,将居住区景观环境营造的一些理论移植到“安置小区"环境营造中来研究。

1.4.3基本框架

论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提出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主要从概念、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分析IEl卡,:t综合改造安置区景观环境的相关概念,安置小区建设的历史回顾、问题与不足及其环境改造的必要性,并与城市化居住小区对比分析。

第三部分分析问题,通过济南东部盛福村安置小区的景观环境营造为例,对安置小区景观环境现状、特色以及应该如何营造做了相关调研。

第四部分分析问题,通过分析我国IEl丰,:t改造安置小区的优秀案例,总结并探讨安置小区环境营造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第五部分解决问题,探讨安置区环境营造问题根源,提出了一些笔者认为的具体营造的建议。-第六部分结束与展望。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面对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环境营造的各种问题,对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方面的缺乏找到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但我们只要把安置区居民的需求、新旧社区文脉的延续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对旧村安置区环境营造研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对其在安置片区环境营造的具体建设也就有了可遵循的依据。本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缘起,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并根据研究所针对的问题制定了论文的基本框架。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基本理论研究——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

2.1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相关理论研究

2.1.1旧村安置小区相关概念

(1)安置小区背景及成因

随着城市规模扩张,城市格局变化迅速。城市发展可以用的土地逐渐的减少,郊区逐渐被建设。郊区农村的很多村落,形式多样,规模小,位置比较分散。这样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开展城乡一体化以及村镇撤并的指导方针与措施。乡村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以及安置小区的产生。

(2)安置小区的分级

安置小区是住宅区的一种特殊的形式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和生活设施,按人口和用地面积可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

本论探讨的“安置小区”,除提到“居住区级”或特别说明时,指按规模分类的安置小区,其余为安置区统称,包括安置区、小区、组团。居住组团的人口规模是:1000—3000人或300—700户。

(3)旧村安置小区的特点及形式

旧村安置小区,表面上看与我国城市中一般的住宅小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都是以居住为主要的功能,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有区别。例如:居民成分,安置小区主要以农民或者收入低下的居住者为主;流动人员在总居住人口中占有不小的比重等。

旧村安置小区大致分为保留安置、拆迁安置两种形式。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拆迁安置。拆迁安置分为多种形式。在本文中,主要探讨“迁村并点"的旧村安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出好多土地,保护环境且节省资源。

2.1.2城市化旧村改造与安置小区

(1)城市化与安置小区

安置小区是在城市化旧村改造这个背景下产生。城市规模扩张,郊区农村建设开来。原来分散的村落通过集中安置这种形式,节约了不少土地资源。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在这里开展,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农村土地被征用,农民通过集中安置改善了居住环-5一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境,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2)旧村改造与安置小区

安置小区是旧村改造的一种形式。通过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目前的生活状况,还能够整治农村现存的一些不良现象,变被动为主动的向城市方向发展、缩短之间的差距。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我国整体城市化的水平。11】

2.1.31日村安置小区环境构成及特色

安置小区环境的概念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宽泛,也难以准确定义。安置小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住宅建筑是主体,与建筑以外的空间环境相辅,合起来成为一个居住环境。一般情况下,小区环境多指建筑物以外的一切,包括人工的与自然的,它是小区居民活动和休闲使用的空间环境。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中,根据居住功能和环境景观的组成,基于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居住区环境的总体把握和判断考虑,把小区景观分为软质景观、硬质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场所景观五个类别。

(1)旧村安置小区环境构成

旧村安置区居住户外环境在构成上与一般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基本上是一致的。大体上分为:绿地、公共服务设施、道路、装饰小品等。

绿地包括: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专用绿地;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老年活动健身场所、儿童游戏场所、户外运动场所、静态交通场所、休憩设施等;

道路包括:机动车行道、人行道、小区人行园路等;

小品设施包括:硬质铺装、水景、雕塑、景观小品等。

安置区环境在景观构成上基本完备。但是在数量、规模、质量方面较之城市一般小区等级、品质均较差。缺少对小区环境整体氛围的烘托与营造,仅仅是生硬的摆设。在安置区内我们常常看到比例失调、尺度失衡的要素组合。

(2)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的特色

首先,相对于一般城市居住区而言,本文中的安置区是代表着乡村的,具有一般城市居住区环境所没有的特点,即他是具有乡村特色。其次,相对于我国一般的传统农村而言,它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出现的以中国新型居住形式,有着一般传统村落所没有fl】参见张蕾,导师赵之枫,北京郊区城镇化型村庄旧村改造规划建设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第10页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特点,即它的现代化、城镇化特色。最后,由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沿海发达地区所进行的“迁村并点"型新农村集中居住区,相对于我国的其他地区而言,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2.2旧村安置小区环境与城市居住小区环境对比研究

旧村安置小区与城市住宅小区,建筑外观较为相似。近几年来的安置小区,建筑形式、材料、施工等够几乎达到城市中低住宅小区的标准。有的旧村安置小区甚至直接照搬城市住宅小区的模式建造。旧村安置小区的标准、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但由于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安置小区室内外布局、陈设等方面还是表现出与城市新建小区不一样的特征。城市住宅小区虽存在不足之处,但在很多方面优于旧村安置小区。

2.2.11日村安置小区与城市新建居住小区环境宏观比较

近几年来;1日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已经逐渐的考虑户外空间景观环境的营造。例如:居住环境中的绿化栽植、休憩空间、文化氛围、交流空间的营造等等。但是,在实际的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项目中,景观环境方面大多只是以园艺绿化点缀为主,且依附于建筑设计之后。旧村安置小区与城市住宅小区环境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有几种表现情况:

(1)设计理念方面

旧村安置小区总体环境布局一般是复制城市商业化住宅小区的模式,大都采用兵营式的建筑布局。这种形式,改变了农民原来的生活模式和习惯,不仅会让村民对居住环境陌生感强烈,且生态、健康性设计方面展现较为欠缺。

旧村改造它始终得围绕农民来进行,必须得从农民的角度来考虑。回归自然,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是大多数安置小区居民的共同心理。对于旧村安置小区的村民来讲,他们最接近自然,只有自然性的环境效果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但是现在见到的旧村安置小区,有的人工塑造环境的痕迹十分明显。这样做会出现以下的状况:农民来自于自然环境,内心渴望的也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色。人工形成的景观,虽然美丽,但不符合农民的内心需求。村民短暂的喜欢之后,造成小品、部分场所等的闲置。有得村民为了贴补家用,在安置小区楼前屋后的宅旁绿地出现了很多自行开发的菜地;有得作为娱乐消遣,种植个人喜好种植花草,或种几株豆角几株黄瓜。这样的环境,杂乱且缺乏整体感,村民的生活环境、状态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2)对城市整体环境的影响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IH丰,-t安置小区环境营造较之从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女I:I-安置小区村民沿袭了长久以来生活随意性的习惯,并把这些习惯、生活方式带到了新的居住环境中。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的状态。千村一面、新村旧貌等现象屡见不鲜。对城市整体环境提高有一定影响。

(3)固有民俗、乡规对IEI;H安置小区环境影响

村庄建设与现代文明的格格不入的“风水"观念联系密切。目前的IEI丰,-J"安置小区,仍然受到小农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影响。在我国有些地区的安置区的建设中,固有的民俗、乡规对小区的环境影响相对来讲比较多。例如:村民攀比心理严重,安置小区空间布局以及整体布置都深受平均主义的影响。整体环境营造显得相对模式化,使居民感觉有点单调、呆板。

(4)服务设施配置、物质条件方面

城市新建居住小区一般位于市中心,或者商业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的位置,基础设施配置较为齐全。而旧村安置小区,物质条件、各项服务设施相对匮乏、落后,居民日常的休闲和运动的需求无法完全得到满足。例如:整体环境布局、场所、交通路线的划分,部分小区存在没有与实际村民的需要紧密结合的现象,仅仅是作为一种住区形式而存在。作为小区常驻居民的老人和儿童,活动空间、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满足性不足。

(5)管理方面

对于居住小区的管理,主要有环境、安全性、服务体系、公共秩序管理等几个方面。优质的管理对于居住小区环境整体效果的优化、未来环境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新建居住小区,管理方面较为齐全,面面俱到。例如聘请专门物业公司,打理小区环境、确保小区安全性等等。管理方面井井有条。旧村安置小区管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力度没有城市住宅小区力度强大,甚至部分需要管理的场所等欠缺基本的配备。有的即使配备了,也往往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由于收入水平较低、人员流动性概率较高,所以进行高制度化的管理强度,在具体操作上,实属不易。具体表现如下:住区绿化缺乏相关的管理、照顾,或者是因为人员不够而疏于打理,造成绿化景观杂草丛生;村民沿袭着旧时居住习惯,将不用的东西摆放在闲置的空间中;春暖花开之时,绿化、运动设施等都会成为晾晒被子的场所,造成公共场所功能的异化;仅有的安保、服务也往往只是零星半点,这样一来,lEl)l=,-t安置小区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2旧村安置小区与城市新建居住小区环境微观比较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住区环境营造的好坏联系密切。环境对于居住者身心健康、居住质量的提高作用很大。

环境要素各方面完美配合才能形成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居住小区环境。城市住宅小区与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要素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不一样的地方。

(1)绿化方面

绿化对于城市整体环境的塑造来说,作用很大。城市宜人环境的形成,离不开绿化的贡献。对于居住小区来说,同样如此。城市现代化居住小区绿化呈现以下良好的发展趋势。例如:绿化的景观丰富且不杂乱,季相

变化明显,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自

然变化的绿化特色;绿化配置的艺术性

比较高,高低错落、平立面构图舒适、

自然;在配置的构成方面,多种类型相

结合,疏密结合,层次丰富(如图2.1)。

作为安置小区的绿化,是以绿色农

业为背景,具有特殊的地方特色和乡村

特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

安置小区出现绿化配置,种类单一的现象。没有全面的从季相变化上、环境效果上综合考虑。绿化景观活跃性不高(如图2.2),色彩单调,季相变化不是很明显。绿化依附建筑而存在。绿化配置形式以简单的行列式为主,呆板、没有生气,艺术性不高。草地等管理缺乏,杂草丛生(如图2.3)。

图2.2呆板的绿化形式图2.3杂草丛生的宅前绿地(图片米源:作者自拍)(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道路方面

现代化居住小区空间布局规划中,道路设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缓解交通混杂的现象,而且还能够美化环境,与周边设施共同构成亮丽的风景线。在具体的铺装材料、形式方面,丰富多样,极大的丰富了住宅小区整体的环境效果。道路效果的好坏,对小区整体环境影响也是很大的。

城市新建居住小区综合考虑居民需求以及各方面的因素。对各种交通形式、各种使用功能都进行了细致的推敲。满足功能与小区整体环境效果结合考虑。在城市新建居住小区的道路环境的设计中,除了注重功能,同时也比较注意道路的细部设计,力求每一个设计效果都符合美的概念。在停车方面,考虑了地上与地下两种形式,避免人车混流、安全隐患严重的现象。

旧村安置小区道路同样聚集了多种

实用功能。诸如乡村每月的集市买卖、

停车以及邻里之间基本的交往,基本上

都在道路空间内出现。笔者在调查中发

现,部分旧村安置小区中的道路、停车

问题存在一些期待解决的现象。主要是

村民沿袭原有的生活习惯,就近、杂乱

无序的停车。(如图2.4)。旧村安置小

区较城市新建居住小区的面积小,加上

车辆的无序停车、占道,使小区内部整体面积显得拥挤,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3)铺装形式

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多,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铺装形式的步行小道成了人们娱乐休闲的长久去处。铺装时,不仅要注意铺装材料、图案、还要结合地势、肌理的变化,设计形式多样、层次丰富、效果宜人的铺地景观。

城市新建居住小区的铺地材料丰富,且形式变化多样,给居民带来了美的享受。铺装的材料有很多。例如:广场砖铺装的广场铺地、石材和卵石铺成的步行道等等。

旧村安置小区供人休息、娱

区娱乐休闲空间的铺装形式,仅

一o(4)公共服务设施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近几年来,旧村安置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较为齐全,但形式方面较之城市住宅小区来看略显简单。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损。有的甚至存在功能异化的现象。例如:有的安置小区内的灯具、健身设施成了居民晾晒衣被的场所。

2.3旧村安置小区环境建设历史沿革

2.3.1农村安置区建设的历史沿革

农村安置区建设。历史上可以笼统的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阶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乡村建设在某些方面的到了一些推进,按户留下“统一规划”的宅基地,建筑则由各户自行建造。在具体的环境营造设计过程中,表现为高密度的建筑分布、绿化配置简陋的场面。而设计之初,并未很好地考虑失地农民如何谋生问题。可以说这是安置区的第一代。

第二代安置区:第二阶段的安置区建设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乡村房屋以及安置区的建设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过程中,住区有了规划的初步指导。在这一阶段,由于政府推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农村建设呈现以下特点:农村大规模房屋建设,质量逐渐提高;国家扶持和政策引导;农村房屋以及环境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住宅建设方面,规划的初步指导,引导农村住区环境向一个良好的趋势发展;环境保护日益得到重视;村镇建设的管理工作逐步加强。

第三代的安置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农村住区建设日渐繁荣,登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这一阶段,农村住区环境的建设更加的系统、全面。建设应该考虑的是,不仅要解决实地农民的生计问题,而且要更为深入地考虑实地农民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都市生活。

2.3.2旧村安置小区环境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景观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居住观念逐渐从简单的“生存性居住”转向“高质量居住"。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旧村安置小区建设迅速发展起来,失地农民的居住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农民对居住环境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居住区景观从单纯的关心绿地面积的大小转向更多的人文关怀和自然环境方面的关注。旧村安置区的景观设计也更多地关心村民的使用,如加强景观的共享性、文化性和艺术性,注重以人为本等。

但是由于旧村安置小区景观设计起步较晚,虽已有一些较为成功的试点案例,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归纳起来,笔者总结当前旧村安置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空间布局方面

旧村安置小区空间布局虽然齐全,但是还是不能满足不同人群尤其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的视觉和心理需求。部分安置区功能空间分隔让人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明显,如开放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之间的界定,场所感不强,人们需要的多种活动空间需求得不到完全的满足。另外大部分活动空间都是以健康的成年人为对象,部分空间没有完全涉及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

(2)景观与城市建筑风格融合性

旧村安置区景观或者是照搬城市住宅小区的模式,设计观念没有及时跟住城市的发展;或者是盲目追求个性化设计而忽略了居住区、城市整体的和谐性。由于景观设计与居住区建筑、城市整体环境形成两个相对孤立的体系,两种不同的风格存在于同一个居住区内,或表现为景观完全被动的适应建筑,景观元素在设计好的建筑四周零散地分布,影响了居住区整体景观的协调性。

大部分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布局、形式都跟现代城市新建居住小区有着很明显的区别。部分小区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整体景观产生了影响。其存在割裂了城乡景观生态环境的连续性,也影响了城市空间的有机增长,成为城市有序扩展的障碍,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这些安置小区可能很快就会形成行的“都市村庄"。【2】

(3)人性化设计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部分旧村安置区景观对居民行为、心理的关怀稍显欠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空间环境设置略显简单。喧嚣都市生活之余,人们渴望着与自然的对话和与他人的交往,有的安置小区,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户外交往空间的营造稍显简单,有的还缺乏亲地、亲水、亲绿和亲子空间,人工交流的户外休憩和锻炼场所设置考虑不够全面。村民们长久以来养成的爱串门、聊天等邻罩交往或者行为习惯多得不到满足,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孤独感。

(4)归属感方面

旧村安置小区的建立,村民们拥有了自己在城市的新家。但是他们还是会产生想回到旧村居住的想法。旧村独门独院、归属感强烈的生活方式在新的居住环境中因为很多原因不能得到完全的延续。相比之下,在环境质量较高的城市化的安置小区确找不到家的感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安置小区的村民怀旧心理比较强烈,但是在目前的安置小区的建设中,

【2】刘华钢,广州城郊大型新型住区形成及其影响【M】,城市规划汇刊,2003(5):77—80。.12.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现原有生活氛围的景观营造没有太多,怀旧的符号应用没有得到良好体现。【3】

社区归属感是居民各种需求被满足的前提下,对社区整体环境,包括物质、精神等环境的认同感和融入意识。

(5)绿化栽植艺术性

旧村安置区绿化出现以下两种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现象:第一,一味追求绿化率,追求视觉感受,科学搭配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忽略了植物搭配的生态性原则:第二,追求高密度的建筑,为了安置尽量多的失地村民,节约安置费用,对于绿化空间的考虑较少,造成旧村安置区的绿化空间极少。有的仅是及其简单的绿化栽植,艺术性并不是很强。

以上总结的旧村安置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实体要素设计时功能性的考虑不够,一味强调形式与构图,粗枝大叶,考究的细节处理不够。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的关怀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场所精神的淡薄。本文正是出于第二方面的考虑,希望通过旧村安置区农村特色环境的营造,再现过去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氛围,打造具有内涵的特色安置区景观。

2.3.3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重要性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安置小区建设问题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安置小区的存在具有其积极和值得肯定的一面。全面了解安置小区的建设问题,对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发展非常重要。

(1)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意义

a.安全、稳定感形成

对于安置区的居民来讲,由过去的村落聚居到现代社区生活的改变,表面仅是居住方式的变化,实际上却包含了居住习惯、邻里关系、谋生渠道这些暗含的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会造成居民的不适应。对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居民而言,这种非规律性的恐惧表现的尤为明显。因而新的安置小区内环境营造对于居住者获得安全和稳定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强化归属感

归属感也就是一个群体“相属关系需要”的满足。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归属感在安置小区中得到强化。例如,很多村落都有对具有保护神意味的,在本村生长多年的古树的祭拜活动:以及本村祠堂的一些纪念活动的保留。因而,在安置区中如何将更多的具有群体13】张萍,新时期社区建设与城市规划法制保障咖,城市规划,2001(6):26_之9。-13.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意义的纪念活动或仪式进行保留与再现对于安置区凝聚力的强化具有特别的意义。

c.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

安置小区是在城市化旧村改造这个背景下产生。城市规模扩张,郊区农村建设开来。原来分散的村落通过集中安置这种形式,节约了不少土地资源。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在这里开展,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农村土地被征用,农民通过集中安置改善了居住环境,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2)旧村安置小区环境对城市整体风貌的影响

以农村为背景的安置区较之城市一般意义上的居住区有着很多独特的地方,这是这些特色成为了塑造安置区特色景观的素材。基于地理区域的分级划分,把安置区表现出诸多与城市居住区不同的景观特色。

农民搬入旧村安置小区环境,其固有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适应。安置小区的在实际环境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现代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因素。例如:任意搭建,私自扩建等形式造成了本来就拥挤的居住空间密度加大。与周边城市整体景观、建筑有序,形成了鲜明对比,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

本章小结

本章节从基本理论、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通过对比旧村安置小区与城市化新建居住小区环境,介绍了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的重要意义。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济南东部盛福村安置片区环境现状调研

3.1实地调研

3.1.1问卷调研概况

本文调查对象为安置于盛福村片区的居民,入住小区已经3年。该小区主要居住成分是农民。其生存方式大多以农业为主。调研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以问卷调查与访谈为主,问卷调查由村民在现场填写。问卷发放100份,得到有效问卷78份。调查人员以30—50岁的人员居多,这部分人群的观点在对旧村安置区的环境改造建议中最有代表性,调研发现,中老年被调查人员所占比例比较高,体现了被安置群体老龄化的关注。3.1.2调研结果与分析

(1)盛福村片区居民背景

盛福村片区的居民,主要是安置大明湖和盛福村原周边居住的几个村的村民。居民中低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笔者调查了盛福村片区居民的背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调研,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居住时间、满意度情况等。

调查发现:盛福村片区居民以男性居多;小区常驻居民以中老年居多,其中3¨50岁居民比例约占46%。小区内部居民的文化水平处于中低水平。

安置居民大多以周围生活水平较低的人群为主,长期定居的比例较大,但是流动人员也比较多,这是安置区区别于一般居住小区的一大特征。在村民居住结构方式中,家庭为核心所占的比重较多。

(2)村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评价

盛福村片区主要是集中就近安置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他们在村子里生活了近几十年,对自己的居住地点都比较满意。盛福村片区的村民都对这里的居住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居住地点的调研,在得到的有效问卷78份中,20人表示非常满意,47人表示满意,11人表示一般,没有人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对于目前住房的面积,虽然比不上安置之前的空间宽敞,相对于功能来讲也存在局限性。但绝大部分的村民也表示满意。在安置住房的使用上,部分村民选择了搬入新家。其他有条件的居民或者是收入相对较低的村民,为了补贴家用,都选择了对外出租安置房,所以说,盛福村片区的流动人口比较大。房屋质量,比较接近于中低档城市居住小区。这一点上,村民们也觉得比较满意。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小区的绿化环境,村民们大部分觉得现状一般。盛福村的建筑密度较高,除了基本的宅旁、路旁、河旁等,绿化的覆盖率不是很高。片区内部少量的绿化也因为缺乏管理或杂草丛生(如图3.1)。村内的花圃和树木较少,且目前,一般被村民占用为菜地或者是别的用途(如图3.2),存在人为破坏抑制绿化生长的状况。因此绿化环境并没有得到村民们的认可。调研中有26位村民对村内绿化环境表示满意,47位表示一般,5位村民表示不满意,没有村民表示非常满意或非常不满。

图3.1宅旁绿化杂草丛生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图3.2树池被开发为菜地(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盛福村片区卫生环境满意度,大部分村民表示一般。村内有公共垃圾筒,垃圾的堆放还算整齐。由于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及外来人口的流动,盛福村片区整体卫生环境氛围虽然不会让人觉得很不

此外,小区内的河道

夏天还会有异味,这

的地方(如图3.3)。

意,47位表示一般,

大部分村民对村

访得知,村内偶尔出

性犯罪事件。村内保

比较熟悉。因此村民

状况表示放心。调研

表示满意,8位表示一

盛福村迁村并点按照原有的社会伦理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邻里之间关系融洽,村民之间的感情很深,大部分村民迁入安置小区之前就在一起,不愿意离开集体。78位村民中有26位表示非常满意,50位表示满意,2位觉得一般,没有人表示不满或非常不满。

对于周边环境,由于盛福村周边工厂都是低污染企业,当问及周边工厂对他们是否有什么影响时,大部分村民均表示由于附近工厂的污染较小,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调研中,有62位表示满意,16位村民表示一般,没有村民表示非常满意、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

大部分村民觉得村内的文化设施不足,需要适当增加娱乐场所。随着搬入新的住宅小区,大部分农民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的村民一时间找不到工作,闲置在家。除了传统的娱乐、休闲的聊天等休闲方式,村民们希望增加更多的娱乐场所来增进交流,同时迅速的融入城市环境。村民对文化设施的评价大多选择了“一般”。关于村内文娱设施的评价,22位表示满意,49位村民表示一般,7位村民表示不满意,无人表示非常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在综合评价方面,有56位村民选择了满意,12位选择了一般,总的来看村民对居住总体环境的评价相当高,大部分村民对居住环境表示满意。

表3。l盛福村村民居住环境抽样调研评价表

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居住地点204711O0

住房面积0582000

建筑质量14568O0

绿化环境0264750

卫生环境O234780

治安环境24468OO

邻罩关系26502OO

周边环境62O1600

文娱设施22O497O

综合评价05612OO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盛福村片区外部空间环境营造现状分析

3.2.1建筑群体及空间景观环境营造现状

盛福村片区分为南北盛福小区和盛福花园(如图3.4)。南边主要是盛福村居民区,北边主要是规划安置区。片区建筑都在六层,建筑单体设计简洁、大方。盛福村片区整体环境与周边及其城市整体环境较为和谐。

设计延续其传统特色,利用传统标识元素设置入口,便于村民们辨析自家家门。建筑外观整体划一,不同街区,不同的风格特色,避免出现重复的街道景观(如图3.5、3.6)。

图3.5盛福村居民区建筑外观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图3.6规划安置区建筑外观(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整体布局基本上采取行列式布局形式,保留并遵循原有的地形设计,利用造型丰富的行列式布局及绿地系统,营造活泼丰富的居民区环境。上述做法不仅增强了盛福村安置片区村民的住区归属感,同时,住区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较好的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城市整体环境效果的美化。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盛福村片区空间形态在建筑设计时被得到充分的考虑,建筑外立面造型丰富,构成元素及用材等,都较优于其他的安置小区。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建筑空间形念被农民不经意的传统习惯、行为破坏。安置村民虽已搬入城市化住宅小区,但旧时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被不同程度的保留下来,随意搭建和生活状态的杂乱,都使建筑空问形态遭到某些损坏。尤其是保笼安装(如图3.7),晒衣的杂乱以及农民原住区的生活习惯无序化等,都使居住小区中的原有的空间形态被破坏(如图3.8)。加之对于安置片区环保意识的宣传、引导工作的不完善,长此以往,村民们看似城市化的生活环境会因为固有的生活习惯而呈现“脏、乱、差"的现象。

分析:居住空间的环境营造,并不是随着工程建设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工程结束,环境营造才刚刚开始。传统的农村居住空间都具备面积大且功能多的特点。家家有院、户户有花。邻罩关系十分亲密。安置居民告别了以前的院落生活,私自搭建的保笼等表达出强烈的领域空间和院落空间的向往。

3.2.2景观环境现状分析

(1)绿化系统

盛福小区的绿化系统比较完整,构图形式多样,各种元素相结合(如图3.9)。利用乡村、特色树种丰富片区整体景观效果。从不同的角度、层次,不同的需求方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宅旁都进行了绿化,与建筑外立面紧密结合。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但盛福花园绿化系统较盛福小区来说比较简单,且部分区域破坏比较严重(如图3.10),出现杂草丛生或寸草不生的对立局面。有的砍伐树木、占用绿地来经营所谓的“三产";有的不走规划道路,走“近路",乱踩乱踏;有的住户为了一户之利,占用绿地或筑路、或建房,甚至自行开发为菜地(如图3.11,图3.12);还有的居民保持搭绳晒衣的旧村居时的习惯,很多绿化场地或是运动设施成了晾晒衣被的晒场。这不仅造成了绿化场地功能的异化,而且由于农业等种植,土质疏松,沙尘乱飞,卫生条件也比较差。

分析:这些都说明设计是没有对居民的需求做具体的调查,没能从居民的世界需要出发,不假思索的套用或直接照搬一般居住区的功能设置。这样做,会带来一定的空间异化现象的出现。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J下是安置区的特色所在,安置区的居民大多为村民,他们仍固守以往的生活习惯,而设计却以为的以现代生活方式为蓝本,这也是存在场所异化的内在原因。场地异化现象也说明在居民内心存在这样的守旧怀念的情怀、也可以说这样的怀念情感是存在的,这也说明居民对安置区景观设计存在强烈的精神诉求。(2)道路规划、交通布置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盛福村片区的道路系统分级明确,以人车混行的方式为主。设置齐全。在宅旁绿地区域设置停车场与宅旁小路,方便人们出行。休闲道路与广场、景观水域相连各组团入户道路考虑居民的需求,直接与主干道相接,确保实现车行入户的同时避免了穿越交通的干扰。在住区主要入口附近考虑居民就近停车的习惯,设置绿化停车场。

但在调研中发现,村民受传统观念以及旧时生活习惯的影响,就近原则,见缝插针,随意停车(如图3.13,图3.14)。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交通安全,而且也造成停车位的闲置(如图3.15)、土地资源的浪费。在调研中发现,受平均主义的影响,家家都设置了停车场。虽然机动车的停车位富足,但是盛福村片区的居民并不是家家有车,大部分停车位基本上处于闲置的状态。与之相反,自行车确没有固定的停车位置。村民们以自己的习惯为主,随意停放在小区的门口等处(如图3.16)。这样,不仅造成了居住空间的杂乱状态,也存在个人财产安全隐患。

.,。.。锄褫彩。。-~。?j住;:i。f。饿《jj移?。4荡i貔;移神‰一j哮挚i,q椎?。强锄f么

图3.13居住区桥上随意停车图3.14居住区内道路旁随意停车

(图片来源:作者白拍)(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荔锄施缀溯磊赫魄蝴,蓐锄z,i锄l极京;z≯:女《雾萨;:菇:※痧’,。0,m一7机‘

图3.15闲置的停车场所图3.16自行车的就近、随意停放(图片来源:作者自拍)(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盛福村安置片区均采用中心广场与入口广场相结合的形式。在闲暇时间,居民喜欢在广场周边聚集,进行F1常的交流,并获取信息(如图3.17)。广场一般采用硬质铺装,为人行步道。中心广场以大型的树池、硬化道路为主,设有很多临时的小商铺。部分小广场周围设有绿化、休息设施等。盛福村片区对于居民休闲娱乐广场等小空间设置比较少,有的空间布局设置也距离居住区较远,这样一来,村民们或因距离远等原因,不经常去进行日常休闲娱乐活动,造成了场所的荒废或者功能异化。

3.2.3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配置

(1)公共服务设施

盛福村片区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具体如下:

表3.2盛福村片区公共服务设施布置情况

居住区内部居住区外部

教育

医疗卫生

商业服务幼儿园社区医院盛福村小学社保定点医院中小型超市、各类综合店铺等副食品商店、综合社区菜市场、其

他商业服务(修配等)

文化体育

行政管理健身设点、文化活动站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处、社

区警务

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旧村安置小区具体设施配备上,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反映都比较好。部分村民反映周边商业、娱乐休闲设施配置没有符合居民的根本需求。村民们对此提出了很多需求与希望。例如:希望增加一些商业、文体设施等。文娱设施的需求性.22.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比较高。但是在实际调研中,笔者也发现,片区内部配置的部分公建,诸如健身房、娱乐休闲设施虽已配置,但普遍使用率不是很高,造成场所闲置。有的利用健身器材晾晒衣被、有的小空间由于长久没人利用就直接成了荒废之地(如图3.18、图3.19)。

在调查中还发现,小区内各组团的沿街商铺配置情况齐全,但是由于区位问题,承租情况很不理想(如图3.20),并且卫生条件较差,逐渐成了脏乱差的垃圾聚集地。与之相比,沿街临时摊位却日趋红火。通过与村民们的进一步访谈得知,小区内底层商铺在搬入后近两年仍未获许经营,给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购买带来不便,因此许多村民自发沿街、沿组团入口设置临时摊位(如图3.21),卖一些蔬菜、水果等等。

图3.20组团内承租不理想沿街商铺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图3.21组团内临时摊位(图片来源:作者白拍)

分析:商铺的出租情况并不理想,难以满足日常需要,也因此催生出许多临时摊位、住宅架空临时小店等非正式经济。这些临时摊主、店主有些是外来务工人员,有些就是该小区村民,多属于低收入人群,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住宅架空层置临时性摊位,但是这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些临时摊位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摊位的存在占用交通道路,可能会造成交通拥挤、安全隐患;这种临时摊位的逐渐增多,会给安置小区整体环境效果以及同常管理有一定影响。

许多自发形成的摊点在盛福村片区随处可见,其必要性、必然性显著存在。他们给居民生活到来了便利。对于年老体迈的老人来说,这样的购买方式已经被习惯。对于小摊摊主来讲,基本上全部的经济来源都来自于我们原以为看似不起眼的小摊点。

(2)基础配置

盛福村片区设置了部分基础配置。例如:垃圾桶、宣传栏、配电室、摄像头等。但均没有被完善的利用。垃圾桶分置于每个组团的中间地带。宣传栏的管理杂乱无章。保安亭等处于闲置状态或者是另作他用。路灯等小品设施基本上处于摆设状态或晾晒衣被。小品、树池等破坏严重(如图3.22、图3.23、图3.24、图3.25)。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共设施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盛福村片区的基础设施或配置不全,或破坏严重。不仅会造成村民生活等各方面的不便,同时不利于城市化旧村安置小区环境的营造,对整个城市整体环境也产生不利的影响。3.3盛福村片区周边环境现状分析

盛福村片区位于济南东部开发区历下区,它的南面是贤文庄和工业南路。东南方向有国际会展中心。西北方向是祝甸。片区东边有一个很不错的小区,有小高层也有别墅。南面是小区。西面有厂房,但由于周围企业的污染较小,盛福村的周边环境较好。北边部分建筑物已经拔地而起正在建设片区周围还残有部分未被拆掉的村居(如图3.26、图3.27、图3.28、图3.29)。

图3.26盛福村片区周围新建高层与别墅图3.27盛福村片区周边在建小区与]:厂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图片来源:作者白拍)

嗨鬟铹藿

图3.28盛福村片区外部环境现状图3.29盛福村片区岗边朱被拆除的比居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图片来源:作者臼拍)

目前来看,济南城市的发展正在往东部逐渐扩大,东部开发区环境质量正在日益提高,提升了东部地区的居住魅力。开发商从东郊独特的地理环境看到了发展前景,商品住宅区在这里一幢幢被建设。具有较高的基础设施和配置,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进入东部地区,其服务半径涉及很广。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4拆迁安置后对村民基本生活影响分析

3.4.1生活方式

农村生活方式同质化很高,松散、封闭、无强烈的时间概念。相比而言,城市生活方式异质性较高,生活节奏快速、心理疏远、人情冷漠。盛福村片区安置村民虽并未完全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对与较为年轻的群体来讲,没有多大的影响。但老年人进入新的生活环境,面对与长久以来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改变,短时间无法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习惯接轨。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指向,保留着原来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式脱节。而且盛福村片区居民大部分属于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观念和部分生活习惯还停留在农村阶段(如图3.30、图3.3l、图3.32、图3.33)。

图3.30为节省开支,不少居民仍使用煤炉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图3.3l宅前绿地被自行开发为菜地(图片来源:作者白拍)

图3.32利用底层空间存放闲置的杂物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图3.33串门聊天是主要休闲方式(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3.4.2心理转变

所有动物头脑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具象环境、与“图式"有关的抽象系统两类定向系统。人类应当根据环境的改变,适当、适时的不断的作出调整,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坚强的生存下去。f4】

新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改变,使许多居民产生一种不适应或不习惯的感觉,尤其是中老年以上的人群,新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他们过去~直延续生活方式和熟知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产生了一种陌生和孤独感。

调研发现,面对逐渐完善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没,很多即将拆迁的居民对新的住房和生活环境满怀憧憬。提到住楼房、生活小区等字眼的时候,大部分的居民认为,“尽管不适应,但是总体来说向往新生活。如果单凭自己的积蓄,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入住这种水平的住房。”只有不断调节,使自己尽快的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才能快速的与城市生活接轨,实现农民身份、农村的城市化转变。

3.4.3行为习惯

安置居民大部分以农耕生活为主的农民,环境虽然改变,但它们的日常习惯、生活方式等还是停留在农村阶段。笔者在调研时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传统居住模式均较为混乱,村民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居住环境、空间,缺乏科学的规划。例如:农民随意搭建房屋。

村民之间攀比心理较为严重,居住形态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显得较为杂乱。空间环境的变化也使得邻居间的交流减少;其次,周围邻居都换成了新面孔,互相不熟识:另外电梯常出现问题,也致使村民在闲暇时间更愿意呆在自己家里。农村对邻罩关系十分渴望,尤其是中老年居民,非常希望能够跟熟悉的老街坊一起安度晚年。进入到新的生活环境,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缺失,影响了他们原有的生活、行为习惯。【51闲来无事在村口大树下集中聊天、下棋等是村民们引以为乐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6】。

盛福村片区的村民,实行“迁村并点”安置。原来居住在一起的村民在安置的时候尽量安排到一起,这样,有利于村民归属感、认同感的强化。

3.4.4生存方式

失地农民进城居住,对农民个人而言往往是无奈之举,是一种被动的城市化。进入安置区生活,只是一种居住的安置,并不代表就此可以融入城市生活。较高的生活成本和就业压力给安置区农民未来的城市生活带来不确定性,生活的压力比以往更大。

有的村民搬入安置小区就成为失地农民,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生存基础。失业人群增大。141苗欣,“原生态”理念与农村安置社区设计问题研究【D1,湖南大学,2003,1

[sl冯婧,龙德才,拆迁安置小区规划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J】,2006(4)

【6】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2.P2。.27.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面对这种情况,村民们依然延续了以往传统的生存方式。例如:部分人们选择自发开辟宅前绿化为农田,有的在小区内设临时摊位买点蔬菜、水果等,还有的依然是外出打工,来补贴家用。

笔者发现这类住区的居民都有从事农业种植的习性,这和他们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从老城区搬出的居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并且大都是年龄较大的人群,他们一般有从事种植活动作为他们的生活乐趣的习惯;“而郊区化过程中被拆迁的居民,他们更有从事农业种植的特性,但是目前现存的拆迁安置住房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刀3.4.5邻里关系变化

笔者调研发现,本村居民在~起居住了几十年,彼此互相熟悉,容易交流。但是,由于安置后原来的居住关系被打乱,邻居之间比较陌生,还有一部分是租户,交流更少,一般在楼上都是进屋关门,平时见面交流仅限于打招呼。良好的邻居关系能促进整个社区的和谐发展,也能使社区的居民更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然而这样的见面打招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也不是真正的友好互助的邻居关系。

农民搬入旧村安置小区,居住位置发生变化,使得村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邻里之间交往由原来的熟悉转为陌生,这种变化使邻里关系表面化,往日村庄的认同感变弱甚至消失,这使得村民产生适应的落差,形成强烈的心理冲撞,村民的固有行为方式和交际范围都随之发生变化。

3.5盛福村片区环境营造不足与反思

近几年来建设的盛福村安置小区,其环境营造,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进入安置区后仍然可以感受到在生活氛围上与普通城市住区的区别,其环境营造存在一些不足。3.5.1布局模式

旧村安置小区总体环境布局一般是复制城市商业化住宅小区的模式,大都采用兵营式的建筑布局。环境营造方面也是一味的模仿城市住宅小区,没有深入的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和环境的实际情况。

在实际建设中,不应简单地重复和模仿传统形式,而是以经济、谦逊的建筑语言创造出可识别的现代性,体现现代精神,突出新农村“新”的风貌特色。

3.5.2设计理念旧村安置小区生活方式以及设计立面较之城市住宅小区来看较为落后。村庄建设与现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文明的格格不入的“风水”观念联系密切。目前的旧村安置小区,仍然受到小农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影响。在我国有些地区的安置区的建设中,固有的民俗、乡规对小区的环境影响很大。例如:村民攀比心理严重,安置小区空间布局以及整体布置都深受平均主义的影响。整体环境营造显得相对模式化,使居民感觉有点单调、呆板。

IEl丰,:t安置小区的建设应当与城市发展同步。虽然受资金等的局限性影响,但并不影响旧村安置小区的现代化建设。应尽量采用简洁朴素的有地方特色的材料和结构。特色不明显的地区,注意挖掘其潜在的因素,结合实际需求,眼光放长远,为未来继续深入研究留有余地。

3.5.3休闲娱乐场地设置

盛福村片区娱乐休闲的场地设置比较保守。盛福村片区除了几处单独的健身以及休闲娱乐的封闭场所,其他小的,农民希望就近(例如宅前)娱乐、散步、聊天、集会的场所几乎没有。城市住宅小区组团之间类似小公园的景观环境更是没有。仅有的健身设施等也因为路途远、不方便等原因,闲置或者功能异化。

新村也是村,因此还应该具有“乡土"气息,其尺度、规模、布局等都应该尽量延续村落原有格局和风貌。不能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城市住宅小区,但是要吸取好的,适合农民需求的方面。

3.5.4基础设施的保护力度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盛福村片区在基础设施的配置上较为全面,能够基本满足村民们的需求,但是部分设施存在破损现象。概括来讲,是由于盛福村片区对基础设施的保护力度不够。这样的现象延续下去,不仅会影响村民日常的休闲娱乐,而且被破坏的基础设施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整体社区环境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本章小结

本节对济南东部开发区盛福村片区环境营造现状的调研结果简单做一个整理和概括。并且通过调研也试图发现进行安置区环境营造的可能性。在此调研整理的基础上,在结合具体项目探讨安置区环境营造的具体方法与实施对策。.29.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章我国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案例分析

4.1北京市延庆八达岭镇营城子“迁村并点”详细规划

4.1.1小区概况

八达岭镇在延庆盆地的西南部,规划旧村改造的占地面积大概是66.4公顷(如图4.1)。IEl卡,:t安置小区除了基本的居住功能,还承载了行政办公、文化等具体的功能形式。

图4.1北京市延庆八达岭镇营城子规划鸟瞰图

(图片来源:方明、董艳芳编著《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第93页)

4.1.2旧村安置环境营造原因

首先,原来的四个村镇各自为政,在空间形态上较为分散,且不易于统一管理。他们之间距离都比较近,生活差异不是特别大。假如分别进行旧村安置,会造成建设的浪费。如果对这四个村进行“迁村并点”的安置,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还能够实现统一管理。

其次,我国住区呈现老龄化趋势。城市开发,可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为了补贴生活来源,村中的壮年都出去打工去了。村中留守的以女性和老幼居民居多,缺乏活力,且存在安全隐患。

再次,由于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村民生活随意性强。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的风貌。

上述问题加剧了村庄环境和公建设施方面的衰落。环境质量的下降加剧了村民的相继搬离的速度。进城务工农民多数时间不在农村居住,导致空置房的大量产生,使得村庄出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空心化的趋势。【8J

综上所述,对于几个村进行整合建设规划安置,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而且有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加速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4.1.3旧村安置小区的环境营造

(1)住宅类型

旧村安置小区的住宅的建设类型,主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居民,分类设计。

对于从事传统农耕为主的农民,由于他们传统观念影响较为严重,按照其对空间多样化的需求,在具体住宅规划的时候,遵循原来的生活习惯,建筑类型采取独门独院的模式。

对于已经渐渐城市化的农民来说,为了帮助其迅速的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尽快的融入城市生活,规划以多层住宅建设为主。这种形式,有利于农民尽快的与城市生活接轨,推进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2)社会结构——延续原有村庄格局结构(如图4.2)

在营城子的旧村安置小区的环境营造中,延续原有村庄的格局结构。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持他们熟悉的邻里关系,而且避免拆迁村民对新环境的不认同。

在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过程中,注意尊重并保留原有的社会结构。尽量把原先居住在一起的人分配到一起居住,

进行组团布局。配备完善的基琵。i,。÷。ri7

jj:j一‘5。|一,|零??零j5J嚣0一+,。’?^珏≯竹蝌”x?…?j硫

j”《一一,h一——一

础设施。这样使新的居住环境

沿袭了熟悉的旧村气息,保留

原有邻罩关系。有利于迁村并

点安置小区的和谐与稳定。

(3)空间划分

在旧村安置小区的空间

划分,注意照顾、权衡多方面

的需求。对于传统以农耕为主图4.2延续传统村落格局的八达岭镇新村社区总平面图

(图片米源:方明、董艳芳编著《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

要生存方式的村民来说,大面

积的功能空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饲养家禽、存放物品等。所以在实际的空间划分、布局过程中,充分集合家庭生产与生活需求,设置集中存放农用车的场地。在进行空间划分

【8】马宁,导师吴明伟,新时期城郊农村发展演变模式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31.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需求,深入细致的细化功能分区,划分多元化、多功能空间。

(4)环境营造

在旧村安置小区的环境营造时,充分保留并挖掘传统特色、元素。例如:保留原来固有的绿化、果树等。在整体环境营造上,挖掘并继承传统的北方环境特色。使住区处处体现北方历史文化深厚的内涵。

建筑设计结合北方民居特色。在外型上以及具体的形式上都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氛围。例如:形体设计采取层层退台的形式,使整个居住区的建筑环境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巧妙的结合起来。在具体的门窗、院落的设计上,也是充分延续了传统特色。建筑整体色彩的选择上跟城市整体氛围相融合。统一中寻求特色化的营造。这样的做法既能够避免呆板居住环境的产生,也能够使村民的新居住环境特色得到良好的体现。【9】

(5)公共服务设施配备

1日村安置小区在公共设施的配备上,结合村民需要、实际条件,设施满足大部分村民的需要。种类齐全的配套设施,开展农民培训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场地等,以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生产条件、丰富村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4.1.4环境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兵营式布局,给人以呆板、单调的感觉。虽然遵循了原有的自然地势条件,但是没有对整体环境的效果起到推动促进作用(如图4.3);

第二,新建住区内部绿化主要以简单的草

坪为主,绿化附属建筑设计而存在,居住的生

机与活力感觉不是很强;

第三,在建筑类型、风格的设计上,单调、

突兀。在具体的空间划分、环境营造过程中,

村民的实际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例如:

储藏空间设置偏小等。

4.1.5八达岭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的启发

(1)将集约土地与发展产业有机集合,充

分挖掘该村临近八达岭旅游服务区的区位优势,新区通过迁村并点集约出60%的土地,这[91方明,董艳芳.注重多角度思考,构建新农村杜区嗍.小城镇建设.2005。11:84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样既能给失地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民与城市生活的迅速接轨。

(2)在旧村安置小区的环境营造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规划。例如:保留原有较好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等自然背景因素。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也有利于天然景观的形成,把旧村安置小区营造成为一个独具“农"味特色的居住区环境。

(3)对村庄进行“迁村并点"的安置建设,为了强化归属感,保持社会稳定,一定要延续原有的社会结构。使村民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过去熟悉的影子。

(4)充分尊重、保留地域元素。例如:将传统的街巷结构应用于安置小区的建设中去。(5)建筑类型、风格及其空间划分要充分考虑村民实际的需求。合理布局。沿袭传统,将传统元素利用到现代建设中去。在具体的规划布局中,要考虑不同功能的使用需求以及同一场所多种功能的需求。

4.2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园艺场居民点详细规划

4.2.1住区现状概况

青菱乡的旧村安置小区在武汉主城区的郊区附近。是配合主城中环线、107国道的建设和武汉新大学的选址建设。1日l,-J安置小区的整体规划预计占地28.3公顷。

4.2.2规划设计

(1)功能布局

7≯‘%缓笺

f{

_

’::,

图4.4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园艺场居民点详细规划总平面图

(图片来源:方明、董艳芳编著《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居民点布局(如图4.4)以“有机嵌合,曲水流觞"的“工”字形架构为立意出发点,四个组团依坡就势,设置于南北两侧的缓坡丘陵,由其界面“挤压’’而自然形成的中部低地绿化结合水系,形成中央线性绿化轴,惯连东侧的青菱湖及西侧国道的防护绿带,形成“工’’字形生态体系。基地东侧临107国道,面向大学城的地段设置带状公建区,项目包括商业、交通服务、机械修理等等。将居民点的道路规划纳入整个居住片区的道路系统一并考虑,由于107国道在远期形成全封闭的快速路,所以居民点出入口,不直接位于其上,而是通过平行于国道的辅路,及西侧的沿湖路,同南北两侧的住区衔接起来,近期通过步行道将辅路与国道连接起来,远期则采用立交下穿的形式。在基地南北侧沿村界在设置小区级次干道,则本居民点内形成道路布局为相对独立的周边式,在通过组团级道路、宅前路延伸入每户,与绿化系统嵌合,形成完全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从整个住宅片区的道路架构来看,其布局方式也较为完整,加强了村际联系,同时便于安全管理。居民点内多采用丁字路口,和弯型道路避免过境交通的穿越,且较易控制内部车速。

居民点人流聚散区有两级,一级为居民点东向主入口,和居民点中心绿地,二级为各组团中心。居民点采用独立的步行网络,将各组团相连,用东西向的步行主轴统领整个步行系统。具体的停车设置,有效地避免了生产与居住的矛盾。

(2)绿化系统规划

居民点绿化系统是由一条中央绿带、二条生态轴、四个组团绿化组成的“工"字形嵌合体系。规划布置中,在满足其他用地的同时,规划考虑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绿化面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按生态环境的要求,布置绿化。除集中绿地外,还在大小庭院、建筑物Ij{『后及屋

面等处布置分散式绿化,使点线

面绿化相结合,互相渗透,保持

绿化空间的连续性,通过草坪、

硬质铺地、灌木、雕塑等高低不

同组合,营造了环境优美、生态

实用的居住环境。

(3)建筑景观的营造

保证全部建筑南北向,依坡

就势,利用错落有致的行列式布

局及自然随意的绿地系统,获得丰富的景观效果(如图4.5)。图4.5建筑群体及空间景观(图片来源:方明、董艳芳编著《新农村社区规划研究》)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建筑等的整体空间划分上,注意村民的实际需求。例如:私有空问、公共空间等的具体划分。把村民需求与具体功能综合考虑。在建筑布置上有意识地向集中绿地进行收放,并结合地形控制层高,住宅由南北两侧高地向中央绿轴层层跌落,让每户都拥有一条望向集中绿地的实现,达到均好性。

4.2.3青菱乡园艺场环境营造的启示

(1)规划设计以人为本,贴近土地的聚落空间,亲切宜人的乡土气息,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村住户生理、心理需要。

(2)建筑与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差与丘陵地形的整合,空间景观节点、景观轴线的精心营造,现状水系的巧妙梳理,为住户提供了具有宜人景色的居住环境。

(3)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发展,创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适用的环境。

4.3经验总结

本章的实例分析为我国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环境营造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旧村安置区的改造不能盲目的照搬某种模式,应根据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建筑特色以及开发的性质和目的等因素,从本城市的总体规划出发,结合安置区总体定位和发展现状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确定改造方向。通过对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论述,笔者认为在旧村改造安置区环境营造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村庄传统观念

安置区的环境建设与现代居住小区的不同,村民更多的在乎“风水”观念,所以传统思想限制了安置小区的建设。传统观念极大的影响了旧村安置小区的环境营造。安置居民往往在乎“风水",讲求“平均主义",心理上攀比现象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因为风水概念限制了户型设计的合理性的现象。

失地农民自尊心很强,希望住上城市小区的住房。但是,因其固有的传统观念、平均主义,为了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建设者不得不将最后的成果变成整齐划一的兵营式建筑。

城市小区没有世俗类风水观念的影响,没有所谓“公平分配"类思想的左右,规划、设计完全受现代规划、建设理念指导,并付诸实施,分配也有市场化方式运作,能够比较长久的存在下去。

(2)保留、延续原有自然人文特色

在农村旧时居住环境中,生活、生产空间并没有完全分离。例如:村民在住区小广场自发的聊天、跳舞、举行活动等等。还有的在择菜、在生煤炉做饭。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一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认为,在安置小区的环境建设中,应当考虑这种原有习惯的存在,可行的情况予以保留,不可行的应当针对实际情况及时的辅助、引导、改正。

在IEt村安置小区的环境营造时,充分保留并挖掘传统特色、元素。例如:保留原来固有的绿化、果树等。紧密结合城市及周边整体环境特征、营造特色化居住环境。

(3)尊重社会伦理结构

IEI卡,--1安置小区的建设延续了农村固有的传统习俗,许多组团都是按照原来的社会结构布置。所以说,为了使村民尽快的融入新的环境,尽量的消除因为环境突然改变带来的某些生活障碍,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首要的是要深层挖掘潜在的社会伦理结构。在旧村安置小区分配时,稳定和延续原有的空间结构。尊重原有社会的伦理结构,不仅可以使农民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还可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4)注重农村生产活动方面的需求规划

IEt丰,-J安置小区与城市现代化住宅区同样以居住为主要的功能,但是旧村安置小区还承载村民的生产功能。同一空间也兼容了村民的各项需求。所以,在IElt,-]安置小区环境营造过程中,生产、生活空间的适当划分显得非常重要。不仅要兼顾生态需求,还要满足村民其他方面的愿望。

综上所述,在IEl丰,-]安置小区环境营造的时候,各场所的具体规划应当得到注重。要遵循以下几点:节约成本;符合农民的生活、生产习惯;使具体空间在一定时间之内功能达到最大的发挥、利用,避免空间闲置。例如:考虑村民机动车与生产用车的具体的交通流线和停车规划;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在实际的环境营造过程中,划分专门的农业生产的空间,不仅可以增DHI,-I民的归属感,也可以解决他们的生活需求。

本章小结

本章节选取了两种不同地域特色的IB丰,-J改造安置区的环境营造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总结经验,为IDI,-I改造安置区环境营造探讨具体办法与对策。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5章城市化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分析研究——以济南东部开发区

盛福村片区改造为例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旧村安置小区的环境营造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新建的旧村安置小区,已达到城市中低档住宅小区的标准。但在日常使用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住宅小区环境营造并未随着建设工程结束而结束,而是随着工程的结束,村民迁入安置小区有了新的开始。本章主要针对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济南东部开发区盛福村为例,提出一些建议。

5.1盛福村片区道路、交通改造的探讨

通过第三章的调研得知,盛福村片区的道路、交通规划方面存在一些现象。例如:自行车等的随意停放,机动车辆停车位的大量闲置等;村民为保护自家车辆私自搭建停车棚、为了自行车等安全占用公共空间设置停车场所等;由于一层储藏空间未考虑农用车等的放入,门洞设计过于狭窄,导致三轮车等农用机动车无法入内;村民占用公共空间,自己设置停车场等问题。上述问题不仅使得原本不宽敞的小区道路更加拥挤,小区空间形态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增加了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建议如下:

5.1.1生产用车集中停放

调研中发现,盛福村片区等旧村安置小区,很多农民住户虽然被拆迁,但还拥有农田,仍然从事农业活动,所以保留了许多农用生产用车。例如:卡车、手推车、三轮车、挖土机等等。大型生产用车不仅会产生尾气、噪声,而且会对小区道路产生损坏,减少道路的使用寿命。同时,破坏的道路会对居民的出行安全造成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集中停放生产用车。村民们受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影响,建议就近设置生产用车集中停放的场地。最好设置在居住区旁边中间用绿化带间隔。这样不仅保持居住区的安静,而且有利于农用车辆的集中管理,有效预防偷盗等现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村民随意停车的可能性。

5.1.2设置有棚的停车位(场所)

由于受到经济或居住者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制约,旧村安置小区停车方式的选择也有了相应的限制。例如:在盛福村片区中,主要采用露天停车等。露天停车由于费用较低,而被我国居住区广泛采用,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安全问题,另外就是车辆直接暴露在室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外,车辆易破损。

调研中发现,盛福村安置小区部分村民为了保护自家车辆,搭建了停车棚。这样虽然保护了自己的车辆,但是给安置小区整体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状况。还有的村民进入安置小区,其生活方式、生存方式逐渐改变,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其家用农用车长时间暴漏在停车位进行租赁等。这样造成了农用车的损坏也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上述问题都加剧了安置小区环境的破坏。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在旧村安置小区设最有棚停车位(场所)。这样利于车辆的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村民乱搭乱建以及随意停放自行车等的现象。同时,缩小了宅前空间的尺度,利于村民安全感的构建。调研中发现,安置小区中的一些村民喜欢围坐在一起共同劳作,边做家务边聊家常,是一副典型的温馨和谐的村头小景。有棚车位也可为提供村民聊天等邻里交往的场所,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

在安置小区调研中还发现,村民喜欢开放空间的生活环境,不习惯现代都市小区中与世隔绝的生活观念,所以在盛福村片区中又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由于空间的需求性,部分组团中的村民把储藏间改做了厨房或者商铺,这样一来,村民R常生活都搬到了地面一层。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很多老年人干脆就把这种储藏室当作了卧室。原先储藏室改作为居住空间后,生活自然是丰富了很多,但是杂物却无处堆放,小区异常混乱,严重影响了小区环境。

5.1.3道路景观环境的构建设想

旧村安置小区道路除了满足交通需求外,还要满足居民休闲、娱乐、散步、交往等等的功能需求。“迁村并点”的旧村安置小区,对于原来邻罩关系的渴望相当强烈。

笔者认为旧村安置小区的道路交通组织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在道路之间设置吸引村民注意力的设施、景致等,增强村民兴趣。例如:在步行交通的设置上,采用曲线变化的小路;运用丰富的铺装,提高道路的观赏、趣味性。

(2)营造一些交流的小空间。村民们传统的邻里交往或是在村口大树下、或是在家门口的石凳子上。所以,旧村安置小区的道路设计要丰富可能发生邻里交往的空间。例如:在整体环境规划设置一些休息的缓冲区域,小广场或者是小景点,并且在其中设置休息座椅或者是能够坐的花台。

此类空间尺度不宜过大。由于人对于视野所到达不到的范围本能产生恐惧感,特别是在公共或半公共空间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所以人们更喜欢处在有一定私密性的被保护空间之中或是我们能控制的局部领域之内。这样能够促进邻里交往,更加有利于提高空间的利.3R.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用率。

5.2绿化场地的设计营造

住区绿地是由宅旁绿化、道路绿化、各级中心绿地及配套公建所属地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具体的构成元素则是植物、地面、水面及各种建筑构筑小品。

通过第三章的实地调研发现,盛福村片区的绿地系统现状如下:

(1)整体较为简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例如:村民不走规划道路,走“近路”,乱踩乱踏的现状随处可见,造成绿化场地的损坏。

(2)宅前绿化场地异化成农用菜地。这样造成宅前绿化土质的疏松,沙尘乱飞,严重影响了安置小区卫生以及空气质量,造成安置小区整体绿化环境的混乱,不利于安置小区城市化氛围的构建。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做出如下建议:

5.2.1开辟专门农业菜地,与常规绿化场地结合

农民居住者不同于城市居民,他们习惯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但迁入安置小区,很多村民失去了居住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耕作的土地。住区开发的郊区化及其自身不高的文化素质加大就业难度,所以出现村民自行开发菜地补贴家用等现象。

笔者建议,在旧村安置小区绿化环境营造中,在不影响小区整体形象的前提下,考虑留出专门的绿化空间作为专门农业菜地,并使之与常规绿化场地相结合。例如:在组团绿化、宅旁绿化设置菜园。宅旁菜田分田到户,可种植一些家常蔬菜,供日常食用。对于组团绿地,可在其周边栽植可遮挡视线的花木,内部允许种植地域该花木高度的家常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农民日常开支,也降低了农民安置小区绿化空间混乱的可能性。5.2.2三维绿化构想推进与深化

旧村安置小区绿化环境营造中,很多村民展现了对绿色、大自然的向往。例如:建筑外墙的爬山虎、阳台及绿化场地种植的绿色植物等等。笔者建议,积极推行三维绿化推进与深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绿化环境建设队伍中来。尤其是屋顶绿化。

调研中发现,很少有IN,.-I安置小区设置屋顶绿化。仅在城市高档住宅小区存在少量屋顶花园。笔者认为,应积极推广并实施安置小区的屋顶绿化。首先,投其所好。再者,有利于城市整体环境的营造。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居民收入,还可以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财富。不仅改善居住区环境,还能够增加住区标识性。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3绿化植物尺度设计构想

笔者建议,为了改善乱踩乱踏的绿化现状,应强制性的遵循灌木的尺度设计。

在灌木的设计中,我们一般按照设计的景观风格及其功能需要分成两种设计风格。一种是以绿篱的形态出现的,它是需要经常人工进行修剪,呈规则有序状的灌木。当高度为30cm.50cm时有图案感,但无空问隔离感,多用于花坛模纹的处理。当高度达到50cm时,我们会感觉到稍有边界划分和隔离感。当高度为90cm时,由于正常人的身高并不能轻易跨越所以具有强烈的边界阻断感。当高度大于180cm时,即超过了一般人的视线时,则是产生空间隔离或封闭的感觉。此外,边界又有虚隔和实隔之分。虚隔的边界如草坪与游路边界,可以用球形灌木有机散植,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既起到空间界定作用,又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实隔的边界往往用成排密实整形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创造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空间,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实现空间的转换。

5.3盛福村公共设施设计

通过第三章的调研得知,盛福村片区公共设施存在陈lEl、简陋、破损较为严重等现象。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不全、设施不足,设施服务水平低下,无法满足居民对生活居住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市政建筑设施比较缺乏,给居民造成生活上的很大不便利;物业基础设施普及率低,缺乏自行车库、增压水泵房、公厕及配电室等(这些设施是生活居住区必不可少的,改造中应适当增加,以便不时之需)。

调研中发现有些安置小区简单炮制了其他小区的规划方案,也设置了水池,但却是死水一潭,日久成为了人们生厌的污水池;有的也在绿化空间里布局了比例严重失调的雕塑,缺乏应有的美感。

本章节将具体对以上几个方面做具体论述。

5.3.1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规划也是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旧村安置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中,笔者认为,一定要从城市整体区位着手。与周围住区结合考虑。以免出现设施供过于求,出现功能异化现象或者是设施闲置的状态。在公共设施设计中,要注意几个方面:

(1)公共设施要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设施的造型、色彩、材料等都应与旧村安置小区的建筑文化和整体氛围一致;设施的造型等要能代表或者体现村庄的文化和历史。同时,由于旧村安置小区中环境设施多种多样,在设计的时候还应注意整体性的把握,使用统一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材料和风格。

(2)提高公共设施的艺术质量。公共设施设计在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公共设施的设计能够活跃整个住区的氛围,吸引村民的注意力,使村民尽快的融入新的住区环境。不仅要延续村庄传统特色,还应融入现代化的设计元素,并结合现代生活的需求提升其功能。

(3)合理安排公共设施的数量。环境设施数量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人们的使用效率。环境设施的数量是由整个旧村安置小区的大小、人流量大小等决定的。因此,在配置公共设施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4)注意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在环境设施的设计中不仅要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更应注重满足残障人士的使用,配备残障人士专用的设施设备。

一些拆迁旧村安置小区的居民身份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的同时,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多数人并未掌握在城市中就业的技能,也缺乏就业的途径。随着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的转变,没有一技之长,他们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因此,住区规划处配置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外,还应完善住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就业的培训等方面的引导与建设。

5.3.2盛福村片区的基础设施配置

笔者建议盛福村片区公共设施配置应从功能性、景观性及限定分隔空间为主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配置如下表格:

表5.1盛福村片区公共设施配置表

功能性为主儿童娱乐设施、座椅、园灯或路灯、垃圾箱、电话亭、标志牌、消火

栓、休息亭廊、变配电所、车棚、地面铺装等。

景观性为主雕塑、喷泉、花架、花坛、叠石、水池等。

限定、分隔空间为主入口标志、栏杆、围墙、台阶、挡墙等。

5.3.3基础设施配置设计构想

在旧村安置小区基础设施设计中,针对安置居民怀旧的心理,可以做一些带有农村特点的东西,利用一些怀旧的符号,并把它们融入到基础设施中,同时与城市景观很好的衔接。

例如:土地是农民生命力最亲近最熟悉最热爱的东西,无法忘记,也无法舍弃。庄稼是土地孕育的生命,是他们汗水的结晶,也是他们生活的希望。农村中最不缺少的就是庄稼、红色的西红柿、紫色的茄子、黄色的玉米、绿油油的青菜,这一切都是他们喜悦的源.41.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泉,在农村庄稼被赋予太多的含义。如果将这些丰收的元素直接或抽取提炼后抽象地赋予小区中的灯具、垃圾箱、标志牌等的设计,毫无疑问,在增强农民居住者社区归属感的同时,还能够送给了他们一份愉悦的心情。

农村,通常是由院落、房子、树木、石头、水井等等要素组成。我们可以将这些历史沉积的农村文化加以概括、提炼、进行再创造。经过引入移植或淡化变形,运用于所设计的小品建筑中。这样在增强安置小区可识别性的同时,又增强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5.4住区环境营造

5.4.1保留与转化原有景观资源、地域特色

对于像济南东部盛福村片区同样模式的旧村拆迁安置小区改造建设,因为不是异地重建,所以最重要的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我们在旧村安置小区具体规划中将一些历史痕迹加以保留,或是该区域发展过程中一些具有特殊符号价值的如建构筑物、古树名木、生活场景的残垣等等,代表着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还有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实物,我们将怀旧的情感依附于这样的实体中来保留记忆。

转化的方式是直接利用原有的景观形态,改变其存在形式。利用原有场地的东西,无论优劣,因为它凝聚了人们对那段历史的特殊情感和记忆,将其转化为新的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对待原有地形空间的处理上,原有空间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也不存在终极的形式。地段原有的空间形态较好,这对于空间营造固然很有利,但原有空间形态不利也要将不力转化为有利,巧妙的变废为宝。

例如:保留本来存在的山川、河流等风貌,不仅可以增加旧村安置小区的天然乡村特色,更有利于整个居住小区环境效果和视觉效果的提高;尽可能地保留基地中具有观赏价值的原有植物,采用与主题表现一致的本土植物,用以延续场所记忆,突出怀旧的主体环境,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的环境营造,在具体规划时,应当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特色小品等。例如:古树、井台等。这些标志物,既能够串联新旧住区环境,也有利于使安置村民尽快融入新的居住环境中,找到归属感。

5.4.2特色住区标识性的建立

“可识别性是居民对景观环境的本能要求。【lo】归属心理层面,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住所[10l白德懋著‘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lI】,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第214页。.42.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众不同,值得向他们的亲友夸耀并引以自豪。’’【ll】农民搬入新的居住环境,要从标识性上着手,增加住区的归属感。例如:延续传统特色,使传统特色元素在具体建筑、环境设计中得到体现。这样,让村民在新的居住环境中尽可能的看到以前生活的影子,又能够享受与众不同的住区景观环境。延续并创造特色是加强住区标识性的有效方式。

例如:八达岭镇IEI,齐,-J改造就很好的延续了这一点。将传统的城墙元素结合到具体的环境营造中去,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建筑设计,都与这些元素紧密结合,营造特色旧村安置小区环境。

特色不明显的地区,注意挖掘其潜在的因素,结合实际需求,眼光放长远,为未来继续深入研究留有余地。112】

5.4.3细部处理

精心设计的细部能使环境更适于使用。对于村庄的设计,与现代化住宅小区相比,有更加丰富的历史背景。在细部的处理上更应该谨慎。无数细部设计共同营造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住区生活环境。

例如:住宅小区、组团入口区域。安置后,村民仍然保持着喜欢聚会的生活习惯。昔日的“村口”、“溪口’’等外部场所消失以后,村民们比较钟情于信息多、人聚集的地方,如住宅小区、组团入口等。由于人们自发的门口设摊买卖,人们可同时进行交通、买卖、聊天、观察等多种活动,使得住宅小区入口、各个组团住区入口区域等成为小区中最为热闹的地方。因此,“入口"应成为安置小区设计中关注的重要节点。入口节点等细部处理上,宜结合商业、符合设置休息、游憩等多种功能。

优秀的住宅小区的设计不仅能够从整体上感受丰厚的历史情感,还能够从小品等环境规划中看到住区总体环境氛围的提升。

5.4.4场所景观的设置与营造

对于安置区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安置区的人口构成。安置区援助居民在迁村并点之后,大多是去了原来赖以为生的土地,而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留在安置区内的主要是老人与学龄前儿童。安置区村民大多对以前生活环境比较怀念。因此,在场所景观设计方面着重从这两类人群的角度出发来营造纪念、怀旧的氛围。

想到以前的村庄,我们眼前便会展现这样的场景。在村口的大树下围坐着晒太阳或谈天说地的老人。还有妈妈期盼的眼神望向村口,满是盼儿归来的期待与热切。孩子们围着[Ul卢漫,导师商祥生,当代中国中产阶层居住环境的文化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8年4月,第37页。【12】张蕾,导师赵之枫,北京郊区城镇化型村庄旧村改造规划建设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树奔跑。所以我们的设计在安置区入口处集合广场设置一颗大树寄托村民无数情思的大树作为进入安置区的视觉中心的景观,同时,成为整个安置区的象征通过场地其他要素营造和强化这一怀旧景观。

5.5老龄化旧村安置小区居住环境营造

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老年人一般都比较重视传统,固执己见,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沉迷于回忆。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强。旧村改造安置小区以老年人居多,尤其是工作R的白天,老年人留在家,他们除照顾自己外,身体健康的老人还负责子女的家务等,剩余的时间就是在居住区内活动。若加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改变,使许多居民产生一种不适应或不习惯的感觉,尤其是中老年以上的人群,新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他们过去一直延续生活方式和熟知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产生了一种陌生和孤独感,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加强老龄化安置小区的环境营造。首先,老年人身体灵活度不高,在旧村安置区中要结合实际需求添置无障碍设施。其次,老年人需要陪伴,需要一个心灵的寄托,可以在旧村安置小区中设置一些丌放性小型的戏台、广场等等。通过组织活动,老年人自发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也避免了封闭性活动空间的闲置状况产生。再次,配置规模适中的老年人陪护场所。不仅可以解决实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的居所。【H】

本章小结

本章节主要探讨了旧村安置区环境改造,并提出建议。在旧村安置小区环境营造过程中,从整体着手,延续传统特色,因地制宜的创造归属感强烈,环境优美的IH丰,-J安置区环境。

[131田艳香,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14】赵冠谦.新世纪住区建设的演进与模式研究【刀.住宅科技.2003.I:25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6章结语

6.1总结与展望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千篇一律的景观建设面前,安置区景观的设计显得愈发重要,成为特色景观营造的有效手段。安置区布局不能与城市布局混为一团,避免将城市模式直接搬到安置区使用,安置小区的环境空间布局应该更多丰富多彩,除了要考虑当地的大地景观和纹理之外,传统的布局模式也是需要被考虑。安置区环境营造从观念到细节,必须考虑居住区景观的文化内涵,同时更要考虑环境因素、人文因素、时代特征等内容。这些景观工程,使以实现文化价值而被大众认可的前提和保障。

旧村安置小区的环境营造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安置区这个在城市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的居住区类型,更注重的是心灵的沟通。不仅要研究传统的空间布局,更要深入探究其历史的延续。针对其特殊的受众群体而言,安置区景观的营造对它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首先对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环境营造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和概念进行论述,提出本文研究的对象和意义。文章的主体部分,从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环境的相关理论说起,并与城市化新建居住小区的环境做了详细对比分析研究,接着具体分析济南东部盛福村片区以及我国北京市、武汉市优秀安置小区的改造,通过实地调查,对安置小区环境营造的具体问题与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最后,通过对安置居民环境改变的心理变动等问题的具体分析,并作为依据,提出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6.2论文的不足

城市化旧村改造安置小区的环境营造虽不能称之为是一项大的生产任务,但确是一项不小的研究课题,面对它时,更多的是一项社会和历史赋予的责任,其具体的规划及营造方法、具体时间因地区的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很多差别。笔者对本课题的研究参考的是济南东部盛福村片区改造,只能代表我国众多改造实践的--d,部分,笔者所总结的观点难免有所偏颇,个别地方需要推敲、深化。由于笔者学识的不足,在对IFt丰,:t改造安置小区环境营造的分析与研究中难免存在纰漏,还有很多没有分析研究到的地方。笔者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做深入研究分析,以求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表一:

安置小区居住环境满意程度调查表

亲爱的居民:

您好,为了了解公众对安置小区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小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就此我们靠站了此次关于居住环境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协助回答一下问题:

l、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B、20-35岁C、36—50岁D、50岁以上

3、您的学历?

A、初中级以下B、高中C、大专D、本科E、研究生及以上

4i您入住小区时间

A、一年及以下B、1-5年C、6—10年

5、您对居住环境的总体满意程度?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满意D、不满意E、不清楚

6、您对小区内绿地的使用情况?

A、很大B、一般C、偶尔D、从不

7、您对居住区绿地的要求?

A、很高B、较高C、一般D、较低E、很低

8、您对小区周边的自然环境满意度?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9、您对小区配套设施的评价?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0、在您家附近的公共绿地里,您愿意?

A、种植花草树木B、设置儿童游戏设施C、搞些花架、亭台和老人休息、锻炼的场地ll、大家感剑现在小区的样式千篇一律,不易识别,您认为应该怎样设计?

A、颜色变化B、高层底层参差变化C、外墙装饰D、特色营造

12、请写下您对居住区环境改造的宝贵建议.46..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表二:

全部调奄结果统计表

lA53B47

2A16B38C26D203A14B3lC29D15E24A18B15C67

5A54B28C10D3E56AlO.4B56.3C23.6D34.47A8.9B18.3C40.2D29.6E34.88A25.3B25.4.C40D19.6

9A33.3B33.8C3.6D14.110A52.8B29.5一C31.3

11A25.3B25.4C19.6D40.2

注:表格中所示数字为同答提问者总数占总表数的白分比(%).47.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张蕾,导师赵之枫,北京郊区城镇化型村庄旧村改造规划建设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第lO页。

【2】方明,董艳芳编著《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M】,中国建筑-Eql,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第4页。

【3】单文慧,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价值评判与实施策略【J】,城市规划,2001(2):26_-29。

【4】刘华钢,7“州城郊人犁新型住区形成及其影响【C】,城市规划汇刊,2003(5):77—80。

【5】张萍,新时期社区建设与城市规划法制保障【J】,城市规划,2001(6):26—29。

[6】齐鲁晚报《盛福村片区:生态环保宜居》,作者刘万新,2008年6月13日。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室.旧村改造规划与设计研究初探一以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为倒【C】.小城镇建设.2005,(11):87.89

【8】邹兵,小城镇制度的政策与变迁【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53页。

【9]黄婷,江苏农村拆迁安置小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7,12.

[10】陈丹,建筑师眼中的拆迁安置房现状与对策【J】.四川建筑,2004.

【11】李兴举.新城市主义在郊区居住社区建设中的发展及应用初探【D】.湖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46

【12】章凌志,杨介榜.村庄规划可实施性的反思与对策[J】-规划师.2007,02.-24

【13】赵之枫,张建,骆中钊等编著.小城镇街道和广场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7

【14】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第214页。

【15】赵冠谦.新世纪住区建设的演进与模式研究[J】.住宅科技.2003.1:25

【16】冯婧,龙德才,拆迁安置小区规划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J】,城市问题,2006(4)

【17】苗欣,“原生态”理念与农民安置社区设计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8】王承慧,李媚,孙倩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拆迁安置区规划评析——以南京市为例【J】,华中建筑,2009,27(5)

【19】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2.P2。

【20]张春英,孙昌盛,安置住区居住环境景观设计研究【M】,华章,2011(12)

【21];516时章,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l,P66

【22】严书翰,谢志强等.中国城市化进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卜10

【23]简.雅可布斯,美国人城市的生与死【M】.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27_80

【24】(丹麦)杨一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中国建筑Tql,出版社,1992:56.48.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卢伟民,大都市郊区住区的组织与发展——以上海为例[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卜120

【26]胡俊,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M】,中国建筑1:业出版社,1995:12_15

【27]周一星,孟延春,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M】,科学出版社,2000:仁30

【28]袁Ⅱ愚,新修乡村社会学【M】,g马)ll大学出版社,1999:64

【29]金兆森,张晖,村镇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65—.80

【30】高文杰,邢天河等,新世纪小城镇发展与规划[M】.中国建筑一1:业出版社,2004:55一150

【3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1:业出版社,2001,10:l—21.

【3211日1建强,王海卉.最佳人居小城镇空间发展与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7:3l_33

【33】佟庆远,杜鹏飞,李王峰.新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设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3:60_-65

【34】【美】约翰?奥姆斯比?诬蒙兹.21世纪园林城市:创造宣居的城市环境[M】.辽宁:辽’jt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l—lO

【35]【美】斯坦纳.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l卜15

【36Ⅳ甫善新j新农村建设导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0:旺25

【37】李佐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l仁22

[38]-吴-K义,刘应登,练端舜等.村镇滨水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72.73[39]RIJ敏.淮北地区河道绿化设计探讨【J】.治淮,2006,10:45-_46

[40】卢萍.浅谈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规划【J】.安徽林业,2007,2:18

[41】窦全琴,季永华,韩杰峰等.江苏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J】.江苏林业科技,2003,30(2):34—36

【42]千其松,千金明,王才良.浅谈乡十树种的保护与利用[J】.江苏林业科技,2007,34(1):41-43

【43]JaneJacobs,《TheDeathandLifeofGreatAmericanCities)),NewYork,1963

【44]KevinLynch,{ImageoftheCity)),theMITPress,1960

【45]GeoffreyKTumbull,HousingPricesandResidentialLandUseUnderJobSiteUncertainty,JournalofHousingEconomics,1998,7

[46]GeraldHodge,PlanningforSmallCommunities,AReporttoOntarioPlanningActReviewCommittee(Toronto,1978),BackgroundPaper,N05

【47】万振凡,肖建文.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制度创新的路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3

【48]潘允康.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

【49】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50]李允铄.华夏意匠[M】.香港:香港广角出版社,1984.4q.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11刘力,陈怡妹.城市设计与建筑空间形态——北京世纪城市.城市建筑,2005(7)

【52】田东海.住房政策:国际经验借鉴和中国现实选择[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6)

【53]张萍.新时期社区建设与城市规划法制保障[J].城市规划,200z(6):26.29

【54]叶南客.都市社会的微观再造——中外城市社区比较新论[M].东南人学出版社,2003,4.

【55]佟庆远,杜鹏飞,李王峰.新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设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扣3:60-65..

【56]浦善新.新农村建设导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0:9.之5.

【57】李佐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16_-22.

●易

.50.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记

当我完成这篇论文时,回首在山东建筑大学的两年多时光,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不仅在专业知识领域,还是在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都较从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导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周鲁潍老师。从入学到结业,导师给予我各方面的指导和关心,特别是在论文写作期问从选题到具体写作都给予我各方面的指导和关心,特别是在论文写作期间从选题到具体写作都给予我细心的知道,对我在论文方向、进度和深度上进行把握,最终顺利完成论文。导师治学态度严谨,独到精辟的思维方式不仅仅使我在学习上受益匪浅,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降持自己努力的方向,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与此同时,我还要感谢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的全体导师们,他们给予了我无私的教

一诲和支持,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感谢我的研究生同学、朋友们,对我在学习、生活及论文写作等各方面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是我在研究生期间充实而又快乐。我会永远记住我们再一起走过的日子!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为我做的一切,感谢他们多年来的付出与支持,使我能够全身心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他们对我的无私关爱是我不断努力前进的动力。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城市景观色彩环境的应用研究——以济南城市景观环境营造为例,美术界,2011年10月

更多相关推荐:
项目分析报告书模板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首届行业专业就业人才需求分析大赛项目分析目名称项目所在二级学院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报告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首届行业专业就业人才需求分析大赛行业专业就业人才需求分析大赛团队信息表1广东交通职业...

项目运营总结与分析报告

一、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饰品行业是从珠宝首饰、工艺礼品行业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饰品作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在发达国家已逐步走向成熟。世界四大时尚之都巴黎、纽约、伦敦、米兰以及亚洲的汉城、东京、香港等国际…

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修订日期20xx年5月2日项目经营分析报告项目经理编制人年月第1页共7页日智能化工程预算成本及经营分析报告一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12项目名称13工程地点14建设单位15弱电设计16深化设计二合同分析插入合同经营...

项目数据分析报告实例

项目数据分析南京融捷项目数据分析事务所简介了某企业的例子1项目数据分析报告简介项目数据分析报告是项目数据分析师以客观的态度和谨慎的作风通过科学的市场调研运用专业的分析方法秉承公正的原则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的...

项目投资分析报告模板

该项目位于某市某区以下简称项目园区是目前某上市公司投资已建成最大的项目在项目建设初期未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可行性论证为提高财务管理部集团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专业作用为公司领导项目决策提供有力的经济决策支持特对本项目做...

项目需求分析报告

项目需求分析报告文档名称项目名称软件标识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填写时间文档编号版本号项目需求分析报告药品进销存管理系统20xx年5月20日目录1引言311编写目的312项目背景313定义314参考资料32项目概...

项目分析报告格式

项目分析报告格式一项目摘要项目内容的摘要性说明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设年限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投资估算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等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市场产品或服务供求分析及预测量化分析主要包括本项目区本...

项目分析报告以及开展合作项目的优势

项目分析报告以及开展合作项目的优势一现阶段以及未来物业公司的发展方向二物业公司现在开展多种经营的状况和难点三资源性服务带来的直接优势以及间接利益四公交ic卡以及火车票等服务的优势和有限性五物业公司在小区内开展此...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秘书处三图书馆计划1性质类型公益性项目2基本现状贫困地区学子缺乏课外阅读资源而富裕的孩子存留书多大多书籍没有充分发挥价值导致图书浪费严重企业缺乏有效平台以低成本方式持续的履行社会责任3项目目标...

旅游网项目分析报告

旅游网项目管理报告20##年10月16日前言:在当今全球信息化大潮中,互联网异军突起,给20世纪末的人类社会增添了无限的活力,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一种以信息为标…

项目风险分析报告

澳门电讯3G项目风险分析报告1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思路3G项目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分析与大小评价风险应对等风险识别是指查找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风险分析是对识别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汇总版)

基于云端的自动化设备远程维护及节能控制服务平台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摘要随着社会环境效率节能自动化控制的发展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自动化设备在各行各业已经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特别是在工业行业目...

项目分析报告(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