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

时间:2024.5.2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就在我发给你的文档中改,因为某些地方我改过但是没有标注。]

教育学院小教专业08级 指导教师:王余娟

摘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早期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对孩子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美两国在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目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结果等方面对中美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比较,找出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以期更好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差异;比[这些内容等定稿之后再写]较;育儿观

一﹑绪 论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日后良好习性[习惯]的养成和智力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不论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还是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处于基础的地位。因此,各国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差异,如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在育儿观上,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美国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根据这些因素的比较,分析形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对比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提出几点适合中国的家庭教育方法。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先导, 我们重点宣传家庭教育时要树立新的儿童观、人才观、亲子观、评价观、教子观等新观念, 就是要让家长们认识到, 做父母的应该平等地对待儿童, 尊重儿童,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教育他们, 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 为国教子,科学教子。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家庭教育工作, 共同做好培养下一代的事业。要提高未来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这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我国的家庭教育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无论从家长的价值观、育儿观看,还是从家庭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看,儒家思想影响至深。然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中某些传统观念、手段及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的辉煌结晶的同时,也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自觉转变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观念,扩展家庭教育的领域,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这一段和上一段的内容重复了,需要整合一下。绪论大概写:家庭教育的含义、功能、中美家教的差异、美国家庭教育比我们好在哪里、对我国的启示。]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由于受到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 ,中美的家庭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教育目的、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育儿观、家庭成员关系等六个方面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个人觉得这部分写得很乱,虽然分成了5个方面,但是

这5大方面中有很多很多重合的地方,你需要再阅读文献,高度抽象中美教育的差异。比如教育观念不同,这一点概括得很好,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教育方式不同、教育内容不同、家庭成员关系不同、教育评价方式等等不同,还有哪些不同你可以再想想。总之,教育观念不同是基础,你可以先把教育目的不同单写,另外的不同再并列着写。

认知是基础,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正是因为中美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不同认识,才会有不同的家庭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及结果。观念差异是最根本的差异,这一点要突出着重写。]

(一)教育观念不同

1、美国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于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基于这种观点,美国家庭十分注重孩子从小的锻炼,把子女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在这种观念和目的的指引下,确实能培养子女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能力。美国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锻炼成一个能生活自理的“独立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当孩子还年幼的时候 ,父母们就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 ,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美国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 ,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适应多样化的环境,教孩子们如何在社会上独立生存。这种期望不是那么的高。它不是无形的幻想,而是实际存在的,容易把握的。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追求高文凭,令人羡慕的职业之类的物质方面的收获。另外,在这个目的的支配下,孩子们也提升了自我决定意识和自信能力。

2、与美国相比,中国家庭更趋向于把孩子培养成材,希望他们有前途,过上稳定,舒适的生活。(1)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他们集中精力于学业方面的学习,还有孩子一点都不感兴趣的艺术培训。最终,创造性被制约,这个上天赐予的天赋被扼杀在摇篮里。(2)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职业,能否在顺境中度过一生。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 通过努力有一个美好的将来 ,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社会有用之才。基于这种期盼,很多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父母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愿意。为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共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 (3)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外,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为了能让孩子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他们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家长却很少考虑,他们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1]。

(二)教育观念不同

1、在中国的家庭中,大致存在着两种态度,一种是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上的“包办代替”,根本不注重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另外,有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而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这使孩子非常封闭,缺乏与外界交往的能力,形成了长大后对要步入社会的恐惧。另一种态度是,一些家长仍恪守“不打不成器”的信条,对女子采取严厉管制和强迫教育,要求子女听话,对子女的一切几乎都要管到,总是硬性规定孩子必须学会什么,或达到什么指标,考上什么学校,子女根本没有自己的空间。中国家长很少关心甚至根本不考虑子女们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于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孩子们心情沮丧、颓废,自暴自弃,甚至轻生厌世。此类的事件近几年各媒体屡有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忽略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而造成的。

2、而在美国家庭中,美国的父母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基于这种观念,美国家庭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比如劳动锻炼、意志的锻炼、

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等等。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从小就形成独立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各自才能和特长,并形成刻苦、节俭等品质。美国家长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有意识地考虑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一出生就要与父母分床或分室而居,让孩子自己在地上爬着玩或自由走和玩耍,孩子很少被父母抱在怀里。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用餐,再大些时,就有自己独立使用的房间。在中国,这恐怕很难办到[2] 。

(三)教育内容不同

1、美国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1)它注重孩子们在体格,认知,语言,情操方面的协调发展。例如,当家长去图书馆的时候,他们喜欢带上孩子,刺激孩子对新事物的求知欲。让孩子们接受环境的熏陶。(2)在情操方面,他们引导孩子认知音乐,油画,舞蹈,文化,跟他们一起去博物馆,文化展览馆,鼓励他们参加创造性的活动,使他们感受自然,发现奥秘。(3)在学习方面,他们完全按照兴趣来培养孩子,从不会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头疼,智育教育不被放在首位。他们的家长不会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尽量让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过让其接触大自然、认识真实世界,建立认知基础。(4)在社会性的培养上 ,从孩子幼时起 ,就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时也会采取一些奖励措施 ,鼓励孩子独立地面对社会。同时 ,美国家长也很重视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 ,他们会鼓励孩子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 ,从而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3]。

2、中国家庭教育则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 ,重视读书 ,偏重智力的开发与投资 ,相对忽视生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由于过分地关注孩子的成绩 ,以至于忽略了孩子其它方面的发展。虽然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划分为四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和美学,但是当孩子们到了上学年龄,智力却处于压倒一切的位置。(1)在体育方面,父母总是更关注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养,不让孩子遭遇疾病,危险。(2)在智力方面,他们买很多有教育价值的书,然后教他们读书,写字以及算术技巧。当孩子们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父母又趋向于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买大量的课外练习册以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分数。(3)在审美观方面,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特殊技能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一窝蜂似地把儿子,女儿送到画画班,舞蹈学校或者请家教教孩子学乐器。一方面,这种做法忽视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这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开支在生活上 ,父母总是为孩子准备好一切 ,很少让孩子自己动手 ;(4)在交友上 ,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与所谓的“差生”交朋友他们就严加阻止 ,他们很少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认为参加课余活动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学习成绩好但是性格孤僻 ,生活不能自理 , 不懂得怎么与人相处的所“优等生”[4]。中国的家庭教育是当孩子进入了学龄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得教育内涵出现不平衡的倾向,家庭教育内容狭窄,不够科学。表面上我国父母很重视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只注重认知能力中的低层次部分。这部分可以应付考试,但始终不能构成未来社会的创造力量[5]。

(四)教育方式不同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完成教育内容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习惯风俗、历史背景紧密联系 ,而且受教育目的的制约。反过来 ,能不能恰当地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 ,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内容的完成[4]。

1、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爱,这是中美两国家长所共同具有的特点,所不同的是两个父母的表达方式不同:

(1)中国父母承担了对孩子的无限照顾责任,美国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则是有限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无限照顾责任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血浓于水、割舍不断的宝贵亲情,但却容易产生孩子过分依赖父母的弊端;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有限照顾责任锻炼了孩子的独立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亲子关系的淡漠[6];(2)中国家长通常采取家长主导决定型的教育方式,美国家长通常采取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中国父母较为强调家长的权威,倾向于凡事替孩

子做出决定。但是不顾孩子的想法,一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的做法剥夺了孩子通过犯错误,纠正错误来增加生活经验的机会,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美国家庭教育的民主气氛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独立性极强的美国青年;美国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手不放弃的方法进行。一方面,家富而不奢。另一方面,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自信心和独立性。生活上的包办代替。(3)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沾家务活的边。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于是出现了小学生还要家长接送,中学生还要家长洗衣服,大学新生入学还要家长护送。社交上的过度保护。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其他孩子的办法。经济上的放任。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要勒紧裤带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数码相机、MP3等高档消费品,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奢华浪费的习惯。学习上的过于严厉。与生活、经济、社交上的纵容相比,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却要求很高,甚至达到一种苛刻的程度[7]。(4)古往今来,应试教育一直深深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惟一标准。当孩子出生后就以天才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平时,孩子在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又让孩子再做一套同步练习题,以求巩固。弄得孩子精疲力尽,一旦孩子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那只能通过打骂这一招来解“恨铁不成钢”之怒[8]。我国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典型的有三种:一是娇宠型。主要表现为生活上的包办代替,家庭不注重对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并且对孩子的要求过于满足,社交上的“过度保护”。二是专制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恪守“不打不成器”的信条,对子女采取严厉管制和强迫教育。父母要求子女听话,对子女的一切几乎都要管制。 三是放任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本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子女教育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另外放任也表现在经济上的放任,为数不少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经济要求千依百顺,有求必应[7]。中国家庭重视服从 ,在父母心里 ,他们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所以也有人说中国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中国家庭教育形式主要表现在:孩子在家里选择权较小 ,许多事情都按父母的意愿去办或父母包办代替 ,孩子在家庭中发言权很少 ,孩子的隐私常常受到侵犯 ,书包被搜查 ,日记被偷看 ,行动被跟踪等。通过以上比较 ,我们不难看出 ,在家庭教育形式上 ,美国父母主张平等 ,中国父母主张服从; 美国父母主张民主 ,中国父母主张强权;美国父母倾向于亲近 ,而中国父母倾向于疏远。当然 ,世事无绝对 ,无论是在美国家庭或中国家庭中 ,总会有一些特别的个例[9]。

2、美国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如下:(1)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美国家长多采用引导和启发得方式,说得最多的是 “try”“go”,从小鼓励孩子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探索,放手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注意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会坦率地表达自己;(2)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家教方式民主、开放美国父母通常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不强调父母的权威,家庭教育方式民主、开放。父母通常以平等协商的办法来决定与子女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民主、宽松的家庭教育方式给了美国孩子表达自己想法以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作主的机会,极大地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富于开拓精神的性格,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注重孩子自身的纵向发展美国家长很少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的鼓励奖赏多于惩罚[10]。(3)他们更多的是“用孩子的标准 ”来评价孩子,使得孩子发展自身的独特个性,家长注重的是儿童个人自由和谐的发展,因此美国的孩子大多都个性鲜明。美国孩子的特长取向不是由家长决定,美国家长会培养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美国家庭许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必需从小培养和锻

炼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生存的能力。(4)美国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但是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定期发放,如孩子需要预支某些必需品时,家长会断然拒绝,其良苦用心是培养孩子们节约的意识,而且,零用钱决不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鼓励孩子以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相应的零用钱,从而使孩子们能够自力更生[11]。另外,美国家长严教而不袒,对孩子的缺点错误决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让孩子自己知错就改。(5)美国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美国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此外,美国家长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太多压力。他们的观点是:孩子对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为什么要强制他们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呢?强拗着去做,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道路要让孩子自己去走[12]。

(五)两种不同的育儿观

1.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职业,能否在顺境中度过一生。基于这种期盼,很多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父母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愿意。为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为了能让孩子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能够光宗耀祖,生活幸福美满,这也成了每个父母的生活的全部价值。出于这种目的,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孩子要专心、认真地学习,这样也就忽视孩子的天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结果反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有多少天才就这样被埋没了。而且由于很少考虑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公民意识等问题,即使学习成绩好,但却很难适应社会,也就形成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后果。

2.与此相比,美国家庭的育儿观有很大不同,他们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基于这种观念,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注重培养锻炼他们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意志的锻炼等。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通过劳动,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自身的能力特长,增长才智,并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美国的家长,他们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 “社会人”。 “社会人”是一个平实、宽泛的概念,他们让子女自己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孩子独自生存的能力。所以美国父母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就算达到目的,也并不追求一些功利性的目标如高学历、好职业,天才产生在不经意中。另外,在这个目的的指引下,确实能培养子女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13]。

(五)家庭成员关系不同

1、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影响,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可以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另外,在中国人的逻辑中有这么一条,即“长者恒为师”,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内部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不平等,儿童也由此学会了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懂得了父母比朋友重要,长者是权威的象征。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许多

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并加以重点保护,孩子成了中心人。对孩子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好吃的让孩子独享,该让孩子做的却由父母包办代替了。他们过分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生活上过分优待孩子,经济上过多偏重孩子,这就造成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

2、在美国家庭,家长更注重自由与平等的相处。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言有独到之处,父母还会给以适当的奖励。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14]。

三﹑产生不同家庭教育的原因分析[整个这部分个人觉得应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而不要总说美国如何好,中国如何不好。]

(一)不同的历史背景[这部分应再深刻一点,比如美国是移民国家,多元文化对美国人家庭教育观念的形成具体有哪些影响?中国的5000年历史对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念有哪些影响?可能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才使中美家长的价值观出现差异,继而使教育观念出现差异。]

美国被认为是一个有着广阔的地域却简短历史的国家,的确,它只是一个移民国家。在过去的四个世纪里,大约五千万人移居到这个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运动,于是其它国家开玩笑地称它是“融炉”。由于这种多样文化观念的影响,人们能很容易地接受新想法和新文化,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因此,发展的空间相对更大了。 相反地,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同时被许多传统和习惯所限制。特别是封建观念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脑海中,以至于保守的、自闭的想法在文化观念中占大多数。

(二)不同的经济水平 [还要再深入些,不要点到为止。比如经济水平决定了社会保障机制,中国人之所以有教育回报心理,是怕老无所依。谁给生活费?谁来照料?]

美国拥有先进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更多的机会,更少的生存压力,美国拥有一种比较完善的雇佣体制。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人们不必一生都从事一种职业,由于那些因素,美国人有更广泛的选择工作的余地。在找工作方面他们也很开放。他们的父母认为只要孩子能生存,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他们的工作都是平等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它有像上海、北京、大连那样的大都市,但有许多人仍处在贫困线上。中国处于一个学历优先的社会,生存压力非常大,人们把所有的生活都寄托在工作上,找工作的范围非常窄。家长认为学习上的成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追求一生稳定的好方法,也是理想生活的必需。因此,他们的教育中心就是孩子们的成就[15]。

(三)传统文化的差异

1、不同的价值取向 [这部分展开写,写得更详细点、更深入点。比如攀比心理,可能是这种价值观决定了美国人爱与自己比的过去比,而中国人喜欢横向比较,与他人比。要深入地写。]

美国人注重个性,他们的价值取向基础上是个人主义。他们注重自己的利益,提倡个人的改善和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这就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一位美国学者指出:在一个民主的社会,每个公民都有他自己的目标,是他自己的。在一个家庭,个人是最基本的,独立于其他的家庭关系也不依赖于他人。因此,在美国的家庭里,父母往往把自己和子女看作为两个单独的个体。 “自我”并不只包括家长也包括孩子们。进行儿童的自我价值,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兴趣和爱好。但美国家长重视享受他们的生活。他们不会因为孩子放弃去电影院。中国人注意一般性质。他们有一个最重要的构想,就是集体主义精神。换而言之,这意味把事物以一个整体考虑。它强调集体利益比个人利益更重要。中国人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和其他人是相关联的。从古代到现在, “自我” ,这一概念的源于与其他人对比的结果。在中

国社会,个人的价值与他人的关系是并存的。在中国家庭,父母失去了自我的同时,也没有尊重他们的子女[16]。

2、不同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鼓励理性。他们的家庭教育高度重视理性,这是他们处理家庭成员和家庭事务的一个基本原则。大部分的美国家长认为,义务抚养子女义务等同于对社会的义务。这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也是社会的立场。在美国人认为,家庭教育是一种义务,因此,美国人从来没有想要得到什么回报。他们认为他们应该去的老人院。当然,这是基于美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他们的文化。中国人鼓励感情,在中国人社会,这被视为最重要的事。中国家庭教育,人际关系是基础和情感处理家庭的关系得法则。中国家长把孩子们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从他们的荣誉角度,中国家长负起最大的照顾子女责任,同时也希望从他们的子女那里得到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明白为何有那么多的中国父母期望子女成才,与美国的父母相比,中国家庭教育有太多的功利目的[17][标点符号和数字都应处于英文状态下。]。

四﹑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这部分归入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结果差异也是差异的一种具体表现。]

由于育儿观和教育方法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明显不同。

1.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这体现在:(1)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来读书。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花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让人觉得无能。所以必须工作,才能做到经济上独立;(2)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美国不少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深知金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好习惯;(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领。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炼,美国孩子更能吃苦,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4)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这些素质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4)美国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参与了家庭事务,他们逐渐就拥有了市场经济思维,十八岁之后他们就独立于父母生活。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靠做兼职挣钱来支付他们额外的开支。从那些实践活动中,他们积累了许多促销方面的管理经验以及如何与顾客交流,知道了金钱的来之不易,逐渐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中国教育虽然在学业上不亚于美国,但中国孩子普遍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1)缺乏自立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缺乏适应环境和应变的能力,不懂得恰当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2)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知道关心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些问题与中国倾向于“学历教育”有很大关联,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读,不让孩子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摸爬滚打

[18]。(3) 在中国,孩子们是家庭的中心。孩子们养成了许多坏习惯,正如中国的一句常言所说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虽然在考试分数方面中国孩子比美国孩子做得好一些,但是中国的孩子,被动地处理问题,依赖他人,社交能力差,责任感差。这些性格特点从大体上而言,与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有关[19]。

五﹑美国家庭教育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综上不难看出,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和教育方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孰优孰劣非常清楚[此话不妥当]。要提高未来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这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我国的家庭教育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无论从家长的价值观、育儿观看,还是从家庭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看,儒家思想影响至深。然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中某些传统观念、手段及方

法已无法适应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的辉煌结晶的同时,也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自觉转变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观念,扩展家庭教育的领域,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20]。

针对中美两国各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方式。本文提出几点建议:对于中国家长来说,[建议部分是重点,分层次地展开写。]

1.要敢于放手,还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在错误中学习是人类学习与成长的基本方式。家长适度地“放”,也许会放出一个好孩子。

2.要尊重孩子,民主施教。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在遇到问题时,要与孩子商议,听取孩子的意见。家庭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理念,在保持我们优势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注意平等和民主,在教育内容上把知识和实践归于同等位置。我们应该更有助于建立孩子们的自我信任和独立,开发他们的潜能以更适宜于我们传统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中国的亲子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虽然现今已有一些家长的观念有所转变,但还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对待孩子时居高临下,不能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这种观念及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需要转变[7]。

3.中国的家长也应该把自己的孩子看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尊重他们,努力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自己的事,要给孩子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并尊重孩子所做出的选择。让他们自己去规划生活、选择人生,不要让他们成为实现家长的梦想的工具,家长要做的只是引导而不是强制决定。事实证明,孩子们对于强加给他们的任何决定都是排斥的,而被迫接受带来的只能是压力而不会是动力。

4.中国的家长们在管理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转变 “从众”观念,树立个性教育观。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别人的孩子怎样,自己孩子也要怎样。比如目前在课外班问题上,家长就普遍存在着盲目攀比的心理。也不管自己孩子的具体特点,看人家孩子学,自己家的孩子也必须学,否则便会惶恐不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该用同一模式去塑造他们,也不应该用同一标准去评价他们,而应该顺应他们的个性,让他们成长为独特的个体。

5.中国家长应该转变一下总是害怕孩子受苦、害怕孩子失败的心态。

结 语

近些年,中国一直在提倡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但是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绝非只靠学校教育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因此家长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3]。综上所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新进文明的程度,还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本文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文化背景、家庭教育倾向、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结果分析了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将中美的家庭教育进行对比并非贬低中国,而是反思中国的教育。

更多相关推荐: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姓名闫姗姗班级1003班学号20xx3952专业英语一课题研究目的1正确认识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原因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分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异开题报告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材料题目中文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研究题目英文AComparativeStudyofAmericanFamilyEducation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学生姓名学号1104020xx3指导...

中美家庭教育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

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异开题报告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材料题目中文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研究题目英文AComparativeStudyofAmericanFamilyEducation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学生姓名学号1104020xx3指导...

中美家庭教育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材料题目中文中美家庭教育对比研究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林群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制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23中国对中美家庭教育的研究历史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家庭教...

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系别外语系专业名称英语年级08级本科2班学生姓名洪牡花学号0850210091指导教师姓名刘致敏填表时间20xx年1月6日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启示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及启示摘要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本文将针对中美家庭教育中就中美两国家庭对孩子的基本态度成长过程的认识差异心理素...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AFeministicStudyoftheThemeofTheChrysanthemu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对比研究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对比研究摘要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而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起着基础作用但是我国的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程中是薄弱的一项本文试对中美家庭教育的差...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分析-论文提纲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目录前言1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一中美家庭教育传统观念的差异1二中美家庭教育目的的差异1三中美家庭教育内容的差异1四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1二产生上述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2一历...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论文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在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社...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摘要目前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国间经济交流更显频繁全球经济文化日益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显得非常重要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没有入学之前父母担任着全部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尤其重要我国不少家庭的教...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