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课堂实录及评说

时间:2024.5.4

《孔乙己》课堂实录及评说

执教: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初中 杨权应

评点: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 郭华礼

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第十六课《孔乙己》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2、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点: 抓“半”字,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课间播放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学生沉浸到音乐声中。

(点评: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泣如诉的音乐为课文的学习创设了特定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并从中去体会、想象。)

一、导入:

师: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抱负。(投影出示: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抱负)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去体味小说复杂的情感内蕴。(教师板书课题:孔乙己)

二、初读:

师: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且想一想,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6分钟后交流)

师:谁来认读一下这些生字新词。(投影出示生字新词:阔绰 羼水 唠 叨 打折了腿 蘸 门槛 砚)

(先指名认读,后出示拼音,再注意字形,最后齐读两遍)

(点评:王乃森教授曾说过,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很多的语文教师却忽略了字词教学。而教者却不遗余力地花时间教学生读词认字,显示了教者对语文教学的正确定位。)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觉得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善良的人。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师:老师相信你也是一个善良的人,还有吗?请同学们能结合课文的内容来回答。

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守信的人,因为他能按时还上酒钱。

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很可怜的人,最终他死了,可他的名字还在酒店里的粉板上。

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许多不良品质的人。

师:是吗?他有哪些不良品质?

生:他好喝懒做,还偷东西。

生:他还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明明偷了东西,还说:“窃书,不算偷。” 师:还有其它方面吗?

生:明明没有钱,还要去喝酒。(学生大笑)

生:明明是一个没有地位的人,可还要装作斯文人。

师: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课文第四小节有这样一句话:“他唯一一个站着喝酒却穿长衫的人”。 师:你分析得非常深刻。

生:我认为,孔乙己还是一个非常迂腐的人,一天到晚说一些“知乎者也”的话。

师:他为什么要说这些“知乎者也”的话呢?

生:他要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师:与众不同,有哪些不同?

生: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不能和那些短衣帮一样。 师:而实际呢?

生:他也是与短衣帮处于同等地位的人。

师:读了一遍课文,居然有这样的理解,真不简单。

(点评:在初读这一教学环节中,认知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解

读的差异。教师在此仅仅穿针引线,由此及彼,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深入文本,帮助学生系统地归纳课文内容。)

三、探讨:

师:读了课文后,同学们对孔乙己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老师读了课文后,发现孔乙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与孔乙己有关含有“半”字的语句或暗含“半”字的内容。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并进行勾画,先独立思考,4分钟后师生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都找到了哪些语句或内容?谁来说一说? 生:孔乙己说话时,总一些“知乎者也”的话,让人“半懂不懂”

师:你找得很准确,这说明了他说话时“半懂不懂”。课文中还写了他哪些“半懂不懂“的话?

生:当别人取笑他偷书时,他却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的话。

师:你能摹仿“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吗? (学生摹仿)

(点评:“文贵内悟”,摹仿人物说话,使得学生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为正确把握人物奠定了基础。)

生:当孩子再向他要茴香豆时,他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老师想要追问一下的是:他为什么总是说一些半懂不懂的话?

生:他要显示自己是一个读书人。

师:仅仅就是证明自己是一个读书人吗?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生:因为他学的就是一些《四书》《五经》,那些内容都是一些文言文,他读得很认真,所以就与上面一样了。

师:不错,受了课本的影响,还有呢?

生:我认为他思想上认为就是一个读书人,是一个上层社会的人物,他要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师:也就是说思想上也受了课本的影响,能不能换一个说法?思想上深深地受着什么影响?

生:受着科举制度的影响。

师:很好,你看得真深,看到了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也就是说,孔乙己之所以说这些“半懂不懂”的话与科举对他的影响有关。同学们还找到了哪些内容?

生:他的姓名也来源于“上大人孔乙己也”这句半懂不懂的话中。

师:对,孔乙己的姓名也来自于半懂不懂的话,也与“半”字有关。 生:他做什么事都只做了一半。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替人家钞书时,结果人和笔墨纸砚一齐失踪。

师:不错,能用一个成语来说明吗?

生:做事时“半途而废”

师:孔乙己的字写得非常好,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如果像现在,他做一个书法老师,绝对没有问题,可是他为什么不好好地把书钞下去呢?可能有哪些原因?

生:他好喝懒做,好逸恶劳。

生:他怕吃苦,想不劳而获,我认为这是他的品质不好。

师:对的,孔乙己的好逸恶劳的个性决定了他做事“半途而废”,可是他读书时却还矢志不渝啊!再想一想,在他的思想深处跳动的是什么?

生:孔乙己一生就想做官,他一直想通过科举实现他的梦,正是因为如此,我认为他信奉的是“万般皆下苦,唯有读书高”,所以他不愿意劳作,就出现了连“人和笔墨纸砚一齐失踪”的事。

师:也就是说,做事“半途而废”不仅仅与他的个性有关,也和科举对他的影响有关。看来封建的科举对孔乙己的影响不小啊!

师:同学们还找到了哪些语句和内容?

生:孔乙己喝酒只喝一半。

师:不错,文中是有这样的语句,你给我们读一读。

(生读“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

师:同学们能根据刚才的语句,还找到了有关“半”字的语句吗?

生:我找到了,孔乙己读了半辈子的书,可结果连半个秀才也没捞着! 师:苦读半辈子,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着。也就是到最后,他什么也没有,

一事无成。老师就纳闷了,他为什么不改行呢?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生:因为他一心就想做官,就想通过做官来发财。

生:因为在他的思想深处,就认定了一个方向,就是通过读书来谋取功名。 师:同学们又触到他的灵魂了,我们现在也非常明显了,他的灵魂、他的思想都和和封建的科举制度有关(教师板书:封建科举制度)

师:还有吗?

生:孔乙己被丁举人抓住,打了大半夜,结果被打折了腿。原来是一个正常人,现在却成了一个废人。也与“半”有关。

师:很好,此时的孔乙己已经离死不远了。

生:最后,孔乙己虽然死了,可是他的姓名仍然记在酒店的粉板上。 师:这和“半”字有关吗?

生: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就是“入土为安”,可是,孔乙己死了,却被人牵挂,所以,他并没有完全死了,只死了一半。

师:你分析得非常深入,可是老师要反问一句,孔乙己死了,是真的被人牵挂吗?能不能用这个词?

(点评: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作为教师应当予以尊重,但教师一定要给出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生:我认为不能用这个词,他只是因为还欠十九个钱,才被人记着的。 师:也就是说孔乙己全部的身价还抵不过那十九个钱,多么悲惨的一个社会现象啊!孔乙己的肉体已经离开了这个世间,可他的灵魂却仍然留在人间,任人嘲笑:“他还欠十九个钱!”

师:他的死也与“半”有关,看来他真是一个可怜人。

生:在酒店中,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却穿着长衫的人。站着喝酒说明他的地位和短衣帮一样,同样处于社会的最下层,而长衫却是身份的象征,孔乙己也穿着,所以我认为孔乙己的身份也是各有一半。

师:那么造成这种身份各有一半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他个人的原因。

师:能具体地分析一下吗?

生:是他的思想在作怪。虽然很穷,可是他死要面子,硬穿着他那件又破又

旧的长衫,硬着装着上层人物。

师:也就是说,他有一种怎样的想法?

生:瞧不起劳动人民,羡慕上层社会。

师:是啊!造成他身份各一半的根本原因又和他的思想有关,而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又和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有关。换一句话,造成他“半”字人生的根本原因不仅仅与他个人的低劣品性有关,也和封建科举的毒害有关。(教师板书:劣恨性,在“封建科举制度”后写上:毒害”)

(点评:从学生中发现问题,再把问题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为,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师:这也是鲁迅先生写作目的所在,揭示封建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从孔乙己的“半”字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可怜,也看到了他的可憎,鲁迅先生用了八个字表达了对他的看法。(投影出示:哀其不幸,怒其不憎),那么,文中人对孔乙己持什么态度呢?

生:好像他们一点点都不同情孔乙己。

生:文中的笑声出现非常多,孔乙己在笑声出现,最后也在笑声死亡。 师:那么,文中的笑声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声?

生:是一种嘲笑!

生:是一种幸灾乐祸的笑声!

生:是一种事不关己的笑声!

师:那么文中的他们究竟是怎样嘲笑孔乙己呢?能找出具体的语句吗?(教师板书:笑)

生: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师:假如你就是那位喝酒人,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嘲笑孔乙己?

生:在“当真”这个词要注意,同时,语气要上扬!

师:你来试一试!

(学生模仿)

师:还有其它句子吗?

生:我从这句话中看到了嘲笑:“孔乙己,你的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师:这就是孔乙己出场时的嘲笑。你来模仿一下!

(学生模仿。)

师:孔乙己就是这样给别人快乐的人,同样是下层等级的人,一群苦人儿在嘲笑另一个苦人儿。同学们想一想,文中仅仅孔乙己是具有劣根性吗?

生:我认为那些嘲笑孔乙己的人也具有劣根性??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可是他们却不是这样,本来他们应该是互相帮助的,可是他们没有认识到。把自己的所谓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师:也就是他们面对自己的命运显得非常的麻木,麻木不仁,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状态下中国农民的最大悲剧,也正是这种群体的劣根性,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形成了一个冰封的世界,冷漠,无情。(教师在“劣根性”前写上:国民 教师在“笑”后写上:冷漠、冷酷)

(点评:一篇课文,尤其是一篇长文,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面面俱到。而作为我们教者只要抓住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围绕一两个主打问题,就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就好比歌手的一张专辑里的主打歌一样,使人耳目一新。在这一教学坏节中,教师抓住“半”字,设置问题,既抓住孔乙己的人生特点,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了空前高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教师恰当的提问与过渡,学生精彩纷呈的充满个性化的回答,充分体现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感悟:

师:孔乙己就是在笑声中走完了自己的“半”字人生,让我们再聚焦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喝酒的场景。(播放《孔乙己》电影片段)

(点评:由对文本内容的理性感悟,再到电影画面的的直观感受,电影这一集形象与艺术为一体的信息文化,以它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直观的画面,恰当的音乐背景,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无穷遐想和思索。)

(学生欣赏《孔乙己》电影片段,大约2分钟)

师:看完这个片段后,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生:就是那个笑字,当孔乙己用手爬走的时候,那个酒店的老板还在笑,我看了真的很气愤!

师:你真的很有同情心。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另一目的就是揭示当时社会的凉薄与病态。(投影出示:社会的凉薄与病态)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乙己的那双眼睛,遥望着苍天,浑浊的老眼好像看到了什么!

师:你说他看到了什么呢?

生:影片中出现了一个乌云笼罩的月亮,他看月亮,说明他也非常欣赏光明与温暖。

师:可是他却最终没有看到光明与温暖,在笑声中走向了死亡。

生:我认为他已有了必死之心。

(点评: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影片的不同理解,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安排发展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正以它的生动性、差异性、竞争性丰富着课堂,活跃着思维。观点的碰撞、智慧的交锋、创新的火花时而闪现,它在个体心智发展中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又把握住“民主、科学、个性”的阅读教学的灵魂。)

师:心己死,悲哀莫大于心死。在这个病态和冷漠的世界中,孔乙己走完了自己的“半”字人生。

(下课铃响起)

师:今天我们感知了孔乙己这个旧社会的让人可怜又可憎的人物,跳出课文,让我们审视自己,今天制度的优越,环境的和平,亲人的无私帮助,再加上我们自身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好属于我们的完美人生。(教师板书:完美人生)

师:一堂课很难包容一切,希望同学们进一步研读课文,下课!

板书:

孔乙己

鲁迅

“半”字人生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国民的劣根性

笑----------------------冷漠、冷酷

总评:《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也是一篇老课文,一直作为经典文章被选入初中课本。由于小说篇幅过长,内容较多,同时,作品所反映的主题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现实很远,因此,选取教学的切入口,显得尤为重要。

而本课的教者无疑是教学新理念的积极实践者。而且,他基于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准确把握,深知要使学生真正感悟,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不可忽缺。综观整个课堂教学,问题的呈现,教学环节的设置与过渡,一环接着一环,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紧扣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开始,教者就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谈人物形象的认识,不仅初步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也指明了学生思维的方向。并且教者注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教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在于,他精心设置一个主打问题——要求学生认识孔乙己的“半字人生”,既引导学生深入地挖掘文本内容,又为把握人物的“魂”和作者写作的“魂”奠定了基础。此外,在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教者还不断地在“扇风”,即巧妙地运用“对话式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兴奋状态。在当代心理学家看来,师生、生生之间围绕着开放性的“问题”展开对话、辩诘,具有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功效。

应该说,教者的课堂教学艺术也是可圈可点。音乐的播放、字词教学的呈现、对学生课文文本解读的检查、学生课文的朗读与人物的摹仿,影片的精心选择与播放、引导学生讨论等等,所有这一切,经过教者的组织和“导演”,给人以一种妙手天成的感觉。


第二篇:孔乙己课堂实录


《孔乙己》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讲鲁迅的《孔乙己》,以前学过很多鲁迅的文章,比如说《故乡》《风筝》等,我不知道你们是否喜欢?

生一:喜欢!

生二:讨厌!

生三:一般!

师:为什么喜欢?哪个同学回答一下?

生举手(其他鼓掌):我喜欢,喜欢他的直率,敢于直言,对于政治方面的的什么都敢于说,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

师:那么你觉得《孔乙己》是对政治的直言?

生一:嗯。对封建的批评!

师:对封建的批评,是吧?你知道封建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笑)生一:我的感觉是对人性的磨灭。

师:封建是什么意思?还有没有其他喜欢鲁迅的原因?

生二:我喜欢他的散文,他在一些细小的方面能够把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喜欢他很细节的描写,从小的地方寻找一个突破口

师:也就是说你喜欢他描写的方法,你喜欢他的散文,他喜欢杂文。两位同学说了自己的喜欢,有讨厌的吗?说说看法。我喜欢调查学生,在光亚的时候学生给我说不要讲鲁迅,讲了《呐喊》还讲《野草》,有的学生觉得鲁迅太压抑??不喜欢可能跟大家的年龄经历有关,有人说不到中年是不能懂鲁迅的,但是我想,伟大作家表达的人性的体验、观察和思考,难道我们一定要到那个时候再来懂吗?今天学习《孔乙己》,以前学过,以前你们有什么感受或者问题?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有没有?

生:我觉得孔乙己和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有共同之处,都是在社会中扮演落伍者和牺牲品的角色,虽然说别最后死了,但是存在生活在周围的人没有因为这个死而有所改变,正如作者所说:??孔乙己最后也是死了,但是作者说的??这是老师说的。 师:刚才说是保守的角色,那么你的根据何在呢?

生:因为他在那些方面都??

师:就是说在文章当中哪些地方让你得出结论?

生:偷书的时候说不是偷。

师:那和保守有什么关系呢?

师:保守是什么意思?

生:思想守旧 ,不能接受新生事物。

师:老是说文言文是吗?所以他就是一个保守落伍的人,因此就应该被社会所淘汰是吧?所以他就必须死,不能改变以适应时代?有没有不同的看法?都同意他的意见吗?没有人起来回答是吧?

生:(生鼓掌)通过这篇课文,我也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

师: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孔乙己被打,但是没有一个人肯帮助他。

师:你认为他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

生:一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师:是他的天性还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生:有社会有个人的原因。

师:就象现在应试教育,考不上大学压力就很大,是吧?

生:有这种感觉!

师:你总的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懒惰,没有自食其力,思想保守迂腐!

师:你觉得他思想是什么样的?

生:应该是停留在封建社会很保守很保守的思想。

师:我们说一个观点的时候,必须有自己的根据,你的根据在哪里?他的思想是什么,然后再判断他是先进的还是保守的。你的根据在哪里?

生:不知道!

师:那坐下,其他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鼓掌)生:这篇文章着重反映了鲁迅的政治见解,为什么这样说呢?他主要是对孔乙己的思想、行为进行批判。因为这表现了他的批判,再这里我想问一下老师:鲁迅作为一个作家,他是赤裸裸的,用新事物去抨击旧事物,而朝鲜历史上有一个叫赵光祖的人,他主张革新,但是最后却遭到被车裂的命运,??我想请问一下,鲁迅的精神和作品能够延续至今,是为什么?

师:这个问题有点和孔乙己不特别搭界,你说他反映了鲁迅的政治意识,有什么关系? 生:比如说孔乙己的言行充满了文学和封建文士的迂腐的气味!

师;那你认为这和政治观点有什么关系呢?

生:为什么没有关系?人的意识是受客观事物的制约的??

(学生笑,鼓掌)

师:好,那好,我们看另外的同学??

生:老师,你还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生笑,鼓掌)

师:你刚才说的问题跟鲁迅有关,而不是跟孔乙己有关,你刚才说到封建社会教育的结果,你认为封建社会是什么?

生:从经济上说是自给自足,从意识上说是固守陈规!

(生鼓掌)

师:我对封建社会作一个解释,在中国古代没有人讲中国古代社会定义为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是供铲镋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成果,最先是马克思在研究欧洲社会提出的历史发展五阶段论,中国翻译过来实际上采用的是西周分封制度的概念,我们下面采用的是郭沫若的观点,所以这个概念不是中国的。实际上我们从封建的原初含义来看的话,封建实际上是“分封诸王,众建诸侯”??所以这个概念已经转化了,已经不是原来的意思,所以大家要重新作考量。刚才大家说人的悲剧都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那么他的悲剧有没有个人的原因呢?周围的人对他是什么样的态度?也就是说他的悲剧除了科举制度施加在他身上的压力之外,还有他自己的迂腐,那么在周围人眼里他是什么?他的价值何在?

生:笑料!

师:他是笑料,他可笑在哪里?哪个同学起来回答一下?

生:我认为他悲剧是自身造成的,原因是很多的,因为他被别人当成笑料,但是他自己却不知道,还处在麻木的状态,还满口的之乎者也,所以很可笑!

师:如果他不用之乎者也而是用白话呢?大家还会觉得他可笑吗?

生:也许不会,也许会,因为麻木不是所有的人。

师:如果你当时在现场的话,你会嘲笑他吗?

生:也许会的!

师: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觉得你是否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毒害?

(生笑)

生:不是,是因为当时的周围人的影响!

师:如果现在呢?

生:不会,我还会给他帮助!

师:刚才会。现在不会,为什么觉悟这么高了呢?

生:因为社会在发展。

师:社会怎么在发展?

生:人类智慧在提高??

师:也就是说人会变得越来越好!

生:人的思想也会越来越进步!

师:现在社会孔乙己这种人有没有?或者类似的事情有没有?

生:存在。

师:嘲弄他的人有没有?

生:有,少一些!

师:为什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社会在发展!

师:你怎么知道社会在发展人的思想道德就会越来越高,根据何在?

生:因为社会发展越来越高,人们的思想行为也会越来越进步。

师:物质提高精神也提高,你认为这二者有必然联系吗?

生:物质和意识的发展是同步的!

师:根据何在呢?

生:因为这是马克思提出的论证,物质决定意识!

师:我认为马克思搞错了,应该是意识决定物质。

(学生哗然)

生:你无法改变社会物质!

师:是不是物质发展了,人的素质就一定会更高?那么现在的人就一定比以前的人更好吗?这样来说,孔乙己这样的悲剧是怎么导致的呢?

生: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物质的社会,社会是发展的,意识当然就不断提高! 师:意识等于人的道德素质吗?你说的意识是什么?

生:是对物质的客观反映!

师:那么物质越多,意识越高,意识越高,人的道德素质就越高!

生:不是,因为我想在这里大概有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师:那么现在哪个国家的物质最高?

生:美国。

师:那么美国人的素质一定最好!

生:不是啊,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辨证地看。

师:我不喜欢辨证看问题,我喜欢片面地看问题。

(生哗然)

生:片面的就是错误的??

师:片面的为什么就是错误的?

生:因为片面是不科学的。

师:为什么不科学就是不对的呢?那么文学是科学吗?

(生又一次哗然)

生:还是我那句话,辨证看问题,文学有好的也有坏的!

师:你觉得宗教是科学吗?

生:不是。

师:那它是错的吗?

生:不是,因为宗教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师:那这个我不追问下去了。孔乙己的悲剧是否就不存在了,中国科举制度废除是19xx年,孔乙己出生于1881年,也就是清末的时代,??象以后发生了比孔乙己大得多的悲剧,饿死几千万人啊,49年以后非常残酷的事情,包括亲人的互相检举揭发,包括武斗,相互仇视,包括腐败等,所以我对进化论表示悲观,物质进步意味着道德的进步,这样的论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第一是否物质决定意识;第二是否人的意识等于人的精神,人的精神等于人的道德;第三是否物质进步一切都会跟着进步??这个问题是值得考量的,因为刚才你的说法实际上在道德水准和物质之间建立了一个关系,越穷的地方道德越坏,如果举出事实的话,我们未必能够证明。这个问题我不想再多说下去,我觉得你的哲学还要好好学。那么当时的人对孔乙己的嘲弄是物质的不发达,为什么物质不发达就没有道德素质?那么这样,是否亿万富翁的道德素质必然比穷人高?因为你觉得他穷所以道德素质差所以可以去嘲弄?那么为什么嘲弄?他们有什么好处?孔乙己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他们嘲弄的是哪些方面?哪个起来回答一下?他们主要嘲弄了孔乙己的哪些方面?

生:嘲弄了他的思想方面,他执着于封建的科举制度,但是又不会变通。

师:为什么执着了?

生:因为他还考。

师:那么你们现在考不上大学还复读呢!

生:但是知道自己考不上了还考。不仅是嘲笑他科举,还有其他的行为,他偷书,说窃书不算偷!

师:是嘲笑他考科举还是没有考上?

生:考不上!

师:当时的人认为考科举是不好的吗?

生:是好的!

师:到底在嘲弄什么?

生:没有考上!

师:孔乙己什么感觉?

生:麻木了!

师:他真的麻木了吗?从文本中找根据。

生:你怎么连一个秀才都捞不到啊!

师:我问的是孔乙己的反应?他是什么感觉?

生:非常不安,非常有失败感!

师:从文本中哪里看到?

生: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蒙上一层灰色,嘴里说不出话。

师:为什么蒙上灰色?

生:是因为说到 了他心头痛处了!

师:对孔乙己来说如此痛苦的事情,别人为什么还要戳他的痛处?

生:因为这是人性,现在也存在这种现象,你越不好越有人来戳,甚至逮着你辫子不放。 师:那么我认为这是封建社会毒害的结果!

生:(有些着急)不是,不是封建社会,现代也是这样,每个时代每个阶段都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是不可抹杀的!

师:或者说现在的物质很丰富!

生:不是,物质不能代表自己的精神,如果说物质很丰富,你的精神更不文明的话,??慈禧太后吧,物质都属于她了,她为什么还要卖国?这是形势所迫!

师:嘲弄他的人是否知道孔乙己的痛苦?

生:有些知道,有些人不知道,但是他们的快乐都是建筑在别人痛苦之上的。 师:看到这些你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有些酸酸的 !

师:那么这样的状况你觉得合理吗

生:不!

师:应该被改变吗?

生:应该被改变,但是不可能被改变!

师:为什么?

生:因为社会是复杂的,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有相同,但不是完全相同。不可能改变每一个人!

师: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痛苦上,那么我们能不能将心比心,来改变这些,是否可以更好呢?

生:可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真心对人,世界可以因此而改变。

师:就是说需要自我的反省?

生:是的!

师:那么这种残酷和麻木是否只有中国有?

生:其他地方也有,而且一点也不亚于中国。

师:你为什么觉得一点不亚于中国?如何得出这个判断?如果你说瑞士或者美国,你从书本看到,或者在国外生活过?

生:从外国的书本看到,比如别里科夫。

师:有没有程度的差别?

生:没有!

师:我想问的是,你认为是人性的原因吗?

生:是!

师:是国民性吗?

生:不是!

师:我这里多说两句,鲁迅在《呐喊?自序》里面说他并不是一个为文学而文学的人,他写文学作品的目的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而不是像王尔德和波德莱尔那样为文学而文学的唯美主义,也不是象梁实秋他们那样只是说说笑话。鲁迅在跟他的一个朋友许寿裳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经常讨论,说中国国民性的弱点究竟在哪里。鲁迅认为冷漠更多的是国民性而不是人性,许回忆说,鲁迅认为主要中国国民性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爱与诚,所以中国人比较假,比较冷漠。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排遣无聊的工具的现象,所以看客的冷漠是萦绕在是鲁迅心中的一个结,他的作品读得比较多你可以感觉到这一点,他的小说中出现得很多的一个词就是“看客”。《呐喊?自序》里面说围观的中国人看一些中国人被砍头看得很愉快,这里大家看孔乙己也很愉快。这是鲁迅的看法,那么究竟是人性还是国民性?如果是国民性,那么就说明这样恶劣的人性只有中国人有;如果是人性,所有人都有,那么他能够改变吗?应该改变吗?大家可以去想一下。 我再问一个问题,你们对这些嘲讽孔乙己的人是什么样的态度?哪位同学起来回答一下?

(生鼓掌)生:我对孔乙己,我也会像别人一样,所以我是很同意看客的态度的。 师:你也会和他们一样嘲弄,你和看客是一样的?觉得应该吗?

生:是,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是很善良的。

师:也就是人生下来就是坏的?人性本恶?

生:对。我就很坏!

(生笑)

师:你的理由?

生:有一个大家说三个理由可以证明“人之初,性本恶”。

师:是谁?是上帝吗?如果我说“性本善”。

生:我肯定反对,因为我就有些恶!

(生笑)

师:因为你恶,所以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有些恶?所以“人之初,性本恶”?你心中有善的吗?

生:很少!

师:我觉得他很诚实,比伪君子好,但是他承认,起码是诚实的,??我这里还有一个提问,如果孔乙己换成丁举人,大家还会嘲弄他吗?

生:不会,因为他是举人,很多人巴结他!

师:所以孔乙己之被嘲弄,除了他喜欢满口之乎者也,除了他穿长衫外,还有地位原因,是吧?

生:对!

师:嘲弄孔乙己有没有什么危险?

生:嘲弄丁举人后果很难说!

(生笑)

师:我在想短衣帮跟孔乙己是一个阶层的人,为什么不互相同情?为什么不是像白居易说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什么要相互摧残呢?难道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人活着就是要相互摧残”吗?为什么要这样下去呢?你说你会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你认为嘲弄孔乙己没有危险,别人也会觉得嘲弄你没有危险,我们应该这样下去吗——把痛苦加到别人身上?

生:我觉得应该要改变,但是??

师:怎么改变?

生:我不知道,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

师:那么文章说没说怎样改变?

生:没有提,但是我们可以从文章当中理解出来??

师:没有说是吧?那么你们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呢?

生二:(鼓掌)我觉得应该改变,我看过《读者》一篇文章??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遇见每一个人,就去帮助他们,然后让他们去帮助十个人,他想这样就可以帮助到他的母亲。所以我觉得可以首先自身改变,再来影响周围的人,来改变这一切!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鲁迅如果知道你的想法,他会很欣慰的,这篇文章也就没有白写。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国民性,中国人嫌贫爱富,爱拿别人痛苦当作笑料,瞧不起低下的人,德国人乞丐和富人就没有高下之分,所以中国的国民性影响到下一代人这是一种陋习??

师:你说中国人是根据他的财富的多少来确定他的成就和等级?

生:是!

师:大家还有没有别的问题?

生(鼓掌):老师,我想问你,你一直在问我们孔乙己,那么你对孔乙己的看法如何?中国这么多年封建思想,当然对人有影响,学生对老师也有恐惧心理!

师:你对我有恐惧心理吗?

生:有,一个人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吗?不可能,要改变的话也需要很多年。中国人的民族性根本就不能跟韩国德国人相比??面对日本侵略的时候,中国是虚浮??犹太人在哥伦比亚大学每当节日的时候,可以念逝去人的名字三天三夜!

师:我们说中国人的时候是一个全称判断,实际上,鲁迅说到中国人的时候,也不见得说所有中国人都是这个样子。你说中国人的国民性不能跟日本和韩国比,那我问你一下,你觉得你能不能跟日本和韩国人比?

生:我不是说我??

师:我就问你,你觉得你能不能跟日本和韩国人比?

生:不能!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能不能比呢?

生:不能。(有学生问:那老师你呢?)

师:这个我敢说我能!

生:是不是所有学文的人都这么自信?

师: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一个个的个人都改变一些,社会就会有所改变。我想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可改变,那么这个人就完了,因为他一切都决定了。 接下来我还有一个问题:鲁迅对孔乙己是什么态度?

(学生插嘴失败)

生(鼓掌):我谈一下我对他的观点,我觉得鲁迅写的是中国的前人造成的,中国那么多年的皇帝制度使人充满了奴性,我们如果拿他到现在,肯定不会嘲笑他,国家相关的部门肯定能会把他捧成一颗星。

师:他有什么地方可以成星?

生:独特!

师:独特就可以成星?

生:成都好像有一个人,他就崇尚这些,穿长袍,住茅屋,读古书,中国有十几家媒体报道了他!

师:物以稀为贵是珍稀动物是吧?这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现在有这种人,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就飞黄腾达了。鲁迅对孔乙己是什么态度?

生:同情!

师:在文本中找什么证据?

生:我刚刚来,没有材料。

生2:(鼓掌)他是客观存在的,我个人认为鲁迅对孔乙己的那种??反正他心里是矛盾的,因为他也不知道孔乙己是否死了,从一个方面,孔乙己是因循守旧的,我们要嘲弄这种人;另一个方面,他又是坚持个人观点的,每个人都在嘲笑他,因为他只知道之乎者也之类!

师:每个人都在嘲笑他跟鲁迅有什么关系呢?又不是鲁迅在嘲笑?

生:因为鲁迅写这篇文章是揭示当时人的愚昧麻木守旧!

师:你从鲁迅资料得出这个判断,但是单从文章说哪里看出鲁迅嘲笑孔乙己?

生:我认为鲁迅并不是嘲笑孔乙己,而是对孔乙己的态度是矛盾的。他连孔乙己是否死了都不知道!

师:这是小伙计,不是鲁迅,这个小伙计是鲁迅吗?

生:这小说是鲁迅写的。

师:但是讲述这个故事的是小伙计啊!

生:小伙计是从他笔下出来的,这个思想也应该是鲁迅有的。

师:如果照你的说法,那些嘲弄孔乙己的人也有鲁迅的影子!

生:是!

师:孔乙己身上也有鲁迅的影子!

生:是!

师:短衣帮身上也有鲁迅的影子!

生:是!

(对话没有听清)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观点吗?

生:同意!

师:也就是说你认为鲁迅跟孔乙己还有类似之处?

生:是!

师:他们两个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鲁迅对孔乙己有嘲讽的态度吗?

生:有!

师:还有其他态度吗?

生:还有认可的态度。

师:因为他也满口之乎者也,穿着长衫?

生: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思想。

师:是不是坚持自己思想就是好的?

师:是不是他觉得自己了不起?

生:是!

师:为什么他自己满口之乎者也穿长衫,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很好而坚持它吗?还是别的原因?

生:不是!

生:为什么这样别人要嘲笑他呢?

生:我认为应该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人们对他的迂腐的嘲笑,另一方面也是无知。 师:为什么无知?

生:因为孔乙己坚持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这点说他是对的;但是众人嘲笑他是因为他迂腐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师:孔乙己观点是什么?

生:观点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师:普通人认同他的观点吗?

生:不!

师:他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生:受到封建礼教思想的教育!

师:什么样的封建礼教。同样是读书,但为什么丁举人不会被嘲笑?

生:因为丁举人有钱有权!

师:那不是因为读书?

生:因为他的钱和权是读书得来的!

师:那么说明读书并不是目的,读书能够获得钱和权所以才高嘛!

(学生无语)

师:请坐下。

生(鼓掌):我认为鲁迅是赞同孔乙己的,因为他代表了中国的文化,我从报纸上看到,北大一个讲师也是穿长衫,说话也是之乎者也,现在也有人嘲笑他,但是他代表了中国文化,孔乙己也代表了中国文化!

师:中国文化是什么?

生:5000年的传统文化。

师:5000年的传统文化是什么?

生:(无语)

师:什么叫文化?

生:??我不知道什么叫文化,我问你什么叫文化?

(生笑)

师:这个观点不是我提出来的,是你提出的啊,你说1+1=5,那我就要问你为什么?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

生: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师:传下来的什么?

生:精神和传统!

师:什么精神传统?

生:孔乙己穿着长衫??

师:你说孔乙己穿长衫,因为他是知识分子,所以穿长衫?

生:鲁迅是认可传统文化的,所以他认可孔乙己。

师:鲁迅认可传统文化吗?

生:是!

师:你怎么知道呢?

(生无语)

师:这个下来再思考一下!

生:(鼓掌)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目的是什么?

师:上《孔乙己》这堂课!

生:鲁迅对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鲁迅时代和现在的社会性质是不同的! 师:??你说的社会性质是什么意思?

生:鲁迅既然不同意当时的社会,而他自己又穿着长衫,那么他自己为什么又要穿长衫呢?

师:跟文本没有太大关系,我们还是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说哀其不幸为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他偷了书被吊着打,很可怜!

师:这里作者是在陈述事实啊,这个事件很惨,但是很多人讲很惨的故事的时候都津津有味,有同情吗?

生:我是有同情的!

师:鲁迅呢?

生:我感觉出来有!

师:什么感觉?

生:意思!

师:什么意思?

生:思想!

师:什么思想?

生:思想,感觉到他对当时社会不满,希望唤醒当时的麻木不仁的人!

师:你是说想唤醒,她说鲁迅同情?大家同意她的观点吗?

(学生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生抢发言(一位学生抢到,鼓掌)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揣测鲁迅怎么讲,因为我觉得关键是我们怎么想,鲁迅表达观点是从字面上表达出来的,有人说,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没有必要管它。

师:大家是否同意?

生:同意!

师:你就是说作者想表达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读者感觉出了什么是吧?

生:我觉得不可能让作者思想来主宰我们的思想

师:我觉得他的思想很现代,在文学批评历史上,最早人们认为判断一部作品应该由作者观点来判定,有的人会在作品中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人觉得在我们谈起某一个问题,争论起来的时候他会说:你看,鲁迅是这么说的,所以这个作品一定是表达的这样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是从作品当中找证据,否则就要陷入主观臆断;后来就是这种理论,叫读者反应批评,强调读者以自己的反应和体会来思考。这是一个后现代理论,所以我觉得你的观点已经跑步进入后现代,那你觉得作者在作品当中是否流露了他的观点?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我们可以不同意的他的观点,但了解他的观点是有益的。

生:我觉得这里讨论鲁迅有什么观点简直是胡诌,或者就是胡说。这里只是一个套路或者一个虚构的人物,鲁迅有他自己的观点是他自己的事,你说要避免主观臆断,正如你说你有很深刻的理解,比作者还理解《呐喊》,但是我可以说你是写不出《呐喊》的。 师:我们理解,并不是要写出来,因为我们是作为一个读者来鉴赏作品。

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思想的独立,作为老师是教大家不要用单一的感觉去理解,正如鲁迅所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看到微茫的希望,而真的猛士,将愤然而前行。”读者不应该为作者的思想左右,正如崎君写到的,她说读者确是了解了作者的感受,或者仅仅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对鲁迅这篇文章,我们只需要了解鲁迅对孔乙己是爱之深恨之切,更多的反映了弱肉强食??

师:我们仅仅是需要了解社会的黑暗,而你又说不需要了解这不是矛盾了吗?

生:读文章只是对我们有帮助和提高,而不是你那样对每个字都了解,这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意思。

师:什么提高?

生:阅读了写作水平!

师:我们的思考其实就是在提高你的能力!

生:有必要把每句话都拆开吗?

师:我们拆开了吗?

生:你刚才的意思就是把每一句话都理解十分透彻,就拆开了!

师:我没有!

(生笑)

师:阅读文学作品,你说落后挨打,这是你读出来的;你说不需要了解作者,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固然没有错!但是要当心,当你面对大师作品的时候,你的智力水平并不足以应付你和大师的巨大差距,你可能放纵了你的智力和你的感觉,于是把大师降低到你的水平,把作品低俗化,而用经典作品来提高我们水平的目的就不能达到,

因此,要用鉴赏来提高你的思维能力,了解鲁迅的观点并不是为他左右,我们了解了他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他的观点我们可以不赞成!

生:但是过分强调这个,难免让我们落入俗套!

师:那是因为你盲从了他的观点而不是我们了解他的观点。

生:我觉得这样只能成为一个文学评论家而不是文学家!

(学生鼓掌)

师:我觉得??我想我们在上孔乙己的时候,应该是自己寻找自己的答案?你们都想做文学家吗?

生:不想!

师:那我们学习文学目的何在?

生:了解历史!

师:为什么不学历史呢?

生:更多是了解一种美!

师:关于文学的意义何在我们到这里为止,我再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故事不是由鲁迅而是由小伙计来叙述?

生(鼓掌)因为人们都知道小孩子是真诚的,就象《皇帝的新装》故事里面说的一样,大家都在赞赏皇帝衣服漂亮的时候小孩子说皇帝什么都没有穿。

师:所以故事更有真实性,鲁迅自己讲就不真实?

生:这样批判封建社会,他会受到官方势力的阻碍!

师:封建官方势力阻碍?封建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为止?

生:是到清朝末年!

师:清朝末年是那一年?

生:19xx年!

师:鲁迅写这篇文章是哪一年?

生:19xx年!

师: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封建社会都不存在了,还要说这里还有官方势力的阻碍呢? 生:因为封建社会对我们影响是很大的。

师:这个时候是谁统治的时候?

生:北洋军阀!

师:你怎么知道鲁迅写封建社会北洋军阀就会阻碍他呢?

生:??

师:这个问题是不能主观臆断的,当时比这篇文章批判封建更尖锐的杂文更多,而北洋军阀时期是近百年来中国最自由的时期之一。而且从今天的回答,我必须严肃提出一个问题,今天大家的回答,主观臆断太多,大多是没有证据,没有根据的判断,只能说是你的猜想,而不能说是你的观点。(时间到,下课)

更多相关推荐:
说课稿范文

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是版年级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主要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教材编写意图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

说课稿范文

数学说课稿模板关于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

说课稿范文

常见天气系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常见天气系统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信息的收集这四个环节去说课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

说课稿怎么写

说课稿说课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我是语文组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

说课稿怎么写

数学说课稿模板关于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

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教版教材必修本第单元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

怎 样 撰 写 说 课 稿

怎样撰写说课稿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

英语说课稿范文

GoodmorningeveryoneItsmygreatpleasuretobeheresharingmylessonwithyouIlltalkaboutthislessonfromfivepartsAna...

说课稿到底怎么写

说课稿怎么写一什么叫说课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

英语说课稿范文(英文)

一Introduction导言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的宏观控制能力的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

综合实践说课稿

让创新智慧在指尖流淌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巧巧手主题活动之剪纸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创新智慧在指尖流淌下面我将从说选题说活动过程说活动效果三个方面来对本次综合实践课进行说明一说选题巧巧手是教育科学...

说课(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