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结题报告

时间:2024.3.10

高效课堂,无止境的追求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宾县第四中学课题组

[提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及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的相继出台,立足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根本性的要求已摆在每一位教师的面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在20xx年3月提出“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论证会,启动课题研究各项工作。希望通过研究,着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3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计划分工协作,按计划边实践,边总结,边调整,边完善,扎实有效推进各项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现对本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的实施,无疑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吹来了缕缕春风。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在关注新课程的理念,关注新教材的变化,关注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摒弃应试教育,执行国家“减负”要求,推行素质教育。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减轻教师的负担;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有一个自由发展空间和健康的学习心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

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令人担忧:(1)传统课堂教学的“三个本位”,带来许多弊端。一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二是以教师为本位。“教与学”的本末倒置,导致学生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三是以教案为本位。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这种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2)忽视基础,追求所谓的“创新”,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作秀”。课堂上热闹的讨论替代了学生心灵的实践与思考;现代教育媒体成了一种时尚的摆设;追求所谓的新奇、花俏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弃了扎扎实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种“创新”已经渐渐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新杀手。(3)多次、重复、低效的习题训练极大地挫伤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量的重复练习,课堂上练,课后练,周周练;月考,期中、期末考,模拟考,不断地考与练,使学生在茫茫题海中迷失了方向,丧失了自我。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接受的信息多,头脑灵活,但又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课堂上满足于一知半解;家庭环境优越,依赖性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差,课堂效率低,学生家长都忙于做生意,或在工厂加班加点,对学生的督促少。根据这些情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立足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根本性的要求已摆在每一位教师的面前。因此,我们提出“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研究,着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包括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方面。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作如下界定: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对初中课堂教学各环节的透视,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效、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寻找克服这些无效、低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积极构建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研氛围,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的生态课堂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有效教学”: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的典型教学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反思。有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

2、新课程教学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陶行知的“接知如接枝”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4、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进行的各环节中,体现有效、高效。如有效地问题情境、有效的提问与倾听、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有效的例题、有效的思维训练、有效的归纳、有效的评价、关注交往与沟通等。

2、倡导新型的教研文化。让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倡导教师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研究相结合,在专家的引领下不断总结、反思、提高,以发现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构建生态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对教学的每一个内容的心理反应,给每一个学生一片阳光。努力使课堂成为充满创意、充满激情的生态课堂,成为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和谐课堂。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包括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问题的设计、有效的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2、倡导新型的教研文化,培育科研型教师。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促进教师的个人研究,让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研究专家对“新教材”的内容、观点与思想的理解,通过与大师对话,思维的相互碰撞,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通过专家引领、同伴合作,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

3、生命化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要充满生命气息。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行为,而是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行为;不是教师单极表演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再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课堂教学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

4、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一方面,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激励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设计发展性评价目标。如评价的活动方式由单向转变为交互;评价的标准由单一转变为多样等。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建立课堂教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切实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促进师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成效

1.组建课题研究网络,确立研究成员,撰写子课题方案。

在学校的主课题确立以后,首先确立有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殷立明为课题主持人,教科室陶建萍主任为副组长,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其次组织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解读课题研究方案,招募课题研究员,并通过教研组长向全体教师进行宣传发动,确立了课题主要研究成员和相关参与研究的教师,由叶静、李云妹、许永明、吴卫国、钱秀云、陈志江、王嫣7位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另外7位主要研究成员分别写出围绕主课题的研究方案,作为学校主课题下的子课题进行研究。07年9月王嫣老师调离本校后由姚品台老师担任历史学科的子课题负责人,08年12月艺术学科也加入到本课题研究中,由叶咏梅老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09年9月因教研组长的更换,由邓红艳、金玉芳、朱燕老师接替前任教研组长分别担任语文、物理、英语学科子课题的负责人。

2.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理论的引导。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先是在教研组长例会上带领组长们学习了《有效教学论》的有关内容,使各研究小组的领头人对“有效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为各组布置了《有效教学论》的继续学习任务,并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网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有效教学论》的学习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课题的实施除了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外,还需要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于是,我们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等手段,了解了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先后学习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如何把有效教学理念落到实处》等文章,并在组长例会上讨论完成了课题的理论综述。并通过课题的管理网络,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这些理论,统一思想,切实做好课题实验的前期理论准备。

3.抓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加大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的研讨。

自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实行备课研讨制。集体备课:主备人→研讨→研究课→研讨→集体教案(主备人须准备精读学案,精讲教案,典型例题,变式训练,回顾反思,知识结构;讲解构思和教学程序)——对某些现象的反思。个人备课:集体教案→个性发挥→上课→有效评价。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示范课、研究课、对比课、汇报课、专题报告、学术沙龙等多种活动,每次活动明确一个专题、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从开题以来,我们就开展了数十次研讨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怎样上课,再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总结,特别要求重视透视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或利用课堂教学录像,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找出无效教学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纳出无效教学行为的种类,寻找克服无效教学行为的对策。学校在09年下半年度学校专门组织初中课堂教学调研(推门课)活动,邀请退休教师、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并及时进行总结反馈,肯定一些“低耗高效”的做法,纠正“高耗低效”的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我校创建苏州市教学现代化初中过程中,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意识到本课题越来越有研究的价值,而且应该从对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进一步转向更高层次的研究,即从“有效”走向“高效”。因此我们把研究的时间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希望研究得更加深入。在研究中,我们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到别的学校参观交流学习;同时还邀请了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工作。先后邀请了苏州教科院任苏民院长、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韩建光副主任、基教科薛文元科长来校为教师做了有关教育科研的精彩讲,聆听东芦中学“讲学案”创始人史正红老师的专题报告。另外还先后组织教师到昆山张浦中学、太仓实验中学、苏州木椟实验中学、南京溧水东芦中学、苏州市一中分校等兄弟学校学习取经。

扎实的探索和研究工作,换来了令人欣慰的成效。

首先教师有效教学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通过组织教师共同学习相关理论,对有效教学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老师们真正认识到: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其次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校内和面向全市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展示,得到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09年11月,数学组马红飞老师在外国语协作区范围内上了一堂研讨课,全体听课教师一致

评价是一节高效率的好课。课题组陶桂芳、姚淑娟、邓红艳、张丽、殷秋艳、高静、苏海燕、谭叶红等老师参加市青年教师评优课、基本功竞赛、百节好课评比均获得等级奖。另外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重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有六十多篇教学论文或案例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课题组叶静、殷益锋两位教师被命名为市学科带头人,邓红艳、许永明、陶桂芳、马红飞、高静五位老师被命名为市学科教学能手。总而言之,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再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虽然学生学习还是以听教师讲课为主,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与课外的资料阅读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们认为,探究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收获很多:不仅学到知识,提高了能力,也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学习方法,学会搜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更喜欢学习。学生们在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以后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思考、质疑、探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外各学科教学成绩得到稳步提高。前几年我校初中教学质量一直徘徊在全市的中下游水平。通过抓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以后,教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最为显性的表现就是在过去的07、08年中,我校均跻身全市初中办学水平发展性评估A等行列,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题研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教学无止境,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老师永无止境的追求。


第二篇:初中数学计算高错误率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计算高错误率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

                                                奉贤区弘文学校     彭华  

一、研究背景

在20##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的期末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计算题:                      ,等教师批改试卷时,发现错掉的同学有一大片,错误学生一致把“”计算成等于9。一道计算题的错误率如此之高,令人咋舌,更别说学生在作业中出现行行色色的计算错误了。原因何在?为什么中下段学生计算总是有这样那样不同的错误,相同类型的题目有些孩子会一遍遍的错,如果把这些都归结为粗心,实在有点牵强,看来数学计算教学也并不象想像中的那么简单。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的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总会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重复,得不到及时的克服。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分析,很大原因是我们的老师缺乏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不能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错误出现后,老师们也缺乏对学生的错题的收集与分析,从而也不能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辅导。如此不断的知识盲点堆积,学生后续的学习受到影响。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分析,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但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

正是考虑到这两点,所以我校课题组成员都觉得进行数学计算错误率的成因调查与对策研究非常有意义。本课题将为期两年,主要是通过提取学生(特别是数学“学困生”)的作业,练习或测验中出现的错误,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入手进行诊断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课题组老师两年坚持搞错题研究,使教师们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能对每一个初中数学知识点学生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思维错误有预见性,从而能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加以重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且能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进行诊断,根据诊断提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加以纠正。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初中数学计算高错误率的成因调查与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对目前提高数学优秀率、合格率显得尤为重要及迫切。为了纠正学生的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我从计算的错误点入手,进行了一些分析,以求能对症下药。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运用网络图书资料的查阅等信息手段,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及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对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了解,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为实验研究提供真实的背景资料。

3、实验研究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通过教中研、研中教,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找到学生计算高错误率的原因及具体对策。

(二)研究对象:

    六到七年级全体学生

(三)研究过程:

1、先期研究阶段:(20##、3~20##、4)

理论研究阶段:《课程标准》、国内外专家的先进教育教学和中学生心理特点等相关理论研究学习、文献查阅、专家咨询。

2、立题申报阶段:(20##、4)请区教科研专家审查,申报区级课题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4~20##、1)

1)准备阶段:

     A、抽样调查本校六(1)六(2)七(1)七(2)四个班学生的计算作业,记录普遍性的错例。

B、跟班听本校六七年级四位教师的计算数学课共18节,记录其教学全过程。

C、深入研究和分析六(1)六(2)七(1)七(2)四个班学生的期中试卷中计算部分的错误情况。

D、重点研究本人执教班学生的计算学习掌握情况及作业和试卷,记录普遍性的错例。对目前初中数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周密的跟踪调查了解,作好摘录,积累资料。

2)实施阶段:

A、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中收集记录下的学生计算错例加以仔细分析,一一筛选归类,作归因研究。

B、阅读理论书刊,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同行计算教学经验,结合本人的研究,认真备课,制订防止和纠正学生计算错误误区产生的对策,并在备课中加以体现。

C、在本人执教班中实施计算教学对策。

D、通过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总结修正实施方案。

E、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继续方案的具体实施,作好过程记录。试验结果测试,并与平行班对照,得出结果。

3)提炼总结阶段:

对方案做最后修正,总结经验,完善策略体系,完成研究报告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下段学生计算高错误率的分析

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纠正和改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犯的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具体错误类型可归纳如下:

1.概念模糊

没有准确掌握概念,或概念模糊,而导致解题错误。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要进行计算,首先必须要弄清概念,概念掌握得正确与牢固是减少计算错误的关键。但由于概念本身比较抽象、笼统,中下段学生不易掌握。如:象开头提到的一题:与()看起来比较相似,但所表示的意义和结果却截然不同,括号中的表示一个数,“—”和“”不能拆开,它表示*,因此结果是正数。而表示的平方的相反数,这里的“—”和“”是两个单独的概念,这“—”表示相反数,而不表示,因此计算结果是负的。如果学生能正确理解“—”号两个不同的表示意义,那么学生对于类似、()的题目就能正确解答,否则就会混淆不清。

2.法则或公式不清

在教整式乘法公式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常把错做成=,把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混为一谈。常常是左边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左边,而右边是平方差公式的右边,说明学生对这两个公式没有明确区别和掌握。因此法则或公式掌握得是否正确,直接影响计算的正确率。

3.旧知缺乏

旧知识的积累储存,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储存信息,更重要的是能从这储存中及时准确地提取信息。在代数计算中,经常需要旧知识的运用(如整、小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四则运算;解方程的步骤依据;分数、分式的通分、约分;分小数的互化等)如果学生对旧知识储存的错误或缺乏旧知,就不能正确地提取储存的信息,造成计算出现差错。

4.负迁移的干扰

数学知识的丰富,涉及广泛,而由于学生的基础、感受能力与记忆能力不同,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不巩固、不扎实,极易被相近的旧知识所取代,出现知识和思维的还原现象,主要是知识和技能的负迁移作用。如七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了分式的加减,当时掌握得还不错,但到九年级学了分式方程以后,分式方程“去分母”简化方程的过程竟然被一部分学生负迁移到“分式的加减”中。他们把等式的第二条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相混淆。

5.注意分配和“无意错误”产生的误区

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只感知符号本身而很少考虑事物间的联系,因此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的符号、数据因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这些错误是指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如看错题目、写错数字、脱漏符号、把减法看成加法等错误。

6.强成分因数的影响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教师较注意简便运算的教学,因此学生往往受题目某些数据特点和某些符号等强成分因数的影响,产生心理错误,从而引起计算错误。如:                ,学生受强成分因素的影响,想当然:通过约分,计算结果为1。

7.固定思维的影响

    在九年级期末复习中,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好多题目学生已有经验成为固定思维,例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      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填空题,但在批改时竟然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错了,写成了解集。因为前面曾做过好几个求不等式解集的题目,所以学生往往受固定思维的影响,以致解错。

8.学习习惯不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保证。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地算出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目中数据较大,较为陌生,算式的外形显得过繁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不能耐心审题,凭经验思维草率完成,错误率必定会升高。

四、研究对策与实施

    从以上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分析中,我们可看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了解这些规律的东西,对教师钻研教材、备课有帮助,我们在备课时,要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讲解,预先采取教学措施以防止和纠正学生发生这些错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防止错误的发生,一个是错误发生了怎样去纠正它,这两者是互相联系的,两者相比,要“防”重于“治”。

1.理解概念,掌握法则

掌握正确的概念和法则是正确计算的依据。(1)从具体到抽象,讲清概念、法则。学生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杜绝此类错误的产生。(2)引导学生运用法则、性质进行计算。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如在学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的加减时,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尽地讲出思考和计算每一步过程的依据。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想计算的每一步依据的法则或性质,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或性质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

2.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避免计算高错误率的产生

我们教师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学生计算错误发生之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备课、钻研教材。

(1)了解学生的知识缺陷和学习中的困难,巧施释疑排难。

平时数学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收集学生的错题,然后在教学中,对特别要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公式要努力教好,并在适当的教学阶段把两种容易混淆的概念、法则、公式加以对比教学,使学生区别清楚,但不要一开始就比较,应该等学生对两种概念、公式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再加以对比。

(2)课堂上练习时间要充足,以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

课堂上要留有充裕的时间给学生做作业,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巡视,特别在学困生旁边多停留,进行个别辅导,让他(她)感觉老师对他(她)的特别关爱,增进师生感情,从而认真做题;教师同时也可掌握本节课所教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错误思维及时纠正。

(3)利用学生错误,及时反馈订正。

“错误乃真理之母”,学生从错误中顿悟比教师直接授以正确的解法印象深刻。数学教师要做好“用错引正”的工作,我采取的方法有:难点纠错,正误对比等。上课时,有心让解题错误的学生上黑板板书,再让下面的同学踊跃上来用红色粉笔帮忙找错、改错,做到不仅仅让做错的学生知道错在哪,还让其他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

3.着力于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扎扎实实抓好计算基本功,对防止计算错误有很大的作用。我们老师可以在备课时精心准备几个容易错的计算题,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来个“数学操”;对于一些学困生,每天再可以准备1—2题来随时考查、反馈,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持之以恒。

4.用心于“作业批改”,及时辅导,对症下药。

认真批改作业是防止和纠正错误的重要一环。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被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这样一来,它可以看作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方式。而课改强调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再只是简单的甄别,更应该突出作业批改的发展性功能。所以要求在给学生等第的同时给予有鼓励、有意见的评语,让学生体会关怀.使其认识自我,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有时可根据错误情况,在错题旁写上带有启发性的提示:例如:“想想看,错在哪里?”“先复习课本第*页,再把错误订正”、“先订正错误,再算下面几题(根据错题再编题目)”等等。

批改作业必须及时,做到作业当天批改。我坚持一本本子(课后作业用一本本子,当天批改当天发下,用完一本本子后,再换新本子)的做法,学生能够当天知道自己的作业情况,教师自己也可以及时了解今天教学中有哪些缺陷,立即改进。对于个别错误较多又无法独立订正的学生,最好采用面批的方法,一面批改,一面辅导,使学生懂得错误原因及订正方法。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析一下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就会发现,不论学习成绩较好的还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大量的错误是由于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因此,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1)规范书写

要严格规范书写要求,如数字和符号的书写要正确、工整、清楚,行尾的数不要拆成两瓣。甚至计算的草稿也要顺次写清楚,以便查核。

(2)认真审题

 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在平时练习或考试时,要养成不管是填空题还是简答题,题目必须读两遍,同时把填空题中的关键词圈出来,例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      可以让学生把“整数解”三个字圈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而不至于错写成解集。

(3)及时检查

每算一步时回过头自觉地检查一下,看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好结果后看有没有检验正确与否的方法。老师要做到教会学生每一个计算题的检验方法。

(4)有效订正

计算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当发现错误时,通常的方法是让学生订正(即再做一遍),有的学生甚至向其他同学照抄一遍。这样的订正即不能让学生了解错误的地方及原因,也不能杜绝此类错误的再发生。因此,订正时要让学生做到“一圈、二找、三订正”,“一圈”就是把错误的地方圈出来,“二找”就是找出错误的原因,“三订正”就是订正做错的题目。这样才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错误之处及原因,尽量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使订正具有实效。

6.着手于“情感投入”

(1)使学生明白学习计算的重要意义。

教师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懂得在经济建设中,哪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差错,都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教学中,应该举些实例向学生进行教育,用一些具体材料启发学生认识计算正确无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勤学苦练的学风。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负责、书写格式符合规定以及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习惯。

(2)加强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教育家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要“补差”,先要“补心”。用爱心唤起他们对老师和数学的兴趣,及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活泼、最有力的内在动因,而对自己有无信心,直接影响计算的正确率。

五、效果

1、表一:对比测查统计表

实验证明,以上“对策”是符合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认真执行“对策”,可以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学生解计算题过程中出现的解题困难和解题误区,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再则,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搞题海战术,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以更多的时间去发展个性特长。通过课题组老师两年坚持搞错题研究,使教师们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能对每一个初中数学知识点学生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思维错误有预见性,从而能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加以重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课题的研究使我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论文《初中数学中下段学生

计算高错误率的分析与对策》在区数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同时获区教学节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且所教的两个实验班级在20##年上海市升学考试中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均获奉贤区第一名,平均分为135.3分。而且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素养都比较突出。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摘要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

省课题结题报告(初中数学)

城乡结合学校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摘要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数学阅读中能让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同时由于城乡结合学校所处的特...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结题报告1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结题报告大兴学校杨俊20xx年12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新课改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随之起了新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结项报告书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课题编号课题类别数学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万年县珠山中学通讯地址万年县珠山中学联系电话手机13319xx3692邮政编码335500电子信箱a...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镇头中学宋雪琴一课题的界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学困生过多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根本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璧山县丁家中学连德福一、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单位嘉鱼县牌洲湾镇蓝天抗洪英雄中学成员组成殷祚忠耿协志李晓梅游道军丁天文骆训莲赵清海沈平殷祚树前言我校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是嘉鱼县教育科学规划研...

初中数学“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路桥区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报评审表课题类别中学理科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海萍职务职称中学二级单位台州市路桥第三中学邮编地址318050台州市路桥第三中学联系电话1396865889...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东海县李埝中学闫桂莲一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

初中数学课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题报告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研究姓名董香兰单位长治十七中电话13620xx5028邮编046021初中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研究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研究课题实验报告长治十七...

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韩友斌)

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临夏县桥寺中学中学数学教研组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学生是一座资源宝库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内心潜能让学业成绩成为撬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杠杆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

初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反思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反思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作为教师的不能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

初中数学课题结题报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