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留守儿童——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4.4.27

我的家乡梦

南京留守儿童问题

杨阳子 13临床D25班 学号:1325300005

1

前言-------中国当前留守儿童的现状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一.南京留守儿童现状

初步统计,南京的留守儿童大约有10万,又主要集中在高淳县、溧水县、江宁区、六合区和浦口区这5个区县,其中溧水县晶桥镇邰村,仅仅一个小村庄,就有留守儿童106名。南京市妇联儿童部副部长丁颖告诉记者,我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总数的近30%,部分学校的比例高达70%,总数超过了来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形成所谓“单亲孩子”;一类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孩子托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其他亲属、邻里代管,如同“孤儿”。

市妇联还做过一个调查,在高淳等5个留守儿童集中的区县,对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和母亲长期外出打工不回家达到半年以上的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摸底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5个区县的此类留守儿童一共有8000名左右。这些孩子至少半年以上没见到爸爸妈妈了。而溧水县晶桥镇邰村是一个不大的村庄,可是,就这么一个小村庄,年轻力壮的大人们都集体出外打工,村里的留守儿童一共有106名,全部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受到其家庭条件的制约,还受到打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差、城乡教育分割的体制性障碍等因素影响。”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家饶红分析说。饶红说,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渐在向城市转移,很多年轻力壮的中青年来到城市谋生。他们家里有孩子,可是,这些到城市打工的农村父母,家庭平均月收入不到1500元,而且大多数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 2

上,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来照顾和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他们决定把子女留在家乡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城市里虽然有民工子弟学校,但一些父母认为,民工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师流动性大、教学质量低等问题,一部分民工不得不把子女送回老家接受教育。

父母出外苦钱,没时间回家,甚至没时间打个电话,留下的是孩子们一双双渴望亲情的眼睛。

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1. 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日常生活多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这就容易造成一些问题,如孩子不听老人管教;老人与孩子间“代沟”过深,孩子心中有苦闷不愿与老人说,这也是问题7所体现出来的。

2. 孩子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学习多数是靠自己自觉的,且从调查来看,孩子们多数是不上课外辅导班的,而这又不禁让我们思考,那孩子在周末在家的时候,能否好好投入学习?

3. 同时值得关注的还有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多会感到孤独寂寞,如果孩子的交友面不广,自己独处的时间比较多,这对于孩子身心的建康成长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行知打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展现给我们的还是活泼天真的一面,希望孩子们的未来也能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过好未来的每一天。

南京政府和大学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A.南京大学院校百名志愿者下基层服务留守儿童 “我们愿做农村‘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父母不在身边,我们来陪他们,教他们学习。”近日,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的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志愿者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该校毕业生、海门市海门占仁村党支部书记黄海说。

近日,大学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和苏北计划志愿者发出动员令,邀请他们

担任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志愿者。这一倡议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不少校友的积极响应,在开班仪式上,南京各院校向100余名志愿者发放了聘书。晓庄学院党委书记李洪天表示,这些大学生村官和志愿者将践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国教育报》20xx年1月16日第2版

B.南京晓庄学院教授编写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教材

一套专门针对3~6岁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教材日前由南京晓庄学院正式出版,并培训了100名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志愿者共同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因地制宜的学前教育模式。

南京晓庄学院发布了由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带头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史爱华教授编写的《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和《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丛书,作 3

为3~6岁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蓝本,它可提供给文化程度不同的家长或其他学前教育的志愿者,按照读本的提示,自行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近年来,史爱华一直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她发现很多学龄前儿童被“放养”,尽管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及物质援助很多,但他们缺少接受系统学前教育的机会。

晓庄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一份对城乡儿童认知状况的调查显示,城乡幼儿的认知水平差距很大。100分的测试卷,城市儿童平均近90分,而乡村儿童只有40多分。如:有的乡村儿童到了入园年龄分不清颜色,不懂得环境保护常识等等。 二. 目前南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

1、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门档案,进行重点管理。

学校每学期开学初,要重点摸清每一位留守学生的家庭住址、“代理监护人”的情况、父母在外打工地点以及具体的联系方式,并将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联系电话告知留守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或家校联系卡,为相互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另外,要把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当作重要的交流渠道,将留守学生每个月在学校及在家庭的各种表现、心理状况记录在册,让外出父母定期了解,加强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相关的课程。农村学校要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他们走好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学校要专设心理教育老师,他们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以对家庭缺位、亲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进行亲子教育补偿。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活技能教育可以增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立能力。

2、大力发展社区建设,丰富社区文化。

加大农村社区建设,不仅仅是发展经济还要丰富文化。充分调动社区资源,优化农村社区育人环境。增设各种文明的活动中心和娱乐设施,改变以往不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社区为应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同辈群体中所产生的不健康文化,通过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小组活动或教育给予及时疏导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

马克思说过:“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经常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

4

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打工同样挣钱,有的家长对孩子道德修养、良好行为习惯等正面引导不够,往往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累,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转变。

其次,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家长要多找机会返乡与子女“零距离”接触,要多打电话与子女交心谈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第三,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尽量避免双方同出打工,可让一方选择本地务工,使自己能不隔太长时间回家一次,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4、“留守儿童”应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至。父母外出务工是一种现实,“留守儿童”应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实际上“留守”背后还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就留守儿童的父母而言,在外打工过程中所经历的背井离乡的种种精神与生活上的痛苦与磨难,打工者在外乡所演绎的种种感人故事,无疑都是一笔教育财富,这些现实素材让孩子对社会的了解,对生活的认识,对于亲子之间的沟通都是有效的教材。从“留守儿童”角度来看,“留守”虽然给儿童带来了精神与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留守”本身也蕴藏着巨大的教育空间,如培养儿童的“自强、自律、自主”精神,养成孩子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性格。事实上,有很多孩子都能够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并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的动力。

5、强化社会关爱。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导他们成长。

农民工流出地政府和学校可建立儿童托管中心和心理咨询机构,推进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学业指导,立体营造这些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农民工流入地城市政府应义不容辞地帮助其提高家庭教育的意识和水平。在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可由政府出面组织电台、电视台为农民举办专门的家庭教育节目,开办教育热线,在周末举办大型义务讲座。一旦他们掌握科学育子理念,学会教育方法,情况会有很大改观。

全社会应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关爱,别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教育的沙漠。

5

6


第二篇:20xx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14-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xx年8月11日至17日,在河北省xx市xx乡xx村进行了20xx年度的暑期社会实践。这次社会实践关注的群体是留守儿童。xx镇面积48.5平方千米,人口2.20万人,下辖20个村委会。正是由于此地农业人口多,乡镇企业几乎为零,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社会实践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

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 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

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

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附件一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学生姓名张威专业班级机制1班学号1003010136籍贯湖北枣阳调查时间20xx711地点武汉工程大学调查人签名张威20xx年7月11日1武汉工程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系别:药学系班级:20xx级大专6班专业:药学姓名:伍春梅学号:20xx000523一、活动目的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就…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报告书姓名班级学号专业院系20xx年12月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摘要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姓名李芳菲学号1080612413班级国贸1204调查背景本次毛概暑期社会实践我特地去了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合陈镇这里主要以农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家乡劳务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社会实践报告——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结果

暑期实践报告姓名宁和田学号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西部落后而东部经济发展迅速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

社会实践报告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角色日益重要我们为祖国的伟大的成就而自豪但是我们必须对当前经济发展有个清醒的认识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

暑期社会实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研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支教服务社会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通过我国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以及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可以看得出国家对农村诸多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引起了党和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广大农...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论文__关于留守儿童问题_自己制作去姓名地点版

某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况调查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调查时间实践介绍一实践调查小组成员及分工小红策划调查的书写及实践调查的设计小王访谈方案制定问卷调查表的设...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在我们身边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比比皆是关注留守儿童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注留守儿童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那些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社团在20x...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摘要在暑假期间对省市县镇农村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在现在的农村入城打工的人数正在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实践目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留守儿童问题也相继出现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近些年来农民工体作为一个新兴的庞大群体在中国迅速形成他们在解决了城市劳动力不足问题的同时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形成了一...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