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4.4.2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

在我们身边,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比比皆是。关注留守儿童,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注留守儿童,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那些?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社团在20xx年寒假期间深入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为 农村留守儿童在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福建省的一项调查,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1/3,而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另有报道,中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有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为455名,占学生总数的54.5%。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1.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学习压力大、自卑。

2.缺乏安全保障(家庭照官不力,容易犯错误甚至犯罪)。

3.对孩子本身,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而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

4导致文化的断层和全民素质的下降;

5导致的经济建设生产力的低素质;

6的城乡贫富差距继续变大和社会的不稳定,如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明显提高,并呈逐步上升态势。

具体来看:

1监护现状堪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情感饥

饿”。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3.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和不良职业活动存在负面影响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般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勤奋学习,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一些打工父母的不良“职业”对自己的孩子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有一个被称为“假证之乡”的小镇,外出务工者的职业是“做证件生意”,实为造假证件。务工者心里非常清楚这种职业违法,但他们不但没有对孩子作任何矫饰,而是认为这是一条生财的捷径。更有甚者,寒暑假期间,有些父母把孩子接到城市去,利用孩子还未成年,法律不便追究这一特点,要孩子散发做假证传单,教孩子逃避检查和被抓后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直接成为生意的帮手,做着触犯法律的事情。对于这种害人害己的违法活动,一些父母却是积重难返,执迷不悟。可悲的是,耳濡目染,更加上亲身经历,对于还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这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

4.监督弱化,学校教育独立难支

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但由于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带来的将是不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影响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应从民工输出地即农村入手。

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3.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湖南省新宁县妇联倡议的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担任“代管妈妈”行动就是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方面的一个典范。

比较欣慰的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现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我坚信,在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关爱和共同努力下,沐浴着祖国灿烂阳光,感受着社会大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都将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也将会更加辉煌美好!


第二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心得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这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严重不相符合的。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初中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数量达到198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为了掌握这些状况的现状,寻求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我利用暑假在临近的各乡村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慰问。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 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在调问卷查中,49%的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只有46%的留守儿童在周末学习,玩的人数达到14%。在学校学习态度好的留守儿童只有48%,35%的同学写作业是出于老师的要求。在被调查的100名留守儿童中,有77%的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没有其他的学习途径了。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调查中,不想读书,想自己去赚钱的留守儿童占12%,他们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三、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影响着部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最为关注的是有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留守儿童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关爱。

(一)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父母,要

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差,很多甚至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三)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老教师、老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等群体构成一张补缺拾遗的监护网络。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在农村的作用,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发现,目前留守儿童的各种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委、政府能够真正的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关护、关心,就能够达到真正关心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一定可以得到保障。

(四)对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倡议

当代大学生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社会道德了解不深。在辽阳,能够参与的社会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以后我们上网看报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了解社会,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我们从童年走过,烂漫的人生季节他们也应该享有。我们今后更应关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们。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有一些人……

稚嫩的小手远离父母的温暖

有一些人……

澄澈的眸子渴望父母的身影

有一些人……

幼小的心灵等待父母的慰藉

……

20xx年暑期,我校团委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调研地点是宿迁市仓集镇,该地北临连云港市西临徐州市。作为社会实践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事先将想要了解的问题罗列出来,在与他们聊天的时候把我们想问的问题有技巧地问出,让他们觉得我们与他是在平常聊天。

经过几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及时的父母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耳朵确实,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成绩优秀的仅占2——3成,大多数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当然,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一副重担,一头挑着生活,一头挑着学习。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但这种情况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小。

(二)较多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不良。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甚至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长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仓集中学的韩成勇父母外出打工,由其60多岁的爷爷奶奶代养。由于两位老人岁数较大,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对韩成勇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爷爷奶奶的话,我行我素;从跟他的交谈中发现他还有点厌学。

(三)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出现偏差,道德缺失。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孩子。在4——15岁之间的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加上平时很少与父母通

电话,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冷漠、脆弱、孤僻、任性、暴躁。有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易于造成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

三、造成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父母亲关爱不够。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与子女维系亲情,沟通交流。他们往往以为给子女买了几身衣服、交清了学费作为自己关爱孩子的全部。很少与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沟通,只注意孩子是否长高了、长胖了,考试考了多少分,很少关注孩子内心的渴望,以及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是否养成。

(二)监护人自身约束力偏低,监护管理不到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戚,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吃得饱,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部出事就尽到了责任。甚至部分监护人,因为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照顾不周。同时,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能再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渴望,无法及时给孩子从内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社会各界关注不够。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易被忽视,学校往往重视升学率而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较多关注,而把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留守学生养成问题学生、差等生而放任不管。仓集中学的蒋学花同学,属于单亲家庭,父亲残疾,还有个弟弟,父亲重男轻女意识严重,她在家什么活都要干,在与她交谈中,她说自己喜欢写小说,当问其原因时,她的回答令我们每个人吃惊。她说现实世界太残酷,而小说中的世界比较完美,可以看出她对现实的不满。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

(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

各中小学校是直接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地方,教育好坏应当包容更多地关爱帮助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呵护。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

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班会、联谊会、讲座等,引导学生相互团结、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加强寄宿管理。请县镇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给基层以项目财力支持,扩大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并按照留宿的留守儿童数量,发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让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吃住。一是以解决家中无人照顾的问题,二是方便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发展积极向上、开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排除留守儿童上学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

(二)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往往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家长一定要转变为教育人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孩子大了打工也能挣钱过日子”的思想;这些错误的教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

其次,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了。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

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和打电话、写信的方式,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第三,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通过几天的调查,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我们的心灵也受到很大的震撼。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的孩子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县镇政府、社会各界组织、学校、家庭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编制一张呵护之网、和谐之网,把留守儿童们网在其中,让他们尽情享受应有的亲情,享有与其他儿童应有的一切,健康快乐的成长!让留守儿童们“留守”快乐,“留守”希望!从而构建和谐家庭,营造和谐校园,创建和谐社会!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

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附件一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学生姓名张威专业班级机制1班学号1003010136籍贯湖北枣阳调查时间20xx711地点武汉工程大学调查人签名张威20xx年7月11日1武汉工程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系别:药学系班级:20xx级大专6班专业:药学姓名:伍春梅学号:20xx000523一、活动目的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就…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报告书姓名班级学号专业院系20xx年12月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摘要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姓名李芳菲学号1080612413班级国贸1204调查背景本次毛概暑期社会实践我特地去了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合陈镇这里主要以农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家乡劳务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社会实践报告——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结果

暑期实践报告姓名宁和田学号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西部落后而东部经济发展迅速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

社会实践报告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角色日益重要我们为祖国的伟大的成就而自豪但是我们必须对当前经济发展有个清醒的认识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摘要在暑假期间对省市县镇农村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在现在的农村入城打工的人数正在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实践目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留守儿童问题也相继出现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近些年来农民工体作为一个新兴的庞大群体在中国迅速形成他们在解决了城市劳动力不足问题的同时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形成了一...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金寿学号目录一调查内容二调查过程及结果三原因分析四意见和建议五结束语摘要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经使社会上存在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多数远离父母于是在学习生活等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系部名称信息技术学院专业电子商务年级10级班级电商一班姓名李莹莹学号100607020xx3学校山东女子学院实践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及其周边农村实践时间20xx年8月5日至2...

关注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报告

关注民生实践成才心系民生材冶学院赴清原社会实践团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普遍的情况是城市经济较农村经济发达所以许多人选择到沿海发...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