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的观察报告

时间:2024.5.13

见习报告

****** 应用心理学专业 ******** ***

一、 引言

20xx年10月31日—20xx年11月13日,在学院的组织下,我们班有六位同学来到湖州市吴兴区扬帆康健园见习。在我院的陈汉英老师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这为期两周的见习。扬帆儿童康健园位于湖城湖东别墅二期,是湖州市新建的一所自闭、智障儿童训练、教育机构,挂靠残联。主要针对3-14岁儿童进行教育,借鉴先进、科学有效的训练和学习方法,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知识,从而促使这些儿童融入到正常的社会中去。

本次的见习目的是让我们能够接触社会,并培养我们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能力。获得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实际感受和应用经验,并了解学校教育的一般规律。投身其中,经过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扩大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我们从现实的处境中,具体的来发现和思考问题,培养了我们科研的意识,以及巩固了我们以往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与内化的理论相结合,这就是学习的最好方式!见习可以弥补全日制在校学习的缺点。

为了有更好的见习效果,该机构老师安排我们采取一对一陪伴学习的方式,即我们各自跟着自己负责的孩子,他上什么课我们就跟着上什么课,这样可把老师的教学以及孩子的反映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学习老师的应用技巧和教育手段,还可以了解到孩子相关反映和他的能力情况。

在这里的孩子中,为数最多的是自闭症儿童。然而我带的这个小男孩他不是自闭,而是脑性瘫痪,俗称脑瘫。他今年8岁,有着 1.4米左右的个子,长得帅气,他叫姚佳。在见习过程中,逐渐了解到一些他的基本情况,他爸爸是某公司老板的司机,妈妈是这个老板的秘书,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但由于他,似乎这个家庭就不是那么普通了。两年前,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康健园,并且是全托在这里,就双休日接回家。今年,他的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宝宝—他的弟弟,所以现在是一家四口人。据这里老师的回忆,姚佳刚来康健园时,走路十分不稳,常常跌倒,弄得满身是伤,所以到现在还能看到他身上、脸上有许多处的伤痕。但是现在他连跑都没问题,更别说走路了。

他的课程主要有:视听课、感统课(两节)、工作室、游戏课、个修课,每天都是上一样的课。视听课,主要是让孩子跟着音乐做模仿(有时为听音乐、走线条)、跳舞,之后是让孩子们看电视,学习一些生活习惯和生活小常识。感统课,主要是通过训练孩子们平衡统合、触觉统合、本体感统合、视觉和听觉统合这五个方面,使机体能有更正常的感觉。 工作室,主要是通过一些玩具的归类,串珠,搭积木,剪纸,撕纸,夹夹子等的活动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分辨力。个修课,则是老师根据孩子个体发展现状具有强针对性的辅导课程,包括语言训练,常识训练,知识教导等。

在两周的见习中,我观察到这个特别的孩子有以下的行为:①在试听课上,报到名字举手答到时,就会出现害羞,不看老师。②听到音乐就摇头晃脑,不听指令的,只是随着音乐节奏摇晃,仔细观察,发现他节奏感还行的。(这些舞蹈他都会跳的)③所有的舞蹈动作中,他最喜欢“抱抱”这个动作。选择红色的凳子坐,坐下后习惯性的把左脚架在右腿膝盖上 ④别人从他身边走过,他总要用手去弄一下。 ⑤工作室里,只要我在,他完成任务的速度就减慢,总有依赖心理。 ⑥ 游戏课,一上课就要抓我的手来带他跳课前操,但其实他自己都会。每节课前都有课前操,就游戏课要找我帮忙。(原因是在游戏课上我总会帮助他让他赢,然后就有奖励,好吃的可以吃。) ⑦ 游戏课上的游戏演示时,他都做的不错,但真正开始比赛的时候,他就不行了,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的,走过去,拍一下墙壁之后,他就不知道要走回来的,无论我是怎么说,他的脑子就是转不过来,一定要我在临上场前大声的反复两遍游戏的步骤,和他要怎么做。 ⑧一到个修课时间,他就很乖,很喜欢和我黏在一起,他的心情最好,喜欢跟我聊天一样的,看着我,想讲些什么,但是无奈不能说清楚。他想让我给他玩木头人这个游戏时,就会用手势做出来,可如果他的个训老师正好走进来,他就马上放下手,眼睛看着老师的。还会在个训课上对我抛媚眼,睫毛长长的,温柔的看着我。⑨他很容易激动,一激动就打自己,或是乱蹦乱踢乱跳,手上有什么都往自己头上敲。 当有别人来听课时,他就调皮了。 一听到那种很性感的音乐时,他会有点性激动,用手会去摸自己的生殖器官 ,而且跟别人拥抱时,会用生殖器官去顶对方。 ⑩ 一个手势“v”教了一个星期,无法一个手独立完成,需要左手辅助。他的大拇指有点内收,“OK”手势他就有难度了。还有在情绪方面,他如果

在嘈杂的环境中,尤其是有小孩在大声哭时,他会烦躁,也会侧着头“咿咿咦”的哼着,咬牙切齿的。 以上仅是我个人观察道德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有一定频率的行为表现,有些是属于他个人特有的,而有些则是典型的脑性瘫痪个体的行为表现。

二、具体行为分析

1.运动障碍

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

在这两周的感统课和游戏课上都可以看出,姚佳他的运动能力较弱。在感统课上时,他踩脚踏车时,就显得手脚不灵活,不协调。心想快点踩完,所以身体有点往前倾的,结果手脚不懂,身体又急着往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自己就会往前扑倒。不过总体来说,他在这方面的障碍还是轻的,与其两年前刚到康健园时相比,状况改善的太多了。以前是走路走不稳,现在跑都不存在问题。

2.姿势障碍

脑瘫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姚佳总是习惯侧着头,也用侧视看着你,呆呆的。这个行为,在每天安静时表现的较多。在试听课上的看电视环节,由于大家都是坐在小凳子上安静的看电视,他如果不喜欢看,就是分散注意力,那么侧着头呆呆地看着,更多的是侧向人多的一边,没有固定的方向。

脑瘫儿童还易出现拇指内收现象,它是由于大拇指中的拇内收肌痉挛造成的,如果合并拇长屈肌、拇短屈肌的痉挛,则可能产生拇指置于掌心的异常姿势,它是常见的脑瘫儿童异常姿势,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抓握能力。姚佳有明显的这方面展示,握拳头时是四根手指捏住大拇指的情形,因此在做“OK”这个动作时,他就存在障碍了,因为大拇指跟食指离得有点近。

3.智力障碍

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1/4。

姚佳的智力是不足的,这体现在他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数数,漏数,跳数都有的,同样多的物品就最起码要老师半辅助的数3遍,他才能勉强数对。在分别颜色方面,也存在障碍,前两遍问他红色在哪里,绿色在那里,都可以清楚的指,但事不过三,问了三次之后,第四次就要出错了,其实他真正是不懂的。可是说他不懂他似乎又懂的,似懂非懂。

4.语言障碍

大多数的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脑瘫占比例为大。

在这两个星期的见习中,经历了跟无语言、时而理解语句时而不理解的儿童的交流,姚佳表达困难,发音不清,当我第一次听他报数1-10时,我能听清的就只有3个数字,其余的我总觉得他的报的是两个一样的音,只是有点交替的进行而已,就是张口的“欸”音和闭口的“咦”音,丝毫听不出有数字,连相像的都算不上,不过后来,时间久了,习惯了他的发音,也就能区分他所发的音了。目前除了1-10这不算完整的数字以外,能发“妈妈、爸爸、弟弟、姐姐、阿姨、拜拜”的音,其他的如“X老师,再见”需要别人的半辅助,看着老师的唇语就可以跟着合,但这时喉咙基本上没有发出声音。

在语义方面,他并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话,但有时又似乎可以理解,我问他妈妈会打你吗?他的回答是属实的,问他妈妈怎么打?他就会世范妈妈的动作。但的那个我问他姐姐好吗?他点头。等下又问,姐姐不好吗?他又点头。问他,喜欢姐姐吗?他点头。你讨厌姐姐吗?他还是点点头。这个有与没有,好与不好他并不懂。

5.视、听觉障碍

不少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姚佳确实有斜视现象,而且随着他年龄的增加,他的斜视是反而更加严重了,听他的个训老师说,佳佳以前眼睛还没有这样子,现在是越来越严重了,左眼的眼珠都挡住一半了。但是特别的是佳佳对于声音的节奏辨别并不存在困难,反而表现得不错了,听到音乐就摇头晃脑,节奏非常合拍。

6.牙齿发育、口面功能障碍

脑瘫儿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疏松、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孩子为高。一部分脑瘫儿童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在这两周的时间路观察到姚佳的牙齿长得很大颗,但是一颗牙与一颗牙并不连接在一起,牙缝每条都宽。因此可以知道,他的牙齿质地疏松,看他吃东西时,似乎是很不方便的感觉,变扭,确实存在咀嚼和吞咽困难,看他的嚼和咽,好像很用力的感觉。他的口腔也是长期张开状态的,当我特地叫他闭上时,他总要很特意的去做,而且闭得不自然 。他存在口腔闭合困难。

7.情绪和行为障碍

不少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异常行为表现为

1)强迫行为:自己强制自己作某一动作。

2)自伤行为:自己打自己或用头不停地撞墙。

3)侵袭行为:欧打他人,但较少见。

经观察发现,姚佳情绪波动大,他也善感受易怒,感统课上我只要对于他提出来的意见予以否定,他就会怒起来,用他自己的行为来反映出自己内心的不满,轻微的是用力,加倍的用力做当前正在进行的项目,但是如果我的声音表现出来的脾气比他大时,他就会不高兴的忍下来,然后照做动作,只是速度就减慢了。在这三个异常行为里,较多的出现后两者,情绪太激动的时候,无论手上拿的是什么都往头上敲,或者是有要去撞墙的冲动,还有手打头,或者是乱蹦乱跳乱踢等,难以控制,这在游戏课上比较常见。

三、见习感受

在这两周的见习期间,我们与孩子已经有了教深的接触,与这边的老师也有一段时间的相处,感受到了这些家长们和老师们对这些孩子的心血和精力。老师与家长每天都是忙进忙出,想让孩子们能生活的正常、快乐。但这些孩子至少到现在还不知道家人和老师的辛苦,他们只存在自己的世界里。

通过观察,发现行为主义疗法是这里训练的理论基础,老师们采用的是ABA行为训练,使用正强化的方法来巩固孩子所学习到的行为,忽略其不正确的行为,

能不辅助就不辅助孩子。其次还有是感觉统合课程,是针对于个体的发展状况来辅助使用,能够有效的训练个体所缺失的感知觉。这两种方式的效果不错。

两周的见习就这样结束了,看到佳佳从不会做手势“2”到现在一只手完成“2”的姿势,还有在体力上,蛙跳,脚踏车等,锻炼了他的体力,虽然这些项目无法可观的量化,但是这毕竟对个体是有十足的益处的。

经过两周的见习,我个人认为对于姚佳的治疗矫正方案及扬帆康健园有几条建议:(1)姚佳身为康健园的学长级人物,将近两年来,他对于视听课的课程内容熟到不能熟了已经,而且他也已经皮了,没有好好在那里跳,而是摇头晃脑,是否可以安排出其他的课程。(2)亲子教育方式进行之前,个人认为如果能够先对孩子的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配合老师,在孩子的矫正上下功夫,这样有利于使家长和老师站在同一阵营。(3)对于姚佳,应该要开始涉及基础道德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姚佳的父母也应该承担起教育和辅导孩子的重任,不是全托了,那就是这边老师的责任,要想一个孩子能够更好的发展,家长的功夫绝对不能少!(4)老师的工作量太多了,言外之意就是老师太少了,为什么这里的老师招不满,而别的地方是人员有余呢?我想待遇方面应该是个很大的顾虑吧,因为在这里带这些孩子,老师非常辛苦的,过分工作压力不是促进提高工作效率,而是间接的在降低工作效率。为了孩子的性别角色更好发展,倾向招聘男老师。


第二篇:关于幼儿园师幼情感互动的观察报告


关于幼儿园师幼情感互动的观察报告

一、 观察动机

通过观察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以及游戏活动中教师与儿童(随机抽取)的情感互动情况,对该教师行为所体现出的教育理念进行初步分析,并与该园所提出的教育理念进行对比。

※关于情感互动的定义:

其属于师幼互动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认为,师幼互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情感互动与非情感互动。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师幼双方的情感体验是否对其双方的互动过程造成影响。其中有影响的即为情感互动,无影响的为非情感互动。前者多见于幼儿园日常教学情境,而后者多见于某些特殊情境下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二、 观察说明

观察时间:20##年12月29日上午9:20——10:20  (1次)

观察地点: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某小班

观察对象:此小班集体教学和自由游戏中的教师和儿童

观察内容: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具体观察:其一,教师在教学情境下的行为;其二,某些特定儿童在观察时间内与该名教师的互动情况

观察方法选择及运用:

1、时间取样法

主要用于集体教学活动的观察,即从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中随机抽取两个5分钟的时间段进行观察,对所出现的预设行为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每3秒钟观察并记录一次。(所用观察记录表格及详细说明见附后)

2、实况详录法

主要用于集体教学活动以及游戏活动时间中的观察,其中在游戏活动时间中,主要对特定观察对象(教师、部分特定儿童)进行了追踪观察。

观察者:

三、 观察结果呈现及分析:

(一)   集体教学活动

1、关于教师与某吴姓儿童的互动情况

(1)原始记录呈现:

【表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某吴姓儿童互动情况表】

(2)统计图表及分析

【表二: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某吴姓儿童互动情况前后两次观察数据对比图】

  

  由左图可以看出,两次观察记录中:①儿童行为中的主动积极性言语均为0% ;②教师行为中的接受儿童情感表达也为0%。即在随机抽取的两段观察时间内,教师与该名儿童的非言语交流非常少;而该名儿童的主动积极性言语也非常少,但同时其所呈现出的非学习行为(尤其是第二次记录,高达16%)频率较高,由此可看出该名儿童对于此次教学活的投入度并不高。

【表三:师幼互动中教师行为与儿童行为对比图】

两次观察记录中,教师行为均占绝大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而儿童行为则分别只占到24%和30%。即在整个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发起的行为很多,但其中所引发的该名儿童的回应却不多,双方行为所占的比例关系不协调(一方比重过大,而另一方比重过小),显示出二者并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表四:师幼互动中前后两次观察教师行为对比图】

从观察所得的教师行为具体地来看,教师在此次集体教学活动中运用“提问”和“提示”最多,在两次观察中分别占到了44%和41%,而“接受儿童情感表达”、“鼓励和赞扬”使用最少,分别只占8%和6%。即在观察时间段内,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提问和引导,但与此同时对儿童基于问题本身的回应的关注度却很少。这也是教师与该名儿童互动性不强的一个反映。

2、关于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言语及行为细节

A.教师行为分析

(1)上课坐姿——教师给儿童上课时没有和儿童一样坐在小椅子上,而是倚坐在约70厘米高的长条桌上,现场教师和儿童之间仍然留有1.5~2米的水平距离。

【分析及疑问】

其一,教师所处位置高出儿童视平线,不便于师幼间表情交流。教师是否可以同样拿张小椅子坐在儿童前面?降低重心、改善坐姿的同时,也拉近师幼距离(不仅指空间上的,也指心灵上的)。

其二,教师坐姿本身较为随意,不太适合于正式场合下的教学行为,也容易导致儿童对其行为的模仿。

(2)分发图片——教师分发图片过程中,某儿童尚未来得及伸手去接,教师已松开手(分发速度太快),图片掉地上,教师看了一眼,但并未帮忙捡起,也未向儿童表示歉意。 教师继续分发了几张图片后,该名儿童将图片捡起。

【分析及疑问】

教师该行为隐含了其对儿童的不尊重和对其感受的忽视,也易成为儿童的一种潜在示范,这是否是言传身教中一个小小的缺憾?

(3)上课走神——教学过程中,教师曾扭头朝活动室门口看了一眼,同时笑了一下(据统计,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类似的行为共出现约3次)

【分析及疑问】

此时教师可能是听到有人开门进了活动室,但身处附近的笔者本人都未留意到此事,这是否说明该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够专注投入?其当时的心理状态如何?或者教师对此次教学活动的态度较为随意? 其行为是否会影响儿童上课注意力的集中?

(4) 收回图片——活动结束前,教师没有任何言语交代或行为表示,直接上前向儿童收取图片且面无表情,儿童对教师的该行为刚开始反应较为迟钝,随后便积极主动地上前提交自己的图片。同时教师在收图片过程中也未与儿童有任何言语、表情的交流。

【分析】

此属于教师的行为细节,但也反应出教师对于儿童感受的忽视,不注意建立与儿童的情感交流。

B、教师语言分析

1、教师提问的问题类型及次数统计——

   封闭性提问:36次。

开放性提问:75次。

   共提问111次。

其中无效提问(我们的定义如下)46次,占提问总数的45.54%。

无效提问的有三种类型:(1)自问自答型:问题抛出后不等待儿童回答,教师直接说出答案,其提问目的并非获得儿童答案。(2)有问无答型:问题抛出并等待片刻后,无儿童回答,教师没有进一步引导便直接给出自己预设答案。(3)忽略答案型:儿童的答案不符合教师的预设而直接被忽视。

【分析及建议】

该教师虽然在提问过程中较多运用开放性问题,但从以上分析可见,教师所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多为无效提问,由此提问本身失去了其原有的教育功能。建议教师期待和重视儿童的回答,在提问过程中多运用语言、动作等引导儿童思考。

2、部分语句摘录及分析——

(1)“好,这首儿歌都会念了没有?我想你们看到这个小图标应该都会把儿歌念出来了啊。”

“现在我想请女孩子起来——女孩子起立,我们来大声念给我们的客人老师听,好不好?好,准备好!拿好你的图片,看好你的图来念啊……恩,真棒!请坐。男孩子怎么样?想不想表演一下?好,男孩子起立!”

 这两句话属于无效提问中的“自问自答型”,不理会儿童的实际接受情况,教师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

(2)“不要你看后面,我要你看前面……你看后面就错了,要看我这里,看有小花猫的地方。”

这句话属于教师对儿童发出的指令,但其中含有明确批评的意味并且未顾及到儿童的感受。针对儿童的错误,教师应以建议或鼓励的方式委婉提出自己的意见。

(3)“看我的脸,你看我的脸!我在跟你笑吗?!”

此句话出现在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前,教师向儿童收图片时,此时所有儿童同时离开座位、簇拥上前都将自己手中的图片交给教师,教师为维持课堂纪律而采用的策略,但却没有顾及儿童感受,以上这种方式似乎过于强硬和直接,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伤”了孩子的感情。

C、基于以上分析对该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总体感受

在整个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太关注儿童的内心感受,对课堂高度控制化,较少注重与儿童的情感交流及对儿童心灵的培育。“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而儿童期恰恰是更多的依赖情感生活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本该较多地注重与儿童的情感交流而非只是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   自由游戏活动(时间:9:55~10:17)

1、关于教师对某吴姓儿童的游戏指导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都未与该名儿童发生任何言语、眼神以及肢体的交流,也并未出现在该名儿童所在的游戏活动区内,即并未对该名儿童的游戏活动做任何干预指导。

2、关于教师在整个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及言语分析

A.教师行动走向及停留时间

【表五:教师在各游戏区域停留次数比较图表】

从观察者的观察记录开始计算,教师所停留的地点总共变换了16次,其中教师指导游戏所花时间远少于其做其他工作的时间,与观察者的预期有较大出入,儿童自由游戏期间教师并未对所有游戏区域进行关注或指导,相反做了很多与游戏指导无关的工作。

B.教师指导游戏的具体行为

(1)     积木区——分配游戏任务:“**你做……,**你是……”

教师直接分配游戏任务,剥夺了儿童对游戏的主动选择权,对游戏的干预度较大,影响儿童体验游戏的乐趣。

(2)     美术区——给儿童提供创作原材料(一份已成型的雪人造型)。

“先画眼睛……画大一点……画完了在旁边贴上雪花(儿童手边的小盒子里有许多不同颜色的雪花片),就像那样(墙壁上贴满了20张左右相同造型的雪人作品)。”

教师对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干预过多过细,影响了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3)     建构区——垂直干预

“弄一个三角形……这样房子就漂亮了……再在这屋外围一个小院子……对,加油……房子修好了,真好……给小院子搭个门……对对对,这个门好看,我喜欢,这样小鸟可以进去。”边说边拿起积木替儿童搭。

以上教师语言的指派性很强,导致儿童的搭建工作完全按照教师意愿进行,失去了游戏本身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从最后成型的”建筑”造型上可以推论,其中的大部分搭建工作由教师参与完成——根据理论知识及以往观察经验:其一,小班儿童还只会摆弄玩具材料本身,如堆高再推倒这样的机械性重复动作,几乎无搭建目的,更不用说规模如此完整(有屋子、院落、大门)的建筑。其二,小班儿童尚处于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阶段,合作搭建任务难以完成。其三,在后面的观察中,也并未发现该区域儿童出现比较多的独立动手搭建行为。

(4)     娃娃家——置之不理(教师在娃娃家区域旁边的电脑桌前操作电脑,之前也并未查看过娃娃家区域,此时娃娃家区域的一名儿童主动发起了一段对话。)

(此时教师的坐姿比较随意,直接坐在电脑前的儿童桌上:)

“老师,我们家饺子又没了”

“啊,又没了。”说完教师继续操作电脑,不再理会该名儿童。

这段对话暴露了两个问题:其一,娃娃家游戏道具不充足,此类似情况还出现于理发店等多个游戏区域,此次观察只是一次随机观察,暴露出该班教师平时对于儿童游戏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对于小班儿童,游戏道具数量的充足性又尤为重要。其二,教师的此行为本身反映出教师对该名儿童的不尊重,教师并未给儿童提供其需要的帮助,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影响了儿童游戏活动积极有效的进行。

C.总体说来

整个指导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在每个其指导的游戏区域停留时间都较短且不平均(长的达3分钟,短的不到30秒),其指导并不深入,并非建立在了解儿童游戏进度的基础上,其中有两次指导活动较为突兀,具体表现为教师径直进入一个游戏区域说一句话就立即离开,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儿童的游戏行为。

3、基于观察结果对教师教育观及儿童观的分析初探

A、该幼儿园教育理念呈现:摘录自该幼儿园主体大楼宣传墙面

——我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下一代的楷模

——我知道学生对我很重要,学生对我很重要

——用智慧开启智慧,用爱心托起爱心

B、与该教师行为的比较和分析:

(1)教师自身的行为细节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不太注重自己的行为细节,例如前面提到的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以及操作电脑时的坐姿都较为随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视线转移、批评儿童的方式(“看我的脸,你看我的脸!我在跟你笑吗?!”)教师并未起到很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相反,其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给儿童带来了负面影响。

(2)儿童观

观察所体现出的教师“自我中心”感较为明显,从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可以体现出来,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无效提问占提问总数的45.54%,忽视儿童对于其问题的回应,也较为忽略儿童的想法。

(3)教育观

其一,“智慧”方面,观察过程中,该教师并未体现出对儿童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培养的重视,这一点从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每次让儿童朗诵儿歌所用的情境类似)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儿童教师,她并没有为儿童提供丰富及能引起其想象和积极投入活动兴趣的情境。另外,在自由游戏过程中,教师对美术区、建构区、积木区的指导控制力过强,不利于儿童自主性的发挥,没有抓住游戏本身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

其二,“爱心”方面,整个观察过程中并未发现教师与该班儿童出现亲密的情感互动情况,相反更多的表现出其对儿童感受的忽略及不尊重。如前面所提到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分发图片过程中的“掉图片”现象、收发图片过程中教师对儿童提醒交代的忽略以及与儿童表情或眼神交流的忽略;再如自由游戏活动中教师对儿童的求助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理会。除此以外,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所使用的言语出现了不只一次对儿童语气过重的直接批评。

(3)总体说来

观察所得的该名教师的行为并未能较好体现出该幼儿园所提出的教育理念。

四、 反思及感想

A、   反思

(1)关于观察过程

a. 观察表的制定及运用

其一,观察表的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其二,观察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观察者对于观察表格的把握不够精确,在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偏误;此外,虽然观察表格针对的对象是一对一,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受到一对多的影响,这些都会影响观察结果的精确性。

b. 实况详录法的运用

观察者在一定程度上先入为主,例如在对教师行为细节的观察中,观察者较多地关注教师不好的行为,而可能相对忽视了其好的行为,记录内容受主观色彩的影响。

(2)观察结果的分析

其一,观察者在整理观察数据时,可能存在疏漏偏误的地方,这对于结论及数据的精确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二,对于观察结果的分析会受观察者主观因素以及知识经验局限的影响。其三,本次观察仅为一次随机观察,其观察内容并不具有完全代表性,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具有完全代表性,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此外,本次观察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观察活动本身对于该班教学常规环境的打破、教师在具体情境下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观察者的已有经验对于观察的影响等等,所有因素将共同导致此次所观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与其常规状态下的教学活动存在偏差。

B、   感想

我们认为,幼儿园教师应当是具有爱心、用母亲般的情感与智慧善待儿童的人,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应当注重与儿童的情感交流,这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是有益的。

※附后

一、观察表格及其说明:

【操作定义:】

 

【说明:】

该观察表格是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时间师幼互动的具体情况,以弗兰德斯师生相互作用分析系统(FIAC)为模本加以改动制定而成,主要用于该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时间取样观察。该观察表与(FIAC)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所观察的是集体教学时间中教师与某一名特定儿童的互动情况,而后者针对的是集体教学时间中教师与所有学生的互动情况。除此以外,该观察表格中的操作定义也与(FIAC)有较大不同。

改动基于以下原因:

1、(FIAC)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用性问题

(1)观察对象

(FIAC)针对的观察对象是集体教学时间中的教师和所有学生的互动情况,要求所观察的学生已具有相当水平的规则意识,即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具有一定时间上的秩序性,并且所有学生基于教师某一行为的反应具有一致性。而以上要求并不符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师的某一行为,儿童所作出的反应各不相同,在时间上也存在不一致性。因此,我们将观察对象改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特定教师与某一特定儿童的互动情况,便于观察记录。

(2)操作定义

(FIAC)中的操作定义虽然完全涵盖了集体教学互动中师生可能出现的言语行为,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幼儿园。例如(FIAC)操作定义中的教师行为:“批评”,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概率极小,但教师会适时用眼神、肢体或非批评式言语给予部分儿童以提示,因此在修改后的操作定义中,我们将其归入“提示”中,这里的“提示”有两层含义:其一,教师在教学内容以内对儿童进行的提示;其二,教师在教学内容以外对儿童进行的提示(包括暗示性的批评),这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保证教师与儿童间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此外,我们认为“表扬或鼓励”和“接受并接纳儿童想法及感情” 的原有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或重复,也影响观察者在即时观察过程中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因此,我们将“表扬或鼓励”与“接受并接纳儿童想法及感情”这二者的区别显著划分为言语和非言语。这样,改动后的操作定义虽然未必完全涵盖所有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生行为,但都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师生行为,提高了观察数据的可利用性,以及该观察表的可操作性。

2、此次观察内容及重点

此次观察分析的重点为教师行为,因此操作定义重点将教师行为进行了细化,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并未进行进一步细化。

二、关于集体教学活动以及游戏活动中所观察的某吴姓儿童情况描述:

姓名:##

年龄:5岁(笔者认为该儿童实际年龄应为4岁或4岁半,按照南京本地计算年龄的习惯,该儿童所报年龄可能为其虚岁)

性格特点:

属于自信但较为安静的一类儿童,面对陌生人既不热情也不害羞胆怯,专注于自己所进行的游戏,在整个集体教学活动中不主动回答问题。规则意识较强,整个集体教学活动中都坐姿端正,也不与身边同伴讲话,但在观察过程中出现过一定频率的非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张望、走神、玩弄教具等。

与教师互动情况: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所有儿童(约16名)呈半圆弧形围绕教师而坐,而该名儿童所坐的位置(弧形的中间段)正好与教师面对面,处于教师的视线范围内较明显的地方。但教师在整个集体教学活动中只与该名儿童发生过一次肢体及眼神交流,即发生在教师分发和收集教具的过程中,除此以外,都未与该名儿童发生任何单独交流。此外,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都未与该名儿童发生任何言语、眼神以及肢体的交流,也并未对该名儿童所在的游戏活动区(理发区)做任何干预指导。

更多相关推荐:
幼儿观察报告(部分)

幼儿观察报告部分观察对象一杰杰性别男年龄6岁观察地点教室观察时间晨间活动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地玩我看见杰杰对教室的陶艺区气象区产生了浓厚地兴趣那里放置了一些有关春节的物品杰杰对这些东西认真地观察起来并且开始用橡皮泥...

儿童观察报告观察报告

我观察的是一对小姐妹姐姐今年7岁读幼儿园大班妹妹今年4岁读幼儿园小班姐姐在家披着浴巾在家里说自己是小公主则妹妹也赶紧拿着另一条浴巾说自己是小公主姐姐围着我我说着悄悄话妹妹看见了便也围过来说悄悄话虽然妹妹没听姐姐...

学前儿童观察报告

摘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主要的问题行为之一本文从不同年龄段幼儿攻击性行为分布的特征及原因不同年龄段攻击行为与性别关系的变化不同年龄段攻击行为的表现方式的变化三个角度浅析分析学前儿童在园内的攻击性行...

幼儿园观察报告

幼儿在园日常生活习惯的观察报告摘要本文采用好观察法对幼儿园两个班普通班和蒙班的幼儿在园日常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观察表明总体来说两个班幼儿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发展水平都还可以通过比较观察得出普...

儿童捣乱行为观察报告

45岁幼儿捣乱行为的观察报告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原理专业20xx级研究生徐超摘要调皮捣乱是幼儿常见的问题行为本文通过观察报告总结出幼儿经常出现的捣乱行为有哪些并分析了幼儿打乱行为出现的原因指出教师矫正前必须正...

儿童发展观察报告

儿童发展观察报告儿童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质的重要环节青春期到来以前的未成年人被称为儿童或少年他们在思想性格智力体魄等方面的可塑性很强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06岁延伸到12岁...

儿童行为观察报告

皖西学院课题名称儿童行为观察报告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201班姓名张正20xx010754儿童行为观察报告观察对象红红年龄1岁7个月性别女观察情境自然情境观察地点幼儿家中观察时间20xx年10月份...

儿童玩具安全调查报告

儿童玩具安全调查一调查背景为了预防疾病人们会带儿童去注射或者服食各种各样的疫苗但是在为儿童选择玩具的时候却往往不太关注玩具的安全问题这就为伤害的发生埋下了伏笔科技日新月异玩具的新品种新材料层出不穷新的危险也必然...

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

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20xx年04月20日1654原标题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为全面反映中国城乡儿童阅读现状了解其动态需求及阅读趋势2月1日至3月30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低幼读物出版中心依托旗下三刊一报幼儿...

儿童牙膏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儿童牙膏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

大班儿童高级情感发展的观察研究报告

大班儿童高级情感发展的观察研究报告一前言幼儿的高级情感是指由幼儿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它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三方面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

20xx年第七幼儿园入学儿童跟踪调查报告

20XX年第七幼儿园入学儿童跟踪调查报告大庆市幼教中心第七幼儿园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3日调查学校:市直机关第一小学东新三小庆风小学调查对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曾经入七园学习的儿童调查…

儿童观察报告(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