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

时间:2024.3.24

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

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

                                      实验时间:

                                                                体育系颜斌编制

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

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标准)

                                      实验时间:

                                                             体育系颜斌编制

                                                  

                                                        体育系制


第二篇:体育保健学教案


《体育保健学》教案

       授课教师     吴 哓 明  

       授课专业   成教运动训练

       授课班级   2005级运动训练班            

         授课年度、学期  20##年下学期             

教案审查表

教学内容及进度表

绪     言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任务和发展

2 认识学习本学科的重要性   

主要教学内容:

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任务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任务是教学的重点

2 学习本学科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教学方法:  讲 授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过程

绪     言

一 定义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科学。包括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和人体对运动的适应

二 目的、作用

   医学监督指导:1 增强体质

                 2 促进生长发育

                 3 防治运动性损伤及疾病

                 4 促进运动能力提高

三 内容

1 体育卫生

2 医务监督(体格检查、特殊医务监督)

3 运动性损伤

4 运动康复

5 推拿

四 与《运动医学》的关系

1 相同点

2 不同点(与运动训练和临床医学结合更紧密)

五 学习要求

六 发展史

第七章  运动损伤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

2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

3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4 了解运动损伤的特点和分类   

主要教学内容:

1、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2、运动损伤的急救

3、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

4、常见的运动损伤                 

教学重点、难点:

1、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是教学重点

2、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践

教学时数: 11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七章   运动损伤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一 运动损伤的分类

(一)按受伤的组织结构的种类分

1 肌肉、肌腱、韧带、筋膜、脂肪组织、滑囊等损伤最多。起主要病理改变是纤维组织的损伤性炎症及变性

2 关节软骨损伤(如髌骨软骨病、足球踝),主要病理表现为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及撞击伤等。

   注意:软骨损伤后不能再生或仅有不完全的再生,一旦受伤,必然留下永久性损害,治疗困难,是影响健康运动寿命的严重伤种,须注意预防

3 骨组织损伤,最常见的是疲劳性骨膜炎及疲劳性骨折,骨劳损,另一类型是骨软骨炎

4 神经组织微细损伤,完全断裂少见,多为牵拉、压迫、粘连等原因

5 其他组织器官损伤

(二)按损伤的轻重程度分

      轻度伤:上后能按原计划训练(运动时稍痛,日常活动正常)

      中度伤:需减少或停止患部活动(日常活动有症状,但能进行)

      重度伤:完全不能训练(伤妨碍日常活动)

(三)按病程分(损伤发病缓急)

      急性损伤

      慢性损伤

(四)按于运动技术关系分

      运动技术伤(多为过劳损伤)

      非运动技术伤(多为意外伤)

(五)按有无创口分

      开放性

      闭和性

二 运动损伤的发病特点

1 软组织伤多:以肌肉、肌腱、韧带、筋膜、脂肪组织、滑囊等损伤最多,其次是关节软骨

2 小伤多:严重伤少,大部分属于轻度创伤,所谓轻度是对一般人而言,在普通骨科可能视为小伤,电脑对于运动员,则可能影响训练比赛,减低竞技成绩,甚至断送运动生涯,相对而言,就不是小伤,必须高度重视,其治愈标准不能满足于症状的消除,而应使之恢复到创伤前的运动水平

3 慢性伤多:多为慢性劳损或大伤未彻底治愈而造成慢性损伤或积累多次小伤所致

4 复合损伤多:运动时各个部位,各种组织都可能发生创伤,坚持长年训练的专业运动员,往往有多处复合损伤,初步运动缺乏科学指导也会多处受伤

三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

   易发部位

   专项多发病

体操:易伤腰——腰肌肉筋膜炎,脊椎棘突骨膜炎,椎板骨折

      肩——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

      膝——伸膝腱膜炎,髌骨软骨病,半月板损伤

      腕——伸肌肌腱腱鞘炎

投掷:易伤肩——肩袖损伤

      肘——肘内侧副韧带损伤,骨关节病

      膝——髌骨软骨病,半月板,韧带损伤

      腰——肌肉筋膜炎

跨栏:大腿部肌肉拉伤

 运动项目的热书技术要求

身体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弱点

    以上两个因素,如果由于某种主观原因同时起作用,如过度训练就容易发生运动专项损伤。例如:篮球运动员最易伤膝,就篮球的基本技术来看,主要特点是膝于半蹲位,滑步、进攻、防守、制动、踏跳、上篮这些动作都要求膝于半蹲位,屈伸、扭转,而膝的这个角度有恰恰是它的解剖生理弱点,因为膝的上下杠杆长,半屈时膝的内外及十字韧带以及两侧的肌肉都处于较松弛状态,不能保护膝的稳定性,因此易发生韧带、半月板损伤。另外,由于这时膝的稳定主要依靠股四头肌的收缩通过髌骨的作用来完成,因此,这是髌骨既要保护膝关节的稳定,又要根据篮球动作的特点伸膝“发力”,这就很易使髌骨软骨磨损出现髌骨软骨病

     又如:体操运动员易伤肩出现肩袖损伤,着主要是由于吊环、高低杠、单杠的各种悬吊转肩动作的特殊要求发生的,就肩关节本身来说,它是个悬垂关节,肩胛于小,肱骨头大,因此,它能完成大范围的各个方向的回转动作,但其所以能在悬吊为完成各种动作而不发生脱位,主要依靠肩袖的固定作用,因此,肩袖在完成这种动作是负担最重,就成了易伤的弱点。更由于,它在肱骨大结节的附着点于抬肩时与肩蜂经常摩擦,因此,一旦活动过多范围过大就很容易被磨损或拉伤引起肩袖损伤

四 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人体的某些部位有解剖生理弱点,运动技术对身体某些部位有特殊要求,这是客观存在的,有了它,只能说有发生外伤的可能,但不一定都发生外伤,事实上,有不少运动员经过多年训练成绩稳步提高而未发生外伤,分析起来,在以上因素的基础上促使外伤发生的直接原因有:

   总的原因是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预防损伤知识,具体如下:

(一)训练比赛组织不好

1 不遵守训练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积极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巩固性原则

2 组织不当:不遵守比赛规则,动作粗野

(二)缺乏医务监督

1 缺乏保护

2 生理状态不良

3 心理状态不良

4 场地、器材、气候不良

五 预防

1 加强训练(全面、易伤部位)

2 严格遵守训练原则

3 加强医务监督:体格检查、自我监督、加强保护

4 “三结合工作方法”

   医生:提出外伤的受伤机制,指出应加强哪些肌肉练习,减少避免哪些动作练习

   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

   运动员:记录运动是伤部反应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急救

一 教学目的

1 掌握几种危重运动损伤的诊断和紧急救护方法

2 了解危重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理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止血法、包扎法是教学重点

2 现场心肺复苏术,休克的急救是教学的难点

3 骨折、关节脱位的急救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课件

四 教学时数

   4学时

五 教学内容步骤具体如下:

运动损伤多数属于慢性劳损,但有的项目急性损伤也较多,如足球、滑冰、自行车、赛车等,一旦发生可能比较严重,如局部出血、骨折、脱位,全身并发休克、心跳骤停 

   运动创伤的急救处理很重要,处理不当,轻者加重损伤,招致感染,重者致残,甚至影响生命,因而进行有效的急救,是分秒必争的紧急措施

1 急救的目的(快)

  抢救生命、防止再伤、防止伤口污染、减少痛苦,为转运及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 现场的具体急救工作

  做出初步诊断,首先扼要了解伤史,包括受伤经过、时间、受伤动作、机转以便估计损伤部位及性质

  就地检查

  全身检查:注意生命体征、呼吸、脉搏、意识、血压、体温等,注意是否有休克、心跳骤停

   局部检查:有无出血、红肿、压痛、畸形以便确定是否有骨折或关节脱位及出血功能障碍

一 心跳骤停

(一)定义

      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若不及时抢救,会很快死亡)

(二)原因

      在体育运动的严重以外事故中,如:严重创伤、大出血、窒息会出现心跳骤停

      凡能导致心博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流下降,心律时常,气道阻塞,心肺功能衰弱的各种因素均可引起心跳呼吸停止

(三)病机

      复杂且多种因素同时作用,不论何种原因,最后多为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在此基础上,迷走神经反射性亢进,以致心跳骤停(溺水者喉头或肺末梢痉挛、窒息迷走神经兴奋而引起心脏停博)

(四)临床表现(以循环和神经系统症状最为明显

1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短阵抽搐)

2 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3 呼吸异常

4 脸色苍白兼青紫

5 瞳孔散大

6 心音消失

(五)诊断

1 意识突然丧失

2 大动脉博消失

   这两个征象存在,心跳骤停的诊断即可成立。在现场不要求上述临床表现都具备才确诊,看瞳孔,听心音,数呼吸,测血压等仅能在复苏的同时有其他医护人员协助进行,以便不中断抢救

(六)急救——心肺复苏术

 A 畅通气道

   心跳骤停者易有呼吸道梗阻,主要原因是舌后坠和异物梗阻(呕吐物、分泌物、假牙——

1 清除口腔内异物:侧卧,示中指沿颊部直达舌根,再向外刮

2 清除气管内异物(指呕咽喉法、击背法、推压上腹部)

3 拉直气道(仰头抬颌、仰头抬颈)

B 人工呼吸(口对口,简便有效)

1 频率16——18次

2 吹气时间1/3周期

3 吹气量800——1200ml

4 注意纱布,口对鼻,同步进行

5 注意观察,通气适当的指征是看到病人胸部起伏,并于呼气时听到或感到有气体出来,随时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调整,清除异物

C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1 体位:仰卧于硬床或地上

2 部位:胸骨中下1/3处

3 姿势:肘关节伸直,只以掌跟接触胸骨,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骨

4 力量:胸骨下掐3——4cm

5 频率:60——80次/分

6 配合:单人进行先吹2次/15次按压

        两人进行先吹1次/5次按压

   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以判断效果

   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指标是:可触及颈动脉、股动脉、肘动脉>60mmhg;呼吸逐渐恢复,瞳孔缩小,口唇变红润

   死亡判断: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因估计脑供血完全中断时间往往不够精确,而国内外也有不少成功抢救心停跳超过6分钟的个例,故心肺复苏既要分秒必争,有不轻易放弃,一般直到无心跳,无呼吸,无意识,瞳孔散大且固定对任何抢救都无反应达30分钟方可停止

   自救:若有突发胸闷,气促,濒死感等心脏以外时,宜先自救再呼救,即在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几次,此时产生变化和震撼感,有类似心按压的,常能争得一次心按压的机会

补充:后期复苏

1 药物治疗: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

2 心电监测

除颤

4 病情估计

5 脑复苏

6 重症监护

二 休克

(一)定义

      强烈刺激——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障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

(二)原因

      创伤(出血、疼痛)

(三)机理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而不包括储存于肝、脾和淋巴或停滞在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微循环内血液灌流障碍——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全身缺血缺氧,重要器官心、脑、肾损害

(四)病理过程

      早期休克——轻度休克——休克代偿期——微循环收缩期(痉挛缺血期)

      中期休克——中度——抑制期——微循环扩张期(淤血期)

      晚期休克——重度——失偿期——微循环衰竭期

(五)临床征象

1 脸色苍白

2 四肢湿冷

3 意识障碍

4 呼吸浅速

5 脉搏细速

6 血压下降(<80mmhg,脉压差<20mmhg)

7 尿量减少(<20ml/小时,>30ml/小时

(六)急救

1 体位适宜——平卧休息

2 尽快止血——包扎固定

3 畅通气道——给氧

4 针刺

5 适量饮水(清醒)

6 保暖防暑(不良因素加重休克)

7 镇痛

8 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三 脑震荡

(一)定义

      外力——脑组织震荡——暂时意识障碍

(二)原因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

(三)征象

1 意识障碍——昏迷

2 逆行性健忘

3 伴随征象——头痛、晕、恶心、呕吐、心悸、耳鸣

(四) 鉴别

   脑挫伤——持续昏迷

   颅内血肿——再度昏迷

   颅骨骨折——耳、口、鼻、流脑脊液或血液

(五) 急救

1 安静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2 防暑保暖

3 针刺

4 排除复合伤,注意搬运

5 禁用吗啡止痛

四 出血和止血

(一)出血的分类

1 内出血:组织内出血、体腔内出血、管腔内出血

2 外出血: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一般外出血多为混合性的。一般根据衣服鞋袜的浸湿程度,血在地面积聚的情况和伤员全身情况来判断出血量

(二)止血法

 1 直接指压法:在出血点上直接加压,可使血管闭塞,发生防御性血栓或血块。止血法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压迫是用手指或用包扎皆可,大动脉破裂除外

2 加压包扎法

  先将无菌敷料覆盖在伤口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以适当压力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为宜,此法适用于小动脉,中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

3 间接指压法

  创伤中较大血管出血,急救时必须采用本法。用手指、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浅部动脉,将动脉压向相应深度的骨上,阻断血液流血,达到临时治学的目的,所以压力必须持续至可以结扎血管或用止血钳夹为止

   重要的压迫止血点有8个,其位置如下:颞动脉压迫法 ——头顶部出血;面动脉压迫法——颜面部出血;颈总动脉压迫法——颈部、面深部、口部、咽喉部;锁骨下动脉压迫法——肩部、上臂出血;肱动脉压迫法——前臂出血;尺桡动脉压迫法——首长、手背出血;股动脉压迫法——下肢出血;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压迫法——足部出血

4 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大血管破裂大出血或竟其他急救止学法无效者。常用的止血带有3种,即皮管、皮带及气止血带。急救时如无以上3种止血带,也可用绷带、三角巾或手头有的布、绳索、毛巾捆紧止血

   使用注意:

   部位要准确:要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应尽量靠近伤口,不应距出血点太远,以免更多组织缺血

   压力要适当:不少于200mmhg。达到远端动脉搏动小时,适能止血为度,如果压力太小只闭锁了静脉,动脉血还可以通过,则出血不仅不能止住,反而增加

   止血带下加垫子,切忌用绳索或铁丝直接加压

   上止血带前应抬高肢体2——3分钟,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5 止血钳止血法

  使用与能清楚见到喷血血管断断的出血,损伤组织辨认不清,不能用,否则易伤神经

6 抬高伤肢法

7 加垫屈肢止血法

8 充填法:多用于躯干的大伤口或不能上止血带的部位

五 骨折

   骨骼受到外力作用时,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称为骨折

(一)分类

      闭和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二)原因

1 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2 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接触暴力较远的部位

3 强烈的肌肉收缩

4 慢性疲劳——应力性骨折

(三)征象

1 疼痛

2 肿胀

3 功能丧失

4 畸形

5 压痛和震痛

6 假关节活动及骨檫音

7 X线检查

(四)骨折的临时急救

1 止血

2 抗休克:平卧、保暖、针刺人中、抗休克简要措施

3 临时固定:就地固定不要移动病人,不要移动伤肢

  长度:须超过骨折部上下两个关节,固定时,先固定骨折部上下,再固定上下两关节

  宽度

  松紧度:肢端露出

  防感染

  保暖

 4 各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

六 关节脱位

   俗称脱臼,关节面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错位,脱位后的关节面完全不相接触,即为不完全脱位。间接外力常引起闭和性脱位,间接直接冲击关节部位可引起开放性脱位

(一)原因

      多为间接外力

(二)征象

1 疼痛:剧烈,甚至患肢不动也痛

2 肿胀:若关节部位较浅,局部肿胀极明显

3 关节功能丧失

4 畸形——弹性固定

  被动活动脱位的关节,弹回畸形位置,如方肩

(三)急救

      肩关节脱位:小悬臂带

      肘关节脱位:大悬臂带

七 包扎

   包扎是外伤急救最常用的方法

(一)它具有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固定骨折等作用

(二)包扎材料:绷带、三角巾、纱布、毛巾、衣服、被单

(三)操作要求:不碰伤口,松紧度适宜,顺序(远心端——近心端),结不打在伤处

(四)包扎方法

1 环行包扎法

2 螺形包扎法

3 转折形包扎法

4 “8”形包扎法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

一 教学目的

1 掌握一般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和处理方法

2 掌握伤后康复训练原则

3 掌握保护支持带的应用

4 了解一般软组织损伤的病理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和处理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2 伤后康复训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随堂演示

四 教学时数

   2学时

五 教学内容步骤具体如下:

一 局部对症治疗

   闭和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一)处理原则及方法

1 早期:伤后24——48小时内

  病理:组织损伤出血——红肿—急性炎症期

  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补充: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损伤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炎症的局部存在着变质、渗出和增生这一基本病理改变

  变质:实质炎症局部组织损伤后在形态上发生各种变性、坏死

  渗出:是炎症局部的血管障碍和血液成分从血管逸出并导致组织水肿。(渗出液中含有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利于坏死组织分解及清除,但血管壁受损,红细胞也能被动渗出

  增生:指炎症区域的纤维母细胞,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增生

  处理原则:止血、防肿、镇痛

  处理方法: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冷疗法:a 先用海绵,弹力绷带包扎再放入冰水中

          b 用冰袋裹敷在伤处

          c 蒸发冷冻法——烷类冷冻喷剂

          d 冷毛巾,2——3分钟换 

2 中期:伤后24——48小时后

  病理:出血已停止,急性炎症已消退,伤部淤血和肿胀,肉芽组织正在形成

  补充:肉芽组织是由邻近的健康组织的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的不完全性再生方式,由新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构成,并有丰富的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能吞噬细菌,清除坏死组织。伤后4——6小时出血停止,血肿和渗出液开始凝结成块,伤后24小时左右,伤口周围开始形成肉芽组织,逐渐深入凝块中将其吸收

   处理原则:促进淤血和渗出的吸收,促进再生修复,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治疗方法:

  a 理疗:物理疗法:

利用物理因子治疗疾病

    电疗法:低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交流脉冲电疗法

            中频:干扰电疗法

            高频:微波、短波、超短波、超声波:消肿,软化瘢痕

光疗法:红外线(热);紫外线(开放伤、抗炎、加速增生);激光(低能量——抗炎,加速组织增生)

     磁疗法

     蜡疗法

     水疗法

  热疗法(湿热敷,蒸熏法)

  b 按摩

  c 针灸

  d 拔罐

  e 药物:中药;活血化淤、理气、补肝肾、舒筋骨、祛风散寒、清热

          西药:消炎药布洛芬、消炎痛、保太松

                外注射局部封闭

3 后期

  病理 :瘢痕、粘连

  处理原则: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增强关节肌肉功能恢复

  治疗方法:理疗、按摩、功能锻炼、超声波、音频疗法、碘离子导入疗法、石蜡疗法

二 伤后康复训练

(一)定义

1 保持训练状态

2 防止停训综合征

3 促进损伤痊愈和功能恢复

(二)康复训练原则

1 个别对待原则

2 循序渐进

3 全面训练原则(未伤部位先练,后伤部位后练)

4 适宜大运动量原则,8次为宜

(三)康复训练的方法——功能锻炼

      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助力运动

      渐进抗阻运动

      器械运动

(四)医务监督

      准备活动

      按摩

      保护支撑带:作用:防伤,止痛,保护关节稳定

                  种类:粘膏,弹力,纱布绷带,护具

                  注意事项:剃汗毛,宽紧要适宜,注意血循环,及时更换

(五)评定:与健侧对比

            肌力

            关节活动度

感觉功能

第四节  常见组织的损伤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机理

2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诊断、处理及预防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 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机理是教学的难点

2 运动损伤的诊断、处理和预防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实习

教学时数:6学时含实习2学时

教学过程:

一 挫伤

(一  )胫骨前挫伤与血肿

        这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多见于足球运动员。足踢、球击、腿撞都可发生,多位于胫骨内侧板面与皮肤之间,血肿较大时可向下向内流注,越过胫骨内后缘,伤初内容为血性,如未及时处理,则内容变为黄色黏液,类似滑囊炎,经久不愈,有时可继发感染。受伤当时有剧痛,但稍缓之后继续比赛,赛后才发现胫前出现有波动的疼痛血肿,如不及时抽出而变成慢性,则表现为滑囊炎症状。时肿时消,局部压痛有波动感有时可触到肥厚的束型或凝集的游离小结,X照片有时可见到胫骨反应性骨膜化骨,呈骨膜炎改变

    预防及治疗:足球训练及比赛在激烈的对抗当中,胫前受踢,受撞后如在比赛中应立即以弹力护腿压迫,如可离开场地,应以氯乙烷喷涂降温止血然后局部塞海绵垫再以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并局部抬高,卧床休息,已有积血的应立即抽出,再压迫包扎,一般至少需一周的局部休息才有可能愈合,已成慢性的,可局部抽液,注入强的松龙,再压迫包扎,卧床休息,愈后再练习时,应以海绵环绕伤部,外用护腿固定以防再伤。保守治疗无效且囊肿较大者可手术切除

二 股四头肌挫伤

   股四头肌受挫伤后,应严密观察,往往伤后第二日早晨才肿胀明显,功能丧失,约48小时后症状才趋向稳定,这时制定治疗方案才较可靠

(一)症状及分型

1 轻度挫伤:压痛局限,膝可屈至90度,轻跛

2 明显挫伤:局部明显肿胀,可以摸到肿快,膝不能屈至90度位,跛行,上楼或起立时痛

3 严重挫伤:广泛肿胀,摸不出股四头肌的轮廓,膝不能屈至35度,跛行明显,非用拐不能行走,有时膝关节出现积液

(三)治疗

1 限制活动期:此期的主要目的是止血,休息抬高患肢,冰袋降温很重要,另外可应用棉垫加压包扎,这时任何按摩热疗及膝的伸屈活动都应禁止,但可以做股四头肌的抽动活动,如属轻型的约24小时开始,明显严重约48小时开始

2 恢复活动期:当受伤的股四头肌伤情稳定病人可以自己控制股四头肌收缩时,膝即可开始伸屈轻微活动,活动是,首先应做膝的伸直功能练习,练屈曲时,应根据病情缓慢开始,不能急噪。首先应躺在床上做膝的屈伸活动,不应放在床边或伸屈或负重伸屈,下地时,应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扶拐行走,这一期治疗结束的标志是膝可以屈曲至90度,走路不用拐

3 功能恢复期:逐渐增加伸膝抗阻力量,直到膝的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并逐渐参加一些非对抗性的活动如:游泳、网球

股四头肌化骨性肌炎

股四头肌下血肿:早期手术为佳,取出血肿,结扎血管,缝合断裂的肌肉,血肿初愈后活动过早也可以再发

六 肩袖损伤

   肩部运动损伤,肩袖损伤最多(60%)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次之(18%)

   此外,还可发生骨折(4%)和脱位(10%)滑囊炎(5%)

(一)定义

      肩袖损伤又称肩袖创伤性肌腱炎。系指肩袖肌腱或合并肩峰下滑囊的损伤性炎症病变(由于原发性损伤,一般主要是在肩袖肌腱,以后又继发滑囊炎,因而放在一个标题下讨论

(二)解剖

      肩袖肌腱有四块肌肉的肌腱组成,即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起于肩胛骨不同部位,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及部分外侧颈部,共同形成为联合腱,像袖口一样包在肱骨大结节和解剖颈边缘,故称肩袖、腱袖或旋转袖,它有悬吊肱骨,稳定肱骨头,协助三角肌外展上臂的作用

     肩袖是肩关节活动中的解剖弱点,特别是在负重肩时,它不仅要保护关节的稳定,而且同时又要完成转肩的重任(如投掷、扣球等动作),再加上它与肩峰紧贴,容易摩擦,所以很易受伤

(三)损伤原因及机理

      这种损伤在体操、投掷、排球、乒乓球、游泳及举重运动员中非常多见,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运动技术要求肩关节反复完成超常范围的运动,而肩袖是肩关节活动中的解剖弱点,肌肉反复牵拉使肌腱承受很大牵拉力,发生损伤,并与肩峰与喙肩韧带不断摩擦。

      例如:单杠、吊环、高低杠中的转肩动作;投掷标枪、手榴弹和垒球的出手动作;举重抓举时肩的突然背伸;蝶泳时的转肩动作等。都是引起这种损伤的典型机制,患者大都有一次损伤史,又未及时得到合理的处理(继续重复损伤动作)迁徙成慢性,也有部分没有外伤史,逐渐发生症状

(三)征象

1 主要症状是肩痛,其次是肩活动受限(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症状往往因发病缓急、病情的早晚而表现程度不一。

  特殊动作痛:发病较慢的病例,肩一般不痛,只在做某一特殊动作时才痛,例如:标枪运动员的肩袖伤,常常只于臂上举做反弓投掷 姿势时才痛,且常常使运动员突然因疼痛而失手,此类病人,一般活动或令患臂外展、内外旋克服阻力时不痛,此伤虽小,但常使运动员的成绩不能提高,也无法参加训练

  在运动员中最常见的是亚急性病例,常因多次受伤逐渐形成,其症状为肩外展疼痛、放射痛

2 痛弧试验阳性

  肩外展60——120度之间出现疼痛,小于60度,大于120度则疼痛消失或减轻,原因是因为在60——120度这个活动范围,主要岗上肌收缩,将肱骨拉向肩胛骨靠固定,肱骨大结节与肩峰最接近,所以岗上肌腱与肩峰摩擦最厉害

3 压痛与局限于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4 肩外展外旋抗阻试验阳性

5 急性期伴三角肌痉挛

6 慢性期继发三角肌萎缩

(四)诊断(鉴别诊断)

1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压痛点在结节间沟,屈肘抗阻痛

2 岗上肌断裂,局封鉴别,臂不能主动外展

3 肩周炎(肩活动受限)

(五)处理

      根据病情的轻重,可用于固定、封闭、理疗或手术、等方法处理

1 固定:急性炎症时疼痛剧烈,应卧床休息,并用支架将上臂外展30度位固定,以减轻小肌肉活动,减轻疼痛

2 封闭疗法:在压痛点及滑囊内注入1%的普鲁卡因10——20ml,常收奇效,当时止痛恢复活动。注射时令病人侧卧,先将针刺入肱骨大结节的压痛点注入1%普鲁卡因3——4ml,再将针移向其前后及肩峰下滑囊,并各注入3——4ml,注射后第二日常有反应,疼痛加重,这种反应几天内可以消失症状逐渐减轻,如能在注射后第二日配合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治疗效果更好

3 物理治疗

   急性病例可用人工太阳灯照射,每天2次,每次20分钟,亚急性病例可用紫外线(4——5个生物剂量2——3次,每次间隔3——4天)

4 手术治疗

约90%的病人保守治疗即可痊愈,如果无效,可行肩峰成形术,将肩峰部分切除,以减少其与肱骨大结节的摩擦,术后可以从事体育训练

(六)伤后训练

      急性病例,当急性期过去后,即应开始练习肩关节的回环及旋转运动,症状完全消失时,可做负重练习

      慢性病例,运动员仍可从事一般活动及肩的训练,但应减少或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同时应加强三角肌力量的练习,方法是肩外展90度位负重静力训练

      亚急性病例,可以从事一般身体训练,但应暂时停止专项转肩动作练习,改为肩部肌肉小力量练习,例如:用哑铃或拉力练习三角肌及肩袖肌群的活动(以不痛为原则)

(七)预防

七 网球肘

(一)定义

本病因多见于网球运动员而得名,乒乓球、击剑、也是易发项目,它是伸手肌群在肱骨外上踝的附丽部分、局部滑囊或关节囊的损伤,又名肱骨外上踝炎

(二)原因 原理

本伤多因慢性劳损而引起肱骨外上踝腱止末端病,腱退行性变及其下软组织炎,肱桡关节局限性滑膜炎,环状韧带等退行性改变,肱骨外上踝为伸手肌群总腱的附丽点,经常反复用力伸腕,如网球、乒乓球运动中由于“反拍”“下旋”回击急球时伸手肌群猛烈收缩,同时的冲力作用于伸手肌群,使肌腱纤维特别是腱止点受到反复牵扯而发生劳损

(三)征象及诊断

1 肘关节外侧痛,并可上下放射

2 手不能提重物,有失力症状

3 肱骨外上踝压痛,前臂伸腕肌上半硬韧痉挛

4 伸腕抗阻试验阳性率高

5 米尔氏试验部分阳性

  少数病例是一次受到撞击或牵拉而出现症状,但大多数往往是逐渐出现症状的,开始是运动中出现肘关节外侧疼痛,做某一动作时出现运动停止后,疼痛加重,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甚至夜间疼痛影响休息和睡眠,有时疼痛向肘上肘下放射,重者可出现患肢突然失力现象,即使手提不重的物品时,也可突然发生不可抑制的无力感而丢掉物品

  体征:外上踝或腱止点不、桡骨小头、肱桡关节间隙处压痛或可触到伸腕肌上半硬韧压痛

  试验:即将肘屈曲,手握拳,屈腕,然后将前臂被动旋前并伸直肘关节,在此过程中肘外侧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伸腕抗阻试验,阳性率较高

(四)处理

1 早期停止局部训练或石膏固定,部分患者经休息可自行缓解

2 前臂近端肌腹处弹性绷带包扎减少肌肉收缩牵拉刺激

3 手法推拿、按摩,尤其在早期有良好的效果

  手法要点:用推糅手法缓解前臂伸肌的痉挛,而后在肱骨上踝及其附近的痛点,用点压及糅按的手法消肿、消炎、止痛

4 局部腱止上下注射强的松龙类药物,注意局封部位

5 中药熏洗

6 手术治疗

  腱止点松解,嵌入滑膜切除,环状韧带部分切除

(五)伤后训练

      急性期患肢停训,待症状消退后伤肢可作一般活动,伤后三周不做重复受伤的动作,使用粘膏保护支持带

(六)预防

      加强伸手肌群力量训练,及时消除前臂肌肉疲劳,早期发现病例,及时治疗

八 肘关节内侧软组织损伤

   此损伤包括屈手肌群和旋前圆肌,在肱骨内上踝附丽点扭伤,肘内侧韧带损伤及肱骨上踝炎

(一)损伤原因及机理

      肘内侧屈手肌群运动中反复主动收缩内侧肌肉、韧带反复被动牵拉引起肌肉、韧带及其附着处撕裂充血,肿胀及周围反应性炎症,久之成为慢性,韧带松弛钙化,附着点骨增生

      在运动中任何使肘关节被动外翻,过伸或前臂屈肌,旋前圆肌突然主动收缩都可能造成肌肉或尺侧副韧带的损伤如:投掷标枪、手榴弹、垒球以及体操后手翻十字操、摔倒时手撑地、举重、提铃等

(二)征象

1 有训练史

2 肘内侧专项运动时,肘内侧疼痛,同时肘软,内上踝及内侧副韧带压痛

3 屈腕抗阻痛阳性,屈腕屈肘前臂旋前抗力疼痛加重为肌肉损伤

4 肘外翻试验疼痛或稍松弛,肘关节被动外展出现疼痛为韧带损伤

5 X线表现:偶见肱骨内上踝增生、钙化

(三)处理

1 急性损伤时,局部休息、封闭

2 理疗、按摩、

3 慢性病例控制肘外翻及前臂屈肌强力收缩的运动量

4 久治不愈慢性病例可手术剥离松解

(四)伤后训练

1 训练时使用保护支持带固定,否则活动过早易关节松弛及变成慢性损伤

2 过2——3周才能正式练习,避免做重复受伤的动作

3 急性期过去后局部疼痛基本消失才才能开始训练

4 加强前臂肌肉力量及伸展性练习

(五)预防

      若在体育运动中能充分作好预防工作,确能减少或避免肘关节内侧肌肉韧带损伤

1 运动前作好肘关节的准备活动

2 加强肘部及腕部肌肉的专项训练,加强屈手肌群力量练习,伸展性练习,消除疲劳

3 加强专项技术训练,矫正不正确的姿势

4 加强医务监督(保护措施)

  反缠重锤,反握负重腕屈伸,握弹簧哑铃

九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扭伤

(一)病因

      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关节背侧松弛,关节两侧有侧副韧带加固以限制侧向运动,关节屈曲时,侧副韧带松弛,伸直时则韧带紧张所以手指向侧方偏曲或过伸性扭伤,常引起韧带、关节囊损伤

(二)征象

      受伤关节的伤侧疼痛、肿胀、压痛、无畸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 关节脱位

 2 伸指肌腱末端撕裂

(四)处理

      固定,不扳,不揉

(五)伤后训练

      粘膏支持带对患指加以保护,以限制受伤关节活动范围过大

(六)预防

      凡手部运动较多的专项运动员应加强双手协调一致的快速屈伸练习,握力练习,手指触地俯卧撑练习等,以增强掌指和手指间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提高技术水平,如准确判断来球的方向,速度,力量,纠正手的错误动作等,运动中思想应集中,避免仓促动作

四 手舟骨骨折

(一)原因

1 间接暴力

2 解剖特点:运动在腕骨间进行时,远近两排腕骨运动的力线恰好通过舟骨腰部;碰撞桡骨远端关节面,桡骨茎突,受伤机制与colles骨折相同,当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跌倒受伤时,如果是桡骨远端骨骺尚未成熟的儿童可能发生骨骺分离损伤,而老年可能出现colles骨折,青年则多为舟骨骨折,因此,临床上可见到舟骨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骺分离或合并colles骨折的病例。跌倒时手掌着地支撑是本能的保护动作,所以,舟骨骨折的发生没有项目的特异性

3 该骨折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肿痛,使医生忽略X线检查

4 腕关节正位和侧位两个方向的X线拍片常不能显示骨折线,没有拍摄舟骨为X线片也是常见的漏诊原因

5 早期舟骨骨折患者X线片上骨折线不太明显,阅片时易疏漏舟骨腰部及结节处为滋养血管处,易缺血坏死

  一个月内为新鲜骨折,一个月以上为陈旧性骨折

  新鲜骨折易治疗,预后好,病程越长,治疗越困难,愈合率越低,功能恢复越不完全

  新鲜的舟骨骨折如没有合并腕关节其他损伤,一般不发生移位,两骨折端之间只是一道缝隙,出血不多,不形成大的血肿

(二)症状体征——诊断

1 新伤腕桡背侧“鼻烟窝”轻度肿胀压痛

2 腕背伸痛

3第一掌骨轴心核压痛

4 X线正斜侧位片:旧伤可见囊状阴影或不愈合断面硬化或近侧缺血坏死密度增高或变形塌陷

(三)处理

      舟骨骨折很少移位,一般不须整复,若有移位,可在用手牵引下使患腕尺偏,以拇指向内按压骨块而可复位

1 固定

  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包括拇指掌指关节在内的短臂石膏管型,但有时可引起难以恢复的拇指掌指关节功能障碍。今年研究证明不包括拇指关节的短臂石膏同样可达到固定效果,每1——2周检查一次石膏管型,如有松动坏损应及时更换。固定期间所有掌指和指间关节都应能自由活动,并经常进行推掌练习,用手掌支撑及推举重物的训练应停止,而书写及日常生活中端持数干克以内物体的活动应照常进行,今年采用手制夹板固定具有轻便、透气好、易于调整和穿透X线、固定确定等优点,绝大多数固定于尺屈位

  旧伤

  1——2年,骨折断面未硬化,还可固定(4——6个月)

  硬化,手术桡骨治疗,切除桡骨茎突等

  已出现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对症治疗,关节融合术,可消除疼痛,保留部分腕关节活动功能

2 功能锻炼

3 药物中药

(四)预防

五 腕软骨盘损伤

(一)解剖

      位于尺骨小头与月骨、三角骨之间

(二)损伤机制

      急性损伤,腕背伸过度旋转

      慢性劳损

(三)征象

  1 下尺桡关节及腕尺侧疼痛,支撑痛,前臂旋转后握力下降,可有腕松弛或交锁响声

2 胀肿

3 压痛点:尺骨茎突掌背侧的桡侧,下尺桡关节的远端

4 背伸痛,旋前旋后抗阻痛

5 软骨挤压试验阳性

6 X线

7 造影

8 尺神经障碍

(四)处理

1 急性期

  长臂石膏固定,肘屈90度,腕功能位,旋后损伤时旋前位固定,反之旋后固定,3——4周

2 慢性伤

  保守治疗,边治边训练,按摩,理疗,腕支持带下训练,封闭

3 手术

  单纯软骨盘损伤切除软骨盘,合并尺桡关节半脱位,切除尺骨小头

4 训练

控制支撑旋转训练量,加强腕周肌力练习

(五)预防

六 大腿部屈肌拉伤

(一)损伤原因

1 解剖原因:双关节肌,运动协调能力差

2 肌力失衡<1/2

3 疲劳因素,准备活动不充分

(二)机理

1 被动牵拉时拉伤

2 主动用力收缩时拉伤

(三)征象

1 疼痛(程度不一,跛行)

2 压痛(肿压痛广泛,需蝈绳肌收缩抗阻确定)

3 肿胀(不一,出血多,严重手术)

3 肌张力(平卧,屈膝90读2 检查蝈绳肌)

5 肌肉收缩畸形(凹陷、球形、双驼峰)

6 硬索条或囊肿(晚期)

7 肌肉短缩:必须检查,对需此肌韧性项目无应注意,其方法是侧直抬腿高度

8 急性期超生波检查不仅能诊断出肌肉断裂,更有助于血肿的确诊

(四)处理

1 冷疗,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2 急性期过后,按摩、针灸、理疗、封闭、功能锻炼

3 手术

(五)预防

      加强力量训练,韧性训练

七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一)解剖

      膝关节上下杠杆长,周围肌肉少,负重大,最易损伤,内侧副韧带在半屈位相对松弛,防止小腿的外展和外旋

(二)损伤机制

     膝外翻,膝屈曲,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如“二人对脚”“用伴”挑箱落地猾倒,膝外侧受暴力打击

(三)征象

1 膝内侧疼痛——痉挛——固定微屈位——被动屈伸有抵抗感

2 压痛点——股骨内上踝(次胫骨内侧踝)

3 侧向运动试验(伸直,30度屈曲位)

-外展分离试验

4 X线确诊是否完全断裂

(四)处理

1 断裂:手术

2 扭伤部分断:急性期,冷疗,加压包扎,于微屈位抬高患肢

              24小时后,拆除包扎固定,理疗,药物,按摩先轻后重

  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绷紧)——直膝抬腿——负重直膝抬腿——走路、膝屈伸练习——屈曲为抗阻伸膝

补充:十字韧带:抽屉试验

      完全断裂即手术缝合

      部分断裂长腿托板固定患腿于30度位6月,并功能锻炼

八 膝半月板损伤

(一)解剖

      内C,外O,内相连,功能

(二)损伤原因

1 半月板矛盾运动

  膝伸——半月板向前移

  膝屈——半月板后移

  小腿外旋外展——内侧半月板后移,外侧半月板前移

  小腿内旋外展——内侧半月板前移,外侧半月板后移

  小腿外展外旋,大腿突然内收内旋并伸直——内侧半月板损伤

  小腿内收内旋,大腿突然外展外旋并伸直——外侧半月板损伤

(三)征象

      明确外伤史

      关节积血,肿胀明显,剧烈疼痛,关节不稳,软弱无力,活动障碍,后期股四头肌萎缩

      麦氏试验60%阳性率

      摇摆试验80%阳性率

      研磨试验,提拉

      检查:关节造影,关节镜,超声波,X线明确诊断

(四)处理

1 手术(适应症:损伤程度)

2 保守治疗:冷疗,制动,加压包扎,抽积血,股四头肌静力练习,功能训练,避免受伤动作

(五)预防

      增强下肢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股四头肌,蝈绳肌,小腿肌群等提高关节稳定性,协调性

九 髌骨劳损

(一)定义

      系髌骨周围腱止装置的慢性损伤及髌骨软骨病

(二)病机病因

      髌骨生理作用:保护股骨关节面;传递股四头肌力量;增加股四头肌力矩;保护膝关节半屈位稳定性

      牵拉力,压力,摩擦力,由静突然动,由动突然静(急停),踏跳

(三)征象

      半蹲痛,上下楼梯、运动中痛,休息好转

1 单足半蹲试验100%阳性率

2 髌骨或髌骨周缘压痛90%

3 伸膝抗阻痛78%

4 关节面摩擦音45%

5 关节积液——浮髌试验12%

6 股四头肌萎缩15%

  X线早期意义不大,晚期关节间隙变小,髌骨骨刺线,肌腱止装置增厚,钙化阴影

(四)处理

1 按摩,不痛角度,理疗,休闲

2 体疗,静蹲,快速全蹲起

3 手术

(五)预防

1 加强力量训练(股四头肌):负重深厚;抗阻伸小腿;负重高抬腿

2 控制局部负荷重

3 单足半蹲试验

十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一)易发部位

      除胫腓骨外,跖、股、足舟骨、尺骨、肱骨、脊柱椎板都可发生

(二)原因

      局部负荷量过大(次因:场地过硬)

(三)机理

1 肌肉牵扯学说:屈趾肌群,胫后肌等小腿屈肌反复收缩,骨膜松弛,水肿,淤血,骨膜下出血

2 应力学说

(四)症状与体征

1 疼痛(专项动作痛——夜间痛)

2 压痛点(与肌肉附着处无明显关系)

3 动作痛(后登痛、上肢支撑痛),抗阻屈踝屈趾不痛

4 凹陷性水肿——小结节或肿块

5 检查:X先,CT,MRI核磁共振,ECT碍骨扫描,骨核素检查

(五)治疗

1 控制运动量,弹力绷带包扎小腿

2 封闭,抬高患肢,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微波,重要熏洗外敷,按摩

(六)预防

1 控制局部运动量(注意训练方法,全面训练)

2 正确掌握跑跳技术,注意动作中的放松和落地的缓冲

3 场地不能过硬

4 做好准备活动

5 运动后按摩及时消除疲劳

十一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一)易发原因

1 解剖:外踝比内踝长1厘米

2 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内侧韧带面积大,韧带纤维较细密而强韧)

3 距骨体前宽后窄,足跖屈时较窄的后部进入内,有一定的倾向运动和内翻运动,很不稳

4 内翻肌肌力较强外翻肌肌力较弱

5 跖屈是旋后

6 地不平,准备活动不充分,肌力不强,身体不平衡

(二)征象

      疼痛,肿胀,淤血,压痛,跛行,被动内翻痛,X线排查骨折韧带完全断裂

(三)处理

1 痛点压迫

2 强迫内翻试验和抽屉试验

3 冷疗,加压包扎

4 手术(完全断裂,骨折,脱位)

(四)预防

      平时重视踝周围肌肉力量和关节协调性训练,如负重提锤,跳绳,足尖走路等

      做好场地医务监督,提高落地动作的技术水平

      准备活动要充分,防止撞人犯规动作

十二 急性腰扭伤

(一)原因

1 解剖

  腰是活动枢纽,是一个负重关节各种应力集中于腰骶段前凸与后凹交界处,易发生急慢性损伤

2 腰部肌力弱

3 负荷过大

4 腰部运动幅度大,特别是后伸:排球,跳远

5 后伸过度:体操下腰摔腰,跳水折腰

6 准备活动不够、

(二)征象

1 腰肌拉伤(筋膜破裂)

2 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拉伤:压痛点在棘突间,局限表浅,前屈加重后伸后减轻

3 小关节扭伤:无准备,仓促弯腰,扭转,腰部活动范围过大,椎间小关节受过度牵拉或扭转可致滑膜嵌顿,呈保护性强迫体位,伸腰更痛,压痛点深,扣击痛

4 椎板骨折,过伸痛

5 骶髂关节扭伤,患肢不敢持重,立位不能弯腰

  与椎间盘鉴别:封闭腰部下肢通消失为腰扭伤所致,反射性痛

(三)处理

1 卧硬板床(俯卧,仰窝,或垫枕)

2 复位(坐位脊柱旋转位,侧扳法)

3 固定,韧带伤(石膏背心,腰围6——8周)

4 手工修补

5 按摩,针灸,药物,理疗,封闭

十三 骨骺损伤

(一)解剖

      原发化骨中心

      次发化骨中心

      受压骨骺:位于长骨的两端;承受传递压力;参与关节构成

      牵拉骨骺:肌腱韧带的附丽部分;承受牵拉力;不参与关节构成

    组织学结构强度弱(2——5)倍:静息层;生长层;转化层(钙化层),骨折易发部位;骨化层

    由于生长层及骨化层一般不折断,所以骺板骨折一般不影响生长,除非骨骺血管受伤生长层失去营养供应

    骺板血管供应:骨骺系统(骨骺——静息层);干骺系统(骨干——化骨层)

    骨骺滋养:直接进入(胫骨上端);间接进入(易缺血坏死)

(二)损伤原因

1 强度弱解剖原因

2 暴力(间接),过度劳损

  牵拉骨骺:肱骨内上踝;胫骨结节;股骨小粗隆;髂前上棘;髂前下棘,跟骨

(三)征象

      急性骨骺损伤——骺板分离及骨折(受压骨骺骨折;牵拉骨骺骨折)

      慢性拉伤——骨软骨炎(骨骺炎;骨突炎)

      如运动中肘外翻支撑损伤,成人多为韧带断裂,儿童多为内上踝分离,成人易肩关节脱位,儿童多为肱骨上端骨骺分离

1 急性骨折征象:疼痛,红肿,功能障碍,畸形后,X线帮助确诊,易漏诊,需两侧对比照片

  诊断:儿童发生骨端骨折脱位或扭伤时,首先应想到骨骺骺板骨折

2 慢性:疼痛逐渐发展,运动受限,逐渐关节肿胀,压痛,功能障碍,肢体短缩等

(四)处理

1 急性骺板骨折:尽早整复固定(2——3周),下肢不负重,受压骨骺局部避免挤压,扭转撞击,负重等外力作用,伤肢无压痛和纵扣击痛时方可解除固定;牵拉骨骺固定期间,避免附于伤部的肌肉的主动收缩或被动牵拉,以免错位

2 骨软骨炎:尽早发现,控制局部运动量,适当固定病变关节,避免患肢持重,牵引,药物按摩,定期X线复查

(五)预防

1 急性损伤:加强肌肉锻炼,准备活动,避免受伤

2 慢性损伤:控制局部运动量

第六章  运动性病症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了解运动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机理

2 掌握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主要教学内容:

1、过度训练

2、运动性贫血

3、运动性血尿

4、运动性腹痛

5、肌肉痉挛

教学重点、难点:

运动性疾病防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过程:

第六章  运动性病症

运动性病症定义:训练安排不当(运动负荷过大)导致机能紊乱、疾病、症状。

第一节  过度训练

一 定义

   过度训练综合征:运动训练过量导致疲劳连续累积而引起功能紊乱及病理状态

二 病因

1 运动量增加过快

2 持续大运动量缺乏必要的间歇和节奏

3 缺乏全面训练基础,进行“单打一”训练

4 比赛过多

5 病后过早训练比赛

6 生活没规律

三 病机

1 功能紊乱

2 神经内分泌系统兴奋与抑制之间的不平衡

3 器官器质性病变

四 征象

1 早期

  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情绪厌烦,睡眠不好,头痛,食欲不振等

2 中晚期

  神经系统症状:睡眠障碍,头痛,头晕,无训练欲望,心情烦躁,记忆力下降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心律不齐等,的出现晨脉加快,运动后恢复慢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严重时肝区疼痛消化道出血

  肌肉骨骼系统症状:肌肉持续酸痛、僵硬,易痉挛,疲劳性骨膜炎,跟腱周围炎

  全身和其他系统症状: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易感冒没,低热,蛋白尿,血尿

  运动成绩下降

(二)检查(体征)

1 脑电图(节律失调)

2 血液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增加,淋巴细胞下降)

3 心电图改变(ST--T改变)

4 免疫指标下降(淋巴细胞下降,T细胞下降,K细胞下降,免疫球蛋白降低)

5 内分泌紊乱(激素)

6 联合运动负荷试验

五 诊断

   没有特异、灵敏和简便的诊断方法,需要运动史,主诉,体能试验,心理测试等客观检查

六 鉴别诊断

七 处理(治疗)

1 调整训练

2 对症治疗

3 全身恢复措施

八 预防

1 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2 加速疲劳消除

3 加强医务监督

第二节  过度紧张

一 定义

   训练负荷过大导致的急性病理现象

二 病因

   训练水平低,患病,状态不良

三 分型(临床征象)

1 单纯虚腹型 中长跑多见,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

2 昏厥型

  a 强烈刺激后引起昏厥(心理因素——神经反射性使血管紧张性降低)

  b 重力性休克  

  c 举重时昏厥

  d 其他昏厥:疼痛性昏厥、直立性低血压性昏厥、低血糖昏厥、贫血昏厥、中暑昏厥、心源性昏厥、脑源性昏厥等

3 脑血管痉挛型

  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活,脑缺血、缺氧——头痛,意识障碍

4 急性胃肠道综合征

  轻:功能紊乱

  重:应激性溃疡

5 急性心功能不全

  心源性休克——脸色苍白、脉搏快弱、血压下降,严重时猝死

  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红色泡沫样痰

  肝淤血——右季肋部疼痛,肝脾充血

  急性心功能不全——心前区疼痛,心律不齐,心脏扩大

四 处理

1 体位:平卧,保暖。心功能不全者,取坐位

2 心肺复苏

3 穴位点掐

4 松衣

5 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 预防

1 重视体格检查

2 遵守训练原则

3 加强医务监督

第三节  运动性贫血

一 定义

二 诊断标准

   男 <12(HB12——16)

女<10.5(HB11——15)

三 病因

1 运动负荷过大

2 训练状态下降

3 有些运动项目多见

4 女子多见

四 机理

1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a摄入不足(控体重)——低蛋白,缺铁

  b 吸收有障碍

  c 铁储备下降(汗铁、血红蛋白尿、尿铁增多)

2 红细胞破坏增加

  a 机械性破碎

  b化学性溶解

五 症状体征

   中度重度贫血时,可出现因缺氧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各种症状,如:心悸、头晕、失眠、月经紊乱、气促、乏力

   体征: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加快,杂音,血红蛋白下降

六 处理(治疗)

1 合理安排训练

  红细胞 男<10 女<9 停训 治疗为主

 血红蛋白 男10——12 女9——11 减训

2药物治疗

 硫酸亚铁、生血1号、胃蛋白酶合剂、山梨醇铁剂等

3饮食治疗

 补充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C的食物

七 预防

1 合理训练

2 平衡饮食

3 定期监测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 

              

第四节  运动性血尿

一 定义

二 病因病理

1 肾静脉高压

2 肾血管收缩缺血

3 微细损伤

三 症状体征

1 血尿

2 症状与运动强度相关

3 无其他体征

4 男多见,预后良好

四 鉴别诊断

1 肾小球2肾炎——尿少、浮肿、高血压

2 泌尿系结石——X线

3 泌尿系感染——尿路刺激征

五 处理

  调整训练、对症处理、维生素K、安络血等

六 预防

   合理训练

第五节   运动性腹痛

一 定义

   运动中腹痛与运动性腹痛区别

二 原因

1 训练水平低

2 准备活动不协调

3 呼吸不协调

4 饮食不合理

5  生理心理状态不佳

三 机理

1 准备活动不充分——肝脾淤血

2 呼吸不协调——呼吸肌痉挛

3 饮食不合理——胃肠功能紊乱

4 腹腔内外疾患

五 处理

1 减满运动速度(挺下来)

2 调整呼吸(加深呼吸)

3 用手按压病处

4 按压穴位

六 预防

1 加强全面身体训练

2 遵守训练原则(循序渐进)

3 做好准备活动

4 合理安排饮食

5 合理呼吸

6 治疗原发疾病

第六节   肌肉痉挛

一 定义

   不自主强直性收缩

二 易发部位

   腓肠肌、屈指趾肌等

三 原因

1 寒冷刺激(低温)

2 电解质丢失过多(排汗)

3 肌肉收缩过快(新手)

4 损伤疼痛性痉挛

四 征象

   肌肉疼痛、僵硬

五 处理

   牵拉痉挛肌(可先被动运动痉挛肌)、穴位按压

六 预防

1 加强锻炼

2 做好准备活动

3 即使补充电解质

4 即使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第七节  中暑

一 类型

1 中暑高热(热射病)

2 中暑 (大汗)——衰竭

3 中暑 痉挛

4 日射病

二 处理

1 移至阴凉出休息

2 饮料

3 药物

4 穴位

5 输液

6 冰敷

三 预防

第八节  冻伤

一 类型

   局部——血管收缩、痉挛时间过长——麻痹扩张——淤血——水肿——坏死

   全身——血管收缩,缺血——呼吸心跳停止

二 征象

   局部——红紫、肿胀、水疱、溃疡、瘢痕、痒、痛

   全身——寒战、心跳呼吸加快——呼吸心跳减慢、肌肉发硬、反应迟钝

三 处理 

   局部:促进血液循环,温水热敷,按摩,冻伤膏

   溃疡:硝烟,硼酸水洗

   全身:20——40度干湿保暖

                   

 第九节   游泳性中耳炎

一 病因

   脏水——外耳道浸泡过久——鼓膜浸软——破损——中耳炎

   呛水、感冒——咽鼓管——中耳炎

二 症状

   耳内剧痛、外耳流浓(穿孔)、全身发热、寒战、头痛、眩晕

三 处理

1 鼓膜穿孔——引流——双氧水清洗外耳道

2 理疗(局部)——热敷、红外线、超声波

3 抗菌药

四 预防

1 水清洁

2 呼吸正确不呛水

3 感冒不游泳

4 耳塞(穿孔)

5 单足跳、手掌吸

 第十节   运动员病毒性心肌炎

一 病因

   渴萨奇——ECHO埃可——肠道病毒

   流感——呼吸道病毒

二 病机

   病毒直接侵犯心脏

   免疫损害

三 症状 体征

   症状:发热、咽痛、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

   体征:心率改变、杂音、心电图改变、心脏扩大

   检查:白细胞增加,血沉加快,血清转氨酶增高等

四 处理

1 中草药抗病毒

2 干扰素(免疫增强药、抗病毒治疗)

3 免疫核糖核酸(营养药)

4 抗心率失常药——利多卡因、心得安、心律平等

5 除颤药

五 预防

1 积极治疗原发病

2 严格遵守科学训练原则

3 监测心血管变化

第十一节   运动员高血压

一 分类

1 少年性高血压:收缩压升高(150——160mmhg)——青春期神经内分泌紊乱

2 专项训练高血压(举重):舒张压(100——110mmhg)——压力反射,肌肉收缩

3 过度训练,下午改变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高10——20mmhg

二 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运动史,病史(过度训练史)

2 血——血压

  尿——尿常规(有蛋白、红细胞)尿素氮、肌肝增高

  胸透、眼底、肾功能、心电图

三 处理

  调整训练,理疗,

  降压药——利血平、心得安等

第九章  运动疗法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了解运动疗法的特点,作用机理及种类

2 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内容及制定   

主要教学内容:

1、运动疗法的种类和方法

2、运动处方                  

教学重点、难点:

1 运动疗法的具体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2 运动处方的制定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教学方法:讲授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九章  运动疗法

第一节  运动疗法的概论

一 运动疗法的定义

   是指应用运动为手段,根据不同人群以及疾病的特点,选用合适的运动方法,确定适合的运动负荷,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又称体疗或医疗体育,目的是治疗和预防各种继发性功能障碍)

二 运动疗法的特点

   运动疗法是 1 功能恢复疗法(肢体和内脏功能障碍)

              2 预防疗法

              3 全身疗法

              4 主动疗法

              5 自然疗法

三 运动疗法的生理效应及治疗作用机理

   1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

   2 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3 维持和恢复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

   4 发展机体的代偿能力

   5 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化消极情绪

四 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

   1 系统性、全面性、长期性原则

   2 早期性、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原则

五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1 适应症

   2 禁忌症

六 运动疗法的种类和方法

   1 医疗运动:a医疗体操;b耐力运动

   2 传统医疗体育手段

(一)医疗体操

按运动的用力程度分

1主动运动:a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c 特殊主动运动(传递神经冲动)

2 被动运动:a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 b 牵拉性被动运动

3 助力运动(主动为主,助力为辅)

4抗阻运动:a 一般抗阻; b 渐进抗阻

按运动的性质分

1 徒手运动

2器械运动

3 矫正运动

4平衡运动

5 协调运动

6 呼吸运动:a 一般呼吸运动:静呼吸运动和运呼吸运动;b 局部呼吸运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c 专门呼吸运动:延长吸气,延长呼吸,呼气时配合发音和用手压迫胸廓

7 放松运动

(二)耐力运动

      走、跑、骑自行车、游泳、上下楼梯、跳绳、球类达50—60%最大摄氧量

(三)传统医疗体育手段

1 医疗气功

2 医疗拳术:a 太极拳;b 五禽戏 ; c 八段锦             

七 医疗体育的实施方案——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的定义

    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实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康,心血管功能状况以及体力结合运动爱好及生活环境条件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度,并指出注意事项,称之为运动处方。

(二)运动处方的分类

1 竞技训练性运动处方

2 预防保健性运动处方

3 临床治疗性运动处方

(三)运动处方的内容

1 运动目的

2 运动种类 :a 有氧运动; b 伸展运动:放松性练习、矫正运动、医疗体操;c 力量性运动 

3 运动强度:

心率

a THR(target heart rate)靶心率60——85%最大心率(Polar表可设定上下限)

b(运动后心率——至运动前心率)/运动前心率

  >70% 为大运动强度

  >50% 但<70%为中等运动强度

  < 50% 为小运动强度

c 净增心率计算法

  40<运动心率-安静时心率<60

d 年龄减算法

  运动适宜心率=180(或170)-年龄

原理:除去疾病或心理因素影响,当心率在110——170次/分范围时,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是呈直线关系。

  摄痒量(VO2)                                                     

50——70%VO2max最合适

  代谢当量(Met法)

60——70%最大Met为合适的运动强度

4 运动时间

5 运动频度

6注意事项

第十章  常见病症的运动疗法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常见疾病运动疗法的作用

2 掌握常见疾病运动疗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主要教学内容:

1、高血压

2、肥胖症

3、慢性腰腿痛

教学重点、难点:

常见疾病运动疗法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实习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过程:

第十章  常见病症的运动疗法

一 高血压病

(一)诊断标准

      收缩压高于160mmHg或舒张压高于95mmHg

(二)运动疗法降血压的适应症

      临界高血压,一、二期高血压以及部分病情稳定的三期高血压病人

(三)运动疗法的作用

1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缓解小动脉痉挛。

2 扩张活动肌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

3 改善情绪,减轻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4 降低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心血管应急反应。

5 运动中一过性的血压增高有可能作用大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血管运动中枢,重新稳定机体的血压调空水平。

(四)运动疗法的方法

    高血压病人的体疗侧重于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在方法上强调小强度,较长时间,大肌群的动力性运动以及各类放松性运动。

1 低强度有氧练习

  方法包括医疗步行和骑自行车(斜走及侧走)

  强度为最大心率的50——60%

  50岁以上一般不超过120——130次/分

  停止活动后心率应在3——5分钟类恢复正常

  步行速度一般为50——80米/秒,不超过110米/秒

  每次锻炼30分钟左右,期间可穿插休息或医疗体操

2 气功

   多采用放松功法,如松静功、站桩等。注意动作幅度宜大,速度宜慢,外导内行,呼气要长,肌肉放松。

3 医疗体操

   注意做医疗体操时和呼吸密切配合,动作柔和而有节奏,姿势轻松舒适,切忌憋气和使劲用力,做弯腰动作是头部位置不宜低于心脏位置。

4 太极拳、降压舒心操

5 抗阻运动

    在一定范围内,中小强度的抗阻运动可产生良好的降压作用,一般采用循环抗阻运动。即采用大约40%最大收缩力作为运动强度,做大肌群(如肱二头肌、腰背肌、胸大肌、股四头肌)的抗阻收缩,每节运动重复10——15次,各节之间休息10——30秒,10——15节为一循环,每次练习1——2个循环,每周3——4次,8——12周为一个疗程,注意在用力呼气可减轻心血管的反应性。

(五)注意事项

1 严格掌握运动疗法适应症

2 不要轻易撤除药物治疗

3 严格掌握运动量

4 持之以恒,即使血压已经较平稳,仍应坚持

5 在练习中加强自我监督和医学指导

二 冠心病

(一)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的统称。

(二)运动疗法的作用

1 增加心肌的供氧量

2 减轻心肌的耗氧量

3 改善脂质代谢

4 改善情绪

5 增加血液中纤溶蛋白的活性、延缓动脉硬化病变的发展

(三)运动疗法的方法

1 步行

 (散步——急行)步速80——120步/分,心率100次/分左右,每次30分左右

2 走跑交替

  步行1分钟,速度50米/分,再健身跑30秒,速度100米/分左右,反复20次左右

3 健身跑

    只有在急行2——3千米而无心绞痛发作时才允许进行,距离1——3千米,最高心率不超过120次/分

4 游泳

5 气功

  可采取坐位或卧位,注意呼气不要过于深长,切忌闭气

6 综合医疗体育运动

(四)注意事项

1 休克,严重心衰,严重心律失常,持续胸痛,发热,体温超过39度者暂时不宜锻炼

2 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3 做好医务监督

三 慢性支气管炎

(一)定义

    凡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每年发病至少三个月,持续两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

(二)运动疗法的作用

    纠正不合理的呼吸方式,减轻呼吸道阻塞的程度,改善肺通气量及血液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

(三)运动疗法的方法

1 呼吸体操

  腹式呼吸

  a 定义

    通过有意识地改变腹部肌肉的张力和腹腔内压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呼气时膈肌收缩下沉,扩大胸腔容积,而腹肌放松,腹部向外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向内凹陷,膈肌舒张上台,积压肺脏,排出肺里空气。

  b 优点

    腹式呼吸可以增加呼吸深度,减慢呼吸频率,改善肺通气量,降低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同时还可减轻由于过度吸气造成的肺膨胀

  c 练习时注意放松全身肌群,特别是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包括上胸部,肩胛带和颈肌群,减少不必要的氧耗

d 练习方法

  侧卧或仰卧,一手放胸部,一手放腹部,通过手来感觉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注意可快可慢,呼气时胸部尽量不动

  助力呼吸

  助力呼吸是借助于手或躯体的活动,有针对性地是胸廓或肺的某一局部扩张或收缩,一增加肺活动的幅度

a 压胸呼吸;

b 抱头呼吸

c 侧压呼吸

d 弯腰呼吸

e 转体呼吸

f 扩胸呼吸

g下蹲呼吸

h胸带助呼吸

i缩嘴呼吸法

j全身性呼吸体操

2 医疗步行

3 肌力锻炼

a 腹肌练习

    不宜采用仰卧起坐方法,而是在下腹部放置5——10千克的沙袋,吸气时对抗重物而挺器腹部,同时注意背肌锻炼

b 上肢练习

辅助吸气肌如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背阔肌、斜方肌等只有在固定上肢时可辅助呼吸,而上肢活动撕辅助上肢活动,加强上肢练习,有助于提高对上肢运动的耐受性。举轻物在斜向做多肌群练习,高举过头,小负荷,多重复,用力时呼气,放松是吸气

四 肥胖症

(一)诊断标准

1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cm)-100]*0.9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20%为肥胖

2 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0%为肥胖

3 体脂百分比

  男>25%  女>30%为肥胖

  皮皱测量法(不要提起肌肉,注意肌肉主动收缩)

  腹脂=0.91腰围--52.62cm

  髂脂=1.25腰围--78.8cm

(二)运动疗法的方法

1耐力性运动

  60%——80%最大心率

2 医疗体操‘

  力量性练习 60——80%最大肌力,20——30次/组

  柔韧性练习(减少脂肪、减少损伤、减少酸痛)

(三)注意事项

1 锻炼前检查是否有心血管系统合并症

2 定期进行医务监督,以便调整运动负荷

3 注意控制饮食

4 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五 糖尿病

(一)运动疗法的作用

1 通过肌肉运动改善神经系统对糖代谢的调节

2 运动可以加强胰岛素对糖的调节作用

3 运动提高了游离脂肪酸的利用率

4 运动提高了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5 运动有效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并发症

(二)运动疗法的方法

1 采用中等强度运动

  50——60%最大吸氧量

2 方法:步行120——125步/分,90——100步/分(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慢跑、游泳、划船、骑自行车、医疗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

(三)注意事项

1 运动强度太小起不到降低血糖和减轻糖尿的作用,锻炼的强度过大反而会使血糖升高,最好先进行运动负荷实验,采用运动量渐增的分级锻炼方案

2 运动中全身肌肉都应得到锻炼,不要集中在某一部分肌肉,这样有利于加强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

3 运动治疗的时间应和进食及药物治疗综合安排不宜在空腹及药物高峰时刻进行锻炼,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4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5 心血管运动机能实验排查

6 定期查血糖和尿糖

六 脊柱侧凸

(一)病因

1 姿势性脊柱侧凸

2 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疾病所致

(二)影响

      不美观,疼痛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压迫脊髓

(三)诊断(早期)

      弯腰实验

      一度:肌肉无力畸形未固定

      二度:韧带肌肉挛缩

      三度:韧带、肌肉、骨、软骨有形态改变

(四)运动疗法的作用

      拉长凹入侧已经挛缩的韧带和肌肉,增强凸出侧已被拉长、衰弱的韧带和肌肉的力量,逐渐恢复脊柱周围的极力平衡,或控制畸形的发展减轻疼痛

(五)运动疗法的方法

      矫正体操:编制原则就是做与变形方向相反的脊柱运动,选择性的加强凸出侧已被拉长并衰弱的肌肉和韧带,力量牵伸(拉长)凹入侧已孪缩的组织,矫正体操的内容包括各种悬垂、牵引、攀登、压迫、凸出侧脊柱,卧平板等,可以徒手进行,也可以借助肋木、体操棒等,同时注意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并把主动矫正练习和被动运动矫正手段密切结合起来。脊柱处于不同斜度时,脊柱的侧弯比较集中于脊柱的某一节段,可采用节段性侧弯运动来矫正,如 胸膝位时,集中于T3附近;肘膝位时,集中T6附近;手膝位时,集中于T8附近;脊柱侧凸多伴有肩带及骨盆带的倾斜,故可用上下肢的活动来帮助矫正脊柱侧凸。在矫正“S”形脊柱侧凸时,可采用举起同侧上下肢的练习;在矫正“C”形脊柱侧凸时,可采用 举起异侧上下肢的练习

(六)注意事项

1 做矫正体操的动作必须正确,充分用力,平稳缓慢,并至少保持5秒

2 应坚持长期系统的主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的矫正练习,把全身锻炼和局部锻炼结合起来,每次治疗必须有足够的运动量(一般每天二组,每组20——30次,直至肌肉疲劳)

(七)预防

1 保持姿势正确

2 提重物左右交替进行

3 书包采用双肩

4 睡硬床

七 肩周炎

(一)病因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与肩部长期缺乏活动或慢性劳损、局部血液循环及代谢障碍而使软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有关

(而)运动疗法的作用

1 牵拉和松解肩关节周围的粘连,消除功能障碍

2 改善血液循环,疏经通络,减轻和消除症状

3 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肌肉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

()三运动疗法的方法

1 医疗体操:耸肩环绕:双手托木:体后拉手:双肩外展:手指爬墙:浴中擦背

2 体操棍运动

3 肋木运动

4 甩球运动

5 下垂摆动

(四)注意事项

1 进行肩部活动时,上身要直,避免腰部代偿

2 锻炼中允许有轻微的疼痛

3 体疗中尽可能应用帮助

4 生活中尽量利用患手

八 慢性腰腿痛

(一)运动疗法的作用

1 医疗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腰背肌肉力量,增加脊柱特别是腰椎的稳定性,对腰肌劳损腰椎压缩骨折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 通过医疗体育可以增强腰颓部软组织包括肌腱、筋膜、关节囊、韧带的柔韧性,牵伸挛缩 肌群恢复,增加腰椎和下肢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3 延缓肌肉、韧带、骨关节的老年性退行性变

(二)运动疗法方法

1 太极拳

2 转动双膝

3 退步行走

4 悬挂牵伸

5 站桩

6 腰痛预防性体操 

第一章  营养卫生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六大营养素的营养功用及营用评定

2 掌握运动是营养特点   

主要教学内容:

1、热能

2、运动员营养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营养素的功用是教学的难点

2运动员营养特点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二章  营养卫生

第一节  概   述

一 营养的重要性

1 维护健康

2 促进生长发育

3 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 营养

   人体获得和利用食物的过程(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三 营养素

   能被机体吸收具有供能或构成机体或调节机能为机体所必须的物质

五 运动营养

   运动营养是研究运动条件下营养的需要、运动能力、机体机能、体力恢复(运动性疾病)与营养关系

六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第二节   营养素

一 蛋白质

(一)结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二)营养功用

1 构成机体组织

2 调节生理机能

3 供给热能

(三)营养价值评定

1 含量

2 消化率(吸收率)

  一种蛋白质可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反映蛋白质被机体吸收的程度

  消化率=被吸收的氮量(食物氮量--粪氮量)/食物含氮量

  影响因素:a 食物品种(动植物之分);b 烹调加工

3 成分

  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比例

4 生物价

  生物价=氮储留量/氮吸收量=(食物氮量--粪氮--尿氮)/(食物氮量--粪氮)

  生物价取决于氨基酸含量的相互比值,互补作用

(四)供给量及来源

1 供给量

  成人1——1.5g/kg

  运动员1.5_2g/kg

  少年2_4g/kg

  过少缺乏危害:机能下降、抵抗力下降、发育迟缓、贫血、水肿、肝肾负担加重、肝肾肥大、机体腹水、钙排出、泌尿结石、动脉硬化、高脂血症

  评定 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2 来源

二 脂肪

(一)结构(组成与分类)

脂类:1 脂肪:a甘油

                b脂肪酸(甘油三脂、必需脂肪酸、非必需脂肪酸)

        2 类脂:a 磷脂(卵磷脂、脑磷脂)

                b 固醇(是构成胆固醇、VitD、激素的原料)

(二)功用

1构成机体

2 供能

3 提供脂溶性Vit

4 增加食物口感、饱腹感

(三)营养价值评定

1 必需脂肪酸含量

2 消化率(熔点)

3 脂熔性Vit含量

(四)供给量

      50g/天 占20%左右

      1.5(不饱和脂肪酸)/1(饱和脂肪酸)

(五)与运动关系

      是长时间运动时的主要能源。脂肪不易消化,氧的利用率低,过多妨碍蛋白质、铁等物质的吸收。摄取咖啡因,可增加脂代谢,改进耐久力,耐力运动训练是提高人体氧化脂肪酸能力的最有效措施。

三 糖

(一)结构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果胶

(二)功用

1 供能

  优点:a 消化吸收快、耗氧少、无氧供能

        b 大脑能源

2 构成机体(糖蛋白、糖脂、细胞)

3 促进蛋白质吸收利用

4 抗生酮

5 护肝、护心、护肌、护肠

6 稳定免庾力(减少应激激素分泌)

(三)供给量 来源(淀粉为主)

(四)与运动的关系

      补糖:赛前

            赛中

            赛后:每隔2小时连续补,9——16克/千克(24小时内),运动后 6小时内,肌肉中的糖元合成酶含量最多

四 维生素

(一)概述

1 发现 俄 路宁霍普金动物模型

2 命名 分类

3 作用:调节机能

4 性质:不稳定、易破坏、注意烹调

5 来源:体内不能合成,储存少,来源于食物

6 供给量

  缺乏易致病,过多易中毒或机能紊乱

(二)维生素A

1 功用:a 维持暗视觉

        b 维护上皮组织健康——防癌

        c 促进生长发育

        d 与免瘐应激有关

2 供给量:0.6mg

          过多中毒

          过少干眼病

3 来源:肝、蛋黄、有色蔬菜、水果、胡萝卜

4 运动(游泳射击)

(三)维生素D

1 作用:促进钙磷吸收利用

2 供给量:10mg 300——400国际单位

          缺乏——佝偻病、骨质疏松、软化症

3 来源

  在紫外线照射下人体皮下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3,植物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2

  动物性食物、肝、鱼、奶 、蛋

(四)维生素E(生育酶)

1 功用 

  抗氧化,极易被氧化,故能保护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和酶免遭氧化而破坏,从而维持细胞完整性,与硒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抗溶性贫血,维持红细胞生存,维护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抗衰老,防早产、流产

2 供给量10mg

3 来源 :油

4 运动 有提高最大摄氧量,减少氧债和血乳酸的作用

(五)维生素K(凝血)

(六)维生素B1

1营养功用:a 辅助体内糖代谢

           b 维护神经系统机能(脚气病、周围神经炎)

           c 促进能量代谢促进糖原合成与分解

           d 促进胃肠功能

2 供给量:2mg 

          运动员训练 3——5mg  比赛 5——10mg

3 来源:粮谷表面、胚芽

(七)维生素B2(核黄素)

1 功用:a 构成黄酶辅酶,参与正常代谢,维护皮肤黏膜定性

b 参与蛋白质、脂肪及糖代谢

2 供给量:2——3mg/天

3 来源:动物内脏

(八)维生素C

1 功用:a 促进生物氧化 ;b 促进组织胶原形成 ;c 促进造血

        d 降胆固醇 ;    e 解毒 ;      f 促进抗体的生成

        g增强应激能力 ;f 加强糖原合成,促进乳酸新陈代谢,减少氧债,促进恢复,故有提高运动能力,减轻疲劳作用

(九)维生素P(尼克酸——烟酸)

1 功用:a 构成腹氢辅酶,参与三大能源物质代谢

        b 降低胆固醇

        c 扩张末梢血管

  赛前矫正B族维生素缺乏,至少提前2——3周补给,形成辅酶后才能起作用。运动员比一般人要高,但过量效果不明显

五 矿物质(无机元素)

(一)概述

1 定义

  常量元素占体重1/10000以上,包括钙、磷、镁、钠、钾、氢、硫

  微量元素占体重1/10000以下,包括铁、铜、锌、硒、氟、碘等

2 作用:a 构成机体 ; b 维持细胞渗透压 ;c 维持酸碱平衡

   d 维持细胞兴奋性;e 维持细胞膜的通透性 ;f 构成酶、激素

(二)钙

1 功用:a 构成骨骼、牙齿 ; b 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c 激活凝血酶;  d 促进酶的活性

2 供给量:易缺乏,儿童长得快,运动出汗排钙增加;中老年人雌激素水平低,导致肠钙吸收减少

3 来源:奶制品

        草酸、谷类植物、过多脂肪妨碍钙的吸收

        维生素D、适量的蛋白促进钙的吸收

        过量补钙——结石、内脏钙化

(三)磷

1 作用:a 构成骨、牙

        b 参与物质能量代谢

        c 维持血液酸碱平衡

2 供给量:不易缺乏,吸收率高于钙

3 来源

(四)铁

1 功用:a 功能铁80%——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含铁酶、细胞酶A、转运氧气、能量代谢

        b 储存铁20%——铁蛋白、血黄素。存在于肝、脾、骨髓中

2 供给量:20g/天,易缺乏

3 来源:动物性食物铁2价

        植物性食物铁3价

        维生素C、蛋白质促进吸收

        茶叶、脂肪妨碍吸收

4 运动员吸收障碍,排出增加,易缺乏

六 水

1 功用:a 构成机体 ;b 参与物质代谢

        c 调节体温 ;d 保持腺体分泌

        e 润滑组织

2 供给量:2000ml左右

3 与运动的关系

  出汗量高,脱水,体温过高,可成为疲劳重要因素。少量多次补给为原则

  一次暴饮,胃扩张,心肾负担加重,体内电解质进一步紊乱,渴的感觉仅是一种防止严重脱水的保护机制

第三节    热   能

一热能来源

  三大热能物质:糖60——70%

                蛋白质10——15%

                脂肪15——25%

二 影响热能消耗因素

1 基础代谢(静息消耗)

2 身体活动(运动消耗)

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生热效应)

4 适应性生热作用(环境、情绪)

三 热能消耗测定

1  直接测热法

2 间接测热法

四 热能评定——热能供给标准

   体重

   体脂肪比

   过多——肥胖、疾病

   过少——消瘦

第四节  运动员营养特点

一 运动员膳食基本要求

1 热量平衡

2 热物质比例适当:蛋白质/脂肪/糖=15%/25%/60%

3 充足维生素矿物质

4 食物易于消化,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5 充足水分

6 合理膳食制度

二 各专项营养特点

   不论是什么项目运动员,都应当摄取平衡和多样化膳食营养,膳食成分应高糖和低脂,这是营养支持训练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运动项目训练时的力量、耐力、协调性、反应性等各方面各有不同的侧重,所以,在营养方面各有一些特点,但实际上,不同运动员个人在饮食方面的特殊性,常比项目要求的差异更为突出

三 比赛期营养特点

    运动开始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血糖仍会升高

第五节  营养状况评定

一 临床目测

1 皮肤弹力

2 脂肪沉着

3 体态

二 身高体重比较法

三 营养指数测量法

第五章  医务监督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体育教学的健康分组

2 了解体育课生理负担量测量与评定

3 了解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4 掌握运动训练的自我监督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 自我监督是教学的重点

2体育课生理负担量测量与评定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五章 医务监督

一 定义

二 健康分组(体育课)

   依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发育状况、功能状况、身体素质、运动能力

   组别:基本组

         准备组

         医疗体育组(特殊组)

   体育活动禁忌症: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各种内脏疾病的急性阶段、心脏异常、高血压、肺结核、肝炎、关节炎、骨折

三 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量

   运动负荷的大小取决于强度、密度、时间三个因素

   生理负荷等级——生理负荷指数=平均生理负荷/安静脉搏

四 自我监督

   自我感觉:一般感觉、运动心情、睡眠、食欲、汗液

   客观检查:脉搏、体重

五 医生医务监督

1 脉搏

2 血压

3 心血管机能检查

4 血红蛋白、尿蛋白、体重、闪烁值

六 人工减体重医务监督(比赛期)

   快速减体重

缓慢减体重

长期的减体重计划:控制饮食、禁止利尿、补充营养

七 兴奋剂

(一)定义

      使身体超越常规发挥运动能力的药物?(生理物质)

(二)种类及危害

1 刺激剂

  中枢神经:兴奋大脑皮质——咖啡因

            兴奋脑干——尼可刹米

            兴奋脊髓

  传出神经系统:精神刺激剂——苯丙胺、可卡因

                交感神经激剂——麻黄素

2 麻醉止痛剂(中枢)

  海洛因、吗啡、可待因、度冷丁

  此类药物使痛阀提高而感觉不到伤痛,但常使伤势恶化,产生心快感,心脏心理错觉、幻觉,久用成瘾

3 合成类固醇

  甲基睾丸素、乙基睾丸素、睾酮衍生物、康力隆等

  力量项目广泛使用睾酮衍生物,特别是在举重、健美、游泳等运动训练时,口服或注射此药,可使肌肉中肌力或耐力增加,但破坏体内生理激素平衡,产生严重副作用,如:

   a 肌腱韧带失去弹性易于断裂

   b 性别变迁,人格改变

   c 肝肾功能障碍

   d 骨骺(儿童)过早融合,影响生长

4 B阻滞剂(心得安)

  此类药物要镇静作用,减轻肌肉震颤,提高精细控制能力。

  射击、射箭、花样滑冰等项目应用此药

  副作用较少:可发生心血管功能障碍,支气管痉挛;蛋白质降低

5 利尿剂(速尿、安体舒通)

  增加尿量,稀释尿中禁用药物浓度

  副作用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

6 血液回输

7 激素类(肽类激素)

  a 促红细胞生成素

  b 生长激素

  c 促皮质激素

  d 促绒毛膜性腺激素

八 疲劳的消除

(一)分类:肌肉疲劳

            神经疲劳

            内脏疲劳

(二)疲劳分级(轻、中、重)

(三)消除疲劳的途径:肌肉放松

                      调节神经机能

                      补充营养物质

第三章  儿童、女子及中老年人体育卫生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中老年人身体的影响

2 了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3 掌握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身体的解剖生理特点

4 掌握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身体的体育卫生   

主要教学内容:

儿童少年体育卫生                 

教学重点、难点: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三章 儿童、女子及中老年人体育卫生

一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基本规律

1 量变和质变规律

2 波浪式速度规律

3 生长发育不均衡规律又同意协调

二 儿童少年解剖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

1 特点:儿童少年骨骼含有机物多,无机物少,因此,骨的弹性和可塑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弯曲畸形

卫生要求: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平衡(坐、站、跑、跳):注意身体全面训练

2 特点:关节柔韧性好活动幅度大,牢固性差,易发生关节韧带扭伤,关节脱位

卫生要求:在发展关节柔韧性同时应注意发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应避免被动的长时间用力

3 特点:骺软骨软2——5倍,过多下腰,半蹲位发力,过多跑跳、过早负重练习

卫生要求:注意预防“骺软骨”的发生

4特点:骨骼承受压力弱,维持肌肉韧带弱

卫生要求;不宜过早从事力量训练,从事力量训练应注意负荷、方式,动力性练习为主

5 特点:足骨、胫骨过早骨化

卫生要求:注意练习场地的选择

(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1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2 不宜过多过长屏气

3 注意呼吸与运动的配合

(三)神经系统

1 体育课内容生动活泼多样化

2 直观形象教学方法

3 不宜做过于复杂精细动作

4 内分泌腺——减少要求平衡能力较高的动作,加强保护

5 预防年龄早衰

                 

第八章  推  拿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推拿的作用

2 掌握推拿基本手法

3 掌握推拿常用穴位

4 掌握推拿在运动中的运用

5 掌握损伤治疗推拿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1、按摩的作用

2、操作注意事项

3、按摩手法

4、运动按摩                 

教学重点、难点:

1 推拿手法及穴位是教学重点

2 运动损伤治疗推拿方法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教学方法:讲授、实习

教学时数:讲授2学时,实习4学时                

教学过程:

第八章 推拿

概   论

自成体系的传统医学有:

中国针灸(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印度草药

    美国按摩(佩尔默按背疗法——按摩学院、按摩医院;整骨疗法;矫形推拿;保健推拿;足底推拿;指压疗法

    注:中国4000年前《黄帝歧伯按摩》,《按摩手册》,甲骨文,宫廷按摩师没有完整体系不能得到承认

    按摩:按法——单纯向下用力,既“按而留之”

          摩法——在体表作环行摩擦,属平动范围

推拿(明代):古老物理性质的治疗手段,无危及人类健康的副作用,年轻有发展前途

第一节   按摩的作用

一按摩的本质

  机械力学作用(主要)

  垫作用

  生物电

  生物场

  力:压力(按法)

      摩擦力(推法、摩法)

      弹性力(拿法)

      振动力(振法)

      爆发力(扣法)

二 按摩的作用

1 改善皮肤肌肉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治疗运动损伤(活血化淤,消肿镇痛,松解粘连,理筋生新);治疗运动性疾病

2 兴奋、抑制 神经系统功能

3 加强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

  推拿镇痛实验证据:神经生理学

  血液生化成分改变:胆碱酯酶、胺类、啡呔、白细胞、肾上腺白皮质激素等增高

第二节    操作注意事项

1 治疗工具适宜(治疗床、凳椅可升降)

2 体位适宜(放松,便于操作)

3 使用“介质”药水、膏、粉

4 操作者卫生要求:指甲短,无饰物(戒指等)

5 治疗巾覆盖操作部位

6 操作顺序:自上而下,从前到后,先轻后重,由浅而深,顺应淋巴流动方向,血液循环。切忌马虎,草率,粗暴,急噪

7 按摩禁忌:损伤早期;急性炎症患部

8 异常情况处理

  晕厥——停、空气、水

  出血——(皮下出血)

  骨折

  烫伤

9 记录时间疗效

第三节     按摩手法

一 概念: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

二 基本要求

1 持久:一定时间

2 有力:一定力量(巧力,四两拨千斤)

3 柔和:变换动作自然(得心应手,快而不乱,慢而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4 均匀:节奏性(轻重快慢)

5 深透

三 特点

   熟练:由生而熟,熟能生巧;灵活运用,得心应手,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一分功夫,一分疗效

四 手法分类

   种类命名方法很多不统一,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可归纳为: 

   挤压类:按、点、捏、拿、踩

   摩擦类:摩法、擦法、推法、搓法

   摆动类:揉法、滚法、一指禅推法

   振动类:抖动法、振法

   扣击类:拍、击、弹

   运动关节类:摇、背、扳、拔伸

五 手法练习(技巧和练习)

1 手到、眼到、心到

2 沙袋练习; 纸块练习(草纸300张,扎紧);人体上练习

3 练功:指力,腕力,臂力,腰力,腿力

六 具体手法介绍

(一)按法类

1 按法

(1)指按法

a 指端按法

  定义:用拇指顶端或中指指端在穴位上加压按压

 操作:手握空拳,以食指中节桡侧缘抵住拇指以便于用力,本法                                                                                                      用力一般较大,对小儿及体弱者应用力稍小

  注:因其在一点上用力,故又称“点法”或“指针法”

b 指纹按法

  定义:用拇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加以按压

  操作:操作时其余四指须作扶持,以防大拇指伤筋,本法虽用力较大,但较指端按法柔和,如需加重效应,可用双手拇指重叠按压于穴位,两法虽用力部位不同,但均须伸直拇指

c 屈指按法

  定义:用大拇指屈曲之指间关节突起处或用中指屈曲之第一之间关节突起处按压

  操作:本法较以上两种按法感更为强烈,常用于肌肉丰厚之处的穴位上,对小儿及体弱者不应用力过重

(2)掌按法:掌心压法;掌跟按法

      本法常用于腰背部,操作时为加强效应常用双手重叠进行按压,上肢须伸直,有时要集中全身之力用于掌

(3)肘按法

      屈肘,用肘尖鹰嘴突出部在穴位上用力按压,为按法中压力最强,仅用于成人,如环跳,背部穴位

2掐法

      用拇指指甲按刺穴位,操作时仅用指甲刺入,不要用指甲在穴位抠动,防止破皮,常用于急救,以开窍镇惊

3 揉法

(1)指揉法

a指纹揉法:单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紧按在穴位上作回旋转动

双指揉——用食中指分别紧按在左右二侧穴位上同时揉动

三指揉——用食、中、无名指同时紧按在左、中、右三个穴位上同时揉

b 鱼际揉法

  大小鱼际按于体表作回旋转动,本法轻快柔和,常用于面部,手部及胸部,160次/分

c 掌跟揉法

  本法柔和,较之以上几种压力稍大,常用于四肢及腰背部,120次/分

  注意:揉法操作时,腕关节须放松,不要离开被揉之处而变为摩法,也不要按而不动,成为按法,操作时须带动局部软组织

4 拨法:按拨法

        弹拨法,60次/分,用力沉稳

(二)摩法类

1 摩法:是在皮肤表面摩擦抚摩,活动范围大,操作时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用劲自然

(1)指摩法:手指并拢,用食、中、无名指面作环旋抚摩磨研,本法轻快柔和,常用于胸腹部,速度120——160次/分

(2)擦法:来回摩拭

(1)指擦法:常用于眉目,头额,肋间,小儿脊背

(2)鱼际擦法:常用于四肢,最易透热

(3)掌擦法:胸背部,左右前后,上下摩拭

   注意:一要紧贴皮肤,二要直线往返,三要用力均匀,动作连续,切忌屏气硬擦,以免破皮,100/分

3 搓法(搓摩,搓转,搓揉)

4 捻法:用于指搓

(三)推法类

1 一制禅推法:用拇指指端或拇指螺纹面或拇指外侧缘着力,并且以腕关节左右摆动带动拇指活动

  要求

  沉肩:肩关节放松,不抬肩,以免影响用力

  垂肘:肘关节微屈,且略低于腕

  悬腕:腕关节放松,自然下垂,有时因操作需要,可使腕关节端平,四指平伸,如病人取坐势,用于面部,但禁忌手腕上绷紧

  指吸定:拇指要着力于穴位,不能滑动,“指空拳虚”,120——160次/分,紧推慢移,头顶及膝盖处,四指可稍加扶持

2 推法: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1)指推法

     a 直推法,250次/分,用力较轻,速度较快

     b 分推法;c 合推法; d 旋推法

(2)掌推法

(3)肘推法

(四)拿法类

1 拿法

(1)三指拿法;提拉筋腱,对称用力,向上提起

(2)五指拿法:用于头顶部,手法较重,动作要连续不断,用力要一紧一松,刚中带柔,切忌一把抓住不放,速度较慢,60/分

2 捏法:拇指、食指、中指拿捏肌肤

(1)用拇指桡侧顶住皮肤,食指中指前按,三指夹住皮肤捻红,并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手翻皮肤

(2)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端前按,拇食指夹住皮肤用力提拿,操作时,不要只捏表皮,要连皮下组织一起提捏,减少痛,方便操作

(五)滚法:用手背及掌指关节背侧突起处,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外旋活动,使四指指间来回滚动,操作时,肩关节自然下垂,肘关节稍加内收,腕关节放松,用力均匀,切忌抬肩,肘关节挺直,腕关节迸紧,手指伸直或握拳,以及掌背在体表摩擦跳动,120——160次/分

(六)振法类

1 振法:外静内动

2 抖法:小幅度,快速连续摆动肌肉或肢体

  肌肉抖动;肢体抖动

(七)击类法

      点法、扣法、弹法、击发

第四节  穴位按摩

一 概义

   穴:孔隙

   穴位:又称腧穴,腧——输,转输,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注:经络是气血运行,周流全身的通路;气是运动着的精微物质,流行于全身,升降出入,无处不到,无处没有

   在中医早期阶段,穴位没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而是以痛为输,因为痛——按摩、锤击、针刺能缓解

   阿是穴——经验穴——经穴

   现有360多穴,人身处处皆是穴

二 手法

1 点法

2 掐法——指端按法

3 指揉

4 指拨

  有得气感——酸、麻、胀、重

  时间1分钟左右

三 取穴方法

1 观察体表标志

2 指量法

3 中指同射法

四 常用穴位

五 取穴原则

1 局部取穴

2 循经取穴

第五节   运动按摩

一 运动前按摩

1 克服紧张:兴奋;抑制

2 调节机体系统功能

3 预防伤痛、特异按摩

二 调节中按摩:2分钟,手法短而兴奋,消除疲劳,兴奋机体

三 运动后按摩(0.5——1小时)

第六节  身体各部分的按摩

                

自我按摩

常见疾病的治疗按摩

一 感冒:摩面30次,按太阳穴,擦鼻,按迎香,按冈池,颈项30次,胸30次,拿合谷

二 头痛:抹前额30次,按太阳穴30次,拧眉心,百会30次,击头顶3——5次,扣头30次,按冈池30次,拿合谷30次

三 失眠

四 脱发

五 痛经

第九章  体格检查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了解运动员心脏的特点和体检材料的评定

2掌握直立姿势检查和形态测量的方法

3 掌握心血管机能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 运动员心脏的特点及评定是教学的难点

2 心血管机能检查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教学方法:讲授、试验

教学时数:讲授2学时

试验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九章 体格检查

第一节 概   述

一 体格检查定义

二 体格检查的目的

1健康状况

2 发育程度

3 机能水平

三 体格检查的意义——评定健康

1选才

2 评定训练

四 内容

1 一般史、运动史

2 体表减查和形态检查

3 临床物理检查

4 功能检查

5 化验检查

6 特殊检查

第二节  体检内容

一 一般史

   主要是病史(生活史)。主要内脏疾病,如有无心脏病史,查过心电图是否正常,心脏是否有杂音,有无运动引起昏晕,直系亲属中有无50岁前心梗史等。

二 运动史

  1 运动史

2 运动伤病史

3 运动性疾病史

三 体表检查

1 皮肤黏膜、体表淋巴结

2 姿势检查:直立姿势(背面观、侧面观)

            脊柱形状(前后弯、侧弯)

3 胸廓形状

  测经规,测前后径、横径,前点位于第四胸肋关节与前中线交点。

  正常胸横/前后径=4/3

4 腿形状

5 足弓形状

  印记法、划线法

四 形态测量

   体重 身高 胸围

五 心血管系统健康检查

1 脉搏

  运动性心动徐缓

2 血压

3 心律

  心率不齐(窦性心律不齐、异位心律——早搏)

4 房室传导阻滞

  1度:P-R间期延长

  2度:心跳间歇

  3度:心动过缓

5 心脏杂音

1 听诊区

  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隙

  肺动脉瓣区:左

  二尖瓣: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三尖瓣:近剑突

2 听音区

  第一心音:二三尖瓣关闭时震动,表示心室收缩开始

  第二心音:肺动脉瓣关闭时震动,表示心室扩张开始

  判断收缩期、舒张期

  杂音(血流加速出现杂音)

  生理性杂音特点

  时间了:收缩期

  性质:柔和、吹风样

  强度:二级以下

  部位:二尖瓣区、肺动脉区

  运动后:加强(减弱、消失)多数不能限制,少数可能潜在心脏器质性病变,加强监督

6 心脏肿大

  运动性心脏肿大

病理性心脏肿大

检查法:X线、超声、心电图、扣诊

六 功能检查

(一)运动系统功能

1 肌力(握力、背力)

2 关节活动度(柔韧性)

通用量角器 放盘量角器

3 PWC实验

  是指运动中心率达到每分钟170次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身体所做的功

4 哈佛台阶实验

5 一次运动负荷实验(联合运动负荷实验)

  正常反应:脉搏,收缩压适度增高,舒张压降低

  紧张性增高,不良反应、梯形反应、无力反应

6 肺功能检查

  肺活量(肺一次通气最大的能力)

  时间肺活量

  最大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呼吸深度--生理无效通气)*呼吸频率)

7 神经系统

  反应时

  闪烁值

  腱反射

更多相关推荐:
《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

院系专业班级二0年月日1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计算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成绩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仪器和器材四实验方法和步骤2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体表面积cm200061身高cm00128...

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空白模板)

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改)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第一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一全身整体性测量1体重器材杠杆秤或弹簧称方法被测者应在测量前排空大小便只穿贴身短裤女生可加乳罩或背心轻轻站立于秤台中央身体不与其他物体接触并保持平稳直至测量完成测量者...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书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的测定内容详细观察记录人体一天24h中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min计然后归类相加查表找出每项活动单位时间的热能消耗值与该项活动的时间相乘即得出该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将全天各...

体育保健实验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活动观察计算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对人体一日需热量进行测定的基本方法二实验原理应用由直接或间接测热法所取得的人体各项热能消耗的数据计算其实...

体育保健实验课教案20xx.3

体育保健学实验1实验一听诊一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听诊能初步判别正常心音及心脏杂音学会测量安静时呼吸频率并初步判别正常呼吸音及呼吸杂音二实验原理心脏正常活动过程中由于心肌收缩和瓣膜关闭等引起...

体育保健实验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目的和任务体育保健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通过理论课的系统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体育保健学各种理论已经了解到常用的急救方法各种按摩的手法各组织器官的损伤检查方法以及常见闭合性...

岩体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

岩体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安全工程系采矿工程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一每次实验前必须做好复习和预习复习的内容为教科书上有关本次实验的教学内容预习内容包括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和去实验室熟悉有关仪器设备二经过预习应掌握该项实验...

CUMT-矿山岩体力学-周华强-矿山岩体力学实验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矿山岩体力学姓名班级学号日期成绩实验一测定掩饰的静力变行参数一基本原理岩石静力变行参数主要有静变形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本实验只介绍前两参数的测定变形模量是指岩石试样在单轴...

岩体力学结课报告1

班级姓名学号岩体力学结课报告摘要岩体力学是一门新兴的与有关学科相互交叉的工程学科需要应用数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地质学土力学土木工程学等知识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研究内容岩体力学的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两个方面土...

岩体力学实验

岩体力学试验报告专业姓名学号组次同济大学岩体工程研究室二一二年三月试验一块体密度试验一试验目的二试验记录岩石块体密度量积法试验记录表项目编号试验者校核者试验日期2三回答问题1岩石块体密度试验有哪几种方法各适用于...

岩体力学实验

岩体力学实验一实验目的岩石单轴压缩是指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强度变形和破坏特征通过该实验掌握岩石单轴压缩实验方法学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的计算方法了解岩石单轴压缩过程的变形特征和破坏类型二实验设备仪器...

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