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化学制药方向的药物合成实验总结)

时间:2024.3.31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溴化、Delepine反应、乙酰化、羟甲基化、Meerwein-Ponndorf-Verley羰基还原、水解、拆分、二氯乙酰化等反应的原理。

2. 掌握各步反应的基本操作和终点的控制。

3. 熟悉氯霉素及其中间体的立体化学。

4. 了解播种结晶法拆分外消旋体的原理,熟悉操作过程。

5. 掌握利用旋光仪测定光学异构体质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氯霉素的化学名为1R,2-(-)-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1R,2R)-(-)-p-nitropHenyl-2-dichloroacetamido-1,3-propanediol。氯霉素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有四个旋光异构体。化学结构式为:

上面四个异构体中仅1R,2R(-)〔或D(-)苏阿糖型〕有抗菌活性,为临床使用的氯霉素。

氯霉素为白色或微黄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mp.149~153℃。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微溶于水。比旋度〔α〕25-25.5°(乙酸乙酯);〔α〕D25+18.5°~21.5°(无水乙醇)。

合成路线如下:

三、实验方法

(一)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滴液漏斗的 250 mL四颈瓶中,加入对硝基苯乙酮10 g,氯苯75 mL,于25~28℃搅拌使溶解。从滴液漏斗中滴加溴9.7 g 。首先滴加溴2~3滴,反应液即呈棕红色,10 min内褪成橙色表示反应开始;继续滴加剩余的溴,约1~1.5 h加完,继续搅拌1.5 h,反应温度保持在25~28℃。反应完毕,水泵减压抽去溴化氢约30 min,得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氯苯溶液,备用。

注释:

1. 制备氯霉素的二、实验原理除以对硝基苯乙酮为原料的二、实验原理(对酮法)外,还有成肟法、苯乙烯法、肉桂醇法、溴苯乙烯法以及苯丝氨酸法等。

2. 冷凝管口上端装有气体吸收装置,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溴化氢。

3. 所用仪器应干燥,试剂均需无水。少量水分将使反应诱导期延长,较多水分甚至导致反应不能进行。

4. 若滴加溴后较长时间不反应,可适当提高温度,但不能超过50℃,当反应开始后要立即降低到规定温度。

5. 滴加溴的速度不宜太快,滴加速度太快及反应温度过高,不仅使溴积聚易逸出,而且还导致二溴化合物的生成。

6. 溴化氢应尽可能除去,以免下步消耗六亚甲基四胺。

思考题:

1. 溴化反应开始时有一段诱导期,使用溴化反应机理说明原因?操作上如何缩短诱导期?

2. 本溴化反应不能遇铁,铁的存在对反应有何影响?

(二)对硝基α-溴化苯乙酮六亚甲基四胺盐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 250 mL三颈瓶中,依次加入上步制备好的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和氯苯20 mL,冷却至15℃以下,在搅拌下加入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粉末8.5 g,温度控制在28℃以下,加毕,加热至35~36℃,保温反应1 h,测定终点。如反应已到终点,继续在35~36℃反应20 min,即得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亚甲基四胺盐(简称成盐物),然后冷至16~18℃,备用。

注释:

1. 此反应需无水条件,所用仪器及原料需经干燥,若有水分带入,易导致产物分解,生成胶状物。

2. 反应终点测定:取反应液少许,过滤,取滤液1 mL,加入等量4% 六亚甲基四胺氯仿溶液,温热片刻,如不呈混浊,表示反应已经完全。

3.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亚甲基四胺盐在空气中及干燥时极易分解,因此制成的复盐应立即进行下步反应,不宜超过12 h。

4. 复盐成品:mp.118~120℃(分解)。

思考题:

1.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与六亚甲基四胺生成的复盐性质如何?

2. 成盐反应终点如何控制?根据是什么?

(三)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备

在上步制备的成盐物氯苯溶液中加入精制食盐3 g,浓盐酸17.2 mL,冷至6~12℃,搅拌3~5 min,使成盐物呈颗粒状,待氯苯溶液澄清分层,分出氯苯。立即加入乙醇37.7 mL,搅拌,加热,0.5 h后升温到32~35℃,保温反应5 h。冷至5℃以下,过滤,滤饼转移到烧杯中加水19 mL,在32~36℃搅拌30 min,再冷至-2℃,过滤,用预冷到2~3℃的6 mL乙醇洗涤,抽干,得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简称水解物),mp.250℃(分解),备用。

注释:

1.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与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反应生成季铵盐,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该反应称Delepine反应。

加入精盐在于减小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溶解度。

3. 成盐物水解要保持足够的酸度,所以与盐酸的摩尔比应在3以上。用量不仅导致生成醛等副反应(Sommolet反应),而且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游离碱本身亦不稳定,可发生双分子缩合,然后在空气中氧化成紫红色吡嗪化合物。此外,为保持水解液有足够酸度,应先加盐酸后加乙醇,以免生成醛等副反应。

4. 温度过高也易发生副反应,增加醛等副产物的生成。

思考题:

1. 本实验中Delepine反应水解时为什么一定要先加盐酸后加乙醇,如果次序颠倒,结果会怎样?

2. 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是强酸弱碱生成的盐,反应需保持足够的酸度,如果酸度不足对反应有何影响?

 (四) 对硝基-α-乙酰胺基苯乙酮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 250 mL四颈瓶中,放入上步制得的水解物及水20 mL,搅拌均匀后冷至0~5℃。在搅拌下加入醋酐9 mL。另取40% 的醋酸钠溶液29 mL,用滴液漏斗在

30 min内滴入反应液中,滴加时反应温度不超过15℃。滴毕,升温到14~15℃,搅拌1 h(反应液始终保持在pH 3.5~4.5),再补加醋酐1mL,搅拌10 min,测定终点。如反应已完全,立即过滤,滤饼用冰水搅成糊状,过滤,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和至pH 7.2~7.5,抽滤,再用冰水洗至中性,抽干,得淡黄色结晶(简称乙酰化物),mp.161~163℃。

注释:

1. 该反应需在酸性条件下(pH 3.5~4.5)进行,因此必须先加醋酐,后加醋酸钠溶液,次序不能颠倒。

2. 反应终点测定:取反应液少许,加入NaHCO3中和至碱性,于40~45℃温热30 min,不应呈红色。若反应未达终点,可补加适量的醋酐和醋酸钠继续酰化。

乙酰化物遇光易变红色,应避光保存。

思考题:

1. 乙酰化反应为什么要先加醋酐后加醋酸钠溶液,次序不能颠倒 ?

2. 乙酰化反应终点怎样控制,根据是什么?

(五) 对硝基-α-乙酰胺基-β-羟基苯丙酮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250 mL三颈瓶中,投入乙酰化物及乙醇15 mL,甲醛4.3 mL,搅拌均匀后用少量NaHCO3饱和溶液调pH 7.2~7.5。搅拌下缓慢升温,大约40 min达到32~35℃,再继续升温至36~37℃,直到反应完全。迅速冷却至0℃,过滤,用25 mL冰水分次洗涤,抽滤,干燥得对硝基-α-乙酰胺基-β-羟基苯丙酮(简称缩合物),mp.166~167℃。

注释:

1. 本反应碱性催化的pH值不宜太高,pH 7.2~7.5较适宜。pH过低反应不易进行,pH大于7.8时有可能与两分子甲醛形成双缩合物。

甲醛的用量对反应也有一定影响,如甲醛过量太多,亦有利于双缩合物的形成;用量过少,可导致一分子甲醛与两分子乙酰化物缩合。

为了减少上述副反应,甲醛用量控制在过量40%左右(摩尔比约为1 :1.4)为宜。

2. 反应温度过高也有双缩合物生成,甚至导致产物脱水形成烯烃。

3. 反应终点测定:用玻棒蘸取少许反应液于载玻片上,加水1滴稀释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如仅有羟甲基化合物的方晶而找不到乙酰化物的针晶,即为反应终点(约需3 h)。

思考题:

1. 影响羟甲基化反应的因素有那些?如何控制?

2. 羟甲基化反应为何选用NaHCO3作为碱催化剂?能否用NaOH,为什么?

3. 羟甲基化反应终点如何控制?

(六)异丙醇铝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中依次投入剪碎的铝片2.7 g,无水异丙醇63 mL和无水三氯化铝0.3 g。在油浴上回流加热至铝片全部溶解,冷却到室温,备用。

注释:

1. 所用仪器、试剂均应干燥无水。

2. 回流开始要密切注意反应情况,如反应太剧烈,需撤去油浴,必要时采取适当降温措施。

3. 如果无水异丙醇、无水三氯化铝质量好,铝片剪得较细,反应很快进行,约需1-2 h,即可完成。

(七)  DL-苏阿糖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的制备

在上步制备异丙醇铝的三颈瓶中加入无水三氯化铝1.35 g,加热到44~46℃,搅拌30 min。降温到30℃,加入缩合物10 g。然后缓慢加热,约30 min内升温到58~60℃,继续反应4 h。冷却到10℃以下,滴加浓盐酸70 mL。滴毕,加热到70~75℃,水解2 h(最后0.5 h加入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滤液冷至5℃以下,放置1 h。过滤析出的固体,用少量20% 盐酸(预冷至5℃以下)8 mL洗涤。然后将固体溶于12 mL水中,加热到45℃,滴加15% NaOH溶液到pH 6.5~7.6。过滤,滤液再用15% NaOH调节到pH 8.4~9.3,冷却至5℃以下,放置1 h。抽滤,用少量冰水洗涤,干燥,得DL-苏阿糖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DL-氨基物),mp.143~145℃。

注释:

1. 滴加浓盐酸时温度迅速上升,注意控制温度不超过50℃。滴加浓盐酸促使乙酰化物水解,脱乙酰基,生成DL-氨基物盐酸盐,反应液中盐酸浓度大致在20%以上,此时AL(OH)3形成了可溶性的AlCl3-HCl复合物,而DL-氨基物盐酸盐在50℃以下溶解度小,过滤除去铝盐。

2. 用20% 盐酸洗涤的目的是除去附着在沉淀上的铝盐。

3. 用15% NaOH溶液调节反应液到pH 6.5~7.6,可以使残留的铝盐转变成AL(OH)3絮状沉淀过滤除去。

4. 还原后所得产物除DL-苏阿糖型异构体外,尚有少量DL-赤藓糖型异构体存在。由于后者的碱性较前者强,且含量少,在pH 8.4~9.3时,DL-苏阿糖型异构体游离析出,而DL-赤藓糖型异构体仍留在母液中而分离。

思考题:

1. 制备异丙醇铝的关键有哪些?

2. Meerwein-Ponndorf-Verley还原反应中加入少量AlCl3有何用?

3. 试解释异丙醇铝—异丙醇还原DL-对硝基-α-乙酰胺基-β-羟基苯丙酮主要生成DL-苏阿糖型氨基物的理由。

4. 还原产物1-对硝基苯基-2-乙酰氨基-1,3-丙二醇水解脱乙酰基,为什么用HCl而不用NaOH水解?水解后产物为什么用20 %盐酸洗涤?

5. “氨基醇”盐酸盐碱化时为什么要二次碱化?

(八)  D -(-)-1-对硝基苯基-α-氨基-1,3-丙二醇的制备

1. 拆分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250 mL三颈瓶中投入DL-氨基物5.3 g,L-氨基物2.1 g,DL-氨基物盐酸盐16.5 g和蒸馏水78 mL。搅拌,水浴加热,保持温度在61~63℃反应约20 min,使固体全部溶解。然后缓慢自然冷却至45℃,开始析出结晶。再在70 min内缓慢冷却至29~30℃,迅速抽滤,用热蒸馏水3 mL(70℃)洗涤,抽干,干燥,得微黄色结晶(粗L-氨基物),mp.157~159℃。滤液中再加入DL-氨基物4.2 g,按上法重复操作,得粗D-氨基物。

2. 精制

在100 mL烧杯中加入D-或L-氨基物4.5 g,1 mol / L稀盐酸25 mL。加热到30~35℃使溶解,加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滤液用15% NaOH溶液调至pH 9.3,析出结晶。再在30~35℃保温10 min,抽滤,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抽干,干燥,得白色结晶,mp.160~162℃。

3. 旋光测定

取本品2.4 g,精密称定,置100 mL容器中加1 mol / L盐酸(不需标定)至刻度,按照旋光度测定法测定(《中国药典》1995版二部附录38页),应为(+)/(-)1.36º~(+)/(-)1.40º。

根据旋光度计算:含量 % = (100×α) /(2×2.4×29.5)×100%

其中:α= 旋光度

      29.5 = 换算系数

2 = 管长为2 dm          

2.4 = 样品的百分浓度

注释:

1. DL-氨基物盐酸盐的制备:在250 mL烧杯中放置DL-氨基物30 g,搅拌下加入20% 盐酸39 mL(浓盐酸22 mL,水17 mL)。加毕,置水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放置,自然冷却,当有固体析出时不断缓慢搅拌,以免结块。最后冷至5℃,放置1 h,过滤,滤饼用95% 乙醇洗涤,干燥,即得DL-氨基物盐酸盐。

2. 固体必须全溶,否则结晶提前析出。

3. 严格控制降温速度,仔细观察初析点和全析点,正常情况下初析点为45~47℃。

(九)氯霉素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温度计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D-氨基物4.5 g,甲醇10 mL和二氯乙酸甲酯3 mL。在60~65℃搅拌反应1 h,随后加入活性炭0.2 g,保温脱色3 min,趁热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蒸馏水(每分钟约1 mL的速度滴加)至有少量结晶析出时停止加水,稍停片刻,继续加入剩余蒸馏水(共33 mL)。冷至室温,放置30 min,抽滤,滤饼用4 mL蒸馏水洗涤,抽干,105℃干燥,即得氯霉素,mp.149.5~153℃。

注释:

1. 反应必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有水存在时,二氯乙酸甲酯水解成二氯乙酸,与氨基物成盐,影响反应的进行。

2. 二氯乙酰化除用二氯乙酸甲酯作为酰化剂外,二氯乙酸酐、二氯乙酸胺、二氯乙酰氯均可作酰化剂,但用二氯乙酸甲酯成本低,酰化收率高。

3. 二氯乙酸甲酯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如有一氯或三氯乙酸甲酯存在,同样能与氨基物发生酰化反应,形成的副产物带入产品,致使熔点偏低。

4. 二氯乙酸甲酯的用量略多于理论量,以弥补因少量水分水解的损失,保证反应完全。

思考题:

1. 二氯乙酰化反应除用二氯乙酸甲酯外,还可用哪些试剂,生产上为何采用二氯乙酸甲酯?

2. 二氯乙酸甲酯的质量和用量对产物有何影响?

3. 试对我国生产氯霉素的合成路线和其他合成路线作一评价。

(十)结构确证

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赞同

0

| 评论


第二篇:药物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药学、药剂、制药工程)


南京中医药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化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  本科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 专业用)

课程名称:  药物化学             英文名称:      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必修课)           课程类型:   理论课                      

课程编码:                            课程学分:  3                       

课程总学时: 54                        实验(实训)学时:                               

开课单位: 药学院药学系                  教 研 室:  药物化学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  李伟                   

一、一般情况

    药物化学是一门是以化学为基础,涉及了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学科的合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具有药理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发现、设计、确证、制备和作用方式,是药学的主干学科之一。药物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临床常用药物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体内代谢和生物活性,药物的发现和发展过程及新药研究的现,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命名、化学结构、合成方法、理化性质和用途;重要药物的体内代谢产物与生物活性的关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熟悉重要药物类的构效关系,手性药物的立体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联系,了解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各类药物的发展、最新进展。通过该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药研发、药物生产、质量等药学实践工作所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逐步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的药学相关工作打下专业理论基础。

本课程要求的先修课程为有机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并行课程为药物化学实验;后续课程为药物合成反应、药物设计。本课程是以有机化学为化学基础,并结合生理学、生物化学中相关的药物作用机制、靶点等知识,进而阐述药物的结构、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等理论知识,并为药物设计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绪论

【目的】

1、学习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药物化学发展的过程,发展动态和趋势

2、学习新药研究和开发的过程

【要求】

1、掌握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2、熟悉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

3、了解药物化学发展的新方向。

4、了解药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第一章 新药与研究开发概论

【目的】

1、学习药物研发中药品质量和质量评价标准

2、学习新化学药品的注册分类

3、学习药物发现的过程以及新药的开发

4、学习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基本知识及药物的命名

【要求】

1、掌握药品质量和质量评价标准

2、掌握药物的命名规则

3、熟悉新化学药品的注册分类和新药申请时管理要求提供的研究资料

4、了解药物合成及工艺研究的方法

5、了解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基本知识

6、了解药物发现的过程以及新药的开发阶段

3.第二章 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目的】

1、学习先导化合物的来源及寻找方法

2、学习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3、学习前药原理及前药修饰的目的和作用

4、学习软药、硬药及孪药的概念和应用

【要求】

1、掌握先导化合物的来源及寻找方法

2、掌握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3、掌握前药原理及前药修饰的目的和作用

4、掌握软药、硬药及孪药的概念和应用

5、熟悉定量构效关系的概念

6、熟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方法

7、了解Hansch方法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4.第三章 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

【目的】

1、 学习影响药物活性的主要因素

2、学习定量构效关系的概念

3、学习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及合理药物设计内容

【要求】

1、掌握药物理化性质、与受体相互作用、电荷分布及立体效应对药效的影响。

5、熟悉定量构效关系的概念

6、熟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方法

7、了解Hansch方法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5. 第四章 药物代谢

【目的】

1、 学习药物代谢的主要化学反应

2、 学习药物代谢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要求】

1、 熟悉官能团化反应和结合反应的主要方式。

2、 了解利用体内药物代谢产物开发新药的途径。

6.第五章 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

【目的】

1.学习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的结构类型

2.典型药物:苯巴比妥、地西泮、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艾司唑仑、奥沙西泮、佐匹克隆、唑吡坦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苯巴比妥的合成;巴比妥类药物和苯并氮杂卓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要求】

1)掌握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的类型

2)掌握苯巴比妥、地西泮、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艾司唑仑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

3)熟悉苯巴比妥的合成

4)熟悉苯并氮杂卓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5)熟悉奥沙西泮、佐匹克隆、唑吡坦的结构和临床用途

6)了解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的发现和发展

7.第六章 精神神经疾病治疗药

【目的】

1)学习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的结构类型

2)典型药物:盐酸氯丙嗪、奋乃静、氯普噻吨、氟哌啶醇、氯氮平、阿米替林、舒必利、吗氯贝胺、氟西汀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

3)抗精神失常药和抗抑郁药作用机制

【要求】

1)掌握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的类型

2)掌握盐酸氯丙嗪、奋乃静、氯普噻吨、氟哌啶醇、氯氮平和阿米替林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

3)熟悉舒必利、吗氯贝胺、氟西汀的结构及用途

4)熟悉抗精神失常药和抗抑郁药作用机制

8.第八章 镇痛药

【目的】

1)吗啡的理化性质

2)典型药物:盐酸吗啡、喷他左辛、盐酸哌替啶、枸橼酸芬太尼、盐酸美沙酮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盐酸哌替啶的合成

【要求】

1)掌握吗啡的理化性质

2)掌握盐酸哌替啶、枸橼酸芬太尼、盐酸美沙酮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

3)熟悉盐酸哌替啶的合成

4)熟悉盐酸吗啡、喷他左辛的结构及用途

5)了解镇痛药和阿片受体的相互作用

9.第九章 局部麻醉药

【目的】

1)局麻药的发展、分类

2)典型药物: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盐酸阿替卡因、盐酸罗哌卡因的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

3)局麻药的构效关系

4)从天然活性产物经过改造发现局麻药的过程

【要求】

1)掌握局麻药的分类: 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盐酸阿替卡因、盐酸罗哌卡因的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

3)熟悉局麻药的构效关系

4)了解从天然活性产物经过改造导致局麻药的发现和发展

10.第十章 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

【目的】

1)拟胆碱药、抗胆碱药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理

2)典型药物:毛果云香碱、溴新斯的明、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溴丙胺太林、氯化琥珀胆碱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苯海索、苯磺酸阿曲库铵的结构、作用特点及用途

3)拟胆碱药、抗胆碱药的构效关系

【要求】

1)掌握毛果云香碱、溴新斯的明、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溴丙胺太林、氯化琥珀胆碱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

2)熟悉拟胆碱药、抗胆碱药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理

3)熟悉苯海索、苯磺酸阿曲库铵的结构、作用特点及用途

4)了解拟胆碱药、抗胆碱药的构效关系

11.第十一章 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和抗溃疡药

【目的】

1)组胺受体拮抗剂及其他抗过敏和抗溃疡药物的发展概况、主要结构类型及作用机理;

2)H2受体拮抗剂及其他抗溃疡药的发展和对新药研究的意义

3)典型药物:氯苯那敏、盐酸赛庚啶、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西酮替丁、雷尼替丁、苯海拉明、奥美拉唑的结构、性质和作用:氯苯那敏、雷尼替丁的合成路线

【要求】

1)掌握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西替利嗪、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的结构、性质和作用

2)熟悉氯苯那敏、雷尼替丁的合成路线

3)熟悉H2受体拮抗剂及其他抗溃荡药的发展和对新药研究的意义

4)了解H1受体拮抗剂及其他抗过敏药物的发展概况

5)了解抗过敏和抗溃疡药物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理

12.第十二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

【目的】

1)拟肾上腺素药的发展及儿茶酚胺类的生物合成

2)拟肾上腺素类药的构效关系

3)典型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沙丁胺醇、麻黄碱的结构、性质及应用;去氧肾上腺素、氯丙那林、甲氧明、间羟胺的结构及应用;α、β-受体拮抗剂哌唑嗪、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等药物的结构及作用:盐酸普萘洛尔的合成

【要求】

1)掌握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掌握α、β-受体拮抗剂哌唑嗪、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的结构及作用

3)掌握盐酸普萘洛尔的合成

4)了解拟肾上腺素药的发展及儿茶酚胺类的生物合成

5)了解拟肾上腺素类药的构效关系

6)了解去氧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沙丁胺醇、甲氧明、间羟胺的结构及应用

13.第十三章 抗高血压药和利尿药

【目的】

1)高血压病病因的过程,由此过程熟悉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靶点

2)抗高血压药的发展及分类,典型药物:利血平、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血压调节过程中的作用,该系统中各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过程

4)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的结构、性质和临床应用

5)卡托普利的合成

6)各类利尿药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要求】

l)掌握利血平、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氯沙坦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掌握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的结构、性质和临床应用。

3)掌握卡托普利的合成。

4)熟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各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过程。

5)熟悉各类利尿药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6)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发展及分类。

7)了解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血压调节过程中的作用。

8)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靶点以及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理。

14.第十四章 心脏疾病用药和血脂调节药

【目的】

1)强心药的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理

2)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3)抗心绞痛药的结构类型

4)降血脂药的发展及类型

5)典型药物:奎尼丁、利多卡因、美心律、普罗帕酮、胺碘酮、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的结构、性质和临床应用;氯贝丁酯、吉非贝齐、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的结构及应用; 氯贝丁酯的合成

【要求】

1)掌握奎尼丁、利多卡因、美心律、普罗帕酮、胺碘酮的结构及应用

2)掌握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的结构、性质和临床应用

3)掌握吉非贝齐、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的结构及应用

4)熟悉氯贝丁酯的合成

5)熟悉降血脂药的发展及类型

6)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理解其作用机理

7)了解抗心绞痛药的结构类型

8)了解强心药的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理

15.第十五章 甾体激素药物

【目的】

1)甾体激素的结构命名、结构类型、作用机制

2)典型药物:雌二醇、丙酸睾酮、黄体酮的化学名、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苯丙酸诺龙、左炔诺孕酮、米非司酮、醋酸地塞米松的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己烯雌酚、枸橼酸氯米芬、醋酸甲地孕酮、醋酸氢化可的松的结构、作用特点和用途

3)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发展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4)己烯雌酚的合成

【要求】

1)掌握雌二醇、丙酸辜酣、黄体酮的化学名、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掌握己烯雌酚、枸橼酸氯米芬、醋酸甲地孕酮、醋酸氢化可的松、苯丙酸诺龙、左炔诺孕酮、米非司酮、醋酸地塞米松的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3)了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4)了解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发展

5)了解甾体激素结构类型、作用机制

16.第十七章 合成抗菌药

【目的】

1)    典型药物: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诺氟沙星、异烟肼、盐酸乙胺丁醇、氟康唑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磺胺醋酰、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克霉唑、特比萘芬的结构和用途

2)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的作用机理

3)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及作用机制

5)磺胺醋酰钠、甲氧苄啶、诺氟沙星的合成

【要求】

1)掌握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的作用机理

2)掌握代表药物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诺氟沙星、异烟肼、盐酸乙胺丁醇、氟康唑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3)熟悉磺胺醋酰钠和诺氟沙星的合成

4)熟悉磺胺醋酰、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克霉唑、特比萘芬的结构、作用特点和用途

5)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及作用机制

6)了解咪康唑、酮康唑的结构和用途

7)了解抗病毒药的发展、类别及作用机制

17.第十八章 抗病毒药

【目的】

1)典型药物:阿苷洛韦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利巴韦林、齐多夫啶、盐酸金刚烷胺、奈韦拉平的结构和用途

2)抗病毒药的发展、类别及作用机制、HIV酶抑制剂的研究概况

【要求】

1)掌握阿苷洛韦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2)熟悉利巴韦林、特比萘芬、齐多夫啶的结构、作用特点和用途

3)了解利盐酸金刚烷胺、奈韦拉平的结构和用途

4)了解抗病毒药的发展、类别及作用机制

18.第十九章 抗生素

【目的】

1)抗生素类药物的结构类型

2)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展、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

3)寻找耐酸、耐酶、广谱半合成抗生素的研究途径

4)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毒副作用及用途

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用途及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用途

7)半合成红霉素衍生物的结构改造方法

8)典型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匹氨西林、头孢夫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氨曲南、阿米卡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氯霉素的结构、作用特点及用途;氯霉素的合成原理。

【要求】

1)掌握氨韦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匹氨西林、头孢夫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氨曲南、盐酸多西环素、阿米卡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结构、作用特点及用途

2)掌握代表药物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克拉维酸、氯霉素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3)熟悉耐酸、耐酶、广谱半合成抗生素的研究途径

4)熟悉半合成红霉素衍生物的结构改造方法

5)了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用途及细菌对其耐药性的原因

6)了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用途

7)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展、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

8)了解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毒副作用及用途

19.第二十章 抗肿瘤药物

【目的】

1)抗肿瘤药物的类型

2)各类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过程

3)抗肿瘤药物的构效关系

4)各类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

5)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选择性和降低其毒性的一般方法

6)典型药物:环磷酰胺、卡莫司汀、顺铂、氟尿嘧啶、巯嘌呤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盐酸氮芥、塞替派、白消安、盐酸阿糖胞苷、氟尿嘧啶、环磷酰胺、氮甲、异环磷酰胺、米托蒽醌、甲氨蝶呤的结构和作用特点

7)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发展方向

【要求】

l)掌握盐酸氮芥、塞替派、白消安、盐酸阿糖胞苷、氮甲、异环磷酰胺、米托蒽醌和甲氨蝶呤的结构和作用特点

2)掌握重要抗肿瘤药物的环磷酰胺、卡莫司汀、顺铂、氟尿嘧啶、巯嘌呤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3)掌握各类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

4)熟悉抗肿瘤药物的类型以及抗肿瘤药物的构效关系

5)熟悉掌握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的合成

6)了解代谢拮抗原理在抗肿瘤药物中的运用

7)了解各类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过程、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和发展方向

8)了解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选择性和降低其毒性的一般方法

20.第二十二章 非甾体抗炎药

【目的】

1)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类型、作用机理

2)典型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布洛芬、萘普生、丙磺舒、别嘌醇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塞利昔布的结构、作用特点及用途: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的合成

3)非甾体抗炎药的最新进展

【要求】

1)掌握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类型、作用机理

2)掌握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和萘普生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

3)熟悉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的合成

4)熟悉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塞利昔布、罗非昔布、丙磺舒、别嘌醇的结构、作用特点及用途

5)了解非甾体抗炎药的最新进展

21.第二十三章 维生素

【目的】

1)维生素的分类

2)典型药物: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1的结构、作用特点和用途;维生素A、维生素C的立体结构;叶酸的结构和用途

【要求】

1)掌握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B2 的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掌握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l的结构、作用特点和用途

3)掌握维生素的分类

4)了解叶酸的结构和用途

5)了解维生素A、维生素C的立体结构及其立体异构体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外拓展阅读、PPT汇报、分组讨论

三、学时分配

四、考核评价

【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知识拓展、应用能力评价;平时讨论、提问。

【成绩构成】

    期末考试试卷成绩70%;知识拓展应用汇报成绩20%;平时提问讨论成绩10%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

[1]《药物化学》,郑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edited by David A.Williams and Thomas L. Lemke, 5th edition (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 Philadelphia)

[3]Burger's Medicinal Chemisty and Drug Discovery,edited by Abraham, 6th edition (Wiley, New York)

3.数字化教学资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http://e.njutcm.edu.cn/eol/homepage/common/opencourse/

六、说明

   

更多相关推荐:
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扶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双竹中学谷显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化学(下)实验教学工作总结----曾中化学组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20xx-20xx年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本学年我任教九年级109、110班化学和担任化学实验员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本学年的工作已圆满结束,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化学教学工作1…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五中学隋明成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一、重…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下

初三化学下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

20xx—20xx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高寨子中学苏清红20xx.7.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实验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环节,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及完成质量与化学实验员的工作密…

20xx-20xx第一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工作总结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了九年级3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在思想政治方面本人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能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组织的政治...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徐沟镇中学校20xx20xx20xx20xx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乐平五中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邢亮亮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讲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积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期末复习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

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