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4.4.21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又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抚养,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在他们内心深处极大渴望父母的爱护。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社会中的一个让人心疼的群体——留守儿童。本调查研究主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一系列研究,包括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对其生存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改善和帮助者些可怜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扶持。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15.年2月22日—2月28日,我们在临沂市莒南县十字路政猛虎崖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莒南县十字路政猛虎崖猛虎崖村位于山东莒南十字路街道南部3公里,通过村长我了解到全村共357户,975口人,耕地2100亩。现有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40人,村党组织机构基本齐全。全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村内贫困户15户,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孩子放在老家,这样就致使村内很多儿童都是由其爷爷奶奶等老人抚养,很多家长没有重视教育这一块,对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在我和村民们的聊天中发现,尽管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没有感到忧虑过,极大多数村民对孩子的学习问题都是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孩子争气就让他们多上两年学,不争气等到了十五六岁就出外打工,无论如何都可以生存下去的。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各种需求,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三)调查方法:

2.1.1文献研读法

本人充分利用图书馆、各类期刊资源库等途径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从而得到一定充分的材料对于自己对于此类现象的研究做好支撑。

2.1.2网络检索法

通过对于网络上与此类现象相关的各类文件一系列检索,从网络上得出大量与之有关的资料,为此次研究有足够资料作出论证。

2.1.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次研究将要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自主设计并编制调查问卷,并随机发放给猛虎崖村的留守儿童,并对回收到的问卷进行研究分析,为论文的写作提供鲜明的观点支撑。

三、调查分析

(一)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在7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猛虎崖村留守儿童及村民进行观察,据调查,猛虎崖村有留守儿童30余人,据村书记说这些小孩的父母大多都外出打工了。通过向猛虎崖附近的小学教师进行咨询和访问,得知这些留守儿童的各种状况同其他孩子都有明显的差距,这些儿童分布在附近学校的各个年级中,在班级中的表现差距也比较明显。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在班级里各种活动的表现中都能看出其自身的自卑性。

通过对调查问卷与学校教师和儿童监护人进行访谈以及亲身经历总结出,留守儿童主要有以下特征:

1、“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

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2、“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3 、“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自闭,逆反心理较重。有些留守儿童很渴望和他人交流,但由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因而很难和别人沟通。小学是留守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监护人尤其是爷爷奶奶通常溺爱他们,造成了他们的任性;另一方面,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反应力、思想行为方面相对其他孩子要缓慢一些,这也造成了日后和他人交流产生障碍。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这些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非常不利。

 4、“留守儿童”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态度分化现象严重。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最终很容易形成双差生和问题儿童。据县城某小学的老师介绍,学校有一位9岁的留守女童,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几年才回家一次,该生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自觉性不强,逐渐发展成为问题儿童。 

 5 、“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                                                                                  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当然也存在着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例如我们在入户调查中一位叫做王小雨的小女孩时,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仅品学兼优,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唱英文歌,在家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对于年迈的爷爷奶奶也很关心。对于幼小的她很理解爸爸妈妈离开家外出打工,在问到他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的时候,他希望父母能早点休息,懂事程度已经超过同龄人,过度成熟的想法让人心疼。

(二)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所作的工作
    经调查,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及其学校老师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方面。以科学研究为手段,积极推进留守儿童教育的良性机制。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令我们钦佩和学习的现象。从相关部门哪里了解到县政府每年会拨专款给有留守儿童的学校,用于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电话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孩子与父母的沟通问题。更重要的是,留守儿童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感受到社会、政府对他们的关爱。除此之外,教育局还专门为他们发放留守儿童读本,供他们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减轻压力。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莒南县各级领导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能够感受到社会对路兽儿童关心与帮助。

(三)留守儿童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打工地入学的高昂费用及各地不同教材影响到教育衔接,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的失衡,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2 家庭因素。家是生活的港湾,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方面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心事。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指导。而此时最亲最近的父母却不在身边,致使他们没有安全感,也无法明辨是非,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父母托付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代管的,他们忙于自己的农活与家务,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再说隔代抚养易形成溺爱现象。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的巨大落差,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

 3、 学校因素。目前学校教育侧重于学生在校时段的管理,重视学业成绩的提高,对留守儿童心理关爱不够,无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硬件设施不足等等。而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那些读书无用的观念严重影响到儿童的受教育,对其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对于弄手儿童如何才能更好的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条件呢,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帮助和改善呢,以下是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学校方面。

 由于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是不完整的,就迫切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进行弥补。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学校主阵地、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学校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要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帮助,坚决制止“管优不管差”的现象;建立代理家长制度,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在对附近的小学的调查中其中有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热情、全面地介绍了所在学校特别是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也从她与留守儿童的相处中讨论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她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只要关心到位、及时,留守儿童的成长是应该比较顺利的,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成为阳光儿童。我们建议能否探索建立代理家长制度,让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与此同时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找到归属感。还要不断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而且通过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沟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   

2 、家庭方面。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才能真正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倾注更多的时间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尽可能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平衡感和孤独感,使他们依旧体味亲情的温暖。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农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和打电话、写信的方式。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                                                                                   暖。   

3、 政府方面。 

第一,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国家应适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村本土特色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向本地城镇转移。同时进一步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优惠政策,莒南县猛虎崖村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可以大力发展经济种植或者是蔬菜大棚,或者是考虑引资办厂,从而为务工人员返乡提供一定的条件,以此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第二,改革城乡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拆除流动人口在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乡城之间合理流动。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能不用再留守,其教育问题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

4 、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其法定监护人的事,也并非只是政府和学校的事,而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群策群力。因此,应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来宣传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大力组织开展社会关爱行动 。比如在社会上广募大学生、志愿者、“爱心家庭”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行动,在亲情上关爱,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鼓励帮助留守儿童;呼吁当地村民积极配合各村组织做好工作: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孩子,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多方争取社会资助,帮助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在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当然,“留守儿童”作为新时期的特殊群体,教育难度是很大,我们应该不断摸索,寻找更有效的方法。“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大家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问题,真正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他们以学习等各方面的指导,给他们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总结:以上是我这几天走访调研后经过讨论形成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通过这几天的走访调研,我受益菲浅。此次社会实践,通过深入农村,了解城口农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社会的认识,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的认识。尽管在城口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是留守儿童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希望通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能够为留守儿童撑起美好的明天。

附录: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这是一份有关留守儿童的目前状况的问卷调查.你的意见相当宝贵,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绝对保密,谢谢参与!
1、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 )
A (外)祖父母 B 亲戚 C 其他人 D 自己住
2、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 ( )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几乎没有 D 没有
3、平时和他们有矛盾时,你怎样处理? ( )
A 吵架 B 闷不吭声 C 向父母诉苦 D 采取某种行为发泄
4、平时你是否有零花钱? ( )
A 有 B 没有
5、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 )
A 少于50 B 50 C 100 D 100以上
6、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 )
A 明白 B 不明白
7、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 ( )
A 平均一周一次 B 平均每月一次 C 不定时的经常联系 D 很少联系
8、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的人生安全? ( )
A很担心 B有点担心 C不担心
9、你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 )
A 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10、平时学习上是否有困难? ( )
A 有 B 没有
11、如果遇到困难,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 )
A 求助老师 B 求助同学 C 求助亲戚 D 自己解决
12、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
A自己平时不够努力 B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 C客观原因 D自己本来就不行
13、你在学校里,和你玩得好的同学多不多? ( )
A 很多 B 一般 C 很少 D 没有
14、午饭是否荤素搭配?( )
A 荤多素少 B 荤少素多 C 全是素的 D 全是荤的
15、平时经常生病吗?( )
A 经常生病 B 偶尔生病 C 不生病
16、你平时做家务吗?( )
A 经常做 B 偶尔做 C 不做
17、会做饭,洗衣服吗?( )
A 会做饭,不会洗衣服 B 会洗衣服,不会做饭 C 两个都会 D 两个都不会
18、平时有时间玩吗?( )
A 有 B 没有
19、你觉得身边的人关心你吗?( )
A 很关心 B 很少关心 C 不关心
20、你觉得学校,社会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 )
A很关心 B很少关心 C不关心


本问卷到此结束,谢谢参与!


第二篇:金堂县竹篙镇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金堂县竹篙镇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本文出处:金堂人论坛

这是四川师范大学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一篇调查报告,是由基础部2006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组一行6人调查研究后写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已不单是留守儿童父母所关心的,它更是一个时代所呈现的社会问题,四川师范大学基础部2006级“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组通过这次留守儿童现状研究,希望能唤起留守儿童父母的爱子之心,给予留守儿童除了物质上的更多的心灵沟通,同时建议整合政府行政和财政力量,运用社会志愿者资源和大学生资源,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困扰留守儿童的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建议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特殊机制的建立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并轨,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课题组成员有王艺璇、王和雪松、陈倩、艾佳、温超。本文由王艺璇执笔。

未经同意,不得采用本文的调研成果。

20xx年6月27日四川师范大学基础部2006级的课题组带着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一行六人来到了被称为“中国打工第一镇”的金堂县竹篙镇进行调查。我们制作问卷,发放问卷给村民(主要是留守儿童监护人),还走访了几位留守儿童,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试图走进他们的内心,从心灵上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活学习状况。这样的方式很有效。它让组员们更真切地体会到这些农村孩子的所思所想,为我们从心理健康和教育层面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鲜活的素材。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些城市孩子也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体会了更多的成长和感动。通过和当地回乡创业企业代表的谈话,我们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上看到了希望,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思考。最后的一天,我们走进了一户特殊的留守儿童家庭,与他们一起烧火做饭,体味了农村孩子的生活。短短几天的行程让我们对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们思考这一社会问题提供了更广的思路,在此呈现出我们的思考,我们的主要着眼点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

一、调查背景

(一)中国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中不断增长的流动儿问题,特别是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引起了政府、新闻媒体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很多关于农民工子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里的农村流动儿童少年到底有多少?他们在城市获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作为吸收农村流动儿童入学主要渠道之一的打工子弟学校的情况怎样?他们怎样生存和发展?毫无疑问,这些关注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农村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非常有帮助,为解决农村流动儿童在城市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政策干预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和干预主要关注了那些跟随农村流动父母到城市的孩子,而另一个庞大的农村打工者子女群

体,即那些被外出打工的父母遗留在家里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却被忽视。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而一大批未成年人被留在农村,成为了农村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其含义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而留在家里的儿童。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留守儿童的概念也发生着变化,其外延也越来越大。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亲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以外的其他人进行教育和抚养的儿童。而在农村,留守儿童又是指农村流动人口(80%以上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根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xx年-20xx年)》显示:20xx年中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5亿左右,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有1000万左右,18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有2000万左右,留守在农村的儿童也有2000万左右,这个数字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这几年更是逐年递增。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我国留守儿童已经超过2200万。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四川、重庆、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等劳动力输出较为集中的省市,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18%-22%。另外留守儿童的特征还表现在独特性、关联性、结构性和长期性。从实质上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集中的体现着城乡文明一体化这一社会转型中多种矛盾冲突及综合的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当中出现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留守儿童事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培养祖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了解了留守儿童的产生发展背景后,我们有必要由大及小,对金堂县竹篙镇的情况及留守儿童基本状况有所了解。

(二)竹篙镇基本情况介绍

四川省金堂县位于四川中部,成都市东面,为成都市辖县,辖19镇5乡。总人口84万。我们所调查的竹篙镇位于金堂县东南,为典型的丘陵地形,土地资源薄弱。该镇总人口5.5万,农村人口近4万,是一个农业人口大镇。该镇有劳动力2.9万人,而常年在外打工的有1.2万人,约占劳动力的一半,又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金堂县打工去向以广东省为最,在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有3万人之多,因此厚街也有“小金堂”之称。在这样庞大的劳务输出之下,竹篙镇的留守儿童多达4000人。竹篙镇不太优良的地形条件和经济状况,让镇领导们早在19xx年就开始思考经济如何提升的问题。凭借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镇政府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亲属等途径开始劳务输出。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响应成都市经济发展和东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该镇提出了抓回乡创业的课题。20xx年,三留问题突出,政府本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开始加快鼓励回乡创业的步伐。这样既能解决留守问题,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又能活跃地方经济,搞出规模效益,真正做到了将劳务输出回报于当地发展,

是个很好的示范。竹篙镇的情况令我们欣慰,在镇上能够感觉到经济发展的活力。竹篙镇有“中国打工第一镇”的称号,可见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当地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但打工所带回来的新技术新思想又无时无刻都在改变着这个镇。如今在竹篙,有许多回乡创业的小制衣厂、砖窑厂和制鞋厂。它们目前规模都不太大,但是却像一股清风拂过竹篙,让竹篙充满了生机。

二、现状研究

(一)竹篙镇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问卷问题1、您知道什么是农村留守儿童吗?

知道 48%不知道 43%

有点印象,但具体不清楚 9%

问卷问题2、您觉得在各种媒体上关注这个问题的频率怎么样?

非常频繁 10%比较多 40%比较少 30%

几乎没看到过 20%

问卷问题3、您觉得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怎么样?很重

视 37%一般 45%

不重视 18%

问卷问题4、您家乡这个问题严重吗?严重 68%一般 26%

不严重 7%

问卷问题5、您周围朋友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如何?

非常关心 61%一般 27%

不关心 12%

问卷问题6、您觉得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和了解吗?

非常有必要 69%无所谓 26%没有必

要 5% 由上可知,所访问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及村民对留守儿童出于本能的关心,十分希望得到更多关注和帮助,而村民认为竹篙的留守儿童

问题很严重,比例达到68% ,竹篙的留守儿童状况究竟怎样?请看下表。

农村留守儿童普查统计表

区(市)县:金堂县 镇(乡):竹篙镇妇女联合会

金堂县竹篙镇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该镇儿童的监护人多为隔代监护人,即是老人,达到1846人,超过50%。该镇留守儿童年龄普遍较小,小学及学龄儿童比例高达84%。而留守儿童父母以出省打工为主,达到了70%。父母与孩子相隔万里,难以照顾到孩子。另外一个数据值得关注,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有2028人,超过留守儿童总人数的一半。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他们更难得到父母的疼爱。

1、监护人

农村流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就意味着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位置的缺失。那么,这些留守孩子跟谁生活在一起,由谁来关心、保护和照顾他们呢?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隔代监护人有1846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留守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留守儿童需要搬到这些祖辈的家里,如果祖辈一直与他们住在一起,留守儿童就不需要搬家了。有时候,留守儿童要从自己的村搬到另外一个村去。如果这些老人需要照顾几个儿女的留守孩子,为照顾方便,孩子们一般都要搬到老人家里去住,或者在那里吃饭后再回到自己家独居。

也有一部分留守孩子是住校生,一般是两个星期才回家一次。寄宿是解决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的好办法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有资格住校。在我们调查的中心校,很多留守儿童都是走读生,而一般是初中生才符合住校条件。

2、被监护的基本方式

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

(1)一种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在我们访谈个案中,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者受过极少教育。

(2)第二种监护方式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

姑姑、姑父,姨、姨父,干爹、干妈。这类监护在我们的访谈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也就是说,留守儿童的生活不像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那样稳定。他们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3)第三类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4)最后一种是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他们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3、就学情况

该镇留守儿童以小学以下儿童为主,占总人数的82%。留守儿童年龄偏小,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于学习和生活都还需要大人的指导。这是从小形成良好习惯的阶段。另外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家庭教育占主要位置的时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关爱的阶段。父母长期外出,一年难得回次家,对他们身心的伤害和亲情缺失的影响是多么大啊!

4、父母远距离就业的影响

父母的远距离就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见父母,一年能见几次父母。从上表中可以得出,该镇以出省务工为主,打工地离家乡很远。许多父母为了省下路费钱,一连几年都不曾回家一次。访谈中一些孩子甚至记不起父母的样子了。远距离的打工既不利于父母回家看孩子,也不利于孩子放假去看父母。因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陌生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竹篙镇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首先要说明的是留守儿童问题很多,此次研究我们主要着眼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受教育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他问题不多赘述。

1、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调查问题A、您觉得这些孩子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可多选)经济条件不能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52%教育设施与教育水平落后35%亲情的缺失与空白61%

其他:(请填写您的想法)没有困难3%

调查问题B、您觉得这个问题会引发一些什么后果?(可多选)

对当地今后的经济建设发展不利24%极大的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53%社会治安问题的日益突出39%没有什么严重后果24%

其他:(请说明)学习成绩下降2%

由上可知,“亲情的缺失与空白”被认为是留守儿童的最大困难。而担心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比例达到了53%。

(1)外出务工父母及代理监护人无暇顾及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留守儿童心理产生了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

在与留守儿童张然(11岁,父母出省打工8年左右)的谈话中,我们明显感觉她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当我们问她喜欢交朋友吗,她沉默一会,说害怕认识陌生人。在广东上过小学的哥哥张飘,当被问到他对广东那边学校里小朋友的感觉时,他有些犹豫,不想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能隐约感觉到,城市小孩对农

村孩子的歧视和漠视在张飘身上肯定发生过,他的沉默似乎说明他不愿意回首这段不愉快的往事。可见,留守儿童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只是一些问题以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例如近日广东一留守少年举起屠刀杀害父母;另一些问题则根植在孩子心中,慢慢滋延,形成孤僻、脆弱、冷漠的性格障碍。

(2)与父母长期分隔还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焦虑。焦虑的领域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担心“学习成绩不好”,二是担心“与父母感情沟通有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两种典型问题中的“担心学习成绩不好”并非留守儿童群体特有的问题,而是整个农村儿童群体所面临的普遍的心理焦虑现象。但“担心与父母感情沟通有问题”则属于留守儿童群体特有的心理焦虑,也是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儿童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所表现的首要弱势特征。

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的成绩普遍不好,这与他们缺乏父母管理和自制能力较弱有关。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过:儿童的指挥本能比我们自己的推理更可靠。因此,留守儿童成绩问题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智力因素,更多的是教育的结果。正如爱尔维修所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无论是学校和家长都应该认识这一点。目前留守儿童成绩差的情况似乎是个恶性循环,成绩不好害怕父母的责骂,加重心理负担,而过重的心理压力又使学习裹足不前。如何才能走出这个怪圈呢?下面会有建议。

(3)另外的心理问题还是集中在亲子关系的不和谐.。没有心灵的沟通,留

守儿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父母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们为什么不理我呢?既而产生猜疑和低落的情绪,让心灵蒙上阴影。在访问中我们了解到,很多留守儿童都有过这样的担心,但是他们没有倾诉的对象,只能把担心埋在心底,情绪则越来越低落。

2、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多为学龄儿童,需要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他们是怎样上学的呢?他们在哪里上学呢?能上得起学吗?

(1)留守儿童处于流动与留守之间,生活的动荡不利于学习的稳定。根据访谈,我们发现有三种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一种是留守—流动—再留守型的留守儿童。即父母全都外出打工后,起初是把孩子留在家乡,等父母在城市稍微站稳脚跟后,再把留守孩子接到城市(一般来讲,如果这时候孩子已经读到初中或高中,流动父母是不会再把孩子接到城市来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孩子又被送回农村老家留守。我们采访的张飘就是上述情况。第二种是流动—留守型的留守儿童。即留守孩子出生在城市或者父母外出时就被带到城市,他们很多人在城市完成小学教育,在即将读初中时才被送回老家留守。这类孩子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们在讨论时敢于发言,也很自信。他们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流露出对城市生活的留恋和向往。在同伴的眼里,他们是半个城市人,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第三类是从未有过流动经历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也去过父母打工的地方,但这只是短期滞留,而不是长期居住。比如采访的留守儿童霍思思。与他们谈起

对城市的印象,他们抱怨城市的空气不好,他们也不喜欢城市的家“又小又破,睡觉也太拥挤”。他们也感到孤独“在城里没有同学和朋友玩”。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在留守—流动或流动—留守不断变换和交替的过程中成长。这种生活的动荡和学习环境的不稳定状态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受教育机会。

(2)留守儿童大多数能上学,但仅是上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在竹篙中心校上学的留守儿童多达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父母都能供他们上学(也不排除家境困难者)。这是因为父母打工的经济收入能维持乡村低廉的学费。但是读完初中,很多留守儿童便选择跟随父母外出打工或者辍学谋生。一方面打工能让他们与父母团聚,另一方面增加的学费和欠佳的成绩也使他们没有信心继续学习。

(3)竹篙镇的学校在提供教育机会方面,做了努力和尝试。在竹篙镇这样一个留守儿童大镇,当地学校也清楚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群体。因此,学校也尽可能地多关心留守儿童。在中心校,我们看到了留守儿童在作文比赛中写的作文,真实朴质的话语无一不表达对爱的渴望。该作文比赛就是学校为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而举办的。两外在硬件方面,该校新的校舍让人眼前一亮。据学校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国家拨款,全国统一兴建的农村校舍。墙壁洁白,教室宽敞明亮,在硬件设施上的确已大大改善。

(4)农村人文环境落后,父母对孩子期望低,有教育“近视”的趋向。在与

祥云社区工作人员交谈中,我们发现许多农村父母已不再一味地渴望孩子上大学,用他们的话说“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一些人会选择职业教育。对这一变化,我们看到了理性的曙光,同时也对农村文化素质的提高有些许隐约的担忧……

三、产生原因

(一)留守儿童及其现状的产生根源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而一大批未成年人被留在农村,成为了农村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个体的层面看,农村流动父母在城市中职业特征和就业状态,以及他们较低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其子女的留守状态。流动农民子女在城市教育中所接受的不平等的低质量的教育也对其子女的留守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群体层面看,当地学校教育质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并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各级政府享受劳动力低廉带来的回报,却未在教育体制和城乡差别上多做扶持和调整。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原因。

1、家庭方面

(1)低廉的收入决定了农民工没有经济能力把孩子接到身边生活。粗略估算,在成都农民工的基本收入也就几百一千元,除去生活费,租房费和其它杂费,所剩不多。竹篙镇的农民工大多去广东打工,一个月收入在1000左右。有个别收入高些,也是昼夜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因此经济因素使父母接孩子到城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职业决定了他们无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70%以上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者主要从事买卖蔬菜、水果、鱼、肉、面食和其他小商品生意。他们工作时间超长,绝大多数人每天平均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管理和教育孩子是很多农村打工者把子女留在家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经营蔬菜者为例。他们每天早晨4-5点之间离家骑三轮车到批发市场打菜,7点左右就要开始在自由市场卖菜,一般在晚上7、8点收摊,夏天时收摊要更晚。职业特征和就业状况迫使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老家。有些打工者的孩子一直留在家乡,有些孩子带到城市后又被迫返乡变成留守儿童。如果是在工厂工作的工人,劳动时间也是极长。基本上晚上收工回家看到孩子已经熟睡了,这样也无法照顾孩子。

(3)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而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即使父辈有一方在家,由于要操持整个家庭生活,辅导、

督促的力度也被大大削弱,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

2、学校方面

当地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师资力量薄弱,难以寻求有效手段管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学校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3、政府、社会方面

(1)打工者所在城市的各级政府享受劳动力的成果,却没有建立一系列支持和扶持农民工子女上学、生活的福利政策。城市高昂的学费,名目繁多的“择校费”、“借读费”依然存在,城乡差别依然很大。一些当地政府盲目发展经济,忽视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当地政府没有有力的财政支持帮助留守儿童。

(2)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网吧等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学校、家庭、政府及社会三大方面中出现盲区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建议对策

根据竹篙镇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我们拟订以下建议。建议从父母、学校和政府三方面共同努力,各自扮演好自我的角色,给予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在父母远离自己的情况下,仍然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一)父母的角色

1、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用放风筝原理体会亲子教育。

我们采访的企业代表汪永前说过:以前一心想拼命赚钱,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可当我赚到了供儿子上大学的钱,却发现儿子根本就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了。那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儿子,毕竟家庭的幸福是用钱买不到的。

这是让大家颇有感触的一席话。它真实地再现了一位打工父亲的遗憾和辛酸。在此建议父母用放风筝原理教育子女。首先应学会放手,让留守儿童学会在没有父母的环境下独立。父母要接受孩子总要独立的事实,引导其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其次是逆风跑。我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知道让风筝起飞需要逆着风向奔跑,也就是说不要过度地溺爱孩子,特别是打工父母在心理歉疚的情况下总希望通过物质来满足孩子的欲望。危害是很大的。逆风跑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最后是松紧带,风筝飞得太远需要往回扯线,一会儿收线一会儿放线,风筝才不会坠落。打工在外的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变化,在孩子放纵的时候

收线,通过批评来约束一下;在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就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自由。

2、保持一颗容易感动的心,和孩子做朋友。父母长期在外,难免与孩子有些生疏。这就需要父母放下架子,坦诚地和孩子做朋友,那么他们也会和你交心。每次回家一个小时单独的相处和交谈是十分必要的。父母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多关心他们的生活的心理感受。

(二)学校的角色

1、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心理咨询老师,给留守儿童安排一对一心理辅导。设立知心姐姐信箱,组织青春期心理讲座,开通心理热线电话等。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搞教学竞赛,学习沙龙,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教师群体。

3、与城市对应学校结成友谊学校,开展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互相体验生活等活动。充分利用城市优良教学资源,扩大信息资源共享。

(三)政府的角色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经济的落后是制约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竹篙镇政府的确为留守儿童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需要更深入更贴近实际,来发展当

地经济和加强教育投入。1、继续在女干部中开展对留守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

2、以社区为依托,开展以下活动:

(1)不定期召开以留守孩子监护人为主的孩子教育培训会。(2)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作为代理妈妈,举办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的活动。

(3)开设“心灵绿舟”心理热线,定期向留守儿童开通。

3、与学校配合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4、构建网络。构建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党政组织为主体的村(居)委管护,教学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扶,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体系,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5、加快学校寄宿制和留守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步伐。以竹篙小学为试点,争取上级财政及社会各界支持,早日让留守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并在镇中心学校建留守学生活动中心,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建留守学生图书室、绿色机房、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政府建议1-5点摘自刁瑛《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6、政府牵头,整合社会志愿者资源和高校大学生资源,开展与留守儿童“结对子”的活动。活动不能是昙花一现,而应该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留守儿童与支援者长期友好的互动。

7、积极开展回乡创业活动,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开辟“绿色通道”,给予政策优惠。

8、发展当地经济,挖掘特色产业,例如生态农业或旅游观光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把劳动力吸引就地就业。

[结语]

当地留守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是竹篙镇的未来,也是伟大祖国的未来。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留守儿童一定会有一个愉快的成长岁月和健康的成长空间。在此祝愿所有孩子们的明天更灿烂!

本文出处:金堂人论坛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前言活动参加者黄波活动时间20xx年3月29号5月31号活动地点息烽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摘要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留守儿童状况课题显示我国的留守儿童近20xx万在广大农村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20xx年暑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调研时间20xx年8月9号8月20号调研地点河南省XXXXXXXX村调查对象全村留守儿童调查主题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人员XXX农村留守儿...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时间20xx年3月7日13日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为县委县政府出台帮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调查地点田幺坪村黄柏园村调查方...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池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打拼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目前已达到5800万左右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其生存...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目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课程社会实践作业金融工程陈田20xx21065009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项目编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书实践项目名称宁波地区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实践项目负责人负责单位上报日期20xx年9月20日宁波工程学院创新社会实践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1关于宁波市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的调研报...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的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县现阶段我县留守儿童基本状况如...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儿童是社会的未来是发展的希望慎重的看待儿童留守问题是对社会的负责对发展负责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村与城市间的差距拉大人民收入水平的严重不平衡特别是农村由于...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摘要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留守儿童状况课题显示我国的留守儿童近20xx万在广大农村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都外出打工将子女独自留在家中或和爷爷奶奶亲戚等生活子女不能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同时得到父母的呵护使他们在心理上学...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承天路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户籍制度的放宽有许多农民外出进城务工劳务输出成了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了他们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大人进城务工了可孩子仍然留在农村他们的现状令人担...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