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时间:2024.4.27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考核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姓 名: __ 乔娣____

身份证号:34xxxxxxxxxxxx

学 号:_ ______

培训中心:

考试日期:20xx年10月27日

完成时间:_20xx年10月27日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乔娣

摘要:应刘子扬同学家长的要求,我校四年级的刘子扬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和家长及班主任的介绍,我认定他属于亲子关系问题中的逆反①心理问题。于是经过科学的诊断,我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刘子扬的叛逆心理得到了很好的调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最终基本上克服了叛逆的性格。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 逆反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杨义,男孩,11岁。在校表现一般,平时上课开小差,有时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情绪偏激,经常顶撞父母和老师。

二、案例分析

1、观察和他人反映:

看上去很正常,可是询问他问题时,总表现出一种不配合的态度,有时甚至表露出敌视的神情。

据杨义母亲说:刘子扬同学在家只与母亲有极少的语言交流,与父亲基本无话可说,对父亲的态度“就像对待仇敌一样”。在家不听话,不学习,总是看电视打发时日。父母越是管得严,他越是对着干。

我从与刘子扬母亲的几次谈话中得知,他对父亲的反感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父亲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体不舒服,却强迫他去锻炼;成绩不好就经常当着亲友的面数落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第二、父亲的期望值太高,切望子成龙心切,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三、,父亲在生活上要求太严,也较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头、洗澡等,让他感到有点不可理喻。

2、心理社会发展历史

主要因素:父亲太不近人情,让他无法忍受。

促使因素:父母的高期望和高要求。

附加因素:母亲则没有主见,无论什么事都对父亲言听计从,一点也不懂得为他着想。 社会文化因素:父母教子方法及学生自身成长中的个性修养存在问题。

3、评估与诊断

经过多方了解,细心观察,查阅书籍,认真揣摩。我认为这是一例较为典型的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逆反心理问题的个案。

逆反是指孩子对父母的意愿做出相反反应的行为和态度。父母让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追其缘由,往往是由于孩子看待事物较为极端和片面,对父母的很多行为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父母的教育方式跟不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要求,亲子间缺乏沟通造成的。

案例中父亲的专横、不尊重、期望值过高等都引起杨义的极大不满,进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但又找不到渠道排解时,便在感情上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但是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反而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因此对他更加严格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生活事件一再重复出现,终于使得刘子扬的不满情绪逐渐外化为敌对行动,最终造成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论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确,他都只有一种态度——与之对着干。因此,要做好刘子扬的心理辅导工作,必须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改变刘子扬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第二,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习惯和教育方式。 ②

三、辅导过程

1、方案设计

目标:希望通过辅导,能改变刘子扬对家庭的逆反心理,从而改善他与家庭的关系,进而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步骤:帮助刘子扬分析自己不良行为的现状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自我检讨并提出各自的期望;为刘子扬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刘子扬提供学习帮助。

辅导方法:情感沟通、就事论事、用技巧说话、众志成城、激励机制。

治疗时间:整个过程约九周,分三个阶段进行。

2、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条件,向双方渗透辅导理念。(约1周)

(1)了解刘子扬与家庭关系的现状,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基本上成长无话不说的朋友。他坦然承认自己对父母尤其是父亲极为不满,自己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父母。有时甚至把成绩差作为一种报复的手段。面对他的坦言,我又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向他说明父母的良苦用心。告诉

他从客观上说,父母的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确。引导他正确地看待父母的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和态度的错误之处。

(2)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

在对家长的几次家访中,我告知刘子扬已经表示愿意改善与他们的关系,并婉转地指出他们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建议他们找时间与杨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认同我的看法,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表示愿意接受我的建议,向杨义检讨自己的错误,并请求我协助共同教育。

第二阶段:家校合作,实施行为辅导措施。(约6周)

本阶段为整个辅导过程的关键所在,共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家庭会谈。

会谈有我、刘子扬及其父母参加。我安排刘子扬首先发言。他谈到了对父母反感的原因和一些具体的生活片段,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也要求他做了自我检讨。然后我安排其父母向刘子扬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尽管刘子扬一时间未能接受,但他表示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整个过程气氛较好,双方都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

第二步、布置家庭作业。

事后,我分别对双方提出如下建议:

给父母的建议: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④③给孩子的建议: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第三步、为刘子扬提供学习帮助。

测验、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完成作业等问题是父子俩冲突的导火线,所以我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并特意安排两个品学兼优的男生专门帮助刘子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其中一个与他同桌,并叮嘱两人平时多与刘子扬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同时适当开导他。

刚开始的时候刘子扬并不合作。但是经过大约差不多四周的时间,家长来电告知刘子扬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出现转机,愿意由父母陪同去买衣服,书籍等东西,在家会完成作业,与父亲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三阶段:巩固辅导效果。(约2周)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决定采用激励机制。在与刘子扬的闲聊中要求他说出自己的两个愿望。他说希望能有一台MP4学习英语。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们表示完全能够满足。我和他们商量后对刘子扬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办法进一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第二,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他表示同意。事后我帮他制订了复习计划,并监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杨义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四、辅导效果

学期快结束时,对刘子扬的心理和行为辅导已经进行十周了。据父母反映,刘子扬顶撞父母的情况基本消失,与父亲也有了一定的交流。由于家庭关系的改善,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仍不太理想,但是有了较大进步,所有的课程都由原来的不及格变为及格,基本上符合预定的目标。父母也兑现承诺,买了MP4。家庭关系进一步改善,刘子扬也终于走出了逆反心理的误区。

点滴的进步让我欣喜,但健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刘子扬短期的良好表现能否持久并伴随一生,仍需观察、追踪、指导。我坚信在持之以恒的正确引导帮助下刘子扬同学一定会成为品行皆优的好少年。

注释:

①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95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xx年8月修订版。 ②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95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xx年8月修订版。 ③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98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xx年8月修订版。 ④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99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xx年8月修订版。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 主编:明宏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xx年8月修订版

2.《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 主编:明宏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xx年8月修订版

3.《心理健康辅导 团体训练》 主编:明宏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xx年8月修订版


第二篇:育英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辅导个案


育英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辅导个案

案例编号:

育英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辅导个案

育英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辅导个案

附带案例模板:

案例编号:不填

育英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辅导个案

育英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辅导个案

育英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辅导个案

附:心理个案分析借鉴资料

小学生发展心理辅导原理与方法

发展性心理辅导,也就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培养和维护学生的健康心理,预防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的出现。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联合国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提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成最佳状态。”具体标准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剖析。

第一、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一个人是否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并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是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都不可能准确无误,而或多或少地存在偏差。一般性高估或低估自己,是正常情况,不能算是心理不健康。只有那些对自己的高估或低估到了不合常理的程度,才是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

某小学四年级出了一个有特异功能的孩子,大冷天上身只需要穿着衬衫,走在街上,总能引起很多人驻足观看,这个孩子其实并没有特异功能,只是因为三年级时一次秋天的体育课,他刚好打完球,穿得很少,一同学说,他只怕有特异功能吧。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说他有特异功能,他也觉得不冷了,把自己当作有特异功能的人看待了。结果,机体内部受到了内伤。幸发展得早后得以矫正。

要正确认识自己,承认并接受自己,对自己采取比较满意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短处、缺陷,有时只能作有限的改善,或者是无法弥补,心理健康的人会现实地接受自己,而如果经常对自己不满意,不接受自己,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二、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一个11岁的女孩,家庭条件好,学习成绩好,在班上是班长,人也长得漂亮,但她却因所在的班在年级评比排名落后了而跳楼自杀了。在她的日记中的遗言是这样写的:“但愿我的死,能唤起全班同学的努力,我死后,班长交给某某某,一定要使我班成为全年级的第一!”

某小学一位男生,平时沉默寡言,无论怎样刺激挑逗他,他都不会激怒,漠然置之,学校的老师甚至认为他修养比较好。后经有关人员的分析,才知他已患了较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因此没有激怒反应。

心理健康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合乎常理的,适度的,该大喜则大喜,该小怒则小怒,这表明他与环境是平衡的。如果刺激与反应之间失调,该喜不喜,该怒不怒;不该喜则喜,不该怒则怒,则是心理不健康

的表现。

心理处在健康状态的人对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一般都能有效地控制住,这不是说自控能力的人心理不健康,而是指对于那些人人皆可以控制的事情,却无法控制,则表明其心理处在不健康状态。如有的学生有强迫观念,老是想为什么1+1要等于几等无聊问题,但无法摆脱。有的学生则有强迫行为,认为自己的手不干净,强迫自己一遍又一遍地洗手,从理智上他也认识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三、对挫折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某校六年级有位女学生,各方面都表现很好,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诸如考试不能名列第一名,也会难受十天八天,这本来就是对挫折缺乏耐受力,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但大家不太注意,认为是小问题,其实还觉得这是上进心强的一种表现。结果有一天这名女生与家人逛公园时,为了跟姐姐争糖果,被爸爸打了一巴掌,回家后竟然自杀了。

心理健康的人,在受到挫折时,能有一些自我防御的方法消除内心紧张。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则在很小的挫折面前也焦虑不安,无法解脱,这样学生可能将紧张状态的发泄指向自己。如自残、出走等;也有可能将紧张指向外部,对外功击,小事情动辄引起爆发性的情绪反应等。

第四、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

社会角色,换个话说,就是指“身份”。小学低中年的学生,从年龄角度本看,他们是儿童角色,应该是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则是少年角色,他们应该是热情奔放的。如果小学生整天皱着眉头,若有所思,老气横秋,这显然不符合其角色规范。从性别角色来看,社会上对男孩的角色规范与女孩的角色规范不一致。如果某男生不爱玩男孩的游戏,不愿跟男孩子玩,而爱与女生跳橡皮筋,则其行为不符合性别角色。

某校有三年级的男孩,平时对同学间谈话的内容毫无兴趣,不愿与同龄人谈话,而对成人所谈家庭现事却兴致十足,经常侧耳细听。这显然不符合其年龄角色,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后来他在五年级时便因强奸幼女而犯罪。

青少年学生有的不道德行为表现为过程性而不是结果性,这也是一种不符常规的行为。所谓过程性,是指行为的目的不是指向行为的结果,而是指向行为的过程。例如:有的青少年偷东西,如果其行为的目的是要获得行为的结果,那要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对偷来的东西根本不感兴趣,而是对完成偷窃这种行为本身兴趣,这就是过程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行为,有的学生会毫无目的地打别的同学,有的学生就是要毁坏公物等。他们这些非道德行为并不是想达到某种目的,而是追求行为本身,这表明他们心理已处在不健康状态。此外,如咬指中、拔头发、吸手指等,也表现出其心理处在偏离状态。

第五、正常健康的交往

个人的性格不同,对社会的热爱程度不同,社交能力也不同,这是正常的,不要将那些不大喜欢表白或社交能力不强的人斥之为心理不健康。正常健康的交往是指日常与他人交往或打交道时要合乎常规。

有的学生见到生人、异性或上级时会手足无措、脸红心跳、头昏颤抖等,这是社交恐惧症的表现,是心理处在不健康状态表现。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注意他们与异性交往是否正常。一般来说,在小学低年级,应是一般不分男女界限,如果某低年级学生十分注意男女界限,则表明其交往不正常;而到了一定的

年龄段(10—13岁左右),情况则有变化,这个时期他们的性需要开始出现,想交异性朋友,但在这个时期却出现反向行为,反而更注意分男女界限了,这正是此时期的异性交往的正常表现,反之则不正常。

有的同学在交往中表现出极端的自我中心,即一切从自己角度去考虑,如自己不喜欢什么,就非得别人不喜欢;也有的学生对人很苛刻,不能容忍别人任何的过失与缺点,不希望别人有任何的快乐与好运,如此等。这些都是交往不正常,是心理处在不健康状态的表现。

第六、统一的人格,心性保持延续性。

人格缺乏统一性,其行为表现出不连贯,时而这样,时而那样,变化无常,甚至自相矛盾,心理学上称之为两重人格或多重人格。人格不统一,表明个体心理处在不健康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有个别学生为了得到表扬或避免处分,在教师面前规规距距,教师一不在面前便调皮捣蛋,这种不是两重人格。因为学生是出于某种利益而胆意这样做的,只有他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矛盾不统一的行为,才是人格不统

一。如某女生,平常对某个同学时而非常亲热,时而不理不睬,似乎毫不相识;对某件事情本来非常赞成,几小时后却莫明其妙地坚决反对,前后判若两人,这就是分裂人格,心理缺乏延续性。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学生的心理如果处在积极、欢畅、平和的状态,则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地发展,形成各种正常的心理机制。反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心理不平衡或危机状态,则会造成心理障碍或导致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所谓危机状态则指个体处于挫折、压抑、焦虑、恐惧、担忧、矛盾、信念破坏等状态。一般来说,个体总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危机状态的,但不能经常地、长时间地或严重地处在这些状态之中,否则就会导致心理不健康。因此,凡有可能导致或避免上述危机状态的因素,都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四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的结构、气氛与管教方式。

正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青少年维持一种顺畅、和谐的状态;家庭结构不正常,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则易使青少年经常性地产生失落感。家庭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的影响,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成员相互间充满敌意,容易给青少年带来焦虑不安与偶像破灭感;而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则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家庭的管教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更重要的影响,父母的管教模式是溺爱、粗暴还是民主,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与要求是否恰当,是否给子女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等,对于青少年是否能维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民主型的管教方式最为适宜,所谓民主型的管教方式,指既要管教引导,不放任自流,不尊重子女,循循善诱,耐心说服,而溺爱型,保护型的管教方式,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不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中心、不易适应社会与学校生活,专制型和粗暴型则使青少年富有攻击性或自卑。

发展趋势:①单亲家庭越来越多;②家庭温馨下降,竞争激烈,风险系数增大,父母在外的压力、困扰与挫折增多,家庭成了宣泄压抑的场所;外头工作忙,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③教育方式问题。在物质享受及适应和地为等方面百般迁就,而在学习及成就行为方面百般苛求。前者造成子女心理承受力低下,难以应付挫折,但后者又使他们面临重重挫折,经受种种心理压力,从而使青少年会无休止地陷于较严重的心理平衡之中而难以自然。同时家庭对子女保护与溺爱的倾向往往使家长对已进入青少年阶段的子女严

加控制,无视其独立性的要求,因而也加剧了青少年的心理矛盾。

2、个体幼年经历

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幼年经历(一般是五、六岁前),对其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幼年时的心灵是脆弱的,不能经受较大的不良刺激,如果幼年时经受较大的挫折或创伤,这种创伤可能会埋藏在儿童的潜意识中,在以后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个体的心理障碍。

(二)学校因素

1、教师的管理方式及期待效应。

民主型的管教方式最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而专制型、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均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期望影响他们对待学生的方式,不同的对待方式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及心理健康,如果教师对某学生的期望是积极的,即使他不用言语明确地表达出来,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这种积极的期待信息,心理处在和谐状态,从而能健康地发展。反之,教师对某学生抱有消极的期待或失望的态度,即使不明说,该生地会不知不觉地接收到这种信息,从而导致灰心、失意等消极心理状态,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2、学习压力的影响作用。

适度的或中学的学习压力,会使学生产生中等程度的紧张,易于集中注意,调动积极行为,振作精神投入学习中去,但如果压力过重,会造成学生焦虑不安、忧郁、惶恐,长期则导致心理不健康。

目前,学校的情况是:教师力求高分,家长望子成龙,拼命加大压力,采用一系列措施强化学习,频繁的测检考试、题海战术、分数排位等,导致竞争意识超前移入,使压力剧增,使学生无休止地陷于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之中。目前,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应是学校学习的压力。

3、学生团体的影响作用。

一个生机勃勃、团结健康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而一个混乱、松散、不合格的班集体,则不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的形成发展。一个学生如果为他所在的团体所接受、欢迎,在团体中有较好的地位,则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有的教师对班中某些调皮学生采取动员其他同学不予理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滋长,给予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良的影响,如一些黄色、淫秽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加剧了青少年的需要与社会规范的矛盾;社会及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容易引起其信念动摇,加剧了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随着市场竞争滋长的一些不良观念,不仅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由于社会上不良观念的影响与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不协调一致,对青少年的心理的和谐也产生不利的影响。

2、教育协调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如果方向一致,就会对学生起较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消减这种作用。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如果三者的教育是协调一致的,则易使个体形成统一的人格;反之,对学生心理健康危害极大,可能导致其人格失去统整性而形成分裂人格。如一个学生在校帮助同学学习功课,老师表扬也是助人为乐,而回到家里父母则斥责他是个大笨蛋,他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久而久之,造成人格分裂。因此,三位一体协调一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意义是很重要的。

(四)学生的个人特点因素

学生个人的某些因素,如外貌、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健康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外貌、能力等如果处在较优的位置,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满意、愉快容易促进其心理健康;反之,相貌较差,能力较差,有些生理缺陷或不良习惯的学生,往往会感到自卑、焦虑、挫折,从而导致不健康的状态。

三、学校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措施

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从总的指导思想来看,就是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而使其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心理的平和、欢畅。

1、家长与教师应掌握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

教育者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在观察、分析、处理儿童的问题时,才有可能从这个角度去进行,才有可能制定出恰当的教育策略与方法。

2、在学生应有计划地开展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心育形式宜以渗透式为主,适当利用课堂系统进行心育。在低中年级,宜将心育的部分目标、内容加以分解、有机地渗透于德、智、体、劳、美各育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特别是在思想品德课及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相关的内容,重点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自信心、同情心、进取心、认真、细心、自立、自护、乐群、合群、益群。同时,避免并矫正自卑、冷漠、退缩、马虎、粗心、依赖、懒散、任性、偏执、孤僻、狭隘、嫉妒、猜疑、怯懦、抑郁、脆弱、急躁等心理障碍,在文化课教学中,重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引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促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体育、劳育及有关活动中,进行吃苦、耐劳、意志、坚持性、自制力的训练和培养。在美育中,学会区分美丑,并能鉴赏美创造美。在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时,要以心促行,以行观心。即通过让学生明确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自己的好处,与其自尊、上进等心理需要的满足联系起来,使其尽可能内心为心理需要,演变为自觉行动,同时将行为作为检验其心理素质的标志之一,从而将心育与行为习惯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在小学高年级,可开设适量的心理辅导课,根据心理教育的需要,介绍一些实用的心理科学常识,特别是心理卫生常识,但不能变成单一的知识传授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宜将有关的脍灸人口的小故事与名言警句、游戏活动,与心育目标内容有机结合,使小学生在听故事中受到启迪,在记名言警句中和游戏活动中进行自我心理行为训练。

小学生的心理咨询的形式,由于小学生的心理闭锁性尚不突出,一般有什么苦恼直接向老师诉说,故以

课堂集中及课后个别当面咨询指导为主。但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意识已增强,内隐性增强,需要老师主动注意观察,深入了解,发现心理障碍,及时热心指导,为其排忧解惑。

3、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人格

从本源来说,许多危机状态,都是由于人体的自尊或人格受损害而引起的,因而,事事、处处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与人格,是避免学生严重地陷于危机状态的重要措施。

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师生情感交流和心理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教师才能引出合理的教育手段和措施。尊重学生就是时刻记住学生也是和自己一样有着一定的尊严和价值的独特的人,他可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问题,但他一定有着某些优点和长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尊重学生也不等于要赞成学生的一切想法和做法,但他仍然是个值得尊重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时,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尤其对那些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也不能悦纳自己,更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先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只有先被人尊重,才能尊重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们,不理解他们,那么心理教育也就产生不了实效。

4、正确调整对学生的期望,期望要切合实际,不能过高,对学生期望过高,实际上是给予他精神上的重压,容易使其长期处在恐惧、内疚、焦虑不安的境况之中。而目标切实可行,使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学生不仅不会陷于重压之中,而且也会品偿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5、学校教育应与社会相结合

教师应与家长、社会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在教育学生方面协调一致。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会,向家长推介有介适合小学生家长阅读、参考的心理指导读物;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家访等途径,调动学生的心育积极性,端正家长的指导思想,帮助家长,更新观念、提出认识,并介绍一些成功的家庭心育教育的宝贵经验及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家长能支持并积极参与、有机配合、从而协同教育。

6、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生团体。

教师要致于营造一种安全、自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第一,给予儿童应有的信任。即在承认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充分的机会,使儿童能独立从事学习和其他活动。并尽可能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这种信任是培养低幼儿童自信心的基础,而自信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石。第二,减少不必要的规定,教师不要对儿童的思想和行为作过多、过细的限制,如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必须绝对服从自己,听课时必须手放在背后,身体要坐直,坐正等。而应允许儿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并理解他们偶尔有一些出格的行为。当然,必要的思维和行为确也不能少,但过多过严的限制则容易导致儿童紧张、焦虑甚至压抑。第三,对学生宽容。学生是受教育者,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积累经验的必经过程。不允许儿童犯错误,实际上是将儿童成人化,其实是拿比成人更高的标准要求儿童,因为成人也经常犯错,这将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和耐挫力。第四。期待、关注学生。波格吗利翁心理效应证明了教师对儿童怀有期待的关注能激发儿童的潜能。由于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有无恨的发展可能性,他们会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去努力、去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当一个学生某方面表现得较差时,他只不过是没有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罢了,实际上他在其他方面可能很有天赋。第五,多给学生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小学生进步的促进作用很大,但是,有的教师似乎很吝啬自己的鼓励。他们只知道整天板着脸孔训斥学生,弄得学生的心情总是灰溜溜的。还

有的老师只喜欢表扬所谓“优生”,对其他学生则无暇顾及,结果是优等生只能受表扬,受不得半点批评,“问题学生”却难得有机会享受表扬的喜悦。因此,教师不仅要多鼓励,而且鼓励不能有选择,应以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对待“问题学生”,也要善于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去鼓励他、表扬他。

同时,教师也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团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为团体所接受。

7、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创造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才能显示出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或优势,如果学校仅仅注重学习,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便始终处在不利地位,处在受压抑的状态。而学校及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开展多方面的活动,让每个人的才能都有机会表现或发挥,对其保持欢畅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很有益处的,对其心理健康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

2、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竟、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3、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务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4、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已,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的优热与不足,培养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

5、性心理教育。即关于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调道等。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包括,智能训练和学习心理指导。

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做法

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是极为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如下:

1、学习兴趣培养的辅导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即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相反,如果是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可能心理动力不够,缺乏激情,效率也就较低。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心理辅导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兴趣对学习的影响作用,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情况,培养对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辅导方式采用讲述故事与讨论,自我测查与团体活动等。通过活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兴趣并非与生俱来,真正的兴趣是后天培养而得来的,同学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或活动,要经常去从事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或活动,也要尝试与参与,逐步培养兴趣,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2、学习动机增强的辅导

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它能起到①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②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③维持、增强(或制止、减弱)学习行为。可见,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求知欲所构成,增强学习动机就意味着树立正确的理想抱负、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心理辅导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了解自己的能力与抱负水平;了解树立恰当的抱负水平,激励学习动机。心理方式采用教师进述故事与学生讨论,学生角色扮演与自我测验。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要保持适当、较强的成就动机,必须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抱负水平必须比自己的一般水平要高一些,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取得成功感;但抱负水平不能只求远大、宏伟而脱离自己的实际,这样只会使理想成为幻想,或使自己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反而会因此削弱自己的成就动机。 (新民中心小学 黄碧玲)

心理辅导案例

育英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辅导个案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极大部分教师都把目光聚焦于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看到他们能根据你的意图发现问题,又能灵活地解决问题,有的甚至会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让你会感到自己的教学充满激情、充满阳光,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这部分学生自然会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偏爱。然而,就像艳丽的鲜花常使人忽略绿叶那样,一些学习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于是就在我们无暇顾及的地方,遗留着一处处不易发觉的阴影。

案例分析

一次,我要求学生谈谈检测后的感想。大部分学生都能从检测中找到自己学习上的成功和缺陷之处,并提出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但学生涂飞飞却写出了一段令人震动的话。下面是他感想的原文:“我觉得我的学习基础差,比不上同学,可老师还一直为我补课,但没什么进步,我觉得我很笨。”看到他的这张纸条,我不由得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我感到涂飞飞身上存在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的心理已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情绪。

涂飞飞从低年级开始学习成绩一直在合格边徘徊。由于农村自然条件的限制,他从村小到现在就读的完小一共换了三处地方。据了解,他学习上肯下功夫,也比较勤奋,成绩提高不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低年级尚能勉强过关,到了现在的高年级,他自然成了班中的后进生。任课老师曾经常性地给他辅导,利用各种机会帮助他,可收效不大。现在仔细想来可能是教师过于心急,在辅导中常抱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这就造成了他在受帮助时压力很大,常常陷入恐惧、焦虑、消极的境地,导致心不在焉,无所适从。这样的辅导自然成了一种形式,产生不了什么效果。柏某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对他的帮助也必须从调整他的心理着手,对症下药,先攻克他内心那座“无形之礁”。

辅导策略

第一、 心理干预。

我善于洞察涂飞飞的情绪波动,及时给予热情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主动找他谈心,表扬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列举他平时关心集体,帮助他人,富有爱心的典型事例。克服他只看到自身的缺点而看不到自身优点的心理,帮他树立信心。告诉他只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就一定能成功。

第二、 学习方法干预。

师生共同商量制定出学习计划:早上起床前背一背数学公式、好词好句;在学校里多与同桌交流(特意安排班中一个学习较好的同学与他同桌,结成互帮对子);要求他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独立作业,有困难请人帮忙;晚上睡觉前再回顾一下在学校中学过的知识。这种安排单靠教师和柏某的努力还不能很好的完成,于是动员其家长共同监督他的学习,动员班里的伙伴帮助他学习,以“他律”促“自律”。

第三、教学策略干预。

学科教师一改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整体性目标,确立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成功教学。鼓励柏某大胆发言,尽量多给他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培养成功的信念,达到学习上的成功。此外,在考试前教他学会腹式呼吸松弛技术、肌肉松弛技术。还发挥“众帮”之势,让其他同学多去关心、帮助他,以“互助”促“自助”。

辅导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涂飞飞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他的情绪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脸上也常常出现微笑了。

涂飞飞终于没有辜负教师、家长、同学对他的帮助,他努力了,他进步了。在与老师说悄悄话中写道:“经过老师对我的帮助,我越来越对自己有信心。以前我常常考不合格,但老师好像把所有的精力全用在我身上了,使我对自己产生了信心,一定一定要考出好成绩,不让老师失望。我要加油加油再加油。相信我吧,老师。”

涂飞飞的案例,使我们明白:诱发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尽管因人而异,缘由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与人际关系具有相关性。在诸多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最为直接。因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由师生交往来完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学生的学业、学习技能,都是在师生交往和交流中互动生成发展的。可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如果师生间的交流活动陷入被动、消极的局面,那么,学生的课堂行为势必出现随意性、无谓性、放任性。个体缺乏认知需求,缺少情感投入,听课思维启动就慢,思维层次就浅,致使学习中没有兴奋点,甚至出现厌倦情绪,继而形成恶性循环。

良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对后进生进行最优化教育的巨大潜力。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愉快的接受学生,即学会悦纳。教师学会了悦纳,就如找到了一把打开自我,打开学生的金钥匙。面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后进生,教师决不能“目中无人”,应该努力为后进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人际氛围,让后进生在教师、家长、同学的共同关爱鼓励下,充分认识自我,高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学业成绩。

关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好一名后进生比培养出一名优等生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育是一项“爱心”事业,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后进生的成长,需要教师为他点亮心灵的灯,希望的灯!让我们用“心”呵护后进生,把“爱”的阳光洒遍每个角落! (新民中心小学 邵明惠)

更多相关推荐: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1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标题,摘要【标题】一例大学生严重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案例是报告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接待的一起大学生心理个案。咨询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针对一例大学生严重心理问题进行了咨询。…

心理学案例报告范例

心理学案例报告范例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报告字体大小大中小20xx12020258阅读2656评论0摘要杨晓化名女25岁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直视别人怕别人看出不自然表情不敢和别人交往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明知这种...

心理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大三学生疑病性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主要报告了一例通过认知疗法和操作性行为疗法来治疗疑病性神经症的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通过提高认识、心理治疗和巩固新的认知结构等三个阶段的心理咨询,成功地…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申请者姓名身份证号码所在省市所在单位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例因未通...

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类型案例报告论文题目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案例介绍一位因为父母的期望和自己是补习生而产生的焦虑...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来访者基本情况:女性,十七岁,高二,地震当晚住于学校宿舍中,家住南投,家人与房屋皆平安。个案自述一个月内常作恶梦,睡到半夜会突然惊醒,有时甚至会跳起来惊叫;看到媒体报导灾区/民之新闻常会不由…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20xx年11月13日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xxx单位xxxxxxxxxxxxxx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了1例心理适应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描述的进行分析并对其同学和老师进行了访问调查进一步了解了来访者的...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阐述了对求助者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过程并根据与求助者共同商定采取了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经过治疗使求助者改变了原有的错误认知建立起新的观念能正确对生活学习...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举例

案例分析题举例供参考1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其原因是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

20xx年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20xx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案li一1一个女教师在教学估算时的一些片断更多的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在走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是被动式学习2另一个教师在教学包装方法中表现新理念分析1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学...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举例供参考1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其原因是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

一例女高中生考试焦虑咨询的案例报告(包含咨询记录六次)--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一例女高中生考试焦虑咨询的案例报告XXX人名XXXX单位名称摘要王某女19岁高三学生因临近高考考试成绩大幅下降对考试充满焦虑前来咨询既往无重大病史平时内向SAS总分75分SDS总分54分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思维正常...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