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

时间:2024.5.15

“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20条)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课程,人类忽然进入了微时代。

我和我的作业搭档,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反思微课程。

我的作业搭档是东营综合实践的赵俊芳老师。我们先讨论主题,由原来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缩小为“调查问题的设计”。从讨论主题,到设计方案,到制作课件,到录音,到学习任务单,彼此切磋。制作时借鉴了青岛城阳二中张启贞的公开课。至少我们对“调查问题的设计”思路更清晰,思考更有深度,语言更简练。9分钟的微视频,集中了三个人的思考。体会到了1+1 〉2,瞎子背着瘸子过河,双赢。这个过程,我们用到了QQ、电脑、手机,也可以说体现了技术对学习的支持作用。没有技术的加入,我们的异地探讨、信息传输是无法实现的。

微课程是什么?如何制作?如何使用?价值何在?如何辩证看待技术的作用?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总结了20条体会:

1.牢记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

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上课时,我们是用课件对着学生讲。录屏时,是用课件对着电脑讲。但是要假设是对着学生讲,有虚拟的听众、虚拟的互动。

2.目标的清晰很重要

明确到底要解决什么目标。短平快,聚焦一个问题的解决。

目标引领。目标的摇摆,将带来设计的变化。改设计、改课件都是很费时间的。 制作者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是给学生讲。

3.设计很重要,牢记“少就是多”

明确了目标之后,到底选择哪些资源、哪些问题,进行筛选。使资源、问题都聚焦到目标的解决上。要有选的能力,能够勇敢去掉那些无关的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常永和老师反复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制作中我感受到了构思的重要。

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和我们的摸索下,解决了技术的问题之后,微课程的关键还是回归到了学科的教学设计上。把设计、课件考虑成熟再录,否则录好再发现问题很麻烦。修改的过程着实考验耐性。

录屏时,不要认为越多越好。牢记“少就是多,多就是少”。少而精,可以把思想传达出去,而多了,核心信息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又如我们给学生总结100条规律,学生一条也记不住,多反而是少。

4.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

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周飞老师认为: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

我在录制时,用“我们”等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觉“我的老师就在我身边”。也许你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那种标志性的方言、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是有感情的,是学生感觉亲切的。而播音员发音再标准,对学生来说缺少感情的温度。学习需要情感的支持。

5.控制语言速度和语言留白,对接学生思维的流速

我发现,我们容易按照自己思维的流速讲问题。其实,教师语言流动的速度,不是和自己思维流动的速度一致,而是要和学生思维流动的速度对接。

通过控制语言速度,语言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参与到学习中来。 心得:要保证10分钟不说错话,挺有难度!要熟练内容,保证环境安静,多录几次。

6. 依然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设计微课程,遵循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

7.依然要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

设计中,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避免灌输式。如让学生回忆小结,提问后留出时间,再出现答案。避免一次性直接呈现。

8.微课程并不抛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微课程与班级授课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形成补充、优化。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有很大好处,我依然恋恋不舍。

微课程到底如何用?华东师范大学的戚业国教授5月底在我校的讲座中指出: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做成一系列资源包,便于学生复习,可以利用技术给学生讲解习题。发挥技术的引领作用。我想,也可以支持教师备课,但教学重点的突破感觉还是要在课堂上进行。

9.突破课堂45分钟的设计惯性,实现碎片化的微学习

我们容易以45分钟为单位设计教学,这是一种思维惯性。而微课程是5-10分钟。 一个微课程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15分钟。因此对一个大的问题,可以分解为微课程系列,切成几个碎片。我们习惯于把一个水果一次性吃完,可以切成四片,分四次来吃。

10.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微课程并不抛弃原有的课程论、教学论

微课程是用技术改变教学,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原来的课程论、教学论依然适用。目标——内容——程序——评价,这些要素依然重要。只不过现在是“微”的课程。

11.微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包”,实现师生时空相异的个性化学习

技术可以支持教学,但是技术无法解决人的学习动机问题。那么,花大力气设计了微课程,有什么用?对学生,可以给想学的学生提供资源。

微课程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补充。

微课程可以实现范在学习、移动学习、微学习。

微课程可在师生时空相异的条件下学习。而传统的班级班级授课制,师生必须同时在场。

12.微课程可以给教师提供“资源包”,作备课中的参考,实现教师智慧共享

除了对学生的价值,微课程的另一个价值是可作教师备课中的参考资源,实现教师智慧共享,实现教师的碎片化、个性化学习。和教参不同,微课程是可视、可听的微资源。

13.电影传达的是“故事”,微课程传达的是“教育”,二者都依靠内容取胜

微课程和电影、电视相似,只不过电影承载的是故事,而微课程承载的是教育。

目前电影、电视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依靠什么来吸引观众?依靠内容、思想、构思取胜。微课程同样要靠内容、设计、思想取胜。

14.微课程的制作需要技术,需要合作

我和赵俊芳一起制作微课程,在这个“项目学习”中,我们优化了教学设计,对调查问题的设计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有些观点如“设计出问题不是问题,难的是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影响调查的成败”就是在谈话中自然产生。也体会到了技术、合作的价值。

我们借用了张启贞老师的课件。微课程可以“拿来主义”。但是拿来的时候要尊重知识产权,同时要有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思维整合进去。

15.若微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可一定程度推进教育公平

择校择的是教师。优质教师资源的不足与分配不均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有些学校在本地区一家独大,独揽优质教师与学生资源,这种现象有利有弊。微课程的共享,可以使学生和教师短、平、快的分享到其他教师的智慧。当然,其作用大小还需要在实践中观察。

16.微课程或许可以减少家教的数量,进而一定程度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

课外辅导班的流行,已加重了家庭的教育负担。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如教育在社会阶层晋升中的作用、行业的差别、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更高等都是相关因素。这种现象令人忧心。或许微课程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孩子居家的自主学习,从而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把经济的余留投入到疾病、养老等民生方面。

17.微课程的制作带来成就感

作品呈现和计算1+1=2给人的成就感是不一样的。

录《调查问题的设计》,比解出一道题更有成就感。此外,在东营地理谢守有、泰安物理齐玉勤老师的帮助下,我用录屏,录下自己写的打油诗《花》(模仿回文诗的写法,正过来,再倒回去,情感从悲观到乐观),配上《致爱丽丝》钢琴曲,合成后,课前两分钟在班里播放,学生给我鼓掌了。我自己也感觉到创造的成就感。文字如下:

生命是一朵绚烂,而终将凋零的花。人们奋力挣扎,梦想难以到达……

梦想难以到达,人们奋力挣扎……生命是一朵终将凋零,而绚烂的花……

18.不再排斥技术对教育的介入

教育是技术影响的最后一个领地。

现在打车都可用打车软件,及时沟通供需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但完全排斥技术也不适合。对技术应是开放、理性、冷静的态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不宜棒杀,也不宜捧杀。我们对技术应抱有“有限的期待”。

虽然微课程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需要在实践中观察。但学了、制作了微课程后,至少我对技术引领教学不再是犹疑、徘徊的态度,而是也想尝试一下。比如:制作学科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微课程资源包,薄弱的学生选择性的观看,自主复习。利用技术把讲题录下来,便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等等。

有了理念的改变,才可能有实践的跟进。

19.一分为二看技术的作用

对于微课程,技术改变学习,人们容易陷入“技术决定论”。实际上,技术对学习是手段,

要接受和实现它的辅助作用,如利用微课程提供资源包。但是,不能夸大它的作用,技术有其局限性。如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人与人之间鲜活、有温度、有碰撞的交往,都是技术难以实现的。

我看到,在公交车上,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ipad看屏幕。人们忙于看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人机交流已经侵犯了人人交流的时间与质地。技术是否会使人成为“屏奴”,而淡漠了人与人之间有温度、有深度的交流?人们竭力的关注外部的信息与人,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身边人的需要。这是需要警醒的。

我想,人类在追求知识,追寻智慧,或者在追寻权力,累积财富,而情感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温度与柔和,对人生旅程来说不是选择品,而是必需品。

人类发明信息技术是一种智慧,人类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剥开知识和物质的层层包装,教育应回应人类心灵的需要。发挥技术的正能量,警惕技术对人类的腐蚀。

20.教育应回应人类心灵的需要——如学会关心……

人类对技术的追逐,对物质的崇拜,对消费的热衷,似乎使人淡漠了人的情感属性。在这一切(技术,知识,物质)的控制之下,别忘记,心灵,需要温暖的关照。人需要感觉到自己重要。关心,爱护,倾听,倾诉,关注,关切,安全,温暖,回应,在意,这些,都是美好的词汇。它们是构成完满人生的重要材料,它们的获得,让人生不再荒凉。

此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何美国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其教育名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倡导“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或许我们的观点相合,是因为都是女性?

为用而学,走向实践。立足于当下教育问题的解决,让我们思考并实践:技术改变教学,我们能做些什么?


第二篇:微课程的心得


微课程心得体会

开学之初,在叶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初识微课程,带着好奇与迷惑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发展研究过程、微课程的作用与特点、微课程的分类以及制作。并且通过我们班级组织的团日活动“青春教师梦,微课展翅飞”,我们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微课程的了解与学习,在一步一步的揭开微课程神秘面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逐步感受到她那“短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着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而且有欣喜有发现有学习,当然也有迷茫有气馁,但微课程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们无法将她放弃,而是吸引着我们逐步的了解她最终喜欢上她而且能熟练地运用制作。

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我感觉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新知识,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下良好的基础,我个人最喜欢微课程的短小且有针对性的特点,这对学生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另外,我们注意到微课是没有学生上课的情况下录制的,但录制的过程中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

微课程有一个简单的开始,但有不简单的未来。

更多相关推荐:
微课培训心得体会

保康县寺坪镇中心学校万祖俊8月上旬,我有幸去襄阳电教馆参加了微课培训,首先,我想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其次,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首先给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他说到:这是…

微课制作心得(张凤琴)

微课制作心得泽州一中地理组张凤琴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我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了微课。借助微…

学习微课制作及应用的心得体会

学习微课制作及应用的心得体会这次继续教育我学习了微课的制作及应用后感受很深知道了它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了什么是微课即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也了解了...

微课制作 心得体会

微课制作学习心得体会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微课是一个新的名词最近才听说报着好奇的心态来研究这个新项目刚开始时下载了录屏软件全是英文版的我又到硅谷教程自学了一下如何进行使用这种软件报着试一试的心态拍了一个简短的微课看了一遍觉得不好又拍了好...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旅游幼教部邵君在培训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何为微课对我而言它是一个陌生的东西然而通过上海五天的培训我真正理解了微课的含义也明白了微课在日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微课制作教学的一些反思微课是指以视...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

微课培训心得体会一微课培训心得体会非常高兴参加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的学习这次通过集中培训课程拓展课程学习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几点学习体会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

微课制作心得

微课制作心得时间20xx03271255来源优秀文章网编辑海藻微课制作心得篇一微课想做好不容易微课制作心得大概是在今年的11月份我们语文组开教研活动在这一次的教研活动上我听到了一个新名词而且对它既好奇又冷淡它就...

微课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学习心得体会微课学习心得体会今年暑假非常有幸参加了xx市教委组织的微视频制作培训在培训中让我感受到了微课的无穷魅力下面与大家分享这次培训的几点感想首先由市教育局电教馆张xx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

微课制作设计学习体会

微课制作设计学习体会文科组沈细雅此次培训将微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也让我思量较多在学习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何为微课过去的培训不需要制作微课我们学校也没有谁制作过所以它是一个陌生的东西然而通过吴让军老师的细心教授我真正...

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

微课制作中的收获与体会莱西四中封艳梅大家好在这里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出示这节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收获和体会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微课程我早有所闻只是自己对它没有太多关注刚接触微课的时候我也想当然的以为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的教...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学习心得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学习心得作者赵虎日期20xx0122山丹一中了解了微课的特点和类型后还需要了解如何录制微课怎样使微课比较规范前期的微课设计简洁大方的PPT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正文内容有...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34篇)